GPS同步数据采集
TBCGPS数据处理简要流程

TBCGPS数据处理简要流程
1.数据采集:首先需要对目标地区的GPS数据进行采集。
可以使用GPS设备或者手机APP进行采集。
采集过程中,需要记录下目标地区的经
纬度等GPS信息,并与时间等其他相关信息进行关联。
2.数据清洗:由于GPS设备或者手机APP在采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
些噪音或者异常数据,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
清洗过程包括删除重复数据、删除异常值、填充缺失值等。
3.数据转换:将经纬度等GPS信息转换为具体可用的信息。
这包括将
经纬度转换为具体的地理位置信息,比如国家、城市、街道等;将时间戳
转换为具体的日期和时间;将其他相关信息进行解码等。
4.数据分析:根据需求,对GPS数据进行分析。
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机器学习方法等进行分析。
常见的分析任务包括轨迹分析、热点分析、路
径规划等。
5.数据可视化:将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
可以使用地图、图表、
动画等方式将分析结果展示出来,以便用户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分析结果。
6.数据存储:将处理和分析完成的数据进行存储。
可以选择存储在数
据库中,也可以存储在文件中。
需要注意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和可维护性。
7.数据更新:随着时间的推移,GPS数据会不断更新,需要定期采集
和处理新的数据。
可以设置定期的数据采集任务,以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和
准确性。
以上就是TBCGPS数据处理的简要流程。
通过采集、清洗、转换、分析、可视化和存储等步骤,可以将原始的GPS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信息,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地理信息服务。
集思宝MG7系列GPS数据采集及导出方法说明(梁林峰)

集思宝MG7系列GPS数据采集及导出方法说明集思宝MG7系列GPS是技术先进、界面直观、易于操作、使用方便的卫星定位系统的手持信号接收机。
它能够实现导航定位、坐标采集、航迹储存、面积求算等功能,并且可以和计算机连接进行数据传输,从而实现与GIS的结合。
以下就该系列GPS的使用进行简要介绍。
一、项目建立与串口等模式设置如图所示在主屏幕下选择“Mobile GIS”,点击打开,选择右侧第一项设置,点击进入界面并建立项目名称、设置串口。
比如项目建立名称为“山西欧投林业项目评估”;串口CNSS设置为“COM6,波特率9600”;GPS设为“打开模式”。
采集设置为“时间模式或距离模式”,界面设置为“简体中文”,单位设置为“米、公制、公制”;航迹设置为“开、否、颜色、距离或时间”;其他设置如图。
二、坐标格式与参数的设置由于该机型可以同时设置四种坐标模式,分别为WGS-84 、北京54、西安80、用户自定义(可以设置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或区域自定义坐标)。
(一)第一坐标系(WGS-84)设置选择基准1,坐标系统设置为“地理坐标系统(BLH)”,椭球类型设置为“WGS84”,高程设为“MSL”,地理坐标单位设置为“度/分/秒”。
然后设置椭球类型参数,维持默认值。
(二)第二坐标系(北京54)的设置选择基准2,坐标系统设置为“投影系统(xyh)”,椭球类型设置为“北京54”,高程设为“MSL”,投影设置为“横轴墨卡托投影”。
然后设置椭球类型参数。
北京BJ54 坐标系采用参数为:DX = -5.4、DY = -113.5、DZ = -40.6。
其他参数设置为0。
(三)第三坐标系(西安80)的设置选择基准3,坐标系统设置为“投影系统(xyh)”,椭球类型设置为“西安80”,高程设为“MSL”,投影设置为“横轴墨卡托投影”。
然后设置椭球类型参数。
西安80坐标系采用参数为:DX = 1.3、DY = -4.4、DZ = -3.1、。
集思宝MG7系列GPS数据采集及导出方法说明(梁林峰)

集思宝MG7系列GPS数据采集及导出方法说明集思宝MG7系列GPS是技术先进、界面直观、易于操作、使用方便的卫星定位系统的手持信号接收机。
它能够实现导航定位、坐标采集、航迹储存、面积求算等功能,并且可以和计算机连接进行数据传输,从而实现与GIS的结合。
以下就该系列GPS的使用进行简要介绍。
一、项目建立与串口等模式设置如图所示在主屏幕下选择“Mobile GIS”,点击打开,选择右侧第一项设置,点击进入界面并建立项目名称、设置串口。
比如项目建立名称为“山西欧投林业项目评估”;串口CNSS设置为“COM6,波特率9600”;GPS设为“打开模式”。
采集设置为“时间模式或距离模式”,界面设置为“简体中文”,单位设置为“米、公制、公制”;航迹设置为“开、否、颜色、距离或时间”;其他设置如图。
二、坐标格式与参数的设置由于该机型可以同时设置四种坐标模式,分别为WGS-84 、北京54、西安80、用户自定义(可以设置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或区域自定义坐标)。
(一)第一坐标系(WGS-84)设置选择基准1,坐标系统设置为“地理坐标系统(BLH)”,椭球类型设置为“WGS84”,高程设为“MSL”,地理坐标单位设置为“度/分/秒”。
然后设置椭球类型参数,维持默认值。
(二)第二坐标系(北京54)的设置选择基准2,坐标系统设置为“投影系统(xyh)”,椭球类型设置为“北京54”,高程设为“MSL”,投影设置为“横轴墨卡托投影”。
然后设置椭球类型参数。
北京BJ54 坐标系采用参数为:DX = -5.4、DY = -113.5、DZ = -40.6。
其他参数设置为0。
(三)第三坐标系(西安80)的设置选择基准3,坐标系统设置为“投影系统(xyh)”,椭球类型设置为“西安80”,高程设为“MSL”,投影设置为“横轴墨卡托投影”。
然后设置椭球类型参数。
西安80坐标系采用参数为:DX = 1.3、DY = -4.4、DZ = -3.1、。
基于GPS的数据采集技术

G P S ( G l o b a l P o s i t i o n i n g S y s t e m ) 全球定位系统是一项工程 十分浩繁 , 耗 资极其 巨大的工程 ,被称为继阿波罗等于几 乎 , 航天飞机计划之后的第
三大空间工程 。它是由美 国国防部 1 9 7 3年 1 2月批准 ,由陆海空三军联
合研制 的新一代精密卫星导航和定位系统 , 不仅具有全球性 , 全天候 , 连续的 3为测速 , 导航 , 定位能力 ,而且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和保密 性 。目前 ,已应用于测绘 、天文 、导航 和通讯等各个领域。 通常 G P S具有 以下特点 ,第一 , 具有全球连续覆盖,即该系统是全 天候 2 4 小时提供导航与定位服务的。第二 , 具有高精度的 3 维定位、测 速和定时功能 , 可提供 3 维坐标 、 3 维速度和 3 维时间信息 , 第三, 具有 极强的抗 干扰性 , 保密性极好。最后 ,具有被动式全天候导航 的特点。
在数字工程 中,主要利用 G P S采集地面点位置数据 , 其采集方法与
流程与全站仪 的数字测 图相当的类似。采用 G P S 采集数字工程数据需要
的空间数据时 ,需要注意根据采集数据 的比例尺不 同以及精度的要求 ,
选用不 同的 G P S测量模式 。
五 、 其他 卫 星 定位 系统
基于 G P S的数据采集技术
赵 云 霞
长安大学 地质 工程 与测绘 学院
陕西 西安
7 1 0 0 6 4
【 摘 要】G P S 作 为一种 当前最先进 的定位导航工具 ,正迅速成 为数 字采 集技术 重要 的工具 ,在数字工程 中 发 挥着 巨大作 用,可以采集地 面上 的位 置数据及 其属性信 息,是数字工程 中突 发 快速采集突发 事件 、局部 空间信息更新以及其他空间相关信 息采集的关键手段 。
gps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

GPS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GPS(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地理勘测、车辆定位等领域的定位技术,它利用卫星进行测量,并通过处理获取所需的位置、速度、时间等信息。
而在实际应用中,对GPS测量数据的处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从GPS测量数据的采集、预处理、定位计算、平差处理等几个方面介绍GPS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
一、数据采集1.卫星信号接收在GPS测量中,首先要进行卫星信号的接收。
接收机会从卫星发射的信号中接收到卫星的定位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卫星的位置、精确的时间、卫星健康状态信息等。
一般来说,接收机至少需要接收到4颗卫星的信号才能进行定位计算。
2.观测数据记录接收机在接收到卫星信号后会记录下所接收到的观测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接收到的卫星信号的到达时间、卫星的位置、接收机自身的位置、接收机时钟的误差等信息。
二、数据预处理1.数据筛选在接收到的观测数据中,会包含一些干扰数据和误差数据。
这些数据会对接下来的数据处理造成影响,因此需要对数据进行筛选,去除掉那些明显不正常的数据。
2.伪距观测值转换接收机接收到的是卫星信号的到达时间,而我们想要得到的是距离信息。
因此需要将接收到的到达时间转换成伪距观测值,即信号在大气层中传播所需要的时间乘以光速。
三、定位计算1.单点定位计算通过接收到的伪距观测值,接收机自身的位置信息,卫星的位置信息等数据,可以进行单点定位计算。
单点定位是指在未知参考点的情况下,通过接收到的卫星信息计算出接收机的位置信息。
2.差分定位计算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大气层的影响以及接收机的时钟误差等因素,单点定位的精度可能不够高。
因此需要通过差分定位计算,利用已知位置的参考站的数据对接收机的数据进行校正,从而提高定位精度。
四、平差处理1.数据平差在进行定位计算过程中,会涉及到各种观测数据和参数,这些数据和参数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矛盾和不一致。
为了保证最终计算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需要进行数据的平差处理,通过最小二乘法等方法对数据进行优化调整。
GPS操作规程

GPS操作规程一、引言GPS(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通过卫星信号确定地理位置的技术。
本操作规程旨在确保GPS设备的正确使用,并提供操作指南,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设备准备1. 确保GPS设备已经充电,并具备足够的电量以完成任务。
2. 检查GPS设备的外观是否完好,确保没有损坏或者松动的部件。
3. 确保GPS设备的天线没有遮挡物,以获得最好的信号接收。
三、GPS数据采集1. 打开GPS设备,并等待设备连接到卫星信号。
普通情况下,设备需要几分钟时间才干建立稳定的连接。
2. 在设备菜单中选择“开始记录”或者类似选项,以开始采集GPS数据。
3. 在数据采集期间,确保设备保持稳定的连接,并避免蓦地挪移或者震动,以免影响数据质量。
4. 在完成数据采集后,选择“住手记录”或者类似选项,以结束采集过程。
四、数据处理1. 将GPS设备连接到计算机或者挪移设备,以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软件中。
2. 打开数据处理软件,并导入GPS数据文件。
3. 检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确保数据中没有异常值或者错误。
4. 根据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筛选和处理,以满足特定的要求。
5. 将处理后的数据导出为常见的数据格式,如CSV、Excel等,以便后续分析和使用。
五、数据分析和应用1. 使用适当的数据分析工具,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空间分析等。
2. 根据分析结果,生成相应的报告、图表或者地图,以便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或者决策支持。
3. 将分析结果与其他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和综合,以获得更全面的信息。
4. 根据需要,将数据应用于导航、定位、地图制作、资源管理等领域。
六、设备维护1. 定期检查GPS设备的电池电量,并确保设备充电正常。
2. 清洁设备的外观,确保没有灰尘、污渍或者其他污染物。
3. 定期更新GPS设备的软件和地图数据,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4. 如发现设备故障或者异常情况,及时联系相关技术支持人员进行修理或者维护。
测绘技术使用教程之GPS测量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测绘技术使用教程之GPS测量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引言:在现代测绘领域中,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技术。
GPS的应用广泛,从普通消费者使用的导航设备,到高精度测绘工作中的地理数据采集,都离不开GPS。
本文将介绍GPS测量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方法。
一、GPS测量数据的收集GPS测量数据的收集需要使用GPS接收器。
选择一个合适的GPS接收器非常重要,它应具备以下功能:1. 多频率接收:多频率接收器可同时接收不同频率的GPS信号,以提高接收器的性能和测量精度。
2. 实时差分:实时差分技术可以通过接收参考站的信号纠正GPS接收器的误差,提高位置测量的精度。
3. 数据记录:接收器应具备数据记录功能,方便后续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在进行GPS测量之前,需要对接收器进行初始化设置。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坐标系统、坐标单位以及数据采样频率等参数。
一旦设置完成,接收器即可开始接收卫星信号。
在实际的数据收集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阻碍GPS信号的物体。
例如,高建筑物、树木、山脉等地形会降低GPS信号的质量。
因此,在选择采集点时,应选择开放地带。
同时,采集时应尽量保持接收器的稳定,以避免测量误差的产生。
二、GPS测量数据的处理处理GPS测量数据的目的是获得准确的位置信息。
下面将介绍两个常用的GPS数据处理方法。
1. 伪距法伪距法是一种基本的GPS测量原理。
接收器通过测量从卫星发射的信号到达接收器的时间来计算距离。
根据接收到的多个卫星信号,可以利用三角定位原理计算出接收器的位置。
在实际应用中,伪距法需要考虑误差来源,如大气延迟、钟差等。
这些误差可以通过实时差分技术和数据后处理方法进行修正。
2. 载波相位法载波相位法是一种更精确的GPS测量方法。
它不仅测量信号的到达时间,还测量信号的相位差。
通过对相位差进行计算,可以得到更准确的位置信息。
然而,载波相位法的处理较为复杂,需要高精度的测量设备和复杂的数据处理算法。
因此,它通常用于高精度测绘工作和科学研究等领域。
基于GPS授时的异地同步数据采集系统

2 ntueo cut sC ieeA a e yo c n e, e i 00 0 C ia .Istt f os c, hns cd m f i cs B in 10 8 , hn ) i A i Se jg
Ab t a t A s n h o o sa q ii o y t m i S t n s d t c u aey s n h o i a a a q ii o s r c : y c r n u c u st n s se w t GP i gi u e a c r tl y c r n z d d c u st n i h mi s o e i i i e e tp a e . h a d a e i cu e P e ev r P o u e , X 6 0 o n e / i r a d P 4 7 n d f r n l c s T e h r w r n l d s G S r c ie , XI c mp t r P I 6 8 c u t r t me n XI 4 2 a q i t n c r , n r ga c u s i a d a d p o r mmi g l n u g s L b E . h r cp e o e s s m su i g G S r c ie io n a g a e i a VI W T e p i il ft y t i sn P e ev rt n h e o t XI6 8 c u tr t r t e e a e a p le a s r s e i e i . h u s s t e s d t r g r i P 6 0 o ne / i o g n r t u s t a u e p cf d t me me i me T e p le i h n u e o t g e 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PS同步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一.总体框图
二.高速采集存储卡电路框图
三.GPS同步时标控制卡电路框图
AD采集的速率最高为5MHz,精度为12位.若AD卡上每通道上安装2片1M×8位的SRAM存储器,则可记录0.2秒(即10个周波)的数据,其中故障后为约50ms 的数据,故障前为150ms的数据.每个采集点均带有与GPS同步的绝对时标,时标精度为0.2us.
采用两套或多套GPS同步高速采集系统可实现大地域范围的异地同步采集.此时的同步精度优于1us.该系统可用于电力系统的瞬态记录分析,研究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和因果关系.
2.2 工作原理简述
GPS同步高速采集系统有“采集”和“读写”两种工作方式。
平时,系统处于“采集”数据等待线路故障触发状态。
此时,系统在硬件逻辑电路控制下按5MHz的速率自动进行数据的采集,刷新卡上存储器中的数据,无需PS机干预。
当AD卡上装1M×8位的SRAM芯片时,系统总能保存当前最新的200ms采集数据。
当一个或多个故障触发信号到达后,系统会自动记录触发事件的准确发生时刻,并延时约50ms后,自动停止采集转入“读写”方式,并通知PC机。
在“读写”方式下PC机可将AD卡上6个通道约12M字节的数据转存到硬盘中。
然后启动系统进入“采集”状态,等待下一个故障的触发。
2.3 GPS同步控制卡
GPS同步控制卡的电路框图如下图所示。
本卡主要由一块GPS接收机OEM板,
一个高稳定度的10MHz恒温晶振,四片超大规模的可编程逻辑芯片及一片AT89C51单片机构成。
控制卡通过一个DB9插座,一个DB25插座和一个40芯的插座(CON40)与外部相连,并通过ISA总线与PC机相连。
2.3.1接口功能简述
1.DB9插座:接PC机的COM1或COM2串口,可以输出GPS定时,定位及卫星状态的完整信息。
2.DB25插座:接常规定位系统的触发启动输出。
也可接GPS接收机状态监视用显示板。
3.CON40控制总线:控制卡通过40芯的扁平电缆与3块AD卡相连。
4.PC机ISA总线:该接口是与PC机交换信息的接口。
2.3.2部件功能简述:
1.GPS OEN板:接GPS天线输入,可输出1PPS脉冲信号和当前年、月、日、时、分、秒,整秒时标及定位信息的RS—232信号(TTL电平)2.89C51单片机:接收GPS块输出的整秒时标数据。
当系统捕捉到故障触发后,将秒以下的细分时标和整秒时标经ISA总线传给PC机。
3.大规模逻辑芯片(GPS—TAG):负责产生秒以下细分时标,控制总线CON40发送给三块高速AD卡。
4.大规模逻辑芯片(DEC—CS):负责与PC机的ISA总线接口,产生出系统需要的各种片选及译码控制信号。
5.大规模逻辑芯片(A—SCNT20):负责产生与GPS同步的AD转换信号和20位地址线信号。
6.大规模逻辑芯片(TRIG—LGC):负责处理外部触发信号输入的判别及锁定。
7.高稳定度恒温晶振:为系统提供稳定度达10ˉ8 的10MHz基准频率源。
2.4数据采集存储卡
数据采集存储卡的电路框图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