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采集系统基本组成教材

合集下载

数据采集系统(第二组)

数据采集系统(第二组)

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姓名:专业:指导老师:学号:前言数据采集是从一个或多个信号获取对象信息的过程。

随着微型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数据采集监测已成为日益重要的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等需要同时监控温度、湿度和压力等场合。

数据采集是工业控制等系统中的重要环节,通常采用一些功能相对独立的单片机系统来实现,作为测控系统不可缺少的部分,数据采集的性能特点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

本实验采用89C51系列单片机,89C51系列单片机基于简化的嵌入式控制系统结构,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并采用AD0809模数转换芯片,具有很高的稳定性,且节约成本。

(一)、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介绍1.1 数据采集系统的简介数据采集系统一般包括模拟信号的输入输出通道和数字信号的输入输出通道。

数据采集系统的输入又称为数据的收集;数据采集系统的输出又称为数据的分配。

1.2数据采集系统的分类数据采集系统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用途和功能也各不相同,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根据数据采集系统的功能分类:数据收集和数据分配;根据数据采集系统适应环境分类:隔离型和非隔离型,集中式和分布式,高速、中速和低速型;根据数据采集系统的控制功能分类:智能化数据采集系统,非智能化数据采集系统;根据模拟信号的性质分类:电压信号和电流信号,高电平信号和低电平信号,单端输入(SE)和差动输入(DE),单极性和双极性;根据信号通道的结构方式分类:单通道方式,多通道方式。

1.3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功能数据采集系统的任务,具体地说,就是采集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并转换成计算机能识别的数字信号,然后送入计算机,根据不同的需要由计算机进行相应的计算和处理,得出所需的数据。

与此同时,将计算得到的数根进行显示和打印,以便实现对某些物理量的监视。

1.4数据采集系统的结构形式从硬件力向来看,白前数据采集系统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微型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另一种是集散型数据采集系统。

第3章 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

第3章 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

3.1 微型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2)
显 示 接 口 电 路 数字量输入通道 计 算 机 报 警 打 印
模拟量输入通道 生 产 过 程
图3―1 计算机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
3.1 微型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3)
3.1.2 基本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 1. 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功能 ①时钟。时钟除定时发出中断请求确 定数据采样周期以外,还能为显示和打 印时、分、秒提供数据,以便操作人员 根据打印时间判断读取测量结果。 ②采集、打印(或显示)及越限报警。 ③能实现召唤制表或定时制表,即根 据用户由键盘送入的指令开始或终止制 表,或根据时钟周期定时制表。
3.2 数字滤波技术(7)
3.2.3 算数平均值滤波
算术平均值滤波公式 取N次采样值的算术平均值 作为本次采样值,即
Y (k ) 1 N
i 1
X (i)
N
Y (k )
1 N X (i) N i 1
式中 Y (k ) -----为第k次采样N个采 样值的算术平均值 X(k) -----第i个采样值 N ----- 采样次数
7 16 13 14 15 12 CD4051 1 5 1# 2 4 多路开关 11 3 10 9 6 8 6
10kΩ +VC 0.1μF 0.1μF 0.1μF
CS RD WR
+VC
CD4051 2# 6 8
3kΩ 3kΩ
3 7 5 2 47 6
INT
接数据 总线
D7
片选
1kΩ -V C
CD4051 8# 6 8
3.2 数字滤波技术(4)
2、限速滤波
限速滤波 也是滤掉采样值变化过大的信号 限速滤波有时需要三次采样值来决定采样结果 1)限速滤波的方法 当|Y(k)- Y(k-1)| > ⊿Y 时,不是取Y(k-1)作为本次 的采样值,而是再采样一次,取的Y(k+1),然后根据|Y(k+1)- Y(k)| 与⊿Y 的大小关系,来决定本次的采样值。 设顺序采样时刻k-1、k、k+1,所采集到的数据分别为Y(k-1)、Y(k)、 Y(k+1) 当|Y(k)- Y(k-1)|≤⊿Y 时,采用Y(k) 当|Y(k)- Y(k-1)| > ⊿Y 时,不采用Y(k-1) ,但保留,继续采样得Y(k+1) 当|Y(k+1)- Y(k)|≤⊿Y 时, 采用Y(k+1) 当|Y(k+1)- Y(k)| > ⊿Y 时,则取(Y(k+1)+Y(k))/2为采样值 2)限速滤波的特点 既照顾了采样的实时性,又顾及了采样值变化的连 续性。不足 一是不够灵活,二是不能反映采样点数大于3时各采样数值受 干扰情况。故应用受到限制。

第五章 数据采集与处理

第五章 数据采集与处理

二、数据采集系统基本功能
5、能够定时或随时以表格或图形形式 打印采集数据。 6、具有实时时钟 。 7、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可随时接受由 键盘输入的命令,以达到随时选择采集、 显示、打印的目的。
第一节
数据采集系统的 基本功能和一般结构
一、数据采集系统组成原理
二、数据采集系统基本功能 三、数据采集系统的一般结构 四、数据采集系统的三种工作方式
二、标度变换 三、非线性补偿 四、查表法 五、上下限检查
本科课程:
计算机控制系统
二、标度变换 在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中,检测的物理 参数都有着不同的量纲和数值 ,由A/D转 换后得到的都是只能表示其大小的二进制代 码。 为了便于显示、打印及报警,必须把这些数 字量转换成它所代表的实际值,即工程量, 这就是所谓的标度变换 。 标度变换的方法有:线性变换法、公式转换 法、多项式插值法和查表法等等。
一、数字滤波 2、算术平均滤波 压力、流量等周期变化的参数进行平滑 加工效果较好,而对消除脉冲干扰效果 不理想,所以它不适合脉冲干扰比较严 重的场合。对于n值的选择, 通常流量取12次, 压力取4次。
一、数字滤波 3、限幅滤波 考虑到被测参数在两次采样时间间隔内, 一般最大变化的增量 x 总在一定的范围内, 如果两次采样的实际增量 xn xn1 x 则认为是正常的,否则认为是干扰造成的, 则用上次的采样 xn1 代替本次采样值 xn
一、数字滤波 5、一阶滞后滤波 一阶滞后滤波又称为一阶惯性滤波,它相 当于RC低通滤波器。 假设滤波器的输入电压为 Ui(t) , 输出为Uo(t) ,则们之间存在下列关系 :
duo (t ) RC u o (t ) u i (t ) dt
一、数字滤波 5、一阶滞后滤波 采用两点式数值微分公式,可得:

数据采集与处理电子教案第一章

数据采集与处理电子教案第一章
显示、打印和报警输出
1.4.1 计算机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的分类
1、按照计算机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的功能分类 :
(1)数据采集系统(DAS) (2)直接数字控制(DDC
打印机
显示器
操作台
报警器
计算机
A/D转换器
光电隔离
传感器、变送器 A1
… 对象
传感器 D1
数据采集系统
打印机
显示器
操作台
报警器
计算机
光隔离 光隔离
利用一般计算机提供的各种软件和硬件资源,不仅开 发方便,更可利用Windows或其他操作系统,方便地进 行生产的监控管理。
1.4.2 组态控制技术
1. 组态控制技术是一种计算机控制技术。 2. 组态(Configuration)的意思就是模块的任意组
合。 3. 采用组态技术构成的计算机系统在硬件设计上,除
1.2 数据采集系统的组成
数据采集系统主要由硬件和软件 两部分组成。
1.2.1 微型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
微型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的结构如 图所示。
1.2.1 微型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
•主要组成部件 •传感器 — 将非电量转换为电信号。 •多路开关 — 分时切换各路模拟量与 采样/保持器的通路。
•程控放大器— 对模拟信号进行放大。
1.1 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功能
➢ 二次数据计算:二次数据计算主要有:平均 值、累计值、变化率、差值、最大值和最 小值等。
➢ 屏幕显示:把各种数据以方便于操作者观察 的方式显示出来.
➢ 数据存储: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定期将某 些重要数据存储在外部存储器上。
➢打印输出:打印输出就是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 或人为控制,定期将各种数据以表格或图形的 形式打印出来。 ➢人机联系:人机联系是指操作人员通过键盘或 鼠标与数据采集系统对话.

大数据采集与存储的教材

大数据采集与存储的教材

大数据采集与存储的教材
以下是一些关于大数据采集与存储的教材推荐:
1. 《大数据采集与存储技术》作者: 杨士勇
该教材系统介绍了大数据采集与存储的基本概念、技术原理和应用方法。

内容包括数据采集、传输与清洗技术、数据存储与管理技术、大数据仓库与大数据管理系统等。

2. 《大数据采集与存储导论》作者: 张晶、魏东云
这本教材详细介绍了大数据采集与存储的基本概念、架构、技术和方法。

内容包括数据采集与清洗技术、大数据存储与处理技术、大数据仓库与数据湖、NoSQL数据库等。

3. 《大数据采集与存储原理与方法》作者: 任健
该教材系统性地介绍了大数据采集与存储的原理、技术和方法。

内容包括大数据采集技术、数据传输与清洗技术、大数据存储技术、大数据仓库与数据湖、大数据存储性能优化等。

4. 《大数据采集与存储与处理技术》作者: 南京邮电大学
该教材全面介绍了大数据采集、存储与处理的技术和方法。

内容包括数据采集与清洗技术、大数据存储技术、大规模数据处理技术、分布式文件系统等。

以上教材都是针对大数据采集与存储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技术的介绍,适合大数据相关专业的学生学习。

同时,可以根据个人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材。

第一章数据采集与处理

第一章数据采集与处理

多 路 模 拟 开 关
S/H
A/D
计算机 系统
微型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的特点
• 系统结构简单,技术上容易实现,能够满足中、 小规模数据采集的要求。 • 微型计算机对环境的要求不是很高,能够在比较 恶劣的环境下工作。
• 微型计算机的价格低廉,降低了数据采集系统的 成本。
• 微型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可作为集散型数据采集 系统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 • 微型计算机的各种I/O模板及软件都比较齐全,很 容易构成系统,便于使用和维修。
• • • •
屏幕显示 数据存储 打印输出 人机联系
§1.3 数据采集系统的结构形式
§1.3.1 微型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
微型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是由传感器、模拟多路开关、程控放 大器、采样/保持器、A/D转换器、计算机及外设等部分 组成
§1.3.2 集散型数据采集系统
集散型数据采集系统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产物,它由若干个 “数据采集站”和一台上位机及通信接口、通信线路组成。
§1.1 数据采集的意义、任务及基本概念
数据采集:指将温度、压力、流量、位移等模拟量采集转换成 数字量后,再由计算机进行存储、处理、显示或打印的过程。 相应的系统称为数据采集系统。 数据采集的意义:在生产过程中,应用这一系统可对生产现场 的工艺参数进行采集、监视和记录,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 本提供信息和手段。在科学研究中,应用数据采集系统可获得 大量的动态信息,是研究瞬间物理过程的有力工具。总之,不 论在哪个应用领域中,数据的采集与处理越及时,工作效率就 越高,取得的经济效益就越大。 数据采集的任务:数据采集系统的任务,具体地说,就是采集 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并转换成计算机能识别的数字信号,然 后送入计算机进行相应的计算和处理,得出所需的数据。与此 同时,将计算得到的数据进行显示或打印,以便实现对某些物 理量的监视,其中一部分数据还将被生产过程中的计算机控制 系统用来控制某些物理量。

3.2数据采集与整理教学设计人教_中图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3.2数据采集与整理教学设计人教_中图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第 3 章数据处理与应用3.2 数据采集与整理教学设计教学背景信息科技是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部分,主要研究以数字形式表达的信息及其应用中的科学原理、思维方法、处理过程和工程实现。

当代高速发展的信息科技对全球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为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信息科技课程旨在培养科学精神和科技伦理,提升自主可控意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地图出版社第 3 章数据处理与应用 3.2 数据采集与整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化生活环境。

它们在给我们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在逐渐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继三峡工程之后,又一个重大水利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将长江流域的水资源科学合理地调配到我国华北和西北部分省市,解决当地水资源短缺问题。

2014 年 12 月 12 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开始发挥其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得益于我国强大的科技与工程实力,其中包括信息技术的大量应用。

不仅每日采集大量数据,同时还要对庞杂的数据进行存储、筛选、加工和分析,以确保整个工程的安全与高效。

可以说,没有巨量的科学数据和强大的科技实力做支撑,修建这样一个浩大的工程是难以想象的。

同学们,在信息社会中,大量数据的产生和积累,为人们提供了认识这个世界的新方式,但也对人们驾驭数据的能力提出了新挑战。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处理数据,发现并利用其中的价值,已成为信息社会生存的一项基本能力。

在本章的学习中,我们将借助信息技术手段采集、分析和可视化数据,通过“用水分析助决策”项目活动,掌握数据处理和应用的基本方法。

学情分析此节课针对的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关键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对生活与学习的影响有一定的了解,但对所学内容只是体验性和经验性的认识。

第八章 数据采集及语音处理技术

第八章  数据采集及语音处理技术

第 19 次课 2 学时注:本页为每次课教案首页第八章数据采集及语音处理技术第一节数据采集统的设计方法一、基本教学内容:1、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方法(1). 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构成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构成如图8-1-1所示。

主要包括多路模拟开关、信号调理器和图8-1-1 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构成A/D转换器这三大部分。

信号调理器一般是通过可编程增益放大器(PGA)、自动补偿或校准电路对模拟信号进行调理,使之能满足A/D转换器对输入电压的要求。

新型A/D 转换器一般都包含采样/保持器(部分A/D转换器中无采样/保持器)、量化器和编码器。

图8-1-1中A点为模拟信号,B点为幅度连续但在时间上离散的信号(亦称离散时间信号或序列),C点为幅度和时间均被离散化的信号,经过编码器即可输出数字信号。

多路模拟开关亦称多路转换器(Multiplexer,MUX),其作用是按规定顺序依次从多路模拟输入信号中选择其中一路送至A/D转换器进行模/数转换。

A/D转换器件的主要作用是实现量化和编码。

量化就是模拟信号先经过在时间轴上抽样后获得取样电平值,再用一个预定精度的数值来近似表示的过程。

(2). A/D转换的主要类型目前,A/D转换器集成电路的开发应用技术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国内外许多半导体公司相继推出一批各具特色的A/D转换芯片。

其设计目标是通过单片IC将模拟输入信号转换成脉冲形式的数字输出信号。

从电路结构上看,目前实现A/D转换的主要类型有闪烁式、积分式、逐次逼近式、∑-△式和流水线式。

2.A/D转换器的选择方法及接口示例A/D转换器的生产厂家一般都提供产品数据手册,包含主要性能指标(静态特性、动态特性、接口特性等)、基本原理及典型用法,这是选择A/D转换器的原始依据。

为正确使用厂家提供的原始资料,充分发掘器件的潜力,在选择适合特定应用场合的A/D 转换器、确保A/D转换精度时,需要注意下述问题。

(1). A/D转换器位数的选择A/D转换器位数的确定,首先应考虑整个测试系统需要测量的范围和精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数转换器的精度是系统精度的极限值。 系统精度是系统的实际输出值与理论输出值之差,它
是系统各种误差的总和。通常表示为满度值的百分数。 3.采集速率(系统通过速率、吞吐率):在满足系统精
度指标的前提下,系统对输入模拟信号在单位时间内 所完成的采样次数,或者说是系统每个通道、每秒钟 可采集的子样数目。

(u O1

u) O2

(1
R1 R
R 2 )u Id
G
输出uO与共模信号uIc无关
放大器具有很高的抑制 共模信号的能力
R S
b1
+ _
uId
b2
+_uIc
+–A1
u O1
R
R 3
1
R G
i
R
–+A2
2
uO 2
R 5
R 4
u
+–A3
O
R 6
2.5 测量放大电路
⑵抑制共模信号能力
总线性能参数
信号中有高频噪声
负载需要交流开关 或大电流
低通滤波器
SPDT继电器 什么态继电器
倒T型电阻解码网络 D/A转换器
倒T型电阻网络是集成DA转换器中采用最多的一种。从节点A 向左看,每个节点等效电阻均为2R。
d0 d1 d2
d n-2 d n-1
R
S0
S1
S2
II
II
2n 2n
2n-1 2 n-2
Ii

20 lg Vi max Vi m in
瞬时动态范围:对大动态范围信号的高精度采集时,
某一时刻系统所能采集到的信号的不同频率分量幅
值之比的最大值,即幅值最大频率分量的幅值Afmax
与幅度最小频率分量的幅值Afmin之比的分贝数。瞬
时动态范围:
I 20 lg Af max
A f min
数据采集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2. 同步采样:每个通道采用独立的放大器和采样保持器以及A/D 转换器,不同通道采用同一时钟;保证不同通道的采样时间 相同(信号同步);
3. 突发模式采样:采样频率由扫描时钟控制,通道切换时间间 隔由通道时钟控制。
数据采集设备的基本结构
多通道共享采样保持器和A/D转换器
多通道同步型数据采集系通
多通道并行数据采集系统
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
被测信号与数据采集设备之间的连接
电压信号可以分为接地和浮动两种类型。 接地信号:将信号的一端与系统地连接起来,如大地或建筑物
的地。因为信号用的是系统地,所以与数据采集卡是共地的。 浮动信号:一个不与任何地(如大地或建筑物的地)连接的电
压信号称为浮动信号,浮动信号的每个端口都与系统地独立。 常见的浮动信号有电池、热电偶、变压器和隔离放大器。 • 测量系统可以分为差分(Differential)、参考地单端(RSE)、 无参考地单端(NRSE)三种类型。
“采集”包括对被测物理量进行采样、量化、编码、 传输、存储等过程。
采集速率的倒数是采样周期。
数据采集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4.动态范围:某个物理量的变化范围。信号的动态范围 是指信号的最大幅值和最小幅值之比的分贝数。采 集系统的动态范围通常定义为所允许输入的最大幅 值Vimax与最小幅值Vimin之比的分贝数,动态范围:
好的选择 输入信号源的阻抗与插入式数据采集卡的阻抗相匹配: 对于电池、RTD、应变片、热电偶等信号源,由于阻抗很小,
可以将这些信号源直接连接到数据采集卡上或信号调理硬件上。 直接将高阻抗的信号源接到插入式板卡上会导致出错。
测量放大器电路原理
三运放测量放大器原理图
对电路要求
a. 运放A1、A2的特性 一致性。 b. 电阻R3、R4、R5、R6 要精密配合( R3= R5 、 R4 =R6)。
要求:高输入阻抗、共模抑制能力强、失调及漂移小、噪声 低、闭环增益稳定性高。
分类: 技术指标: 放大倍数:AU、AUS、Ai、Ais 输入阻抗:Ri=U0/Ii 输出阻抗 通频带
混频偏差
采样率过低的结果是还原信号的频率看上去与原始信 号不同。这种信号畸变叫做混叠(alias)。出现的混 频偏差(alias frequency)是输入信号的频率和最靠 近的采样率整数倍的差的绝对值。

仪器C (数字万用 IEC
表) 接口
数据采集系统基本组成
数据采集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硬件部分又可分为 模拟部分和数字部分。
图1.1 数据采集系统硬件基本组成
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的几种结构形式
多通道A/D转换
每个通道都有各自独自的采样保持器与A/D转换器, 这种结构形式可以对各通道输入信号进行同步、高速 数据采集。
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的几种结构形式
I
I

VREF R
I
I
2n1 d1 2n d0
UO

IR

R( I 2
dn1

I 4
dn2


I 2n1
d1

I 2n
d0 )
而 I VREF R
UO

IR

R( I 2
dn1

I 4
dn2


I 2n1
d1

I 2n
d0 )
UO

VREF 2n
(dn1 2n1
参考地单端测量系统(Referenced Single-End,RSE):也 叫做接地测量系统,被测信号一端接模拟输入通道,另一 端接系统地AIGND。
无参考地单端测量系统(NRSE):信号的一端接模拟输入 通道,另一端接一个公用参考端,但这个参考端电压相对 于测量系统的地来说是不断变化的。
S0
S1
S2
II
II
2n 2n
2n-1 2 n-2
2R 2R 2R 2R
2R// 2R=R R R R R+R=2R
可写出 I 的表达式
I
I
I 2 dn1 4 dn2
输出模拟电压为
d n-2 d n-1
R
Iout1
A
Uo
Iout2
Sn-2 S n-1
II
22
21
2R 2R
R
R
VREF
单通道共享A/D转换器
各通道有各自独立的采样保持器,但公用一个A/D 转换器。通过多路开关分,对各路信号分时进行 A/D转换。能够实现多路信号的同步采集,但采集 速度稍慢。
多通道共享采样保持器与A/D转换器
各通道公用一个采样保持器和A/D转换器。工作时, 通过多路开关将各路信号分时切换,输入到公用的 采样保持器中,实现多路信号的分时采集,而非同 步采集。并且采集速度最慢。优点是节省硬件成本, 适于对采集速度要求不高的应用场合。
差分测量系统:信号输入端分别与一个模入通道相连接。具 有放大器的数据采集卡可配置成差分测量系统。
一个理想的差分测量系统仅能测出(+)和(-)输入端口之间的 电位差,完全不会测量到共模电压;
实际应用的数据采集卡的共模电压的范围限制了相对于测 量系统地的输入电压的波动范围;
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消除共模电压的影响。如果系统共模 电压超过允许范围,需要限制信号地与数据采集卡的地之 间的浮地电压,以避免测量数据错误 d1 21

d0
20)
于是输出电压
U 0
VREF 2n
n 1
di 2i
i0
与权电阻解码网络相比,电阻阻值仅两种,便于集成。
多通道采样方式
1. 循环采样:只采用一个A/D芯片,通过多路转换开关实现不同 通道的切换;通道转换时间造成多通道不能同时采样;可以 通过外加采样/保持电路保证采样的同步。
简单的LabVIEW问题
2019/4/27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电子系
31
IEEE-488总线定义
IEEE-488总线由8条双向数据线、3条信号交换线、5条通用 控制线和8根地线组成。
仪器A (计算机) IEC 控者、讲者 接口 和听者功能
仪器B IEC (激励源) 接口 听者功能

DUT
测 设
R S
b1
+ _
uId
b2
+_uIc
+–A1
u O1
R
R 3
1
R G
i
R
–+A2
2
uO 2
R 5
R 4
u
+–A3
O
R 6
由图可知
u b1

u Id

u Ic
u b2

u Ic
i

u b1

u b2
R
G
u O1

u O2

i( R1

R2

R G
)

R1
R2 R

R G
u Id
G
R S
b1
+ _
数据采集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1.系统分辨率:数据采集系统可以分辨的输入信号的 最小变化量。通常用最低有效位值(LSB)占系统 满刻度信号的百分比表示,或用系统可分辨的实际 电压数值来表示。有时也用信号满刻度值可以划分 的级数来表示。
位数 级数 1 LSB(满度值的百分数) 1 LSB(10V满度)
8
256
0.391%
39.1mV
12 4096
0.0244%
2.44 mV
16 65536
0.00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