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抗体检测
非洲猪瘟的检测技术

非洲猪瘟的检测技术非洲猪瘟是一种高度致死性、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飞沫传播和病毒污染引起猪类的感染。
这种病毒传染能力极强,而且在猪类社群中极易传播,给养殖业、经济和社会带来严重的困扰。
因此,研究非洲猪瘟的检测技术对于疾病控制和防范具有重要的意义。
非洲猪瘟的传播与发病过程比较复杂,因此应采用多种技术进行综合检测。
常用的检测技术包括病毒分离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PCR技术等。
病毒分离法是一种直接检测非洲猪瘟病毒的方法,通过对检测样品进行病毒分离和纯化,进而用于检测病毒感染的存在和数量。
病毒分离法的优点在于可以检测出非洲猪瘟病毒,并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但该方法操作繁琐,需要具有较高的实验技能和专业知识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
ELISA是一种间接检测非洲猪瘟病毒抗体的方法,通过检测猪体内的非洲猪瘟病毒特异性抗体,判断猪是否被感染。
ELISA方法具有快速、准确和经济的优点,适合用于检测大量猪的群体免疫情况。
但该方法有可能产生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操作时需要千丝万缕遵循操作规范。
PCR技术是研究非洲猪瘟检测技术的大热门,该技术基于特定的引物,选择性扩增非洲猪瘟病毒的核酸片段,通过检测PCR扩增产物的存在和数量,判断猪是否被感染。
PCR技术适用于各种非洲猪瘟病毒的分型、溯源和变异分析,以及对复杂样品的检测和快速获得结果。
但需要特定的设备和配套试剂,并且对样本的操作和提取过程要求非常苛刻,容易出现污染和假阳性等问题。
总的来说,非洲猪瘟的检测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涉及的技术和人力资源也越来越丰富。
检测技术的选择应根据检测目的、检测样品类型和可用资源等方面来确定。
虽然每种方法都具有其特定的优缺点,但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最适合的技术方法来进行研究。
oie非洲猪瘟检测标准

OIE非洲猪瘟检测标准一、引言非洲猪瘟(ASF)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猪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该病对全球养猪业和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防控非洲猪瘟,国际动物卫生组织(OIE)制定了相应的检测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OIE非洲猪瘟检测标准的重要性、检测方法与流程、结果判断与分析以及其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二、OIE非洲猪瘟检测标准的重要性OIE非洲猪瘟检测标准对于确保动物健康、促进畜牧业发展以及公共卫生意义重大。
首先,该标准为各国动物卫生监管机构提供了统一的检测方法和判断依据,有助于及时发现和阻断非洲猪瘟疫情的传播。
其次,准确的检测结果有助于减少疫情对养猪业的损失,保障畜牧业稳定发展。
最后,OIE非洲猪瘟检测标准的实施有助于维护公共卫生安全,防止病毒人际传播的可能性。
三、检测方法与流程针对OIE非洲猪瘟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血清学检测和病原学检测。
其中,血清学检测主要包括抗体检测和抗原检测,用于评估动物是否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病原学检测主要包括病毒分离和核酸检测,用于直接检测病毒的存在。
在试剂选择上,应选用经OIE认可的试剂盒,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在操作流程方面,应严格遵循试剂说明书中的操作步骤,避免操作失误导致结果偏差。
同时,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实验室安全,防止病毒泄漏和交叉污染。
四、结果判断与分析根据实验结果,若抗体阳性或抗原阳性,则可初步判断为非洲猪瘟感染。
为进一步确认,需进行病毒分离和核酸检测。
若在以上两种方法中均检出非洲猪瘟病毒,则可确诊为非洲猪瘟感染。
从阳性样本中分析可能出现的特征或趋势,有助于了解病毒的变异情况、传播途径以及防控措施的效果评估。
此外,通过对阳性样本的基因测序分析,可进一步了解病毒的遗传演化规律,为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五、检测技术在其他领域应用基于类似原理或方法,OIE非洲猪瘟检测标准在其他动物疾病诊断领域也有应用潜力。
例如,在禽流感、口蹄疫等疾病的诊断中,可以借鉴OIE非洲猪瘟的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方法。
非洲猪瘟实验室检测流程

非洲猪瘟实验室检测流程非洲猪瘟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猪病,严重危害猪类养殖业。
为了及早发现、确诊和控制非洲猪瘟,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测。
下面是非洲猪瘟实验室检测流程的详细介绍。
1.采集样品:样品采集是非洲猪瘟实验室检测的第一步。
常见的样品包括猪体组织、血液、粪便、呼吸道分泌物等。
采集时需要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样品的纯净度和准确性。
2.样品预处理:采集到的样品通常需要经过预处理,以提取出样品中的病毒或基因组等重要信息。
不同样品的预处理方法可能有所不同。
例如,血液样品通常需要进行离心分离血浆或血清,粪便样品需要进行离心沉淀,猪体组织样品需要进行玻璃化处理等。
3.样品提取:样品提取是为了从复杂的样品中分离出非洲猪瘟病毒或病原体的核酸。
常见的提取方法包括酚-氯仿法、磁珠法、柱子法等。
提取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保证提取的纯度和质量。
4.质检:提取的样品需要进行质检,以确保提取效果和所需浓度。
常见的质检方法包括核酸定量、质量评估、纯度检测等。
质检结果必须满足实验要求才能进一步进行后续检测。
5.PCR扩增: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非洲猪瘟实验室检测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PCR扩增病毒或病原体的核酸序列,可以高效地检测非洲猪瘟。
PCR扩增反应包括反应液配置、扩增程序设定和实验仪器操作等。
PCR扩增结果可以通过凝胶电泳等方法进行可视化分析。
6.实时荧光定量PCR:实时荧光定量PCR是一种检测非洲猪瘟的快速敏感方法。
其原理是在PCR扩增过程中实时检测荧光信号的增加量,以判断样品中病毒数量的多少。
实时荧光定量PCR需要选择合适的引物和探针,并进行标准曲线建立和结果分析。
7.ELISA检测: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
通过特异性抗体的识别与结合,可以检测非洲猪瘟病毒的抗原或抗体。
ELISA检测方法包括抗原捕获ELISA和抗体间接ELISA等,具体的操作步骤需要根据实验需求进行选择。
8.核酸测序:核酸测序是对非洲猪瘟病毒基因组进行全面分析的方法。
非洲猪瘟病原学检测方法

非洲猪瘟病原学检测方法介绍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ASF)是一种高致病性的猪病,对于猪养殖业来说是一种严重威胁。
为了及时有效地进行疫情监测和病原学分析,科学家们发展了多种非洲猪瘟病原学检测方法。
本文将对这些检测方法进行详细的探讨。
PCR方法传统PCR1.样品收集:从患病猪只的脾脏、淋巴结或血液中收集样品。
2.DNA提取:使用DNA提取试剂盒将样品中的DNA提取出来。
3.PCR反应体系:设置PCR反应体系,其中包括引物、模板DNA、酶和缓冲液。
4.PCR扩增程序:设定PCR扩增程序,包括一系列不同温度的循环反应。
5.结果分析:利用凝胶电泳的方法,观察PCR产物的大小。
实时定量PCR1.样品收集和DNA提取:与传统PCR相同。
2.PCR反应体系:与传统PCR相同,但引入了荧光探针。
3.实时定量PCR程序:设定实时定量PCR程序,包括多个不同温度的循环反应。
4.数据分析:根据荧光信号的强度和阈值周期数,计算出病毒数量。
优点•灵敏度高:PCR方法能够检测到非洲猪瘟病原体的极低浓度。
•特异性强:引物的设计使得PCR方法能够区分非洲猪瘟病原体和其他相关病原体。
•快速性:PCR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结果。
缺点•对实验操作要求高:PCR方法需要精确计量样品和试剂。
•易受污染:PCR方法容易受到外部环境中目标DNA的污染。
•不适合现场应用:PCR方法的设备和试剂有一定的成本,不适合一些资源有限的地区。
ELISA方法直接ELISA1.样品准备:从患病猪只的血液中收集样品。
2.酶标板涂层:将非洲猪瘟病毒的抗原涂在酶标板上。
3.样品加入:将已稀释的血清样品加入到酶标板中。
4.洗涤步骤:用洗涤缓冲液洗涤酶标板,去除未结合的抗体。
5.反应步骤:加入与非洲猪瘟病毒抗体标记的酶联二抗。
6.洗涤步骤:洗涤酶标板,去除未结合的酶联二抗。
7.显示步骤:加入底物,使酶与底物反应产生可见的颜色。
8.终止反应:加入终止液停止酶的反应。
猪瘟抗体检测卡说明书(完整版)

猪瘟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使用说明书【名称】通用名称:猪瘟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英文名称:Rapid Anti-CSFV Test汉语拼音:Zhuwen Kangti Kuaisu Jiance ShijiHe(Jiaoti Jin Fa)【用途】用于检测猪血清/血浆/全血样品中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 CSF)抗体。
【实验原理】猪瘟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系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检测样品(血清、血浆或全血)中猪瘟抗体的方法。
在玻璃纤维纸上预包被金标记灭活猪瘟抗原(Au-Agl),在硝酸纤维素膜上检测线和对照线处分别包被猪瘟抗原(Ag2)和兔抗猪瘟抗体。
当检测样品为阳性时,样品中猪瘟抗体与胶体金标记猪瘟抗原(Au-Ag1)结合形成复合物,由于层析作用复合物沿纸条向前移动,经过检测线时与预包被的猪瘟抗原(Ag2)形成“Au-Ag1-猪瘟抗体-Ag2-固相材料”免疫复合物而凝聚显色,游离金标记抗原则在对照线处与兔抗猪瘟抗体结合而富集显色。
阴性样品则仅在对照线处显色。
操作简便,快速,结果直观、准确,灵敏度高,容易判定。
【试剂盒组成】1.猪瘟抗体检测卡50头份2.说明书1份3.一次滴管50根【操作方法】1.用1.5ml样品管,采血0.5-1ml待检测血清自然析出或用离心机离心10分钟左右,使血清析出。
2.将检测卡平置于桌面上,用吸管吸取被检血清,在检测卡的椭圆形加样孔内加入2滴约80~100ul。
在室温下反应20分钟判定结果。
(检测卡如在4℃保存,必须恢复至室温后方可进行检测)【结果判定】阳性:对照线区(C)和检测线区(T)各出现一条紫红色线。
检测线(T)的颜色越深,表明猪瘟抗体的滴度越高。
阴性:只有对照线区(C)出现一条紫红色线。
无效:未出现紫红色线或只在检测区(T)出现紫红色线,对照线区(C)未出现紫红色线。
【诊断参考】被检样品加样后20分钟可与对照卡的色带滴度进行参考比较。
非洲猪瘟的抗体检测

血清处理或保存不当(储存或 运输不当),如溶血样品可能会产 生高达20%的假阳性结果。因此, 通过ELISA检测的所有阳性和可疑 样品必须通过其他血清学替代试验 确认。
IB技术是用于蛋白质检测和鉴定 的快速、灵敏的检测技术。IB技术的 原理是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IB技 术中使用了覆盖有病毒抗原的纸条, 首先是抗原溶解、电泳分离以及转移 到薄膜上(通常是硝化纤维素膜), 之后与特异性一抗反应,再与标记二 抗作用后,产生可直接观察的阳性反 应条带(见图1)。
ELISA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技术, 广泛用于多种动物疫病的大规模血 清学调查。该方法的显著特点是灵 敏度高、特异性好、速度快、成本 低,结果清晰。借助于自动化设备 的使用,可以实现大量样品的快速 筛选。
ELISA使用标记物检测血清样品 中的ASF抗体。ELISA使用的标记通 常是某种酶。当抗原和抗体彼此结合 时,酶引起底物发生颜色变化,从而 鉴定ASF阳性样品。目前,多种用于 ASF抗体检测的间接或阻断ELISA已 实现商品化供应,或者由实验室“自 主”建立。
阳性样品在感染细胞的细胞质中显示特异性荧光
◎图2 间接荧光抗体(IFA)对ASF抗体的检测
73
非洲猪瘟防控专栏 African swine fev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olumn
☆中国畜牧业
进行确认。 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对
非洲猪瘟抗体的检测 该技术的原理是用具有细胞适
综上所述,目前可用的诊断 技术可通过综合病毒和抗体检测 来确诊ASF。实时荧光PCR是最广
阳性样品在感染细胞的细胞质中显示特异性红色染色结果
◎图3 间接免疫氧化物酶试验(IPT)对ASF抗体的检测
泛应用的病毒学诊断技术,可敏 感、特异、快速地实现ASFV核酸 的检测。
猪瘟抗体检测不合格的原因分析

1 疫 苗 因素
个别 猪场使用的猪瘟疫苗中可能未含有足够量 的有活力的抗原 , 其本身 的保护性能差 , 影响了免疫 效果。疫苗毒 ( 菌) 株与田间流行毒 ( 菌) 株血清型
个规模养猪场各采集血样 l 0 份进行猪瘟抗体检测 。 大多数猪场的猪瘟抗体检测合格率均可达到 8 5 %以 上 ,而个别猪场的猪瘟抗体检测结果则未达到规定 的标准 。笔者结合实际情况 , 将其原 因总结如下。
有较高的母源抗体或前次免疫残 留的抗体 ,对疫苗 产生了免疫干扰。接种时动物已处于潜伏感染 , 或在
或 亚 型不 一 致 , 或 流行 株 的血 清型 发 生 了变 化 , 或 疫
3 人为 因素
免 疫 接种 工作 不 规 范 。如肌 注 免疫 时 出 现 “ 飞
苗选择不当甚 至于用错疫苗 。疫苗运输、 保管不当, 或疫苗稀释后未及时使用 , 造成疫苗失效或减效 , 或 使用 过 期 、变质 的疫 苗 。不 同类 疫 苗 之 间 的干 扰 作
经 常消毒 , 对 仔猪要加强调教 , 加强护理 , 平 时注意 观察 , 及时发现病猪 , 及时隔离治疗 , 防止传播蔓延 。
春季节 , 在 猪多拥挤 , 圈舍潮湿 , 保温差等饲养 管理
4 治 疗
“ 除癞灵”( 主要成分为辛硫磷 )按说 明涂抹 , 先用洁净 的温水洗净患部 , 把竹筷劈开 , 然后轻轻刮 去硬皮 , 再涂抹 。O . 5 %~ 1 . O %的 “ 敌百虫”( 邻氨基苯
兽 药
猪 瘟 抗 体 检 测 不 合 格 的 原 因 分 析
耿 松 王兆 亮 ( 江苏省沛县畜牧兽医站 2 2 1 6 0 0 )
猪场非洲猪瘟抗体检测意义

2. 非瘟抗体
抗体:人和动物的血清中,由于病菌或病毒的侵入而产生的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抗体只能 跟相应的抗原起作用,如伤寒患者体内所产生的抗体只能对伤寒杆菌起作用。
—— OIE: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国际兽医局
3. 非瘟抗体检测意义
样品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猪场非洲猪瘟抗体检测
非瘟抗体检测
➢ 野毒和疫苗毒 ➢ 非瘟抗体 ➢ 临床参考:
➢ 大栏单栏或多栏出现呼吸道症状,如咳喘、腹式呼吸异常出现。 ➢ 猪只采食下降,发热,关节肿胀、弱猪增多,死亡等。 ➢ 其它疑似野毒感染症状
野毒及“疫苗毒”有 3 种决策分类:
(1) 野毒: p72 阳性且 CD2V/MGF 阳性; (2) “I 型疫苗毒”: p72 阳性且 CD2V 或者 MGF 之一阴性,则为单基因缺失苗,要 做基因型鉴别,如果为基因 I 型; (3) “低毒力疫苗毒”: p72 阳性,且 CD2V/MGF 均为阴性,则为双基因缺失苗。
结果判定
阳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阳性 阴性 阴性 阳性 阴性 阳性 阳性 阳性 阳性 阴性 阴性 阳性 阴性 阴性 阳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阳性 阴性 阴性 阳性 阴性 阳性 阳性 阳性 阳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阳性 阳性 阴性 阴性
非洲猪瘟抗体检测试剂盒(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来自上海鸣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判定标准:ASFV抗体滴度≥20判定为阳性,滴度<20判定为阴性
背景资料
后备母猪 后备母猪 后备母猪 后备母猪 后备母猪 后备母猪 后备母猪 后备母猪 后备母猪 后备母猪 后备母猪 后备母猪 后备母猪 后备母猪 后备母猪 后备母猪 后备母猪 后备母猪 后备母猪 后备母猪 后备母猪 后备母猪 后备母猪 后备母猪 后备母猪 后备母猪 后备母猪 后备母猪 后备母猪 后备母猪 后备母猪 后备母猪 后备母猪 后备母猪 后备母猪 后备母猪 后备母猪 后备母猪 后备母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本文所做试验可以看出,只 有适当增加免疫次数、加大免疫 剂量和各场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 理的免疫程序,才能提高猪瘟抗 体水平,有效控制和消灭猪瘟的 发生。
抗体效价与攻毒保护的关系
攻毒结果表明,IHA抗体效价为 4log2,攻毒保护数为6/10,病毒 分离阳性率为10/10;IHA抗体效 价 为5 log2,攻毒保护数为10/10, 但病 毒分离阳性率为5/10; IHA抗体效为6 log2以上时,攻毒保 护10/10,病毒分离阴性。由表4 结果表明 抗体效价为6 log2以下时, 仅能抗死亡不能抗感染,当抗体效 价大于8log2时,能抗感染,攻毒获 全保护
仔猪的母源抗体水平迅 速下降,抗体效价越高 其下降越快,抗体效价 低的其下降相对较慢,
至28日龄,3组之间差异 较小,至49日龄时,Ⅱ、 Ⅲ组同工组经t检验,仍 然 差异极显著(P<0.01)
25 20 15 10 5 0 1 7 14 21 28 35 42 49 Ⅲ(log2) Ⅱ(log2) Ⅰ(log2)
部分经产母猪猪瘟抗体检测结果
结果表明猪瘟抗体水平低(阻断≤50%) 或过高(阻 断率>90 )的母猪猪瘟带毒 率较高,特别是猪瘟抗体阻断率小于 30 的母猪猪瘟野毒带毒严重,高达 44.4 .揭示了猪瘟抗体水平与种猪猪 瘟带毒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繁殖障碍母猪的抗体水平主要分布于 阻断率低于 50﹪和高于90﹪ ,而在 50﹪ ~90﹪ 之间极少,仅4.2 ﹪ 繁殖障碍母猪的猪瘟抗体水平在理想范围内 (50 ~90 )极少,因此可以认为繁殖障碍母猪 没有再饲养的价值,可以淘汰。
首次免疫抗体增幅与母源抗体呈 负相关,母源抗体越高,首免后 的主动免疫抗体增幅越小,反之 越大。然而,无论母源抗体高低, 首免后的抗体水平基本一致,免 疫抗体效价的高低不受母源抗体 的影响。
主动免疫抗体效价与 首免日龄无关,同一 免疫剂量、不同首免 日龄的各组抗体效价, 经方差检验,差 异均不显著。 因此,为防止猪瘟野毒 的早期感染,各场应结合 实际情况,可将首免13龄 适当提前。使仔猪早日获 得主动免疫。
母猪猪瘟抗体合格率与胎次有一 定的关系,胎次越 高,猪瘟抗体 合格率逐渐降低,母猪出现繁殖
规模化猪场母猪和繁殖障碍母猪母猪 猪瘟抗体检测结果
全群母猪的合格率为8O.5 ,在 临床上生产正常的母猪的合格率 为88.2 ,具有繁殖障碍的母猪的 合格率仅为69.3%。 从抗体分布上看,临床生产正常 的母猪有875头,其中在阻断率 50~90 区间,占健康母猪群的 77.4 ;阻断率低≤50 11.8 ;阻 断率高(>90 ) 占10.7 。临床上表 现繁殖障碍的母猪有238头,猪瘟 抗体在阻断率50 ~90 区间仅,占 4.2%。
仔猪母源抗体消长规律
表2说明,无论母猪抗体水平高低, 所产仔猪在初乳前抗体水平均为0.
仔猪采食初乳后,仔猪的母源 抗体水平迅速提高,且与母猪 抗体水平呈正相关,7日龄时达 到高 峰,其抗体与母猪抗体水 平相当 提高母猪抗体水平是提高仔猪 母源抗体水平的关 键。母源 抗体不是通过胎盘传给子代, 而是通过初乳传给子代,要使 仔猪获得较高的母源抗体,须 让仔猪充分采食初乳。
猪瘟灭活疫苗不同接种剂量比较试验 表明,主动免疫的抗体效价与免疫剂 量呈正相关,随免疫剂量的增加抗体 水平相应增加,且差异十分显著。 这可能与疫苗的剂型有关,适当增加灭 活疫苗的抗原量可有效的提高抗体水平, 但不可超量,过大剂量的免疫可造成免 疫麻痹或免疫耐受,从而影响免疫效果。
仔猪的抗体水平与免疫次数 呈正相 关,增加免疫次数可相应提 高抗体 水平,这除了增加免疫次数 相应增 加了免疫剂量外,更主要的 是增加 免疫次数可提高记忆免疫. 使抗体水平提高得更快、更高。所 以不能用一次高剂量免疫来代替多 次免疫。
猪瘟抗体检测
技术服务部 史须斌
不同胎次母猪猪瘟抗体检测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1~2胎猪瘟抗 体合格率略高,3~6胎猪瘟抗体 合格率比较接近,7胎以上猪瘟 抗体合格率明显降低。
母猪出现繁殖障碍症状也与胎次 有一定的关系,第1胎比较低, 第2胎至第5胎繁殖障碍的比例 有所上升,第6胎 以上的母猪出 现繁殖障碍的比例在30 以上。 可能与随着胎次增加,母猪生 长周期长,感染 疫病的机会增多、霉菌毒素在 体内蓄积、母猪本身受伤等因
猪瘟抗体不合格猪加强免疫后抗体
猪瘟抗体不合格的95头母猪中仍有74 头抗体不合格(阻断率小于5O ),占重 免母猪总数的 77.9 ,合格率仅为 22.1
表明带毒猪即使加强免疫,抗体 水 平也无法上升,出现临床上的免疫 失败现象,而且这种现 象不经过检 测是很难发现的。
因此可以认为繁殖障碍母猪没 有再饲养 的价值,可以淘汰。
结果表明无论何种原因引 起母猪繁殖障碍,对猪瘟 抗体水平有直接影响
首免日期最好选定在仔猪持有的母源 抗体不会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而又能 防御病毒感染的期间,即母源抗体为 l :8~64时。因此应在20—25日龄和 60~65日龄2次免疫。
本次试验的结果表明,母猪猪 瘟抗体水平随繁殖胎次的增加 和免疫次数的增多而提高。可 以说,母猪猪瘟抗体水平随猪 瘟疫苗免疫次数 的增加而提高。
控制对策
1.要切实提高猪群的抗病能力 2.正确使用疫苗 3.严禁使用发霉变质饲料 4.控制免疫抑制性疾病 5.淘汰亚临床感染猪
控制—要切实提高猪群的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