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进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发展
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研究

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研究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
茶叶产业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茶叶的出口贸易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茶叶出口贸易对促进中国茶叶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推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的发展概况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出口国,中国的茶叶出口贸易占据了全球茶叶出口市场的相当大的份额。
中国茶叶主要出口到亚洲、欧洲、美洲、非洲等各个地区,其中依然以亚洲地区为主要目的地。
中国茶叶出口在国际市场上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茶叶出口的数量约为34.1万吨,出口金额约为14.7亿美元,出口金额占中国茶叶总产值的比例接近15%,茶叶出口至少占到了中国茶叶产业的15%。
中国茶叶的主要出口产品主要有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等系列,出口茶的品种繁多。
中国茶叶的出口贸易主要依赖于农村地区的茶叶种植业,中国农村地区的茶叶种植面积大,具有丰富的种茶资源,基地茶叶种植业具有规模化优势,加工技术逐渐成熟,工艺水平逐渐提高,使得出口贸易的产品品质和品种不断扩大,市场需求逐渐升温。
1. 优质的茶叶资源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有着丰富的茶叶资源,优质的茶叶品种众多,且深受国内外市场的认可,这使得中国茶叶出口贸易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2. 古老的茶文化中国有着悠久的茶文化,茶叶在中国有着深远的历史和文化积淀,这为中国茶叶出口贸易提供了文化底蕴和品牌溢出效应,使得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独特的文化吸引力。
3. 规模化的生产加工中国茶叶的种植和加工具有着规模化的生产加工优势,这使得中国茶叶的成本控制得到大幅度的降低,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使得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4. 多元化的产品类型中国茶叶的产品类型繁多,有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等等多种产品类型,这为中国茶叶出口贸易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使得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多样性的竞争力。
茶叶的国际贸易与市场发展

茶叶的国际贸易与市场发展茶叶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饮品,自古以来就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传。
在当今的国际贸易中,茶叶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产品具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潜力。
本文将探讨茶叶的国际贸易模式,以及茶叶市场的发展趋势。
一、茶叶的国际贸易模式1. 出口贸易茶叶的国际贸易主要以出口为主,全球茶叶出口量巨大。
中国、印度、斯里兰卡等传统的茶叶生产国家是全球主要的茶叶出口国。
这些国家的茶叶种类丰富,品质优良,并且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底蕴,因此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
同时,中国还是绿茶、红茶、普洱茶等特色茶叶的主要出口国。
2. 进口贸易茶叶的进口贸易也日益增长。
一方面,茶叶的种类繁多,各地茶叶的特点和口味也不同,因此各国消费者对进口茶叶的需求不断增加。
另一方面,茶叶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也促进了茶叶的进口需求。
欧美、日本等国家是茶叶的主要进口市场,对于高品质的红茶、绿茶和乌龙茶等有着较高的消费需求。
茶叶的国际贸易主要通过贸易公司、茶叶协会以及线上贸易平台等多种渠道进行。
国际贸易的茶叶往往需要进行检验认证以保证质量和食品安全,同时,还需要遵守国际贸易法规和通关手续。
二、茶叶市场的发展趋势1. 品质与特色在日益竞争激烈的茶叶市场中,茶叶的品质和特色成为消费者选择的重要指标。
茶农和茶叶生产商不仅需要确保茶叶的品质和口感,还需要通过品牌打造和包装设计等手段来突出茶叶的特色和文化内涵。
2. 可追溯性和生态认证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不断提高,茶叶行业也在积极响应。
通过建立追溯体系,消费者可以了解到茶叶的种植、生产和加工环节,提高茶叶的可追溯性和透明度。
同时,茶叶的生态认证和有机认证也成为市场的一大趋势。
3. 电子商务的崛起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子商务在茶叶行业中崭露头角。
在线销售平台为茶叶生产商提供了更广阔的销售渠道,同时也方便了消费者的购买。
同时,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茶叶生产商可以更好地向消费者传递茶叶的品牌故事和特色,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茶业出口现状分析报告范文

茶业出口现状分析报告范文引言茶是中国的传统饮品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国茶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茶叶的出口量也逐年增长。
本文通过对茶业出口现状的分析,旨在了解茶叶出口的发展趋势,并为进一步推动茶叶出口提供参考。
茶业出口概况茶叶出口量和增长趋势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数据,2019年中国茶叶出口量达到了100万吨,同比增长10%。
虽然这是一个不错的增长率,但与其他茶叶生产大国相比,中国的茶叶出口量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目前,中国茶叶出口量仅占全球茶叶出口总量的25%左右,相对于印度茶叶的出口量占全球总量的20%以上仍有差距。
茶叶出口主要品种中国茶叶出口主要以绿茶、红茶和普洱茶为主。
其中,绿茶是最主要的出口品种,其细嫩的茶叶、清香的味道和丰富的营养成分深受国外消费者的喜爱。
红茶的出口量也较高,其深红色的茶汤和浓郁的花果香味受到欧美市场的青睐。
普洱茶作为中国特色茶叶,在国外市场上也享有较高的声誉。
茶叶出口国家分布中国茶叶的出口国家主要集中在亚洲和欧洲地区。
其中,日本、美国、韩国和阿拉伯国家是中国茶叶的主要出口目的地。
在欧洲地区,英国、德国和法国是中国茶叶的主要买家。
此外,近年来中国茶叶在非洲地区也开始受到关注,尤其是埃及、南非和肯尼亚等国家。
茶业出口面临的挑战品牌建设和包装设计茶业出口在品牌建设和包装设计方面存在一定的挑战。
相比于一些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国际茶叶品牌,中国茶叶的品牌建设尚有待加强。
此外,对于茶叶的包装设计也需要更加注重,以提高品牌形象和产品竞争力。
质量安全和标准合规茶叶作为食品饮料,质量安全和标准合规至关重要。
中国茶叶出口需要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符合目标市场的要求,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与推广。
此外,加强与贸易伙伴国家的合作,共同推进农药残留和重金属等问题的解决,可以提升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市场推广和销售渠道茶业出口需要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并构建多样化的销售渠道。
中国茶叶出口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国茶叶出口现状及对策分析中国茶叶是世界上重要的茶叶生产和消费大国,具有悠久的茶文化和丰富的茶叶资源。
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较弱,出口规模和市场份额较小。
本文将对中国茶叶出口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出口规模相对较小:尽管中国是茶叶生产大国,但其出口规模相对较小,占全球茶叶出口总量的比例较低。
在国际市场上,中国茶叶的竞争力相对较弱,主要是由于品牌知名度不高、品质和口感不稳定等原因。
2.产品结构较为单一:中国茶叶出口产品结构较为单一,主要是绿茶和红茶。
虽然中国还有其他种类的茶叶,如白茶、黄茶、普洱茶等,但这些品种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相对较小。
3.品牌知名度不高:相对于一些优质茶叶品牌,中国茶叶的品牌知名度较低。
虽然中国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名茶品牌,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等,但这些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相对较小。
1.提高品质和口感: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主要取决于其品质和口感。
要提高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需要加强茶叶产业链的管理和控制,提高整个产业链上的品质和口感,确保茶叶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3.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中国茶叶的品牌知名度是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可以通过加强品牌推广和宣传,提高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
还可以加强品牌保护,防止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提高消费者对中国茶叶的信任度。
4.推动国际贸易合作:中国茶叶企业可以与国际茶叶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开展茶叶品牌推广、市场开拓和创新研发等方面的工作。
通过国际贸易合作,可以共享资源、降低成本,提高茶叶的竞争力和国际市场份额。
5.加强标准化管理:要提高中国茶叶的国际竞争力,需要加强标准化管理。
建立标准化的茶叶生产和加工管理流程,确保茶叶的质量和安全。
还应加强对茶叶生产企业的培训和指导,提高茶叶生产和加工的标准化水平。
要提高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需要从提高品质和口感、多元化产品结构、加强品牌建设、推动国际贸易合作和加强标准化管理等方面入手。
茶叶进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发展

茶叶进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发展概述茶叶是一种重要的农产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消费市场。
茶叶进出口贸易作为茶叶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对国内茶叶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介绍茶叶进出口贸易的现状、问题以及发展前景。
现状茶叶进口茶叶进口作为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主要进口国家包括中国香港、日本、韩国等,其中中国香港以其优质的服务和渠道优势成为茶叶进口的主要枢纽。
中国茶叶消费市场快速增长的同时,对高品质茶叶的需求也逐渐增加,这为进口茶叶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茶叶出口作为茶叶的传统出口国,中国茶叶出口量一直居世界前列。
中国茶叶以其独特的品质和丰富的品种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主要出口国家包括美国、俄罗斯、日本等。
近年来,中国茶叶出口行业在产品品质、营销策略、品牌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不断拓宽了海外市场。
茶叶进出口贸易问题茶叶进出口贸易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进出口贸易受到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
其次,茶叶质量标准和检验检疫措施的不一致性给茶叶进出口贸易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此外,茶叶供应链管理和物流体系的不完善也影响了茶叶进出口贸易的效率和质量。
发展前景外贸政策支持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外贸政策,以支持茶叶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政府鼓励企业参与国际贸易,提供贸易便利化措施,并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
此外,政府还鼓励茶叶产业与当地农业发展结合,提高茶叶质量和增加产品附加值。
品牌建设与营销创新要提升茶叶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品牌建设十分重要。
企业可以通过提高茶叶的品质,加强品牌推广,拓展新的销售渠道,增加产品附加值等方式来增加市场份额。
此外,创新的营销策略也能够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关注和购买欲望。
茶文化交流与协作茶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茶叶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加强国际茶叶文化交流,扩大茶叶的国际影响力,对茶叶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浅析湖南茶叶出口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毕业论文

摘要湖南是我国的茶叶生产大省,更是我国的茶叶出口大省,无论是茶叶出口量还是出口额,湖南茶叶出口都占全国的一半以上。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茶叶逐渐走向世界的同时,作为茶叶大省的湖南省如何提高竞争力打破层出不穷的国际贸易壁垒,逐渐提高湖南省茶叶的出口竞争力,逐渐成为湖南茶企业在出口贸易中面临的挑战,应重视对湖南茶叶出口贸易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寻找相应的对策进行优化。
通过分析湖南省茶叶出口贸易的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湖南茶叶出口存在的问题,包括缺乏品牌效应、质量标准和环境认证制度落后,茶品企业管理能力不足,国际贸易壁垒层出不穷等。
最后针对以上问题从品牌建设、技术完善等方面提出促进茶叶市场开发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湖南茶叶出口贸易贸易壁垒ABSTRACTHunan is our country's tea production province, is our country's tea export province, whether it is tea export volume or export volume, Hunan tea exports account for more than half of the country. However,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Chinese tea gradually towards the world at the same time, as a big province of tea how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Hunan province to break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barriers emerge in endlessly, gradually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export of Hunan tea, gradually become Hunan tea enterprises in export trade challeng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the export of Hunan tea, and look for countermeasures to optimize.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ea export trade in Hunan province, the problems of tea export in Hunan province are analyzed, including the lack of brand effect, the backward quality standard and environmental certification system, the insufficient management ability of tea enterprises, and the endless international trade barriers. Finally, in view of the above problems,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ea market are put forward from the aspects of brand building and technology improvement.Key words: Hunan Tea Export trade Trade barriers目录一、引言 (1)(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1)(二)文献综述 (2)二、湖南茶叶出口贸易的基本情况分析 (3)(一)湖南茶叶出口贸易国内外环境分析 (3)(二)湖南茶叶出口贸易的发展现状 (5)三、湖南茶叶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 (10)(一)缺乏国际品牌效应 (10)(二)质量标准和环境认证制度落后 (11)(三)茶叶企业管理能力不足 (12)(四)国际贸易壁垒层出不穷 (12)四、促进湖南茶叶出口的对策与建议 (13)(一)加大研发和品牌建设力度 (13)(二)引用国际先进质量标准和环境认证制度 (14)(三)企业自身完善技术建设和管理经营 (14)(四)强化贸易壁垒应对意识 (15)参考文献 (15)致谢 (17)浅析湖南茶叶出口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陈伟乐一、引言(一)选题背景及意义随着近年来宏观经济的下行,导致整体的市场情况都不佳,从而引发了消费升级的比对局面。
关于目前西湖龙井茶出口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文献综述

关于目前西湖龙井茶出口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文献综述选题背景近几年,虽然国际经济形势趋于回升,但仍处于低迷状态。
世界贸易摩擦严重,贸易保护主义纷纷抬头,逆全球化再次兴起,对于全球经济发展属于极其不稳定因素,我国经济也由此遭受严重得冲击。
在2016年至今,我国的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正在经历从低谷的缓慢回升。
茶叶是全球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全球有一半的人口有着饮茶的习惯,已被社会各个年龄阶段的消费者所接受。
世界各地有将近有70个国家和地区种植茶叶,茶叶进口国家普及五大洲百余个国家,每年茶叶的消费量高达数百万吨,无疑成为了世界最受欢迎的饮料之一。
中国是茶叶资源颇为丰富的国家,是全球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
茶叶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我国的茶业发展对国民经济的提升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大力支持茶叶裁培,提升茶叶生产技术,推广中国茶叶出口,对中国茶业经济的持续发展,改善茶农经济水平,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西湖龙井茶作为中国最著名的绿茶之一,其良好的品质受到了国内外爱茶者的一致好评。
扩大西湖龙井茶的生产规模,提升西湖龙井茶的产品品质,改善西湖龙井茶的出口形势,赶上国际市场的步伐,对中国茶叶行业起到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广泛的社会影响。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综观早期国内外出口市场多元化的相关性研究,尤其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为减少政治和经济风险,实行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以后,对出口市场多元化的相关探讨开始引起了更多学者的关注。
本章梳理出有关国际贸易理论、出口市场结构、出口市场多元化内涵定义、出口市场分布规律、影响出口市场多元化的因素、出口市场多元化与经济增长关系以及如何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这七个方面的相关内容,以作为本文的理论支撑和借鉴本源,从而总结出目前研究的缺口。
国际贸易理论是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理论基奠。
古典的贸易理论起源于18世纪中期,主要包括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的比较优势理论。
浙江茶叶出口现状及对策研究

浙江茶叶出口现状及对策研究浙江茶叶是中国茶叶产区之一,以其优质的茶叶品种和独特的产区特色而著名。
近年来,浙江茶叶出口业务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本文将研究浙江茶叶出口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出口数量和金额增长:近年来,浙江茶叶出口数量和金额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2024年,浙江茶叶出口总量超过10万吨,出口金额超过10亿美元。
2.主要出口市场:目前,浙江茶叶主要出口到东南亚、北美和欧洲等地。
东南亚地区,尤其是日本和韩国,是浙江茶叶的主要目标市场。
3.主要出口品种:浙江茶叶主要出口绿茶和龙井茶。
绿茶以其清香和健康的形象在海外市场上颇受欢迎,而龙井茶则以其高品质和特殊的采制工艺而备受推崇。
4.面临的挑战:浙江茶叶出口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国际市场竞争激烈,来自其他产茶国家和地区的茶叶产品也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其次,质量监管和出口标准要求越来越严格,需要生产和出口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和认证。
此外,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对策建议:1.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出口企业应加强茶叶采摘、制作和包装等关键环节的质量管理,确保产品达到国际标准。
同时,还应注重科技创新,开发出更具创新和竞争力的茶叶产品。
2.加强品牌建设:通过建立品牌形象,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可以借助国内外茶叶展览会、论坛和媒体等平台,积极宣传浙江茶叶的独特性和优势,提高品牌影响力。
3.拓展新兴市场:除了传统的出口市场,浙江茶叶可以积极拓展新兴市场,如中东、非洲和南美等地。
针对不同市场的需求特点,开发出适合的产品系列,并与当地商家建立合作关系,增加出口渠道。
4.加强合作与交流: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和企业加强合作与交流,分享经验与技术。
与其他茶叶生产国家和地区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共同研发、合作推广等方式,提高浙江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5.进一步开放市场:政府可以通过降低出口关税、减少行政审批等方式,进一步开放市场,为浙江茶叶出口创造更好的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题目:福建茶叶进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发展一、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我国福建是茶叶原产地,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地区,已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现在世界各国引种的茶树,使用的栽培管理方法,加工工艺,乃至茶叶的品饮,应用等等,莫不源于中国。
我国福建茶叶以其源远流长的历史积蕴闻名于世界,长期以来,茶叶是福建传统的出口创汇产品之一,其生产量、消费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
并且,福建茶叶的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均较低,在国际市场上尚不具备竞争优势。
随着国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茶叶贸易的竞争日趋激烈,消费者对茶叶产品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欧盟、日本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地区)相继采取各种技术性贸易措施,我国福建茶叶出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影响福建茶叶出口的主要因素,对福建茶叶产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重大影响。
另外,品牌的缺失使福建茶叶不能在世界市场占主导地位。
为此本文从行业、政府、企业三方面对福建茶叶的进出口状况进行分析,根据现有问题,作出一些推动发展的措施。
本文以福建往年进出口量及金额的列表比较福建茶叶贸易的位置以及现状。
并与外国其他国家的规章制度比较我国福建对茶叶的安全卫生检测,质量技术水平等,从不同角度,分析福建茶叶存在的问题,二、主要参考资料[1] 欣华.期待中国茶叶进入欧洲市场[J].中国贸易报2009(6).[2] 姜含春.中国茶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3):23-28.[3] 蔡知凌.福建乌龙茶出口现状及对策建议[J].思考-探讨,2011(7):45-47.[4] 李连清.十年来中国近代茶业研究综述[J].贵州茶叶,2009(5)112-115.[5] 张紫琴.福建安溪茶叶生产集聚现象的成因分析[J].茶世界,2011(2):33-36.[6] 蒋颖.福建茶叶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0(4):23-26.[7] 陈荣冰.加入WTO对福建茶业的影响及其对策[J].福建茶叶,2011(4):89-92.[8] 沈佐民.我国茶叶出口制约因素及其对策[J].池州师专学报,2010(1):78-80.[9] 王泽农.中国茶出口还要“补”哪几门课[J].中国经贸,2009(7):90-93.[10] 王志成.从茶业大国到强国[J].2010(6):156-158.[11] 郭建义.商标缺失中国产业之痛[J].2009(2):132-134.[12] 沈亚青,何承耕.安涣县茶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探讨[J].茶叶科学技术,2011(4):26-30.[13] 陈朝辉.福建茶叶日本市场4C营销策略[J].福建质量管理,2011(3):24-26.[14] 陈栋,卓敏.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红茶生产和贸易的演变以发展策略思考[J].中国茶叶,2009(6):56-59.[15] 庄鸿恩,黄光钦.福建茶叶企业突破绿色壁垒的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2): 67-69.三、进度要求2011年12月24-30 完成选题按照指导教师要求开始收集材料,寒假期间及开学第一周完成开题报告、开始毕业实习第二周进行并完成开题答辩。
打印开题报告,论文提纲,制作PPT。
第三周根据开题答辩结果和答辩组意见开始撰写论文初稿第五周完成初稿提交批阅第七周毕业论文工作期中检查,填写“毕业论文中期自检表”。
完成提交二稿。
第八周定稿、修正格式。
第九周完成论文评阅第十周审核答辩资格。
论文装订。
制作答辩文件,包括PPT、论文摘要、论文目录。
十一周5月7、8、9日进行论文答辩,推荐优秀论文。
十二周论文二次答辩,推荐校级优秀论文。
指导教师:(签字)专业负责人/系主任:(签字)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一、课题任务与目的(一)选题背景我国福建是茶叶原产地,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地区,已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现在世界各国引种的茶树,使用的栽培管理方法,加工工艺,乃至茶叶的品饮,应用等等,莫不源于中国。
我国福建茶叶以其源远流长的历史积蕴闻名于世界,长期以来,茶叶是福建传统的出口创汇产品之一,其生产量、消费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
并且,福建茶叶的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均较低,在国际市场上尚不具备竞争优势。
随着国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茶叶贸易的竞争日趋激烈,消费者对茶叶产品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欧盟、日本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地区)相继采取各种技术性贸易措施,我国福建茶叶出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影响福建茶叶出口的主要因素,对福建茶叶产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重大影响。
(二)研究目的福建是茶叶生产和消费大国,但与世界上其他茶叶大国相比,我们在生产、贸易上并不领先。
研究此题目的目的在于通过以福建茶叶进出口贸易的现状和发展对策为例从不同方面分析中国茶叶贸易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三)主要任务本文主要任务研究中国福建茶叶进出口贸易的现状和发展对策以及国内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二、调研资料情况(一)国外研究现状共同开发提升中国茶产业的价值海恩(2009)提出中国在茶叶的种植、消费和文化等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也向来是欧盟市场上茶消费品最重要的进口国之一。
他期待能够通过欧盟茶叶委员会和中国茶产业界的对话,加深双方的交流,交换更多供需信息,共同开发提升中国茶产业链的价值[1](二)国内研究现状1、中国福建茶业进出口贸易现状(1)年产量居全国第一姜含春(2009)指出“十五”以来,中国茶产业处在新的发展高潮。
茶科技取得了新的突破和进展。
[2]蔡知凌(2004)提出茶业是福建省发展农村经济的优势主导产业。
产量全国第一。
年出口金额全国第三位。
[3](2)支柱产业论李连清(2009)提出中国近代以来,茶叶是对外贸易的大宗,是中国近代社会的支柱产业之一,是赚取外汇的拳头产品之一。
茶业在近代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古到今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在近代,它是中国的支柱产业之一。
所以,近代茶业的研究是近代经济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4]张紫琴(2007)提出茶叶作为一种特殊的农产品产生集聚效应,推动着当地经济增长。
[5](3)出口量有下降趋势蔡知凌(2004)提出随着我国加入WTO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空间逐渐扩大。
与此同时,日本、欧盟等主要贸易国不断设置新的技术壁垒。
茶叶质量尤其是农药残留的安全隐患。
成为制约福建茶叶出口的主要瓶颈。
出口量和出口金额自2001年以来呈逐年下降之势。
[3]蒋颖(2008)提出世界茶叶市场上近年来一直都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目前世界茶叶年生产量为300万吨,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年需求量保持在250万吨左右,国际茶叶市场竞争激烈。
[6]2、福建茶叶存在的问题(1)面临国外新增绿色贸易壁垒难题陈荣冰(2002)指出福建茶叶能否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首先是茶叶卫生质量问题,这是当前影响茶叶销售的主要障碍,可以说,关系到福建茶业的兴衰。
[7](2)福建出口茶叶产品质量与安全问题不容乐观沈佐民(2007)提出制约中国茶叶出口的主要因素是:茶叶出口经营管理体制滞后,出口经营主体素质不高;出口茶叶产品结构不合理,出口茶叶均价低;茶叶生产、出口规模小,缺少世界知名品牌;茶叶出口产品的质量与安全问题等。
[8] 王泽农(2009)提出中国茶产业仍面临着一些等待解决的问题:茶叶标准化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面临新的挑战。
(3)品牌意识淡薄王泽农(2009)提出中国茶产业仍面临着一些等待解决的问题:茶叶产量大,品牌少,培育自主品牌刻不容缓;茶产品在国际市场影响和宣传力度不够;茶叶生产和出口市场的规范需进一步加强等等。
3、福建茶业发展策略(1)加强基础建设并扩大茶产业规模沈亚青、何承耕(2003)提出安溪县目前茶叶生产效益不高。
通过分析安溪县茶叶生产的条件以及现状,指出存在问题如茶叶生产成本上涨等,并提出走产业化道路,以充分发挥茶叶资源优势。
[12]陈朝辉(2009)提出福建茶叶开拓日本市场是要时刻以消费者为中心,以4C理论为指导,指定切合实际的。
[13]陈栋、卓敏(2009)提出要促进中国红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针对中国红茶产业面临的挑战与原因,瞄准国际国内茶叶市场供求关系、贸易格局和消费结构的变化。
[14](2)健全和完善茶叶产品安全卫生和各项技术标准体系庄鸿恩、黄光钦(2009)提出茶叶是福建出口的优势特色农产品,在我国加入WTO后,福建茶叶出口更具有广阔的潜在市场优势和明显的比较优势,但随着当前国际茶叶贸易绿色壁垒的兴起,茶叶出口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
[15](3)实施品牌战略安明霞(2007)提出当下看来,品种茶在中国茶叶市场占有主导地位,但从长远来看,品牌茶才是中国茶叶的发展方向和最终出路。
[16]夏文顶(2003)提出实施名牌战略,抢占市场空间。
从茶叶国际贸易的特点来看,未来茶叶市场的竞争,最根本的是品牌竞争。
童万亨、陈国裸(2009)提出安溪县茶叶市场的培育,提升了茶叶品牌、品质、品位,推动了茶产业的迅猛发展。
[18]陈清福(2009)提出要重新定位闽茶,为闽茶的发展重新进行品牌策划与品牌设计,使其发挥更好的产业效益与文化价值。
抢占世界茶文化产业主阵地。
[19] 4、中国茶叶未来展望的发展势头从成长性角度,有观点认为:(1)刚性需求增大薛城(2009)提出在即将踏入2010年门槛的时候,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预期,为茶产业未来一年的发展勾勒出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让行业吃了一颗定心丸。
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及扩大内需的措施,也将意味着产业能继续获得政府财政投入,同时获得更多的信贷支持。
(2)预期销量大增傅志远(2009)提出根据福州海关2009年7月,今年上半年福建茶叶出口市场日本保持逆势增长,占同期福建茶叶出口总量的半壁江山。
[21]刘辉霞(2009)提出今后几年内,人均茶消费增长率为1%~1.5%,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市场前景广阔。
[22]张永恒、陈欣(2009)提出面对上海世博会,中国茶企决心抓住这一百年不遇盛会,请天下客人品尝中国茶。
上海世博会期间,由中国十大名茶组成的“中国茶国家队”将集体亮相联合国馆。
[23]梅峰(2009)提出金融危机虽然给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但对茶产业来说,更应看成是一次机遇。
2009年国内茶叶市场在中央“扩大内需”的拉动下,茶叶消费将会持续增长。
[24]三、实施方案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了解近年来我国茶叶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趋势,通过研究我国福建茶叶产业的现状与发展为例,依次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以及发展策略。
并相应找出中国整体茶叶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趋势。
基于数据结合理论分析国内外茶叶需求量对我国茶叶出口的影响,针对其现行政策和存在的问题,为我国茶叶产业未来和我国茶出口企业找到比较适合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