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视前端播出系统的分析和比较

合集下载

数字有线电视前端系统解析

数字有线电视前端系统解析

IT WORLD 信息技术当今,数字电视技术飞速发展,广播电视技术也不甘落后,打破了传统模拟领域研究的局限,开始了数字领域的探索。

数字视音频广播可以通过卫星、同轴电缆、微波等多种方式来传输。

根据传输方式的不同,分为数字卫星视频广播、数字有线视频广播和数字地面视频广播。

目前,在我国的数字广播电视系统中,卫星传输部分已经确定采用DVB-S标准,数字有线电视部分正在试行DVB-C标准,而在地面传输的实验中有关部门正在进行6个标准的比较测试,目前尚未最后做出决定。

本文着重谈数字有线电视前端系统,主要从数字有线电视系统的特点、前端系统主经组成部分及其作用和特点展开来谈。

一、数字有线电视系统的特点数字有线电视系统与模拟有线电视系统的区别主要有两点:一是数字有线电视前端系统是融合了电视、计算机、数字通信等技术,含有数字电视播出、用户管理等硬件和软件的综合系统;二是数字有线电视系统用户前端需要增加数字机顶盒以便开展各项业务。

二、数字有线电视系统前端主要组成部分数字有线电视系统前端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数字电视信源系统、业务系统、存储播出系统、复用加扰系统、条件接受系统、用户管理系统、编码调制系统、回传处理系统以及其它辅助系统。

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图1数字有线电视前端系统的结构图其中,数字电视信源系统、业务系统、存储播出系统属于数字电视前端的信号输入部分,而复用加扰系统、用户管理系统、条件接收系统则属于数字有线前端的信息处理部分。

三、数字有线电视前端的作用和特点1.数字电视信源系统。

数字电视信源系统包括数字卫星信号的接收系统、模拟信号的编码系统、SDH网络信号的分接、转换系统。

该系统以后还将逐步传输来自宽带IP等多种网络节目源。

它的特点是将信号进行一定格式转换,使之成为符合DVB-C标准的TS流信号。

它对节目的内容不进行编辑和存储,只起到节目转发的作用。

2.存储播出系统。

存储播出系统包括节目素材上载与收录系统、节目存储与节目库管理系统、节目预编/审核系统、准视频点播(NVOD)系统和专业频道管理播出系统。

构建稳定安全的数字电视前端播出系统

构建稳定安全的数字电视前端播出系统

关键词 : 机房建设 ; 安全播 出; 规章制度
随着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的顺利进行,如何将数字 电视节 目安 才能上 线播 出 。 全 、无故障地传送到千家万户里成为有线数字电视运营管理部 门的重 3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的值班员系统 要课题。我认为要做到安全播出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AT - : 安全播出越来越收到重视的今天值班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培养是实 1数字电视前端播出系统中的设备备份 际工作中的关键因素。建立严格规范的工作制度 ,创造 良好的工作环 数字电视电视前端系统主要包括卫星接收机 、 标清编码器、 高清编 境, 加强人员的技术能力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 科学的管理值 码器 、 复用器 、 加扰器 、 调制器等主要设备 , 还包括省网 S D H、 码流适配 班室内的技术资料文档、备用线缆和工具定期进行安全播出预案的学 器、光端机等传输设备。一些地方的数字电视前端播出系统中还会有 习和技术演练等都是安全播出中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 。在重大节假 日 A S I 矩阵、 码流分配器、 码流切换器等设备这些设备 中无论那个环节出 或重大事件期间尤其要加强安全防范工作 ,必要的时候安排领导带班 现故障都会造成信号丢失 , 引起节目停播严重事故。 如果它们之间相连 加强值班人员管理保持通信联络畅通。 的信号线出现松动 、 接触不 良等线路故障就会出现 马赛克 、 静帧 、 黑场 4数字电视前端的监控系统和网管系统 等现象严重影响数字信号的播出质量。为此新型的前端设计应该根据 套完整可靠的播出设备监控系统对于数字电视前端安全播 出至 机房环境 、 资金等情况尽可能的做设备 1 + 1 备份,尽可能减少信号分 关重要 ,数字电视值班室内的监控墙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告诉值班人员 配、 切换等环节 。所有设备尽量的减少交叉环节 , 成为完整独立的两套 故障现象使值班员在短时间内判断故障原因,优秀的数字电视前端网 数字电视前端播 出系统。然后通过高质量射频切换系统来完成主备路 管系统不仅可以通过设备上面的告警信 息来帮助值班人员定位问题 的 切换。这样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 : ( 1 ) 备路信号完全独立结构清晰 根源还可以帮助值班员完成系统的切换 ,使故障发生的时候通过网管 明了,整体切换至备路播出系统不会 由于找不到故障点而延长故障处 系统和设备配合完成 主路备路的切换 ,减少人为判断故障造成 的停播 理时间。( 2 ) 可以将 主备 路使用不同信号源, 从而既做到了设备备份也 时间长的问题。此外通过网管系统 的各项系统 日志报表能够使值班员 做到了信号源的备份。( 3 ) 对于备路信号源没有过高的要求 , 可以是 I P 对于播出设备的工作隋况进行详细的了解 ,在第一时间内发现并排除 信号也可以是 A S I 信号,信号输入的各项参数可以完全一致也可以不 故障隐患, 为安全播出提供有利的系统保障。 致。只要保证主备两套播出系统经过复用器 P I D置换后输出数字信 5 建立 完善 的设 备巡 检制 度 号的参数保持完全—致就可以。 要求厂家维护工程师和值班员一起对设备进行定期的巡检工作。 2数 字电视 前端 播 出系统 的信号 源备份 通过巡检工作对设备的运行 隋况进行了解 , 定期对设备清理灰尘 、 对机 2 . 1目前数字电视前端输入的信号源主要有当地的 自办节 目的标 房的空调、 排风、 供电系统进行l 检1 , 提前排除故障隐患。 对所有的网管 清信号源通过标清编码器送人到数字电视前端播 出系统 ,当地高清信 系统的 日志报表进行分析,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定期通过例会的形式对 号源通过高清编码器进人到数字电视前端播出系统。本地的自办节 目 发生过的故障进行排查和分析并形成文字材料供大家参考和学 习, 使 特别是新闻类的节 目实时性强一般最受当地老百姓和领导们 的欢迎因 全体值班员对于设备的运行 睛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 有利于故障排查 , 此往往收视率最高。因此从播 出设备到传输链路一定要做到冗余备份 。 保障安全播出。 出现问题及时切换 。做到万无一失。 6机 房的 安全体 系建 设 2 _ 2中央电视台及当地本省 电视台的信号源保障也是安全播 出的 播出机房应该建立—套完整的人员管理制度 ,杜绝陌生人随意出 重中之重。特别是中央电视台的信号一般有光缆路由信号源也有卫星 入机 房。除 此之外 还应 该 加强 以下 体系 的建设 。 接收信号源。多路的数字电视信号通过不同的接收设备分别进人到主 6 . 1播出机房的消防体系。 值班人员应该熟悉机房内部的消防设备 路播出系统和备路播 出系统中,出现问题时应急切换处理保障安全播 的配置睛况和使用规范。任何人未经上级领导的允许不得更改消防系 出。 统的配置和工作状态。 定期进行消防知识 的学习培训和演练。 发现安全 2 3 各地的卫视节目一般都在卫星上都采用清流播出通过天线接 隐 患应及 时 向上 级领 导汇报 并在 最短 的时 间 内排 除安全 隐患 。 收后在本地使用一家或多家 C A系统加扰播出。这部分信号一般信号 6 . 2播出机房的电源保障体系。 播出机房应该至少有两路 电源供电 源 相 对单 一 , 只能 通过 卫 星天线 备份 、 卫 星接 收机 备份及 复用 加扰 设备 并配置 U P S 不间断电源系统。 紧急情况下要保障 U P S及时切换对播出 备份和调制设备备份的方式来保障本地链路设备冗余备份的方式来保 设备正常供电。定期进行线路检修 , 保障供电安全。 障安 全播出。 6 . 3数据保密及数据备份。 机房内的所有设备图纸技术文档都需要 2 . 4对于卫星传输的付费频道一般 由于需要通过卫星接收机对信 专人定期进行整理和更新 , 保证机房内的技术资料完整和准确。 任何人 号先解扰后再送至本地复用加扰器中进行重新加扰的方式播出。考虑 未经领导允许不得私 自更改机房内播 出设 备的系统配置也不可私 自将 到一般在各地前端对于解扰信息的 C A M大卡和小卡只有一套 , 因此只 技术资料带出值班室。同时对值班室内的电子资料应该定期维护更新, 能卫星接收机采用冷备份的方式来保障信号传输 。一旦卫星接收机出 值班室内的网管系统和 P C机应定期杀毒 , 任何人不得在工作电脑上做 现问题首先将用于解扰的 C A M大卡和小卡从卫星接收机上取出并放 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任何 ^ 使甩 u盘、 光盘、 移动硬盘等存储介质应先 在备用卫星接o  ̄ V t _ t = 。将备用卫星接收机加电并调整卫星接收参数及 进行杀毒并征得部门领导的同意。 解扰参数。连接好备用卫星接收机输入和输出的同轴电缆 恢复节 目播 7结 论 出。 总之 , 有线数字化整体转换后数字 电视用户大幅增长, 数字电视前 2 - 5对于非法信号的侵入一定要时刻提高警惕, 首要要加强机房的 端的安全播出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构建安全稳定的数字 管理,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随意出入机房 , 在机房 内严禁从事一切与工 电视前端播出系统涉及到的内容多,方面也比较广。如设备的运行环 作无关的事情。 加强外来信号的监测尤其是卫星信号的监测 , 发现异常 境 , 系统的备份 f 青 况、 数字电视值班室工作管理制度 、 对有线播出信号 情况值班员应当及时关断或切换至备路信号并迅速上报给领导 。对于 源管理 , 阻止一切非法信号干扰或串人数字电视播出系统 。 要想把数字 自 办节 目播出应加强内容方面的审核 ,确定节 目内容符合相关规定后 电视前端安全播出工作做好就要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 ( 下转 1 4 9页 )

数字电视基础知识与前端介绍

数字电视基础知识与前端介绍

数字电视基础知识与前端介绍引言数字电视是一种通过数字技术传送和接收电视信号的方式,相较于传统的模拟电视,数字电视具有更好的视觉和音频质量,提供更多的频道选择以及互动功能。

数字电视前端是数字电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接收、解码和显示数字电视信号。

本文将介绍数字电视基础知识和数字电视前端的相关内容。

数字电视基础知识数字电视的定义数字电视是指使用数字技术传送和接收电视信号的一种电视方式。

数字电视通过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进行压缩和编码,可以提供更高质量的图像和音频信号,同时具备更多的频道选择和互动功能。

数字电视的优势相较于模拟电视,数字电视具有以下优势:1.更好的音视频质量:数字电视信号经过压缩和编码后,可以提供更清晰、稳定的图像和音频质量,消除了传统模拟电视中常见的图像噪声和音频干扰问题。

2.多频道选择: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方式可以同时传送多个频道的信号,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观看的频道。

3.多媒体互动:数字电视具备互动功能,用户可以通过遥控器或其他输入设备与电视节目进行互动,参与各种互动游戏、投票和点播节目等。

4.更低的传输成本:数字信号可以通过数字线路传输,相比模拟信号的传输方式,数字信号传输更加稳定,且占用带宽更小。

数字电视的标准数字电视采用的信号传输标准通常由各国或地区的电视标准协会制定。

目前,全球主要采用的数字电视标准有以下几种:•ATSC(Advanced Television Systems Committee)标准:主要应用于北美地区;•DVB(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标准:主要应用于欧洲地区;•ISDB(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Broadcasting)标准:主要应用于日本地区。

每种数字电视标准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应用范围,在不同的地区和国家中有不同程度的普及和应用。

数字电视前端介绍数字电视前端的功能数字电视前端是数字电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信号接收:数字电视前端通过天线或有线传输接收数字电视信号,并将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进行处理。

基于IP技术的数字电视前端系统分析

基于IP技术的数字电视前端系统分析

基于IP技术的数字电视前端系统分析罗仁发【摘要】With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science and technology,based on IP technology of digital TV in the moment get more extensive application. Digital TV can bring people more TV programs,meet people's actual needs. Digital television in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and need to use IP technology,this paper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ocess,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IP technology in the system design,and the advantages of front-end system were described and inquiry.%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基于IP技术的数字电视在当下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数字化电视能够给人们带来更多的电视节目,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

数字电视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利用IP技术,文章在对该问题分析过程中,分析了IP技术在系统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并就前端系统优势进行了相关阐述和探究。

【期刊名称】《无线互联科技》【年(卷),期】2016(000)010【总页数】2页(P54-55)【关键词】IP技术;数字电视;前端系统【作者】罗仁发【作者单位】贵州广播电视台,贵州贵阳 550001【正文语种】中文IP技术在数字电视前端系统中应用,通过系统化的设计,能够更好地发挥IP技术优势,对系统容量进行扩大,从而提升电视节目的质量,更好地满足人们的观看需求。

数字有线电视前端系统的构成与功能特点分析

数字有线电视前端系统的构成与功能特点分析

是 在设 计 过 程 中 ,应用 的系 统设 备 以及 软 件 应 该 符 合最 新 相 关 的 行 务 ,对 于授 权 的用 户 又 要 确定 其 使 用 哪 几项 业 务 。条 件接 收 系统 的
业标准 ,如果没有相应 的国内标准应该符合相应的 国际标准 。先进 的功能是屏蔽非法用户的存取 ,功能的实现 主要通过在前端加密节
条 件 接 收系 统作 为信 息 管 理 系统 的核 心 部分 ,主 要 负责 用 户 的
该 遵循 标 准 性 原则 、先进 性 原 则 和 安 全可 靠 性 原 则 。标 准 性 原 则 就 授 权 以及 对 用 户业 务 的确 定 。对 于 没有 授 权 的 用 户 将 不 会 开 通 业
性 原 则就 是 在 进行 设 计 的 时 候 ,应 该 采 用 比较成 熟 的先 进 技术 ,要 目来 实现 日。用 户 在 观看 电视 节 目的 时候 ,必 须 要 对 电视 节 目进 行 解
符 合 数字 电视 网 络技 术 的发展 方 向 ,选 择 的所 有 设 备 在 相关 的领 域 密 ,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的过 程 一 般 是 用 户 身份 的确 定 和授 权 ,对 于 没 有 授 权 的用
备 都 可 以保 证 能 够长 时 间 稳 定 的运 行 ,系 统 对 数 据具 有 加 密 机 制 ,
用 户 管理 系统 是 对观 看 数 字 电视 节 目的 用 户进 行 管 理 ,在 数 字
同时 有严 格 的权 限控 制 。此 外 ,在 组建 系统 的 时候 ,要 考 虑 到 系统 的 网络技 术 的基础 上 对 用户 订 购 节 目的信 息 进 行存 储 和 处 理 ,记 录用
内也 应该 具 有 先进 性 特 点 ,所 有 设 备 的性 能 以及 系 统 的 功能 都 应 该 户 将 不能 解 密成 功 ,从 而 成 功屏 蔽 非法 的用 户 。

有线电视中数字电视前端设计

有线电视中数字电视前端设计

有线电视中数字电视前端设计在有线电视中,技术上先进的数字电视系统必然会取代模拟电视系统。

模拟电视传输质量不容易保证,频道数有限,难以提供高速信息服务,特别是很难提供大范围的条件接收和用户管理功能。

采用数字方式,则可以有效地克服这些缺点。

数字电视系统的优点在于:(1)大大提高现有电视节目的音像质量。

数字电视采用数字传输和误码保护技术,在加工制作、复制、存储和传输交换过程中受噪波和失真的叠加影响少, 接收端的信号质量可与发送端的原始信号质量相比拟。

(2)传输的节目多。

数字电视采用先进的图像压缩编码技术,每套节目占用的频带窄,可以充分利用频谱资源。

例如在有线电视中,传输1套模拟电视的8 MHz频道可以传输4飞套具有标准清晰度的数字电视(SDTV)节目。

(3)容易开展各种综合业务和交互式业务。

电视系统全面数字化加强了广播电视、通信与计算机业务的一体化,原本是完全不同媒体的广播、电视、通信和计算机在全部数字化后,图像、声音、图文、数据等都以数字方式按一定规则被复接成数据流进行传送,可实现视频点播(VOD, NVOD)、高速上网、电视购物、电子游戏等增值服务。

(4)容易加密/加扰,开展信息安全/收费业务。

条件接收系统(CA)是数字电视收费的技术保障系统。

条件接收的基本目的是在电视系统中对用户进行授权控制及授权管理,从而实现收费系统的有偿服务。

由于数字信号的易操作性,在前端对信号加密和加扰都比较容易实现。

数字传输收费系统保密性高,信号质量好,操作方便。

以上这些优点使得发展数字电视的意义己远远超出了数字电视木身。

但数字电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加快发展我国数字电视的同时,鉴于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自身规律和我国的特定国情,必须分阶段、分层次循序渐进地推进,逐步从模拟系统向数字系统过渡。

前端系统是有线电视网络的信息源、交换中心,是整个有线电视系统的核心。

数字电视前端包含的内容更加广泛,是电视数字化的重要环节之一。

数字电视前端包括许多关键性的数字设备和技术,如MPEG- 2压缩编码器、数字多路复用器、数字调制器等。

对有线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的设计的浅析

对有线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的设计的浅析

对有线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的设计的浅析摘要:近几年来,有线数字电视在我国的建设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作为有线数字电视中心环节的前端系统的设计工作也处于不断地进步中。

当前时期,设计人员充分地做好前端系统设计的优化工作,已经成为有线数字电视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有线字电视为人们提供更大的便利的必要保证。

而本文则从其前端系统设计工作的角度出发,通过析有线数字电视的前端系统组成,谈论了设计工作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以求推动前端系统的逐渐完善。

关键词:有线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组成部分;设计;注意问题1 有线数字电视的前端系统的系统组成分析前端系统是整个有线电视网络运行的必要保障,其系统的工作状况将直接对有线数字电视工作造成影响,我国有线数字电视设计人员要想全面推动数字电视技术的优化发展,就必须对前端系统进行持续的完善设计。

而就前端系统的组成来讲,它主要可以分为信号的接收、处理、输出以及系统的管理工作四个部分,本文下面就对这四个部分做一下详细介绍。

首先,就前端系统的信号接收部分来讲,这一部分主要负责接受数字电视的不同网络所发出的各种信号,然后再将这些信号转化为与MPEG-2的标准相符的TS信息流。

而数字电视网络所发出的信号繁多、复杂,信号接受工作就变得较为繁杂。

信号接收部分主要以卫星接收机、光收机以及编码器等几种信息转化设备,工作人员要对系统的接收环节进行优化,就应该选用类似综合IRD接收机的卫星接收机,这种接收机带有AIS标准的基带数字信号的传输设备。

而且,还要为卫星接收机选择具备稳定振频及较低噪声温度的高频头以及与天线技术标准要求相符合的可靠的卫星天线等。

其次,就前端系统的信号处理部分来讲,这一部分则主要利用复用器设将信号接收环节所转换的TS流转换为多个电视节目所需要的TS流,同时对这些再度转化后的TS流进行CA加密处理,最终进行信号传输。

而处理环节的具体功能可归纳为对于传输码流即TS流的监视、解扰及复用,还有对于业务信息即SI的处理等,处理环节是整个系统的核心。

最新-数字电视播出系统技术分析 精品

最新-数字电视播出系统技术分析 精品

数字电视播出系统技术分析1引言一个合理的硬盘播出系统应在满足电视台各频道实现硬盘播出要求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应急能力、播出功能、与电视台其它系统的兼容、播出功能的扩展等技术指标,还要针对电视台播出流程和管理模式,设计出适合电视台的控制及管理软件。

2数字电视广播技术的特点随着电视广播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电视广播技术为人们提供了极大便利与服务,例如,学习与娱乐等,其具备可控性、普遍性与抗毁性等特点。

该项技术发射无线数字信号,用户可通过数字电视机顶盒接收电视节目,满足人们不同的收视需求,改变了以往只可收看简单节目的缺点。

除此之外,数字电视广播技术对于闲置的无线频谱进行了有效利用,提高了利用率。

同时,数字电视广播技术在对原有频道利用之外,又对相邻的频道产生影响,提高了数字电视广播接收服务能力。

除此之外,该技术还具备如下特点。

第一,天线接收方式。

数字电视广播技术会将信号对所有的电视用户进行覆盖,同时为满足客户终端的需求,也会通过天线对数字信号进行接收。

由于其具有普遍性与可操控性,使该技术被认为是国家安全性的措施,成为在紧急情况下国民与政府直接沟通的工具。

第二,满足需求。

由于数字电视广播技术可在不同地区进行信号接收,实现了连续播放,极大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第三,频率效率的提高。

当前,我国数字电视的一个普遍缺点为无线频率存在过多剩余,因此,数字电视广播技术的应用为提高使用率提供了多种手段,弥补了传统技术的不足,同时对于开发数字电视广播技术的单位而言,提高了其经济效益,为提供更多服务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3数字电视广播播出系统的构成播出系统主要有直播和硬盘播出2种,而这二者的区分是通过监测软件的监测实现的,监测软件会对系统进行监测,根据主系统指令对节目播出的方式及状态进行监测,一旦发现异常便及时报警;控制系统主要对节目的播出时间、顺序、和内容进行控制,如果播出的节目需要临时调整,便需要通过控制系统来实现这一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4・
Hale Waihona Puke 科技 论坛 数字 电视前端播 出系统 的分析 和 比较
郝 宇 航
( 哈 尔滨元 申广电网络有限公司, 黑龙 江 哈 尔滨 1 5 0 0 0 0 )
摘 要: 本文对传统 A S I数 字 电视 前 端播 出平 台和 新 型全 I P 数 字 电视 前 端播 出平 台的 架 构进 行 了描 述 , 阐 述 了新 型 全 I P数 字 电视 前端平台具有传统 A S I 数 字电视播 出平台无法比拟的技术优 势。 随着广播电视各 项增值业务陆续的开展 , 新 型全 I P数 字电视 前端平台一
定会 将 传 统 A S I 数 字 电视 播 出平 台取 代 ,成 为 广播 电视技 术发 展 的 方 向 。
关键词 : 传 统数 字 电视 播 出平 台 ; 新型基于 I P架 构 的数 字 电视 播 出平 台 ; 比 较
整个设备负责大数据量输 ^和高密度集 可完成数十个频点的调制工作调 制成射频信号输出至 HF C网。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有 线数字电视不断推出大容量 、 中调制, 4新型全 I P集成式前端与传统 A S I 数字电视前端的对比 高清、 双向互动 等新的 Ⅱ 增长点。 传统的A S I 数字电视亩 踹 已经 去 适 4 1新型 I P数字电视前端的集成式没计降低了系统的运营成本 应新的应用最终会襁基 于 I P 技术的新型数字电视播出前端所取代。 传统的A S I 电视播出系统设备功能比较单一单 台设备 的处理能 2传统 A S I 数字电视前端播出系统 力有限并且受到设备端 口限制很难扩展业务。系统中插入的 A S I 码流分 2 l 信源处理系统 A S I 切换矩阵、 A S I 节目 调度矩阵很可能成为整个系统的单故障点, 前端播出系统的信号源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卫星电视节目信号源、 配器 、 P 电视前端采用集威式 的设 十 彳 艮裼 实 本台自力节 目 信号源和省网S D H下传 的省台节 目 信号源。 其中卫星 电视 不利 于安全播出。而新型的 I 设备备份、 端口备份并通过 交换机实现信号调度安全可 节 目是指通过卫星接收机将卫星天线中的中频信号转为 T s 流送到数字 现链路备份、 电视播出前端, 又可分为免费卫星节目和付费卫星节目。付费的卫星节 目 靠。传统的 A S I 播出前端由于设备功能单—使 平台建设需要耗费大量的 而新型的 I P 数字电视前端采用集成式模块化的设计 还需要向节 目 提供商购买授权并j 百 过卫星接收机 进 行解扰将 加扰的 节目 机房空间和用电量, 大大降低了机房的使用空间和运营成本。 转为清流送 电视播 出前端。自办节目是指本地的节目通过 MP E G 2 4 2新技术的开发和直用实现了系统的智能化 嗡I 标清编码器转为 T S 流送往数字电视播出前端。 传统的 A S I 数字电视播出前端整个系统是由多个厂家设备构成尤 其 2 2 码流处理 S I 调度矩阵等这些设备控制和管理 比较 就A S I 前端播出平台而盖 节目 源输出部分全部为 A S I 信号 抬 式 是码流分配器、码流切换器和 A 出。 而新型的 I P 数字电视播出前端 为 嗍 流处理部分只能处理 A S I 信号, 分为复用和加扰两部分。复用部 P 传输协议相结合, 很容易实现设备的备份和传 分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将输入的多个节 目源按照需要复用成一路码流输 依靠强大的网管系统和 I 出。 在复用的同时邂孺翟 复用的节目重新生成 P S I / s I 信息, 并且 输信号的灵活调度。 边行 P I D再磅射 、 P C R修正等多项探作 。复用器除了复接节 目以夕 丕 需 4 . 3传输信号格式的变化提升了系统的拓展能力 传统的 A S I 前端系统信源处理后输出为 A S I 信号, 码流处理后依然 要插入 E P G信息邀就要求复用器必须具备—些额外的功能 口 是否可以 选择由复用器生成 P S I / s I 信息、是否可以实现任意 P I D的透明传输和 是 A S I 信号A s I 信号进 入Q A M调制器处理成 R F 信号传输到 H F C网 络。而新型全 I P 数字电视前端系统信源处理同步输出A S I 和I P , I P信号 过滤等等。 经过码流处理平台后输出多节 目的 I P码流j P信号通过交换机输入到 2 3调 制输出 Q A M 调制是对经过 苴 编码的数字电视信号进行调制, 输出中频 I P Q A M调制器 集中调制为 R F信号输出至 HF C网。 由于两个系统对信 集威 陛及设I 备的功能存在明显的 信号。—般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网采用 Q A M 6 4力墨 调制, 匕 变频将中 号处理格式不同燃 两种系统的架构、 频信号调制为 R F信号刺频混合器将个频点的 R F 信号混合在一起送至 差异其系统的拓展1 生 表现得异常突出。对传统业务的扩展针 对目前节 目 源的接收处理兼顾今后高清 、 交互业务的开展和网络 有线电视网。经过数字调制的射频信号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肩 皂 够为用 源和未来新型节 目 户提供高质量的视听效果。 的融合陛, 除在节 目 容量变化及节 目内容调度变得容易外接 收高清节 目 也变得非常简单f 只需在信源处理设备基本模块的高清扩展槽上配置高清 3新型全 I P 数字 电视前端 系统 3 . 1 信源处理 转码黝 ,即可对高清节 目信号做 MP E G 一 2到 H . 2 6 4格式的 H D T V级 信源接收和处理平台具备多格式 的电视节 目信号采集 一 信源编码, 别转码) o同时 MP E G o v e r I P技术在数字电视新业务的拓展方面也显现 支持多种业务输出接口及综合处理能力。设备采用模块化集成式设计集 出强大的生命力, 干线网的任意节| 可以借 劣 技 术, 在I P 链路 E 实现海 成式设备的模块由基本模块和扩展 块组成。基本模块为所有信号提供 量媒体数据的接收、 路由、 复用、 加扰 、 调制 、 上变频等功能, 广泛适用于有 接^ 端口, 支持卫星信号的解调接收、 S D H链路的适配接收、 视音频信号 线数字电视广播业务和互动电视 I { 利 务领域, E 匕 女 口 VO D系统、 时移电视 的编码接 ^及I P链路接 ^ 等 扩展磕槽 匕 插入 解扰摸 勋口 扰节目 等。 的解扰。 用户可根据需求灵活配置各种接口喜觋 A S I 和I P同步双输出。 4 4无源背板、 热插拔、 双电备份、 多级备份、 核 交换机备份给系统带 并且将传统的数字 电视 流封装成 I P码流, 依托交换机上面成熟的 来更高的可靠陛 T C P / I P 协议、 I P 组播协议和路由选择协议等 I P 协议可以方便的对信号源 传统的A S I 数字电视前端播 出设备功能单一, 系统结构简单, 存在单 进行配置、 调度、 管理、 冗余备份等操作不仅大大增强了播出系统的灵活 故障点。 而新型 I P数字电视前端播出平台采用了新型的无源背板的没计, 性并 且为数字电视商 的安全播出提供了拄 保障。 板卡支持 剞 梵多级 的备份l 棚 J 实现了无论从信号源到播出设备出现故 3 . 2码流处理 障无缝切换, 核 交换机的备份机制也大大增强了系统的安全眭和可靠 全I P架构的码游 波 理设备, 复用和加扰是集成 瘟 的 ( 也有把复 性 5 I 而为安全播出提供有力的保障。 用加扰和调制输出集成在—起的龃 成一台集成式设备, 一般都采用 1 R U 结束语 机箱模块嵌 人式结构所有模块采用积木式插拔谢 十 , 支持标准的 S i m u l — 通过以上的分析} 以看出 专 统的数字电视 A S I 播出系统已经无 c r y p t / O p e n C A S接口和精度 P C R调整及 S I / P S I 生成。 码流处理没备主 法适应新技术的发展, 随着各地高清、 双向互动等增值业务的开展一定会 要完成节目 的路由调度、 统计复用、 码率调整等功能输 出多节 目 的I P信 被基于I P 架构的新型数字电视前端 斤 取代。 参考文献 号流。 所有的 I P 信号流通过 的交 阢 锩蹴} 交换和传输 可 以宴观 1 + 1 氕徐洛 份。所有 的信弓弼泣 划负 棚 中力证 系统进行节 【 1 】 王明臣姜秀华, 张永辉. 数字电视与高清晰度电视呻 北京: 中国广播 电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