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改稿》阅读答案
袁隆平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袁隆平阅读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袁隆平是中国著名的______。
A. 物理学家B. 化学家C. 农学家D. 工程师答案:C2. 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的主要贡献是______。
A. 发明了杂交水稻B. 发明了杂交玉米C. 发明了杂交小麦D. 发明了杂交大豆答案:A3.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主要解决了什么问题?A. 粮食产量低B. 粮食价格高C. 粮食口感差D. 粮食运输困难答案:A4.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对世界粮食安全产生了什么影响?A. 减少了粮食浪费B. 增加了粮食产量C. 降低了粮食价格D. 提高了粮食品质答案:B5.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主要通过什么方式实现?A. 基因编辑B. 人工选择C. 自然选择D. 杂交育种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袁隆平出生于______年。
答案:19302.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首次成功是在______年。
答案:19733. 袁隆平曾获得的国际奖项包括______奖。
答案:沃尔夫农业奖4.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使得水稻亩产提高了______%。
答案:20%5.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在中国的推广面积达到了______万亩。
答案:1.3亿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对我国农业发展的意义。
答案: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不仅提高了水稻的亩产量,还有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农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在国际上有哪些影响?答案: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不仅在中国得到了广泛应用,还推广到了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请论述袁隆平的科研精神及其对当代青年的启示。
答案:袁隆平的科研精神体现在他对杂交水稻技术的不懈追求和持续创新上。
他坚持实践、勇于探索、不断突破,为我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热点题型分析与演练】专题17 语言文字运用Ⅱ-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解析版)

专题17 语言文字运用Ⅱ【典例示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
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华大地上到处灾荒战乱,百姓①________________,少年时他就被迫从一个城市辗转到另一个城市,虽然②________________,但每当看到沿路举家逃难、面如菜色的同胞,看到荒芜的田野和满目疮痍的土地,他的内心总会泛起一阵阵痛楚。
报考大学时,他就对父母说,他要学农。
他是真正爱上了农业,死活要学,还摆出大道理:吃饭可是天下第一桩大事,没有饭吃,人类怎么生存?最后,父母尊重了他的选择。
做梦容易,但要把梦变成现实,则需要付出大量艰苦的劳动和努力。
袁隆平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已经半个世纪了,不畏艰难,甘于奉献,③________________,苦苦追求,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
先生的杰出成就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影响世界。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冒号的作用,与文中“还摆出大道理”后的冒号作用不同的一项是()A.袁隆平客观地分析了现阶段培育的杂交稻的缺点,并把这些缺点概括为“三个有余,三个不足”:前劲有余,后劲不足;分蘖有余,成穗不足;穗大有余,结实不足。
B.他高兴地回答:他曾经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稻穗像扫帚那么大。
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不过这极具夸张的梦想,正在走向现实。
C.我跟随在他身后不禁产生了瞬间的错觉:这难道就是几天后就要赴京,领取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的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科学家吗?D.袁隆平认为,水稻的杂种优势利用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进行人工去雄,再一条路就是培育出一个雄蕊不育的“母稻”。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比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答案】1.①颠沛流离①少不更事①呕心沥血2.B3.①把袁隆平“乡村教师”的平凡身份和“颠覆世界权威”的超凡胆识进行对比,突出他敢于挑战权威,富于创新精神。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主题阅读 附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主题阅读稻花飘香的生命一颗巨星陨(yǔn)落了,一个稻花飘香的生命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当袁隆平院士离世的消息传出,举国同悲。
出殡那天,长沙城里阴雨绵绵。
①人们自发地走上街头,他们手捧鲜花,跟着灵车缓缓地前行,神情肃穆悲戚。
袁隆平,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引路人,是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研究杂交水稻,让水稻增产。
他用一粒种子,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以前全国闹饥荒,看着人们挨饿,袁隆平非常难过,下定决心要让人们吃饱饭。
为了实现理想,袁隆平勤勤恳恳地研究、实验。
他的一生,几乎都在实验田里度过。
即便到了八九十岁高龄,他也依然奔波在田间地头,爬田埂、蹲泥水。
②炎炎烈日下,他弓着身子,拿着放大镜,一株一株地寻找符合要求的稻穗,脸上的汗珠滴下来,无声无息地没入脚下的泥水中。
稻田里的那个顶天立地的身影,书写了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对家国命运的责任与担当。
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袁隆平研发出一代又一代杂交水稻,产量不断提高,从最初的亩产300斤,到现在亩产突破3000斤。
他创造了一个中国奇迹——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
他的科研成果也造福了世界人民,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推广种植了杂交水稻,非洲等贫困地区的许多人民也因此增加了生的可能与希望。
斯人已逝,精神长存!稻花飘香,香远益清……1.【提取信息】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一颗巨星陨落了”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中“一件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读句子】读画“”的句子,完成练习。
(1)句子①表现了人们什么样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子②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袁隆平院士的什么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理解句子】对文中画“”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有()。
关于袁隆平的阅读理解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曾获得诸多国内国际奖项,他对世界粮食安全做出的卓越贡献将永载史册。
袁隆平一生最大的追求①,而是感动了无数人的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②: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他坚持从事水稻雄性不育试验;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仍然只是
【小题1】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小题2】文中画波浪线处是几个短句,请改成长句。
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
【小题1](1)不是荣誉、证书和奖金(2)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3)我们纪念袁老
【小题2]我们致敬他引领了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发展的方向,感恩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的育种家,缅怀他为世界粮食安全和民族种业发展所作的卓越贡献,更要传承他心系苍生的家国情怀和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阅读题及答案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阅读题及答案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称为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了解袁隆平本人及他的杂交技术就能够够很好地去应对这篇阅读题。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杂交水稻之父》阅读题目,欢迎大家参阅。
《杂交水稻之父》阅读原文1982年的一个秋日,马尼拉洛斯巴洛斯镇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学术报告厅里,正在举行国际水稻科技界的盛会座无虚席。
会议开始,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农业部前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庄重地引领袁隆平走上主席台。
这时,屏幕上赫然打出袁隆平的巨幅头像,下方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行特大黑体英文字。
报告厅里顿时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国际同行的推崇,确实使袁隆平感受到了心智与汗水的价值,以及来自光明正大的竞争对手的真诚友谊和温暖。
想到国内学术界某些权威至今仍然把自己看作湘西泥巴地里滚出来的土老冒,把杂交水稻技术视为不值一提的雕虫小技,袁隆平内心不由得黯然掠过一丝淡淡的悲哀。
会后,袁隆平跟斯瓦米纳森博士开玩笑说:“您今天这样‘突然袭击’,大张旗鼓地‘贩卖’我,可真叫我有点措手不及呀。
”“我就是特意要给您一个惊喜呀!”“可我1980年第一次应邀来合作研究时,您竟然给我定了个每月800美元的实习研究生工资!”袁隆平笑着说。
那一次他曾向斯瓦米纳森提出严正抗议,准备拂袖而去。
经斯瓦米纳森反复道歉,极力挽留,并把他重新定为特别研究员,每月工资提到1750美元,他才留了下来。
“哈哈,您还记得那件事哪!说实话,那时候我们看您在国内地位也很低似的,这里给您待遇太高,反而使我们丢份。
加上那时我们毕竟还没有亲眼见过成功的三系配套杂交水稻,所以给您定工资估计为您在国内的10倍,想来您该可以接受。
没想到您还很有气派!而第二年我们就看到中国政府给您颁发了科技特等发明奖,而且您的伟大成果也让我们亲眼看到了。
所以我们后来一直为那件事感到惭愧。
今天,也算是我们正式为您正名吧!”“哈哈,原来阁下您也曾亲自参与歧视我的‘勾当’啊!坦率地说,我们在国内是从来不争经济利益的。
(完整版)袁隆平改稿-阅读答案

《袁隆平改稿》阅读答案①民谚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当年,80 多岁的邓小平夹着一支烟,摇着头,抿着嘴说,中国农村改革,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
第一次见到袁隆平,是他75 岁的时候,我跟他说了这句大实话,袁隆平也夹着一支烟,也摇摇头,也抿着嘴说,“我只是做了一点点工作,一点点。
” ②再一次见到袁隆平,是8 年乊后的2013 年1月。
依然是大家熟悉的宽额头,小平头,古铜色的脸;依然是红格子棉布衬衫,深色休闲裤;依然是精神爽朗,睿智逼人,举手投足一点都不像个80 多岁的老人。
③一见面,老人同几年前一样,顺手从茶几拿起一包红色中华烟。
④这次来,我们带着清样,是请袁隆平审定有关他的一篇文稿。
就是在这篇文章里提到,袁隆平戒烟了。
“难道又复辟? 了?”我说出自己的疑问,袁老乐呵呵笑着,打开烟盒,抽出一支烟:“告诉大家,我已经正式戒烟64 天了。
这个是给客人抽的。
”他举着烟,每人问个遍抽不抽。
而后才坐下来,聚精会神地看稿,竟不带老花镜。
少顷,听他说,“错梦见的是谷粒像花生米那样大,不是花生那样大,哪有那么大,这个? 米? 字丢不得”,边说边拿起笔在“花生”后工工整整加了一个“米”字;“这个字也不确切”,一直低头看稿的袁隆平抬起头,“我梦见的是自己躺在稻穗下乘凉,说躺在? 水稻? 下面不准确。
” ⑤一般情况下,名家、领导的文稿大都经过层层把关,字字推敲,句句斟酌;审看大样,不过走一个程序,签字画圈甚而点头即可。
袁隆平却没有这样。
他看稿时,竟像小学生对自己的功课一样严谨认真,改正的这几个字无论语义还是修辞都恰到好处。
我心头悄然一颤。
上面说的袁隆平做的这个梦,大凡采访过袁隆平、写过杂交水稻的都熟悉,都描述过,我也在《见到袁隆平》这篇文章中用过。
回来后一翻检,大报小报、长稿短稿居然都是说“袁隆平梦见的谷粒像花生那样大”、“在水稻下面乘凉”。
不觉赧颜,随后分明感到一种常人很难有的精神从袁隆平改稿时那如同雕塑般的身体里溢出,充盈在我的四周。
《袁隆平》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doc

《袁隆平》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因为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自花授粉作物自交不衰退,因而杂交无优势”的论断明白无误地写在美国著名遗传学家辛诺特和邓恩的经典著作、五六十年代美国大学教科书《遗传学原理》中,由此有人嘲笑“提出杂交水稻课题是对遗传学的无知”。
在理论与事实发生矛盾时,袁隆平的态度是尊重权威但不崇拜权威,不能跟在权威后面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
他不迷信权威的每一个观点。
他知道,根据自己直接观察到的一些事实表明水稻具有杂交优势,“无优势”论是没有试验依据的推论,这一推论与自交系的杂交优势现象相矛盾:玉米自交系继续自交不再引起衰退现象,但杂交能产生强大的优势。
而天然的自花授粉植物品系(天然自交系)自交也不退化,为什么杂交却不能产生杂种优势呢?袁隆平坚信搞杂交水稻研究有前途,勇敢地向“无优势”论这一传统观念挑战,从而拉开了我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序幕。
袁隆平认为,水稻的杂交优势利用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进行人工去雄,如果用人工去雄杂交,就得一朵花一朵花进行,产生的种子数量极为有限,不可能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再一条路就是培育出一个雄花不育的“母稻”,即雄性不育系,然后用其他品种的花粉去给它授粉杂交,产生出用于生产的杂交种子。
然而国内外都没有这一先例,国际上有著名学者断言:不可能。
还有学者认为,像水稻这样一朵花只结一粒种子的“单颖果作物”,利用杂种优势必然制种困难,无法应用于生产。
在独立开展杂交水稻研究很长时间之后,袁隆平才从国外资料中了解到,早在1926年,美国的琼斯就发现了水稻雄性不育现象。
最早开展这项研究的是日本的科学家,当时是50年代。
此外美国、菲律宾的科学家也相继开始了这项研究。
尽管实验手段先进,但都因这项研究难度确实太大,无法在生产中得到应用。
袁隆平不打算退却,他很清楚他拥有的有利条件是其他国家科学家少有的:进行这项研究,中国有中国的有利条件,中国是古老的农业国,又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有众多的野生稻和栽培稻品种,蕴藏着丰富的种质资源;有辽阔的国土和充足的光温条件,海南岛是理想的天然温室,育种者的乐园;更重要的是我们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可以组织科研协作攻关;有党的正确领导,任何困难都可以组织力量克服。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阅读练习及答案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节选)袁隆平提出了一个世界性的大课题——杂交水稻其实,这一重大课题在国外早已进行研究。
1926年,美国科学家琼斯最先报道了水稻杂交的优势现象。
1962年,印度一位科学家进一步提出了水稲下一代杂种优势在生产上应用的设想。
然而,水稻是一种花器很小的自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十分不易,这使得国际上许多有此设想的研究人员先后丧失信心,放弃或中断了研究。
而袁隆平选中了这个大课题,前进的道路该是何等的曲折和艰难啊!经过反复学习和思索,袁隆平展开了想象的翅膀——第一步,应该找到雄性不育的植株,培育出水稻雄性不育系。
其特点是雄蕊退化,而雌蕊则是正常的,即通常说的“母禾”。
第二步,再找一种特殊的水稻品种作父本,给母禾授粉,使它养育出来的后代,全部保持雄性不育的特性,这就是保持系。
有了保持系,不育系才能代代相传并大量繁殖。
第三步,还要找一种稻种和雄性不育系杂交,使杂交的后代恢复生育能力,这叫恢复系。
有了恢复系,就可以大量生产杂交种子了。
袁隆平提出的通过“三系”来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与当时学术界流行的观点大相径庭。
他被挂上阵,尚未站稳脚跟,冷言冷语便扑面而来。
但袁隆平既不争,也不辩,仍然矢志不移地搞他的科学试验。
1964年袁隆平迈出了杂交水稻研究的第一步,可是不久,“文化大革命”便开始了。
袁隆平所有搞试验的坛坛钵钵全被砸得稀巴烂,心爱的秧苗不是被折成几截,就是与湿泥污水搅拌成一团。
面对这种惨景,他落下了伤心的泪……所幸的是,他的两个忠实支持者藏了四钵试验秧苗。
这劫后余生的四钵秧苗,袁隆平倍加珍惜,到1968年,已发展到四分秧田了。
为了照顾这得来不易的“秧宝宝”,袁隆平像慈母似的守护在秧田边。
然而,就是他视为生命的四分秧田,在一个星期天的早上,还是被扫荡一空。
袁隆平来到试验田边,像疯了似的在狭窄的田埂上走过来,又走过去,狂奔乱跑。
当走到一口深井旁,像发现了什么,把衣服一脱,“扑通”一声跳了下去,原来他发现那里面有几棵秧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谚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当年80多岁的
邓小平夹着一支烟,摇摇头,抿着嘴说,中国农村改革,这个发明权
是农民的。
第一次见到袁隆平,是他75岁的时候,我说了这句大实话,袁隆平也夹着一支烟,也摇摇头,也抿着嘴说,我只是做了一点点工
作,一点点。
再一次见到袁隆平,是8年之后的2013年1月。
依然是大家熟悉
的宽额头,小平头,古铜色的脸;依然是红格子棉布衬衫,一条深色
休闲裤;依然是率真爽朗,睿智逼人,举手投足一点都不像个80多岁
的老人。
一见面,老人同几年前一样,顺手从茶几拿起一包红色中华烟。
我们带着清样,这次来是请袁隆平审定他的一篇文稿。
记得就是
这篇文章里提到,他戒烟了。
未必又复辟了?我说出自己的疑问,袁
老乐呵呵笑着,打开烟盒,抽出一支烟:告诉大家,我已经正式戒烟
64天了。
这个是给客人抽的。
举着烟,每个人问个遍抽不抽。
而后才坐下来,聚精会神看稿,
竟不带花镜。
少顷,听他说,错了一个字,这是“身价”,不是“身家”,拿起笔改正了;一会又听他自言自语,我梦见的是谷粒像花生米那样大,不是花生那样大,哪有那么大,这个“米”丢不得,边说边拿起笔
在“花生”后工工整整加了一个“米”字;“这个字也不确切”,一直低头看稿的袁隆平抬起头,我梦见的是自己躺在稻穗下乘凉,说躺在“水稻”
下面不准确。
一般情况下,名家领导的文稿大都经过层层把关,字斟句酌;审
看大样,不过走一个程序,签字画圈甚而点头即可。
袁隆平却没有这样。
他看稿时,竟像小学生对自己的功课一样严谨认真,改正的这几
个字无论语义还是修辞都恰到好处。
我心头悄然一颤。
袁隆平做的这
个梦,大凡采访过袁隆平、写过杂交水稻的都熟悉,都描述过,我也
在“见到袁隆平”这篇文章中用过。
回来后一翻检,大报小报、长稿短
稿居然都是说袁隆平梦见的谷粒像花生那样大、在水稻下面乘凉。
不
觉赧颜,随又分明感到有一种常人很难有的精神从袁隆平改稿时那雕
塑般的身体溢出,充盈在我的面前和四周。
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呢?是
科学家对待事业才有的一丝不苟,是圣教徒对待经典才有的敬畏虔诚。
看完稿,袁隆平欣然应邀为我们题词:办出湖南特色,办出国家
水平。
他说,我就喜欢这条,要有湖南特色,要有国家水平。
我说,
你是我们的榜样,是世界水平。
大家大笑。
我还记得上次袁老题写“党
的喉舌,读者知音”的一个细节,他一笔一画写着,老人是读老书的,
不习惯简化字,当写到“读者”的“读”字时,看他停笔思索,我们提醒
是言字旁加“卖”,他将信将疑,硬要查字典看简化了的这个字到底是
怎么个写法;写到“知音”两字时,他又停笔翻字典。
旁边有人说是知
道的“知”。
他说“知音”我知道,坚持翻开字典查证。
论名气,袁隆平是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名动天下;论学问,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满腹才学,建树丰硕;论经历、意志和信念,可谓风霜雨雪,九死而不悔,硬是从一条坎坷
的泥巴路,一直走到脚下铺满红地毯;论贡献,为中国乃至世界粮食
安全做出的成绩功劳响当当。
这样的一个人,已经功成名就,是大科
学家名册排得上号的人物;然而也就是这样的一个世界名人,阅改一
份不满3000字的文稿,题写几个字,正襟危坐,竟如此仔细到近乎苛刻,一点都不含糊。
细节其实不细。
大凡世界上的事太普通了倒反而很难,所以芸芸
众生不拘小节,难成大事;而纯粹到不计任何功利,能把普通事做好
了的,终成伟人。
他们重细节,现于言表,见于行动,处处留痕。
胡
适就认为中国的事情坏就坏在“差不多先生”手上。
鲁迅说中国国民“马
马虎虎”这个病不治好,中国没得救。
共产党领袖毛主席干脆断言世界
上怕就怕“认真”二字。
他自己就最讲认真。
60年代,在人民大会堂小
礼堂看《红灯记》,毛主席也改了一个字,一个很细小很普通的字。
那天戏演完后,毛主席走上舞台和大家亲切握手,并就戏中一个字提
出修改意见,就是当戏演到李玉和要出门时,小铁梅说:“爹,外面天冷,您带上围脖。
”毛主席说:围脖太普通化了,虽然是现代戏,但京
剧还是要雅一点,围脖应改成围巾。
这就让我们领略了一个伟大的哲理:原来伟人是这样炼成的。
如
是你不得不叹服,改了一个“巾”字的毛主席,也能改变中国,甚而世界;捏惯了泥巴稻粒的手拿起笔改了几个关键字的袁隆平呢,也在他
用功的领域改变了中国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