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合集下载

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野望》阅读练习题 附加答案

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野望》阅读练习题 附加答案

《野望》阅读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

(8分)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倚。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王绩,唐诗人,字无功,自号东皋子,时称“斗酒学士”,后弃官归隐而终。

(1)结合首联和尾联,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4分)答:(2)简析颔联和颈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4分)答:答案:(1)首联点明躬耕归隐身份,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2分)尾联表明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2分)(2)两联运用动静结合(或“远近相映”、“光色相融”)的表现手法,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辉中越发显得萧瑟;(2分)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

(2分)(共8分,意思对即可)【初中语文】初中语文知识学习方法指导语文的学习,很多人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我认为高中之前,其实也是有捷径可走。

那就是把语文的知识点细化,各个击破。

中考语文的考点分析下来可以看到有几块:一、字词部分(包括成语)大概是6分左右。

二、古诗文默写部分,大纲要求初中生必背古诗文50篇。

三、名著阅读部分,十部名著。

四、新闻部分,一般是要求给新闻拟标题。

五、修改病句部分,我总结的有八种病句类型。

六、句子排序部分,只要注意上下文衔接,其实也挺简单的。

七、现代文阅读部分,总结了历年的中考题,也就十种题型,把这十种题型练熟了,知道怎么去下手做题,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八、说明文或议论文阅读,掌握题型很重要。

九、古文阅读,课内文(包含在50篇初中生必背古诗文内)、课外文各一篇。

十、诗歌鉴赏。

十一、作文。

一、字词部分:一定要让孩子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我最喜欢用的就是商务印书馆的《新华字典》。

很多家长很怕孩子查这种小字典不够,于是就给孩子买了很多大部头的字典,殊不知最权威的字典就是《新华字典》,携带方便,又容易查阅。

王绩《野望》阅读附答案

王绩《野望》阅读附答案

王绩《野望》阅读附答案《野望》是隋末唐初诗人王绩的作品。

此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

一起来看看阅读附答案,欢迎读者参考!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①王绩(584-664):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尝居东皋,号东皋子。

仕隋为秘书省正字,唐初以原官待诏门下省,后弃官还乡。

为人放荡不羁。

②徙倚:徘徊。

③采薇:《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1.东皋:山西省河津县的东皋村,诗人隐居的地方。

2.薄暮,日将落之时。

3.徙倚:指徘徊、彷徨。

4.薇,羊齿类草本植物,其嫩叶可食。

5.徙倚[音席乙:徘徊彷徨。

6.落晖:落日的余光。

7.犊:小牛。

采薇:《诗经.召南.草虫》有:徙彼南山,言菜其薇。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又《诗经.小雅.采薇》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市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此处暗用二诗的句意,借以抒发自己的苦闷。

阅读练习一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4分)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4分)3、请从景与情瓜葛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分)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4分)5、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7、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4分)8、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2分)参考答案1、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野望中招试题及答案

野望中招试题及答案

野望中招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野望》中所描述的景象?A. 田野B. 山川C. 河流D. 星空答案:D2. 《野望》中“野望”一词的含义是什么?A. 野外的希望B. 远望C. 野性的渴望D. 野外的守望答案:B3. 《野望》的作者通过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A. 孤独B. 快乐C. 愤怒D. 恐惧答案:A4. 在《野望》中,诗人描述了哪些自然元素?A. 风B. 雨C. 雷电D. 以上都是答案:D5. 《野望》中,诗人站立的位置是?A. 山顶B. 河边C. 田野D. 城市答案:C6. 诗人在《野望》中提到了哪些季节?A. 春天B. 夏天C. 秋天D. 冬天答案:C7. 诗人在《野望》中表达了对什么的向往?A. 自然B. 城市生活C. 财富D. 权力答案:A8. 《野望》中,诗人是如何描绘风的?A. 温柔的B. 狂野的C. 猛烈的D. 寒冷的答案:B9. 《野望》中,诗人对田野的描述体现了什么?A. 丰收的喜悦B. 荒芜的景象C. 宁静的美感D. 辛勤的劳作答案:C10. 《野望》中,诗人对山川的描述传达了怎样的情感?A. 敬畏B. 恐惧C. 好奇D. 疏远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野望》中的“望”字,表达了诗人对______的渴望。

答案:远方2. 诗人在《野望》中通过“野望”一词,传达了对______的向往。

答案:自然3. 《野望》中,诗人描述的田野景象,体现了______的美感。

答案:宁静4. 在《野望》中,诗人通过对山川的描述,表达了对______的敬畏。

答案:自然力量5. 《野望》中,诗人通过“野望”一词,传达了对______的向往。

答案:自由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野望》中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描绘。

答案:在《野望》中,诗人通过对田野、山川、河流等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向往。

2. 《野望》中,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态度?答案:《野望》中,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向往,同时也透露出对远离喧嚣、追求宁静生活的渴望。

王绩《野望》阅读答案附赏析

王绩《野望》阅读答案附赏析

王绩《野望》阅读答案附赏析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①王绩(584-664):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尝居东皋,号东皋子。

仕隋为秘书省正字,唐初以原官待诏门下省,后弃官还乡。

为人放荡不羁。

②徙倚:徘徊。

③采薇:《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1.东皋:山西省河津县的东皋村,诗人隐居的地方。

2. 薄暮,日将落之时。

3. 徙倚:指徘徊、彷徨。

4.薇,羊齿类草本植物,其嫩叶可食。

5.徙倚[音席乙]:徘徊彷徨。

6.落晖:落日的余光。

7.犊:小牛。

采薇:《诗经.召南.草虫》有:徙彼南山,言菜其薇。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又《诗经.小雅.采薇》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市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此处暗用二诗的句意,借以抒发自己的苦闷。

阅读练习⑴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4分)⑵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4分)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分)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4分)5.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7.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4分)8.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2分)【参考答案】⑴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⑵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1分)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1分)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王绩野望阅读答案

王绩野望阅读答案

王绩野望阅读答案王绩野望阅读答案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需要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可以给我们提供解题指导和解题思路。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王绩野望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王绩野望阅读答案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①王绩(584-664):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尝居东皋,号东皋子。

仕隋为秘书省正字,唐初以原官待诏门下省,后弃官还乡。

为人放荡不羁。

②徙倚:徘徊。

③采薇:《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1)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4分)参考答案:12.(1)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1分)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1分)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2分)(2)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1分)又没有真正的知己,(1分)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2分)王绩野望阅读答案2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5.下列对颔联和颈联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颔联描绘了一幅山野秋景图,意境开阔。

B.两联均用语清新,不事雕球,且对仗工整。

C.颈联是牧人与猎马的特写,“驱“带”两字写活了画面。

D.两联景中含情,突出表现诗人融入田园生活的喜悦之情。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该诗是现存较早的五言律诗,格律严整开唐代律诗风气之先。

2022野望古诗杜甫阅读答案

2022野望古诗杜甫阅读答案

2022野望古诗杜甫阅读答案野望古诗杜甫阅读答案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崖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⑴西山:在成都西,主峰雪岭终年积雪。

三城:指松(今四川松潘县)、维(故城在今四川理县西)、保(故城在理县新保关西北)三州。

戍:防守。

三城为蜀边要镇,吐蕃时相侵犯,故驻军守之。

城:一作“奇”,一作“年”。

⑵南浦:南郊外水边地。

清江:指锦江。

万里桥:在成都城南。

蜀汉费祎访问吴国,临行时曾对诸葛亮说:“万里之行,始于此桥。

”这两句写望。

⑶迟暮:这时杜甫年五十。

供多病:交给多病之身了。

⑷日:一作“自”。

人事:世事。

①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成都草堂。

②三城戍:当时因受吐蕃侵扰,曾在松、维、堡三城设戍。

⑴“海内风尘诸弟隔”一句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说明。

(2分)参考答案:比喻,以“风尘”喻战争。

评分建议:比喻,1分;说明,1分。

⑵这首诗以“野望”为题,请具体说明全诗是如何扣住“望”来写的。

(4分)参考答案:①首联由远及近描写所“望”之景;②中间两联因景生情,抒写“望”之感慨;③尾联点明“望”之方式和地点,以及由“望”引发的忧虑。

评分建议: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2分;答对三点,得4分。

⑶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具体分析。

(4分)参考答案:①“三城戍”“海内风尘”表达忧国之情;②“诸弟隔”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意;③“一身遥”表达漂泊孤寂之苦;④“迟暮”“多病”抒发年老多病的感伤与无奈;⑤“未答圣朝”表达未能报国之憾。

评分建议:每点1分。

答对其中四点,即可得4分。

如未结合诗句分析,酌情赋分。

二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

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

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

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联由景人题,远望“西山白雪三城戍”,近看“南浦清江万里桥”,景象开阔辽远。

野 望(精选4篇)

野 望(精选4篇)

野望(精选4篇)野望篇1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

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处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更加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犹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象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安慰,所以最终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伴侣了。

读熟了唐诗的人,或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殊的好处。

可是,假如沿着诗歌史的挨次,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突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实而叫好。

南朝诗风大多华靡明丽,好象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

从贵妇堆里走出来,突然遇见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实美就会产生特殊的魅力。

王绩的《野望》便有这样一种朴实的好处。

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

自从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将声律的学问运用到诗歌创作当中,律诗这种新的体裁就已酝酿着了。

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手里律诗遂定型化,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

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出《野望》这样成熟的律诗,说明他是一个勇于尝试新形式的人。

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

这正符合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

【名师讲题】王绩《野望》阅读训练及答案

【名师讲题】王绩《野望》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小题。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①。

注释:①采薇:薇,是一种植物。

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望”字点题,“徙倚”即徘徊,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矛盾。

“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的诗句,表现出诗人迷茫和失意的情绪。

B. 颔联承“望”字而来。

紧扣薄暮,巧用“皆”“唯”二字总写秋色: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

C. 颈联继续写“望”中所见,具体描绘了傍晚时分牧人的伴犊而返、猎手的满载而归,表现了诗人安宁恬谈的心境。

D. 尾联抒发感情,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的诗句,追怀前贤高士,希望与他们为伍。

16. 中间两联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山野秋晚图?请结合诗句分析。

参考答案:15. C16. (1)远近结合。

颔联写树林都染上秋色,山岭都披着落日余晖,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手回归,是近景。

(2)动静结合。

“树树秋色”、“山山落晖”是静景;“驱犊返”、“带禽归”是动景。

(3)以景衬情(借景抒情)。

颔联用夕阳、秋色正衬诗人的孤单悲凉;颈联写乡人晚归的欢快场景,反衬诗人郁闷孤单的心境。

名师讲题:15. 表现了“诗人安宁恬淡的心境的”错误。

颈联描绘了傍晚时分乡野之人放牧归来的动态场景,反面衬托诗人的郁闷孤单的心境。

16. (1)远近结合。

颔联承“望”字而来,是远景。

紧扣薄暮,巧用“皆”“唯”二字总写秋色: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

颈联,写傍晚时分人的活动,是近景。

放牛的牧童唱着山歌,欢快的赶着牛儿返回家中,猎人骑着骏马,大声吆喝着,带着猎物满意而归。

(2)动静结合。

颔联写秋天山林之静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共8分)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8.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试着从动静和写景的顺序的角度赏析颔联和颈联。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8、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19、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20、颔联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野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显得那么自然和谐。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