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鉴赏分类阅读

合集下载

【中考精品】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6:诗词鉴赏

【中考精品】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6:诗词鉴赏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6:诗词鉴赏【福建省福州市】阅读下面宋词,完成7-8题。

(5分)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天上宫阙如此美好,但作者毕竟更热爱人间生活。

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思转向人世情怀的过渡?(2分)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说说你对这个名句的理解。

(3分)【答案】7.(2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8.(3分)月亮(1分)唯愿兄弟(亲人)彼此珍重,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言之有理即可)(2分)【福建省龙岩市】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4分)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中“几处早莺争暖树”的“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答案】(4分)①运用了拟人手法;②写出了莺的活泼可爱;③突出了初春乍暖还寒又生机勃勃的景象;④表现了作者对初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⑤“争”字和“啄”字前后呼应,使诗句对仗工整;⑥表达了春光的难得与宝贵。

(每点1分,共4分)【福建省三明市】阅读下面诗歌,回答7-8题。

(5分)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这是一首抒写的五言律诗。

(2分)8.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以对偶句发端,点明诗人出行的方式及途经的地点。

B.颔联“阔”写出春潮水涨之景,“悬”描写了舟顺风而行之态。

C.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

D.全诗写景逼真,叙事确切,抒情真挚,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答案】7.(2分)思乡之情(乡愁、羁旅之思等)(意对即可)8.(3分)C(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新旧交替的自然理趣。

2020年中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精编72篇【附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精编72篇【附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精编72篇【附答案】【知背景】甲诗略。

乙诗:吴国伦字明卿,因违忤奸相严嵩,被贬至江西(古属楚地);当时诗人正在郡城济南养病,吴国伦赴江西途经济南时,诗人写下这首诗为其送行。

1.【析场景】甲诗首句以暮春时节漂泊无依的“杨花”和啼声哀切的“子规”,营造了悲惋的氛围,流露出诗人叹飘零、感离恨的特定心情。

乙诗前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写法】甲诗后两句,想象奇特,诗人将自己的“愁心”寄托于“明月”这一意象,以明月随君到夜郎,表达对朋友的牵挂;借“明月”光明的形象表示对朋友的理解和支持。

乙诗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20年湖南常德)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题,(5分)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结合内容,比较这两首词情感的异同。

(4分)五、(2020年新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折,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A.首联开篇点题,首先写“客路”,然后写“行舟”,寓漂泊羁旅之情于字里行间。

B.颔联写所见景色。

江水浩渺,两岸开阔,风帆高悬,舟船平顺,令人心情昂扬。

C.颈联中“生”和“入”二字化静为动,写出了红日西沉,春色渐浓的江南美景。

D.尾联紧承上联,遥应首联。

故乡遥遥,书信难达,借鸿雁传书寄托思乡之愁。

六、(2020年浙江绍兴)古诗阅读(6分)月下演东坡语①(其一)[清]汪琬自入秋来景物新,拖筇②放脚任天真。

江山风月无常主,但是闲人即主人。

[注释]①东坡语:苏轼曾说“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认为自然景物,人人得以享用,人人都是大自然的主人。

②筇(qióng):竹制的手杖。

古人常以“秋”人诗,如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杜甫的“八月秋高风怒号”,本诗同样以“秋”人诗却新意频出,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2020 年中考语文试卷全集分类汇编 古诗鉴赏专题(新版)新目标版

2020 年中考语文试卷全集分类汇编 古诗鉴赏专题(新版)新目标版

古诗鉴赏专题黄石阅读下面两首古代诗歌,完成后面小题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3. 下列对两首古代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渔家傲·秋思》围绕“异”字写出了塞外的萧瑟荒凉,体现了将土们生活的艰苦。

B. “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使沦落异乡的游子更添悲然。

C. 《天净沙·秋思》意在描绘一幅深秋晚景图,人在其中起陪衬作用。

D. 两首诗歌,一首是宋词,一首是元曲,都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14. 这两首古代诗歌皆以“秋思”为题,请指出它们所表达的“秋思”有何不同。

【答案】13. C 14. 《渔家傲·秋思》表达的“秋思”是身处边寒的征人之情:既有建功立业的情怀,又有功业难成、有家难归的愁绪。

《天净沙·秋思》表达的“秋思”是天涯论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羁旅之愁)。

【解析】13.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对诗歌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诗歌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

C项表述错误,《天净沙·秋思》意在表现天涯游子之悲,描绘的深秋晚景图起陪衬作用。

14.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感情的理解与掌握。

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比较分析两首词曲的思想情感可知,《渔家傲·秋思》表达的“秋思”是身处边寒的征人之情:既有建功立业的情怀,又有功业难成、有家难归的愁绪;《天净沙·秋思》表达的“秋思”是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分类汇编:古诗词阅读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分类汇编:古诗词阅读
2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甲】诗主要写的是王维出使边塞途中的所见所感。
B.【甲】诗通过“归雁”、“大溴”、“孤烟”“长河”、“落日”、“候骑”等自然景物,向我们展示了边塞的神奇壮丽。
C.【乙】词境界阔大,气魄宏伟,刚健峭拔,苍凉悲壮。所以王国维称之有李太白“西凤残照,汉家陵阙”之风。
①水芝:荷花的别称。②蒹葭浦:一般的、寻常的水滨。③盈盈女:姿容美好的女子,此处指荷花。④流霞:神话中的仙酒,此处指美酒。
21.根据词意,完成填空。(2分)
紧承“盈盈女”,下阙以“”喻荷花,与上阙“”一句照应。
22.对词中叠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句“袅袅”兼写外貌与精神,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荷花的柔丽妩媚、婉转多姿。
四、古诗词赏析(10分)
21.B(3分)
22.示例①:这两句诗运用对偶手法,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奇观”,其中“圆”、“直”两字极富神韵。示例②:营造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氨围,表达了诗人对大漠奇特壮丽风光的赞美。(只要能够体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线索的答案即可得分)(3分)
23.相同点:都表现了边关战事吃紧。都含蓄地表达出慷慨雄壮的思想感情。(答对一点即可得分)
18.诗歌讲述了卖炭翁_______的悲惨故事。(1分)
19.请分析“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在诗中的作用。(3分)
18.以烧炭卖炭为生却横遭掠夺(意思对即可。1分)
19.①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宫使的仗势欺人、粗暴蛮横。②间接地表现了卖炭翁在强权面前的无奈、无助。③表达了对统治阶级罪恶的控诉。或: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3分)
【广东广州】
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5分)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鉴赏分类阅读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鉴赏分类阅读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鉴赏分类阅读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鉴赏中考分类古诗词阅读类型题目分析【辽宁营口】(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13题。

(4分)社日王驾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12.从诗的前两句可以看出当地农村生活的哪些特点?(2分)13.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叫“社日”,整首诗没有一字描写社日祭祀的情景,但我们却能感受到祭祀的气氛,这是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写法。

“家家扶得醉人归”中“醉”是表象,__________________才是村民的真正心境。

(2分)(二)(4分)12.(2分)富足(或丰衣足食、物阜民丰等)(1分);太平安宁(或民风淳厚等)(1分)。

13.(2分)侧面描写(1分);乐(1分)【山东滨州】(一)阅读下面唐诗,完成8~9题。

(6分)绝句漫兴九首(其七)唐杜甫糁①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②子无人见,沙上凫雏③傍母眠。

[注释]①糁:米粒。

②雉子:小野鸡。

③凫雏:小野鸭。

8.诗人在第一-、二句中选取“径”、“工”“ ”“ ”“ ”景物,描绘了一幅初夏1郊野图。

(3 分)9.品析“沙上凫雏傍母眠”中“傍”字的妙处。

(3 分)(一)(6分)8.杨花溪荷叶评分:共3分。

9.“傍”,本指靠近、依靠,诗句中写小野鸭亲昵地依偎在母鸭身边安然入睡的情态,流露出作者对这幅宁静、温馨画面的喜爱之情。

评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山东德州】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22题。

(一)责子陶渊明白发被两鬓。

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

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荀如此,且进杯中物。

[注]陶渊明有五个儿子,小名分别明舒、宣、雍、端、通。

7.下列诗歌与本诗体裁最接近的是( )(2 分)A.《次北固山下》B,《十五从军征》C.《登飞来峰》D.《卜算子,咏梅》28.“纸笔”代指,“志学”用论语的典故代指,“杯中物”代指_。

2020年中考真题古诗阅读赏析分类汇编含答案

2020年中考真题古诗阅读赏析分类汇编含答案

2019年古诗词阅读赏析汇编【北京中考】(二)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①》,完成10-11题。

(共5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①【蜀州】有的版本写作“蜀川”。

10.这是一首送别诗。

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①”宽解友人,并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鼓励友人。

全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②之情,也表现了诗人③的人生态度。

(3分)11.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一作“随风”)直到夜郎西”,与本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

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

(2分)答:10.【答案】宦游人,不舍、依依惜别,乐观豁达【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作者情感和人生态度,难度易。

①从诗中“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判断诗人共同的境遇“宦游人”;②送别诗表达的情感为不舍、依依惜别;“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11.【答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抒发作者乐观豁达的情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寄情于景和拟人的手法,作者借“明月”寄托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体现了对友人的忧虑、关切、同情和不舍。

【天津中考】5.下面对《渡荆门送别》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首联点题,写出诗人乘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

B.“山随平野尽”一句,“随”“尽”两个字,让静止的山峦富于动态。

C.颈联描摹的朗月映照下的夜景和黄昏的天边云霞,宛如两幅图画,令人陶醉。

D.诗人在尾联直抒胸臆,借自己对家乡之水的恋恋不舍,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人教版2020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 古诗词鉴赏(新版)人教版

人教版2020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 古诗词鉴赏(新版)人教版

古诗词鉴赏【西城二模】(二)古诗词阅读(共5分)阅读《望岳》,回答问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1.诗人在《望岳》中借助描绘泰山之景,表达了。

(1分)12.阅读画线的两联诗句,从中任选一联,写出你的阅读体验。

(3分)答:13.下面是电视栏目《经典咏流传》的主题曲歌词(节选),其中涉及到很多古诗词,请你写出一句。

(1分)走在古城朱雀的小街听见太白唱醉的明月这是杜甫赞过的春雨王维的空山就在心里特别想念那东坡的月光梦想跟随在放翁的身旁就算我没有稼轩一般的才华挑灯看剑咱有的是担当吟一首诗看千年经典惹人恋歌一阕词让唇齿留香满心田答:(二)古诗词阅读(共5分)11.答案示例: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或豪迈的气概或远大的志向(1分)12.答案示例一:“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联写望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

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两面。

这联诗句让我感到泰山仿佛有一种雄浑的主宰力量,令人震撼。

答案示例二:“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一联写望见泰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漾。

为了把这一切看个够,诗人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眼眶就像开裂一样。

这联诗句让我觉得泰山的景色如此令人陶醉,不禁让人流连忘返。

(共3分,写出本联诗句的大意2分,说出自己的阅读体验1分)13. 答案示例:朱雀桥边野草花 /好雨知时节/醉里挑灯看剑(1分,该空有错不得分)【海淀二模】(一)阅读《观沧海》,完成5—6题。

(共7分)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诗人眼中的大海、山岛、草木的特点。

(3分)答:________________6.这首诗写得意境宏阔,请结合画线诗句,说说你阅读后的体验。

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13古诗词鉴赏

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13古诗词鉴赏

13古诗词鉴赏1.(2017辽宁沈阳)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问题。

(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别夔州官吏①唐刘禹锡三年楚国巴城守,一去扬州扬子津。

青帐②联延喧驿步③,白头俯伛④到江滨。

巫山暮色常含雨,峡水秋来不恐人。

惟有《九歌》⑤词数首,里中留与赛蛮神⑥。

【注释】①此诗是诗人调任之际所作。

②青帐:指饯别宴席所设的青色帐篷。

③步:码头。

④白头俯伛:指当地年老的百姓俯身曲背。

⑤《九歌》:这里指诗人在夔州所作的九首《竹枝词》.⑥蛮神:夔州在西南边地,故称当地供奉的是蛮神。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托明月以达情,表现了他对贬谪好友的关切和同情,写的深切动人。

B.《别夔州官吏》写于诗人调任之际,三、四两句通过写人们送行的场面,表现他们对诗人的惜别之情。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花落尽子规啼”和《别夔州官吏》中“峡水秋来不恐人”都是写景兼写时令。

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别夔州官吏》则流露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1.D解析:本道题考查学生的对比阅读分析能力。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别夔州官吏》是诗人调任之际所作,诗人叙述自己在巴蜀的经历,以及调任的目的地.第二联写出了离别饯行的画面,第三联写巫山峡谷的秋景,最后写出对夔州朋友的依依不舍和留念之情。

这道题可以采用排除法来解答。

D项中“《别夔州官吏》则流露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说法属于无中生有。

《别夔州官吏》写于诗人调任之际,通过标题“别夔州官吏”可知,这是作者刘禹锡与过去的官员朋友们告别的诗歌,主要表现诗人的惜别之情,从中看不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其余选项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鉴赏中考分类古诗词阅读类型题目分析【辽宁营口】(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13题。

(4分)社日王驾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12.从诗的前两句可以看出当地农村生活的哪些特点?(2分)13.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叫“社日”,整首诗没有一字描写社日祭祀的情景,但我们却能感受到祭祀的气氛,这是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写法。

“家家扶得醉人归”中“醉”是表象,__________________才是村民的真正心境。

(2分)(二)(4分)12.(2分)富足(或丰衣足食、物阜民丰等)(1分);太平安宁(或民风淳厚等)(1分)。

13.(2分)侧面描写(1分);乐(1分)【山东滨州】(一)阅读下面唐诗,完成8~9题。

(6分)绝句漫兴九首(其七)唐杜甫糁①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②子无人见,沙上凫雏③傍母眠。

[注释]①糁:米粒。

②雉子:小野鸡。

③凫雏:小野鸭。

8.诗人在第一-、二句中选取“径”、“工”“ ”“ ”“ ”景物,描绘了一幅初夏1郊野图。

(3 分)9.品析“沙上凫雏傍母眠”中“傍”字的妙处。

(3 分)(一)(6分)8.杨花溪荷叶评分:共3分。

9.“傍”,本指靠近、依靠,诗句中写小野鸭亲昵地依偎在母鸭身边安然入睡的情态,流露出作者对这幅宁静、温馨画面的喜爱之情。

评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山东德州】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22题。

(一)责子陶渊明白发被两鬓。

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

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荀如此,且进杯中物。

[注]陶渊明有五个儿子,小名分别明舒、宣、雍、端、通。

7.下列诗歌与本诗体裁最接近的是( )(2 分)A.《次北固山下》B,《十五从军征》 C.《登飞来峰》 D.《卜算子,咏梅》28.“纸笔”代指,“志学”用论语的典故代指,“杯中物”代指_。

(3分)9.对于本首诗.杜甫认为是批评儿子,黄庭坚认为是舐犊惜深,你怎么看?(4分)答案:(1)B(2)学习,读书十五岁酒(3)我认为是舐犊情深,夸张诙谐写法,表面是责其不争,实则爱之甚切。

(我认为是批评众子不求上进,不学无术,深感忧虑)。

【参考译文】白发覆垂在两鬓,我身已不再结实。

身边虽有五男儿,总不喜欢纸与笔。

阿舒已经十六岁,懒惰无人能相比。

阿宣快到十五岁,也是无心去学习。

阿雍阿端年十三,竟然不识六与七。

通儿年龄近九岁,只知寻找梨与栗。

天命如果真如此,姑且饮酒莫论理。

【山东东营】(一)(4分)旅夜书怀①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①765年,好友剑南节度使严武去世,杜甫失去依靠,举家自成都乘船东下。

此诗写于漂泊途中。

8.本诗“书怀”“沉郁凄婉”,试就此谈谈你的理解。

(2分)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9.本诗展现出诗人“炉火纯青”的艺术创造力,试任选角度加以赏析。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8.答案:(1)基调凄凉悲怆。

本诗刻画了一个独立于天地间的飘零者形象,不但写出了诗人当下旅途情景和孤寂、悲怆心境,而且高度概括诗人一生的坎坷旅途,凝聚了壮志难酬的凄怆之情。

(2)含情深沉凝重。

既有眼前境遇的凄惨,又有人生际遇的悲凉;既有理想难以实现的痛楚,又有年老多病的忧愁。

这就令本诗具有了足够的情感重量和深厚的思想意蕴。

(3)传情曲折有致。

首联将景物浓缩于狭小空间,传达微弱孤寂之情;颔联赞叹“天地壮阔”“江月安详”而使孤寂之情变得强烈;颈联以自解自嘲婉曲抒发抱负不得施展的悲凉;尾联以沙鸥自喻,将寂寥悲凉之情抒发得淋满尽致。

全诗情感迁回曲折,顿挫有致。

(4)达情含蓄蕴藉。

诗人为传达孤寂、愤懑、悲怆之情,找到了恰当的载体和独特视角,以“细草”和独舟映射孤独之情,以星月、江野映衬寂寥之感,以自嘲隐含愤激之情,以沙鸥自况括尽人生悲苦。

评分:答对一种得2分,共2分。

按照0、1、2三类判分。

意思对即可。

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9.答案:示例一善于选取和组织意象,营造意境。

如由草、风、岸、樯、舟、夜构成的特写镜头与由星、月、江、野构成的远景画面,形成徽渺与阔大、孤寂与旷远相融为一的意境。

(或如诗人将自我融入自然之境,构成雄浑阔大义孤独凄凉的审美意境。

或如将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构成意境。

在“孤独”的统领下,近岸见风草,暗夜见樯舟,两者联系在一起,构成萧瑟、凄凉的意境)示例二情景相生。

首联诗人以微渺处境、孤寂心境选取萧索之景,萧索之景又助添孤寂之情;而“细草微风”与阔大平野,“危樯独舟”与奔流大江相比照,将诗人微4渺、孤寂表现得更为突出。

(或借景抒情、颈联由眼前草风樯舟、星月江野触发愤激不平之情;尾联借助飘飘于天地之间的沙鸥传达漂泊无依的感伤)示例三善用修辞。

衬托。

首联以细草等意象正衬诗人孤寂之情和漂泊之感;颔联以宏阔境界既正衬心怀天下之胸襟,又反衬自我形象的微渺、对前途的无奈和孤寂无依的凄怆。

(或对比。

自然的宏阔与诗人渺小对比。

将用以自况的沙鸥等置于宏阔境界,形成强烈对比,突出天地辽阔和诗人内心的孤独、凄凉。

或“赋”中兼“比”,诗人是在叙述旅途夜中所见,但景物又成为诗人的隐喻。

细草暗喻诗人身世,任凭风雨侵袭与洗劫;独舟、沙鸥暗喻诗人颠沛流离、孤苦无依。

通过隐喻抒发了理想不得实现、报国无门的哀痛与悲怆。

或注重字词锤炼。

颔联中闪烁的星星在远处与地面相接,是谓之“垂”;月色使水天浑一,又随水而动,是谓之“涌”。

非“垂”不足以见平野之隔,非“涌”无以知大江奔流)示例四构思缜密,描写层次丰富。

前两联写所见之景,照应诗题“旅夜”,后两联抒情,照应“书怀”;前两联景物一渺小一宏大,尾联“天地一沙鸥”,又一宏大一渺小,与前两联形成关联。

全诗结构严谨,构恩缜密。

首联为近景,领联为远景,层次分明;颔联一动一静,动静相谐。

描写层次丰富。

评分:答出一种示例得2分,共2分。

按照0、1、2三类判分。

意思对即可。

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海南省】(二)古诗词阅读(5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5.诗的前两句中“ ”和“ ”两样景物点明事情发生的时节,富有象征意义,给人以画面感。

(2分)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两句诗在情感的表达上有何独特之处,请简要赏析。

(3分)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诗词阅读(5分)6.(2分)杨花子规【评分标准:每空1分】7.(3分)诗人想象奇特,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当成使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和怀念之情,使诗歌更有韵味。

【评分标准:指明特点给1分,解说作用给2分。

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河北省】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5~6题。

(5分)赤壁登幽州台歌杜牧陈子昂折戟沉沙铁未销,前不见古人,自将磨洗认前朝。

后不见来者。

东风不与周郎便,念天地之悠悠,铜雀春深锁二乔。

独怆然而涕下!5.请解释《赤壁》这首诗中加横线的句子。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阅读《登幽州台歌》,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你体会到的作品情境。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一、(5分)5.(2分)折断的戟沉埋在泥沙中未被销蚀,自己拿来磨洗后辨认出是前朝的遗物。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意思是折断的戟沉埋在泥沙中还未销蚀。

自己磨光洗净,辨认出是前朝遗物。

6.(3分)示例:诗人独自站在高高的幽州台上,面对广阔的原野和辽远的天空,思绪万千,不禁落泪。

【解析】本题考查情境描绘。

画面描述,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或情感。

解答这类题要在读懂诗歌、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特点、抓住意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以及想象能力、描述能力、审美能力。

【河南省】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8~19题。

(共4分)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8.诗歌讲述了卖炭翁_______的悲惨故事。

(1分)19.请分析“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在诗中的作用。

(3分)18.以烧炭卖炭为生却横遭掠夺(意思对即可。

1分)719.①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宫使的仗势欺人、粗暴蛮横。

②间接地表现了卖炭翁在强权面前的无奈、无助。

③表达了对统治阶级罪恶的控诉。

或: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

(意思对即可。

一点1分,共3分)【黑龙江龙东】(一)阅读古诗文,回答第10~13题。

(共10分)10.古诗赏析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不畏浮云遮望眼”一句中“不畏”如何理解?写出这两句诗蕴含的深刻哲理。

【答案】不畏”二字。

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这两句诗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

【黑龙江绥化】(2)赏析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