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水泥用量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中设限最小水泥用量的依据分析及建议

表 1 标准规范对最低水泥用量的限定
标准 名录
使用 条件
最大 水胶比
最小 水泥 用量 kg / 方
最小 胶材 用量 kg / 方
矿物 掺合 料总量
1、《普 通 混 凝 土 配 合 比 设计 规 程》( JGJ 55 - 2011)
0. 50 - 320 ≤45%
粉煤灰硅酸 盐水泥
P. F ≥60 且 < 80
20 ~ 40
300 180 ~ 240
注: 混合材为矿渣、矿粉、粉煤灰、烧煤矸石、炉渣等活性材料( 含 ≤8% 的非活性材料)
钙和氢氧化钙等,晶状水化产物彼此搭接成网架,形成早 期强度; 凝胶状的水化硅酸钙填充网架空隙,形成后期强度的 发展。在此,约 20% 的块状水化产物———氢氧化钙不但自身 胶结性差,而且妨碍凝胶状水化产物与砂石骨料界面的粘结。
综上所述,现代混凝土必须使用矿物掺合料才能改善、优 化混凝土的各项现期和长期性能。掺合料能发挥有益效果的 前提是必须有足量硅酸盐水泥熟料矿物的水化产物生成。虽 然目前的建筑规范标准中对混凝土中水泥最低用量设限,但没 有对水泥 的 品 种 和 强 度 等 级 设 限。根 据《通 用 硅 酸 盐 水 泥 》 ( GB 175 - 2007) 标准,不同品种的水泥含有的活性和非活性 混合材的比例不同,折合成熟料含量相差很大,如不予以区别, 即使对单方混凝土最低水泥用量设定,也不能保证混凝土有足 够的硅酸盐水泥熟料含量。详见表 3。
2012 年第 6 期( 总第 123 期)
江西建材
应用研究
混凝土配合比中设限最小水泥用量的依据分析及建议
夏成珍1 ,施永明2 ( 1. 苏州南久和混凝土有限公司,江苏 苏州 215100; 2. 国产实业( 吴江) 混凝土有限公司,江苏 苏州 215200)
混凝土水泥比优化方法

混凝土水泥比优化方法混凝土水泥比优化方法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其性能取决于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
水泥的用量过多会导致混凝土的成本增加,而用量过少则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因此,混凝土水泥比的优化是非常重要的。
一、理论基础1.混凝土的性质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砂、碎石等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复合材料,具有一定的强度、耐久性和耐久性。
其中,水泥是混凝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用量对混凝土的性能影响非常大。
2.水泥用量的影响水泥用量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有重要影响。
当水泥用量过多时,混凝土的成本将会增加,同时会导致混凝土的收缩和裂缝。
当水泥用量过少时,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将会降低,甚至无法满足设计要求。
3.水泥用量的优化为了实现混凝土的性能最优化,需要优化水泥用量,使其既能满足强度和耐久性的要求,又能降低成本。
水泥用量的优化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材料的成本和施工条件等。
二、水泥用量的优化方法1.试验方法通过试验方法来确定最佳的水泥用量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这种方法需要进行大量试验,根据试验结果来确定最佳的水泥用量。
试验方法需要注意试验样品的数量、试验条件的控制、试验数据的分析等问题。
2.经验公式法经验公式法是一种常用的水泥用量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经验公式来计算最佳的水泥用量。
经验公式法需要考虑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水泥的品种和材料的成本等因素。
3.计算机模拟法计算机模拟法是一种新兴的水泥用量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计算机模拟来确定最佳的水泥用量。
计算机模拟法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材料的成本和施工条件等。
三、水泥用量的优化策略1.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优化水泥用量的基础,不同的强度等级需要不同的水泥用量。
因此,在优化水泥用量之前,需要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2.选择适当的水泥品种不同品种的水泥具有不同的强度和价格。
因此,在优化水泥用量时,需要选择适当的水泥品种,以达到最佳的性能和成本目标。
低水泥用量混凝土配合比优化

低水泥用量混凝土配合比优化作者:曾祥拴唐海龙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34期混凝土配合比是现场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它直接影响着混凝土施工的难易,影响着混凝土工程的内在质量及外观,影响着混凝土的成本,因此对混凝土的配合比如何进行优化调整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根据以前的施工经验总结的混凝土理论及现场实际经验和近年来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应用,来谈一下施工混凝土配合比在性能和经济方面的优化。
一、原材料的选用及技术要求1、水泥采用苏州天山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P.O42.5,粉煤灰采用江阴电厂生产的F类Ⅱ级粉煤灰,所检指标分别符合JTG/T F50-2011《公路桥涵技术规范》中表6.15.4、表6.15.8-1、表6.15.8-2的技术要求。
2、粗集料采用5-16mm、16-25mm两种规格进行分级采购、运输、堆放、掺配使用,合成级配符合JTG/T F50-2011《公路桥涵技术规范》中表6.4.3的技术要求。
不宜使用单粒级或间断级配。
细集料采用细度模数为2.5-3.0的Ⅱ区中砂,其中大于4.75mm的颗粒含量不应超过3%,0.30mm筛孔通过率不应小于15%。
集料所检其余指标分别符合JTG/T F50-2011《公路桥涵技术规范》中表6.3.1、表6.4.1的技术要求。
3、减水剂:减水剂1采用南京凯迪有限公司生产的FDN-2混凝高效减水剂。
所检指标符合GB 8076-2008中技术要求。
二、混凝土的优化途径优化配合比从两方面着手:粉煤灰掺合料和低水泥用量 1、优化采取在混凝土中掺入粉煤灰掺合料等量取代水泥,达到满足施工要求的同时、节省成本、减低工程造价而且提高工程结构的使用寿命。
2、采用低水泥用量,保证质量,降低成本。
三、混凝土优化1、选定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原材料品质、设计强度等级及施工工艺对工作性的要求,通过计算、试配、调整等步骤选定。
配制的混凝土应满足施工要求,力学要求和耐久性等质量要求。
基于降低成本的低水泥用量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

科技 目向导
◇ 科技论坛◇
基 于降低成本的低水泥用量混凝土配合 比优化设计
张 森,张 岩2 (. 南 四建 < 团 > 限 责任 公 司 山 东 济 南 2 0 2 1济 集 有 5 02 2济 南 鲁 冠混 凝 土 有 限 责任 公 司 山 东 济 南 2 0 2 ) . 5 0 2
8 0
表 7 试 验 结 果 比 较
表 2 粉 煤 灰 性 能 指 标
序号 实用水 和易性 泌水 1 坍损 7 ( p) 8( p ) 0 ( p) h dM a 2 d a M 6 d a M
1原 材 料 及试 验 方法 .
我公 司是 山东省规模较大的混凝土生产厂家 . 早期使用粉煤灰作 2 17 8 较好 无 3 5 2 . 79 为掺和料改 善混凝土的性能 : 05年开始 . 自2 0 使用矿渣粉作为活性掺 3 l2 8 很好 无 3 5 2. 76 合料应 用于混凝土 中.应用后 混凝士的各项性能均得 到了显著 的改 粘 聚性 善。 4 19 8 较差浆 稍 3 0 2- 7 4 以下是根据公司实际情 况. 以普通 C 0泵送混凝土的试验结果 进 3 体下沉 行分析 , 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 , 比例掺加矿粉和粉煤灰 , 大 以降低水 泥 5 18 8 很 好 稍 3 0 2. 69 用量 . 节约生产成本和改善混凝土性能 1 . 灰 和 矿 渣 粉 按 不 同 比 例 双 掺 时 的混 凝 土 性 能 对 比试 验 . 2煤 2 11 . 原材料 、 见表 6 表 7 、 ) 水 泥: 山东水 泥厂生 产的 4 . 25级普通硅 酸盐水 泥 基本性能见 ( 表 1 : 表 6 双掺及单掺粉煤灰 、 矿渣混凝土配合 比
— L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及配合比优化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及配合比优化发布时间:2022-01-18T03:20:39.253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1年24期作者:王航[导读] 若是未能达到原计划的设计需要,就不可将混凝土实施到设备施工建设中。
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贵南高铁项目经理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530109摘要:水泥混凝土作为建筑项目使用量最多的建筑材料,其配合比的制备也是能够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合理设计配合比能够有效节约资源,便于后续工序施工,提高建筑物使用寿命和耐久性。
但是混凝土在实际使用期间会由于外界自然环境的影响发生损坏,如道桥结构,其损坏与车辆超载、长期动载疲劳损坏等有关。
建筑物的混凝土结构损坏,其一是由于一些外界自然因素原因引发的损坏,另一方面是混凝土及其它原材料使用性能及力学性能不能满足要求损坏,也就是混凝土的配合比不够合理,进而对混凝土结构的性能等方面造成影响。
为此本文提出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及配合比优化,通过分析水泥混凝土配合比中影响性能的因素,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配合比;配比设计;配比优化1水泥混凝土配合比的影响设计因素1.1计划使用强度和寿命混凝土在计算水泥混合比设计的环节,首先需要考虑预期材料使用强度和时间,若是未能达到原计划的设计需要,就不可将混凝土实施到设备施工建设中。
1.2水灰比水灰比就是水和水泥的配置比例,在混凝土配置中,可以将水泥浆作为黏结体进行使用。
并在其凝固之后和石块、细沙相互融合构成混凝土。
所以混凝土自身强度直接同水灰比大小相联系,黏结体中水分所占比例过大,容易造成混凝土使用过程中出现凝固后的孔洞,这一般是表面积存的水分蒸发出现的。
而若是水灰比太高,也会致使混凝土的粘性下降。
同时混凝土中的水在蒸发过程中,也会直接干扰混凝土自身的粘性强度。
水灰比太小,可能导致混凝土在使用凝固后,其混合物很难相互融合,就会造成自身结构粘连不够密切,引发混凝土表面孔洞的产生,最终降低混凝土应有的强韧度。
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设计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材料,其配合比的优化设计对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设计方法,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耐久性和施工性能,满足不同工程需求。
二、混凝土配合比的基本原理混凝土配合比是指在一定的水泥用量下,按照一定的比例掺入不同的骨料、砂子、水和掺合料等原材料,制备出具备一定强度、耐久性和施工性能的混凝土。
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设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2.控制混凝土的收缩和裂缝;3.提高混凝土的施工性能。
三、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方法1.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在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中,首先需要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强度等级是指混凝土在试件标准条件下的抗压强度,通常采用C20、C25、C30、C35、C40等等级。
根据工程的要求和结构的承载能力,选择合适的强度等级。
2.确定混凝土的材料比例混凝土的材料比例是指混凝土中各组成部分的质量比例。
在确定混凝土的材料比例时,应当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骨料的物理性质、砂子的物理性质、水泥的品种和掺合料的种类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3.计算混凝土的配合比在确定混凝土的材料比例后,可以计算出混凝土的配合比。
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组成部分的质量比例和水泥用量的比值。
通常采用绝对配合比和相对配合比两种计算方法。
4.确定混凝土的水灰比混凝土的水灰比是指混凝土中水和水泥的质量比值。
在确定混凝土的水灰比时,应当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骨料的物理性质、砂子的物理性质和水泥的品种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5.考虑混凝土的流动性在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中,还需要考虑混凝土的流动性。
流动性是指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的可塑性和流动性,通常采用坍落度和扩展度等指标进行评价。
四、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设计1.优化配合比在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中,应当综合考虑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施工性能等因素,合理调整混凝土中各组成部分的比例,从而达到优化配合比的目的。
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及其应用

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及其应用一、引言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其使用广泛,但配合比的不合理往往会导致混凝土性能差、强度不足、耐久性差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应运而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的概念、方法和应用。
二、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的概念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是指通过合理的配合比设计方法,优化混凝土各组分的配合比,以达到提高混凝土性能和强度、延长混凝土使用寿命等目的的一种设计方法。
三、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的方法1. 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和使用环境在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中,首先需要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使用环境。
这是配合比优化设计的前提条件。
根据混凝土使用的不同环境和要求,确定不同的强度等级和配合比。
2. 确定混凝土各组分的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的各组分包括水泥、砂、骨料和水。
在确定混凝土各组分的配合比时,需要考虑各组分的性能、用量、粒度分布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根据混凝土的使用环境,选择合适的掺合料和外加剂,以提高混凝土的性能。
3. 混凝土配合比试配在确定混凝土各组分的配合比后,需要进行混凝土试配。
试配的目的是验证混凝土各组分的配合比是否合理,并确定混凝土的性能和强度等级。
试配时需要注意混凝土的搅拌时间、搅拌速度、坍落度、养护条件等因素。
4. 混凝土配合比的调整和优化在混凝土试配过程中,可能会发现混凝土的性能和强度等级不符合要求,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
调整和优化的方法包括增加或减少水泥用量、调整砂、骨料的配合比、选择不同粒度的骨料、选择合适的掺合料和外加剂等。
5. 验收混凝土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验收。
验收的内容包括混凝土的坍落度、强度、抗渗性、耐久性等性能指标。
验收合格后,可以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和使用。
四、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的应用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建筑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水利工程等。
下面将以建筑工程为例,介绍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的应用。
混凝土施工中的配合比设计与优化

混凝土施工中的配合比设计与优化在混凝土施工中,配合比是指用于配制混凝土的各种原材料的比例关系。
合理设计和优化配合比对于确保混凝土性能的稳定和施工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原则和优化方法。
1. 配合比设计原则1.1 强度要求:根据工程的强度要求,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
强度要求取决于工程的用途和荷载条件,即根据工程所承受的压力和荷载大小来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1.2 材料性能:混凝土的性能取决于原材料的性能。
在设计配合比时,需要考虑水泥、砂、石料、水等各种原材料的特性,如粒度、强度、含水率等。
合理选择原材料,确保混凝土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1.3 施工条件:混凝土施工条件对配合比设计也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夏季高温施工时的水泥水化速率较快,需要调整水泥用量;冬季低温施工时,需要增加混凝土的保温措施,确保水泥水化反应进行顺利。
2. 配合比优化方法2.1 水胶比优化:水胶比是指水的重量与胶凝材料(水泥和粉煤灰等)的重量之比。
水胶比的大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性能。
通常情况下,较小的水胶比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但同时也会增加混凝土的可塑性和施工难度。
因此,需要根据工程要求和施工条件来确定合适的水胶比。
2.2 砂石比优化:砂石比是指砂的重量与石料的重量之比。
砂石比的选择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耐久性有着重要影响。
合适的砂石比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减少开裂和渗水的风险。
2.3 粉料掺加优化:添加适量的粉煤灰、矿渣粉等粉料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耐久性。
粉料掺加可以填充混凝土中的空隙,增加混凝土的致密性和强度,降低渗水性和开裂的风险。
2.4 施工工艺优化:混凝土施工中,施工工艺的优化也对配合比有一定影响。
例如,采用适当的搅拌工艺、振捣工艺和养护工艺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均匀性和致密性,保证混凝土性能的稳定。
综上所述,混凝土施工中的配合比设计与优化对于工程质量和混凝土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设计配合比时,需要考虑强度要求、材料性能和施工条件等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水泥用量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
摘要:混凝土配合比是现场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它直接影响着混凝土工
程的实体和外观质量及混凝土成本,因此对混凝土的配合比如何进行优化调整就显
得尤为必要。
结合本人多年的混凝土配比经验总结,提出混凝土配合比在性能和
经济方面的优化,效果较好。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优化
1原材料的选用及试验方法
以下是根据公司实际情况,以普通C30混凝土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在保证
质量的基础上,大比例掺加矿粉和粉煤灰,以降低水泥用量,节约生产成本和改
善混凝土性能。
1.1原材料
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P.O42.5,性能指标见表1;
粉煤灰:粉煤灰采用南宁电厂生产的F类Ⅱ级粉煤灰,所检指标分别符合
JTG/TF50-2011《公路桥涵技术规范》,性能指标见表2;
矿渣粉:格润S95级矿渣粉,性能指标见表3;
细集料:Ⅱ区中砂,细度模数3.0,堆积密度为1520kg/m3;
粗集料:碎石,5~25mm连续级配,堆积密度为1450kg/m3;
外加剂:萘系高效减水剂,减水率为18%~25%;
拌合水:饮用水。
表1 水泥性能指标
表2 粉煤灰性能指标
表3 矿粉性能指标
1.2配合比及试验结果
1.2.1用不同掺量的矿渣粉等量取代水泥与全部使用水泥的混凝土性能对比试
验
试验采用的胶凝材料用量370kg/m3,水胶比固定为0.486,砂率固定为46%,
减水剂掺量占胶凝材料总量的0.25%,控制所有试配坍落度一致达到180±30mm,具体混凝土配合比见表4,试验结果对比见表5。
表4 基准配合比及掺矿粉混凝土配合比
表5 试验结果对比
1.2.2煤灰和矿渣粉按不同比例双掺时的混凝土性能对比试验(见表6、表7)
表6 双掺及单掺粉煤灰、矿粉混凝土配合比
表7 试验结果对比
2.试验结果分析
2.1矿渣粉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
与未掺矿粉的混凝土相比,掺入矿粉能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与工作性,而这
种改善与表面特性和比表面积有关。
这种表面特性使得水泥浆体之间形成光滑的
移动面,抗离析性能下降掺入较低量矿粉时,这种表面特性使得混凝土的和易性
得以改善;当掺入较高量矿粉时,种种表面特性会造成混凝土离散性较大,保水
性差,浆体下沉等。
同时,当矿粉比表面积较小时,矿粉颗粒与水泥颗粒在微观
状态下形成较好的微观颗粒级配,从而使得混凝土更加密实、和易性得到改善;
当矿粉比表面积较大时,矿粉颗粒比水泥较大,从而使得取代后,混凝土的密实性、泌水、和易性等反不如取代前。
2.2矿渣粉对混凝土强度有增强作用
矿渣等量取代水泥后(一般不超过50%),其后期强度比仅使用水泥的混凝土强度增长更大;如果等量取代水泥量较大时(大于等于40%),其强度早期偏低,但
后期增长较快。
2.3矿渣和粉煤灰双掺效果
矿渣和粉煤灰双掺时,其强度最理想,原因是两种矿物掺合料有超叠加复合
效应,两种矿物掺合料互为促进、相互补充,使混凝土的塌落度增加,和易性好,粘聚性好,泌水得到改善,后期强度也比单掺的增长快,成本也比单掺的显著降低。
采用表5中第5条所示配合比进行试配的混凝土质量完全可以达到要求。
3.生产中的应用和成果
使用此种配比进行C30混凝土的生产,出厂合格率达100%,试验室留置试块后期强度经检验均达到标准要求,各工地经相关人员跟踪验证及不定期回访,反
映良好。
采用原配比生产时单方混凝土价格为241.2元,降低水泥用量后生产成本为
每方213.5元,单方C30混凝土共计节省材料成本27.7元。
4.结束语
通过室内试验及现场使用检验效果可看出混凝土中掺入掺合料可以有效改善
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易性等更好满足结构功能要求和施工工艺要求,并且降低
工程造价,节约成本。
大量双掺的低水泥用量混凝土,和易性良好,坍落度损失小,对混凝土后期
强度有所提高,在现有测试方法和技术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科学化、适用化、
实用化和规范化的降低生产成本是今后致力解决的关键问题。
参考文献
[1]JTG/TF50-20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2]林训常,黄莉,熊明祥.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分析[J].城市建设2015,12:258、259.
[3]李志国.试述影响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因素[J].民营科技,2017(04):159-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