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智力与创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智力与创造力

第一节智力及其理论

一、什么是智力

智力一词在现实生活中相当流行,我们经常说“这个人很聪明”,或“那个人真笨”。人们还把我国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这个人物看作“智慧的化身”。聪明、智慧、笨这些词,都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涉及智力问题时惯用的说法。心理学家对智力及智力测验向来很重视,但由于智力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他们对智力的看法不尽一致。智力概念的演进(见书)。我国心理学家大多认为,智力(intelligence)就是个体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是个人有目的地行动、合理地思考、有效地应付环境的一种综合能力。

二、与智力相关的几个概念

(一)能力

能力(ability)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那些心理特征。能力总是和人的某种活动相联系并表现在活动中。只有从一个人所从事的某种活动中,才能看出他是否具有某种能力。能力是保证活动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但不是唯一的条件。活动能否顺利地进行,能否取得成功,往往还与人的整个个性特点、知识与技能、工作态度、物质条件、健康状况以及人际关系等因素有关。但是,在这些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能力强的人比能力弱的人更能使活动顺利进行,更容易取得成功。人的能力多种多样,可分为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模仿能力与创造能力、优势能力与非优势能力等。其中,一般能力是在许多基本活动中都表现出来,且各种活动都必须具备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一般能力的综合也就是智力。

(二)知识与技能

知识、技能不同于能力。个人所掌握的知识(knowledge)就是信息在头脑中的储存。技能(skill)是个人掌握的动作方式。如证明一道几何题,人在证明的过程中所应用的公理、定理、定义、公式等属于知识,而在证明过程中思维活动的严密性和灵活性则属于能力。如果一个人不仅在证明这道几何题时思维分析是严密的、简练的、迅速的,而且这种简捷的思维操作还能经常迁移到不同的运算场合,这时我们就可以说他具有数学运算思维敏捷的能力。又如,在学骑自行车时,操作自行车的一套动作方式是技能,而支配此动作方式的心理过程的稳定特点则属于能力。如果一个人不仅在学自行车时表现出动作敏捷,而且在掌握其他技能时也经常表现出这一特点,这时我们就可以说他具有动作敏捷的能力。

能力(智力)和知识、技能是密切联系的。一方面,能力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例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就掌握了思维操作,从而发展了智力;学生在掌握绘画技能的同时,也就形成了绘画能力。离开了学习和训练,任何能力都不可能形成,更不可能得到发展。另一方面,掌握知识、技能又是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的。能力制约着掌握知识、技能的难易、速度和巩固程度。知识、技能的掌握又会导致能力的提高或新能力的发生。

三、智力理论

人们对智力结构的认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伴随智力测验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反过来,有关智力结构的理论也促使人们对智力测验进行反思和改进。

(一)、智力的因素说

1、二因素说

第一个提出智力结构理论的是因素分析之父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C.E.Spearman),他在对心理测验材料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于l904年首创智力的二因素理论。

斯皮尔曼认为,智力主要是一种普遍而概括的能力,他称这种因素为G因素(普通因素)。

人的所有智力活动,如掌握知识、制定计划、完成作业等,都依赖于G因素,即每一项智力活动中都蕴含着这种普通因素。谁的G因素数量高,他就聪明;如果一个人的G因素极少,那他肯定愚笨。心理学家若想界定一个人的智力高低,则需想方设法测出他的G因素数量。

斯皮尔曼还认为,在G因素人的智力活动中还存在着S因素(即特殊因素)的作用,它代表个人的特殊能力,只是在某些特殊方面表现出来。他发现有五类特殊因素:①口头能力,②算数能力,③机械能力,④注意力,⑤想像力。如果说G因素参与所有智力活动的话,那么S因素则以一定的形式、程度不同地参与到不同的智力活动中。

这个理论也有局限性。强调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的区别,并一味地将它们对立起来。其实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是相互联系的,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群因素说

继斯皮尔曼之后,许多研究者在智力测验中都应用因素分析法,但得出了不同的结果。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得出智力由七种因素构成。据此他认为智力内涵中并无所谓一般智力与特殊智力之分,而是一些彼此独立的基本心理能力组合而成。因此,瑟斯顿的智力理论被称为智力群因素说(group-factor theory of intelligence)。他提出的七种基本心理能力是:(1)词的理解力,了解词的意义的能力;(2)语词运用能力,拼字正确迅速和词义联想敏捷的能力;(3)计算能力,正确而迅速地解答数学问题的能力;(4)空间知觉能力,运用感知经验正确判断空间方向及各种关系的能力;(5)记忆能力,对事物强记的能力;(6)知觉速度,迅速而正确地观察和辨别的能力;(7)推理能力,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断的能力。

3、液态智力和晶态智力说

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Cattell,1963)和霍恩(Horn,1968)认为按心理功能上的差异,认为人类有两种不同形态的智力: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流体智力:是一种以神经生理为基础,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的认知能力。如知觉速度、机械记忆、识别图形关系等。流体智力的特征:面对不熟悉的事物,能对信息准确地进行反应以判断其彼此间的关系。流体智力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受教育文化的影响较少。编制适用于不同文化的智力测验时,多以流体智力作为不同文化背景者智力比较的基础。一般人在20岁以后,流体智力的发展达到顶峰,30岁以后将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晶体智力:是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如词汇概念、言语理解、常识等以记忆储存的信息为基础的能力。凡运用已经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去吸收新知识或解决问题的能力,均属晶体智力。晶体智力与教育文化有关,不因年龄增长而降低,有些人因知识经验的累积,其晶体智力反而呈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二)、智力结构说

把智力看成具有多种成分的复杂结构的观点称为智力的结构说。

1、弗农的智力层次结构理论

1961年英国心理学家弗农(P.E.V ernon)提出了智力层次结构理论(hierarchical structure theory of intelligence)。他以一般因素为基础,设想出因素间的层次结构(见图15-3)。他认为,智力的最高层次是一般因素(G);第二层次分两大群,即言语和教育方面的因素(V∶E)及机械和操作方面的因素(K∶M),叫大因素群;第三层为小因素群,包括言语、数量、机械信息、空间信息、用手操作等;第四层次为特殊因素,即各种各样的特殊能力。弗农的智力层次结构理论像生物分类学的分类系统那样来划分智力的结构。

图15-3弗农的智力结构层次

2、吉尔福德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

吉尔福德把智力区分为三个维度:内容、操作和产物。智力活动的内容包括视觉的(我们所看到的具体材料)、听觉的(我们所听到的具体材料)、符号的(字母、数字及其他符号)、语义的(语词的意义和观念)、行为的(本人和他人的行为)。它们是测验时给予的信息,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