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人教版)数学所有复习资料(书上内容)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全册PPT课件

答:买来时油100千克,桶4千克。
返回
一、开动脑筋,想一想方框里能填几?
28 8 + 11 5
1
· ·· 1 03 4 - 7 58
403
27 6
5 57
+ 3 64
1
921
二、小明在做一道减法题时,把被减数十位上的3 看成了8,把被减数个位上的7看成了1,结果 得到的差是328。正确的结果应该是多少?
(2)还差多少元就可以送大礼包? 138+368+337=843(元) 1000-843=157(元) 答:还差157元。
三、食堂买回一桶油,连桶带 油称了一下是104千克,用了一 半后再称一下是54千克。买来 时油和桶各是多少千克?
104-54=50(千克)
50×2=100(千克)
104-100=4(千克)
0
四、列式计算。 (1)一个因数是9,另一个因数是940,积是多少? 940×9=8460
(2)一个数除以7,商是8,余数是6,这个数是多少? 7×8+6=62 56
(3)795与406减去398的差相乘,积是多少? 795×(406-398)= 6360 8
五、学校组织同学们去华山旅游,
成人票每张125元,儿童票每张
)。
7.学校有男教师63人,女教师9人,男教师人数是女
教师人数的( 7 )倍。
二、小法官。
1.求8是4的几倍,算式是8×4。(
)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
数的几倍,用除法
2.45是5的9倍。
(
)
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
二、小法官。
4.联欢会上唱歌的有28人,跳舞的有7人,唱歌
的人数是跳舞的5倍。 (
数学人教版上册三年级期末总复习课件(整理版)

6、北京与上海相距1440(千米),利用厚度是 1(毫米)IP电话卡,再远的距离也可以通话。
7、
注意此图 测量时不是 从0刻度开 始的,也不 是从整厘米 数开始。
8、每袋大米重50千克,( 20 )袋大米重1吨。 每袋水泥重100千克,20袋水泥重( 2 )吨。 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400米,这样的两圈是
(1)44÷6=7(辆)……2(人)
(2)44÷5=8(条)……4(人) 8+1=9(条)
答:都玩“丛林探险”,最多可以坐满7辆车。 都玩“激流勇进”,该租9条船。
11.奶糖46块,水果糖35块,现把6 块奶糖,4块水果糖装一袋,最多 可装多少袋?
6分米
3、长方形的长5厘米,宽是3厘米,与它周长
相等的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
(通过周长求边长,并注意写单位。)
4、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两条邻边的和是12分米,
它的周长是( 240)厘米。 想:12×2=24(分米)=240(厘米)
5、一个铁丝长120厘米,用它围一个长40厘
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还剩(10 )厘米。 想:(40 + 15)×2 = 110(厘米)
14、从学校到家的距离是1000米,小强往返一次 要走多少千米? 1000×2=2000(米)=2(千米) 答:小强往返一次要走2千米。
15、一根铁丝长10分米,剪下同样长的8段后,还 剩36厘米,剪下的铁丝平均每段长多少? 10分米 = 100厘米 100 – 36 = 64(厘米) 64÷8 = 8(厘米) 答:剪下的铁丝平均每段长8厘米。
多少?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通用11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通用11篇)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篇1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除法的简便算法。
2、能正确、灵活地进行计算。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除法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地进行计算教学过程:一、引入上节课我们复习、整理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复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二、复习1.回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如何简单计算?执行简单算法时需要注意什么?2、全班交流:个别汇报当一个两位数可以分解成两个一位数进行乘法运算时,两位数的除法就可以转化为除数为一位数的连除法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题目都可以这样,有些题目也不能很简单,要灵活运用。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篇2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9页的第7~1.1题,练习二十六的第10—13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认识,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
2.使学生掌握正方形、长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能够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过程一、复习千米、吨1.第做109页的第7题。
教师提问,学生口答:(1)1厘米是多少毫米?1分米是多少厘米?(2)1千米是多少米?1吨是多少千克?随着回答,教师板书:1厘米=10毫米 1千米=1000米1分米=10厘米 1吨=1000千克2.做第109页的第8题。
让学生想一想什么东西的高大约1毫米(1分硬币),什么东西的长大约1分米.然后再用手势比划出1毫米、1分米有多长.3.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0题。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4千米=( )米,让学生想一想该怎样推想.指名回答后,教师再说一遍推想过程:因为1千米是1000米,4千米是4个1000米,就是4000米,所以4千米=4000米。
三年级数学上册所有定义和概念汇总整理考试复习必备

三年级数学上册所有定义和概念汇总整理,考试复习必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定义1、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
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2、1分=(60)秒。
3、2时=(120)分。
想:1时是60分,2时是(2)个60分。
4、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
5、1厘米=10毫米。
6、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7、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8、量物体的长度有时也用分米(dm)作单位。
9、1分米=10厘米。
10、1米=10分米。
11、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作单位。
12、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
13、1千米=1000米。
14、*“千米”也叫“公里”。
15、我们学习过的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千米除外)。
16、3千米=(3000)米。
想:1千米是1000米,3千米是(3)个1000米;5000米=(5)千米。
想:1000米是1千米,5000米里面有(5)个1000米。
17、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
18、每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19、1吨=1000千克。
20、这名同学的体重是25千克,40名这样重的同学的体重是1吨。
21、蓝鲸的体重用吨作单位。
22、我们学习过的质量单位有:克、千克、吨。
相邻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23、笔算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24、验算加法: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25、笔算减法:相同数位对齐,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当十。
26、验算减法:可以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也可以用加法验算,用差加上减数,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27、解决实际问题时,要认真分析具体情况,再灵活选择解决的策略(口算、笔算、估算)。
小学三年级上期数学复习资料(人教版)

三年级上期数学知识总结班级姓名第一单元时、分、秒1.时间单位有:时、分、秒(相邻两个时间单位间的进率是60.)2.钟面上有3根针,分别是时针、分针、秒针。
钟面上最短、走得最慢的是时针;钟面上最长最细,走得最快的针是秒针。
3.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一圈共有60个小格。
4.时针走1大格是1时,走1圈是12时。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走1圈是60分。
分针走1圈,时针走1大格,也就是1时。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是60秒。
秒针走1圈,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
5.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30分=半时2时=(120)分,想:1时=60分,2时就有(2)个60分,就是120分。
180分=(3)时,想:60分=1时,180分里有(3)个60分,就是3时。
6.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第三单元测量1.表示物体的长度、宽度、厚度、高度,表示路程、两地间的距离、各交通工具的行驶速度,通常用长度单位。
2.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
米、分米、厘米、毫米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分米=10厘米=100毫米3.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单位不同时,要先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计算。
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4.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或要求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做单位。
1厘米中间每1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钮扣、钥匙、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5.在()内填上适当的单位单人床长2(米)游泳池宽25(米)书桌高8(分米)书桌高80 (厘米)一本书厚12 (毫米)1本书厚1(厘米)过街天桥长度(米)字典厚40(毫米)大树高15(米)黄瓜长20(厘米)小华身高130(厘米)小红身高14(分米)晓阳立定跳远跳了15(分米)一块橡皮长约30(毫米)马拉松长跑比赛全程(千米)黑板长4(米)一座大楼高25(米)牙刷长16(厘米)水杯高1(分米)运动场跑道一圈长400(米)一根针长31(毫米)小刚每分钟走80(米)甲乙两城相距200(千米)火箭每秒飞行8(千米)自行车每小时行16(千米)小汽车每小时行90(千米)6、表示物体的重量或载质量,通常要用质量单位。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认识数- 1.1 数的读法和书写学生通过练习读出英语数字的读音和书写,比如1-10,20-100的整十数等。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悉数字的读音和书写方式。
- 1.2 数的比较学生通过比较大小,学会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进行数的比较。
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数的大小关系。
- 1.3 通过拿筷子来认识数学生通过拿筷子的实践活动,感受数的概念,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 1.4 数的组成学生通过将数字零至十分解为数的组成部分,例如把数3拆分为1和2,学生学会数的组成。
第二单元:加法- 2.1 一位数加法学生通过计算一位数的加法,掌握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 2.2 加一道一位数的题学生通过练习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强化对加法的理解和掌握。
- 2.3 加零的特殊性学生通过加零的特殊性实际操作,体会加零不变的特点。
- 2.4 加法交换律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加法交换律的规律。
- 2.5 数的归类学生通过将一些数字按一定的规则进行归类,培养学生归纳和分类的能力。
第三单元:减法- 3.1 一位数减一位数学生通过计算一位数减法,掌握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 3.2 与零相减的特殊性学生通过加零和减零的实际操作,体会与零相减的特殊性。
- 3.3 减法的交换律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减法交换律的规律。
- 3.4 认识两位数减法学生通过练习计算两位数减法,掌握两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第四单元:补数- 4.1 认识乘法的补数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乘法的补数概念。
- 4.2 认识除法的补数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除法的补数概念。
- 4.3 补数的应用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应用乘法和除法的补数概念。
第五单元:数的排序- 5.1 数的排序学生通过观察数字的大小,进行数的排序。
- 5.2 数的序数词学生通过练习,学会数的序数词的读法和书写。
- 5.3 长度排序学生通过观察不同长度的物体,进行长度的排序。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重要复习资料(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重要复习资料(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重要复习资料(人教版)第1单元测量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①进率是10: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0分米=1米,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②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 1公里= =1000米,1000米=1千米,1000米= 1公里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000千克= 1吨1000克=1千克第2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2023-2024年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考点复习 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人教版含解析)

期末知识大串讲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章节考点复习讲义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知识点01:分数的初步认识1. 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表示几分之一。
分数是由分子,分数线和分母组成。
2. 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分子都是1,分母小,就是分的份数少,分数就大;分母大,就是分的份数当多,分数就小。
3. 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2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二,3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三……4. 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分数比较大小时,当分母相同时,分子大的分数大;当分子相同时,分母大的分数小。
知识点02:分数的简单计算1.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时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2.1可以看作是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数,计算1减去几分之几时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3.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表示其中的几份,分子就是几。
知识点03:分数的简单应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先用这个数除以分母求出1份的数量,再用商乘分子求出其中几份是多少。
考点01:分数的初步认识1.(2021三上·红塔期末)下面各图涂色部分能用四分之一表示的是()。
A.B.C.【答案】B【完整解答】解:A:能用13表示;B:能用14表示;C:不能用14表示。
故答案为:B。
【思路引导】四分之一的意思是把整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占其中的1份,由此选择即可。
2.(2022三上·菏泽期末)下图中,这些橘子的27有()个。
A.1 B.2 C.4 D.7 【答案】C【完整解答】解:将14个橘子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2个橘子,27则表示其中的2份,即有4个橘子。
故答案为:C。
【思路引导】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本题中的2 7是表示将这些橘子平均分成7份,求取其中的2份是多少。
3.(2022三上·瑞安期末)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三次后打开,其中的每一小份是正方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