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性训练原则的理论依据
第三章 运动训练基本原则

(二)教学论基础
• 运动训练是教练员与运动员双边活动的过程。从获得运动训练效 果的角度来讲,教练员的“教”和“训”只是一个条件,是获得 效果的外因。而运动员的“学”与“练”则是取得成绩的根本。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在训练中,不仅要激发教练 员的积极性,而且亦须激发运动员的积极性。否则,训练效果不 会很理想。
(二)技能学基础
• 动作技能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统一支配下,建立的一种暂时性神 经系统联系。通过不断深化专项训练过程,不断调整神经系统的 运动性神经联系,使非专项动作技能的暂时性神经联系转向专项 化,使泛化的神经联系转向精确化,从而在高级神经中枢内形成 适应专项需要的最佳化的暂时性神经联系结构。
(三)机能学基础
第三章 运动训练基本原则
• 知识点:训练原则基本概念、各个原则概念、提出的科学基础和贯 彻各个训练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 本章主要由训练原则的概述、自觉的积极性原则、专项训练深化 原则、系统不间断性原则、周期安排训练原则、合理安排负荷原 则、适时恢复训练原则、区别对待训练原则等原则组成。其中, 原则的释义、依据的科学基础、实践中应注意的训练学要点是本 章重点
▲▲
▲
▲
▲
▲
▲▲ ▲
国 阮 如 钧 ( 台 湾 ) 1985
简述系统持续与周期安排训练原则的定义

简述系统持续与周期安排训练原则的定义
系统持续与周期安排训练原则指的是在训练过程中,应该以系统持续与周期安排的方式训练,以使训练结果能够持续地改善和发展。
这种训练原则是经过反复实践和研究得出的,它的核心是要求训练者在训练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持续性,以每次训练的持续时间来安排训练项目,并根据训练重点分解训练过程,以保证训练者能够在训练过程中取得最佳效果。
首先,训练者要求在训练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持续性,即每次训练的持续时间应该不同,以保证训练者能够在训练过程中取得最佳效果。
例如,一般情况下,训练者先从短时间的训练开始,然后逐渐增加持续时间,以使训练者能够适应训练的持续过程。
其次,要根据训练重点来分解训练过程。
训练者可以根据其训练目标,将训练过程分为不同的训练项目,以更好地实现训练目标。
例如,如果训练者的目标是提高跑步的速度,那么可以设定跑步的训练项目,包括跑步的时间、速度、距离等,以便训练者能够更好地实现其训练目标。
最后,要安排周期性的训练,即每次训练的持续时间应该不同,以保证训练者能够在训练过程中取得最佳效果。
安排周期性训练可以有效地避免训练者过度疲劳、过度训练现象,使训练者能够在训练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状态,以便取得最佳训练效果。
总而言之,系统持续与周期安排训练原则是一种经过反复实践和研究得出的训练原则,它的核心是要求训练者在训练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持续性,以每次训练的持续时间来安排训练项目,并根据训练重点分解训练过程,以保证训练者能够在训练过程中取得最佳效果,同时安排周期性的训练,以避免过度训练的现象。
运动训练学真题(1)

2016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运动训练学简答:1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2力量训练的基本要求?3周期训练的科学基础和训练学要点?4周训练课的不同要求和类型?5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的关系? P13页答案1:《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是指在特定的专项上通过训练夺得比赛胜利和创造优异成绩;,专一性并不排斥有利于专项竞技能力提高的其他项目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因此只要有利于提高专项运动成绩的方法和手段都可以交叉使用。
《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任何一个运动员竞技能力都是由体能、技能、战术和心理能力以及心智构成的,构成了竞技能力的整体性,然而各子能力之间互相促进和制约或者优势互补体现出整体和子能力的互补性。
《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和组织实施的阶段性,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运动员在每个特定时刻状态前后互相都是延续的,一段时间的延续会对竞技能力有所提高,一段时间的剪短也会对竞技能力产生制约;同时每一个连续的运动过程必然分为若干阶段,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目标任务和特点。
《4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和裂变性,外部对人体负荷会产生一个适应的过程没在一定范围内机体应激性也会越强烈,竞技能力得到提高;负荷超出最大承受能力,会对运动员竞技能力提高产生消极影响,称为裂变性。
《5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和应变性,<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和导向性,现代科技通过对运动员状态诊断,目标建立、计划制定的鞥到都直接干预到运动训练中,同时引导着运动训练朝着高科技化,准确化的方向发展。
答案2: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候克服或者对抗阻力的能力;训练的基本要求如下:《1注意不同肌群力量的对应发展《2选择有效的训练手段《3处理好负荷与恢复的关系《4注意激发练习的兴趣《5儿童少年力量训练应该注意的事项答案3:一:周期训练原则是指周期性的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其训练的科学基础如下:《1物质运动周期性的普遍规律;由于事物的运动和发展都是周而复始呈现周期性的,而运动训练的也是一样有这个普遍规律决定的,新的一个运动周期都不应该只是上一个运动周期的简单重复,而是达到新的一个水平。
2021年运动训练学考研练习题库

2021年运动训练学考研练习题库运动训练学作为体育学考研的重要科目之一,对于考生理解和掌握运动训练的原理、方法和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2021 年运动训练学考研,我们精心整理了这份练习题库。
一、选择题1、运动训练的直接目的是()A 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B 创造优异运动成绩C 培养运动员的竞技体育精神D 增强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答案:A解析:运动训练的直接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是其最终目标。
2、竞技体育的构成要素包括()A 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竞技体育管理B 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观众C 运动项目、运动器材、运动场地、运动规则D 身体素质、技术、战术、心理、智能答案:A解析:竞技体育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
3、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要素中,具有主导作用的是()A 体能B 技能C 战术能力D 心理能力答案:B解析:在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要素中,技能通常具有主导作用。
4、周期性原则的理论依据是()A 竞技状态形成的规律B 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C 超量恢复原理D 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答案:A解析:周期性原则的理论依据是竞技状态形成的规律。
5、下列不属于运动训练方法的是()A 分解训练法B 重复训练法C 循环训练法D 营养补充法答案:D解析:营养补充法属于运动训练的保障措施,而非训练方法。
二、填空题1、运动训练学是研究和揭示运动训练规律的()。
答案:综合应用性学科2、运动训练的基本任务是()。
答案: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3、竞技能力的构成要素包括()、()、()、()和()。
答案: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运动智能4、适宜负荷原则中,负荷量通常反映在()、()等指标上。
答案:次数、时间、距离5、运动训练计划按照时间跨度的大小,可以分为()、()、()和()。
答案:多年训练计划、年度训练计划、大周期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三、简答题1、简述运动训练的特点。
周期性训练原则的理论依据

周期性训练原则的理论依据
周期性训练原则的理论依据是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
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总要遵循一些原则,这是我们的训练依据。
其中,周期安排训练原则是国内外运动训练中多年奉行的一条重要的训练原则,它是运动员和教练员长期运动训练实践的经验总结,并在运动分期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中逐渐地确定下来。
周期性原则是运动训练的原则之一。
指训练工作的安排要按照一定的周期循环往复地进行。
而每一个新的周期都应在原有的周期的基础上提高。
竞技状态的形成、相对稳定、暂时性消失,是形成训练周期的客观依据。
中文名:周期性原则
性质:运动训练的原则之一
含义:训练工作要按一定周期循环进行
拼音:zhouqixingyuanze
严格执行准备期、竞赛期、休整期的内容结构,则控制了竞技状态的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根据专项运动和运动员待点安排全年训练的周期。
如田径中的中长跑和全能项目.游泳、滑冰等多采用单周期(一年安排一个周期)、球类项目等多采用双周期(一年安排两个周期).训练水平较低或少年儿童则以单周期为宜。
(2)根据各时期的主要任务安排各种训练内容的比重和训练手段、方法以及运动负荷。
(3)认真总结前一周期的经验,为新周期的安排提供客观依据。
训练周期性原则是根据教育学原理和体操训练工作的实践,人体活动的客观规律(生物学基础)以及不断发展的...应用周期性原则实质上是把较长的训练时期划分成较小的训练阶段。
因为人们只有在较短的时间内才能对训练的内容和方法予以准确的计划和实施。
柔道训练的基本内容

柔道训练的基本内容柔道训练的基本内容引导语:柔道训练主要训练什么,有哪些原则要求呢?以下是整理的柔道训练的基本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柔道训练理论概述柔道运动训练是指在教练员的指导和运动员的参与下,为不断地提高和保持运动员的柔道运动技术水平而专门组织的教育过程。
教练员要根据柔道运动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遵循柔道运动训练原则,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对运动员进行身体素质、技战术、心理、智力和恢复等方面的训练。
因此可以说,柔道运动训练是教学的继续和深入。
1.1训练任务柔道运动训练的中心任务是通过在身体素质、技战术、心理等方面的训练,从而不断地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创造优异的成绩,为国争光。
其具体任务是:(1)增进健康,改善身体形态,提高身体机能,发展一般和专项身体素质。
(2)掌握和提高柔道运动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培养战术意识,掌握各种战术手段和方法,并能在比赛中运用和发挥。
(3)改善运动员的心理品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运动员为国争光的自觉性,培养其勇敢顽强、敢于拼搏、谦虚重礼的个性特征。
(4)掌握柔道比赛的组织、竞赛规则和裁判法,培养训练能力。
上述四条训练任务是紧密联系、互相促进的,在柔道训练中应全面贯彻执行。
同时由于训练对象、阶段、时期的不同,在训练中可以有所侧重。
1.2 训练原则柔道运动的训练原则是柔道训练过程的客观规律的科学概括与总结,是进行柔道运动训练必须遵循的准则。
运动训练实践证明,它对柔道训练工作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随着训练实践的不断发展,训练原则也在不断地得到完善,现阶段我国柔道运动训练一般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2.1周期性原则周期性原则是指整个训练过程循环往复周期性的进行,而每一个周期都应在前一周期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从而创造优异成绩。
周期性原则的主要依据是竞技状态形成的客观规律。
而竞技状态的形成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训练才能获得。
竞技状态的发展过程一般有三个阶段,即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和暂时消失阶段。
《学校体育学》试题与答案

《学校体育学》试题与答案《学校体育学》试题A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学校体育管理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检查和总结四个基本环节。
2(循环练习法的主要特点是能增大_____和______。
3(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具有______和 _____特点。
4(体育教学应以______为主导______为主体______为主线。
5(体育教学大纲的结构一般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部分构成。
6(选择和安排准备活动的内容应注意____性、_____性和_____性。
7(测定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常采用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方法。
8(按竞赛进行的空间范围~学校运动竞赛可分为_____和_____两种。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用“?”和“×”表示。
每小题1分~共10分, 1(体育教学过程的三个阶段就是动作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
, , 2(人体只有承担合理的运动负荷~才能增强体质。
, , 3(体育课的一般密度应是越大越好。
, ,4(体育教学中~为显示动作的前后部位可采用正面示范。
, ,5(体育课的基础结构是根据人的认识活动规律提出的。
, , 6(运动训练的周期性原则是依据超量恢复的原理提出的。
, , 7(相对力量是指运动员每公斤体重所具有的最大力量。
, , 8(测定体育课的密度时~通常把教师要求学生跑步捡回器械的时间作为练习时间。
, ,9(技评属于体育课的客观评价标准。
, ,10(重复练习法是在两次练习之间没有严格规定的间歇时间。
,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学校体育管理:2(教材体系:3(运动负荷:4(定性评价:5(预先考核: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确定体育教学内容应遵循哪些原则,2(简述课外体育锻炼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3(确立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依据和基本要求有哪些, 4(何谓示范法,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选择示范的位置和方向, 5(怎样上好综合课,6(对少年儿童实施耐力训练应注意什么问题, 五、论述题:,共15分,结合当前的教育改革~谈谈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周期性训练原则的理论依据

周期性训练原则的理论依据1.超适应原理:超适应原理是指在进行训练时,机体会适应训练刺激,使得身体的各个系统都变得更强大。
然而,当训练负荷持续过长时间时,机体可能会出现过度训练的状况,导致身体无法再适应训练刺激。
因此,周期性训练原则的理论依据之一就是要合理安排训练负荷和休息时间,以确保身体能够不断适应训练刺激,达到最佳训练效果。
2.超补偿原理:超补偿原理是指在运动训练之后,身体会通过休息和营养补充来修复和恢复受损的组织和系统。
这种修复和恢复的过程使得身体变得更强大和更适应训练负荷。
因此,周期性训练原则的另一个理论依据就是要充分利用休息和营养补充的时间,以促进身体的超补偿效应,提高运动训练效果。
3.适应性原理:适应性原理是指在进行训练时,身体会根据训练刺激的性质和强度来做出相应的适应性调整。
在训练负荷适中的情况下,身体会逐渐适应训练刺激,从而提高运动表现和身体素质。
然而,如果训练负荷过于单一或过于强烈,身体可能无法进行有效的适应性调整,导致训练效果不佳甚至出现过度训练的问题。
因此,周期性训练原则的理论依据之一就是要通过合理安排各种类型和强度的训练刺激,以激发身体的适应性调整,提高训练效果。
4.疲劳积累原理:疲劳积累原理是指在进行高强度运动训练时,身体会逐渐积累疲劳物质和疲劳状态,导致肌肉和神经系统的功能下降,训练效果减弱甚至出现过度训练的问题。
因此,周期性训练原则的理论依据之一就是要通过合理安排训练和休息时间,以避免疲劳物质的过度积累和疲劳状态的长期存在,减少训练风险,提高训练效果。
5.逆向超适应原理:逆向超适应原理是指在训练结束后适当降低训练强度和量,让身体有时间进行恢复和适应,使得身体在下一个高强度训练周期中达到更好的适应效果。
因此,周期性训练原则的理论依据之一就是要进行逆向超适应训练,合理安排恢复和适应时间,以增强训练效果和减少训练风险。
综上所述,周期性训练原则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超适应原理、超补偿原理、适应性原理、疲劳积累原理和逆向超适应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周期性原理的定义:周期性原理是运动训练的原理之一。
这意味着培训工作的安排应按一定周期进行。
在遵循周期性原则的同时,应在原始周期的基础上改进每个新周期。
竞争状态的形成,相对稳定性和暂时消失是训练周期形成的客观基础;严格执行准备期,比赛期和休息期的内容结构,控制了比赛状态的发展。
定期培训周期通常分为很多年。
例如,四年周期,八年周期或更长时间。
年度周期或阶段周期,例如一年周期或冬季和夏季训练周期。
还有一些小周期,例如一个星期的培训计划,每日的培训计划和教学计划。
2,周期性训练的原理是基于物质运动的周期性规律,人类竞争能力的周期性和竞争状态的形成规律。
一个人的竞争状态并不是每天和每小时都处于最高水平。
经过重负荷训练或比赛后,身心都处于疲劳状态。
通过调整各种方法和手段,可以消除疲劳,并可以对身体进行过度补偿,这也称为过度恢复。
这样就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能力。
正如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具有周期性和规律性一样。
其特点和表现如下:运动员适应高强度训练和比赛,身体迅速康复;他们的运动素质和特殊技战术达到最佳水平;他们的动作准确,熟练且协调;运动员们精力充沛,有自我意识并且渴望比赛。
3,贯彻这项原则的基本要求如下:(1)根据特殊运动项目和运动员的等候时间,安排全年的训练周期。
例如田径运动中的长跑和全能比赛。
游泳,滑冰等通常使用一个周期(每年一个周期),而打球和其他活动则使用双周期(每年两个周期)。
对于训练水平较低的孩子,单周期更好。
(2)根据每个时期的主要任务,安
排各种训练内容的比例,训练手段,方法和运动负荷。
(3)应当认真总结前一个周期的经验,以便为新周期的安排提供客观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