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之屈原与离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屈原与楚辞

第一节楚辞概说

●一、楚辞的界定

●1,屈原开创的具有楚地风格的一种新诗体:楚辞是战国晚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

在南北文化合流的文化传统和楚国民间文艺的基础上创造的一种有别于《诗三百》

的新诗体。

●2,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汉成帝时,刘向奉诏校阅群书,将先秦屈原、宋玉等楚国

人的作品和汉代人模拟屈宋的作品(西汉的淮南小山、东方朔、庄忌、王褒及他本

人)共16卷汇编成集,定名为《楚辞》。

●二、“楚辞”的文体来源

●(一)楚地的原始神话和巫觋工祝的宗教活动。

●楚地是一个信神好巫的地区,原始神话和古老的宗教信仰巫术在荆楚大地

上广泛流传。

●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

乐诸神。(王逸《楚辞章句·九歌序》)

●屈原并非神巫或宗教的信仰者,在屈原的作品中神话和种种宗教巫术活动,

不过是文学的素材,文学表现的手法而已。

●屈原吸取神话和宗教活动来结撰自己的作品,是为了倾诉自己的爱国情感,

为了表达对美好事物和理想的追求,为了表现自己的心理创痛和波折。

●(二)楚地的乐曲和民歌

●《离骚》、《涉江》、《哀郢》等篇末有“乱”;

●《抽思》中有“少歌”、“倡”、乱等。

●而乱、少歌、倡都是乐曲上的名称,这表明屈原的楚辞体创作正是因为因袭

楚地乐曲的体制而有这些名称。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

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越人歌》)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孺子

歌》)

●句式灵活,音调曼长,情致婉转,在语言形式和造语风韵上都与楚辞体诗

歌很是接近。这正说明楚辞体的形成和楚地的民间歌诗有密切的联系。

●(三)《诗经》与战国散文

●《天问》、《橘颂》基本上是由四言句式叠加而成的,这种形式明显是在《诗经》

的影响下形成的。

●战国时期是我国散文空前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形成的楚辞不可避免的受到了

这一散文高潮的影响。当时散文闳阔的篇章、汪洋恣肆的气势、自由灵活的句式,

以及接近口语的虚词运用,对楚辞体的形成和发展都有很大的启发和影响。

●三、楚辞的特征:

●(一)总体特色: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

●屈原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谓之楚辞。

●(宋代黄伯思《东观余论·翼骚序》)

●(二)“楚辞”的文体特征

●1、篇章体制的宏伟繁复。

●篇章长:楚辞的大部分作品篇章都比较长,比如《离骚》全诗有三百七十三

句,二千四百多字;而《天问》全诗有三百五十多句,一千五百多字。

●复杂的体制形式:长诗《离骚》的末尾有“乱”,《涉江》、《哀郢》、《怀沙》、《招

魂》的篇末也有“乱”,而《抽思》的体制更复杂,不仅有“乱”,还有“少歌”和“倡”。

●2、独特的句式、语调

●句式大都比较长。

●楚辞中大量使用“兮”字语吻词。楚辞中的“兮”字使用频率远远高于《诗

经》,还有着《诗经》中的“兮”字所不具备的特殊功用:

●①有的在每一句的中间,这种形式大多出现在《九歌》中。

●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

●青雲衣兮白霓裳,舉長矢兮射天狼。

●②有的在上下句之间,这种形式大多出现在《离骚》和《九章》的多数篇章里。

●老冉冉其將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③有的在下句末,如《橘颂》

●蘇世獨立,橫而不流兮。

●受命不遷,生南國兮。

增强情感。

调节节奏:长句中需要在中间位置稍加停顿,以方便诵读,增强诗歌的节奏感。而位于句子中央的“兮”字正很好的发挥了这一作用。

代替虚词起语法作用:

采芳洲兮杜若。

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

●四、《楚辞》的传播

●东汉·王逸《楚辞章句》:为《楚辞》作注,增录他作的一篇《九思》,共17卷,

楚辞遂广为流传。

●宋·洪兴祖《楚辞补注》,

●朱熹《楚辞集注》,

清·王夫之《楚辞通释》,

●清·蒋骥《山带阁注楚辞》。

●当代学者·全注:聂石樵《楚辞新注》;

●选注:马茂元《楚辞选》、

●陆侃如等《楚辞选》;

●专门注译屈赋:姜亮夫《屈原赋校注》、

●刘永济《屈赋通笺》、

●谭介甫《屈赋新编》、

●郭沫若《屈原赋今译》;

●专解某篇:游国恩《离骚纂义》、《天问纂义》、

●金开诚《九歌纂义》、《九章纂义》、

●文怀沙《离骚今译》等。

●五、《楚辞》的研究

●从刘安、司马迁、班固、王逸、刘勰等以来,大多知人论世,从战国晚期的

社会背景、屈原的生平和人格、屈原的人格与《离骚》的风格等方面展开评述。

●当代楚辞研究则与楚文化研究相辅相成,形成“楚辞学”。

第二节屈原的生平和作品

●一、时代特征:

●屈原生活在战国中后期,这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当时的社会形

势有两大特征:

●(一)开始于春秋末年的变法革新运动更加扩展开来.这些变法活动是一种

进步的政治改良运动,其性质是限制和打击旧贵族的腐朽势力,澄清吏治,变革落

后的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富国强兵,以达到存君兴国以至统一天下的目的。

●(二) 各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十分激烈,出现了七雄并峙的局面。秦国和楚

国是左右当时局势的两个重心,统一大业的完成,非秦即楚。秦楚之间的斗争非常

激烈,而楚国的政治被腐朽的旧贵族把持,在秦楚斗争中节节败退。

●二、屈原的生平(约前340~约前278年)

●楚国贵族

●担任左徒、三闾大夫

●蒙冤被疏

●再度使齐

●流浪汉北

●流放江南

●怀石投江

●三、屈原的作品

●《史记》本传只列举了《离骚》、《天问》、《招魂》、《哀郢》和《怀沙》诸篇。

●《汉书·艺文志》记载有“屈原赋二十五篇”,但并未列出篇名。

●王逸《楚辞章句》划定屈原作品二十四篇,《离骚》1篇,《九歌》11篇,

《天问》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共24篇,至于《渔父》、《大招》王

逸持两可的态度。

●一般认为屈原的作品有23篇,即《离骚》1篇,《九歌》11篇,《天问》1篇,

《九章》9篇,《招魂》1篇。《远游》、《卜居》、《渔父》等3篇是关于屈原事迹的文字,是不是屈原的作品,历来存在着争议。

第三节《离骚》的思想和艺术

●一、《离骚》题解:

●司马迁说:“离骚者,离忧也”。(抑郁不平的情感)

●班固说:“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

●王逸说:“离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己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依道径,以

讽谏君也”。

●鲁迅说:“屈原是楚辞的开山老祖,而他的《离骚》只是不得帮忙的不平”。

●游国恩认为“离骚”就是《楚辞·大招》里提到的楚国古曲“劳商”。其意义则与“牢

骚”二字相同。

二、写作时间:

1,楚怀王当朝时作。

2,顷襄王朝再放江南时的作品。

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史记》

恐美人之迟暮。

老冉冉其将至兮。

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其犹未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