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性面瘫的常见检查
周围性面瘫的定位诊断

腮腺是面部的一个腺体,其内的面神经分支受到损伤或压迫也会导致周围性面瘫。此时,病变部位在腮腺内。
判断病变性质
良性病变
周围性面瘫的良性病变主要包括面神经鞘膜瘤、面神经纤维瘤等,这些病变一般不会对生命造成威胁 ,但需要手术治疗。
恶性病变
周围性面瘫的恶性病变主要包括腮腺癌、颈部转移癌等,这些病变可能会对生命造成威胁,需要及时 手术治疗。
及时会诊
对于复杂病例,应及时请相关科室 会诊,共同讨论并制定诊断方案。
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
01
02
03
疾病知识普及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面瘫的 病因、治疗方法和预后,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心理疏导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 予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支持 ,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 极配合治疗。
康复指导
指导患者进行面部肌肉功 能锻炼和康复训练,促进 面部肌肉功能的恢复。
01
制定和完善周围性面瘫的诊疗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明确
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诊疗流程的优化
02
优化周围性面瘫的诊疗流程,提高诊疗效率和质量。
疗效评估标准的建立与完善
03
建立和完善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评估标准,为临床医生和科研人
员提供更加科学的评价依据。
THANKS
感谢观看
周围性面瘫的定位诊断
目录
• 周围性面瘫的概述 • 定位诊断的方法 • 定位诊断的步骤 • 定位诊断的注意事项 • 定位诊断的未来发展
01
周围性面瘫的概述
定义和症状
定义
周围性面瘫是指面神经核或核下 组织病变导致的面部肌肉瘫痪。
症状
患侧面部肌肉无力,无法完成抬 眉、闭眼、鼓腮等动作,口角向 健侧歪斜,露齿时患侧牙齿无法 露出。
Bell‘s面瘫的诊断与治疗

面神经损害的定性检查 面神经电图
4周以后来诊者,ENoG的结果只能作为其 面神经曾受到过损伤情况的参考,目前是 否已开始恢复,则需用其他检查方法如镫 骨肌反射,肌电图等加以核检,不能单独 作为预后及治疗上的依据。
面神经损害的定性检查 神经兴奋性试验(NET)
NET-两侧差>3.5mA提示面神经不可逆变 性,两侧差<3.5mA提示面神经功能可以 恢复。
检查时机:由于受损的面神经纤维发生病 变常需1-3天,故而本试验应在病变开始后 的3天到3周之间进行。
面神经损害的定性检查
肌电图
通过插入肌肉内的电极,检测单个运动单 位的电活动
纤颤电位:是面神经变性后出现的失神经 电位,是判断完全性面瘫的一个重要客观 标志,但是该电位一般出现在肌肉失神经 支配后的2-3周,因此不适合作早期判断预 后。
Bell's面瘫的预后
Bell's面瘫的病人85%左右预后良好,其 预后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是否及时、 恰当,以及患者的年龄等因素有关。多数 患者可在2~3个月内完全恢复。症状轻者 可无神经变性,2~3周即开始恢复,1~2 个月即可恢复正常。有神经变性者,常需 3~6个月才能恢复,这类患者面肌功能训 练对预后影响很大。
病因去除后,可短期内完全恢复。 轴索断伤:轴索断裂或断离,神经远端在损伤
48-72小时后出现变性,神经近端亦发生不同程 度变性,损伤后第三周,轴索由近及远再生,神 经功能可部分或全部恢复。 神经断伤:神经干完全断离,近端形成神经瘤, 远端神经变性,神经功能不能自然恢复。
面神经损害的定性检查
面神经的成份及功能
面神经为混合性脑神经,含有4种纤维成分: ①运动纤维起于脑桥下部的面神经核,主要支配面肌的运
周围性面瘫的评估及治疗概况

周围性面瘫的评估及治疗概况摘要周围性面瘫是常见的临床疾病,给患者带来身体、心理上的双重痛苦,总结其致病原因、临床症状、评估及其治疗方法能够帮助医务工作者更有效地解除患者痛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ABSTRACT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is a common clinical disease,which has brought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double pains to the patients. Summarization of causes,clinical symptoms,assessments and treatment therapies can help medical workers relieve effectively the pains for patients and promote their rehabilitation early.KEY WORDS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assessment;treatment周围性面瘫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在目前的临床神经科,康复科门诊中较为多见。
周围性面瘫好发生于春秋季节,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20岁至40岁最为多见。
病因仍存在争议,但外界因素和心理刺激,如气候骤变,环境恶化,身体虚弱、疾病干扰,精神紧张,工作疲劳、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都会诱发此病。
本文对周围性面瘫的发病原因、评估、临床治疗措施等进行讨论。
1 周围性面瘫的病因及其分类周围性面瘫与面神经损伤有关。
面神经位于骨管中,容易受到损害,由于周围性面瘫的病因较为复杂,以下是根据其病因做出的基本分类。
1.1 特发性面瘫特发性面瘫是周围性面瘫最常见的类型,又称Bell面瘫,几乎超过半数的周围性面瘫患者都被诊断为Bell面瘫,但其诊断一定是在排除其他因素之后,才能作出明确判断。
面瘫的护理查查房

面瘫的护理查查房时间:20XX地点:***科参加人员:全科护士主讲人:一、概论(一)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贝尔氏麻痹,亨特综合症),俗称"面瘫","歪嘴巴"“歪歪嘴”、“吊线风”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不受年龄限制。
患者面部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
(二)面神经麻痹的病因(1)感染性病变(约42.5%):感染性病变多是由潜伏在面神经感觉神经节内休眠状态的带状疱疹(VZV)被激活引起。
(2)耳源性疾病(3)特发性(常称Bell麻痹(4)肿瘤(约5.5%):5)神经源性:约13.5%,创伤性:(6)中毒:如酒精中毒。
长期接触有毒物;(7)代谢障碍:如糖尿病、维生素缺乏(8)血管机能不全;(9)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
(10)心理因素(三)面神经麻痹的分型1.中枢型为核上组织(包括皮质、皮质脑干纤维、内囊、脑桥等)受损时引起,出现病灶对侧颜面下部肌肉麻痹。
从上到下表现为鼻唇沟变浅,露齿时口角下垂(或称口角歪向病灶侧,即瘫痪面肌对侧),不能吹口哨和鼓腮等。
多见于脑血管病变、脑肿瘤和脑炎等。
2.周围型为面神经核或面神经受损时引起,出现病灶同侧全部面肌瘫痪,从上到下表现为不能皱额、皱眉、闭目、角膜反射消失,鼻唇沟变浅,不能露齿、鼓腮、吹口哨,口角下垂(或称口角歪向病灶对侧,即瘫痪面肌对侧)。
多见于受寒、耳部或脑膜感染、神经纤维瘤引起的周围型面神经麻痹。
此外还可出现舌前2/3味觉障碍。
(四)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多数病人往往于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
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
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
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
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
21
5.0评定
• 面神经分级评定
• 说明:基本体征为符合周围性面神经麻搏的面 部特征。患者的主观感觉应通过相应检查验证, 如泪液、 听力、味觉、耳廓感觉。损害节段 的位置高低定位,有助于判断病情的轻重和估 计病程长短;有助于分析器质性损害的性质。 损害节段越高,体征越重。要高度警惕占位性 病变及核性破坏性病变,有条件者配合 MRI,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纯音电测听等确诊病因。
2019/11/12
.-
20
• 4.5桥脑损害 桥脑面神经核及其纤维损害可出现周围性 面瘫,但常伴有桥脑内部邻近结构,如外 展神经、三叉神经、锥体束、脊髓下行纤 维等的损害,而出现同侧眼外直肌瘫痪、 面部感觉障碍和对侧肢体瘫 痪(交叉性瘫 痪)。见于该部肿瘤、炎症、血管病变等。
2019/11/12
2019/11/12
.-
25
• ②评分原则: • 正常指没有任何障碍。 • 消失:患侧面肌肌力,指主要横纹肌肌力为徒手肌力的0级(一般选颧肌,检查者令患者努
力闭患眼,检查者用右手拇指放在患者眼外眦下方的颧弓上,感觉肌肉收缩的程度,无肌肉 收缩的感觉为0级); • 不能抬额,额纹完全消失; • 患侧皱眉不能;闭眼患侧漏白5mm左右; • 搐鼻时患侧不能动; • 鼻唇沟完全消失; • 示齿口角偏向健侧达8-10mm; • 患侧牙齿露出的粒数; • 吹口哨、鼓腮时患侧漏气,上下唇间距离大于5mm; • 降下唇在静止时超过双唇间水平线3mm以上。 • 比健侧弱(7. 5分,5分,2. 5 分):分别介于正常与消失的1/3, 1/2, 2/3。 • 如颧肌肌力:健侧的1/3为可感到肌肉收缩,但不能抗阻力; • 健侧的1/2为可感到肌肉明显收缩,能抵抗中等阻力; • 健侧的2/3为肌肉收缩有力,可抗较大阻力,但比健侧弱。
周围性面瘫的评估及治疗概况

接或间接侵及或压迫神经丛而造成周围性 面瘫 。
1 . 5 医源性 面瘫
1 4
上海医药
2 0 1 4 年
第3 5 卷
第2 期 ( 1 月下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专 家 讲 座
・
近几 年医源性 面瘫 的发病 率升 高 ,面神经 的损 伤范 围限制在手术或治疗介入的范 围之 内,值得引起关注 。 另外 ,物理性 ,化学性 ,中毒性 因素导致 的面瘫近 年来 也时有 发生。
ABS TRACT Pe r i p h e r a l f a c i a l p a r a l y s i s i s a c o mmo n c l i n i c a l d i s e a s e , wh i c h h a s b r o u g h t p h y s i c a l a n d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周 围性 面瘫是 以面部 表情肌群 运动功能 障碍为主要 特 征的一种 常见病 ,在 目前 的临床 神经科 ,康 复科 门诊 中较 为多见 。周围性面瘫 好发生于 春秋季节 ,任 何年龄 均可发病 ,以 2 0岁至 4 0岁最 为多见 。病 因仍存在 争议 , 但 外界 因素和心理 刺激 ,如气候 骤变 ,环境 恶化 ,身体 虚弱 、疾病 干扰 ,精神 紧张 ,工作 疲劳 、长期 处于亚健 康 状态 都会 诱发 此病 。本文对 周 围性 面瘫 的发病 原 因 、 评估 、临床治疗措施等进行讨论 。
1 . 3 创伤 性 面瘫
此类 面瘫 由创 伤所导致 ,颅底骨折 ,特 别是颞 骨骨
表面肌电图检测在评价周围性面瘫预后中的应用

Pe而瑚ance
and
impaj卜
elderIy:
3
Lamoth stabilitv
CJ,van
and
Deudeko瑚FJ,yan
measures
Campen show
JP'
d a1.Gaif of imnaired
ment—based
community
on
dweIling
variability
ef
临床中枢性面瘫与周围性面瘫诊断及特征性症状面瘫是指支配面部表情肌的上运动神经元(中央前回下部皮质运动中枢及其锥体束)或下运动神经元(脑干的面神经核及其发出的纤维束)病变,所致的面部表情肌运动功能障碍。
根据受累的临床特征,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其定位鉴别诊断包括:2 种定位相关的中枢性面瘫9个定位病变导致的单侧周围性面瘫以及2个定位导致双侧周围性面瘫一、中枢性面瘫中枢性面瘫是指临床仅表现为一侧下半部面部表情肌(颊肌和口轮匝肌)瘫痪,即鼻唇沟变浅、口角轻度下垂,而上部面部表情肌(额肌和眼轮匝肌)不受累。
其机制:一侧上 1/3 面部表情肌受双侧皮质核束(又称皮质脑干束、皮质延髓束)支配,而下 2/3 面部表情肌受对侧皮质核束支配。
少见的情况包括:在脑卒中发作的数小时内,部分病例出现中枢性面瘫的同时,可以见到同侧上半部表情肌轻度麻痹,但很快可以恢复。
(一)中央前回下部中央前回是运动中枢,呈“倒立的小矮人”,其下部的主要功能是支配面部的表情和运动(面部运动区的分布不“倒立”),而上部的主要功能是支配下肢的运动(以膝关节以下的足踝部为主)和二便。
1.中枢性面瘫,仅见对侧面部下1/3表情肌瘫痪。
2.常同时伴有咀嚼肌、舌和手指瘫痪;其发病机制与下列情况相关:①面肌与咀嚼肌等中枢位置接近。
②咀嚼肌虽受双侧皮质支配,但主要受对侧支配,故可表现为部分麻痹。
③舌肌只受对侧皮质支配。
3.常伴有伸舌向面瘫侧歪斜,其机制为:和面部下1/3一样,负责伸舌的颏肌同样只受对侧上运动神经支配,此时对侧的颏舌肌不能伸出,而没有受累的颏舌肌可以伸出,故而伸舌偏向面瘫侧。
中央前回下部皮质病变多见于脑血管病,责任血管为大脑中动脉上皮质支,病变常涉及栓塞或出血。
(二)内囊膝部及后肢前部从内囊膝部到内囊后肢,运动的传导束由前向后依次是头、上肢、躯干、下肢、视束等,因此引起中枢性面瘫的内囊病变,多累及内囊膝部和后肢前部。
1.内囊后肢导致的中枢性面瘫与中央前回下部皮质基本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围性面瘫的常见检查
文章来源:北京二院
及早的发现周围性面瘫才能及早的治疗。
眼下面瘫患者逐渐的增多,大部分的面瘫患者都不知道自己得的是周围性面瘫,只有确定自己的患病类型才能对症下药,通常明确是否患有周围性面瘫都通过以下的常见的检查方法。
李晓荣专家指出,周围性面瘫的检查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角膜反射测试。
病人的注视,眼球不动,受试者在患者注意向外眼移动棉签尖。
眼睛进行了测试。
正常反应:触摸巩膜无眨眼反射。
周围性面瘫轻触角膜眨眼反射。
异常反应:棉签触及角膜时,受试者的感觉,但只有在对侧眨眼反射,表明面神经损伤引起的运动障碍。
当棉签接触眼角膜,科目的下降并没有眨眼反射的感觉,这表明三叉神经损伤。
2、眼泪。
穹顶下的眼睛0.5厘米宽点,比较撕渗湿五分钟的长度。
渗透病灶侧撕裂,将减少或没有渗湿。
周围性面瘫泪液分泌减少,这表明病变位于膝状神经节内或附近。
面瘫的检查长的时间线时,应注意假阳性结果,由于干眼症可以发生。
此外,结膜囊撕累计泪液分泌减少假阴性结果。
3、镫骨肌反射。
镫骨肌反射可导致远程镫骨突起的病灶。
此外,一般认为,在不完整的神经面瘫程度的镫骨肌反射尚未发生完全变性,因此预后相对较好。
4、唾液分泌试验。
双侧颌下腺分泌唾液,细管收集使用柠檬汁,以刺激唾液分泌,面瘫发生在一天之内唾液分泌减少25%以上,表明复苏是不完整的。
这种检查是比较困难,反复检查,常引起局部感染。
5、电动口味测试。
当舌头伸出一个小的正电流,感到一种金属苦。
周围性面瘫伸出舌头鼓索神经功能的电流检测部可以测量电味阈值。
其意义在于在某些病变可以早期发现的临床检查。
面瘫患者味觉功能恢复的恢复比面部肌肉运动前的几个星期。
6、眼睑反射试验。
周围性面瘫眶下神经孔,眶下神经电刺激引起的眼轮匝肌收缩。
电刺激三叉神经反射构成的脑桥反射。
面神经是积极的反应仍然保持解剖完整性。
以上就是周围性面瘫的常见的检查方法,专家提醒大家,如果发现自己面部不适时,应立即接受正规的检查治疗,以免发生误诊,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最后,祝您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