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健三郎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大江健三郎的创作生涯来说,1963年是个非常重要的年头。在这 一年里,他的长子大江光出世了。这原本应该是一件喜事,却给这位 28岁的青年作家蒙上了厚厚的阴影——婴儿的头盖骨先天异常,脑组 织外溢,虽经治疗免于夭折,却留下了无法治愈的后遗症。就在这一 年的夏天,大江健三郎还去广岛参加了原子弹在广岛爆炸的有关调查, 走访了许多爆炸中的幸存者。这两件与死亡相关联的事给这位作家带 来了难以言喻的苦恼和极为强烈的震撼,使他把小的‚死‛(残疾病 儿大江光的死的威胁)与大的‚死‛(全人类所面临的核武器爆炸的死 的威胁)联系在一起,认为死亡的危险正经常性地显露出来。这种思 考又使得作者在生活中不得不时时意识到死亡,并且将这种生活态度 自觉不自觉地与自己的文学创作结合起来。
创作历程

作者の経験が重要だと思いますが、気をつけなさい。
早在1958年,这位东京大学法文专业的学生作家在以小说《饲育》获 芥川奖后即对报界表示:‚我毫不怀疑通过文学可以参与政治。就这 一意义而言,我很清楚自己之所以选择文学的责任。‛获得诺贝尔文 学奖后,在进一步谈及文学的责任时,这位作家认为:‚所谓文学的 责任,就是对20世纪所发生过的事和所做过的事进行总清算。关于奥 斯威辛集中营、南京大屠杀、原子弹爆炸等对人类的文化和文明带来 的影响,应给予明确的回答,并由此引导青年走向21世纪。‛1961年, 他以右翼少年刺杀日本社会党委员长浅沼稻次郎的事件为题材,写了 《十七岁》和《政治少年之死》两部小说,通过对17岁少年沦为暗杀 凶手的描写,揭露了天皇制的政治制度。《政治少年之死》在《文艺 春秋》杂志发表后,大江健三郎立即遭到右翼势力的威胁,而《文艺 春秋》杂志则未经作者本人同意,便刊登了道歉声明。自此,这篇小 说再也未能收入到他的任何作品集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 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饲育 - 大江健三郎创作的长篇小说

《饲育》是日本当代作家大江健三郎登上文坛以来发表的第 3部小说。故事发生在二战 期间日本一个偏远闭塞的村庄。这个古老的村庄几乎与世隔绝,外边的战火烽烟丝毫 没能影响到它。但是有一天一架美战机的突然坠落打破了村子往日的宁静,一个像"猎 物"似的黑人兵闯入了村里人们的视线。于是这个不速之客让村里炸开了锅。


主题思想

《饲育》的核心主题 :从弱小者的角度控诉靠权力和暴力 解决问题。
儿童视野中的自然世界和人文世界



儿童视野中的暴力和死亡
文本与现实的对话--《饲育》儿童视角的诗学内涵
《饲育》以一种异想天开的卓越的想象力作为创作基础, 是一部具有浓厚抒情性的、 艺术手法纯熟的作品。 短篇小说《饲育》获得芥川文学奖。 以柬埔寨为舞台,改编自大江健三郎的同名名作 的影片《饲育》于2011年10月23日在第24届东京电影节的"亚洲之风"单元中上映。


内容简介
《饲育》通过一个山村孩子的视点,叙述二战期间发生在一个偏远的森林峡谷山村里的 故事。在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峡谷山村里,村民们过着贫穷却宁静充实的生活,孩子们逮 野狗、掏鸟窝、玩"爬犁",在泉边洗澡晒太阳,战争对于这个乐园式的山村来说是遥远 毫无意义的。战争唯一给孩子们带来的,就是小学校停课。直到一天一架美国飞机坠毁 在森林里,才打破了峡谷里的宁静。村民们俘虏了黑人飞行员,刚开始大家都惧怕这一 "黑色怪物",把他关在地窖里,由孩子们给他送食物,将他象动物似的"饲养"起来。每 天与黑人的接触,孩子们发现这个"黑色怪物"原来也具有善良的人性,于是渐渐地消除 了对黑人的恐惧,而且孩子们和黑人之间还逐渐产生了一种深厚激昂的、近乎于人与人 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逐渐发展成了朋友之间的友谊。 孩子们将黑人带出了地窖,带他看爹如何处死莱替不驯的黄鼠狼,如何利索地剥下它的 皮。还带黑人去铁匠铺看热闹,带他去泉边洗澡嬉戏。村里的人,连女人们也不再惧怕 黑人了,黑人有时还直接从女人那里得到食物,孩子们更是与黑人玩得十分开心。 情节的递转突变是由镇政府职员 "书记"引起的,他从镇里带来了要把黑人押送到镇上去 的消息。于是"我"出于对黑人的友谊,跑去黑人那里提醒他注意。而往日的黑人朋友却 突然间变成了敌人,将"我"抓为人质,"我"掉进了恐惧的深渊,看着地窖外的大人们, 希冀他们看在"我"的份上放弃暴力。然而往日纯朴善良的村民们却是如此暴怒,他们根 本不把"我"放在眼里,爹向"我们"扑来,举起了厚刃刀将"我"的左手连同黑人的头颅一 起打得粉碎。最后引起这场暴力的镇政府职员"书记"死于非命,峡谷山村又恢复了往日 的宁静。但极度的恐惧,强烈的反差,深切的困惑使"我"大病一场,也给少年纯洁的心 灵留下了可怕的阴影。
やさしいお爺さん
人物简介

大江健三郎(日本语:大江 健三郎/おおえ けんざぶろうŌe Kenzaburō?,1935年1月31日-)),日本当代著名存在主义作家。 出生于日本四国偏僻的山村,在东京大学修读法国文学,1957年正式 踏上文坛时便赢得了‚学生作家‛、‚川端康成第二‛等赞语。

1994年,他因作品中‚存在着超越语言与文化的契机、崭新的见解、 充满凝练形象的诗这种‘变异的现实主义’,让他回归自我主题的强 烈迷恋消除了语言等障碍‛而荣膺诺贝尔文学奖。但某些日本人得知 大江获奖时相当惊讶、愤怒,他们认为‚持续批评日本的态度‛才是 大江被瑞典学院青睐的原因。大江本人的解释是,他的获奖是‚边缘 (文学)对中心的胜利‛(他认为从文化角度上看,日本应该被视为 世界的边缘)。
人物生平


出生与成长
日本 作家。1935年1月31日,大江健三郎出生于日本四国岛的爱媛县喜多 郡大濑村,在七兄弟中排行老三。1941年入大濑国民学校就读,1944 年丧父。战争结束后,大江健三郎于 1947 年进入战后设立的新制中 学——大濑中学接受民主主义教育,并以同年5月颁布的新宪法作为 自己的道德规范。1950年入县立内子高中,翌年转入县立松山东高中, 在校期间编辑学生文艺杂志《掌上》。1953年高中毕业后大江健三郎 赴东京,入补习学校做报考大学的准备。1954年考入东京大学文科, 热衷于阅读加缪、萨特、福克纳和安部公房等人的作品。



创作背景


社会背景
童年时代的大江健三郎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战争的残酷性给他幼小的心 灵强烈的震撼,尤其是发生在1945年的九州帝国大学人体解剖事件, 对经历 过战争时代而又进入战后 "新时代"的大江健三郎来说,带来的不仅是心灵的 震撼,更重要的是他对战争的反思, 更是给正处在青年时期的大江健三郎以 "灵魂的救治"为主题找到了全新而又宽广的舞台。 在大江健三郎创作《饲育》的20世纪50年代末期,整个日本还沉浸在二战后 民主主义的思潮当中,"歧视" 是一个普遍存在却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 在日本,"歧视"还有着源于历史的特殊内涵,如贱民歧视问题几乎与日本天 皇制的建立相伴而生。明治维新后虽然颁布了解放令,但歧视问题并未得到 彻底解决,对阿伊努族的歧视等也是一直存在的社会问题。 个人背景 1935年出生于四国岛爱媛县喜多郡大濑村的大江健三郎, 在被森林和峡谷包 围的山村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美丽的大自然风光和与外界隔离 的山村给大江健三郎的创作活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人物演讲

我是一个已经步入老境的日本小说家,我从内心里感到欣慰,能够有机会面 对北大附中的同学们发表讲话。现在,我在北京对年轻的中国人——也就是 你们——发表讲话,可在内心里,却好像同时面对东京那些年轻的日本人发 表讲话。
在你们这些非常年轻的同学现在这个年龄上,我所阅读的中国小说家是鲁迅。 尤其是被收录到《呐喊》和《彷徨》中的那些篇幅短小、却很尖锐、厚重的 短篇小说。让我觉得有趣并为之感动的,是《孔乙己》和《故乡》这两个短 篇小说。现在,我还记得孔乙己的发音是コンイーチー。 现在,日本与中国的关系并不好。我认为,这是由日本政治家的责任所导致 的。我在想,在目前这种状态下,对于日本和中国这两国年轻人之间的未来 而言,真正意义上的和解以及建立在该基础之上的合作,当然还有因此而构 建出的美好前景,无论怎么说都是非常必要的。
大江健三郎
大江健三郎(おおえ けんざぶろう),毕业于东京大学,是日本著名小说家。大 江健三郎出生于日本四国岛的爱媛县喜多郡大濑村,1959年3月,大江健三郎 完成学业,从东京大学法文专业毕业,著有《广岛札记》(1965年)、《作为 同时代的人》(1973年)和《小说方法》(1978年)等作品和文论。1994年获得 诺贝尔文学奖。

在计划抢劫朝鲜人的超级市场失败后,鹰四承认了奸污白痴妹妹并在 致其怀孕后逼迫她自杀的事实,随后自己也用猎枪自杀身亡。蜜三郎 与妻子商定,要把白痴儿子接回来,并收养鹰四的孩子。在整部作品 里,作者以故乡四国的群山、森林和山村为舞台,把虚构与现实、过 去与现在、畸形儿、暴动、通奸、乱伦和自杀交织在一起,勾画出一 幅幅离奇的画面,并借该作品表现出自己的焦虑:人类应如何走出那 片象征着核时代的恐怖和不安的‚森林‛。与前一时期的作品相比, 作者在1963年以后发表的作品大多以残疾人和核问题为主要题材,具 有较浓厚的人道主义倾向。就其艺术特色而言,在更成熟地借鉴西方 现代派文学技巧的同时,充分运用日本文学传统中的想象,把现实与 虚构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还有《日常生活的冒险》 (1964年)、《核时代的森林隐遁者》(1968年)、《洪水淹没我的灵魂》 (1968年)等长篇小说。此外,大江健三郎在随笔和文学评论领域也非 常活跃,著有《广岛日记》(1965年)、《作为同时代的人》(1973年) 和《小说方法》(1978年)等作品和文论。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个人的体验》

作者在这种苦闷之中创作的一部以自身经历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如同 日本著名文学评论家平野谦所盛赞的那样,‚在大江健三郎至今的所 有作品里,这是最为出色的一部‛。在这部发表后即获得新潮文学奖 的作品中,当主人公鸟在面临脑残疾婴儿的生死抉择——或听从情妇 劝告,借黑市堕胎医生之手埋掉病儿,或接受医院建议,为病儿施行 脑疝气手术以拯救其生命——时,最终决定听从医生的建议。这也就 意味着,自己要同将会留下严重脑残疾的儿子共度生涯,从而把个人 的不幸升华为人类的不幸。同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另一部作品《万 延元年的足球队》(1967年)也属于这一类表现残疾人题材的长篇小说。 在这部被称之为现代传奇小说的作品中,白痴儿的父亲蜜三郎与从美 国回来的弟弟鹰四,一起返回故乡四国的群山之间,卖掉了百年老屋 并寻找这座老屋所象征的祖先的谱系。早在万延元年(1860年)的农民 起义中,他们的曾祖父(身为村长的老屋主人)与其任义军首领的弟弟 相互对抗,最后曾祖父杀死了纵火焚烧老屋的弟弟。为把村里年轻人 组织起来同朝鲜人抗衡,鹰四用卖老屋的钱办起一支足球队,蜜三郎 却通过此事从鹰四身上看到了曾祖父弟弟的暴力基因。
作品评价

大江对传统文化十分执著和尊重,从本民族的土壤中充分 汲取 营 养, 很好地继承并大量使用了自 《竹取物语》 (859—877年间)延续下来的象征性技法和日本文学传统中 的想象力。与此同时,这位战后成长起来的作家异常热情 地借鉴外来文化,并在充分消化的基础上予以吸收,显现 出一种‚冲突·并存·融合‛的文化模式,使得自己的创 作活动不仅面向日本和东方,同时也面对世界和现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