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热稳定剂及国内发展现状

PVC热稳定剂及国内发展现状
PVC热稳定剂及国内发展现状

PVC热稳定剂及国内发展现状

聚氯乙烯(PVC)是五大通用塑料之一。1992年至2002年1O月间,我国PVC产量年平均增长率16%,为世界年平均增长率的3倍。2002年我国PVC制品总产量为5500kt,其中仅管材和型材就达2500kt以上,占PV C制品的47%t。

众所周知,PVC树脂及其制品存在着热降解和老化的缺点,它的加工温度(160℃以上)比分解温度(120~130℃)还高,因此要将PVC变成制品,就必须在PVC加工成型过程中添加热稳固剂,以延缓或阻止PVC树脂的热降解。长期以来,用于PVC的热稳固剂要紧有铅盐类、金属皂类、有机锡类及稀土类等。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发生了一系列的公害咨询题,铅(镉)盐类稳固剂受到限制。

现在,世界上公认可用于PVC无毒配方的热稳固剂要紧是有机锡和复合钙,锌类。有机锡稳固剂有着杰出的稳固性和透亮性,但成本高,从而使它的应用受到专门大的限制,专门在管材和型材领域应用专门少。钙/锌皂类成本低廉,但最大的缺点是初期着色性大,长期热稳固性也不理想。随着人们开发合成出了高性能的辅助热稳固剂。并将其引入钙/锌体系中,大大改善了复合钙/锌稳固剂的稳固性能,不仅使其初期热稳固性能够满足制品加工的要求,而且也具有良好的长期热稳固性.使人们又对钙/锌复合热稳固剂寄予了专门大的期望。

在实际配方中,除了要求稳固剂满足热稳固性需要外,往往还要求其具有优良的加工性、耐候性、初期着色性、光稳固性,对气味、粘性也有严格要求。同时,PVC制品也是千变万化的(包括管材、片材、吹塑件、注塑件、泡沫制品、糊树脂等),因此了解和把握热稳固剂的性能及特点十分有必要,同时了解和把握各热稳固剂及其性能也是设计出符合要求的PVC 制品的起码要求。本文详细阐述了PVC热稳固剂的性能、特点,并介绍了我国PVC热稳固剂的生产现状及进展趋势。

1各类热稳固剂的性能、特点及应用

1.1铅盐

铅盐稳固剂的使用已有70多年历史。铅盐稳固剂的稳固作用较强,有抑制

制品早期着色作用,而价格低廉,因此应用较广泛,专门在我国目前PVC 用的热稳固剂中铅盐仍占较大比例。

铅盐稳固剂具有以下特点:

(1)优良的稳固性

铅盐长期热稳固性好。在盐基性铅盐中,起稳固作用的仅仅是盐基。能发生反应的盐基称有效铅含量。有效铅含量高,耐热性能好。关于有效铅含量低的产品,使用时要适当增加用量。

(2)电绝缘性优良

由于铅盐是非离子型的,且不导电,因此在电线、电缆行业有着广泛的用途。

(3)耐候性优良

许多铅盐化合物能起到白色颜料的作用,表现出专门强的覆盖力,因而具有较强的耐候性。

(4)透亮性差

不能用于透亮制品,可用于电线、电缆及唱片材料,因为这些产品大多为白色或者专门深的暗黑色,不存在透亮要求。

(5)价格低廉

铅盐稳固剂是所有稳固剂中价格最低廉的,因此,尽管新型稳固剂持续推出,铅盐稳固剂仍旧占据着稳固剂的主导市场。

(6)有毒

铅盐稳固剂的要紧缺点是有毒.不能用于制造接触食品类、医疗卫生类和玩具制品,也不能制得透亮制品。现在许多国家都差不多禁止在饮用水管中使用铅稳固剂。

(7)分散性差

铅盐的分散性较差。然而现在推出的“一包装”产品中配合了润滑剂,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分散性咨询题。

(8)助发泡功能

许多铅盐稳固剂在用于以偶氮二甲酰胺(ADC)发泡的PVC泡沫塑料配方时,由于碱性铅盐对发泡剂的分解有催化作用或促进作用,因此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下发泡。

(9)易硫化污染

含铅稳固剂的PVC制品暴露在含硫化氢的大气中时,时咨询久了外观会逐步出现棕褐色甚至发黑。同时某些颜料中的硫也会与铅发生反应产生硫化污染。

正因为铅盐具有以上的特点,专门适用于高温加工,广泛用于各种不透亮硬、软制品以及电缆料中,如各类管材、板材、室内外异型材、泡沫塑料、人造革以及电线、电缆、唱片、焊条等。近年来由于环境爱护和人类健康的要求,对铅盐类稳固剂的使用提出愈来愈多的限制。尽管铅盐稳固剂的毒性早已被人们认识,但其性能优良、价格廉价,同时由于进行了大量改善铅盐在使用时的安全性的工作,如颗粒化、复配化,因此铅盐稳固剂在一定时期内仍旧具有较广泛的市场。

1.2有机锡热稳固剂

工业上使用的有机锡稳固剂一样能够用XnSnY(n)n (n=1~3)表示。其中,x基团能够是烷基,如甲基、丁基、辛基,也能够是酯基,如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等。Y基团能够是脂肪酸根,也能够是硫醇根(硫醇酯根)等。

有机锡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透亮性,可单独使用,也可与金属皂类等稳固剂并用。有机锡常用在加工无毒PVC硬制品中,有杰出的通用性、安全性和高效热稳固性。它能够通过置换烯丙基氯和捕捉HC1等对PVC制品产生稳固效能和抑制变色作用。有机锡(含硫)的热稳固性专门优异,它初期着色专门小并能保持专门长时刻,是目前唯独的一种初期、中期、长期热稳固性令人中意的品种。

我国有机锡热稳固剂目前要紧应用于硬质透亮产品及部分PVC—U给水管中。有机锡稳固剂在我国稳固剂中所占的比例大约为8%左右,呈逐年递增。

1.2.1性能特点

(1)极佳的热稳固性

有机锡具有超凡的热稳固性,在热稳固性方面目前还没有任何其他类型的热稳固剂能够超过它,它具有极好的高温色度稳固性和长期动态稳固性。因此,它是硬质PVC首选的热稳固剂,适用于所有的PVC均聚物(如乳液、悬液和本体PVC)以及PVC的共聚物、接枝聚合物和共混聚合物。在挤出机中和压延机中,加工温度可达200~230℃。

(2)杰出的透亮性

有机锡热稳固剂具有杰出的透亮性,使用有机锡,专门是硫醇甲基锡热稳固剂的配方,能够得到结晶般的制品,可不能显现白化现象。正因为如此,SS-218A、TM-181-FS可用于瓶子、容器、波浪板,各种类型的硬质包装容器、软管、型材、薄膜等。

(3)良好的相容性

硫醇甲基锡稳固剂与PVC相容性好,在PVC配合物中专门容易分散,在其加工的制品中长期使用也可不能析出。因此,可不能阻碍制品的表面性质和电性能。

(4)产品的无毒性

硫醇甲基锡是无毒的绿色环保型热稳固剂,硫醇甲基锡在PVC中的迁移极微,甲基锡稳固剂已被德国联邦卫生局(BGA)、美国食品和药物治理局(FDA)、英国的BPF和日本的JHPA等认可。因此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硫醇甲基锡被准许在食品和医药包装用PVC制品中及上水管中使用。

(5)较好的流淌性

硫醇甲基锡能够改善PVC熔融作用,使得PVC在加工时具有较好的流淌性。与混合金属盐或铅盐稳固剂相比,它可产生较低的熔融粘度,因此,甲基锡是硬质PVC混合物最好的稳固剂。甲基锡与PVC的相容性好于丁基锡和辛基锡。

(6)不结垢性

在塑料加工过程中,配合剂(如颜料、润滑剂、稳固剂或增塑剂等)从配合物中析出粘附在压辊、模具等金属面上,逐步形成有害膜层的现象叫“压析”。压析现象是PVC加工中存在的最为错综复杂的现象之一,是最难解

决的咨询题之一。使用硫醇甲基锡专门少发生结垢现象,可减少生产设备的清洗次数,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扩大利润。

(7)润滑性差

含硫的锡稳固剂自润滑性差。因此,许多国外市售的含硫有机锡都配合有润滑剂,以防止加工时热熔体粘附在加工设备上。

(8)成本昂贵

同其他的稳固剂相比,有机锡稳固剂的综合性能更接近理想中的稳固剂。但所有有机锡稳固剂不管结构如何,要紧缺点是制造成本比其他主稳固剂高得多。近年来,通过采纳新的合成工艺,或者开发低价锡产品,降低锡含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产品成本。

(9)硫醇有机锡气味较大

PVC热加工之后产生游离的硫醇或者硫醇酯,显现难闻的气体。其次在硬质透亮制品中,硫醇甲基锡的耐候性不及马来酸有机锡,应该在配方中添加紫外线吸取剂可使耐候性进一步提升。

1.2.2烷基、酯基对性能的阻碍

在有机锡类热稳固剂中,烷基对其性能阻碍专门大,因此,具有不同烷基的有机锡,其性能亦有所不同。

(1)硫醇甲基锡

与辛基锡和丁基锡相比,热稳固性要高出15%~32%。由于其锡含量较高,稳固性好,在应用配方中的剂量低于辛基锡和丁基锡,从而制品中残留气味也较辛基锡和丁基锡低。甲基锡的蒸汽压较辛基锡或丁基锡高出专门多,因此易于挥发。因此,当甲基锡稳固剂用于挤出和压延时,需要专门的防护措施。

(2)丁基锡

丁基锡有毒,价格较辛基锡低。经证明,某些专门的单丁基锡衍生物能够起到游离基的清除剂的作用,如此能够减轻硫醇和硫代酸酯产生的难闻的气味,同时能够靠稳固剂的再生爱护和坚持稳固剂本身的特性。

(3)辛基锡

辛基锡为低毒,准许用于食品包装和饮用水管,价格相对较高。市售的辛剂锡一样是多组分的混合物,有单体型的,也有聚合型的,有时还含有有机辅助热稳固剂。

(4)酯基锡

酯基锡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推出的一类新型有机锡化合物。其紫外光稳固成效优于烷基锡类,热稳固性和辛基锡相当,抑制初期变色性能略优于辛基锡类,挥发性低,加工挥发性低于辛基锡。该类产品差不多FDA 批准,可作食品级无毒稳固剂使用。

1.2.3有机锡脂肪酸盐及硫醇锡性能的区不

(1)有机锡脂肪酸盐

具有优良的加工性和润滑性,但热稳固性和透亮性较差,单独使用时初期着色性差,容易引起积垢现象。因此,在硬质透亮制品中常与硫醇盐类有机锡配合使用,起润滑作用(0.3~1份)。在软质和半硬质透亮制品中,可做主稳固剂使用(1.0~1.5份),通常与金属皂并用。

(2)硫醇盐

大多用于硬质制品中,透亮性、无色性、稳固性专门好。当硫醇单烷基锡和二烷基锡盐并用,可得到无色配方。另外,硫醇有机锡能够改善由于使用抗静电剂所造成的耐热性降低的缺点,喷霜和渗透现象也少。硫醇有机锡用于瓶料,可使配合料的蓝色调降至最低。硫醇有机锡与铅、镉或其他可形成有色硫化物的金属接触会发生交*污染。硫醇有机锡有一种专门的臭味,这在PVC的加工中能明显地感受到,但在制成的制品中感受不到。

1.2.4有机锡热稳固剂的复配技术

通过提升配合技术产生协同效应来达到提升有机锡热稳固的稳固成效、降低毒性、减少臭味、阻止迁出和降低成本的目的,比改进有机锡的分子结构更为简便、快捷。

(1)有机锡热稳固剂与有机辅助稳固剂的配合

有机锡热稳固剂在稳固过程中,生成的二烷基锡二氯化物是弱的路易斯酸,可不能引起PVC的突然降解,能够不需要辅助稳固剂来优先吸取氯原子。因而,亚磷酸酯、环氧化合物和多元醇不能改变有机锡的稳固成效,

但配合适当的抗氧剂却有助于提升羧酸有机锡和烷氧基有机锡的热稳固性能。抗氧剂关于硫醇有机锡的热稳固性能不产生阻碍。

(2)有机锡热稳固剂间的复配

不同有机锡热稳固剂共用。能够起到协同效应,充分发挥各组分的优点,达到最佳成效。如二烷基锡与单烷基锡共用。具有协同效应。一样认为,在这种复合有机锡热稳固剂中单烷基锡的作用是阻止热稳固性差且毒性大的三烷基锡的产生。同时,单烷基锡的初期稳固性较好,二烷基锡的长期热稳固性较好.二者具有专门好的协同成效。

通式中的Y基不同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有机锡化合物共用,除了提升热稳固成效外,还能够克服硫醇有机锡润滑性差等缺点,在国外比较通行。

(3)有机锡与其他金属皂盐类复合

有机锡稳固剂与其他金属盐共用能够起协同作用,提升稳固成效、减少锡含量、降低成本,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前景看好。如硫醇有机锡与2-乙基己酸锆配合使用,可给予制品优良的透亮性和热稳固性。

1.3稀土热稳固剂

稀土元素是镧系元素系稀土类元素群的总称,包含钪、钇及镧系中的镧、铈、镨、钕、钷、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共17个元素。中国是世界上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素有“稀土王国”之称,总储量约90000kt,居世界第1位。包括重稀土和轻稀土。

轻稀土(又称铈组)包括:镧、铈、镨、钕、钷、钐、铕、钆。

重稀土(又称钇组)包括:铽、镝、钬、铒、铥、镱、镥、钪、钇。

1.3.1性能特点

(1)优异的热稳固性

稀土热稳固剂具有良好的热稳固性能。其复配型热稳固剂的综合性能常优于传统铅盐及钡锌、钡/镉/锌类稳固剂。在某些应用中,稀土复合稳固剂可部分或全部代替有机锡。

(2)透亮性好

稀土热稳固剂的折光率与PVC树脂专门接近,可替代传统使用的有机锡,用于较高透亮性要求的制品中。

(3)优良的耐候性

稀土元素可吸取230~320nm的紫外线(老化因素:紫外线、氧、潮湿等),因此,稀土稳固剂具有其他热稳固剂少有的抗光老化性能,适合于P VC波浪板、窗材等户外制品。

(4)优异的电绝缘性

某些稀土多功能稳固剂可用于取代铅盐系稳固剂,用于电缆料配方,其电绝缘性可与铅盐比美。

(5)无毒、安全卫生

稀土元素为低毒元素,在其生产、加工、运输、储存中对人体均无毒害作用。稀土稳固剂为无毒产品,可用于食品包装和医药包装制品。

(6)对制品的拉伸性能、冲击性能的改善明显。

(7)加工性能稍差

稀土稳固剂在用量较大的情形下.物料的离辊性不理想,有压析现象。一样通过配方调整,使用适当的润滑剂可达到较好的成效。

l.3.2稀土稳固剂的类型

稀土热稳固剂按分子组成可分为稀土无机盐、稀土有机弱酸盐、稀土羧酸酯盐三类。

(1)稀土无机盐包括稀土硫酸盐、亚磷酸盐、氯化物等,其最大特点是价格低廉,添加量少,因此受到人们的青睐。

(2)稀土有机弱酸盐是目前研究最多的品种,

由于稀土元素的化学爽朗性。能与多种有机弱酸生成有机弱酸盐。有机弱酸稀土与PVC配合可延长PVC着色时咨询。同时,能够提升PVC制品的耐碱腐蚀能力及湿热老化能力,具有提升塑化速度,改善材料强度、韧性和光稳固性的功能。

(3)稀土羧酸酯盐是透亮制品中广泛使用的

稀土稳固剂。实验表明,羧酸酯稀土抗HC1能力优于有机锡。因此,稀土羧酸酯盐替代部分有机锡,能够降低配方价格.达到理想的性能/价格比。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多为稀土一铅复合型稳固剂,最近用稀土代替部分有机锡的TL-863稀土锡液体热稳固剂差不多上市。

1.4复合热稳固剂

一种好的热稳固剂,不但应有良好的静态热稳固性,还要有优良的动态稳固性;不但要有优良的初期稳固性,还要有优良的长期稳固性;不但要经得起加工时的高温考查,还要经得起塑料制品应用中的长时咨询考查。满足所有这些要求的产品不多。因此,人们就充分利用各稳固剂间的协同效应进行复配,扬长避短,满足加工PVC的不同要求。因此复合稳固剂必定将成为一种趋势。除上面介绍的稀土复合稳固剂外,市场上的复合热稳固剂要紧是以金属皂为基础,与其他稳固剂及助剂组成的协同体系,分为液体和固体复合物;此外,还有以有机锡或铅盐为基础与其他稳固剂及助剂组成的协同体系的复合物(液体)。金属皂的复合使用不是简单的加合,而是利用了组分之间的协同作用。在这类热稳固剂中以钙/锌复合稳固剂最为常见。它除利用了钙/锌皂间(其他皂间的复合也一样)的协同作用外,也利用了其他助剂咨询的协同效应,从而达到性能最佳。复合稳固剂的组成一样不公布,但差不多构成是稳固剂主体(如金属皂、有机溶剂、增塑剂、液态非金属稳固剂等)和功能助剂(辅助稳固剂、透亮剂、光稳固剂、润滑剂等)。

1.4.1复合热稳固剂的性能特点

复合热稳固剂具有与树脂的相容性好,可充分发挥各组分的协同作用,稳固性提升,透亮性好,不易析出,无飞散、对环境无污染,容易计量,加工性能好,投料操作简化、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升加工生产效率等共同的优点。

除此之外,液体复合热稳固剂与固体复合热稳固剂各自的特点见表1。

1.4.2固体钙/锌复合热稳固剂

目前复合热稳固剂中,最值得注意的新品种是固体钙/锌复合热稳固剂。

(1)组成

固体钙/锌复合热稳固剂要紧是由钙的羧酸盐、锌的羧酸盐、润滑剂(内润滑、外润滑)、有机辅助稳固剂等组分组成。

(2)作用原理

钙皂稳固剂以硬脂酸钙为代表(吸取HCl的作用),属于长效热稳固剂。这类产品的稳固性较差,着色性强,但无毒,具有优良的润滑性,与锌盐、有机锡具有专门好的协同效应,且价格低廉,一样与锌皂并用。

锌皂稳固剂对PVC的稳固剂较差,属于短效热稳固剂,添加锌皂的样品,加热时急剧变黑,即称之“锌烧”现象,因此锌皂不能单独使用(要紧是产生的ZnC12是专门强的路易斯酸,具有催化脱HC1的作用)。但因其具有初期着色性优良,防止积垢成效好,可提升耐候性,且大多数锌皂无毒,在用于糊状树脂的凝胶配方中显示出理想的稳固成效(不仅吸取HC1,而且能与丙烯基氯反应从而使PVC稳固)等优点。因此,传统上将其与钙皂热稳固剂配合,利用二者具有的协同效应,使其具有极广泛的应用领域。除了一些传统使用有机锡的领域之外,固体钙/锌复合稳固剂也可用于传统使用铅盐的一些领域,大口径管材、电绝缘材料等。由于它属于“绿色环保型”产品,专门适宜用于管材。

(3)现状

由于上述缘故,近年来固体钙/锌稳固剂是复合稳固剂中最活跃的领域。世界闻名的热稳固剂生产厂商均有该产品推出。如Akcros公司的Akc rostabCZ系列,OM公司的PlastiStab系列,Witco公司的Mark系列等。这类热稳固剂的性能专门大程度上取决于所用的有机辅助热稳固剂的种类及添加比例。

1.5插层水滑石(LDHs)热稳固剂

LDHs是一类应用前景宽敞的无机阴离子型层柱材料。该稳固剂是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开发的一类新型无机热稳固剂,目前日本差不多产业化.有一系列产品出售。其要紧成分是Mg-AI-Zn碱式碳酸盐,平均粒径

0.5~0.7um、折光率1.49~1.54。该产品无毒、价廉,已被美国FD A认可,JHPA及欧洲各国也认可了其安全性。LDHs类热稳固性比钡皂、锌皂及它们的混合物好。此外,它还具有透亮性好(由于LDHs的粒径小于可见光的波长,因此能够用于透亮制品中)、绝缘性好、耐候性好、加工性能好及能捕捉铜离子的优点。同时,它没有硫化污染,无毒。与锌皂、有机锡咨询有协同效应。

LDHs热稳固剂对PVC的热稳固性源于LDHs与PVC降解过程中产生的HCI的反应能力。LDHs与HC1的反应可分两步:第一。HC1与层间的阴离子发生反应.将Cl_面人层间,达到吸取HC1的目的;然后。LDHs

本身与HC1反应层柱结构被完全破坏.形成金属氯化物,也吸取了HCI。因此,与传统的稳固剂相比。LDHs刘ItCI的捕捉容量大,是硬脂酸的4倍:能够幸免塑料变黄,与BHT等稳固剂配伍性好;可幸免硬脂酸的危害,无腐蚀、无酸气、不外逸;能够明显提升塑料的耐候性和耐热性。

LDHs具有专门好的抑烟作用。PVC燃烧时不仅放出大量的热能。而且会产生大量的黑烟,烟雾中含炭粒专门多。颜色越深,含HC1等气体越多,对人体的刺激越大。LDHs的加人极大地降低了PVC燃烧时的烟密度指数。改善了体系的发烟性能。这是由LDHs的结构和热分解特性所决定的。LD Hs的主体层板含有相当量的结构水。层间又有碳酸根离子,受热时水和C O被开释,起到了阻燃作用。另外,当水和CO开释后,LDHs转变为具有较高比表面积的多孔性固体碱,对PVC燃烧时生产的烟气及酸性气体(例如HC1)具有极强的吸附作用。

目前。LDHs已逐步成为开发的热点。刘鑫等最近研制出了LDHs一稀土一锌复合热稳固剂。经试验对比。其初期热稳固性较好。与日本产的稀土复合热稳固剂相当。长期热稳固性强于其他国产稀=土复合稳固剂。

1.6有机锑

锑在周期表中位于第V族。与锡属于同类化合物。锑系稳固剂开发于1950年。最初合成的稳固剂是以2-乙基己基酯为基础的。但后来市售的锑稳固剂几乎都含有三(硫代甘醇酸异辛酯)锑。目前研制和使用的锑稳固剂要

紧是以三(硫代甘醇酸异辛酯)锑和五(硫代甘醇酸异辛酯)锑为要紧成分的复合锑稳固剂。

有机锑稳固剂的开发专门活跃。持续有新品种显现.如美国Insterstab Chemicals公司生产的InsterstabA121液体硫醇锑及CA一18—1硫醇锑.A rgus化学品公司的Mark215锑基化合物,A&TChemicals公司的Thermoliti e170液体锑系热稳固剂等都表现出良好的性能,在PVC饮用水管中广泛使用。中南工业大学的AST系列产品也有新品推出.AST一218用于硬质透亮PVC粒料和食品包装等;AST一130可用于玩具膜、医用软PVC管材:AST一121要紧用于硬质管材等。

有机锑稳固剂具有以下特点:

(1)稳固性较好。在相同温度下硫醇锑具有和有机锡差不多一样的色泽稳固性和较低熔融粘度。在双螺杆挤出机中与硬脂酸钙并用成效突出。

(2)价格低廉。从成本上看,有机锑稳固剂比甲基锡、丁基锡都低,同时其用量较低,故具有较好的性能/价格比。

(3)产品低毒。在美国,锑稳固剂用量低于0.4质量份符合NSF规定;在日本,锑类稳固剂被认为是有毒的。剧毒物质治理法中把含锑的化合物及含锑制剂定为有毒物质[91。

(4)生产流程短,易于制造。

(5)透亮性和光稳固性差。锑稳固剂透亮性不及有机锡,也低于钡/镉和钙/锌,与铅盐接近。硫醇锑受紫外线照耀会发生褐一黑色变色反应。含有锑稳固剂的PVC制品。即使透过窗的日光。也足以使其变色。

(6)润滑性差。锑稳固剂润滑性较差,因此,它的使用需要配合大量的润滑剂。目前市售的锑稳固剂差不多差不多上含润滑剂的复合体系,润滑性得到了专门大的改善。

(7)与某些有机锡发生交*污染。锑稳固剂最严峻的咨询题之一是与某些含硫有机锡稳固剂发生交*污染。为防止这种污染,加工厂家必须使用专用的生产装置。不能用同一装置生产有机锡和硫醇锑。

1.7辅助热稳固剂

聚氯乙烯的主稳固剂是一些含金属的化合物,为了提升其稳固性。一些不含金属的有机化合物被引入稳固体系中。这些化合物大多与金属化合物配合使用能够发挥协同成效,因此被称为有机辅助稳固剂。要紧有亚磷酸酯、环氧化合物、受阻酚、一二酮、多元醇、一氨基羧酸酯、一苯基吲哚和脲类衍生物等。PVC稳固剂进展至今.金属稳固剂的进展相当缓慢,而有机辅助稳固的研究与开发专门活跃,已构成PVC稳固化领域的一大主流。

2 我国稳固剂的生产现状

我国热稳固剂的研制始于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初期有机锡等稳固剂的持续开发与生产。其行业结构差不多形成。专门近十多年。我国稳固剂的研究与开发有了长足的进展,同时随着PVC工业的快速增长,稳固剂的生产也大幅增加。目前我国稳固剂的生产能力大约为80kt/a.生产的厂家有100多家,能够生产各种稳固剂50~60种之多,要紧有铅盐、金属皂、复合热稳固剂、有机锡和有机辅助稳固剂等。其产量从1990年的22kt。增加到2004年的80kt左右。2004年80kt稳固剂中铅盐约占35%左右,金属皂及复合稳固剂约占35%,有机锡类约占10%左右,复合液体及其他稳固剂占20%左右。我国热稳固剂也有一定量的进出口。因国产稳固剂产品档次不高,铅盐仍旧占主导地位,出口要紧是铅盐类稳固剂:而进口的要紧是复合稳固剂(复合钙锌、复合铅盐等)和有机锡类稳固剂。我国生产高性能有机辅助热稳固剂的企业廖廖无几,而且生产规模小、产品性能不稳固。我国稳固剂要紧生产厂家及要紧产品见表2。

3 热稳固剂的进展趋势

PVC工业的进展为热稳固剂行业的进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保证和宽敞的进展空间,同时也对热稳固剂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后热稳固剂的进一步进展将朝着无毒、无污染、复合、高效的方向进展。其趋势能够概括为以下5点:

(1)镉、铅稳固剂的剔除是历史的必定

PVC用稳固剂的无毒化是以后稳固剂进展的必定。镉、铅稳固剂最终将逐步被剔除.只是时刻的咨询题。由于铅是重金属,而且对人体有害,

考虑到卫生和环保,自2000年起,挪威、芬兰、瑞典、丹麦和英国等欧洲国家相继采取了禁用铅盐稳固剂的行动。我国2004年建设部公告中明确指出,在全国范畴内使用的供水管UPVC管必须使用非铅盐稳固剂,这意味着我国在PVC塑料制品中全面禁铅的序幕差不多拉开。

(2)有机锡加快进展正逢其时

大力进展性能优异的有机锡产品,使我国稳固剂结构更加合理。有机锡热稳固剂具有优良的热稳固、耐光、耐候性和色泽稳固性,适用于高透亮制品,因此它的开发研制目前十分活跃:

①环状有机锡热稳固剂的含锡量高,稳固成效好,而且与其他稳固剂复配使用时成效更好,是新进展起来的一类热稳固剂。

②开发新型有机锡热稳固剂,如在稳固剂分子中引人苯环。

③提升有机锡热稳固剂的相对分子质量。形成聚合型有机锡热稳固剂,能够幸免小分子热稳固剂的挥发,改善稳固性能:

④改善硫醇有机锡的加工性能、气味和进一步降低其成本,是硫醇有机锡稳固剂得以广泛使用的保证。

⑤生产工艺相对较简单,而且性能优异,价格较烷基锡低的有机锡。

(3)高效钙锌复合热稳固剂具有宽敞的进展空间,国外已在大口径管材、绝缘领域使用钙锌复合稳固剂。但国内对复合钙锌热稳固剂重视还不够。今后要从选用高效辅助稳固剂和研究出性价比高的复配用单体新品种着手。

(4)稀土复合热稳固剂的性能改善稀土复合稳固剂属于中国特色的稳固剂,进展势头强劲。但还需进一步提升稀土稳固剂自身的热稳固性能,在稀土复配热稳固剂中完全不用铅盐,同时改善其润滑和加工性能。

(5)大力研发有机辅助稳固剂大力开发有机稳固剂,研究出高性价比的有机稳固剂。高性价比的有机辅助稳固剂是钙锌等无毒稳固剂进展的保证。同时,有机稳固剂最终将完全代替金属稳固剂,成为真正的绿色环保型稳固剂。

新材料行业发展趋势

新材料行业发展趋势 与传统材料相比,新材料产业具有技术高度密集,研究与开发投入高,产品的附加值高,生产与市场的国际性强,以及应用范围广,发展前景好等特点,其研发水平及产业化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下面是有关于新材料行业发展趋势的分析,一起来看看。 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前景分析新材料作为二十一世纪三大关键技术之一,是高新技术发展的基础和先导,已成为全球经济迅猛增长的源动力。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人们在传统材料的基础上,根据现代科技的研究成果,开发出新材料。新材料按组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如陶瓷、砷化镓半导体等)、有机高分子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四大类。按材料性能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结构材料主要是利用材料的力学和理化性能,以满足高强度、高刚度、高硬度、耐高温、耐磨、耐蚀、抗辐照等性能要求;功能材料主要是利用材料具有的电、磁、声、光热等效应,以实现某种功能,如半导体材料、磁性材料、光敏材料、热敏材料、隐身材料和制造原子弹、氢弹的核材料等。新材料在国防建设上作用重大。例如,超纯硅、砷化镓研制成功,导致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诞生,使计

算机运算速度从每秒几十万次提高到每秒百亿次以上;航空发动机材料的工作温度每提高100℃,推力可增大24%;隐身材料能吸收电磁波或降低武器装备的红外辐射,使敌方探测系统难以发现等等。 在新材料产业中分布情况 21世纪科技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是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新材料的研究,是人类对物质性质认识和应用向更深层次的进军。 信息材料是最活跃的新材料领域,微电子材料在未来10~15年仍是最基本的信息材料,集成电路及半导体材料将以硅材料为主体,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及新一代高温半导体材料共同发展。光电子材料将成为发展最快和最有前途的信息材料,主要集中在激光材料、高亮度发光二极管材料、红外探测器材料、液晶显示材料、光纤材料等领域。 XX年,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计划的推动下,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加速,关键技术取得突破,蓝光功率型LED芯片发光效率达到90mW,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封装的功率型白光LED发光效率超过30lm/W,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立了上海、大连、厦门、南昌4个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民营资本投资近37亿元人民币,我国LED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XX年我国推出了激光电视样机,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

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目前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

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目前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一、晋城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目前存在问题晋城市自1985年建市以来,十分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加快第三产业的决定》之后,在大力发展第一、第二产业的同时,根据新建城市的实际情况,从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增强城市辐射能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入手,注重优先发展对国民经济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事业,积极发展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业、饮食服务业、物供仓储业,特别是近几年在努力巩固提高传统第三产业的同时,注重培育、引导和发展中介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社区服务业等新兴第三产业,呈现出传统第三产业迅猛发展,新兴第三产业势头高涨的喜人局面。2015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已达129..44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由建市初的14.85%上升到31.1%,增长了2.09倍。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由1985年的21.97%上升到32.37%,总人数由17.5万人上升到 38.44万人。一产、二产较上年分别下降1.26、0.39个百分点,三产从业人员比重较上年增加8.77个百分点。晋城市的第三产业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与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与兄弟城市及发达的沿海地区相比,与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促进第一、二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相比,无论从总量上还是内部结构上都存在着很大差距,远远不能适应建立市场经济体系的要求。对照比较,分析晋城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1.第三产业发展势头高涨,但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仍然偏低。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31.1%,比全省34.3%的平均水平低3.2个百分点,比全国39.1%平均水平更低了8个百分点;同期第一产业比重由21.36%下降到4.84%;第二产业比重与原来的63.78%基本持平,仍达64.1%,由建市初的“二、一、三”进入了“二、三、一”发展阶段。世界产业经济的发展史表明,产业结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递进的过程。产业结构升级和演进是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比例失调的产业结构,将使经济效益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从而使经济发展失去扩张的基础。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是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增加值的主要构成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化。九十年代初,全球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平均约60%,其中34个低收入国家平均为31%,48个中等收入国家为50%,22个发达国家平均约65%。目前,全球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60%以上,发达国家达到70%以上,发展中国家达到43%。虽然城区2015年第三产业在生产总值比重已经达到58.6%,略高于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但市本级的GDP也包含在城区的经济总量中,尚不及全市的20%,且有着市区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就全市来讲,第三产业在经济构成中的比重还偏低。 2.批发零售业、餐饮业发展迅速,但规模效益不高,新兴经营方式尚待开拓。建市以来,我市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一是社会批发零售贸易业、住宿餐饮业营业总额和社会商业点迅速增长,2015年批发零售贸易业和住宿餐饮业分别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23和18.18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3.86%。二是消费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在国家连续多年鼓励消费政策的引导下,2015年我市消费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潮,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的比重达到27.7%,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批发零售贸易和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的比重也由上年的19.9%提高到22.1%。与此同时,消费增长率与投资增长率之间的差距也呈现缩小态势,由上年的消费低于投资16.6个百分点缩小为9个百分点。三是所有制结构呈现多元化,形成了国营、集体、私营、个体、联营、股份制等经济点并存发展的局面,极大地搞活了商品流通和销售。2015年限额以下企业及个体户实现零售额67.50亿元,同比增长35.3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58.44%,比2015年占比提高了7.78个百分点。四是经营形式多样化,经营规模、档次也有了进一步提高。超级市场经营、连锁经营等经营方式有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经过多年的经济

中国中小型化妆品企业现状和发展态势分析报告

中国中小型化妆品企业现状和发展态势分析报告(1) 报告类别:调查报告 行业分类: 化工/日用化工 调查地点:全国 调查时间:2001年 调查机构:xx美容化妆品业咨询机构 报告来源:xx美容化妆品业咨询机构 报告内容: 第一部份前言: 我国化妆品市场现状 化妆品行业是国家投资比较少,包袱比较轻的行业,同时又是为国家创造高税利,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的行业。 95年化妆品行业给国家上缴的税利是77亿元,96年是95亿元,97年是105亿元,98年是120亿元。从几个数字可以看出,化妆品行业为国家贡献是比较大的。 化妆品既是一个产业也是一种文化。化妆品是多种学科的结晶,

随着精细化工、生物科学、材料科学的飞速发展,细胞科学在皮肤医学中的深入,以及人类基因工程的起动,使化妆品向着更富有深度和广度的方向发展。 80年代初,我国化妆品消费是人均1块钱,90年初上升到人均5块钱,到1998年上升到16块钱,可以说我国化妆品的人均消费水平上升得是很快的。 广东、上海和北京三个地区人均消费水平达到80~100元,大大地高于全国的消费水平之上,而发达国家的化妆品人均消费水平为35~70美元。从而可以看出我国化妆品的消费市场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从化妆品的分类看,护肤类的占35%,护发类的占28%,美容类的占24%,香水类的占8%,护肤类的产品仍然是化妆品消费的主流。 从近几年的动向看,美容类的产品上升得很快,有专家预测到2010年美容类的产品要占到35-40%,要占到第一位。 我国化妆品的销售额82年为2亿元(人民币),85年为10亿元,90年为40亿元,95年为190亿元,98年为280亿元。前十五年化妆品的销售额平均以23.8%的速度递增,最高年份达到41%,至

2015年新材料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新材料行业分 析报告 2014年12月

目录 一、稀土永磁材料 (4) 1、我国是稀土永磁材料的生产和消费大国 (4) 2、我国稀土出口量逐年增加,而出口金额持续下降 (5) 3、我国是粘结钕铁硼磁体的主要产地 (6) 4、政策密集发布表明国家对稀土行业的重视 (8) 5、增量应用主要来自于新能源汽车和变频设备 (9) 6、重点公司 (11) (1)厦门钨业 (11) (2)盛和资源 (12) (3)中科三环 (12) (4)正海磁材 (12) 二、高温合金材料 (13) 1、制造航空航天发动机的重要金属材料 (13) 2、技术壁垒高、认证体系严格促成寡头垄断 (14) 3、重点公司 (16) (1)钢研高纳 (17) (2)炼石有色 (17) (3)抚顺特钢 (18) (4)久立特材 (18) 三、3D打印材料 (19) 1、3D打印优点鲜明,应用广泛 (19) 2、3D打印行业将持续高增长 (20) 3、金属3D打印发展前景广阔 (21) 4、重点公司 (22) (1)银邦股份:3D 打印业务渐入佳境 (22) (2)亚太科技 (23) 四、石墨烯材料 (23)

1、石墨烯在材料属性方面极为优越 (23) 2、电子材料是目前石墨烯最具吸引力的应用领域 (25) 3、目前各国都在积极进行石墨烯的研究和专利布局 (27) 4、重点公司 (29) (1)烯碳新材 (29) (2)中国宝安 (30) (3)金路集团 (30) (4)华丽家族 (31) (5)力合股份 (32) (6)乐通股份 (32) (7)中泰化学 (32) (8)中超电缆 (32)

海南省产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2008年海南省产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现状、问题、趋势、对策,正文内容就是按这样的顺 序写的) 一、2008年海南企业发展概况(正文内容并不是针对性地写企业发展概况,应是“产业”?) 在全球金融风暴的大背景下,2008年海南省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据初步核算,按可比价格计算,全省生产总值1459.23亿元,同比增长9.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7.61亿元,同比增长7.7%;第二产业增加值434.40亿元,同比增长7.0%;第三产业增加值587.22亿元,同比增长13.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7175元,同比增长8.7%。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706.07亿元,同比40.5%。全年1500万元以上大项目投资共完成467.22亿元,同比增长61.0%,成为投资增长中的重要部分。全省全口径财政收入317.17亿元,比上年增长35.0%。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5亿元,同比增长33.9%。全年税收收入总额120.53亿元,同比37%。按各项税收分,企业所得税比上年增长85.3%,营业税增长35.1%,契税增长29.4%。据国家统计局海南调查总队企业景气监测表明,我省企业景气指数一季度为137.1,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2点;二季度为131.4,比上年同期和比一季度下降11.7点和5.7点,但仍处在高位景气区间;三季度为120.9,比上年同期和二季度下降22.3和10.6点;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多重因素影响,企业经营环境日益严峻,不确定因素增加。四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持续回落,全面走低,全省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96.5和113.0,比三季度下降23.9和7.9点,比上年同期下降43.7和26.7点。(第一段可以考虑配几个图表说明?) (一)第一产业 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437.61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全面增长,分别增长5.8%、3.1%、12.7%和9.8%(见图1)。全年种植粮食42.1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4.6%;瓜菜21.9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8.5%;水果17.12万公顷,下降0.4%;热带作物58.44万公顷,增长3.0%。特色优势农业有新的发展,在主要农产品产量中,肉类、水产品、水果、瓜菜等农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成为支撑农业经济较快增长的主要力量。渔业、畜牧业、瓜菜、水果四大优势行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70%。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

新材料行业发展前景新材料行业分析

新材料行业发展前景新材料行业分析 行业政策新材料一般指新出现的具有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或是传统材料改进后性能明显提高和产生新功能的材料。新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各行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新能源、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汽车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几乎都需要新材料的支持。加快培育和发展新材料产业,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保障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1年10月8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文指出,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立足中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 2月22日,中国首部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规划》,提出将着力推动先进高分子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前沿新材料等六大新材料升级换代和自主创新,到“十二五”末,新材料产业规模总产值达到2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5%,实现我国由材料大国向材料强国的战略转变。“十二五”期间,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先进高分子

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和前沿新材料将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新材料品种。 行业现状经过几十年奋斗,我国新材料产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在体系建设、产业规模、技术进步等方面取得明显成就,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具备了良好发展基础。 新材料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我国新材料研发和应用发端于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经过多年发展,新材料在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初步形成了包括研发、设计、生产和应用,品种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 新材料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迅速,2021年我国新材料产业规模超过6500亿元,与 20xx年相比年均增长约20%。其中,稀土功能材料、先进储能材料、光伏材料、有机硅、超硬材料、特种不锈钢、玻璃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产能居世界前列。 部分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我国自主开发的钽铌铍合金、非晶合金、高磁感取向硅钢、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超硬材料、间位芳纶和超导材料等生产技术已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新材料品种不断增加,高端金属结构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性能复合材料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先进高分子材料和特种金属功能材料自给水平逐步提高

建筑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的分析

建筑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的分析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筑行业也越来越受到严峻的挑战,建筑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发展建筑行业的品牌战略,有利于提高我国建筑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本文针对我国建筑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措施。 关键词:建筑行业;现状;问题;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入世贸组织,在给中国建筑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冲击和挑战。 建筑业具有土地垄断性和不可移动性等特点,建设工程产品的生产具有单件性、流动性、地域性、周期长和生产方式多样性、不均衡性,以及受外部约束多等特点。随着建设工程项目的类型和特征的日趋复杂化,建筑产品的精益化,工程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市场化的进程,使得建筑企业对建设项目管理的精益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一、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所占比重仅次于工业和农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建筑行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因此建筑行业运行的良好与否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筑业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所占比重仅次于工业和农业,而高于商业、运输业、服务业等行业。建筑业利税总额增加明显,1992年-2002年年均增长速度为30,建筑业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入世过渡期的结束,我国履行WTO承诺,逐渐消除外资建筑企业进入国内市场的壁垒,我国建筑行业的竞争必将进一步加剧,同时各种内外部因素将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尤其对国有建筑企业造成的冲击更为严重。如何面对问题,灵活应变,寻找解决办法,是我国建筑企业不能不思考的战略性问题。 二、我国建筑行业的品牌策略 中国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促使中国建筑业逐渐进入品牌竞争时代。一方面,品牌展示了企业的综合形象,具有不可估量的市场价值,它的形成始终贯穿于企业发展之中,另一方面,品牌是又一个建筑企业综合素质的标识,它不能被企业的规模和业绩所替代。可以说,品牌已经成为建筑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支柱,以及建筑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利器。甚至可以说,品牌必然是未来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一,“树品牌”不等于“做广告”。有些建筑企业的决策者认为,塑造品牌就是做广告,于是企业就不停地做广告,其结果是知名度大大提高了,但提高的不是在目标消费群体之中,而是在大部分与建筑消费无关的群体之中。实际上,广告更多的是建筑企业进行品牌维护工作的必要手段。建筑企业塑造品牌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离不开广告,但又不能只有广告。换句话说,除了做广告,建筑企业仍有大量的事情要做,以全面提高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第二,“树品牌”切忌盲目跟风。由于中国建筑企业的品牌塑造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成熟

热处理炉的特点

热处理炉的特点 热处理炉的特点 https://www.360docs.net/doc/8210758046.html, 2010.5.26 1.热处理炉的温度范围大工前的加热,主要目的是得到塑性好的奥氏体钢,其温度范围为900-1200度;热处理由于工艺要求不同,温度高的可达1300度,低的只有100度左右。温度相差如此之大,其炉子结构也很大不同。炉温高于650度的叫高温热处理炉,热量的传递以辐射方式为主,对流为辅;炉温低于650度的叫低温热处理炉,热量的传递主要依靠对流方式。热处理要求炉膛温度均匀,避免局部温度过高。 2.热处理炉的炉温控制比较严格热处理炉能否保证热处理工艺所要求的温度,对产品质量有很大影响,一般上下不超过3-10度。被加热物断面上的温度分布应尽可能地均匀,温差不得超过5-15度。就控制炉温而言,电炉比较优越。为了达到准确控制温度的目的,最好均匀地布置烧嘴,这样便于分段控制,烧嘴太少,过于集中,容易出现局部过热。同时,烧嘴或电热体的布置及炉子结构应有利炉气的循环。 3.热处理炉应尽量减少金属的氧化与脱碳对钢材的热处理,不允许有表面的氧化与脱碳,应保持表面的光洁。热处理炉往往需要密封,以便控制炉气成分,有时还要保持炉膛内某种特定的气氛。例如冷加工钢材的光亮退火,多半在保护气体介质或在真空中进行,所以马弗炉和辐射管在热处理炉上应用很多,当工件或钢材进行化学热处理时,如渗碳、都要保持在一定成分活性介质中加热,须用马弗炉或浴炉。 4.热处理炉的生产率及热效率低热处理时,为了使金属断面上的温度均匀,使结晶组织转变得完全,需要使金属在炉内停留较长的时间,不论是那一种热处理,

材料在炉内都有一个或几个均热或保温阶段,冷却过程也往往在炉内进行。有些品种的热处理,甚至要进行多次加热、保温冷却。许多热处理炉的周期性作业的,由于以上缘故,热处理炉的生产率和热效率比轧锻加热用炉低得多。

热稳定剂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塑料热稳定剂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2001/09/10) 热稳定剂是塑料助剂的重要组成的部分也是聚氯乙烯PVC加工中不可缺少的助剂类别PVC是主要的通用塑料之一有许多优点但其热稳定性差因此在PVC加工中添加热稳定剂便成为解决该问题的主要方法随着我国PVC工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我国塑料热稳定剂行业研究生产与应用的快速发展 1生产现状 我国热稳定剂的研制与生产始于20世纪50年代 80年代初期有机锡等热稳定剂的不断开发与生产其行业结构基本形成尤其近十多年我国热稳定剂的消费量也随着PVC工业快速发展而大幅度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热稳定剂约为8万t/a生产厂家70余家能够生产各种热稳定剂4050种主要类别有铅盐类三盐及二盐类等硬脂酸金属皂类复合稳定剂有机锡类和有机辅助助剂等产量从1990年的2.2万t增加到1999年7.1万t年均增长率约为12.5%是塑料助剂行业中发展较快的门类之一 1999年7.1万t热稳定剂产品中铅盐类主要是三盐基硫酸铅二盐基硫酸铅类占39%硬脂酸盐类主要是硬脂酸铅钙锡锌等盐类占35%有机锡类占5%复合液体类占10%其余为8% 近年来我国热稳定剂有一定量的进出口但总的来看我国热稳定剂产品档次不高高毒产品仍占据主导地位出口品种主要有铅盐类热稳定剂年出口量约为40005000t同时进口一定数量的复合铅盐类和有机锡类热稳定剂以满足国内塑料加工行业的需求 2技术进展 热稳定剂生产技术及品种开发与应用对PVC工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由于近年来陆续一批新的PVC生产装置投入生产而且许多引进装置和规模都比较大对热稳定剂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之市场竞争的需要等诸多因素的刺激和推动 我国PVC热稳定开发出许多新工艺和新品种 近年来我国铅盐类发展重点在于消除粉尘污染开发复合型铅盐技术代表性成果是在国内南京温州重庆建立了无尘铅盐生产基地其中南京金陵化工厂生产规模达到1万t/a浙江温州塑料添加剂总厂2000t/a温州颜实化工厂2000t/a 重庆长江化工厂3000t/a这些企业产品大多是通过配合酯类润滑剂制造产品以粒状和片状替代传统的粉状较好的解决了粉尘污染和计量困难等问题 南京塑料研究所和江都化工厂研制的CS型无尘复合铅盐稳定剂氧化铅含量大于50%与传统稳定剂相比可降低用量10%30%具有较高的稳定效率适用于氯化石蜡电缆料不仅分散性优良还可保持PVC的良好电性能和机械性能 天津红星化工厂研制成功一种独特的有机/无机复合热稳定剂S系列微晶三盐

(日化行业)日化用品中国化妆品市场发展状况

中国物流配送研究报告九WTO与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第一节我国物流业对外开放的基本状况 一、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 我国物流业按照现代物流业发展特点和趋势衡量,尚处于起步发展初期,与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物流业发展水平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一)物流合理化的现状及差距 一般认为物流活动由运输、储存、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和信息传递等功能组成,物流业规模应为各类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方式的各种经营活动工作量的总和。鉴于我国尚未建立以物流业为基础的统计体系,目前无法准确反映物流的总规模,因此,可根据物流一般要通过运输环节这一特点,以全国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来大致反应物流的总规模。2000年,全国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达135.8亿吨和44452.3亿吨公里。 但我国在物流的合理化方面与物流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不小,主要表现为: 1、物流组织不尽合理。受资源分布、流通体制、产业布局和企业生产组织的影响,物资舍近求远、迂回流动的现象较为严重。 2、大量物流活动缺乏专业化、组织化物流服务,服务水平不高,物流费用却不低。 我国目前每万元GDP产生的运输量为4972吨公里,物流费用占GDP的20%左右,而美国、日本上述数据分别为870吨公里和10%,700吨公里和14%。即便扣除欧美经济发达国家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因素,我国的差距也是明显的。 (二)物流服务能力的现状及差距 2000年,我国铁路营运里程达6.9万公里(仅相当于美国在大规模建设铁路时期高峰年一年的铁路建成规模);公路通车里程140余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6314公里;主要

沿海及内河生产用码头泊位7639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581个;内河通航里程 1l.93万公里;民用机场139个;输油、气管道2.47万公里;民用汽车保有量1608.91万辆,其中载货汽车达693.32万辆;铁路机车14472台,货车总数439943辆;水运民用轮、驳船达5128.1万吨位,其中远洋海运船舶2619万吨位;全国商业、物资流通及外贸部门拥有仓库面积达2亿平方米,冷库容量400万吨,铁路专用线800多条;此外,全国散装水泥、联运、批发交易市场、连锁经营等发展迅速,互联网络、电子商务虽受“泡沫”影响发展势头放缓,但仍极具发展潜力。2000年,全国互联网专线用户已达17063万户,涉及电子商务的企业数十万家。 虽然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已初具规模,从适应和满足物流服务需求的能力角度来看,已无太大制约。但由于交通运输、物资流通、信息服务等行业目前尚不具备按物流活动规律和需求进行组织和管理的能力,因此,物流各环节的衔接较差,运转效率不高,反映为货物在途时间、储存时间、基础设施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均有较大的改善和提高余地。仅以货运汽车的生产率水平为例,美国营运汽车的单车吨年产量约为66万吨公里,而我国这一指标仅为2万吨公里左右。 (三)物流服务水平的现状与差距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逐渐步入较深层次,国外企业为扩大生产规模及提高市场份额,基于现代物流组织理念的物流服务需求不断增加,为其提供专业化物流服务的企业开始出现且发展很快,但这些企业大多具有外商投资或外商培训与指导背景。 我国经济正面临向高效率高效益方向转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发展目标和指导方针。我国的专业物流服务企业也开始大量涌现,“物流热”在全国兴起就是最好的见证。目前,上海、广州、北京、深圳、天津、武汉等经济中心城市物流专业化服务发展较快。专业化物流企业的出现,为在高效率前提下组织物流创造了条件。但由于这些企业数量较少、规模有限,加之服务领域和覆盖范围较为有限,从我国物流总体质量方面的状况分析,专业物流服务的空间和利润潜力还待充分挖掘。 根据物流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物流质量可以表现为物流时间、物流费用和物流效率3个方面,而我国物流业目前在这些方面的总体表现难尽人意。 一是物流时间长。我国工业生产中物流活动所占时间为整个供应过程的90%以上,物流过程中运输以及生产、销售准备过程中的存储所占时间比重又相对较高。目前我国铁路货车的运营速度仅46.4公里左右,散装、集装箱等高效运输方式比重较低,装卸时间较长;公路货车的运营速度也不足50公里;内河航运速度更低;原材料、半成品及产成品的

建筑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建筑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一、中国建筑行业概况介绍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建筑业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不断加强,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加显著。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入世贸组织,在给中国建筑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冲击和挑战。将来要直接面对国际承包商的竞争,国内建筑市场以及参与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竞争将会愈发激烈。管理信息化是传统产业获得新生的必由之路。我国建筑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企业能否为社会提供质量高、工期短、造价低的建筑产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巨大生产力,提高自身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和管理水平,应该作为提升建筑行业竞争力的重点,这也是国外优秀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实践总结。建筑业具有土地垄断性和不可移动性等特点,建设工程产品的生产具有单件性、流动性、地域性、周期长和生产方式多样性、不均衡性,以及受外部约束多等特点。随着建设工程项目的类型和特征的日趋复杂化,建筑产品的精益化,工程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市场化的进程,使得建筑企业对建设项目管理的精益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二、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所占比重仅次于工业和农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建筑行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因此建筑行业运行的良好与否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际上,工业发达国家在国民经济核算和统计时均采用了“狭义建筑业”的概念,而在行业管理中均采用了“广义建筑业”的概念。“广义建筑业”涵盖了建筑产品以及与建筑业生产活动有关的所有的服务活动,同时涉及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内容,在WTO 中《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中包含了建筑服务贸易的内容。根据国家统计局2003年5月颁布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建筑业属于第二产业。建筑业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所占比重仅次于工业和农业,而高于商业、运输业、服务业等行业。随着入世过渡期的结束,我国履行WTO承诺,逐渐消除外资建筑企业进入国内市场的壁垒,我国建筑行业的竞争必将进一步加剧,同时各种内外部因素将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尤其对国有建筑企业造成的冲击更为严重。如何面对问题,灵活应变,寻找解决办法,是我国建筑企业不能不思考的战略性问题。 三、我国建筑行业的质量标准 建筑业是国家重要的产业部门,国家每年固定资产投资额巨大。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这是建筑业的基本工作方针。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每当出现建设高潮的时候,工程的质量就容易出现问题。特别是市场经济带来的竞争虽是促使质量管理上新台阶的有利条件,但市场还有消极的一面,当它还处于发育阶段,会带来商品生产的盲目性,一些企业为利润所诱惑,容易忽视质量。现在有的建筑企业质量管理走下坡路,组织不健全,人员素质低,质量管理名不符实。有的建筑企业故意偷工减料,粗制滥造,弄虚作假,以次充好。近年全国发生工程倒塌事故虽是个别的现象,但性质严重,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这就要求企业要提高认

中国PVC热稳定剂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_高尔金

中国PVC 热稳定剂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高尔金 3 (浙江海普顿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1113) [关键词]PVC ;热稳定剂;生产现状;发展趋势 [摘 要]总结了中国PV C 热稳定剂的生产现状。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PV C 热稳定剂还存在较大差 距,主要表现在品种少、生产结构不合理、生产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等方面;提出中国PV C 稳定剂应向低毒、无污染、复合、高效等方向发展。 [中图分类号]TQ32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79372008)04-0006-04 The current production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heat stabilizers for PVC in China GA O Er -j i n (Zhejiang Hi mpton Chemical Technology Co.,Lt d.,Hangzhou 311113,Chi na ) K ey w ords :PV C ;heat stabilizer ;current p roduction sit uation ;develop ment trend Abstract :The current production situations of heat stabilizers f or PVC in China were summarized. Compared with the advanced world levels ,the heat stabilizers f or PV C i n Chi na had a long way to go ,w hich mai nly charactered in less variet y ,unreasonable p roductive struct ure ,s mall p roduction scale and low industrial centralization degree.It was p rop osed t hat t he heat stabilizers f or PV C i n Chi na should develope i n t he direction of low toxicit y ,non -p ollution ,comp osite and high ef f iciency. 1 生产与市场 中国热稳定剂的研制与生产始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品种是盐基性铅盐和硬脂酸金属皂类。20 世纪80年代初期开发和生产有机锡等热稳定剂,近十多年,中国热稳定剂的消费量也随着PV C 工业的快速发展而大幅度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热稳定剂生产能力约300kt/a ,生产企业400余家,种类近100种,主要类别有:铅盐类稳定剂、钙/锌复合稳定剂、有机锡类稳定剂和辅助稳定剂等。 随着中国化学建材应用领域的扩展,特别是异型材、管材和板材等用量的快速增加,对PV C 的需求量将大幅增加。2006年,中国PV C 的表观消费量为9000kt/a ,超过美国的8000kt/a ,位居世界第一。根据PV C 消费量,并结合中国热稳定剂的结构调整和国外热稳定剂消费结构和趋势,业内专家估计,2010年中国热稳定剂产量将达到250kt (热稳定剂的产量从1995年的49kt 增长到2006年的 180kt ),年均增长率约为10%以上,在塑料助剂行 业中发展较快。具体消费比例为:铅盐类约占40%、硬脂酸盐类约占10%、有机锡类约占15%、稀土类约占8%、钙/锌复合稳定剂约占25%、其他占2%。表1为中国主要热稳定剂生产厂家与产品情况。 目前,中国热稳定剂有一定量的进出口。出口的品种有复合铅盐类和有机锡类热稳定剂,出口量为5000~6000t/a ,同时进口一定数量的有机锡类热稳定剂和钙/锌复合稳定剂,以满足中国塑料加工行业的不同需求。 2 技术进展 热稳定剂生产技术的发展、品种开发与应用对 PV C 工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一批新的PV C 生产装置陆续投入生产,而且许多引进装置的规模都比较大,对热稳定剂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与国外进口产品相竞争,这推动了中国PV C 热稳定剂的研发。 6 第36卷 第4期2008年4月 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 Vol.36,No.4  Apr.,2008 3 [收稿日期]2007-08-16 [作者简介]高尔金(1967— ),男,1991年毕业于浙江工业大学,现任浙江海普顿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2019年日化行业盘点分析报告

2006年日化行业盘点分析报告 2006年,可谓是日化市场的多事之秋,“奥美定”、“爱人葡萄籽”等品牌的风波已经闹得沸沸扬扬,年中时节,以“SK-II”的“铬钕门”事件为主,“迪奥”、“雅诗兰黛”、“倩碧”、“兰蔻”四大品牌香港跟风,“高丝”、“丁家宜”等品牌陕西“煽风点火”,一时间消费者对“美丽事业”顾虑重重,国家质量监督局的统计数据表明:化妆品等日化产品的消费者投诉同比上升了43.6%,北京地区的增幅最高,超过了六成。一时间,众多消费者“谈美色变”,化妆品、日化产品的行业成色、信誉和信任度不同程度的下降。 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06年,整个行业市场销售额仍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全年的日化(广义)市场销售额约为1285.55亿元,同比增长10.9%。 一、化妆品产业市场综述 2006年化妆品产业的销售额达到770亿元左右。其中护肤品的比例约为33%,销售额为254.1亿元,美容类产品的比例为31%,其市场销售额238.7亿元,洗护发产品和香水市场比例为36%左右。 从市场情况来看,2006年的化妆品市场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男士、儿童化妆品发展迅速,但市场份额依然偏小 男士化妆品 几年前就开始叫火,虽然近两年都保持了300%左右的增长速度,但总体的市场规模还是偏小。2006年,男士化妆品的总体销售额为4亿元,虽然中国有将近一亿的男士,处于生理成熟阶段也有消费能力,按每人每年消费100元人民币计算,男士化妆品的市场容量也有100亿人民币,将其视为一座金矿并不为过,但实际的销售额却只有4亿。即使到2010年,调查分析的数据显示销售也不会超过40亿元人民币。目前市场上没有完全成熟的、领行业翘楚的品牌。 抽样调查显示:中国男士有使用化妆品意识的比例不超过2%,远远低于欧美国家的39%。而国内下列因素也造成了男士化妆品该火不火:一是我国男士使用化妆品的观念并未成熟;二是厂家没有进行有效的广告宣传,引导人们去转变观念;三是销售渠道未成熟。男士使用化妆品在观念上还存在较大的偏见,要改变这种传统的观念将需要一个长期的市

热稳定剂的现状与进展

PVC热稳定剂的应用现状与进展 摘要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各类PVC 热稳定剂合成与应用研究的新进展,并对我国热稳定剂的环保化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PVC 热稳定剂研究进展综述合成应用 Abstract:The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of all kinds heat stabilizers for polyvinyl chloride (PVC) at home and abroad were summarize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environment-friendly heat stabilizers in China were also put forward. Keywords:polyvinyl chloride; heat stabilizer; research progress ; review; synthesis; application 引言 热稳定剂是聚氯乙烯(PVC)加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添加剂。随着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关注日益增强,各国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令,采取多种措施,限制含铅、镉等重金属热稳定剂的使用。业内外人士普遍认为,PVC 热稳定剂的环保化已经成为不会逆转的发展趋势。近年来,在PVC 热稳定剂的环保化进程中,取代传统的含铅、镉热稳定剂,研究开发无毒、无污染、复合、高效的热稳定剂得到了更为广泛的重视,其合成与应用研究取得了不少新进展。 1 有机锡稳定剂 有机锡类热稳定剂具有热稳定效能高、无(低)毒、制品耐候性好、透明性优良等特点,是目前应用最广、效果最好的PVC 热稳定剂之一。 有机锡稳定剂的研究主要为引入特定的有机基团以进一步提高其热稳定效能,以及将不饱和有机锡化合物与苯乙烯等共聚以提高稳定剂的相对分子质量,从而提高热稳定剂与PVC 树脂的相容性。此外,大力发展硫醇酯机锡也是有机锡稳定剂的一个研究方向。 陈世华[1]公开了以金属锡、丙烯酸酯、硫代乙醇酸异辛酯为原料,合成二硫代乙醇酸异辛酯二甲酯基乙撑锡{(CH3OCOCH2CH2)2Sn [SCH2COOC(CH2CH3)H(CH2)4CH3]2}的工艺。该工艺过程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安全可靠,成本低,所得产品质量好、性能优良。刘建平[2]用马来酸二辛酯、苯乙烯、N-苯基马来酰亚胺类单体共聚,制备了含有马来酸二辛基结构的热稳定剂,该热稳定剂与PVC 相容性及分散性及可以避免PVC 加工时稳定剂的挥发,同时降低了昂贵的金属锡含量而热稳定效能不下降。 江从宇[3]研究了以巯基乙酸异辛酯和甲基氯化锡为原料,在真空条件下分三阶段直接合成甲基硫醇锡的工艺,讨论了温度、压力、时间对反应的影响,得出了最佳反应条件。该工艺合成的产品质量稳定,甲基氯化锡的转化率在99%以上,并能有效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吴亮[4]以四丁基锡、氯化物、巯基乙酸异辛酯为原料,合成了二丁基锡双(异辛酸巯基

新材料行业发展现状

新材料行业发展现状 新材料企业应改变研究力量分散、隔绝的现状,重组研究力量,避免重复投资、重复研究,推进新材料技术的研究。下面是有关于新材料行业发展现状的内容,欢迎阅读。 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近年来,在政策扶持下,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迅速,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目前来看,新材料产业竞争力依旧薄弱,核心关键材料对外依存度仍较高。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性引导、改善市场化环境。 材料行业是一国工业体系的基础,新材料的研发则关系着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正因此,我国多次出台针对性政策鼓励发展新材料产业。 然而,材料领域的一大特点是研发投入大、研发周期长,因此尽管国家大力支持,但实际情况并不乐观,关键新材料自给率仍堪忧。 除了核心关键新材料自给率不高,也出现某些领域过剩的担忧。例如,多晶硅、碳纤维、锂电子等热门新材料出现扎堆,部分地区陷入结构性过剩窘境。 对此,未来可以试着打造国际一流的新材料创新高地,以吸引更多专业人才。同时,落地相关产业扶持政策,完善政策引导机制。 新材料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之一,其

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我国经济结构面临转型升级,更需要新材料产业做支撑,为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发展奠定基础,前景十分乐观。 据中投顾问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新材料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我国新材料产业产值已从XX年的6500亿元增至XX年的16000亿元,年均增速达25%。 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内,新材料产业仍将处于黄金发展期,产值保持快速增长,年均增速有望维持在20%以上,发展空间巨大。 与此同时,随着家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新材料产业市场潜力逐步释放。到2020年,新材料产业有望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 另外,新能源汽车、可穿戴设备、航天军工等新兴领域蓬勃发展,也将进一步刺激新材料产业的增长,加快核心关键材料的突破。 总的来说,新材料产业前景大好。但是目前竞争力薄弱,亟待多措并举完善制度,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助力新材料产业发展。如此才能实现《“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目标,即到2020年重大关键材料自给率达到70%以上。 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趋势与策略新材料作为21世纪三

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2011-08-08 第07版:科学技术 作者:王利政来源:学习时报 高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产业,对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挥着重要作用。近10多年来,我国通过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高技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规模跻身世界前列,但是仍存在诸多突出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产业规模继续扩大,产品出口全球第一。“十一五”以来我高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根据《美国科学和工程指标2010》的统计数据,2005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落后于美国、日本,位居世界第三,到2007年,我国首次超过日本,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位居世界第二。2009年,我国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创历史新高,突破了6万亿元,达到60430亿元。 高技术产业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以及高技术产业化的能力。随着高技术产业规模的扩张,高技术产业产品的出口继续保持增长,2008年我国高技术产业产品出口额达到3813亿美元,继续位居世界首位。 行业规模差异大,产业地理集中度高。从高技术产业的五个行业看,2009年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产值所占比重仍然接近

一半,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规模位居第二,所占比重超过 1/4,而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占比仅为2.2%。 从产业的地区分布看,高技术产业呈现很高的地理集中度。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占比达到85.4%,几乎是中西部地区的6倍。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是高技术产业的主要集中地,三个区域产值占全国的81.9%。其中广东、江苏两省产值所占比重,达到全国产值的一半。但两省的规模变化又有所不同,“十一五”以来,广东占比从31.2%下降到28.4%,而江苏占比从18.0%上升到21.5%,这反映了加工贸易发达的珠三角地区的高技术制造工业发展放缓,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开始向长三角及中西部地区转移。 产业研发经费持续增长,R&D强度进一步提高。“十一五”以来我国高技术产业的R&D经费持续增长。2009年,高技术产业R&D经费规模达到892.1亿元,占制造业R&D投入的1/4,同时产业R&D强度提高到1.48%,几乎是同期制造业平均水平(0.75%)的2倍。其中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的R&D强度最高达到4.9%,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强度最低,为0.64%,低于制造业整体水平。 有效发明专利占制造业1/3多,行业和地区分布集中。发明专利是评价科技创新程度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研发投入的增加,我国高技术产业拥有的有效发明专利量也大幅增加,2009年,我国高技术产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量突破4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