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流”现象探析
韩流调查报告

韩流调查报告韩流调查报告近年来,韩流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热潮。
从韩国的音乐、电影、电视剧到时尚、美妆、饮食,韩国文化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粉丝。
本文将对韩流现象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一、韩流现象的兴起韩流现象的兴起,不仅仅是因为韩国娱乐产业的发展,更是因为其与年轻人的共鸣。
韩国音乐、电影、电视剧中所呈现的青春、友情、爱情等主题,与现代年轻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需求契合。
韩国艺人们的形象和才华也深深吸引了年轻观众的目光。
二、韩流文化的特点韩流文化以其独特的特点吸引了全球观众。
首先,韩国音乐以其流行、时尚的曲风和舞蹈成为全球年轻人的追捧对象。
从韩国的男子团体到女子团体,每个成员都经过严格的培训和选拔,展现出专业的舞台表演和出色的唱功。
其次,韩国电影和电视剧以其紧凑的剧情、精致的制作和高水准的演技成为观众追捧的对象。
韩国电影的题材多样化,涵盖了爱情、喜剧、动作等各个方面,而电视剧则以家庭、爱情、职场等为主题,引人入胜。
此外,韩国的时尚、美妆、饮食也备受关注。
韩国时尚以其简约、舒适的风格赢得了众多粉丝,韩国的美妆产品则以其高品质、创新的设计受到了全球消费者的喜爱。
韩国饮食以其独特的口味和健康的食材成为了全球美食爱好者的首选。
三、韩流现象的影响韩流现象的兴起对全球文化产业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韩流的兴起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韩国的音乐、电影、电视剧等文化产品通过全球传播,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其次,韩流的兴起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前往韩国旅游,体验韩国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为韩国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此外,韩流的兴起也对全球的时尚、美妆、饮食产业产生了影响。
韩国的时尚品牌、美妆品牌和餐饮品牌在全球范围内扩张,为相关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四、韩流现象的持续性和未来发展韩流现象的持续性和未来发展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虽然韩流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韩流 在中国的波及与影响

2、音乐版权:韩国音乐作品在中国市场的版权问题也备受。近年来,随着中 国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韩国音乐作品在中国市场也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例 如,网易云音乐等平台与韩国娱乐公司达成合作,获得了众多韩国歌曲的版权。 这不仅保障了韩国音乐创作人的权益,也为中国粉丝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音乐收 听体验。
3、广告市场:韩流明星和韩国电视剧、电影等在中国的广告市场中具有很高 价值。许多韩流明星成为品牌代言人,其影响力能够带动产品销售。同时,韩 国电视剧和电影中的植入广告也成为了中国广告市场的新趋势。这种现象反映 了韩流在中国的巨大影响力以及中国市场的广阔潜力。
总之,韩流在中国的波及与影响表现为多方面,既包括音乐、影视等文化元素 的流行,也涉及产业现象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问题。在未来,我们应韩流现象 的动态发展,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努力推动中国文化产业的创新与发展,为 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谢谢观看
“韩流”在中国的波及与影响
韩流在中国:一种文化现象的解 析
近年来,韩流在中国的波及与影响引起了广泛。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韩 流以其特有的魅力对中国乃至全球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次演示将从文化元素、 产业现象、社会问题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对韩流在中国的表现进行深入探讨。
一、韩流及其在中国的影响力
韩流是指韩国音乐、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等娱乐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 现象。自20世纪90年代起,韩国娱乐产业开始迅速发展,凭借其创新的内容和 精湛的制作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了广泛。在中国,韩流也引发了巨大的热潮, 无数中国粉丝为韩国音乐、影视作品所吸引,成为韩流的忠实拥趸。
二、韩流的文化元素及在中国市 场的影响
1、音乐元素:韩国流行音乐(K-pop)以其独特的曲风和舞蹈在中国的年轻 人中备受欢迎。例如,防弹少年团(BTS)、BLACKPINK等韩国偶像组合在中 国拥有庞大的粉丝基础,他们的音乐作品以及舞蹈视频在各大音乐平台和社交 媒体上被大量播放。
《2024年韩国流行音乐推动“韩流”文化走向世界的现象研究》范文

《韩国流行音乐推动“韩流”文化走向世界的现象研究》篇一一、引言韩国流行音乐(K-Pop)作为韩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成功推动了“韩流”文化的全球传播。
本文旨在探讨韩国流行音乐如何推动“韩流”文化走向世界的现象,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二、韩国流行音乐的崛起韩国流行音乐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音乐产业的发展,K-Pop逐渐崭露头角。
其独特的音乐风格、舞蹈表演、艺人形象以及商业运作模式吸引了大量粉丝。
同时,韩国政府和相关机构也积极推动音乐产业的发展,为K-Pop的崛起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K-Pop推动“韩流”文化的全球传播1. 音乐视频的传播:K-Pop音乐视频在各大视频平台上广泛传播,吸引了全球观众的关注。
这些视频不仅展示了韩国音乐的魅力,还展示了韩国的文化和风俗习惯,为“韩流”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2. 艺人的国际活动:韩国艺人通过参加国际音乐节、演唱会等活动,将K-Pop文化带到了世界各地。
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K-Pop的知名度,还促进了“韩流”文化的国际交流。
3. 社交媒体的推广:社交媒体为K-Pop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粉丝通过社交媒体了解K-Pop的最新动态,参与讨论和分享,进一步推动了“韩流”文化的传播。
四、K-Pop推动“韩流”文化走向世界的原因1. 独特的音乐风格:K-Pop音乐融合了多种元素,包括流行、嘻哈、电子等,具有独特的魅力。
此外,K-Pop的舞蹈表演也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吸引了大量粉丝。
2. 优秀的艺人:韩国娱乐公司注重艺人的培养和包装,打造了众多具有个性和魅力的艺人。
这些艺人的出色表现和魅力形象为K-Pop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3. 商业运作模式:韩国音乐产业采用商业化的运作模式,通过唱片销售、演唱会、广告等多种渠道实现盈利。
这种模式为K-Pop的传播提供了资金支持,推动了其全球化发展。
4. 政府的支持:韩国政府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为K-Pop 的传播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
国人对“韩流”的态度及原因初探

国人对“韩流”的态度及原因初探“韩流”是指韩国文化在国际间的流行,它包括了韩国的电影、电视剧、音乐、时尚以及美食等各个方面。
近年来,随着韩国文化的全球影响力不断提升,“韩流”也在中国迅速掀起了一股热潮。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关注并热爱韩国的文化产品,而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就国人对“韩流”的态度及原因作一初步探讨。
国人对“韩流”的态度多种多样,其中包括了热情喜爱、保持中立、持反感态度等。
针对这些态度,我们不妨一一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国人对“韩流”表现出热情喜爱的态度。
韩国的电视剧、音乐、综艺节目等在中国都有着很高的收视率和播放量,例如《太阳的后裔》、《朝鲜战争》、BTS 等热门韩剧和韩乐团体。
这些作品吸引了大量的国人追捧,他们热爱这些作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韩国文化的魅力,这些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韩国文化元素往往会让人眼前一亮,例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传统食品文化、时尚的服饰文化等,这些元素无不展现着韩国文化的多样性和亮点,因而能够深深吸引住国人。
其次是作品本身的高质量,韩国的电视剧、电影和音乐在创作水准和制作质量上都是非常出色的,这也是吸引国人的一大重要因素。
再次是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情感。
韩国的电视剧有着极其感人的剧情,不少观众在看完之后会被深深感动,甚至为之泪流满面,这种感情共鸣也是让国人为之倾倒的一个原因。
这些都是国人对“韩流”表现出热情喜爱的重要原因。
我们来看一看国人对“韩流”保持中立态度的情况。
对于一些中国人来说,韩国的文化产品或许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他们对于“韩流”并没有太大的热情,也不反感。
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有多方面。
首先是审美观念的不同。
中国和韩国的文化底蕴不尽相同,两国人民也各自有着独特的审美观念,因此对于韩国的文化产品也有着不一样的接受程度。
其次是消费观念的不同。
中国和韩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并不尽相同,因此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也会有所不同,这也是造成保持中立态度的一个重要原因。
《2024年韩国流行音乐推动“韩流”文化走向世界的现象研究》范文

《韩国流行音乐推动“韩流”文化走向世界的现象研究》篇一一、引言自上世纪末以来,韩国流行音乐(K-Pop)的崛起与繁荣不仅在国内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更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韩流”文化的热潮。
本文旨在探讨韩国流行音乐如何推动“韩流”文化走向世界的现象,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二、韩国流行音乐的崛起韩国流行音乐(K-Pop)的崛起可以追溯到上世纪末,随着韩国音乐产业的快速发展,K-Pop逐渐崭露头角。
其独特的音乐风格、精良的制作以及明星偶像的魅力吸引了大量粉丝。
K-Pop 以其独特的舞蹈、强烈的节奏和动感的旋律,吸引了全球范围内的年轻人。
三、K-Pop推动“韩流”文化的发展1. 音乐产业的全球化随着韩国音乐产业的全球化发展,K-Pop成为了韩国文化的重要代表。
韩国音乐制作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与全球各大音乐平台合作,将K-Pop音乐推向全球。
此外,韩国政府也积极支持音乐产业的发展,为海外推广提供了政策支持。
2. 影视剧与音乐的融合韩国影视剧与音乐的融合为“韩流”文化的传播提供了重要支持。
许多热门韩剧中的插曲和主题曲都是K-Pop,这些歌曲在剧集热播的同时也获得了大量关注和喜爱。
此外,K-Pop明星也频繁参与影视剧的拍摄,为“韩流”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多渠道。
3. 粉丝文化的兴起K-Pop的粉丝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兴起,粉丝们积极参与线上线下的活动,为“韩流”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粉丝们的热情和支持为K-Pop明星和团体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力,进一步推动了“韩流”文化的传播。
四、K-Pop推动“韩流”文化走向世界的影响1. 文化交流的桥梁K-Pop成为了韩国文化与世界各地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通过K-Pop,全球观众可以了解韩国的音乐、舞蹈、服饰、美食等文化元素,进一步加深了对韩国的了解和认识。
2. 经济发展“韩流”文化的传播为韩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全球范围内的K-Pop粉丝产生了巨大的消费需求,推动了韩国音乐、影视、服装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中国大学生与“韩流”——关于“韩流”的调查分析报告

中国大学生与“韩流”——关于“韩流”的调查分析报告一、引言随着韩国文化的全球传播和受到公众热衷的程度越来越高,“韩流”现象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大学生对“韩流”的调查以及分析得出结论,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大学生对韩国文化的态度和影响。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有500名中国大学生参与。
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对韩国文化的了解程度、受“韩流”影响的频率和方式,以及对韩国文化的喜好和态度等。
三、调查结果1. 对韩国文化的了解程度: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受访者表示对韩国文化有一定了解,其中近40%的人表示了解程度较高。
这说明韩国文化在中国大学生中具有一定的普及度。
2. 受“韩流”影响的频率: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受到“韩流”影响的频率为经常或者经常以上,而仅有不到5%的人表示从不受到“韩流”影响。
这说明“韩流”在中国大学生中影响力较大。
3. 受“韩流”影响的方式:调查结果显示,“韩流”对中国大学生的影响方式主要包括音乐、电影、电视剧和时尚等方面。
其中,超过60%的受访者表示受到“韩流”影响主要是通过音乐,紧随其后的是电视剧和时尚。
这说明“韩流”在中国大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主要表现在音乐和影视方面。
4. 对韩国文化的喜好和态度: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0%的受访者表示对韩国文化持有积极态度,认为韩国文化带给他们的是快乐和享受。
同时,超过70%的受访者表示对韩国文化有一定的喜好,其中近30%的人表示喜好程度较高。
这说明中国大学生对韩国文化持有较为正面的态度和喜好。
四、调查分析通过对调查结果的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韩国文化在中国大学生中具有一定的普及度,大多数受访者都对韩国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其次,中国大学生受到“韩流”影响的频率较高,几乎每个人都受到过“韩流”的影响。
这可能与韩国文化在中国传媒中的广泛宣传有关。
此外,“韩流”对中国大学生的影响方式主要是通过音乐、电视剧和时尚等方面。
《2024年韩国流行音乐推动“韩流”文化走向世界的现象研究》范文

《韩国流行音乐推动“韩流”文化走向世界的现象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文化交流愈发频繁,韩国流行音乐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国际舞台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韩国流行音乐(K-Pop)的崛起不仅为韩国文化带来了全球影响力,还推动了“韩流”文化的走向世界。
本文旨在探讨韩国流行音乐如何推动“韩流”文化走向世界的现象,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二、韩国流行音乐的特色及发展1. 韩国流行音乐的特色韩国流行音乐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如强烈的节奏感、精美的MV制作、多样的音乐类型等。
此外,韩国流行音乐还注重舞蹈的编排和表演,使得音乐更具观赏性。
2. 韩国流行音乐的发展韩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
随着韩国娱乐产业的快速发展,K-Pop逐渐崭露头角。
进入21世纪后,K-Pop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成为了一种全球性的文化现象。
三、韩国流行音乐推动“韩流”文化走向世界的现象1. 韩国流行音乐的国际影响力韩国流行音乐通过多种渠道传播到世界各地,如互联网、社交媒体、音乐平台等。
K-Pop的热门歌曲、明星偶像和独特文化元素吸引了大量国际粉丝,为“韩流”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2. “韩流”文化的全球影响随着韩国流行音乐的传播,韩剧、韩国美食、韩国时尚等“韩流”文化元素也逐渐在全球范围内流行起来。
这些文化元素与K-Pop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韩流”文化的全球化。
四、原因分析1. 优秀的音乐作品与精良的制作水平韩国娱乐公司注重音乐作品的创作与制作水平,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打造出高质量的音乐作品。
这些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吸引了大量粉丝。
2. 多元化的市场策略与全球化的推广手段韩国娱乐公司采用多元化的市场策略和全球化的推广手段,将K-Pop推向全球市场。
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音乐平台等渠道,K-Pop的传播范围不断扩大。
3. 粉丝文化的兴起与社交媒体的普及粉丝文化的兴起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为K-Pop的传播提供了有力支持。
韩流文化入侵现象分析

关于“韩流”入侵中国的文化现象探析——以“韩剧”为案例在韩国政府大力推行对外文化输出政策的支持下, “韩流”作为一种文化现象, 迅速在中国崛起, 并对我国娱乐消费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影响。
“韩流”来袭与渗透, 不仅表达在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及其影视文化的发展上, 而且也渗透到人们的日常思维及其生活当中。
与此同时, “韩流”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发展, 也对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存亡的我国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所谓“韩流”, 在中国是指韩国文化潮流的炽热传播现象。
中韩两国位置毗邻, 一衣带水, 自古以来两国就拥有相似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
韩国作为一个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 在情感表达、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很多方面和中国都有着深刻的相似性, 因此韩国的文化产品与西方相比也就更容易引起中国人的共鸣, 并被广泛的接受和传播。
此外, 韩剧剧情设计新颖、人物包装清新亮丽、画面真实唯美也给予了中国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
其中往往在保留其传统文化内敛、含蓄的同时又将西方思想观念中的前卫和开放融入其中, 完全顺应了年轻一代的审美要求和理想。
不仅如此, 其剧情中渗透的追求和信念也被表达地淋漓尽致。
“韩国风骨十国际表情—情感的表现方式和伦理道德观念都是韩国的或者东方的, 如孝道、忠实、诚信、义气、宽恕、珍惜等等, 都是电视剧要竭力表达的价值观, 但是那种浪漫的调子、快捷的节奏以及洋派的氛围却是国际的。
”除历史因素及韩剧本身的特性外, 韩国文化的迅速崛起及广泛普及很大程度上还得益于韩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
韩国外交通商部曾提出韩国在中国的文化商品市场中至少要占有10%份额的目标, 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 由1%增加到5%, 而且要成为世界五大文化产业强国之一, 而最终目标就是要把韩国建设成为21世纪的文化大国和知识经济的强国。
为此韩国政府一直以来都在积极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他们希望借助“韩流”更广泛地进军国际文化商品市场, 使“韩流”成为促进其产品出口及推动贸易发展的桥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流”现象探析论文标题:“韩流”现象探析论文作者仰滢论文关键词,论文来源青年探索,论文单位广州,点击次数1244,论文页数40~42页2003年2003月论文网/paper_49519981/近来,韩国文化风行一时,出现了所谓“韩流”现象。
“韩流”,就是浸透韩国特有文化气息的纯粹的韩国式生活方式在国内掀起的新的流行风潮。
韩国电视剧、韩国流行乐、韩国明星大举登陆,形成了一股势不可挡的力量,犹如一场腾空而起的沙尘暴,又仿佛一阵横扫陆地的台风。
“韩流”涌入国门最早是在1998年,以劲歌热舞著称的酷龙(CLON)组合敲开了北京的大门,打响了中国“韩流”热的第一炮。
随之而来的“韩流”旋风从北京迅速席卷上海、浙江、重庆等地,引发了一场流行的高烧。
一袭“韩流”威力之大,的确让人不敢小视。
一、“韩流”催生了“哈韩族”1、“哈韩族”与“韩流”相伴而生。
韩国的电视剧和电影在国内热播之后,以年轻人为主的观众对韩国演员和文化显示出了强烈的兴趣,甚至出现了一批被称为“哈韩族”的狂热的“韩流”追崇者。
“哈”源于台湾青少年文化的流行语,意指“非常想要得到,几乎疯狂程度”,“哈韩”是近年兴起的时髦词汇,它最早来自台湾,指的是盲目崇尚、追逐、模仿韩国时尚的流行文化。
“哈韩族”就是指一群疯狂追求韩国流行文化,连穿着打扮、思想行为都仿效的人,主流是能自由接触外国文化的开放性人群,主要集中于14~18岁(相当于中学生)和19~30岁(相当于大学生或刚参加工作的青年)两个层次的都市年轻人。
“韩流”使听韩歌、看韩剧、挂韩国饰物成为一种时尚。
曾有些时日,走在大街小巷,总会遇到那么一些令人侧目的新新人类,缤纷的松糕鞋使人目眩,超级肥大的牛仔裤配上一件色彩鲜艳的T恤衫,背包上别着十几个徽章,金黄的头发如丝般柔顺,半遮半掩露出一脸不羁的表情……举手投足间都在向世人宣告:“我们爱‘韩流’!”、“我们是‘哈韩族’!”。
2、“哈韩族”赋予了这个时代鲜活的特征。
“哈韩族”唱着“H.O.T”、“神话”、“BabyVOX”的歌,墙上贴着安在旭、金喜善的巨幅海报;从租片店里宝贝似的捧回一大摞一大摞的韩国偶像剧,《爱情是什么》、《天桥风云》成为茶余饭后的时髦话题;他们摆玩着“流氓兔”、“溜溜球”,迷恋于形形色色的徽章……跨世纪青年与80年代、60年代的青年有了标志性的区别。
“文革”时期红卫兵小将的寸板头、绿军装、红皮语录,八十年代的新生代的光头、文化衫,这些特有的文化景观早已是过时的文化时尚。
“哈韩族”对美的追求、对时尚的关注、对个性的张扬赋予当今时代以新的文化特质。
二、解读“韩流”80年代浩浩荡荡的“欧风美雨”在华夏大地尽显西方流行文化的魅力,令一代年轻人争相效仿;90年代从日本列岛汹涌而来的“日流”,使多少人亦步亦趋,转而投向“日本制造”的怀抱;而今“韩流”勃兴,似有取代欧美、日本在中国流行文化市场地位之趋势,或许,这难免有危言耸听之嫌。
但事实上,韩国文化如同涓涓细流,正以“润物细无声”之势,对青少年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哈欧美”、“哈日”、“哈韩”,年轻人总是徜徉在流行的浪尖上。
作为一种青年亚文化形态,追星似乎已成为都市青少年们的必修课,尤其是在我们这个有着偶像崇拜传统的国度,青少年追风赶潮不足为奇,人们要反思的也许不是崇拜这一现象本身,而是年轻人崇拜的对象是什么。
中国历史上不乏文化大家,不乏智慧的先知,不乏神武的化身,然而青少年追风赶潮的却并非我们民族的英雄,而是外族他国的宠儿。
“韩流”之盛,不禁使人困惑:为什么韩国文化对青少年有这么大的吸引力?“韩流”缘何能风靡中国?1、中韩文化的相通性为“韩流”来袭提供了前提条件。
中国和韩国同处于东亚地区,有一种天然的地缘亲近,长期的亲善交往和交融,使两国既有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又有共同的文化遗产,因此在跨国文化的传播中存在着文化趋同性:文化根基、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等都存在着相通之处。
历史上都曾接受过儒家文化的洗礼,具有共同的历史渊源,同属于以重人伦为内在本质的汉字文化圈体系。
与欧美文化、日本文化相比较,韩国文化显得优雅而恬淡,这一点上,和中国人传统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比较相近,所以中国人容易产生心理认同,接受起来就比较容易。
韩国在吸纳欧美文化的同时,注意运用东方人的眼光重新包装设计,一切流行元素中似曾相识的中国印记若隐若现,令人回味无穷,对中国青少年而言既有新鲜感,又有亲和力。
“韩流”带来的韩国文化实际是包装过了的东方文化,是亚洲文化和欧美文化融合改造的结果。
此起彼伏的“韩流”是以中韩两国的可交流性、可沟通性为基础的。
2、强势经济带来强势文化是“韩流”西进的动力。
尽管不是绝对的,但中外文化的传输往往是单向的。
强势文化依靠经济的力量,借助现代化的传播方式不断扩大其辐射力,增强其穿透力,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加速了这一进程。
第一世界掌握着文化的输出和主导权,通过文化传媒把自身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强制性地灌输给第三世界,因此,在西方殖民主义造成的霸权话语下,弱势文化只能被动接受,当代中国文化存在着严重“失语症”,意识形态受到不断的渗透和改造。
英语信息占互联网信息的95%以上,就是强势经济推行强势文化的一个明证。
韩国人口是我们的1/30,经济规模却是我们的40%。
近几十年来,“韩流”以发达的经济为背景渐呈强势,远播世界各地,走的就是这样的路线。
有强势经济做后盾,“韩流”大有长驱直入引领时尚之势。
处于全球化漩涡中的中国首先感受到作为韩国强势文化代表的流行文化的热力。
“韩流”实现了中、韩之间文化的竞争性输出与反馈,上演了东亚历史上罕见的多中心交相激荡的盛况。
3、“哈韩族”在“韩流”中产生共鸣是“韩流”盛行的根本原因。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韩流”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青少年追逐时尚的需要,“韩流”满足了青少年渴望变化、渴望新鲜、渴望个性化的心理需求。
流行的韩国偶像剧,多以青少年熟悉的校园为背景,更多地关注普通人的生活,讲述的仿佛就是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故事,虽然理想主义的成分比较多,但是个性化的语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浓郁的生活气息,韩剧以其特有的亲和力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
再说韩国音乐,稍稍年长的人几乎都不能认同韩国的流行音乐,多半以为他们是一群染着眩目头发、穿着怪异的问题少年,然而“哈韩族”却乐此不疲。
就以韩国组合H.O.T为例,探究个中原因,五个人的年龄都不大,最小的才16岁,他们的歌里包含了青少年所感兴趣的一切话题:校园暴力、人类战争、世界和平……他们吸引的也差不多都是年轻人。
反观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常常以高、大、全的形象示人,缺乏人情味,总是无法让传统的英雄换一换面孔,创造出更符合青少年欣赏心理要求的形象。
放眼我们的文化产业,有太多的现行机制无法与国际接轨,有太多的运作方式与时代不相适应。
民族文化与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之间产生了距离,年轻人自然要在社会上寻找其他自己喜欢的来替代——“韩流”及时填补了心灵的真空。
难道我们就将这巨大的文化市场拱手相让吗?“韩流”现象的确值得广大青年文艺工作者和青年文化研究者深思。
三、由“韩流”引发的思考1、“韩流”是中国整体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变迁过程中,价值观的多元化和青少年价值选择的多样性的具体表现。
市场经济的运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不可避免地注入新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
社会转型期多元价值观的共存是不可避免的,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先进与落后的对垒,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韩流”乘势而入。
“韩流”得以广泛的流行体现了当代青少年的价值认同与追求,是社会转型青少年价值观的生动表现。
我们的社会不应该压制、鄙视“哈韩族”。
青少年崇尚“韩流”,在满足个人需要的同时,也实现了对现实社会不满情绪的消解和宣泄,“韩流”在某种意义上说,起到了社会稳定的调节器作用。
对“韩流”现象的接受和认可实际是我们对价值观多元化现实的坦然,同时也体现了社会对青少年个性化要求的宽容和尊重,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社会进步。
对待“韩流”当然不应该放任自流,由于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型,尽管他们的思路最活跃,对社会潮流最敏感,但是他们的理性选择能力和是非辨别能力较弱,因而对于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特别是在世界各国都着眼于抢占21世纪发展制高点的形势下,对于青少年的争夺成为关系到一个国家强弱的决定性因素。
当前就是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教育和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文化的全球化与本土化之争——“哈韩”?还是“亮出我们自己”!笔者无意于打碎任何一个曾经“哈”过、正在“哈”着、或是渴望“哈”的年轻人的美梦。
因为“哈”的过程也是一个成熟的历程,它并不是另类、边缘的概念,而是阳光的、朝气蓬勃的。
但是,“哈”的东西纵然无比美好,毕竟还是别人的,免不了跟风之嫌。
我们青少年何时才能亮出自己,做一回时代的先锋呢?今天,是我们大胆提出“亮出我们自己”的时候了。
在全球化、一体化等各种概念充斥的今天,“文化自身的范围也大大地混淆了”。
全球化的出现打破了本土文化的限制,强势文化挟政治、经济的威力,横冲直撞,正波涛汹涌地流入中国。
直面非主流文化的冲击,传统权威的消解,青少年要培养自己的文化定力,要增强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信心。
因为单纯的摹仿别人只是一种缺乏自信和内涵的表现,盲目的摹仿和崇拜必然导致青少年原创精神的降低,归属感的缺失,甚至国家尊严的丧失。
民族文化离开了创造实践,外来文化就必然演变为消解民族精神的“殖民文化”。
青少年要有尊重自己文化的信心和底气,努力发掘本土民族文化资源,要认识到:文化全球化可能恰恰给了我们一个机会,一个表达本土化特性的机会。
面对文化全球化浪潮,通过跨文化对话,如何做到海纳百川而不浑浊,兼收并蓄而不丧失自我,如何维护中华民族文化的特性并使之代代传承,发扬光大,使中国文化不断走向世界,是当代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
3、“和而不同”——顺应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努力实现文化的多元共处。
21世纪是后工业的信息时代,是多文化、多文明的时代,文化的多元化趋势已是不争的事实,正如罗素在《中西文化比较》中所说,“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过去已经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同样,多元文化的交流也是今天不可回避的话题。
每一种民族文化尽管都有相对稳定的系统,但这一系统并不是先验的、永恒不变的,它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解构和建构的过程。
在全球化的时代,任何民族都不可能不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唯有在文化多元共处的框架中,既保持自身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又使自身文化保持持续敞开性和长久交汇性。
中国文化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国人在接受外来事物时并不是一味排外的,“韩流”的火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原因无它,因为中国人骨子里有“和而不同”的观念,虽然不同,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共存,可以彼此欣赏,共存是一种包容,欣赏又不必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