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区别与应用

合集下载

简析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

简析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

简析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是由纽马克(Newmark)提出的翻译理论,它是20世纪80年代翻译理论发展的重要成果。

纽马克把翻译分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以满足翻译的两个不同要求:根据语义翻译原则,翻译者应尽可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义;根据交际翻译原则,翻译者应尽可能调整译文,使其与译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知识水平相匹配。

语义翻译原则强调保持原文的语义,以实现准确的传达。

纽马克提出,翻译应尽可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义,翻译应尽可能保持原文的语义,而不是简单地把原文字句翻译成等值的译文字句。

因此,翻译应是一种意义的传递,而不是字面上的翻译。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要保持原文的重点和重点,以及原文中的意义,而不能只是简单地把原文字句翻译成等值的译文字句,这样会破坏原文的意义。

交际翻译原则强调调整译文,使之与译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知识水平相匹配。

纽马克认为,翻译应尽可能调整译文,使其符合读者的文化背景和知识水平,这样才能有效地传达原文的信息。

这种调整可以通过改变原文中的文体、句式、表达方式等来实现。

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对翻译理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提出了翻译的两个不同要求: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即根据语义翻译原则,翻译者应尽可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义;根据交际翻译原则,翻译者应尽可能调整译文,使其与译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知识水平相匹配。

它的出现,被认为是翻译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为翻译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引发了翻译理论发展的新思想和新活动。

综上所述,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对翻译理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提出了翻译的两个不同要求: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以满足翻译的两个不同要求:根据语义翻译原则,翻译者应尽可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义;根据交际翻译原则,翻译者应尽可能调整译文,使其与译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知识水平相匹配。

它的出现,被认为是翻译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为翻译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引发了翻译理论发展的新思想和新活动,为翻译理论发展提供了新的借鉴和参考。

彼得纽马克的所有翻译理论

彼得纽马克的所有翻译理论

语义对等性的实现方法
为了实现语义对等性,译者需要深入理解原文的语境、词汇和语法结构,同时还需要考虑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
语义对等性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区别
语义翻译更注重原文的形式和内容,力求保持原文的语义和句法结构,而交际翻译则更注重译文的交际效果,强调译文的流畅性和可读性。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联系
交际翻译的对等性
彼得纽马克认为,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补充的。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根据文本的类型和功能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对于信息型文本,如新闻报道、科技文献等,应该采用语义翻译方法,以准确地传达原文的信息;对于表达型文本,如诗歌、散文等,应该采用交际翻译方法,以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
04
文化翻译理论
VS
彼得纽马克认为,文化翻译是一种将源语言中的文化信息传达给目标语言读者的过程,其原则包括保持源语言的文化特色、尊重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审美习惯。
详细描述
彼得纽马克认为,文化翻译的主要目的是在目标语言中再现源语言的文化特色和内涵,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文化翻译应遵循以下原则:保持源语言的文化特色,尊重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审美习惯,以及在必要时对原文进行适当的调整或注释。
在实际翻译中,两种方法常常需要结合使用,以确保译文既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风格,又能够有效地传达原文的信息和功能。
01
02
03
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的关系
优点
交际翻译强调译文的交际效果,能够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时,交际翻译的对等性要求也提高了译文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直译的定义与原则
直译的原则

简述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及其对汉英语篇翻译的影响

简述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及其对汉英语篇翻译的影响

简述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及其对汉英语篇翻译的影响一、引言彼得·纽马克是英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和翻译教育家,长期从事翻译教学和翻译研究。

他的代表作包括《翻译问题探索》(1981)、《翻译教程》(1988)、《翻译论》(1991)和《翻译短评》(1993)。

其翻译理论中最主要、最有特色的部分就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这也是纽马克翻译理论的核心。

在纽马克之前,翻译方法一直处于传统的二分命题法之争,即直译与意译之争,和纽马克同时代的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也无法摆脱这种二分法模式。

一元论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手段,即人与人当面说话的方式;翻译和语言一样,纯粹是一种社会现象。

纽马克认为交际翻译和语意翻译就是针对这两个概念而制定的。

纽马克在其1988 年出版的《翻译教程》中提了八种翻译方法:逐字翻译、直译、忠实翻译、语义翻译、改写、自由翻译、习语翻译、交际翻译。

在这八种翻译方法中,纽马克认为,只有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符合翻译的两个目标,即准确与简洁。

根据纽马克自己的叙述,对奈达的“动态对等”和“读者反映”的反思促成了他的语义与交际翻译理论的建立。

因为他认为仅有“动态对等”和“读者反映”是不完整的,原作的语义结构和思维过程不能弃之不顾。

但是,纽马克不是抽象地决定采用语意或交际翻译,而是以特定的语篇参照框架决定的。

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文体,同时根据布勒的语言功能理论将所有的文本划分为三大范畴:表达功能、信息功能和呼唤功能,进而将文本归为三类:表达型文本、信息型文本和呼唤型文本。

纽马克认为,根据不同的语篇的显著特征和主要困难,在翻译理论的指导下,选择不同的翻译方法,使翻译方法和语篇类型密切结合,翻译将更贴切原文,传达源语的思想和神韵。

二、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概述和定义根据德国心理学家、功能语言学家布勒和雅各布森论述的三大语言功能,纽马克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

他还采纳了弗格茨基关于思维本质的观点区分这两种翻译。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在翻译中的应用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在翻译中的应用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在翻译中的应用沈涵文河南大学,河南开封475000一、文本类型理论彼得·纽马克是一位现代语言学教授,任教于英国萨里大学,主要从事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教学。

纽马克在布勒语言功能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文体,将文本类型分为表达型文本、信息型文本和呼唤型文本。

表达型文本重视原文作者的权威,关注原作者思想感情,不会考虑读者的反应。

以下几种属于典型的表达型文本:抒情诗、小说、戏剧等严肃性作品;国家政治人物的演讲稿或文件、各种法规和法律文献等权威性言论;自传、散文和私人信件等抒发个人感情的作品。

这些纯属是作者个人感情的宣泄,读者背景模糊,不关注读者的反应。

信息型文本注重对客观事物进行描述,它的语言常常比较客观,不带个人特色,重在信息的传递,而语言正是传递信息的工具。

其用词、搭配等通常较为传统。

典型的信息型文本可以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经济、科学、技术、商业、工业等,常常以教材、报告、报纸、论文、备忘录和会议记录等形式呈现。

号召型文本强调以读者为中心,关注读者的反应。

目的是号召读者按照作者意图来思考、感受并有所行动。

典型的号召型文本包括:告示、说明书、宣传手册、广告等。

一个文本常常会具备几种功能,但往往以其中一种功能为主[1]。

同一文本会因为不同的交际时间、地点、背景和对象产生不同的功能[2]。

二、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含义20世纪末期,彼得·纽马克出版了《翻译问题探讨》(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在这本书中,他首次引入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这两个概念。

语义翻译以原文作者为出发点,竭力将原文的信息贴切地传达出来。

其更偏重于对原文文本的呈现,也就是在不违反语法规则的情况下将原文内容尽可能地再现。

因此,在进行语义翻译时,译文应该在译语的语义和句法结构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准确地再现原文的上下文意义,使得译文与原文在文体风格上尽可能地相似,从而使读者有更精准的阅读体验。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
## 语义翻译
语义翻译是指将一种语言的句子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同时保留其源语言所表达的意思。

语义翻译是进行有效翻译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涉及到保持原有语句中的语义内容不变,并同时展现出目标语言的特征。

例如,“你好”这个简单而又常用的句子,在英文中可以译作“Hello”,但在法语中可以译作“Bonjour”,而在德语中可以译作“Guten Tag”。

在每种语言中,这些礼貌问候的语句都有自己的特定语义,因此,语义翻译就是在不同语言之间保留这种特定的语义的翻译方式。

## 交际翻译
交际翻译是指在不同文化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并通过正确的翻译有效传达信息的过程。

交际翻译涉及到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并保持其原有语义,以及在翻译过程中注意文化背景和文化习俗的过程。

它不仅要求翻译者对两种语言、文字和文化都有很好的理解,还要求翻译者能够把不同文化中的信息有效地转换到另一种文化中,使彼此之间能够以一种理解的方式进行沟通和交流。

纽马克论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

纽马克论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

纽马克论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一、本文概述《纽马克论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这篇文章主要探讨了纽马克提出的两种翻译方法: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

纽马克是20世纪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和实践家,他在其著作《翻译问题探讨》中详细阐述了这两种翻译方法的核心思想和应用。

本文旨在概述纽马克的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理论,分析它们的定义、特点、应用及其在翻译实践中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纽马克的翻译理论背景及其在翻译领域的贡献。

然后,详细阐述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的定义和特点,包括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接着,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探讨这两种翻译方法在实际翻译过程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在处理不同文本类型和语言风格时的优势和局限性。

总结纽马克的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的启示和影响。

通过对纽马克的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理论的深入剖析,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种翻译方法的内涵和应用,提高翻译实践的质量和效率。

本文也旨在为翻译研究和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翻译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二、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的定义与特点纽马克(Nida)的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理论是翻译研究中的重要理论之一。

这两种翻译方法各有其独特的定义和特点,对于理解和处理不同类型的文本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交际翻译,顾名思义,强调的是翻译过程中的交际效果。

纽马克认为,交际翻译的主要目标是使译文读者能够像原文读者一样理解和欣赏原文,即实现原文的交际功能。

因此,在交际翻译中,译者需要充分考虑到译文读者的文化背景、语言习惯等因素,对原文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写,以确保译文的流畅性和自然性。

这种翻译方法通常适用于那些以信息传递为主要功能的文本,如新闻报道、科技论文、广告等。

与交际翻译不同,语义翻译则更加注重原文的语义内容和形式。

纽马克认为,语义翻译的主要目标是尽可能保留原文的语义信息,包括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特点。

在语义翻译中,译者需要尽可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语义内涵,而不是追求译文的流畅性和自然性。

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

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

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翻译是信息传递和跨文化交流的桥梁,可以分为许多种类和层面,其中包括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

本文将探讨这两种翻译方式的特点、应用以及各自的优劣之处。

语义翻译主要关注文字和句子的准确传达,将原文的意思以最忠实的方式翻译成目标语言。

在语义翻译中,翻译者需要深入理解源语言的语义、语法结构和文化背景,然后转化为目标语言的等效表达。

这种翻译方法强调准确性和精确性,有助于在文本之间保持一致性。

然而,语义翻译也存在一些限制。

由于语言之间的差异和文化差异,有时候直译并不能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

在这种情况下,交际翻译成为一种更有效的方式。

交际翻译注重源语言信息的传递和目标语言读者的理解。

它更关注沟通的效果,而不仅仅是文字的准确性。

交际翻译强调根据读者的特点和背景,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来传达信息。

这种翻译方法考虑到了语用学、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因素,有助于让目标语言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翻译内容。

然而,交际翻译也可能存在信息的丢失或误解。

为了使翻译更符合目标语言读者的接受习惯,有时候可能需要做出一定的改动或添加信息,这可能导致原文的准确性有所损失。

此外,交际翻译也需要翻译者具有较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确保翻译内容的准确传达。

总的来说,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劣之处。

语义翻译注重准确性和一致性,适用于需要保持原文意思的传达的场景。

而交际翻译注重信息的接受和交流效果,更适用于需要根据目标语言读者特点进行适度转换和调整的场景。

在实际应用中,翻译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翻译需求灵活运用这两种方式。

有时候,合适的翻译方式可能是两者的结合,以平衡准确性和可读性。

因此,翻译者的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专业素养都非常重要。

最后,无论是语义翻译还是交际翻译,在实践中都需要翻译者不断学习和提升,以不断适应不同的翻译需求和挑战。

只有通过积累经验、加强专业知识和保持敏锐的观察力,翻译者才能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促进语言间的相互理解和合作。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在实践中的应用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在实践中的应用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在实践中的应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翻译的两个主要方向,它们在实践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语义翻译主要注重词汇、语法、语义等的准确翻译,使目标语言能够严格地与原文相对应,尽可能地传达原文所包含的信息;而交际翻译则更注重传达原文的交际意义、情感色彩等方面的信息,使翻译文本能够达到交际的目的。

下面将从文学翻译和商务翻译两个方面分别介绍它们在实践中的应用。

在文学翻译方面,语义翻译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尽量地保留原作的风格和语言特色,使翻译后的文本更加接近原文。

在翻译文学作品时,语义翻译要尽可能地保留原文中的意境、意象和修辞手法等,以充分传达原作的艺术价值。

例如,“翠竹林中,山泉潺潺,鸟语花香”,这句话是一句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景象描写,语义翻译时可以保留原文的形式和运用专业术语,如“Bamboo forest, the mountain spring murmurs, the birds chirp and the flowers emit fragrance”,以达到尽可能与原文接近的效果。

在商务翻译方面,交际翻译有着更为广泛应用。

商务翻译要求传达信息的同时保持语言简洁明了,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在商务合同、商业协议等文件的翻译中,交际翻译可以使其更准确地传达合作意图和要求,防止造成沟通障碍。

例如在一份商业合同中,语义翻译可能会把“有争议的内容需要双方协商解决”翻译为“Disputes not resolved by the Parties shall be settled by mutual negotiation”,而交际翻译则更注重对这个规定的解释和适用范围的讲解,“The Parties shall negotiate in good faith to settle any disputes that arise during the execution of this contract”,使翻译更符合商务合作的实现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区别与应用[摘要] 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是两种基本翻译方法,两者各有特长。

从文化层面对两种翻译法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从中得到启示,把握好在何时何地使用不同的翻译法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 语义翻译交际翻译区别应用
一、引文
翻译涉及的是从形式到内容、从语音到语义、从达意到传情、从语言到文化的多层次、多方面的语际转换。

翻译是一种艺术,有其本身的艺术法则、审美意识和体验过程。

同时,翻译还有其本身的内部规律、工作规范和实施程序。

从事翻译的人必须运用自己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还必须运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才可以赋予自己的成果以真实的价值。

社会效益是检验翻译的意义、翻译的质量和翻译的价值的标尺。

翻译要同时解决语言和文化的问题。

因为,翻译不仅是语言的翻译,而且也是文化的翻译。

因受文化习惯的影响,中外文化有较大差异。

二、概念
纽马克在《翻译教程》一书中借助buhler的语言三大功能首次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

语义翻译把表达内容限制在原文文化范围内,不改变原文中寓有民族文化色彩的概念,力求保留原作者的语言特色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试图再现原文的美学价值,因此在结构和词序安排上更接近原文;交际翻译注重译文读者对象,试图使读者阅读译文时能尽可能地接近原语读者阅读原文所产生
的效果。

因此,交际翻译会把原文中富有民族文化色彩的概念转化为符合目的的语言和文化的表达方式,使译文更合于译语规范,在翻译过程中,两种方法常常结合使用,但在不同的文本类型中各有侧重。

语义翻译指在译入语语义和句法结构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准确地再现原文的上下文意义,而交际翻译指译作对译文读者产生的效果应尽量等同于原作对原文读者产生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交际翻译的定义与等效翻译的定义如出一辙;同时,“尽量等同”、“尽可能准确”还说明了翻译中不可能做到完全绝对的等同。

纽马克认为只有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能够达到翻译的准确性和简洁性之目的。

二者既有相同之处。

三、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比较
1.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区别
从理论上讲,两者的区别是很大的。

语义翻译为了表现原作的思维过程,力求保持原作的语言特色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发挥了语言的表达功能,而交际翻译关键在于传递信息,让读者去思考、去感受、去行动,为某类读者“量体裁衣”,发挥了语言传达信息、产生效果的功能。

(1)语义翻译较客观
须讲究准确性,屈从原语文化和原作者,翻译原文的语义,只在原文的内涵意义构成理解的最大障碍时才加以解释。

但语义翻译也不能忽视向读者传达信息。

因此,原文如果不是现代作品,也要用现代语言来翻译,以便译文更接近读者。

原文中的象征性因素和表达
因素,译文读者如果无法理解,译者也得设法使其易懂。

而交际翻译较主观,只注重译文读者的反应,使原语屈从译语和译语文化,不给读者留下任何疑点与晦涩难懂之处。

为此,译者可对原作进行修正,但这并不等于说译者可以不尊重原语文本,毕竟原文本是翻译的唯一源泉。

(2)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在表达形式上存在差异
语义翻译使译文与原文的形式更为接近,并尽量保留原文的声
音效果。

如果原文语言偏离了原语文体规范,译文也应体现出来,即译文语言也应偏离译语的风格规范。

如果原文语言与译文语言规范差距不大,译者还得保留原文句子的长短,保留原文用于强调的词
的位置。

交际翻译则是重新组织句法,运用更为常见的搭配和词汇,使译文流畅地道,简明易懂。

译者可以摆脱原文语言结构的束缚,发挥译语的优势,为此,译者有权调整原文的逻辑关系,使含糊不清的概念明朗起来,则去重复赘述,使独特的语言普通化。

译者还有权改正原文中的事实错误和笔误,而在语义翻译中是不可能这样做的,
只能原样保留,并在脚注中注明。

(3)当信息的内容与效果发生矛盾时,语义翻译重内容而不重效果,交际翻译则重效果轻内容
例如,在翻译德语句子“bissiger hund”和法语句子“chien mechant”时,语义翻译会译为“dog that bites”(咬人的狗)或是“savage dog”(很凶的狗),译文的内容与原文一样,但效果不如原文。

交际翻译则会译为英国人的习惯说法“be aware of the dog”
(当心这条狗),语言就很地道,达到了提醒人的目的和效果。

再以“wet paint”为例,语义翻译会译为“湿油漆”,传达了信息内容,但效果显然不如交际翻译的译文“油漆末干,请勿触摸”。

2.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共同点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两者的区别也不是绝对的,二者往往有重
合的时候,并不能绝对地区分开来。

第一,两种翻译方法都是建立在认知翻译的基础之上的,是对认知翻译的修正和完善,都必须反映原文的思想内容,都必须服从译
入语的语法结构和某些固定的文体特征。

例如英语有些文体多长句,译为汉语时,由于英汉语序和表达方式的差异,一般须译成短句才
符合汉语的特点。

第二,如果原文信息带有普遍性,不带文化特性,信息内容的重
要性与表达信息的方式和手段同等重要,而译文读者的知识水平和兴趣又与原文读者相当,就可以同时采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应
该说这是最“理想”的翻译,因为可以同时照顾到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

如翻译重要的宗教、哲学、艺术、科学文献,用语义翻译或交际翻译都会产生彼此相似的效果。

另外,在处理常规引喻、搭配、技术术语等标准语言等问题时,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效果也都是相似的。

第三,在翻译中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在同一篇作品中,有的部
分须采取语义翻译,有的部分须采用交际翻译,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因此,没有绝对的语义翻译,也没有绝对的交际翻译。

一篇翻
译,甚至是其中的一个部分或句子,可以语义翻译的成分多一点,也可以交际翻译的成分多一点。

参考文献:
[1]韦忠生,胡奇勇.不可译现象和翻译补偿手段的应用[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2]覃士坎.英汉文化差异与翻译的可译性限度[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s2).
[3]曾兆令.试论等效翻译[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
报,2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