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及其对汉英语篇翻译的影响

合集下载

简析彼得·纽马克的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

简析彼得·纽马克的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

简析彼得·纽马克的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作者:宋丽显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6年第07期【摘要】纽马克(Peter Newmark)是盛名的翻译理论家,他对翻译理论最突出的贡献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

语义翻译要求译文接近原文的形式,尤其在结构和词序安排上;交际翻译则注重译文读者的理解和反应。

【关键词】彼得 ·纽马克语义翻译交际翻译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产生于直译和转译两家争鸣的大背景下,纽马克将翻译分成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两大类,他还认为不论语义翻译还是交际翻译,片面强调其中一种都是不可取的,翻译应当因时制宜,因势制宜。

本文首先分别介绍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其次对其异同点进行比较分析。

一、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简介语义翻译侧重点在语义二字,以翻译出原文文义为主要目标,最大可能忠实于原文,表达出原文语义与结构并体现出原文语境。

纽马克对语义翻译的定义是“在目的语言结构和语义许可的范围内,把原作者在原文中表达的意思准确的再现出来”。

采用语义翻译译出来的作品总是要逊色于原著,因为语义翻译既然想要保持原著的一切东西,就难免顾此失彼。

交际翻译是把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一种翻译方式,它深入地发掘了语言的交际价值,为译者进行翻译工作提供了全新视角。

纽马克认为交际翻译是“努力使译文对目的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与原文对源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相同”的翻译方法。

交际翻译理论的最大突破之处就在于它首次突出了语言交际价值的作用。

虽然交际翻译强调从读者的理解和反应出发,使译文趋于流畅,更符合译文语言习惯,但并不意味着译者可以随意发挥。

二、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比较区别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本质的区别在于二者强调的重点不同。

交际翻译中翻译的基本单位是句子,不拘泥于源语言文化背景,具有主观性;语义翻译中翻译的基本单位是词,以源语文化为基础的,具有客观性。

交际翻译的关注点是目的语读者,为他们排除阅读或交际上的困难与障碍,使交际顺利进行,其译文通常是通顺易懂,规范自然,符合特定的语域范畴。

简析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

简析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

简析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是由纽马克(Newmark)提出的翻译理论,它是20世纪80年代翻译理论发展的重要成果。

纽马克把翻译分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以满足翻译的两个不同要求:根据语义翻译原则,翻译者应尽可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义;根据交际翻译原则,翻译者应尽可能调整译文,使其与译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知识水平相匹配。

语义翻译原则强调保持原文的语义,以实现准确的传达。

纽马克提出,翻译应尽可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义,翻译应尽可能保持原文的语义,而不是简单地把原文字句翻译成等值的译文字句。

因此,翻译应是一种意义的传递,而不是字面上的翻译。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要保持原文的重点和重点,以及原文中的意义,而不能只是简单地把原文字句翻译成等值的译文字句,这样会破坏原文的意义。

交际翻译原则强调调整译文,使之与译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知识水平相匹配。

纽马克认为,翻译应尽可能调整译文,使其符合读者的文化背景和知识水平,这样才能有效地传达原文的信息。

这种调整可以通过改变原文中的文体、句式、表达方式等来实现。

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对翻译理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提出了翻译的两个不同要求: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即根据语义翻译原则,翻译者应尽可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义;根据交际翻译原则,翻译者应尽可能调整译文,使其与译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知识水平相匹配。

它的出现,被认为是翻译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为翻译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引发了翻译理论发展的新思想和新活动。

综上所述,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对翻译理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提出了翻译的两个不同要求: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以满足翻译的两个不同要求:根据语义翻译原则,翻译者应尽可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义;根据交际翻译原则,翻译者应尽可能调整译文,使其与译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知识水平相匹配。

它的出现,被认为是翻译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为翻译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引发了翻译理论发展的新思想和新活动,为翻译理论发展提供了新的借鉴和参考。

纽马克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指导下自传文本英汉翻译

纽马克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指导下自传文本英汉翻译

纽马克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指导下自传文本英汉翻译摘要:本文通过对自传文本的翻译实践,结合纽马克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理论指导,探讨了自传文本的翻译策略和技巧。

首先,介绍了自传文本的特点及其翻译难点,然后分别阐述了纽马克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操作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自传文本翻译的具体实践方法。

最后,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翻译策略和技巧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自传文本;纽马克语义翻译;交际翻译;翻译策略;翻译技巧;翻译实践;案例分析1. 简介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跨文化交流的需求日益增多,翻译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职业。

自传文本作为一种在不同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学形式,其翻译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自传文本的翻译需要在保持原意不失真的基础上,注重表达和传达作者原意的同时,考虑目标读者的语境和文化背景,以实现文化传播和沟通的目的。

本文将结合纽马克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理论指导,探讨自传文本的翻译策略和技巧,并通过案例分析验证其实际效果。

2. 自传文本特点及翻译难点自传文本是一种以自身生活经历和见闻为主要内容的文学形式,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自传文本通常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反映了作者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带有较强的情感色彩和主观性。

第二,自传文本的描写和叙事方式往往比较自由和自由流畅,常常涉及到一些个人习惯、地域文化、历史文化、文化差异等方面的内容,使得其翻译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第三,自传文本的语言风格丰富多样,包括口语化语言、文学化语言、地区性语言等不同风格,需要翻译者具备相应的文化背景和语言实力。

综上所述,自传文本的翻译难点主要在于如何准确表达作者的情感、体现其风格和文化背景,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跨文化传播的目的。

3. 纽马克语义翻译的原理和方法纽马克语义翻译是翻译学中的一种新兴流派,其基本原理是“意义一致”(semantic harmony)和“语言相对性”(linguistic relativity),即在保持原意不失真的基础上,将原文的意义转换成目标语言的意义,使翻译的效果更符合目标读者的文化和语言习惯。

简析彼得·纽马克的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

简析彼得·纽马克的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

- 219 -校园英语 / 翻译探究简析彼得·纽马克的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山东科技大学/宋丽显【摘要】纽马克(Peter Newmark)是盛名的翻译理论家,他对翻译理论最突出的贡献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

语义翻译要求译文接近原文的形式,尤其在结构和词序安排上;交际翻译则注重译文读者的理解和反应。

【关键词】彼得 • 纽马克 语义翻译 交际翻译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产生于直译和转译两家争鸣的大背景下,纽马克将翻译分成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两大类,他还认为不论语义翻译还是交际翻译,片面强调其中一种都是不可取的,翻译应当因时制宜,因势制宜。

本文首先分别介绍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其次对其异同点进行比较分析。

一、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简介语义翻译侧重点在语义二字,以翻译出原文文义为主要目标,最大可能忠实于原文,表达出原文语义与结构并体现出原文语境。

纽马克对语义翻译的定义是“在目的语言结构和语义许可的范围内,把原作者在原文中表达的意思准确的再现出来”。

采用语义翻译译出来的作品总是要逊色于原著,因为语义翻译既然想要保持原著的一切东西,就难免顾此失彼。

交际翻译是把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一种翻译方式,它深入地发掘了语言的交际价值,为译者进行翻译工作提供了全新视角。

纽马克认为交际翻译是“努力使译文对目的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与原文对源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相同”的翻译方法。

交际翻译理论的最大突破之处就在于它首次突出了语言交际价值的作用。

虽然交际翻译强调从读者的理解和反应出发,使译文趋于流畅,更符合译文语言习惯,但并不意味着译者可以随意发挥。

二、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比较 区别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本质的区别在于二者强调的重点不同。

交际翻译中翻译的基本单位是句子,不拘泥于源语言文化背景,具有主观性;语义翻译中翻译的基本单位是词,以源语文化为基础的,具有客观性。

交际翻译的关注点是目的语读者,为他们排除阅读或交际上的困难与障碍,使交际顺利进行,其译文通常是通顺易懂,规范自然,符合特定的语域范畴。

彼得纽马克的所有翻译理论

彼得纽马克的所有翻译理论

语义对等性的实现方法
为了实现语义对等性,译者需要深入理解原文的语境、词汇和语法结构,同时还需要考虑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
语义对等性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区别
语义翻译更注重原文的形式和内容,力求保持原文的语义和句法结构,而交际翻译则更注重译文的交际效果,强调译文的流畅性和可读性。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联系
交际翻译的对等性
彼得纽马克认为,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补充的。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根据文本的类型和功能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对于信息型文本,如新闻报道、科技文献等,应该采用语义翻译方法,以准确地传达原文的信息;对于表达型文本,如诗歌、散文等,应该采用交际翻译方法,以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
04
文化翻译理论
VS
彼得纽马克认为,文化翻译是一种将源语言中的文化信息传达给目标语言读者的过程,其原则包括保持源语言的文化特色、尊重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审美习惯。
详细描述
彼得纽马克认为,文化翻译的主要目的是在目标语言中再现源语言的文化特色和内涵,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文化翻译应遵循以下原则:保持源语言的文化特色,尊重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审美习惯,以及在必要时对原文进行适当的调整或注释。
在实际翻译中,两种方法常常需要结合使用,以确保译文既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风格,又能够有效地传达原文的信息和功能。
01
02
03
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的关系
优点
交际翻译强调译文的交际效果,能够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时,交际翻译的对等性要求也提高了译文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直译的定义与原则
直译的原则

纽马克的翻译理论

纽马克的翻译理论
能够准确传达原文的意义和信息,保留原文的语言风格和特 色
03
有利于目标语读者理解和感受原文的文化背景和内涵
语义翻译的优缺点
语义翻译的优缺点
01
缺点
02
可能过于强调原文的语义和句法结构,导致 目标语表达不够流畅自然
03
可能过于依赖直译,导致译文失去原文的语 言魅力和文化特色
04
可能过于追求准确性和忠实性,忽略译文的 读者感受和文化差异
要点三
文本类型分析
根据纽马克的翻译理论,译者需要对 原文的文本类型进行分析,根据不同 的文本类型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例 如,在信息型文本中,译者应注重信 息的准确性和清晰度;在号召型文本 中,译者应注重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 力。
在机器翻译中的应用
01
语义理解
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强调语义理解在翻译中的重要性。在机 器翻译中,语义理解是关键,机器需要通过对语言的分析 和理解来生成准确的译文。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在实际翻译过程中,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并不是互斥的, 而是可以相互补充的。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将两种方法结 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
无论是语义翻译还是交际翻译,都需要译者具备扎实的语 言基础、文化背景知识和专业素养,以确保翻译的质量和 准确性。
定义与特点
01
02
定义:语义翻译是指根 据原文的语义、句法结 构和表达方式,使用目 标语的对应词汇和结构 进行翻译,尽可能准确 地传达原文的意义和信 息。
可能牺牲原文的艺术性
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交际翻译可能过于注重信息的传递而牺牲原文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文化因素难以完全传递
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交际翻译在传递原文文化因素时可能会遇到困难,难以完全准确地传递文化信 息。

简析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

简析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

简析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简析纽马克(Nida Eugene Albert Nida)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探讨其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与影响。

纽马克是西方翻译理论界的杰出代表,其提出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对翻译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首先将对纽马克的理论进行概述,介绍其基本概念和核心思想。

随后,文章将详细分析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特点、优势与局限,以及两者在实际翻译操作中的平衡与选择。

本文还将通过具体案例,探讨纽马克理论在文学、商务、法律等领域翻译实践中的应用,以期对翻译实践提供有益指导。

文章将总结纽马克理论对翻译学的贡献,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论述,读者将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为翻译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纽马克的翻译理论背景纽马克(Eugene A. Nida)是20世纪最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和实践者之一,他以其独特的翻译理论和方法在翻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翻译理论主要基于两个核心概念:语义翻译(semantictranslation)和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这两个概念不仅为翻译实践提供了指导,也为翻译理论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径。

纽马克的翻译理论背景可以追溯到他对语言学、语用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的深入研究。

他认为,翻译不仅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

因此,翻译者不仅要关注语言的准确性,还要考虑读者的文化背景和接受能力。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他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两种翻译方法。

语义翻译强调保持原文的语义内容和句法结构,尽可能传达原文的语境意义。

这种翻译方法适用于那些重视原文形式、结构和修辞的文本,如文学作品、科技论文等。

而交际翻译则更注重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旨在使译文读者能够像原文读者一样理解和欣赏原文。

这种翻译方法适用于那些以信息传递和沟通为主要目的的文本,如新闻报道、广告、公文等。

浅析纽马克的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

浅析纽马克的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

浅析纽马克的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情侣网名摘要:英国翻译家彼得纽马克对翻译理论的贡献主要在于提出了语义翻译,交际翻译和关联翻译。

本文主要介绍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

纽马克首先将文本分为三类,由于每种文本的特点不同,因此在翻译的时候,要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

本文主要介绍这三类文本的特点以及翻译策略。

纽马克是一位著名的翻译理论家,他所著的《翻译问题探讨》(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更是翻译学界的经典之作。

在本书中,纽马克在总结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翻译的本质,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翻译的研究对象以及作用,隐喻的翻译及处理方法等内容。

其中他重点介绍了语义翻译以及交际翻译,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也是纽马克翻译理论最核心的部分,是他翻译理论的主要内容。

纽马克将文本分为三类,分别是表达型文本,信息型文本和呼唤型文本。

其中表达型文本的重点在于说话者运用这些话语表达其思想感情,不去考虑读者的反应。

这类文本的特点就在于它是一种创造型的,主观的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想法,比如:严肃文学,权威言论,自传,私人信件等形式。

第二种文本为信息型文本,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传递信息,这类文本的特点在于它是指代型,认知型,再现型,描述型,客观表达作者的想法。

这种文本可包含多种主题,例如学术论文,技术性术语,科普读物,艺术性读物,新闻报道等。

表达型文本有个人风格,如新颖的搭配,独特的用词,而信息型文本通常是用不带个人特色的语言写成,具有传统语言的语言特点。

这种文本的核心是“真实性”,人们关心的是作者说话的内容,而不是说话的方式。

与信息型文本相比,译者有更大的自由度。

第三是以读者为核心的劝说性文本,主要包括各类说明书,宣传性文字,广告,通知及其他劝说性文字等。

所谓“劝说性”,其核心是呼唤读者去行动,思考,感受。

呼唤型文本与表达型文本“以作者为中心”的思想刚好相反,呼唤型文本是以读者为中心,其特别强调可读性,希望读者能够接受,并做出一定的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及其对汉英语篇翻译的影响一、引言彼得·纽马克是英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和翻译教育家,长期从事翻译教学和翻译研究。

他的代表作包括《翻译问题探索》(1981)、《翻译教程》(1988)、《翻译论》(1991)和《翻译短评》(1993)。

其翻译理论中最主要、最有特色的部分就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这也是纽马克翻译理论的核心。

在纽马克之前,翻译方法一直处于传统的二分命题法之争,即直译与意译之争,和纽马克同时代的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也无法摆脱这种二分法模式。

一元论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手段,即人与人当面说话的方式;翻译和语言一样,纯粹是一种社会现象。

纽马克认为交际翻译和语意翻译就是针对这两个概念而制定的。

纽马克在其1988 年出版的《翻译教程》中提了八种翻译方法:逐字翻译、直译、忠实翻译、语义翻译、改写、自由翻译、习语翻译、交际翻译。

在这八种翻译方法中,纽马克认为,只有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符合翻译的两个目标,即准确与简洁。

根据纽马克自己的叙述,对奈达的“动态对等”和“读者反映”的反思促成了他的语义与交际翻译理论的建立。

因为他认为仅有“动态对等”和“读者反映”是不完整的,原作的语义结构和思维过程不能弃之不顾。

但是,纽马克不是抽象地决定采用语意或交际翻译,而是以特定的语篇参照框架决定的。

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文体,同时根据布勒的语言功能理论将所有的文本划分为三大范畴:表达功能、信息功能和呼唤功能,进而将文本归为三类:表达型文本、信息型文本和呼唤型文本。

纽马克认为,根据不同的语篇的显著特征和主要困难,在翻译理论的指导下,选择不同的翻译方法,使翻译方法和语篇类型密切结合,翻译将更贴切原文,传达源语的思想和神韵。

二、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概述和定义根据德国心理学家、功能语言学家布勒和雅各布森论述的三大语言功能,纽马克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

他还采纳了弗格茨基关于思维本质的观点区分这两种翻译。

1.语义翻译。

1981年,纽马克在《翻译问题探讨》中给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下的定义分别是“在目标语言的语义和句法结构容许的范围内,尽量译出原文确切的语境意义”和“为译文读者制造的效果尽量近似于对原文读者所产生的效果”。

到1988年,纽马克在其《翻译教程》一书中,将原来给语义翻译下的定义送给了比较侧重源语的忠实翻译:“忠实翻译试图在目标语言的语法结构的限制下,译出原文确切的语境意义”;语义翻译只在一点上与忠实翻译不同,就是必须较多考虑原文的审美价值。

语义翻译的新定义则是“试图译出原文确切的语境意义,同时使内容和语言都容易为读者接受、理解”。

语义翻译重视的是原文的形式和原作者的原意,而不是目的语语境及其表达方式,更不是要把译文变为目的语文化情境中之物。

2.交际翻译。

交际翻译是纽马克提出的两种翻译模式之一,其目的是努力使译文对目的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与原文对源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相同,使“译作对译文读者产生的效果,尽量等同于原作对原文读者产生的效果”。

三、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区别在语义翻译中,译者在目标语的语义和句法结构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准确地再现原作中上下文的含义。

在交际翻译中,译作所产生的翻译效果力求接近原作,试图翻译出原文确切的上下文意义,使译文不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语言形式上都能够为读者所接受,地道翻译再现原文的信息。

因此,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区别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语义翻译较客观,讲究准确性,屈从于源语文化、原作者;交际翻译较主观,只注重译文读者的反应,使源语屈从于目标语和目标语的文化,不给读者留下任何疑点与晦涩之处。

(2)语义翻译使译文和原文的形式更为接近,并尽量保留原文的声音效果;交际翻译则是重新组织句法,运用更为常见的搭配和词汇,使译文更通畅地道、简明易懂。

(3)当信息的内容与效果发生矛盾时,语义翻译注重内容而不重效果,交际翻译则重效果而轻内容。

(4)语义翻译试图再现原文的原汁原味,重在再现作者选词造句的思维过程而非意图;交际翻译中作者的思维过程及其意图同样重视。

因此语义翻译不受时空的限制,而交际翻译只是一时的,根植于语境之中。

(5)语义翻译显得较复杂和笨拙,倾向于超额翻译,即采用比原词更专业的特指词;交际翻译则显得较通顺、简朴、清晰,倾向于欠额翻译,即遇到难译之词便使用包罗万象的泛指词。

四、纽马克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在汉英翻译目标语篇过程中的应用1.目标语篇的分类。

在《翻译教程》中,纽马克将文本详细分类为以下几种。

(1)表达型文本。

表达功能的核心是原作和原作者。

这类文本常见的形式有政治演说及文件,公认的权威人物写的科学、哲学和学术著作等;自传、散文及个人信函等,这类文本是作者个人情感的抒发。

(2)信息型文本。

信息功能的核心是外部情况,即语言之外的现实。

信息类文本的格式和内容通常是正式的、规范的,常见的有教材、技术报告、报纸、会议记录等。

此外,纽马克还提出,虽然在翻译信息类文本时要注意信息的真实性,但是当文本本身的形式或内容存在问题时,译者应该意识到并进行更正。

(3)呼唤型文本。

呼唤功能的核心是读者。

呼唤型文本用来呼唤读者做出行动,比如去想、去感受等。

广告是最常见的呼唤型文本。

除此通知、说明书、指南等,呼唤型文本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读者和作者的关系。

2.不同文本的翻译方法。

根据翻译类型模式,纽马克提出严肃的文学作品及权威性语篇属于表达功能型文本,原文的形式是译者关注的焦点,如作者个人的习语及独特的表达形式等,翻译的重点放在源语上,因此,译者应当遵循作者第一的原则,尊重原作和原作者。

换句话说,既要尊重原作的思想内容,又要忠实于原作者的语言风格。

纽马克提出,表达型文本可使用语义翻译法。

对于目的在于煽动大众情绪的政治演说、宣传品、商业广告等都被归入呼唤功能型文本。

翻译时译者要以源语为归依,因此译者可以采取交际翻译法。

本文通过对它们的汉英翻译实践分析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

(1)表达型文本的翻译。

以许渊冲翻译的李白的《静夜思》为例。

静夜思Thoughts on a Tranquil Night床前明月光,Before my bed a pool of light,疑是地上霜。

O can it be frost on the ground?举头望明月,Looking up,I find the moon bright;低头思故乡。

Bowing,in homesickness I’m drowned.在这首诗的英译本中,译者主要采用语义翻译的方法,即以原文的词汇和句法结构为中心,使译文尽可能贴近原文。

首先,诗的题目的翻译就体现了这一点,“静夜思”这三个字在英译本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此外,在这样的文本中,作者的印记应保留。

如果原作句子冗长,译文就不宜过于简洁;如果原作者写得不够准确,译者就不该任意加以润色或修正,这样才算还原原作的真实面貌。

诗的中文版中,第一句和第二、三句均压尾韵[ang],英译本也极力向其靠近,虽然没能做到和原文一样三句压尾韵,但第一句和第三句压[ai]的韵,第二句和第四句压[au]的韵,译者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原作的音律。

(2)信息型文本的翻译。

信息型文本的核心是语言之外的现实世界。

在翻译信息型文本时应当重视其真实性。

纽马克指出,这类文本通常存在文字或内容上的问题,译者可以在翻译过程中对这些问题进行更正。

相比表达型文本的翻译,信息型文本的译者有更大的自由度。

例如:厦门市抓住列入沿海经济开放区的有利契机,围绕“依靠基层,依托项目,内外结合,引侨进山,借船出海,搭车出山”的发展战略,多层次、全方位地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步伐。

从新闻角度看,原文的引号部分显然没有特别的新闻价值,反而有套用语录的感觉,英语新闻中几乎找不出相似风格。

此时,译者应在抓住原文主要信息的基础上,遵循英语电视新闻的表达习惯,实行大胆的更正。

Taking full advantage of being listed as one of the open cities in the coastal economic zone,Xiamen is stepping up a multi-level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an export-oriented economy by eagerly seeking foreign investments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s through various means.(3)呼唤型文本的翻译。

呼唤型文本的语言特别强调可读性,讲究通俗易懂。

在翻译这类文本时,译者应使原文想要表达的效果在译文中体现出来,不一定要在形式上对等。

译者在翻译呼唤型文本时自由度最大,可采用交际翻译法。

广告文本是典型的呼唤型文本,其以读者为中心,主要功能是吸引读者、观众的注意力,介绍产品和服务,并说服受众采取购买、消费等行为。

以上这些功能往往是在较小的文本篇幅中实施完成的,如简短的广告口号等。

例如:随身携带,有备无患;随身携带,有惊无险。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这是药品“速效救心丸”的一则广告,原文采用四字词组,朗朗上口。

英语很难找到这样的表达,而是借用一则家喻户晓的名言成功地把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凝结其中。

例如:“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Environment friendly,culture-enriched and technology-propelled Olympics)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口号,汉语铿锵有力,凸显北京奥运主题,英语翻译也简洁明了,让外国人一眼看去就能明白中国奥运的主题,以及中国人办好奥运会的决心和作出的努力。

以上汉译英都以目标语为主,充分考虑读者和观众的心理感受,完全履行源语的功能和目的。

由此可见,交际翻译法在呼唤型文本的翻译过程中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

五、结语纽马克的语意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考虑到汉语语篇的复杂性及表达的方式和需要达到的效果,往往二者结合在一起。

因此,纽马克指出,语篇分类并不意味着每种文本都单独存在着,事实上,不存在只有一种功能的文本,很少的文本是纯粹的表达型文本、信息型文本或呼唤型文本,大多数时候,同一个文本会具备这三种功能,只是其中有某一种功能最为突出。

在汉英翻译实践中,需要两者相互补充。

作为翻译基础,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都是对翻译的修正和完善,都要求在目的语文本中准确地传递原语文本的信息,这就要求译者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读者群、不同的文本类型或相同文本类型的不同种类,采用灵活的翻译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