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模框架及仿真应用系统

合集下载

工业自动化系统的建模和仿真

工业自动化系统的建模和仿真

工业自动化系统的建模和仿真一、引言工业自动化系统的建模和仿真技术将数字化和物理化两种领域联系起来,将设备和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数字模拟,以评估设备和系统的设计及运行情况。

该技术在现代智能化制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二、工业自动化系统建模技术工业自动化系统建模是指对工业自动化系统中各个设备进行抽象化,以便于对其进行数字化仿真。

其基本流程包括:系统建模、参数设置、工艺流程确定和模型校正。

其中系统建模是整个流程的核心,通常包括输入、输出和状态及其相互关系。

该技术的主要目的包括在系统的设计和改进阶段帮助分析师预测系统的性能并进行调整。

(一)建模方法工业自动化系统建模方法主要包括传统的“带公差”和现代CAD 技术两种方法。

带公差法被广泛应用于工程中,可以很好地反映出系统实际情况,并减少了过度的抽象化程度。

而CAD技术则更加注重数据表现和可重用性,通过制定参数表将数字模型实际化。

(二)系统建模在建模中,系统结构分层、逐步离散化,将系统整个运作过程分成各个小步骤进行分析,通过计算机模拟方式生成实际的运行过程。

针对不同的系统,应当选择适合其特定情况的建模方法,以获得最佳的建模结果。

(三)反馈控制工业自动化系统建模及仿真技术还包括反馈控制。

即在系统运行过程中,通过测量实时数据与预设值之间的差距,调整系统的输出。

这项技术的应用给工业生产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使得生产更加智能化、精益化,并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三、工业自动化系统仿真技术工业自动化系统仿真技术是指在工业自动化系统建模的基础上,对设备和系统的运行过程进行模拟并进行精确的预测。

仿真主要用于分析系统的性能和运行可靠性,以及为后续的改进、优化提供数据基础。

该技术在现代制造、军事训练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一)数字仿真数字仿真技术是将物理系统的运行过程进行数字化,并通过计算机模拟方式生成实际的运行过程。

数字仿真主要有三种类型:离散事件仿真、连续仿真和混合仿真。

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

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

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I. 简介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是一种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对复杂系统进行表示、分析和模拟的方法。

它是研究复杂系统行为的重要手段之一,被广泛应用于金融、交通、环境、生物、能源等领域。

II. 复杂系统建模的分类复杂系统建模可以分为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两种。

1. 静态模型静态模型是研究复杂系统在特定时间点的状态和特征,它可以展示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常用于展示和解释数据、分析问题、做出决策或根据一种策略作出预测。

2. 动态模型动态模型是研究复杂系统的交互行为,预测复杂系统未来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

动态模型可以分为离散事件模型和连续时间模型。

III. 复杂系统建模的主要方法复杂系统建模的主要方法包括系统动力学、代理模型、神经网络模型、遗传算法等。

1. 系统动力学系统动力学是一种描述动态复杂系统行为的方法。

它使用系统结构和各元素之间的关系来表示和预测系统行为。

系统动力学假设系统元素的相互作用和反馈产生了系统的行为。

它通常包括股票和流动图、平衡和鲍德里安环等方法。

2. 代理模型代理模型是一种通过基于规则、学习、优化或演化的过程来模拟系统的代理行为的模型。

每个代理可以是个体、组织、市场等,可以是具有简单结构的代理(如生物体)或复杂结构的代理(如网络系统)。

代理模型的发展源于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的进步。

3. 神经网络模型神经网络模型是一种仿生学模型,使用多个节点或处理元素(神经元)构成的网络来实现输入、输出和决策。

神经网络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图像和语言识别、金融预测等领域。

4. 遗传算法遗传算法是一种基于生物进化理论的优化算法。

它通过模拟生物进化过程(选择、交叉和变异)来优化适应度函数。

遗传算法通常用于求解最优化问题、参数估计和问题求解。

IV. 仿真研究的意义仿真研究是基于复杂系统建模的框架下进行的一种验证模型及其行为的方法。

它可用于分析和测试各种决策和决策模型、分析系统在不同前景下的状况、改进系统运用策略等。

复杂系统基于Agent的建模与仿真方法研究及应用

复杂系统基于Agent的建模与仿真方法研究及应用

复杂系统基于Agent的建模与仿真方法研究及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生活和工作中面临的问题日益复杂化。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开始关注复杂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方法。

Agent-based Modeling and Simulation(ABMS)作为一种重要的建模与仿真技术,逐渐成为研究和应用的热点。

ABMS是一种以个体行为和互动为基础的模拟方法,通过将系统看作由许多自治的个体组成,个体之间相互作用、适应和学习,从而呈现出系统的整体行为。

ABMS可以模拟人类、动物、机器人等个体的行为、决策和互动,进而研究和预测复杂系统的演化和行为。

在复杂系统的建模与仿真中,ABMS的研究和应用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首先,ABMS可以用于研究社会和经济系统。

社会和经济系统是由大量的个体组成,个体之间的互动和决策会产生系统层面的现象和行为。

通过ABMS,可以模拟和预测人口迁移、市场竞争、群体行为等社会和经济现象,为政府和企业的决策提供参考和支持。

其次,ABMS可以应用于交通和城市规划。

城市的交通系统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个体车辆和行人的移动和决策会影响整个交通网络的运行和拥堵情况。

通过ABMS,可以模拟车辆和行人的行为、交通信号的调度和城市道路的规划,从而提高交通效率,减少拥堵和事故。

此外,ABMS还可以用于生态系统的研究和保护。

生态系统是由多种生物和环境要素相互作用而成的复杂系统,个体的行为和互动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通过ABMS,可以模拟和预测物种的分布、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系统的演化,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在ABMS的研究与应用中,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如何准确描述个体的行为和决策是一个关键问题。

每个个体的行为和决策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个体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关系。

因此,需要深入研究个体行为建模的方法和技术。

其次,如何处理大规模ABMS的计算问题也是一个挑战。

电力系统的建模和仿真方法

电力系统的建模和仿真方法

电力系统的建模和仿真方法电力系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连接发电、输电、配电等各个环节的集成系统,也是保障能源供应和社会稳定运转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在不断变革的环境中,电力系统的稳定、安全和可靠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因此需要更加精准、高效和智能的控制和管理方式。

为此,电力系统的建模和仿真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引用,本文就电力系统的建模和仿真方法进行描述和分析。

一、电力系统建模方法电力系统建模是利用数学模型将电力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抽象和描述,它是电力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重要基础。

目前,电力系统建模方法主要分为静态建模和动态建模两种。

1、静态建模静态建模是基于电力系统的拓扑结构和参数信息,将电力系统抽象为框架结构和等效电路网络,通过数学方法计算网络中各个节点的电压、电流、功率、损耗和能量传输等参数,以实现对电力系统静态特性的分析和评估。

静态建模主要包括拓扑建模和参数建模两部分。

拓扑建模是根据电力系统的物理层次,将发电、变电、输电、配电等不同的电力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建立电网拓扑结构图。

参数建模是指针对电力系统的各个部位,结合拓扑信息和实测数据,计算出相应的电路参数,如电阻、电容、电感、导纳、传输损耗等,将电力系统建模为一个等效的电路网络。

2、动态建模动态建模是建立在静态建模的基础之上,对电力系统的时变特性进行描述和分析。

它考虑到了电力系统的动态过程,可以模拟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或大规模负荷变化等情况下的响应过程,并预测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动态建模主要包括相量建模和时域建模两种。

相量建模是基于瞬时相量理论,将电力系统抽象为粗略的传输线等效电路模型,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分析电压和电流的动态行为,预测电网的稳定性和故障分析。

时域建模是基于微分方程组的建模方法,将电力系统的动态过程建模为一个系统方程组,通过求解方程组,得到电网的响应特性。

二、电力系统仿真方法电力系统的仿真技术是模拟电力系统运行过程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以预测电力系统各种工况下的性能和响应能力,以便评估电力系统的效能和可靠性。

系统建模与仿真及其方法

系统建模与仿真及其方法

系统建模与仿真及其方法1 什么是建模与仿真模型(model):对系统、实体、现象、过程的数学、物理或逻辑的描述。

建模(modeling):建立概念关系、数学或计算机模型的过程,又称模型化,就是为了理解事物而对事物做出的一种抽象,是对事物的一种描述系统的因果关系或相互关系的过程都属于建模,所以实现这一过程的手段和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仿真(simulation):通过研究一个能代表所研究对象的模型来代替对实际对象的研究。

计算机仿真就是在计算机上用数字形式表达实际系统的运动规律。

2十种建模与仿真的方法:2.1智能仿真是以知识为核心和人类思维行为做背景的智能技术,引入整个建模与仿真过程,构造各处基本知识的仿真系统,即智能仿真平台。

智能仿真技术的开发途径是人工智能(如专家系统、知识工程、模式识别、神经网络等)与仿真技术(仿真模型、仿真算法、仿真软件等)的集成化。

2.2多媒体仿真[1]它是在可视化仿真的基础上再加入声音,从而得到视觉和听觉媒体组合的多媒体仿真。

多媒体仿真是对传统意义上数字仿真概念内涵的扩展,它利用系统分析的原理与信息技术,以更加接近自然的多媒体形式建立描述系统内在变化规律的模型,并在计算机上以多媒体的形式再现系统动态演变过程,从而获得有关系统的感性和理性认识。

2.3频域建模方法频域建模方法就是从s域的传递函数G(s),根据相似原理得到与它匹配的z域传递函数G(z),从而导出其差分模型。

2.4模糊仿真方法[2]基于模糊数学,在建立模型框架的基础上,对于观测数据的不确定性,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进行处理。

2.5蒙特卡罗仿真方法当系统中各个单元的可靠性特征量已知,但系统的可靠性过于复杂,难以建立可靠性预计的精确数学模型,或者模型太复杂而不便应用则可用随机模拟法近似计算出出系统可靠性的预计值。

基本思想:当所求解问题是某种随机事件出现的概率,或者是某个随机变量的期望值时,通过某种“实验”的方法,以这种事件出现的频率估计这一随机事件的概率,或者得到这个随机变量的某些数字特征,并将其作为问题的解。

建模与仿真分析

建模与仿真分析

建模与仿真分析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建模与仿真是非常重要的工具。

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象和系统,并通过模拟来预测实际的行为和结果。

本文将探讨建模与仿真的定义、应用领域以及常用的方法和技术。

一、建模与仿真的定义建模是将一个复杂的实际系统或过程用适当的数学符号、图形、图像或其他形式进行简化和抽象的过程。

它可以将现实世界的复杂性转化为可以处理的数学模型。

建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系统的行为,并能通过数学方法进行分析和预测。

仿真是在计算机或其他设备上根据建立的模型进行计算、模拟和实验的过程。

它可以通过对模型进行操作和观察,模拟真实系统的行为和性能。

仿真的目的是为了对系统进行测试、优化和决策支持。

二、建模与仿真的应用领域建模与仿真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工程、物理、生物、经济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工程领域:建模与仿真可用于设计和优化机械、电子、航空航天等系统。

它可以模拟系统的运行情况,帮助工程师进行系统设计和性能评估。

2. 生物医学领域:建模与仿真可用于模拟生物过程、疾病传播和药物作用等。

它可以帮助医生和研究人员理解生物系统的行为,提高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效果。

3. 物理科学:建模与仿真可用于分子动力学、量子力学和天体物理等领域。

它可以帮助科学家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宇宙的演化。

4. 经济和金融:建模与仿真可用于预测市场行为、风险评估和投资策略等。

它可以帮助经济学家和投资者做出有效的决策。

三、建模与仿真的方法和技术建模与仿真的方法和技术有很多,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1. 数学建模:将现实系统用数学方程或算法进行描述和表示。

常用的数学方法包括微分方程、线性规划和随机过程等。

2. 计算机建模: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系统建模和仿真。

常用的建模软件包括MATLAB、Simulink、ANSYS等。

3. 三维建模:使用三维图形软件创建系统的虚拟模型。

它可以模拟系统的外观、结构和运动。

4. 离散事件仿真:将系统的行为分解为一系列离散的事件,通过模拟这些事件的发生来推断整体系统的行为。

系统仿真原理及应用

系统仿真原理及应用

2009-2010年第2学期系统仿真原理及应用教学内容绪论离散事件系统仿真输入数据的分析仿真结果与系统方案分物流仿真软件介绍学校:武汉科技学院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班级:工业工程071姓名:学号:参考教材•《物流系统仿真原理与应用》张晓萍主编.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孙小明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制造系统建模与仿真》目录第1讲绪论系统仿真技术的发展历史1.2 系统仿真的基本概念系统仿真技术的特点系统仿真的应用系统仿真的相关技术第2讲离散事件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基本原理 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基本步骤离散事件系统建模的基本要素建立系统模型的常用方法离散事件系统仿真程序的基本结构系统建模与仿真案例分析第3讲输入数据的分析简介原始数据的收集随机变量的识别参数估计拟合度检验第4讲随机变量的产生随机数的生成方法随机数发生器的检验随机变量的生成原理典型随机变量的生成第5讲排队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排队论的基本概念排队系统的组成到达模式服务机构排队规则队列的度量⏹排队模型的分类⏹排队系统的分析单服务台M/M/1模型多服务台M/M/c模型M/M/c和M/M/1模型比较第6讲系统仿真算法事件调度法活动扫描法进程交互法第1讲绪论1.1 系统仿真技术的发展历史一、系统模型系统模型——对实际系统进行简化和抽象、能够揭示系统元素之间关系和系统特征的相关元素实体。

•物理模型——根据相似准则缩小和简化的实际系统,对这样的物理模型进行实验研究,其结果可以近似推广到原系统。

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费用较为昂贵试验是有限制的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数学模型仿真模型1952年美国成立仿真学会美国的《21世纪制造业发展战略报告》中提出,2020年前世界制造业面临的6大挑战和10大关键技术中,10大关键技术的第5项是“企业建模及仿真”。

20世纪40年代,冯·诺依曼正式提出了系统仿真的概念世界先进国家的生产企业将生产仿真研究作为研究生产系统的一个重要手段,如英特尔、戴尔、马士基等,在企业扩建和改造的前期、新产品生产的投入之前,都会运营计算机仿真技术对企业将要采用的生产系统进行仿真和预测,为生产系统的调度决策、生产能力预测、生产设备的合理匹配、生产线的效率提高提供量化依据,为生产系统的早日投入正常生产运行起到出谋划策的作用。

系统建模与仿真论文

系统建模与仿真论文

系统建模与仿真在制冷空调系统中的应用城建学院暖通工程 272081404001 朱琴1、简述仿真技术的应用自20 世纪60 年代开始,仿真技术开始在制冷、空调领域开始得到应用。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这种技术在该领域内得到了充分的研究和广泛的应用,对制冷空调系统的运行特性研究、产品技术创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制冷、空调装置设计手段是开发研究人员提出一种系统方案,并制出相应的样机,然后在实验台上进行样机性能测试,通过实验对装置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进行改进。

从理论上讲,实验改进方法是一种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但由于实验条件、测试精度、经济条件以及开发时间上的限制,使其无法对装置的实际运行进行较全面的预测和较理想的改进。

而仿真技术则可以帮助人们更有效地利用计算机手段最大限度地改进所研究系统的性能。

通过计算机仿真,原来需要在实际装置上进行的实验,很多就可以在计算机上实现,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实验费用,而且节省开发时间,使厂家根据市场开发产品的反应速度大大加快。

计算机仿真模型在房间空调器系统中得到应用以来,有关房间空调器系统及部件的仿真模拟得到了越来越深入的研究。

房间空调器模拟的目的之一是对现有的房间空调器系统的性能进行校核,其次是通过改变系统或部件的结构实现系统的最优化设计,同时为控制系统提供被控软件。

仿真模拟的最终目的是期望最大限度地代替实验。

2、仿真技术的概念和特点仿真技术是计算机技术的一种,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浓厚的工程实际应用背景。

所谓仿真,就是指通过研究一个能代表所研究对象的模型来代替对实际对象的研究。

计算机仿真就是在计算机上用数字形式表达实际系统的运动规律。

计算机仿真技术具有如下特点:a.利用对系统和过程的仿真模拟方法取代传统的实验方法,可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同时还能提高开发效率,缩短开发时间。

b.加强了对过程特性的研究和分析,即逐步以动态分析方法取代传统的静态分析方法,使建立的数学模型更加接近实际的系统或过程,准确性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躯体”(唯一) // 设备管理器 // 装载管理器
protected:
CAresimBaseBody * m_pBody; CAresimApparatusManager m_mngrApparatus; CAresimCarriageManager m_mngrCarriage;
• CAresimGroupUnit
仿真解算: 全局仲裁
仿真解算: 单元推进
仿真解算: 单元推进
推进准许: 恢复请求者执行
请求推进,休眠 等待推进准许
请求推进,休眠 等待推进准许
请求推进,休眠 等待推进准许
仲裁线程
调度者销毁
调度者销毁
调度者销毁
调度者销毁
面临的问题
• 仿真线程负载平衡机制 • 仿真单元(负载)迁移
可校核仿真模型
(模型与仿真可信度)
• 面向任务决策模型 • 面向资源决策模型 • 面向目标决策模型
并行仿真驱动机制
(Drive Mechanism of Paralleled Simulation)
• 优先与挑战 • 解决方案
– 协调者 – 仲裁者
• 面临的问题
并行仿真的优势与挑战
• 优势
– 更快的执行速度; – 更大的规模和存储空间; – 更自然的面向对象方法; – 与其他分布式仿真的互操作性等
模型实例1 状态B S2:参数提取调用序列
模型实例1 状态B S3:无参数调用序列
输入集窥视与顶替
模型实例 Object Instance
(1)正常状态 (S0,S1)=(0,1)
(0X)
×
窥视者/顶替者 Prier/Imposter
External Environment 外部环境
模型实例 Object Instance
• 群组是指一组作战单元(对应于仿真世界中的仿真单元) ,群组的指挥节点在某一单体成员单元。群组指挥与其所 在成员的指挥职能区分。群组的指挥节点可以从一个单体 成员转移到另一单体成员。
– 角色 – 决策 – * 无躯壳、装载、设备装备
仿真单元
仿真单元 (基类)
Human(人) 仿真单元 Simulation Unit 仿真单元
• 伪随机规则 • has-a规则
• 全局变量全局函数规则
复杂指挥单元
• • • • 基本特点 流程分析 逻辑描述 仿真方法
– 数据结构 – 线程关系 – 人在回路
复杂指挥单元
• 复杂指挥单元即联合指挥部(JCP/CCP, Joint/Compound Command Post)由总指挥(GCP ,General Command Post)、方向指挥所(OCP, Orientation Command Post)、军兵种指挥所(SCP ,Services arm Command Post )构成。 • GCP主要通过GCPOCPSCP向外实施指挥,也 可以GCP SCP直接实施指挥,或直接对下属次级 指挥部和执行单位实施指挥。
模型体系与建模框架
• • • • • 仿真单元 装备(设备)模型 运动(动力学)模型 角色(关系)模型 认知(决策)模型
仿真单元
• 单体仿真单元是指具有独立行动、决策能力的军事单元。 它可以作为群组仿真单元的组成部分。它一般由如下模型 组成:
– – – – – 躯壳 角色 决策 装备、设备 装载、搭载
CCP
复 杂 指 挥 单 元 描 述 机 制
指挥部逻辑表示
δint
SaS
Xb Output Input Trigger Yb
δext
S1 S2 Sk
λ0
Xb
δ1 δ2 δk
S1
λ1 λ2 λk Ta
R
Yb
Xb
S2
Yb
Xb
Sk
Yb
线程及数据对象关系
图例
CreateThread CopyOnWrite
– 其它
装备(设备)模型
(Apparatus of Equipments and Devices)
• • • • •
武器系统 通信设备 干扰器 传感器 数据处理器
角色与关系
(Roles and Relation)
– 作战单元形成相对固定的隶属关系和指挥关系。如航 母编队与单舰,飞机编队与单机。每个作战单元在指 挥关系网络中,具有相对固定的上下级。角色模型主 要作战单元在描述指挥关系网络中的作用与功能,包 括上下级关系通指关系。
• • • • •
FSM模型 模型外部接口 模型调用序列 模型接口窥视与顶替 局限与扩展
FSM模型实例
B A
C1
C2 C1:巡航飞行 C2:发射导弹 C3:跟踪目标 C4:锁定目标
C1
C
F
A:甲板待命 B:起飞中 C:空中状态 D:降落中 F:甲板撤收 F:机库待命
C3
D E
模 型 外 部 接 口
CAresimApparatus
1
CAresimApparatusManager
派生类 单体
CAresimCarriage * * 1
CAresimCarraigeManager
仿真单元
• CAresimBaseUnit
– – – – – protected: CAresimBaseRole * CAresimShareSaS* CAresimMissionScheme* CAresimUnitAgent*
• • • •
军事语义协议示例 数据链(Data Link) 雷达设备状态迁移过程仿真 态势共享误差与延时
军事语义协议
Value AEnM_ComEngTar AEnM_ComAbrTar AEnM_InsTrkTar AEnM_InsTrkChg Semantic Description Command the subordinates attempt to engage the target Command the subordiantes abort to engage the target Instruct the subordiantes the Track of target Instruct the subordiantes the change of the track of target 语义 命令与目标作战 命令放弃与目标作战 指示目标轨迹 指示更改目标轨迹
Federate Federate(JCP ) ... ... ... Federate (JCP ) Federate (JCP ) (Executive ...
Unit
)
HLA/RTI High Speed LAN
基于真实感知态势的仿真
( C3I要素建模,Modeling C3I Elements)
• 以人员训练为主 • Training, Exercise
–分析仿真
• 以武器装备体系效能评估、战争问题研究、作战方 案分析评估等为主
研究与应用背景
我国军事仿真面临的主要问题
• 仿真平台及仿真技术的滞后,我国军事仿 真面临如下问题:
– 系统规模上不去 – 模型精度难以提高 – 难以在可接受的时间内获得可信的结果 – 甚至导致一些大计算量的仿真无法实现 – …… – 严重阻碍了仿真应用的发展
解决方案概述(2/2)
全局协调 线程 全局协调 线程
仿真调度 全局仲裁者 仿真单元
仲裁线程
仿真单元
„„
创建调度代理列表: 仲裁者、仿真单元
Coordinator ASEE Thread (Local Only)
创建全局 仲裁者代理
创建 仿真单元代理
创建 仿真单元代理
计算当前推进度
Arbitrator Thread (Only) SimUnit Thread (1) SimUnit Thread (2) „ „ SimUnit Thread (N)
AEnM_InsTrkVec
Instruct the subordiantes the track of vectors of traget
指示目标位置
AEnM_RepWilCan
Report to commander unit that will(can) comply the command
场景数据: 矢量地图、地理高程 大气环境、海洋环境等


输出消息队列
帧终点 PostFrame
End
模型公共接口调用序列分析
模型实例1 状态A 模型实例1 状态A 模型实例1 状态A 模型实例1 状态A
„„
„„
„„
பைடு நூலகம்
„„
模型实例1 状态B S:公共接口调用序列
模型实例1 状态B S1:参数注入调用序列
帧起点 PreFrame
Start

时间推进 TimeAdvance 读

读入消息和事件 Input Messages&Events 读
输入消息队列
系统状态& 战场态势
处理消息和事件 Process Messages&Events 写 读 决策与行动 DecisionMaking&Acting 状态切换? 写 触发消息或事件 Trigger Messages&Event
模型实例 Object Instance
(2)窥视状态 (S0,S1)=(1,0)
(10)
窥视者/顶替者 Prier/Imposter
(11)
(3)顶替状态 (S0,S1)=(1,1)
External Environment 外部环境
External Environment 外部环境
×
规则限制与扩展
• 指挥角色 • 执行单元 • 双重角色单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