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探讨

合集下载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常常会对地质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为了保护和恢复矿山地质环境,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恢复治理。

这些措施既包括对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的修复,也包括对未来开采过程中的地质环境保护。

本文将从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背景、目标、方法和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详细探讨。

随着矿山开采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活动的增加,矿山地质环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

这些破坏表现为地表破碎、地貌改变、土壤侵蚀、水土流失、水体污染、生态系统破坏等。

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治理成为了一项迫切的任务。

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治理不仅能够修复已经受到破坏的地质环境,还能够保护未来的地质环境。

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目标1. 修复矿山地质环境破坏:通过绿化、修复水体、修复土壤等措施,恢复矿山地质环境的生态功能和美观度。

2. 保护未来的地质环境:通过科学规划和行业监管,确保未来的矿山开采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得到有效控制。

1. 植被恢复:植被是维持矿山地质环境生态平衡的主要手段,通过植被的种植和保护,可以有效地修复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

2. 水体修复:矿山开采活动常常会引起水体的污染和破坏,通过水体的修复和保护,可以有效地改善矿山地质环境。

1. 制定科学的恢复治理计划:在实施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治理措施之前,需要进行科学的研究和调查,制定科学的恢复治理计划。

2. 强化监管和管理: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治理需要加强监管和管理,确保各项措施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

3. 加强宣传和教育:需要通过宣传和教育,增强人们对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认识和支持,形成全社会的共识。

4. 加大投入力度: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需要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各项措施的实施。

5. 科技创新:通过科技创新,研究和开发新的治理技术和方法,提高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效果。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支持,只有通过科学规划、创新技术、加强管理,才能有效地实现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治理目标,维护地质环境的生态平衡和稳定。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探讨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探讨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探讨摘要:对于历史遗留下来的矿山环境问题,可以通过各种恢复和治理措施来满足矿山环境保护的要求。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

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恢复治理引言在矿产资源开发的同时,如果不能做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社会稳定发展、经济增长之间的和谐发展,必将对我国矿区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做好矿山地质环境生态恢复意义重大。

通过社会投入对正在或已经遭到破坏的矿山地质环境进行生态恢复,使之能满足当地居民的生存生产需要,又能维持相对稳定的生态平衡,最终实现当地的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协同促进,矿山地质环境生态文明建设恢复治理是指因采矿开发被破坏的生态系统,采用整治措施,因地制宜地使其恢复到一个符合两者之间的关系的可持续生态系统的过程。

1、矿山地质环境中存在的问题矿山开采的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选矿、采掘、冶炼。

在整个矿业活动中对当地的环境造成问题非常多。

①引发大面积土地坍塌。

矿产资源大多埋藏在地下,在开采的过程中极易引发地面坍塌,从而对耕地与建设用地造成恶劣影响。

②破坏矿区水循环,造成水污染。

在对矿产资源进行开采的过程中必须要进行疏干排水等操作,继而对地下水位造成严重影响。

从而使矿区的地下水系统被破坏。

与此同时,矿山开采的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常常被排入附近的湖泊、河流之中,对地表水造成严重的污染问题。

由此引发的重金属污染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恶劣影响。

③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

矿产资源在开采的过程中势必会产生粉尘、废气等物质。

这些废气物的排放会对大气造成严重的污染,并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与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影响。

如现阶段难以治理的酸雨、空气粉尘含量超标等。

④诱发一系列的地质灾害。

矿业开采活动势必会对矿区地下结构造成重大影响。

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地质问题,为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造成重大安全隐患。

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现状2.1地质的破坏及人身安全问题矿产资源占据我国95%以上一次能源以及80%以上工业原材料的主要来源。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摘要:为解决在开采矿石过程中以及开采后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本文着重矿区开采后的环境治理以及恢复项目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找出了在开展环境污染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当前由于国家也在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矿区的采后环境生态治理,但是一些工程项目还是存在诸如设计深度不够,施工质量差以及资金损失、浪费严重等问题,因此对于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问题;对策引言:我国的矿产资源开发作为基础性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然而大量的采矿活动也引发了当地一系列的地质以及生态环境的问题,不仅给矿山所在地区造成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损失,而且部分问题还会危及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而为了全面的推进对矿山地质生态环境的恢复以及治理,对于矿山地质环境进行全面的改善,党中央以及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相关指导性政策,并且投入了大量的专项资金,对这些资源型城市在历史上由于经济发展需要,所形成的无责任主体矿山以及国有开挖矿山遗留的地质环境问题进行修复以及治理工作。

一、我国对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治理项目具体实施情况自从2001年以来,国家就将对矿山地区的地质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项目,作为实现矿山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民生保障工程以及改善生态居住环境的利民工程。

在不断的增加治理项目投资,进而改善当地的民生环境、恢复植被和耕地功能,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为治理原则,合理的设计治理方向和目标,优先治理一些因矿区的沉陷区问题,而影响城市的周边景观的地区以及地质灾害等问题。

对于比较突出的、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治理地区,党中央和地方政府也每年都安排了专项治理资金,用于对矿山地区地质环境的恢复以及治理工作。

同时,部分地方的上级政府以治理成效奖励代替投资的方式,带动下级的政府以及企业对部分资源型城市矿区的当地采矿地质环境进行恢复与管理工作。

这些治理项目主要集中在矿区的采石场以及砂坑两岸的交通干线,废弃的煤矿地区,部分金属矿区,化学矿区以及废弃的粘土矿山,然后在平原地区实施恢复地质环境等的技术措施,通过清除比较危险的岩石,进行回填、平整以及覆盖土壤,从而恢复矿区的植被或农业种植功能开垦。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随着资源开发的加速和人类经济的迅速发展,矿山开采活动不断增加,给地质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为了实现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和治理,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和改善周围的生态环境,减少对人类和动植物的危害。

本文将探讨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措施及其实施效果。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措施主要包括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矿山遗址修复、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复等方面。

首先要实施矿山生态环境治理,通过各种手段对矿山周边的环境进行恢复和保护。

采取植树造林、修复水源、保护野生动植物等措施,改善矿山周边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其次需要对矿山遗址进行修复,包括对废弃矿山进行治理和修复工作。

这涉及到土地复垦、水体修复、植被恢复等一系列工作。

通过土地复垦和水体修复,可以改善废弃矿山的生态环境,减少废渣对周边环境的污染,为绿化和植被恢复创造条件。

水土保持也是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重要环节。

矿山开采活动会破坏土地的稳定性,导致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问题。

需要通过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防止土壤侵蚀,减少土地的流失,并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植被恢复也是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关键环节。

在矿山地区进行植被的恢复和绿化工作,能够有效改善地质环境,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土地沙化,改善空气质量,保护水土资源,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在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措施过程中,需要注重科学技术的支撑和创新。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变化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也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政策的执行,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推动治理工作的开展。

还需要加强公众意识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社会各界对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重视和参与度。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方面,矿山地质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普遍提升。

矿山周边的植被得到了有效的恢复,水土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随着社会发展和资源开发利用的不断深入,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造成的影响主要包括矿山开采导致的地表裸露、地质灾害风险增加、水土流失等问题,这些问题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减少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现状和问题1. 矿山地质环境的现状随着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采,矿山地质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在许多矿区,矿山开采导致了大量的地表裸露,土壤的侵蚀和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形成了大量的砂石堆积和裸土,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

矿山开采也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质灾害风险增加等问题,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生存造成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目前,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治理措施不够科学、技术不够成熟、资金投入不足等。

在一些地方,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理措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进展缓慢,甚至出现了新的环境问题。

有必要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研究和实践,提出更有效的治理方案,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技术水平,推动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1. 地表裸露治理地表裸露是矿山开采所引起的一个主要问题。

裸露的地表容易发生水土流失,造成土壤侵蚀,进而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

对于地表裸露的治理至关重要。

采取植被恢复、地形修复等措施,对地表进行覆盖和固定,减少地表的裸露面积,降低水土流失风险,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2. 污水处理和水资源保护矿山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严重污染周围的水资源。

对矿山的污水进行有效的处理,减少对周围水资源的污染,对维护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一些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中,已经开始进行矿山污水的处理和水资源的保护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 土地复垦和植被修复矿山的开采及相关活动往往会导致大量的土地资源被破坏,土地生态功能丧失。

对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综合探讨

对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综合探讨

对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综合探讨摘要:矿山资源的开发利用,既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推动了社会的不断前进,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地质环境问题。

以国土资源部颁布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编制规范》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为原则,并结合实践经验,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评估和分析,确定评估方案,对于恢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主要对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作了综合探索。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随着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高速增长,市场经济下的矿山开采不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和长远效益的结合,造成了一系列因肆意开采、安全管理意识淡薄、开发技术落后等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不仅会引发接连的矿业地质灾害,给广大人民生活带来影响,还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1 对环境造成的影响1.1 引发塌陷危险矿山开发活动还可以引发地质灾害,使地面遭受塌陷危险。

首先,地面塌陷对道路和铁路的具有较大破坏作用。

其次,地面塌陷对桥涵的影响和破坏。

随着采煤的塌陷,受到影响的桥梁或涵洞由于下沉的速度较慢和随沉随治理的观念盛行没有得到及时重视,将随着井田的进一步开发呈现大面积积水甚至全部变成水域的现象。

再次,地面塌陷对河流堤坝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最后,地面塌陷对村庄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1.2 引发地质灾害在矿山资源开发时,能诱发很多地质灾害,对人民的生命、生产生活和财产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矿山开发,极易引发滑坡、泥石流、山体崩塌现象。

矿业开采,特别是露天矿业开采,加上自然环境的影响容易形成滑坡等地质灾害。

矿山开采使得坡体原有平衡被打破,导致山体倾斜,岩土变形,直接诱发崩塌和滑坡;矿山开采中的矿渣随意堆放,不及时处理,给山体造成了超负荷,导致滑坡现象;矿业开采中的残渣遇雨水等暴风雨天气,形成泥石流。

1.3 地貌景观影响主要表现在植被稀少,石漠化严重,水土流失等。

石漠化在喀斯特脆弱地貌环境下,因为人类的不合理开采矿业或过分强调经济活动等造成的土层植被遭破坏,水土流失、土地生产能力下降的岩石裸露景观。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技术探究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技术探究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技术探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日益增加,矿山开采所带来的地质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技术正成为研究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课题。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是保护和改善矿山地质环境,促进矿山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技术,则是在矿山开采后期对已破坏的地质环境进行修复和治理的技术措施。

本文将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技术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技术方案和对策。

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技术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是指对矿山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可能对地质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系统评价。

通过对地质环境的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和预测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为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对采石场、采矿场、尾矿库、矿山排放污水处理设施、破碎场等矿山区域的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同时需关注矿山开采对周边土地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等的影响评价。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是矿山开发前期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包括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

总体规划要根据当地地质环境特点和自然资源分布状况,制定矿山开发的总体规划,合理布局采矿场地、选址建设尾矿库、设置围护林带等措施,尽量减少对地质环境造成的损害。

专项规划则根据具体的地质环境影响,制定对策措施,例如制定尾矿库的防渗措施、降尘降噪技术等。

3.环境监测技术环境监测是保障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矿山区域周边水质、大气、土壤等环境参数进行持续监测,可以及时发现矿山开采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

当前,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矿山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有利于对突发环境问题的快速反应和处理。

为了保护矿山地质环境,需要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

对于尾矿库的防渗技术,可以采用生态防渗屏障、覆盖层等技术手段,减少渗漏物质对地下水的污染。

对矿山粉尘、噪声、振动等环境问题,可以通过封闭式设备、降尘降噪技术、减振措施等措施进行治理。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要求及探讨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要求及探讨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要求及探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矿山开采活动日益频繁。

然而,矿山开采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地质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编制科学合理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的重要性矿山地质环境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破坏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如土地资源破坏、水土流失、地质灾害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还可能对区域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威胁。

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能够明确矿山企业在地质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和义务,为矿山企业开展保护与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同时,通过方案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的破坏,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风险,促进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

二、编制要求(一)基础资料收集在编制方案之前,需要全面收集矿山的相关基础资料,包括矿山的地理位置、地质背景、矿产资源储量、开采方式、开采规模、开采年限等。

此外,还应收集矿山周边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土壤植被、土地利用等资料,以及当地的生态环境状况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

(二)现状评估对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进行详细评估是编制方案的重要环节。

评估内容包括矿山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现状、含水层破坏情况、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程度、土地资源占用和破坏情况等。

通过实地调查、监测和数据分析,准确掌握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危害程度。

(三)预测评估在现状评估的基础上,结合矿山的开采规划,对未来开采可能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进行预测评估。

预测评估应考虑矿山开采的深度、范围、方式等因素的变化,以及可能导致的地质灾害风险、含水层破坏程度、地形地貌景观破坏趋势、土地资源破坏面积等。

(四)目标任务确定根据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结果,确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倾斜 ,岩土变形 , 直接诱发崩塌和滑坡 ;矿山开采中的矿渣随意堆放 , 不及 时处理 ,给 山体造成了超负荷 ,导致滑坡现象 ;矿业开采中的残渣
遇雨水等暴风雨 天气 ,形成泥石流。 ( 三 )地 貌 景 观 影 响
主要表现在植被稀少 ,石漠化严重 , 水土 流失等 。石漠化在喀斯特
脆 弱地貌环境下 ,因为人类 的不合理开采矿业或过分强调经济活动等造
成 的土层植被遭破坏 , 水 土流失 、土地生产 能力下降的岩石裸露景观 。 此种情况也在露天开采中容易 出现 ,由随意堆放 的矿渣等构成 ,破坏 了
生态环境。
的地质灾害影响 , 又避免 了浪费资源现象的发生。 3 . 及时修复因地面塌陷
造成的交通道路 、坝体沉陷、渗漏现象。矿 山开采后 , 容易造成交通堵 塞 ,坝体沉陷,地下水层渗漏等现象 ,对矿 山周 围的人民生产生活造成 了影响。 4 . 充分利用 已有矿井排水处理工程 , 发挥矿井排水 、 选矿排水等 的有效作用。利用排水处理工程进行妥善排水 , 并对生活废水集 中处理 , 保证矿区地下水和地表水水质不受污染 , 也是保护矿区环境 的一项重要
矿 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探讨
陈立卿 河北环地 资源环境研 究所 河北
石 家庄
0 5 0 0 0 0
【 摘 要 】矿 山资源的开发利用 ,既为社会 带来 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也推动 了社会的不断前进,但 同时也带来 了一定的地质环境 问题 。以国土 资源 部颁布 的 《 矿 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 、 《 矿 山环境保 护与综合 治理编制规 范》和 Ⅸ 地质 灾害危 险性评估技 术要 求》为原则 ,并结合 实践 经验 ,对矿 山 地质环境进行评估和分析 ,确 定评估 方案 ,对于恢复治理矿 山地质环境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对矿 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作 了综合探索。 【 关键词 】矿 山 地质环境 恢复 治理 中图分类号 :X3 2 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9 , 4 0 6 7 ( 2 0 1 3 ) 1 7 . 2 0 9 . 0 1 随着 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高速增长 ,市场经济下 的矿 山开采不注重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和长远效益的结合 ,造成了一 系列 因肆意开采、安 全管理意识淡薄 、开发技术落后等造成 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矿山地质 环境问题 不仅会 引发接连的矿业地质灾害 ,给广大人 民生活带来影 响, 还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 的发展。
( 四 )土地资源影响
矿业活动对土地资源 的影响和破坏主要体现在土地 占 用 和地面塌陷 上 。土地 占用主要是工业场地和矸石堆放占地 。此外 ,随着矿业开发活 动 的加剧 ,对矿区土地 资源的影响程度将持续 ,受影响和破坏 的土地范 围增大 ,矿业开采中的有毒有害成分渗入土地资源 中,对植物 和环境造 成 了危害和污染 。
矿业工作者应根据矿产资源开发计划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 、分 布特 征及其危害性 以及矿山地质环境影 响评 估结果对矿 山环境合 理分 区,方便对症下药 。首先 , 应坚持 以人为本 、以土地治理再利用为 中心 的原则 。其次 , 要在现状评估 、预测评估的基础上 ,对评估 区地质环境 总体影响程度作 出综合结论 ,明确分清区内相似 、区间相异情况 ,进行
( 二 )引发 地 质 灾 害
环境分区。再次 ,根据各个分 区的不 同情况和特点 ,对其进行定量和定
性分析 。例如 : 根据各片区的特点分成矿区南 、北 、中等区,在此基础 上 ,进行对其进行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划分 ,明确各 片区的地理位 置及面积大小 ,分析其地质环境现状 , 提 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

对环境造成 的影响
( 一 )引发 塌 陷危 险
矿 山开发活动还可以引发地质灾害 ,使地面遭受塌陷危险。首先 , 地面塌 陷对道路和铁路的具有较 大破坏作用。其次 ,地面塌陷对桥涵 的 影响和破坏 。随着采煤的塌陷 , 受到影响的桥梁或涵洞 由于下沉的速度 较慢和随沉随治理的观念盛行没有得到及时重视,将随着井 田的进一步 开发呈 现大面积积水甚至全部变成水域的现象。再次 ,地面塌陷对河流 堤坝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最后 ,地面塌陷对村庄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针对 不同分 区的环境恶化形式和地理环境特征 ,采取不 同的改善矿 区环境方式 。 1 . 改善矿区生活质量 , 防止地质灾害发生 。 矿 山在开采过程中形成的 石头 、泥土、灰尘等容易造成地质灾害 ,给矿 区人员或周 围居 民的人身 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在对于地质灾害容易发生 的地区 , 有效采取措施改 善环境质量 。 2 . 充分发挥覆土和矸石作用 , 增加耕地面积和减少危害 。 矿 山开采后,容易形成大面积 的塌陷现象 , 造成耕地面积减少 ,还对矿区 人 民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针对此现象 , 坚持可持续发展 的原则 ,将覆 土重新 回填进坑洼处 ,不仅有效增加了耕地 面积 ,还合理解决了覆土的 安置情况。对采矿后产生的矸石等 固体废物进行综合治理 ,防止其造成

随着经济的发展 ,矿山开采成为 国民境的恶化是每—个矿业工作者和公 民关J 的问题 。
当前 的重要任务是恢复治理矿山环境 ,并在以后进行矿山开采时 ,注意 保护环境 , 合理开采 , 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 和人与 自 然的和谐统一 。 ( 一 )应根据情 况,合理分 区
( 二 )针 对 症 状 ,改 善 矿 区环 境
在矿 山资源开发时 ,能诱发很多地质灾害 , 对人 民的生命 、生产生 活和财产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危 害。矿山开发 , 极易引发滑坡 、泥石流 、 山体崩塌现象 。矿业开采 , 特别是露天矿业 开采 ,加上 自然环境的影 响 容易形成滑坡等地质灾害。矿 山开采使得坡体原有平衡被打破 , 导致 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