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小虫100种(1)

合集下载

5昆虫分类

5昆虫分类
第四章 昆虫分类各述3
23 广翅目Megaloptera

俗称泥蛉(dobsonflies)和鱼蛉(fishflies), 世界已知不足300种,多见于溪流附近或 其它凉爽、潮湿的环境中,取食花蜜和软 体昆虫。幼虫水生,出现于湖泊和溪流中, 捕食小型的水生动物。广翅目幼虫可作为 鱼类饲料

头部前口式(口器位于头的前端并向前伸, 使头部的纵轴与身体的纵轴成一钝角或几 乎平行,这种头部类型就叫前口式)。咀 嚼式口器。前胸方形。前、后翅质地和脉 相近似,后翅有发达的臀区,翅脉网状, 但翅缘不分叉。跗节5节

E 臂金龟科 本科多特大型种类,体 色多样,或具金绿、墨 绿、金蓝艳丽光泽,或 黄褐、栗褐单一色泽。 体长椭圆形,背面相当 隆拱,以其前足,尤其 是雄虫前足特别伸长为 科级特征。


F 斑金龟科 唇基在复眼之前多少内凹, 故触角基部于背面可见;触 角10节,鳃片部3节组成; 前胸背板长宽近相等或横阔, 前方收狭,侧缘弧弯,中段 最阔,基部明显狭于翅基; 中胸后侧片于前胸鞘翅间俯 视通常不可见;小盾片较小, 三角形;各足较纤弱,前足 胫节外缘l-3齿,各足跗节5 节,爪成对简单

(3)褐蛉科 Hemerobiidae

小到中型,一般褐色。 无单眼,触角长,念 珠状。翅脉上常多毛, 前翅R脉多分支,前 缘横脉分叉。幼虫长 形,每侧单眼3个。已 知800多种,我国常 见的有点线脉褐蛉等。
(4)蚁蛉科Myrmeleontidae 触角短,等于头部与胸部长度之和,末端 膨大。形态与豆娘很相似,翅狭长,翅痣 不明显,有长形的痣下翅室。幼虫后足开 掘式。

G 蜣螂科 Scarabaeidae 体小到大型,椭圆形 至卵圆形,粗壮。触 角鳃叶状,头部铲型 或多齿,口器从背面 看不到,前足开掘足, 前胸背板上有各式突 起。成虫幼虫均粪食 性。全世界一直2300 余种。我国常见有神 农洁蜣螂。

水产养殖中常见寄生虫的图文详解

水产养殖中常见寄生虫的图文详解

水产养殖中常见寄生虫的图文详解水产养殖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病害,寄生虫是危害水产动物生长和健康的重大病害之一。

那么,水产养殖中到底有哪些寄生虫呢?一、肉眼直接识别的寄生虫扁弯口吸虫、锚头鳋、中华鳋、孢子虫(胞囊)、球虫(艾美虫胞囊)、碘泡虫(胞囊)、绦虫、九江头槽绦虫、孢子虫、鱼怪等。

二、需显微镜辅助观察的寄生虫鳃隐鞭虫、纤毛虫、车轮虫、指环虫、斜管虫、小瓜虫、卵涡鞭虫、复口吸虫、华枝睾吸虫、刺激隐核虫等。

1.鳃隐鞭虫每年5月~10月份流行。

冬春季节,鳃隐鞭虫往往从草鱼鳃丝转移到鲢、鳙鳃耙上寄生,但不能使鲢、鳙发病,因鲢、鳙鱼有天然免疫力成为“保虫寄主”。

同时,大鱼对此虫也有抵抗力。

2.斜管虫病寄生于各种淡水养殖鱼类,主要危害鱼苗、鱼种,往往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观赏鱼亦被寄生。

流行季节在每年3-5月,适合斜管虫大量繁殖的水温是12~18℃,水温低至8~11℃时,仍可大量出现。

用显微镜确诊后,需用斜管虫或专杀寄生虫类产品进行杀虫,3~5天后复检,杀灭效果不理想时需要复杀。

3.小瓜虫病(白点病)病鱼体表和鳃瓣上布满白色点状的虫体和胞囊,肉眼可见,故又叫白点病。

体表头部、躯干和鳍条处黏液明显增多,与虫体混在一起,似有一层薄膜,小瓜虫病有明显的发病季节,春、秋季南方初冬季均是流行季节。

治疗此病,主要有硝酸亚汞、醋酸亚汞、孔雀石绿、福尔马林、硫酸铜、高锰酸钾等。

但前三种会造成药残而危害人类健康,国家已明文禁用,后几种疗效逐年减退,甚至无效。

(观赏鱼可以利用小瓜虫不耐高温的弱点,提高水温到32℃,再配备药物治疗,通常治愈率可达90%以上。

若治疗及时,治愈率可达100%。

4.指环虫病大量寄生指环虫时,病鱼鳃丝黏液增多,鳃丝全部或部分成苍白色,妨碍鱼的呼吸,有时可见大量虫体挤出鳃外。

鳃部显著浮肿,鳃盖张开,病鱼游动缓慢,直至死亡。

指环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鳃病。

它主要以虫卵和幼虫传播,流行于春末夏初,大量寄生可使鱼苗鱼种大批死亡。

常见小虫100种(5)

常见小虫100种(5)

摇蚊成虫几乎不取食,或摄食少量含有糖分的液体。夜 间有强向光性,灯下常见。羽化后常有婚飞习性,雌虫一生 一般只产一次卵,直接产于水面,或将胶质卵带粘附水生植 物上。摇蚊是雌雄异体。在温暖的季节,水里食物丰富,雌 摇蚊产的卵不需要受精,每次产卵几枚至几十枚,在母体的 孵化囊里直接发育成小摇蚊,这些小“摇蚊”通常都是雌的。
9.衣蛾(昆虫纲鳞翅目蕈蛾科)
衣蛾幼虫是一个小型白色的毛毛虫,藏在一个丝质的袋
状物或网状物(称为筒巢)内,在墙壁上可见到一个黏着水 泥的纺锤形丝袋,内有一深褐色头的幼虫。成虫为浅黄色的 虫,惧光。幼虫会吐丝作茧,如将其按死,会发出难闻气味.
成年衣蛾的身体带有光亮的金色的鳞片,头呈金红色,
触角比身体的其余部分颜色偏暗。雌蛾比雄蛾略大一些。成 年的雌蛾可存活3-4个星期,交配期间会在衣料表面产35-50 粒卵。卵呈白色,柔软圆形,5天之内孵化成幼虫,由于温 度原因也可能延长到20 - 25天。幼虫呈白色奶油状,有光泽, 完全成熟的幼虫,长度约10-12mm。幼虫期共为35-40天, 也可能延长到2-3年,取决于温度和粮食供应。
家蝇是一种优质的动物蛋白源昆虫,与鲜鱼和干鱼粉的 含量几乎相近,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中,将蝇 蛆称之为“肉笋”作为佳肴入宴。我国江浙一带的“八珍糕” 就是以洗净的蝇蛆晒干磨成粉,添加辅料混合面粉制成的贡 糕。家蝇的幼虫、蛹和成虫体内含有大约16种以上氨基酸的 高蛋白质,体表有高纯度的几丁质,被提取后广泛应用到工 业、医药、农业、食品等方面。
雌雄对比下(左边雌,右边雄)。 Nhomakorabea13.粉虱(昆虫纲半翅目粉虱科)
体型微小的植食性刺吸式昆虫,"粉"指翅为白色,像小 蛾子为其蜡腺分泌的白色蜡粉被其足涂抹到身体上而成,与 鳞翅目昆虫的鳞片性质不同,但也有的种类的翅为黑色、红 色或淡黄色的;"虱“”形容其体型微小,最大不超过3mm。

《昆虫记》1-7章昆虫的特征属性

《昆虫记》1-7章昆虫的特征属性

《昆虫记》1-7章昆虫的特征属性1、姓名:螳螂外貌:无脊椎动物,属于昆虫纲有翅亚纲螳螂科,是一种中至大型昆虫,头三角形且活动自如,复眼大而明亮;触角细长;颈可自由转动。

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可以捕捉猎物的前足。

前翅皮质,为覆翅,缺前缘域,后翅膜质,臀域发达,扇状,休息时叠于背上;腹部肥大。

复眼突出,单眼3个。

咀嚼式口器,上颚强劲。

前足捕捉足,中、后足适于步行。

习性:属于捕食性昆虫,喜欢捕捉活虫,特别是以运动中的小虫为食。

3龄前的幼小若虫,如无活虫,很难饲养成功。

因此,在螳螂卵块孵化前,应准备活虫饲料,如蚜虫和家蝇等。

蚜虫繁殖力极强,且易饲养。

可预先在花盆或小型塑料阳畦中,种植十字花科植物,待出苗后,接种上菜缢管蚜,让其繁殖待用。

其他饲料昆虫有大蜡螟、玉米螟、菜粉蝶、土元、黄粉虫等。

2、姓名:瓢虫外貌:瓢虫的成虫体长1.0~16.0mm,体型呈短卵型至圆形,身体背面强烈拱起,腹面通常扁平。

从背面看,前胸背板和鞘翅基部常紧密相连,通常宽度相近。

头常嵌入前胸中,有时完全被前胸背板盖住。

前胸背板和鞘翅背面光滑,或常有或稀或密的细小短毛。

习性:捕食性瓢虫成虫寻找猎物的过程中由下列步骤组成:寻找适宜的生境即猎物的寄生植物,然后在植物上寻找猎物,抓住并捕食。

显然,在寻找生境过程中,视觉起着重要作用;但亦有列外,有些植物挥发性物质对一些瓢虫的寻食产生作用,如对灰眼斑瓢虫而言,松树的挥发性物质更有吸引力。

3、姓名:蜘蛛外貌:蜘蛛体长从0.05毫米到60毫米不等。

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

部分种类头胸部背面有胸甲(有的没有),头胸部前端通常有8个单眼(也有6个、4个、2个、0个的),排成2~4行。

腹面有一片大的胸板,胸板前方两个额叶中间有下唇。

腹部不分节,腹柄由第1腹节(第7体节)演变而来。

腹部多为圆形或卵圆形,有的具各种突起,形状奇特。

腹部腹面纺器由附肢演变而来,少数原始的种类有8个,位置稍靠前;大多数种类6个纺器,位于体后端肛门的前方。

昆虫各科特征

昆虫各科特征

1 蝗科(Locustidae)一般大型。

触角丝状较短少数为剑状或棒状。

前胸背板发达,马鞍型,盖住中胸。

多数种类具有两对发达的翅,跗节3节。

腹部第1节两侧有1对鼓膜听器,少数无翅无听器,雄虫能以后足腿节摩擦前翅发音.产卵器钻头状。

东亚飞蝗、黄脊竹蝗、青脊竹蝗。

2 蝼蛄科(Gryllotalpidae)触角丝状细长。

前足为典型的开掘足,胫节阔,有4齿,跗节基部有2齿,后足腿节不甚发达。

前翅短,后翅长,伸出腹末如尾状。

尾须长,无外露产卵器。

为重要的地下害虫,喜欢栖息在温暖潮湿、腐殖质多的壤土或沙壤土内,生活史长,一般1~3年完成一代,以成虫或若虫在土壤深处越冬。

如华北蝼蛄、非洲蝼蛄等3螽斯科(Tettigoniidae)触角丝状细长,跗节4节;翅通常发达,也有短翅或无翅种类;产卵器刀或剑状,多产卵于植物的组织内;多数种类为绿色,一般植食性,如露螽.4蟋蟀科(Gryllidae)触角丝状细长;跗节多为3节,听器位于前足胫节基部;产卵器针状或矛状。

尾须长而不分节。

多植食性或杂食性。

如大蟋蟀、油葫芦等。

1 纹蓟马科体较粗壮,褐色或黑色。

触角9节,第3、4节常生有带状感觉器,翅较阔,前翅末端圆形,围有缘脉,有明显的纵脉;翅面常有暗色斑纹。

锯状产卵器从侧面看,其尖端向上弯曲。

本科种类不多,多为捕食性。

如横纹蓟马。

2 蓟马科体略扁平。

触角6-9节,第3、4节上有叉状或锥状感觉器,末端1-2节形成端刺。

有翅者翅狭长,末端尖,翅脉少,无横脉。

锯状产卵器从侧面看,其尖端向下弯曲。

许多种类是农业上的大害虫。

如烟蓟马(Thrips tabaci)。

1网蝽科(Tingidae)又称军配虫。

体小而扁,体长多在5mm以下。

触角4节,以第3节最长。

喙4节。

无单眼。

头顶、前胸背板及前翅呈网状花纹。

前胸背板向后延长覆盖中胸小盾片,两侧扩展成侧背板。

前翅质地均一,不分成革质与膜质两部分。

足正常,跗节2节。

植食性,多在叶背面或幼嫩枝条群集食害,排出锈渍状污物,并在被害植物组织产卵;若虫暗黑色,体侧有刺突。

常见小虫100种(3)

常见小虫100种(3)

4.龙虱(昆虫纲鞘翅目龙虱科)
扁卵圆形,体长24~40mm。适应水生环境,后足扁而长,有缘毛, 以扩大表面积,利于漂浮和游泳,腹背鞘翅顶端下方有气门,便於呼吸。 龙虱还在其内侧藏上了两把短刀,当它们被抓起时后足便成为逃生的救命 线。同时,它们的整个身体发展成为眼状形,外骨骼相当光滑,能够将前 行的阻力降到最低。 静止时,把头倾斜水下,举起鞘翅末端,露出气门呼吸。准备潜水 前,把空气贮存翅下,以备水下呼吸之用。身体呈流线型,有些种类的雄 虫前足有吸盘,。雌虫把卵产在水中或水生植物上。 交配时藉以伏在雌虫光滑的背上,配对后,雌虫便会寻找较粗的水 草并在茎上咬出一条条口产卵。当卵孵化后,幼虫便开始四处捕猎。龙虱 的幼虫俗称为水虎,幼虫体细长,头大,有眼6对,触角短,6~9节,上 颚尖锐、弯曲,内有孔道,能吸食动物汁液,有3对胸足,水虎具有发达 的中空上颚能够围堵从它们身旁划过的活物,一旦被它们咬住水虎便会通 过上颚将强力消化液注入猎物体内,随后将液体化的组织吸入仅仅留下猎 物的空皮。幼虫老熟时入水边泥土中化蛹,之后逐渐蜕化为成虫。水虎与 它们的父母一样,是相当贪婪的捕食者,它们永远也吃不饱。
1.铁线虫 2.蟑螂 3.金腹巨蚊 4.龙虱 5.水蝎子 6.水螳螂 7.豆娘
8.豆青虫 9.中华稻蝗 10.鞍背虫 11.暮眼蝶 12.鹤顶粉蝶 13.果蝇 14.蓑蛾
15.尺蠖 16.黑寡妇 17.跳蛛 18.蟹蛛 19.绒螨 20.伪蝎
1.铁线虫(线形动物门铁线虫纲铁线虫 目铁线虫科 )
又名发形蛇,为铁线虫纲蠕虫的总称。体长为300-1000毫 米,体型似细绳状。前端钝圆,体表角质坚硬,雄体末端分叉, 呈倒 “V”字形,分叉部分的前腹面为泄殖孔。消化管幼虫期存 在,而成虫期则退化。雄体的精巢和雌体的卵巢数目多,成对排 列于身体的两侧。与线虫的圆虫类相似,但无背线、腹线与侧线。 生活时体呈深棕色。国内分布于南北方各省。 成虫栖息于河流、池塘及水沟内,雌体所产的卵在水内孵出幼 虫,被昆虫吃进后,营寄生生活。当这种虫被大型节肢动物如螳 螂、蝗虫等吞食后,幼虫在这些节肢动物体内继续发育,直至成 熟后离开寄主,到水中营自由生活,进行交配产卵。 他们在水里的时候很柔软,只需手指悄悄的用点力就可以它 们掐断,但是它们假如离水,在岸边的话,就会变得像铁丝一样 坚硬,很难将他们杀死。

蜱和臭虫的相关科普知识 (1)

蜱和臭虫的相关科普知识 (1)

潜伏的吸血鬼—蜱和臭虫蜱和臭虫都是危害人们健康的吸血虫子,他们不像蚊子那样显而易见的吸食我们的血液,但其危害却是过之而无不及,他们往往个体微小,潜伏在黑暗的缝隙中,人们很难察觉,对他们也知之胜少,但是他们却无处不在,也许,在你家的宠物身上,就能找到蜱虫,或者,在墙壁的贴画后面,便会发现臭虫。

但是,小小虫子,其惊人的吸血量及超强的繁殖力足以让你不寒而栗。

以某种蜱虫为例,其饱血后体积可增至吸血前的几倍至几十倍,有的甚至可达100多倍;同时,某些蜱虫一生可产卵上千个,形成一个庞大的家族。

由此,你便知道他们可是名副其实的吸血鬼。

1、蜱的相关知识蜱虫形态是什么样?蜱俗称壁虱、扁虱、草爬子、狗豆子等,分类学上属于寄螨目,蜱亚目蜱总科,包括硬蜱科、软蜱科和纳蜱科,这一类群需要在其它动物身上吸血完成发育,是专性吸血的有害节肢动物。

虫体椭圆形,虫体分假头和躯体两部份,红褐色或灰褐色,未吸血时腹背扁平,背面稍隆起,成虫体长2-10mm,饱血后胀大如赤豆或蓖麻子状,大者可长达30mm。

蜱虫表皮革质,背面有时壳质化。

蜱虫生活习性怎样?硬蜱蜱多在野外滋生,多寄生于家畜、鼠类、野猪、野兔等野生哺乳动物以及一些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等的体表,有时在家养宠物身上也会发现,并且可能侵袭人体。

栖息在森里地带的全沟硬蜱,成虫寻觅宿主时常常聚集在林间小路两旁的草尖和灌木枝叶顶端等候,宿主经过时就爬附在其身体上;一些蜱种会栖息在牲畜圈舍,爬上墙壁或者木柱寻找寄主。

蜱的嗅觉很灵敏,对动物的汗液气味和呼出的二氧化碳非常敏感,当与宿主相距15米的时候就能感知,当距离5米的时候,会展示进攻姿态,一旦接触动物或人立刻攀登而上,到达合适的部位后将头钻入身体组织内,吸取血液。

蜱虫可传播哪些疾病?蜱在叮咬吸血时多无痛感,叮咬后,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肿,还可引起继发性感染,经久不愈。

某些硬蜱和软蜱在吸血过程中涎液分泌的神经毒素可导致宿主运动性纤维的传导阻滞,引起上行性肌肉麻痹,可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称蜱瘫痪。

常见小虫100种(4)

常见小虫100种(4)
1.蚁狮 2.扁刺蛾 3.蜣螂 4.萤火虫 5.白蚁 6.蜉蝣 7.蚯蚓
8.瓢虫 15.蝎子 9.白额高脚蛛 16.蜈蚣 10.螳螂 17.鞭蛛 11.水熊虫 18.鞭蝎 12.竹节虫 19.黄粉虫 13.水蛭 20.绿尾大蚕蛾 14.球马陆
1.蚁狮(昆虫纲脉翅目蚁蛉科)
蚁蛉科的幼虫,俗称土牛、沙猴、老倒等。完全变态发育, 头部大,方形,有镰刀状大腭;前胸形成一可动的颈;腹部卵形, 沙灰色,有鬃毛。 体近似纺锤型,头和前胸较小,中后胸较发达,腹部肥大, 体表生有着生刚毛的毛瘤。头扁平,前端有一对形如钳状的强大 弯管,为一对由上下颚分别形成的颚管,称双刺吸式口器。成虫 型似豆娘,但触角较长,能捕食蚊、蝇等小型昆虫。 这种小动 物的外形像蜘蛛,头小,有一对大颚,平常是倒退着走。 居沙地,筑漏斗形凹坑,用腹部为犁,用头部承受掘松的颗 粒,并将其抛出坑外。然后自己埋在坑底,仅露上腭在外,捕食 滑入坑底的昆虫。吸食猎物躯体的内容物后把空壳扔到坑外。蚁 狮不排便,它没有肛门,这解决了它在沙陷阱里的卫生问题。
7.蚯蚓(环节动物门寡毛纲后孔寡毛目)
俗称地龙,又名曲鳝,蚯蚓是营腐生生活动物,生活在 潮湿的环境中,以腐败的有机物为食,生活环境内充满了大 量的微生物却极少得病,这数蚯蚓体内独特的抗菌数免疫系 统有关。 身体呈圆筒状,两侧对称,具有分节现象:由100多个 体节组成,在第十一节以后,每节的背部中央有背孔;没有 骨骼,属于无脊椎动物,体表裸露,无角质层。除了身体前 两节之外,其余各节均具有刚毛。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生 殖时借由环带产生卵茧,繁殖下一代。 蚯蚓的体壁由角质膜、上皮、环肌层、纵肌层和体腔上 皮等构成。蚯蚓遇到剧烈刺激,粘液细胞大量分泌包裹身体 成粘液膜,有保护作用。蚯蚓的肌肉属斜纹肌,一般占全身 体积的40%左右,肌肉发达运动灵活。蚯蚓一些体节的纵肌 层收缩,环肌层舒张,则此段体节变粗变短。体腔被隔膜依 体节分隔成多数体腔室,各室有小孔相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蛾蠓对于人类健康的危害与苍蝇差不多,其体表 可携带多种病原微生物,有污染食物和传播许多传染 病的可能,如传播痢疾、肠炎等。
只要倒掉容器积水、清除地板或水槽积水、维持 室外水沟畅通,就可以把蛾蠓的数量制住。在地漏或 者下水管道装一个地漏配套专用存水弯--防虫地漏, 可以防止蛾蠓从下水管道进入室内,把飞虫隔绝于下 水管道中。
头部后面有一个环节、有一对钩状颚足,颚 足末端成爪状,爪的顶端有毒腺开口,能分泌毒 液,触及人体皮肤后即可致局部疱疹,令人刺痛 难受。
蚰蜒,属于代谢较低、生长缓慢、繁殖能力差 而寿命很长的物种,它们的生命周期大约为3~7年, 视栖息的环境而定。白天在腐叶、朽木中休息到了 晚上才出来觅食,行动迅速,气门在背中央,气管 集中,几千个单眼聚集在一起构成伪复眼。
认识虫类价值,有人是为了防治农业病虫害, 有人是为了开展自然教育,有人是为了生活中的 格物致知,有人是为了中医,等等吧,希望咱们 都能心想事成。
1.鼠妇 2.潮虫 3.蚰蜒 4.马陆 5.山蛩 6.草蛉 7.蛾蠓
目录
8.米象 9.印度谷螟 10.叩头虫 11.丽叩甲 12.吉丁虫 13.隐翅虫 14.蝼蛄
昼伏夜出,多栖息潮湿耕地、或枯枝落叶堆、瓦砾、 石堆下,行动缓慢,常成群游行。植食性,多食腐殖质, 有时也损害农作物。
5.山蛩qióng
是比较大型的一种马陆。
6.草蛉(昆虫纲脉翅目草蛉科)
草蛉虫又名草蜻蛉,幼虫叫蚜狮。是一种捕食性昆虫, 我国常见的有大草蛉、丽草蛉(小草蛉)、中华草蛉、叶 色草蛉、亚非草蛉等。成虫用手抓很臭。
15.独角仙 16.长戟大兜虫 17.天牛 18.金龟子 19.叶蝉 20.椿象
1、鼠妇(甲壳纲等足目潮虫亚目)
鼠妇是甲壳动物中唯一完全适应于陆地生活 的动物,从海边一直到海拔5000米左右的高地都 有它们的分布。
鼠妇一般都生活在阴暗的角落,因为老鼠也 常会在阴暗的地方,鼠妇在活动当中,不经意地 就会碰到老鼠的背所以叫做鼠负。据说因为鼠负 做成的中药,吃了之后会让男人渴望亲近女人, 因此就变成鼠妇这个名称了。
• 草蛉的卵,在昆虫中是较特殊的,除少数种类外,大部分 的卵都有一条长长的丝柄,柄基部固定在植物的枝条、叶 片、树皮等上面,而卵则高悬于丝柄的端部,因此草蛉的 卵常可躲避其它昆虫的侵袭。
• 幼虫一般有三龄,大约经过10天就能生长成熟,成熟的老 龄幼虫在停止捕食后,由尾部抽丝做茧化蛹。结茧大多在 植物叶子的背面、树皮下、卷皱的叶片上、枝杈间以及墙 缝处等。草蛉幼虫有自相残杀的习性,在食料不足情况下, 自相残杀的习性表现得更为严重。
• 预蛹期有长有短,如果是在越冬期前做的蛹,越冬代的预 蛹期就可长达半年之久。 蛹期仅约八九天,羽化时它们 用头部将茧顶部的一个圆盖顶开,慢慢地爬出来,过2-5 分钟后,再脱去体外的一层透明胶质膜。大约10-15分钟 后,经过一阵全身的扭动、爬行,那透明的大翅膀才慢慢 地伸展开来。幼虫消化道与直肠不相通,粪便都积存在体 内没有排出。当它们羽化后,第一件事就是排除体内积累 的粪便。
每当求偶季节公叩头虫便会飞到母虫身边拼命的‘’叩头 ‘’!以此吸引对方的注意力,并发出响亮的‘’咔咔‘’声, 而母叩头虫通常会选择响声做大的作为心仪的伴侣。
大型的粮库主要是通过熏蒸来实现粮食的存储安全, 由于熏蒸剂长期使用,米象开始形成选择性的抗性,抗 性的产生使得米象的防治成为粮食储藏的有一大难 题。
9.印度谷螟(鳞翅目斑螟科)
小型蛾子,体长5~9 mm,翅展13~16 mm。 头部灰褐色,腹部灰白色。一般雄成虫体较小, 腹部较细,腹末呈二裂状,雌成虫体较大,腹部 较粗,腹末成圆孔。成虫多在夜间活动,有一定 趋光性。
相比于蚊虫,蛾蠓的飞行能力弱。为侵入人们生 活的空间,蛾蠓主要通过下水道经地漏、洗手盆和洗 菜盆的下水口等处进入卫生间、厨房、走廊以及其他 房间(如病房、办公室、卧室等),其多附着于墙壁, 有时也停留在毛巾、衣物或水果上。
蛾蠓成虫除家室常见外,野外潮湿环境极常见, 有的生活在白蚁巢、鼠洞、兽穴等处。
性酸、凉,有平喘,利尿,解毒,止痛, 镇静的作用。外用有发泡作用,可用于治疗 哮喘,小便不利,血淋,经闭,惊风撮口, 疮肿,久疟寒热等症。另外,鼠妇的养殖可 应用于畜禽饲料。
2.潮虫(甲壳纲等足目)
有的人把鼠妇也叫做“潮虫”,实际上,鼠 妇和潮虫是不一样的。
鼠妇科:身体能卷缩成一圆球,头部深陷在 第一胸节中,尾足短,不超过腹部的末端。
蚰蜒在春天时产卵,孵化时的幼虫有四对步足。
在第一次蜕皮时获得一对新步足,其后每次脱皮都 会获得两对。
有道菜叫“蚰蜒猪肉汤”。蚰蜒30条,瘦猪肉 100g。将猪肉剁成肉末,蚰蜒清水洗净,二味共入 锅中,加水适量,煮至肉烂熟。每日1剂,食肉喝 汤。 此方性温味辛,破积解毒,治症瘕痞满,痈肿
噎膈,口吐涎沫。猪肉润燥解毒,缓解蚰蜒毒性。 对食管癌口吐涎沫者疗效颇佳,可连服至泡沫消失 为止。
该科成虫、幼虫多为植食性、腐食性、木食性, 少数为肉食性,是重要害虫。
叩头虫一种会装死的昆虫,当遇到危险时就会躺倒一动不 动,想逃跑时便一弹而起。
其前胸腹面有一个楔形的突起,正好插入到中胸腹面的一 个槽里,这两个东西镶嵌起来,就形成了一个灵活的机关。当 它发达的胸肌肉收缩时,前胸准确而有力地向中胸收拢,不偏 不倚地撞击在地面上,使身体向空中弹跃起来,一个“后滚 翻”,再落下来。叩甲不仅能正叩,也能反叩。它不断叩头的 动作,是它逃跑的一种形式。
• 幼虫:多呈纺锤形,体色通常为黄褐色,灰褐色或赤褐色。 头上有黑褐色斑纹,口器为一对强大弯管,前口式,胸部 各节生有大小不同的毛瘤。有发达的胸足三对,幼虫行动 活泼。
• 蛹:裸蛹,黄绿色,椭圆形,长12mm左右, 卷曲在白色 丝质茧中。
• 成虫:体形中等、细长、柔弱,一般虫体和翅脉多为绿色。 咀嚼式口器。触角细长。呈线状。复眼发达,有金属光泽。 头部常见黑褐色斑纹,区分为唇基斑、颊斑、中斑、角上 斑、角下斑和后头斑,头斑的数量和位 置是分种的特征。翅二对,膜质透明, 前后翅的形状及脉纹相似,脉纹细而多 呈网状,在边缘分叉。
在成虫羽化期用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杀。
最新研究发现,印度谷螟虫具有消化聚乙烯 塑料的能力。
10.叩头虫(鞘翅目叩甲科)
头小,体狭长,末端尖削,略扁。体色呈灰、褐、 棕等暗色,体表被细毛或鳞片状毛,组成不同的花斑 或条纹。生活史较长,2-5年完成一代。
完全变态。幼虫圆筒形,体表坚硬,像针一样, 也叫金针虫和铁线虫,蜡黄色或褐色,末端有两对附 肢,体长13~20mm。根据种类不同,幼虫期1~3年, 蛹在土中的土室内,蛹期大约3周。
老熟幼虫体长10~13 mm,体呈圆筒形,中 间稍膨大。通常1年发生4~6代;在温暖地区, 一年可发生7~8代。幼虫行动敏捷,具避光性, 受惊后会迅速匿藏。缺食时,幼虫会自相残杀。
中国国内除西藏尚未发现外,其余各省市、 自治区均有分布。
以幼虫为害各种粮食和加工品、豆类、油料、 花生、各种干果、干菜、奶粉、蜜饯果品、中药 材、烟叶等。幼虫喜食粮粒胚部,影响发芽率; 蛀食干果、干菜成孔洞、缺刻,常吐丝连缀粮粒 及排泄物,并结网封闭其表面,使其结块变质。
8.米象(鞘翅目象甲科)
又名米虫、谷牛。是全变态昆虫,其一生经历为:卵→幼 虫→蛹→成虫四个发育形态,是贮藏谷物的主要害虫,主要寄 生在贮存 2~3 年的陈粮中,如玉米、水稻、小麦、高粱和面粉 等谷物,其成虫啃食谷物颗粒,幼虫在谷物内部蛀食。
它们的小脑袋前面有一个长长的向下弯曲的器官,活像大
象鼻子,这就是“象鼻虫”这个称谓的渊源。象鼻虫脑袋虽小, 却能做360°的旋转。
雌性米象会用象鼻一样的吻端在大米上凿出一个深深的孔
洞,将一枚细小的卵产在洞里,随后再把外部封好。卵就在这 粒米粒里面孵化出幼虫,幼虫孵化后在米粒内游走出弯曲隧道, 边走边啃食米粒,每次蜕皮就长大一点,经过三次蜕皮化蛹。 蛹经过一段时间羽化出成虫,咬开外皮从米粒里爬出来,成虫 可以存活七个月到两年。
米象每年都有8-9个世代,一代约20-50天,根据 温度而定,高温下繁殖更快一些,约30℃时一代只需要 25天,夏季是它们最喜欢的季节。
草蛉成虫和幼虫的捕食能力都很强,主要捕
食蚜虫、介壳期,每亩棉田放出 草蛉卵3万至5万粒,从卵里孵出的草蛉幼虫就能 捕食害虫,四天后效果就很显著。
一头蚜狮在整个幼虫期消灭的蚜虫平均可在 七八百头以上。大蚜狮幼虫一生(8一10天)可食蚜 虫677.6头,成虫(5一8天)平均可食蚜4 8 8.2 2头, 由于草蛉能够有效大量地捕食多种重要的农业害 虫,因此人们广泛地开展了人工利用草蛉消灭害 虫的工作。
鼠妇的种类较多,它们身体大多呈长瓜 子形,长5—15毫米,背腹扁平十分显著, 呈灰褐色、灰蓝色;受到惊吓后会卷曲成团, 是草食的陆栖类群,口器是咀嚼式口器。
它有七对脚,血呈白色,不属于昆虫。 外壳有层薄薄的油,不易被蜘蛛网等粘住, 秋季为鼠妇的繁殖旺盛期,在21℃时,约经 26天孵化成幼体。鼠妇用腮呼吸,而腮只能 在湿润的环境中运作。
马陆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有这么多足的。出生的幼虫只 有7节,蜕皮一次增至11节,有7对足;二次蜕皮后增至15 节,有15对足;经过几次变态发育后,体节逐渐增多,足 也就随之增加。
马陆虽然无毒颚,不会螫人,但它也有防御的武器和 本领。当它一受触动就会立即蜷缩成一团,静止不动,或 顺势滚到别处,等危险过了才慢慢伸展开来爬走。能分泌 一种有毒臭液,气味难闻,使得家禽和鸟类都不敢啄它, 而且人类误食马陆会导致口唇过敏性水肿等。
7.蛾蠓é měng(双翅目长角亚科蛾蠓科)
下水道杀手,卫生间噩梦。多数成年蛾蠓灰 黑色,有翅,整体呈圆形,全身多毛。复眼左右 远离,无单眼;触角长,与头胸约等或更长,由 12~16节组成,轮生长毛;腹部有三对足;体长 约 2.5mm,体宽约1.5mm,翅展近6 mm,最小 的蛾蠓翅展小于2mm。放大镜下显示,蛾蠓体 表有浅色荧光层。
4.马陆(多足纲倍足亚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