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瘤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垂体腺瘤

垂体腺瘤

垂体腺瘤一、解剖结构1.蝶鞍:前床突、前交叉沟、鞍结节、中床突、垂体窝、鞍背、后床突。

2.垂体借漏斗连于下丘脑,呈椭圆形,位于颅中窝、蝶骨体上面的垂体窝内,外包坚韧的硬脑膜。

3.垂体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大部分。

腺垂体来自胚胎口凹顶的上皮囊(Rathke囊),腺垂体包括远侧部、结节部和中间部。

神经垂体较小,由第三脑室底向下突出形成。

神经垂体由神经部和漏斗部组成。

4.鞍膈分型:1型鞍膈完整,有垂体柄通过2型鞍膈不完整,垂体柄周围有3mm左右的开口3型鞍膈周围仅有宽2mm或者更窄的硬脑膜环正常的鞍膈:呈下凹形或者平直形,若上凸则提示可能为垂体扩张性病变的早起征象。

少数垂体被压于鞍底,在断层影像上呈现“空蝶鞍”征。

5.垂体正常高度:垂体总高度随着随性别和年龄而不同。

青春期前儿童垂体正常高度<=6cm。

成年男性正常上限为8cm。

生理性肥大可达10cm,常见于月经期年轻女性,此类患者垂体可见向上凸起。

妊娠脯乳期妇女更大,可达12cm。

绝经期女性正常上限8cm。

二、一般情况1.垂体腺瘤是鞍区肿瘤最常见类型,约占原发颅内肿瘤的10%。

2.发生于成人,男女发病并率相等,但分泌泌乳素的微腺瘤的多为女性。

3.属于脑外肿瘤,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

4.较大肿瘤因缺血或出血而发生中心坏死或囊变。

5.分型:a根据有无分泌功能有分泌功能:分泌生长激素和泌乳素的嗜酸细胞腺瘤,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等的嗜碱细胞瘤。

无分泌功能:嫌色细胞瘤。

b:根据大小垂体微腺瘤(直径≦10mm,并局限在鞍内的垂体腺瘤)。

垂体大腺瘤(直径>10mm)。

三、临床表现1.压迫症状,如视力障碍、垂体功能低下、阳痿、头痛等;2.内分泌功能异常:如泌乳素腺瘤可出现闭经、泌乳。

生长激素腺瘤产生肢端肥大。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导致库欣病等。

四、影像学表现CT与MRI诊断垂体肿瘤可靠,95%以上垂体腺瘤可作出诊断,但难以明确组织学类型。

垂体瘤

垂体瘤

垂体瘤垂体瘤(pituitary tumours)是一组由垂体前叶和后叶及颅咽管残余上皮细胞来源的肿瘤。

临床上有明显症状者约占颅内肿瘤的10%,无症状的微腺瘤较常见。

以前叶的腺瘤占大多数,来自后叶者少见。

此外,鞍旁组织发生的肿瘤如脑膜瘤、胶质瘤、室管膜细胞瘤等可侵入鞍内,多种转移癌可累及垂体,须与原发性垂体瘤鉴别。

本病患者男性略多于女性,发病年龄大多在30~50岁之间。

【病因和发生机制】垂体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其研究曾出现过两种学说,即垂体细胞自身缺陷学说和下丘脑调控失常学说。

现基本统一起来,认为垂体瘤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起始阶段和促进阶段。

在起始阶段垂体细胞自身缺陷是起病的主要原因,在促进阶段下丘脑调控失常等因素发挥主要作用。

即某一垂体细胞发生突变,导致癌基因激活和(或)抑癌基因的失活,然后在内外因素的促进下单克隆的突变细胞不断增殖,逐渐发展为垂体瘤。

一、垂体瘤细胞自身内在缺陷现在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已弄清大多数有功能的及无功能腺瘤是单克隆源性的,源于某一个单个突变细胞的无限制增殖。

发生变异的原因为癌基因的激活和(或)抑癌基因的失活。

二、旁分泌与自分泌功能紊乱下丘脑的促垂体激素和垂体内的旁分泌或自分泌激素可能在垂体瘤形成的促进阶段起一定作用。

三、下丘脑调节功能紊乱下丘脑抑制因子的作用减弱对肿瘤的发生可能也有促进作用。

【分类和病理】垂体瘤的分类:①按内分泌功能分类:根据肿瘤细胞有无合成和分泌具有生物活性激素的功能,可分为功能性垂体瘤和无功能性垂体瘤。

功能性垂体瘤又可按其分泌的激素不同而命名,如PRL瘤,GH瘤,ACTH瘤,TSH瘤,LH/FSH 瘤及混合瘤等。

②根据影像学检查特征分类:如根据垂体肿瘤的大小,可分为微腺瘤(直径<10mm) 和大腺瘤(直径>10mm);根据肿瘤扩展情况及发生部位可分为鞍内,鞍外和异位性垂体瘤;根据有无侵袭周围组织,可分为侵犯性和非侵犯性垂体瘤。

③按免疫组化和电镜持征分类,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在高倍镜下就可将不同腺瘤进行分类,必要时亦可根据其超微结构特征来协助分类。

垂体腺瘤

垂体腺瘤
1,生长激素(GH ),其作用是促进骨骼的生长和肌肉的合成 ,蛋白质的合成。
2,促甲状腺激素(TSH) ,其作用是促进状腺激素的合成。 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其作用是促进肾上腺合成糖
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和性激素。
4,促性腺激素:促黄体生成激素(LH)和促卵泡成熟激素(FSH), 5,催产素(垂体后叶素) 含缩宫素和抗利尿激素。 6,泌乳素(PRL)和血管加压素又称抗利尿激素(ADH) 。
垂体大腺瘤:蝶鞍扩大,鞍底下陷,鞍内见突向鞍上的肿块,T1WI 及 T2WI 呈 等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垂体柄显示不清,视交叉受压上抬。
垂体大腺瘤:蝶鞍扩大,鞍底下陷,鞍内见突向鞍上的不规则肿块,肿块可见 「束腰征」,T1WI 呈等信号,T2WI 呈等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垂体 柄显示不清,视交叉受
4.此外还有一种叫做“甲状腺功能减低继发垂体增生 ”的疾病,这病其实是我们喉结下的甲状腺“太懒了不 工作”,而垂体只好憋着劲催它,结果自己变得越来越 大;有经验的医生会注意到患者有乏力、便秘、皮肤干 、水肿等等甲状腺功能减低的表现,而避免误诊为“垂 体腺瘤”,因为这种情况下做了手术病情不但不缓解, 还会进一步加重!
其它还有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 型垂体瘤,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腺垂体FSH和 LH细胞分泌FSH和LH,FSH正常值:120ug/l,LH为40ug/l 。垂体FSH/LH腺瘤时,FSH/LH增高,垂体功能低下时, FSH/LH低。临床主要表现为女性月经紊乱、不育,男性 主要表现为男性性功能低减、不育等。激素分泌型肿瘤 可以是单独发生,也可以是两种以上激素分泌增多的混 合性肿瘤,临床表现也有相应的混合症状。
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口服地塞米松0.5毫克,1次/6小时 ,共2天。于服药前及服药第二天5留24小时尿查尿游离皮质醇, 于服药前及服药第三日晨8时抽血测定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 醇。服药后尿游离皮质醇应抑制到<69nmol//24h,血皮质醇应 <82.8 nmol/L。

脑垂体腺瘤诊断依据是什么

脑垂体腺瘤诊断依据是什么

脑垂体腺瘤诊断依据是什么脑垂体腺瘤诊断依据是什么?由于患者自己不具备诊断疾病的能力,很多人因为自己没有勇气去医院检查而使自己丧失生命,这就是患者自己的不对了,患者在出现症状时应该持有正确的观点。

脑垂体腺瘤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的疾病,需要及时发现及时诊断,并及时做出治疗。

脑垂体腺瘤诊断依据是什么脑垂体腺瘤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内分泌检查、影像学检查三个方面。

垂体瘤病人的早期症状往往轻微,容易漏诊或误诊。

如老年无功能性垂体瘤导致的垂体功能低下,视力下降;儿童及青春期垂体腺瘤出现视力下降或生长发育迟缓;男性泌乳素腺瘤所致阳痿;女性泌乳素腺瘤所致月经紊乱等。

这不仅需要神经外科、内分泌科医生重视,而且需要相关科室如眼科、妇产科等的重视,应加强各科对相关疾病与垂体腺瘤的鉴别诊断。

其中 MRI检查及内分泌激素测定是提高垂体瘤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

目前诊断功能性垂体腺瘤的内分泌学指标是:血清 PRL〉30μg /L 、血清GH 〉 5 μ g/L、UFC〉80μg/24小时,ACTH〉40pg/ml。

由于内分泌激素受内在外在因素的影响,存在节律变化,故对于血GH水平增高的病人,应做葡萄糖GH抑制试验;对于皮质醇增高者,应做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以协助明确诊断。

影响泌乳素增高的因素很多,但泌乳素愈高就愈支持垂体瘤的诊断。

脑垂体腺瘤诊断依据是什么?MRI检查肿瘤小于1cm为微腺瘤,肿瘤大于1cm 而小于3cm为大腺瘤,大于3cm为巨大腺瘤。

临床症状、内分泌及影像学检查典型者,诊断垂体瘤并不难,如闭经、泌乳,泌乳素明显增高, MRI示肿瘤直径为2厘米,诊断为垂体泌乳素大腺瘤;如患者有肢端肥大、糖尿病,血清生长激素增高,核磁共振示垂体增大,诊断生长激素腺瘤明确。

如视力障碍,视野双颞侧偏盲,有肾上腺、性腺、甲状腺激素水平的低下,又无泌乳素、生长激素的异常增高,核磁共振示肿瘤为4厘米,诊断为垂体无功能巨大腺瘤。

关于脑垂体腺瘤诊断依据是什么我们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由于他的诊断过于麻烦,你实在不想记下来的话,就可以通过定期的到医院来检查,不要讳疾忌医,如若发现垂体瘤,还请你正视自己患上的疾病。

脑垂体瘤四典型征兆

脑垂体瘤四典型征兆

脑垂体瘤四典型征兆
……
江苏省人民医院脑外科副主任医师周明卫
脑垂体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可分泌多种内分泌素,如果某一个内分泌细胞生长了腺瘤,将会出现以下特殊的临床表现。

未成年人生长过速:主要以肢端肥大为主要表现,还包括面容改变、额头变大、下颌突出、手指变粗,有的患者还有毛发皮肤粗糙、色素沉着、手指麻木等。

女性闭经男性不育:女性一般表现为闭经、溢乳、不育,以及皮下脂肪增多、乏力、易倦、嗜睡、头痛等。

男性则表现为性欲减退、阳痿、胡须稀少、精子数目减少、不育等。

突然发胖:非营养性肥胖的人表现为身体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厚嘴唇、腹部大腿部皮肤有紫纹等。

视力视野障碍:随着肿瘤不断长大,很可能压迫视神经,如果未及时治疗视野缺损不断扩大,视力逐渐减退以致全盲。

第1 页。

《垂体瘤的影像诊断》课件

《垂体瘤的影像诊断》课件

病因与症状
总结词
垂体瘤的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遗传、内分泌等多种因素有 关。垂体瘤的症状表现多样,与肿瘤的大小和类型有关。
详细描述
垂体瘤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内分泌等多 种因素有关。垂体瘤的症状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 、视力视野障碍、内分泌功能紊乱等。此外,不同类型的垂 体瘤还可能表现出不同的症状特点。

确诊检查
进行MRI检查,详细了解肿瘤 的形态、信号强度、侵犯范围
等信息。
鉴别诊断
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 检查结果,排除其他可能的疾
病。
随诊复查
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观察肿 瘤的生长情况,评估治疗效果

影像学特征与病理学诊断的联系
影像学特征
联系
垂体瘤在MRI上通常表现为鞍内或鞍 上占位性病变,形态规则或不规则, 信号强度不均。
MRI检查
常规MRI
提供多平面、高分辨率的 肿瘤影像,是诊断垂体瘤 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MRI增强扫描
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肿瘤的 边界和强化特征。
功能MRI
如MRS、DWI等,可提供 更多关于肿瘤生物学特性 的信息。
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
PET-CT
可用于评估肿瘤的代谢活性及转移情 况。
超声检查
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垂体瘤,如侵袭 性垂体瘤,可采用超声检查进行辅助 诊断。
04
挑战2
小肿瘤的检测:小垂体瘤在影像学上 可能难以发现,易漏诊。
06
解决方案2
采用动态增强扫描技术,提高小肿瘤的检出率 。
未来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
发展趋势1
发展趋势2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 发展,利用AI辅助医生进行垂体瘤的诊断 将成为趋势。

垂体腺瘤及其鉴别诊断

垂体腺瘤及其鉴别诊断
整理ppt
二、垂体的组织来源
垂体组织学来源:垂体由外胚叶原始口腔顶 部向上突起的颅颊囊与第三脑室底部间脑向 下发展的漏斗小泡两者结合而成。颅颊囊前 壁发育成垂体前叶远侧部及结节部,后壁形 成中间部。而漏斗小泡发育成垂体后叶、漏 斗柄、正中隆起。垂体前叶和垂体后叶组织 学来源是不同的,其功能各自分工也不同。
整理ppt
六、正常垂体及比邻解剖结构的MR 影像表现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八、垂体瘤MR 鉴别诊断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பைடு நூலகம்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 MR表现: 中心大多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脓肿壁T1WI高信号,原因可能是吞噬细胞 吞噬大量的自由基沉积在脓肿边缘。 部分病例T1WI为高信号,考虑为脓液含有 高蛋白成分,或粘稠度增高所致;T2WI为 低信号,可能为慢性炎症致肉芽组织增生。 若DWI为高信号,则更提示垂体脓肿的诊断。 增强后,不均匀环形强化及周围脑膜强化, 是垂体脓肿MR增强的典型征象。

垂体瘤诊断治疗

垂体瘤诊断治疗

垂体瘤诊断和治疗垂体瘤是常见的鞍区良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10 %左右。

近年随着医学检查技术发展,垂体瘤的发现率明显增加,有报道约15 %~20 % 。

垂体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以30~50 岁者居多。

除了催乳素瘤妇女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外,其他各型垂体瘤并无明显性别差异。

垂体瘤患者可于起病后不同时期有轻重不等的临床表现。

主要为肿瘤向鞍外、鞍上扩展压迫邻近组织出现头痛,以两颞部、额部、眼球后或鼻根部胀痛为主。

垂体瘤的分类(一)根据病理组织染色分类为:嫌色性、嗜酸性、嗜碱性。

(二)根据是否分泌激素分为:1. 分泌性腺瘤:PRL腺瘤、GH腺瘤、ACTH腺瘤、TSH腺瘤。

2. 非分泌性腺瘤:肿瘤细胞不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

(三)根据肿瘤大小分为:1. 微腺瘤:直径<10mm;2. 大腺瘤:直径10 – 50mm;3. 巨大腺瘤:直径 >50mm;(四)根据生长行为分为:1. 侵袭性肿瘤:肿瘤生长突破包膜或侵犯邻近结构的垂体腺瘤,约占垂体瘤的43%。

2. 非侵袭性肿瘤。

3. 垂体癌。

垂体瘤的临床表现垂体瘤的临床表现早期很少,尤其是微腺瘤。

发展到症状明显时主要分三大症群:1.垂体本身受压症群:由于腺瘤体积增大,瘤外腺体组织受压,造成垂体促激素减少和相应的靶腺腺体功能减退以及腺体组织的萎缩。

临床上可表现为性腺、甲状腺和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一个或多个腺体功能的低下。

如阳痿、性功能减退、月经紊乱、闭经、不育、怕冷、少动、浮肿、乏力、纳差等。

2.垂体周围组织受压症群:包括头疼、视力减退、视野缺损等。

3.垂体前叶功能亢进症:包括巨人症、肢端肥大症;皮质醇增多症;高泌乳素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垂体瘤的诊断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是诊断垂体瘤的重要线索。

影像学的检查如CT、MRI在诊断垂体瘤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尤其是MRI不仅可发现直径3mm的微腺瘤,而且可显示下丘脑结构。

各种垂体激素的测定以及功能试验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肿瘤:
(1)颅咽管瘤:多发生儿童及年轻发病缓慢除视力和视野障碍外还有发育停滞器官不发育肥胖和尿崩等垂体功能减低和丘脑
下部受累表现体积大肿瘤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影像学表现多数病例肿瘤有囊变钙化肿瘤多主题位鞍上垂体组织鞍内底部(2)鞍结节脑膜瘤:多发生中年病情进展缓慢初发症状为进行视力减退伴有不规则视野缺头痛内分泌症状不明显影像学表现肿瘤形态规则增强效果明显肿瘤位鞍上垂体组织鞍内底(3)拉司克裂囊肿:发病年龄年轻多无明显临床表现少数出现内分泌紊乱和视力减退影像学可见体积小囊肿位垂体前后叶之间类似"三名制"馅饼.大型囊肿垂体组织被推挤到囊肿下、前、上方该病最易误诊为垂体瘤
(4)生殖细胞瘤:又称异位松果体瘤多发生儿童病情发展快多饮多尿早熟消瘦临床症状明显影像学表现病变多位鞍上增
强效果明显
(5)视叉胶质瘤:多发生儿童及年轻以头痛视力减退为主要表现影像学表现病变多位鞍上病变边界不清为混杂信号增强效果不明显
(6)上皮样囊肿:青年多见发病缓慢视力障碍影像学表现为低信号病变
2.炎症:
(1)垂体脓肿:反复发热头痛视力减退明显同时可伴有其它颅神
经受损般病情发展迅速影像学表现病变体积般不大与临床症状不相符蝶鞍周遍软组织结构强化明显
(2)嗜酸肉芽肿:症状近似垂体脓肿而且发展更快除头痛视力减退外经常发生多组颅神经受损多伴有垂体功能低下.病变累及范围广泛例如鞍内蝶窦内鞍上前中后颅等部位.影像学表现病变周遍硬膜强化明显
(3)淋巴细胞垂体炎:尿崩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伴有垂体功能低下影像学表现垂体柄明显增粗垂体组织不同程度地增大
(4)霉菌炎症:症状近似垂体脓肿多有长期使用激素和抗生素史
部分病例其它颅神经受损
(5)结核脑膜炎:青年或儿童头痛发热有脑膜炎史影像学显示有粘连脑积水
3.增生:
(1)生理:青春发育期生长激素细胞分泌活跃孩有暂时嘴唇变厚
脚比例大;运动员训练运动量大出现皮质激素和其它荷尔蒙激素
分泌旺盛出现毛发多皮肤粗糟等怀孕及哺乳期妇女PRL分泌增多增生出现血清PRL增高孕妇有泌乳和暂时闭经该时期MRI 检查可见垂体膨大少数体积增大2-3倍常被误诊为垂体瘤进行各种治疗.
(2)药物:以治疗精神疾病镇静安眠药物最为明显部分中成药例如六位地黄丸也可以造成垂体组织增生血清PRL明显增高.
(3)代偿:甲状腺功能低下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反馈造成垂体增生.特别是甲状腺功能低下所引起垂体增生当补充甲状腺素后垂体增生现象很快消失.
(4)病理:原因不明因素造成垂体组织增生部分转变为肿瘤4.其:
(1)鞍内动脉瘤:多见中老年头痛突发起病很少出现视力障碍血管造影可证实病变质
(2)蛛网膜囊肿:中年头痛少数有视力减退病情发展缓慢影像学显示鞍内低密度
(3)原发空泡蝶鞍:中年发病慢缓慢发展头痛视力减退管状
视野缺损晚期出现鞍底骨质破坏并有脑脊液漏影像学显示蝶鞍轻度扩大鞍内为低密度脑脊液影
(4)球后视神经炎:主要表现为视力障碍进展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