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都宜宾.五粮液文化特色街区规划设计(城市设计+控规修编)》规划情况
宜宾城区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宜宾城区发展情况汇报材料宜宾市位于四川省中部,是川渝结合部的重要城市之一。
近年来,宜宾城区在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以下是宜宾城区发展情况的汇报材料。
一、城市规划建设。
宜宾市加快城市规划和建设步伐,积极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工作。
目前,宜宾市已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提出了“三轴六带”城市空间结构布局,城市功能布局更加合理,交通便利度得到提升。
同时,城市绿化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城市绿地面积不断扩大,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二、基础设施建设。
宜宾市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巨大,城市道路网、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得到了全面提升。
特别是交通建设方面,宜宾市加快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步伐,目前已有多条地铁线路开通运营,大大方便了市民出行。
此外,城市供水供电等公共服务设施也得到了全面改善,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产业发展。
宜宾市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特别是宜宾市发展了以现代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为主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同时,宜宾市还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四、城市文化建设。
宜宾市注重城市文化建设,加强了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产品创作。
城市文化设施不断完善,各类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文化娱乐选择。
同时,宜宾市还加大了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城市环境整治。
宜宾市加大了城市环境整治力度,大力推进“蓝天、碧水、净土”行动。
城市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空气质量明显提升,水质和土壤质量得到了有效保护。
同时,城市垃圾分类工作也取得了积极进展,城市环境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总的来看,宜宾城区发展情况良好,城市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城市文化建设和城市环境整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宜宾市人民政府、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宜宾—泸州”复合型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方案》的通知

宜宾市人民政府、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宜宾—泸州”复合型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宜宾市人民政府,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4.22•【字号】宜府函〔2024〕20号•【施行日期】2024.04.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宜宾市人民政府、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宜宾—泸州”复合型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方案》的通知宜宾市、泸州市各县(区)人民政府,相关园区管委会,市直各部门(单位):现将《“宜宾—泸州”复合型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方案》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宜宾市人民政府泸州市人民政府2024年4月22日“宜宾—泸州”复合型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方案一、总体要求“宜宾-泸州”复合型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要把握以下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全力实现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布局建设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的通知》等文件内容,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立足国家所需、四川所能和两市所长,加快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配置能力,统筹推进国内外顺畅衔接、跨区域高效运转、城乡融合发展,构建“一市场、两体系、三支撑”的流通发展体系,推动商贸、物流、交通、金融、信用等有机衔接,全面形成现代流通发展新优势,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促进两市现代化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持续推进两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政府推动,市场主导。
发挥政府在组织协调、产业培育、规划引领、布局优化、市场监管、政策扶持等方面的作用,营造良好环境,推动流通要素按照市场规律,基于比较成本优势、效率优势、组织优势等进行配置,推动市场和政府更好结合。
宜宾市长宁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有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结构,三次产业结构占比 由 2015 年的 23.6∶41.9∶34.5 演变为 2020 年的 18.8∶40.5∶ 40.7,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全面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和“散乱污” 企业整治工作,实现 10 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清零”。优化调 整能源结构、有效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2020 年,单位地区 生产总值能耗较 2015 年下降 18.9%,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较 2015 年下降 32%。积极开展淘汰黄标车、老旧车工作,大力推 广新能源汽车使用。
前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 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长宁县助推宜宾市建设成渝地区双城 经济圈副中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探索以竹为 核心三产融合的生态价值转化路径、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 “最美竹海”的关键冲刺期。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 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为切实持续改善区域生态环 境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美生态环境需求,保障经济 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 护法》相关规定,按照《四川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宜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 景目标纲要》《宜宾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长宁县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等相关要求,制定本规划。
宜宾南岸西区二期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

宜宾市南岸西区二期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宜宾市南岸西区二期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给宜宾市南岸西区二期依法建设、统筹安排土地使用、道路交通、市政规划等提供技术依据和措施,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宜宾市南岸西区二期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是南岸西区二期内各类建设项目的指导性文件,规划范围内任何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均应符合本规划的规定和要求。
第三条本规划由文本、规划图、分图图则和说明书四部分组成。
文本和图纸(包括规划图和图则)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两者应同时使用,不可分割。
第四条南岸西区位于宜宾市金沙江东南岸与宜宾市旧城区隔金沙江相望,与东区紧邻并因宜琪铁路相隔。
东靠七星山山系,南为丘陵。
以城市大湾路、树人路为界,大湾路、树人路以北为宜宾市西区一期,大湾路、树人路以南为二期,西区二期的城市建设用地为2.97平方公里,西区一期的城市建设用地为3.53平方公里。
第五条本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指标》(GBJ1 3 7 — 9 0 )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6.《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4-2020年》7.《宜宾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1年)8.国家相关规范及宜宾市相关地方法规。
9.《关于南岸西区金沙江大道道路分幅等事宜的复函》(宜市规函[2004]110 号)10.宜宾市人民政府对(宜市规函[2005]95号)文的批示,同意规划和建设局修编西区二期控规。
第六条本规划涉及的指标是依据国家和宜宾市有关法规、规范和规定,结合宜宾市南岸西区二期的实际情况和今后发展需要制定的,本规划未涉及的指标应符合国家和宜宾市的有关规定。
第七条本规划的解释权属宜宾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对各种问题的协调处理,由宜宾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面向社会公示资料

《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面向社会公示来源:作者:如心发布时间:2009-08-04 字体:[ 大中小]从市规划和建设部门获悉,《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修编工作已形成初步成果。
目前,该规划正式向社会公示,从8月1日至9月1日期间将充分吸纳社会各界意见。
看“吃住行”变化国内生产总值目标:2015年全市GDP达到1660亿元,人均GDP达到32000元,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2020年GDP达到3400亿元,人均GDP达到59600元。
市域综合交通规划:规划成贵快速铁路、渝昆快速铁路、绵遂内宜城际铁路。
成贵快速铁路在新发乡、中心城区、长宁镇、古宋镇设站。
渝昆快速铁路在中心城区、江安镇设站。
绵遂内宜城际铁路与成贵快速铁路、渝昆快速铁路在中心城区的南岸西区及赵场拓展区合并设置宜宾高铁客站。
同时,形成“一环七放射”的高速公路网,“一环”包括乐山-宜宾-泸州沿江高速+内水高速+冠英-双河-胜天-罗龙联络线;七放射包括内水高速内江方向、乐山-宜宾-泸州高速乐山方向、宜攀高速、内水高速水富方向、宜威(宜宾-威信、毕节)高速、宜宾-叙永高速、乐山-宜宾-泸州高速泸州方向。
旅游发展规划:形成“一个中心、三个特色主题、四个旅游片区、六条精品路线”,即三江口核心区是全市的旅游中心和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中心;蜀南竹海和石海洞乡生态游、五粮液生产基地为载体的酒文化产业游和僰人文化游等三个具有特色的主题;北部沿江人文名城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旅游区、南部民俗文化自然生态旅游区、东部风景名胜丹霞岩溶自然生态观光旅游区、西部向家坝电站峡谷库区旅游区;推出“万里长江名城游”、“蜀南竹海生态游”、“石海洞乡苗族风情游”、“中华僰人故里游”、“五粮液产业园区游”、“高峡平湖景区游”六条精品线路。
中心城区形成“一心八组团”中心城区规划居住用地面积25.1平方公里,居住人口102万人。
规划根据宜宾市自然的山水条件采取以三江口地区为中心,以长江、岷江、金沙江、催科山、七星山等自然山水、森林公园和农田等为组团隔离绿地,以快速交通相连接,形成“一心八组团”的紧凑型组团式城市。
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

通过本次战略规划研究进一步明确宜宾发展的阶段性任务, 为总体规划纲要工作开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京津冀
成渝经济区:对沿长江产业和城镇带价值的 认定,从边缘乌蒙山扶贫攻坚:保障民生、产业带动、跨
珠三角
区域协作、全方位开放,腹地获得提升间接 成渝经济区打造国家经济发展第四极
推动宜宾城市发展。国家投入促进发展要素
8
集聚(如落地电 等),宜宾也有部分促进
乌蒙山片区分布
水资源:金沙江、岷江等过境水资源丰 富,在增大城市供水能力后可满足用水 需求。目前,总用水量约14亿立方米
宜宾市地表水资源可供给量表 ( 亿立方米)
120
名称
过境水资源 总量
金沙江 岷江 长江
地表径流量
50% 404 159 807 3.87
75% 388 148 646 2.93
95%
100
363
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 综合实力领先,具备先发基础
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额(亿)
经济规模总量大、趋势快。川南首位 宜宾
工业基础优势突出。领先川南,高于绵阳,紧 乐山
追德阳
泸州
财政收入和投资能力强。2010年财政收入55.6
内江
亿,全省第三;固定资产投资川南第一
如何进一步促进空间的集约、 生态、高效使用?
一、宜宾再认识
从政策优势、经济基础、保障 条件、资源特色、交通地位、 区位潜力等六方面加深对宜宾 未来发展地位的认识
多维度城市更新——基于宜宾五粮液大道旧城更新的规划实践

多维度城市更新——基于宜宾五粮液大道旧城更新的规划实
践
过琳琪
【期刊名称】《华中建筑》
【年(卷),期】2016(000)003
【摘要】当前,在一张白纸上展开的规划项目越来越少,规划师更多地需要面对建成区的局部更新使之适应我们对城市不断升级的需求.城市更新不是建筑品质或空间
形态的单方面更新,而是综合了城市发展相关的众多影响因素的多维度城市更新.该
文介绍了城市更新的内容、基本手段、国内外发展过程,提出产业提升、人口导入、功能复合、交通组织、文化植入、空间营造、风貌控制、经济测算等于城市更新相关的八项维度,并结合案例介绍了各更新维度的具体内容和城市更新方法.
【总页数】5页(P74-78)
【作者】过琳琪
【作者单位】UDG联创国际设计集团上海联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
【相关文献】
1.基于保存城市记忆的旧城更新规划设计策略-以阜新市解放大街城市更新为例 [J], 李岩;陈伟新
2.基于针灸学原理的旧城更新规划方法浅析——以宜宾旧城滨江带修建性详细规划
为例 [J], 蔚枫;睿智
3.基于资源融合的城市更新方法——以重庆北碚旧城区更新为例 [J], 朱猛;王梅
4.基于城市更新中的老旧城区停车问题的分析 [J], 邓腾云; 欧阳吉祥
5.基于城市内在发展逻辑的街道更新规划实践——以衢江区东迹大道沿线概念性方案为例 [J], 朱静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宜宾市滨江商业休闲步行街修建性详细规划

方案设计 重点区域立面改造
山墙
主立面
三条文化长廊
方案设计 建筑立面改造导引
立面改造导则
改造建筑
墙面改造:外墙去面砖。结合线条、线框
等,塑造传统式建筑形式。充分运用地方 建筑材料。
细部构件:运用丰富的细部构件体现传统
风格。适当装饰屋顶檐口、窗户挑檐、雀 替、垂花柱等传统构件,体现传统文化特 色。 新建建筑 建筑形式风格采用传统地域建筑风格,建 筑材料结合现代技术选择。 建筑色彩控制为白,灰及原木色。与改造 建筑风貌协调统一。
Hale Waihona Puke 建筑风貌公共空间打造三个文化长 廊
·酒文化长廊 ·历史文化长廊 ·老字号长廊
项目背景
楼 高 欲 愁 思 , 横 笛 未 休 吹 。 重 碧 拈 春 酒 , 轻 红 擘 荔 枝 。 座 从 歌 妓 密 , 乐 任 主 人 为 。 胜 绝 惊 身 老 , 情 忘 发 兴 奇 。
宴 戎 州 杨 使 君 东 楼
酒工艺体验馆
酒酿造工艺展示馆的主题是
对外展示五粮液古法酿酒的 工艺,内容包括包包制曲、
陈泥封窖、量窖摘酒、滴窖
去酸、回酒再酵、勾兑调味、 今朝酒醉等五粮液酿造工艺
及流程。
方案设计 长发升酒工艺展示区
勾兑双绝会馆
该馆是为记录白酒勾兑宗师级 人物范玉平40余年的勾兑生涯
及生平,他创造了白酒史上独
一无二的“勾兑双绝”。
项目背景
基地区位
基地位于宜宾旧城组团滨江区域, 三江交汇处,呈带状。区内拥有老
城墙、冠英街历史街区、水东门、
合江门广场、利川永、长发升、刘 鼎兴、武庙、老牌坊等重要节点。
项目背景
规划依据
■总体规划 ■旧城控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酒都.五粮液文化特色街区规划设计(城市设计+控规修编)》规划情况一、区位概况本次规划项目位于旧州组团岷江北岸,西至五粮液酒厂大门、东临催科山、北面为五粮液大道及岷路、南面为岷江,是联系旧州组团和老城区的重要地段,区域面积约228公顷。
二、整体定位整体定位—酒都五粮液文化特色街区(北区)⑴功能定位—以五粮液为主的国际白酒文化展示与交流平台;⑵形象定位—城市绿色会客厅、滨水新城示区。
三、目标理念㈠发扬酒文化传承千年酒文化,形成展示,宣传,拓展交流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酒文化中心。
让中国的白酒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的白酒走进中国。
㈡打造酒旅游规划片区以酒工业旅游,酒工艺旅游,酒体验旅游,酒影视作品欣赏,酒文化活动组织等为核心的酒文化旅游模式。
形成为游客提供全面的酒文化体验,丰富的游览途径,多样的参与活动的旅游聚集地,并纳入名城旅游体系之中。
㈢促进酒消费打造从酒生产加工到商贸餐饮服务业的产业延伸。
形成以酒为主题,以商品交易,餐饮服务,酒店住宿,体验娱乐为一体的活力休闲服务区。
㈣拓展酒产业实现白酒加工产业升级,使其由生产加工向酒类旅游服务、酒类商务办公、酒类销售展示和酒类文化娱乐及主题人居等拓展,形成完善的酒类及相关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㈤塑造酒品牌通过酒的文化发扬、旅游打造、消费促进和产业拓展,汇集以五粮液品牌为主的众多白酒品牌,创建国最大规模白酒商务展销品牌中心,塑造酒类发展的地域品牌与城市名片。
四、设计原则㈠传承文脉:保留并延续片区空间肌理,传承地域文脉。
㈡绿廊通江:开辟通江绿化廊道,增强滨江景观生态渗透。
㈢高效交通:加强道路网络建设,提升交通的可达性。
㈣多样游憩:策划多条游览途径,提供丰富游览体验。
㈤活力滨江:通过滨江多样化触媒点的打造、丰富滨水功能,实现24小时城市活力。
㈥生态驳岸:保护自然滨水岸线,创建滨江亲水空间。
㈦和谐天际:强化建筑的高度控制,塑造多层次的天际线。
五、功能结构规划形成“一轴、两带、两园、两区”的总体结构模式。
⑴“一轴”——城市发展轴规划区沿旧州路形成南北纵向延伸的城市发展轴,延续旧州城区城市机理,穿越影视文化基地,引导片区发展。
⑵“两带”——滨水休闲带和主题居住带保护、整合岷江沿线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满足人们亲水心理,打造为以休闲娱乐设施及公共开敞空间为主的滨江休闲带。
结合场地现状,在沿五粮液大道以南片区打造主题居住带。
⑶“两园”——五粮液公园、流杯池公园是以酒文化为主题的休闲文化公园。
⑷“两区”——即酒文化展示区、酒产业拓展区六、用地布局㈠对总规用地布局的适当调整本次规划相对原有总规用地布局,进行了以下调整:结合项目设置,加强了片区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比例,提高商业用地,娱乐用地,办公用地面积;完善绿地系统,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开敞空间体系;较原总规减少了居住用地,并将部分纯居住用地调整成为综合用地;在用地东侧保留了现有的码头并改造为游艇码头,小规模设置配套商业服务用地。
㈡主要用地布局遵循功能布局结构模式、考虑地块可达性要求以及基地的自然状况,综合现有各种规划的要求,形成以下的空间布局:⑴居住用地:选择性保留、梳理现状纸厂家属区和部分建筑质量较好、成一定规模的居住建筑。
临近五粮液大道区域规划配套酒文化主题住宅区,中心地带结合商业、总部办公等产业发展商住综合区或者商务办公综合社区。
按市打造片区的整体要求,搬迁岷江路小学。
规划居住用地共计29.37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3.75%。
⑵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区西部建设白酒精品一条街、制酒工艺体验街、酒文化博物馆;中部规划旅游接待中心、五星级特色酒店、商务办公酒店及科技孵化楼、大酒商影视基地、酒圣祠,改造利用纸厂部分厂房建筑建设白酒品牌发布及会展中心、滨江酒家一条街、总部办公区,改造原纸厂体育馆为社区休闲活动中心或大型超市;东部结合码头规划艺术工作室或特色餐饮。
规划公共服务设施用地37.04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7.34%。
⑶工业用地:现状工业用地全部退二进三,同时要求工业污染不得留在原址。
⑷道路广场用地:规划道路广场用地28.8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3.48%。
⑸市政设施用地:设计原址保留现状水厂。
规划市政设施用地3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4%。
⑹绿地:保留、利用旧州塔周围现状绿化,建设文化主题植物园;保留已规划的五粮液公园;控制并逐步拆除岷江大桥北桥头现状建筑,建设桥头公园;利用岷江沿岸建设滨江公园;利用高压线防护绿地、轨道交通线两侧绿地等形成城市生态通廊,沟通城市腹地与岷江滨江绿化,形成完善的绿地系统。
规划绿地113.8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53.2%。
其中公园绿地105.4公顷。
⑺保留现状货运码头,并改造为旅游码头,规划对外交通用地1.6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75%。
七、综合交通规划⑴对滨江路的理解与定位总体规划确定滨江路为主干道,从总规道路系统图上分析,我们认为承担旧州组团南北向交通的现状及规划桥梁均以上跨式与滨江路分离;在东向对外交通方面,位于规划区北侧的五粮液大道是联系白沙组团的主要通道,固滨江路不应作为交通性干道,应相对弱化其交通功能,使之成为集亲水性和休闲性为一体的城市次干道。
⑵整体结构主体道路呈现“一横三纵”的整体格局,结合次干路和支路形成结构清晰的道路网。
在五粮液大道与滨江路之间设有一条次干道,确保滨江路的休闲性和亲水性。
⑶道路等级及很断面设计城市主干道:红线宽度32(4+24+4)米城市次干道:红线宽度26(5+16+5)米城市支路:红线宽度16(4+8+4)米滨江路:红线宽度22(5+12+5)米⑷公共交通策略·公交优先,提供多元化交通运营系统。
·建立“以人为本”的交通系统。
·实行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的协调发展。
·灵活规划交通系统,确保场地部交通的可达性。
八、风貌规划根据设计主题与意向,规划片区主要分为以下7大风貌片区:⑴旧州五谷园:保护旧州塔,保留地段现状植被,种植五谷等特色作物。
⑵传统建筑风貌区:以低层及多层建筑为主,通过青灰瓦、白墙的街巷、院落及簇群空间体现传统风貌特色。
⑶现代商贸文化展示区:采用简约,现代的建筑风格,色彩以雅致的灰色调为主。
⑷主题休闲居住区:选择性运用传统建筑符号,环境设计体现酒文化特色,营造类似“中华坊”的主题住区,色彩以素雅的灰色调为主。
⑸工业厂房改造区:改造部分工业厂房建筑,体现工业元素与记忆,营造的“新天地”。
⑹曲水流觞公园:保护文物,现状植被及水体,可分小地段划分给酒企,建设提现自身品牌的绿化及小型会所,打造酒文化主题公园。
⑺滨江公园带:保留现状植被及自然岸线,植入体现酒文化的小品及设施,与片区主题相呼应。
九、主题打造分段诠释作为酒文化展示的主题和序列:将酒文化诠释为酿造、展示、品鉴和升华四段主题,从酒厂开始讲述了关于酒文化的故事。
主题一:酒文化展示区设计说明:本片区以展示体验传统酒酿造工艺为核心,从白酒金三角广场进入特色工艺商业街区。
前店后坊:临街作为销售酒的店面;后面作为体验传统酿酒工业的作坊。
规划酒历史文化博物馆,展示白酒历史发展、酿造工艺技法、工具等,与保留的旧州塔交相辉映。
片区以线型空间组织酒坊,并在道路端头节点形成博物馆核心体量,作为景观和视线节点。
建筑空间组织:酒作坊建筑空间以前店后坊的建筑组合模式,形成独院式的联排空间。
为入住的不同商家提供完整、而且独立的展示和销售一体化的建筑空间。
主题二:酒产业拓展区——影视基地设计说明:本片区以影视文化拍摄区为核心,进行空间流线组织,主要设置酒圣广场、基地服务展示区及办公区。
围绕中心酒圣广场打造酒圣祠为核心,作为大型节庆活动的举办地,周围均为仿古式街,建筑采取院落围合式布局,有助于影视拍摄及空间组织。
日常可作为商业街区,提高使用效率和经济型。
在入口区域打造旅游接待中心,五星级特色酒店及商务办公,孵化基地,为规划区的标志性建筑。
空间组织:影视文化基地延续城市轴线进行组织,采用围合向心式布局,设置有两条贯穿基地的街,四周布置三条放射式绿廊,将场地空间进行渗透,片区中心处作为轴线端点,进行放大处理,打造开场空间广场,有助于人群集散。
主题三:酒产业拓展区——酒品牌中心、总部办公基地设计说明:本片区通过对原有纸厂的建筑的梳理,进行工业遗址再利用,保存具有历史记忆的空间肌理,传承城市发展的历史文脉。
通过将纸厂功能置换成商业办公,提高建筑利用率。
片区结合对酒文化,酒产业,酒消费的深入理解,打造了酒品牌中心,会展中心,总部办公基地,五粮液广场,餐饮服务街区等,日常还可用于休闲、娱乐功能,打造“新天地”。
空间流线组织:片区形成了一轴一心的空间格局,通过核心步行轴连接南北,同时形成东西向的步行通廊,共同构建了网络状的步行漫游空间流线。
主题四:酒文化主题公园——五粮液公园、流杯池公园设计说明:流杯池公园保留原有的公园场地,结合周围现存完好的生态自然景观,加以利用改善,形成以水为主题,文化底蕴浓厚的曲水流觞公园,为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等爱好者提供工作和展示空间。
片区以休闲娱乐和观光游览为主,弘扬传统文化,并适时开展各类文化体验活动。
名酒苑课让各名酒企业建设体现自身品牌的绿化景观及商务会所。
空间流线组织:曲水流觞公园采取蜿蜒曲折式的道路布局,将水池,林地以及山体景观进行串联,控制各个景点之间的关系,创造良好的景观视线,步移景异,打造空间变化丰富的景观生态园林。
五粮液公园采用传统造园手法,以突出五粮液文化主题为特色。
十一、附图. word. …. word. …. word. ….. . …. wo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