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四首(边塞诗知识全面)

合集下载

边塞战争诗四首PPT课件

边塞战争诗四首PPT课件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如何表现士卒思亲之情?
写出黄 昏独上 之情, 极缠绵 悱恻
缕缕笛声,无 限的思愁
伤离别的乐府古曲如泣如 诉,似征人的叹息,引起
万里相思之情。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曲笔:以 闺中之思 已衬出已 愁,更为
情深
写的虽是“边愁”, 但意境雄浑开阔, 情调激越悲凉,绝 不只是儿女情愁。
从军行(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从军行(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闺怨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理解曲笔的表达技巧:
作者表现征人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 感情,但作者不直接写出来,而是从深闺 的妻子的万里愁反映出来,而实际情形是 妻子无法消除的思念,正是征人思归又不 得归的结果。作者用曲笔,把征人和思妇 神韵飞腾,而更具动 人的力量。
知识点:边塞诗主题之一:战争连年不止的 哀怨和思念故乡亲人的凄苦。
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 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 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雄浑悲壮”是他的边塞诗的突出 特点。
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 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 旨亦深刻。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 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
8、矛盾心情
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 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等等。
理解、鉴赏时,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边塞战争诗四首

边塞战争诗四首

技法探究: 技法探究:用典
诗歌中借用历史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诗歌中借用历史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包括对现实生活些问题和个人愿望等, 包括对现实生活些问题和个人愿望等,属于借 古抒怀或借古讽今。 古抒怀或借古讽今。 此诗成功地运用四个典故,并将典故 此诗成功地运用四个典故, 的内涵和诗人的情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的内涵和诗人的情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收到了语言简练、形象丰富的艺术效果。 收到了语言简练、形象丰富的艺术效果。 真实的反映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真实的反映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该诗借用古代安边塞将士誓死保卫边疆, 该诗借用古代安边塞将士誓死保卫边疆, 不惜战死疆场。 不惜战死疆场。体现了作者欲杀敌立功和 安定边疆的心愿。 安定边疆的心愿。
分析下列诗歌中借典抒情的手法。 分析下列诗歌中借典抒情的手法。
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 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 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 乐的荒淫生活, 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 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 鲜明对比, 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 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 的具体形象, 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 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古伤今的无限感慨。借 用典故抒情 。
鉴赏要点: 鉴赏要点: 1、抓住诗中所描绘的边塞风貌(景和人)。 抓住诗中所描绘的边塞风貌(景和人)。 2、把握时代特征,理解所描写事物的特征。 把握时代特征,理解所描写事物的特征。 3、推敲作品中所蕴含的不同思想。 推敲作品中所蕴含的不同思想。
唐代边塞诗: 唐代边塞诗: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 王维、李益等) 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 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 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 所谓的“边塞诗派” 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 诗作逐渐蔚为大观。 诗作逐渐蔚为大观。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 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边塞战争诗四首ppt2

边塞战争诗四首ppt2

1、这首诗歌突出的特点是运用典故表明自己的看法,请 具体说说诗人借用典故抒发怎样的思想感情?
借伏波将军马援事,表达了为保家卫国,宁愿战死疆场也 不希望活着回家。用班超立功西域、万里封侯、晚年却恋 家思归之事,表明自己不愿如此而要誓死报国的思想。用 秦晋殽之战事,表明了坚决彻底消灭敌人的态度。借薛仁 贵西征突厥事,主张杀敌不仅要彻底,还要留下得力将士, 继续镇守边关。这首诗借用前代名将典故,抒发了诗人慷 慨激昂、誓死报国、坚决彻底杀敌卫边的雄心壮志。 2、杨慎《升庵诗话》评价这首诗是“不坠盛唐风格。” 请你说明本诗体现了盛唐怎样的风格?



高 适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1、抓住文中表现边塞风貌的词,分析本诗描绘了 一幅怎样的边塞风光? 诗人骑马从塞外千里迢迢赶到蓟城,登上这 座边城的城墙。只见边塞苦寒之地,一片萧条, 白日当中,黯淡无光的景象。
这是讽刺朝廷。因为,诗人看到边塞之地如此萧条,民不 聊生,就为胡虏的反复叛乱而担忧。难道没有安定边境的 奏疏上陈吗?并不是,而是朝廷偏信某些无能将领,让他 们无功受赏,令有志之士扼腕长叹。运用暗示手法,语含 讽刺,表面写诸将,实际写玄宗偏听偏信。
4、这首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通过描写边塞风光,表达了诗人对边事的忧虑;借助 孙武、吴起以自况,自己空有雄才大略,却不为朝廷所用, 直接抒发了请缨无路、壮志难酬的惆怅苦闷心情。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岑参
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海上众鸟不敢飞, 中有鲤鱼长且肥。岸傍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蒸 沙烁石然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 偏烘西一隅? 势吞月窟侵太白,气连赤坂通单于。送君 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 气为之薄。

边塞诗四首+导读

边塞诗四首+导读
赏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感受拼杀的惨烈,读出悲
壮的情感。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赏析:朴素自然的语言中,感受浓浓的思乡
之情,读出悲伤的情感
边塞诗指反映边塞战争、生活、风光的诗。 边塞诗在盛唐时繁荣,表现在:
➢出现大批边塞诗人,如高适、岑参。 ➢边塞诗数量多,题材广,思想与艺术高度统一。 ➢边塞诗形式多样,题材完备。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两首诗:
首联:都是写出行。前者写诗人塞外出使的经历,后 者写诗人出蜀至荆门的游历。
边塞诗联读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赏析: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感受沙场
的豪壮,读出奔放的情感。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欣赏品味诗歌 的能力,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感 情。
学习古诗的方法:
解试题
知作者
读诗文
懂诗意
悟诗情
想意境
合作交流:
1.小组交流学习诗歌。 2.小组分组展示。
折柳之深情:
古人分别时要折柳相送,取其谐音 “留”,寓意是送别 、依依惜别,期盼 行人早归。

边塞诗四首

边塞诗四首

烽 火 城 西 百 尺 楼 ,
环境
风 物
黄 昏 独 上 海 风 秋 。
时序 士卒
景物
悲凉伤感的画面
在一片广漠的边塞 之上,一座边城的 西边,一座百尺高 的烽火楼上,一个 戍卒孤独地走上嘹 望台,从青海湖上 吹来的秋风在黄昏 时分显得更加凛冽 寒冷。此时此刻, 戍卒的思乡念亲之 情也正是最为浓烈 之时。这是一幅悲 凉而又伤感的画面。
从军行(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 主旨:这首诗写了边塞戍卒怀乡思亲之情。
• 蓟中作. 高适
•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作者:
别董大二首【其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5、边塞诗中常见的音乐意象: 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 戍离别之情。如:“琵琶起舞换新 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梅花落——曲调名。多以通感 的方式描绘遭遇冷落、思乡之情。 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 ”,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 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 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
边塞诗的主要内容与思想情感
• 边塞诗人有: 王昌龄、高适、岑参、王之涣、
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
边塞诗常见意象:
1、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 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 风沙;
2、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 、烽火、狼烟、长云、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 铩、雁飞鹰扬 、箭飞马走 ;
3、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 胡 、 羌 、羯、夷 、匈奴 、碛西 、楼兰、龟兹 、夜 郎;天山、阴山、黑山、瀚 海、受降城、玉门关、关山 、阳关、凉州、轮台、龙城 、塞下、沙场 4、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 羌笛、琵琶、胡笳、胡琴、 芦管、角、鼓

《边塞战争诗四首》课件

《边塞战争诗四首》课件

5、边塞诗中常见的音乐意象: 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 戍离别之情。如:“琵琶起舞换新 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梅花落——曲调名。多以通感 的方式描绘遭遇冷落、思乡之情。 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 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 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 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
6、边塞诗中常见的典故:
边塞诗主题三:
对边塞风光的赞美。
四 陇西行① 唐陈陶 誓扫凶奴不顾身②,五千貂裘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③,犹是春闺梦里人。 [注释] ①陇西行:乐府旧题,陇西,指今甘肃 宁夏陇山以西的地方。 ②匈奴:此处借指当时入侵西北边境的 少数民族。 ③无定河:黄河中游支流,在陕西北部。
1、分析一、二句中“誓扫”、 “不顾”、“五千”的表达 作用。(4分) 2、请分析这首诗表现的思想 感情。(4分)
一、从军行 唐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释] 西京:此指长安,今陕西西 安。
牙璋:玉制的兵符;凤阙:汉代建章 宫的圆阙上有金凤,故称凤阙。 龙城:又称龙庭,匈奴的名城,此借 指敌人的重要都城。 百夫长:率领一百名兵卒的下级军官。 1、 这首诗的颈联分别是从哪两
2、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 金鼓、旌旗、烽火、狼烟、长云、 羽书、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雁 飞鹰扬 、箭飞马走 ;
3、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胡 、 羌 、 羯、夷 、匈奴、碛西 、楼兰、龟兹 、 夜郎;天山、阴山、黑山、瀚海、受 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 轮台、龙城、塞下、沙场 4、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 琵琶、胡笳、胡琴、芦管、角、鼓
边塞战争诗
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最能体现国 运兴衰的作品。诗人从大漠、烽烟、长 城、黄沙等景物中反映出他们的精神风 貌。

边塞诗四首(边塞诗知识全面)

边塞诗四首(边塞诗知识全面)

浪漫主义:侧重表现理想的境界,注重主观情 感的抒发。它按照生活应有的样式或作家主观 情感逻辑去想像和创造理想境界,描写生活。 常用联想、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
联想想象 :想象犹如天马行空, 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 象征: 形象生动具体,化实为虚。 比喻: 化平淡为神奇,深奥为浅显,抽象为具体, 使诗歌所描绘
1、抓住文中表现边塞风貌的词,分析本诗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光?
策马自沙漠, 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 白日黄云昏。
表现程度之深, 感慨之深
诗人骑马从塞外 千里迢迢赶到蓟 城,登上这座边 城的城墙。只见 边塞苦寒之地, 一片萧条,白日 当中,黯淡无光 的景象。
2、“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岂无安边书, 诸将已承恩。”写诗人登城所见而引发诗人忧心 边事心情。有人认为这是批评“诸将”,而有人 认为是讽刺“朝廷” ,你同意哪种看法?为什 么? 这是讽刺朝廷。因为,诗人看到边塞之地如此萧条,民 不聊生,就为胡虏的反复叛乱而担忧。难道没有安定边 境的奏疏上陈吗?并不是,而是朝廷偏信某些无能将领, 让他们无功受赏,令有志之士扼腕长叹。运用暗示手法, 语含讽刺,表面写诸将,实际写玄宗偏听偏信。
的画面。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如何表现士卒 思亲之情?
黄昏独 上之情, 极缠绵 悱恻
缕缕笛声,无 限的思愁
伤离别的乐府古曲如泣如 诉,似征人的叹息,引起
万里相思之情。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曲笔:以 闺中之思 已衬出已 愁,更为
情深
写得虽是“边愁”, 但意境雄浑开阔,情 调激越悲凉,绝不只
可怜无定河②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乙诗:闺怨 Biblioteka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边塞诗基本知识》课件

《边塞诗基本知识》课件
夸张;双关;借代;拟人; 《边塞诗基本知识》
王昌龄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此诗表达保家卫国的决心。
《边塞诗基本知识》
出 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பைடு நூலகம்
①龙城飞将是指西汉时名将 李广 。
②诗人抓住月照关塞的典型环境,极其概括地
• 凭君莫话封侯事, 一将功成万骨枯。” 曹松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
《边塞诗基本知识》
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 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 •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 •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李益) •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 • 野云万里无城郭, 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 •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高适) •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王昌龄) •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
从秦汉时代的边境战争写到唐代,又借对历史
上的名将的怀念,表现自己对朝廷不能平定边患
的不满。全诗音韵铿锵,意

雄奇壮阔

《边塞诗基本知识》
•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塞 下 曲》 卢 纶
•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征 人 怨 》 柳中庸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 军 行 》 王昌龄
《边塞诗基本知识》
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 益 •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 •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 •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 •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 •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画面。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如何表现士卒 思亲之情?
黄昏独 上之情, 极缠绵 悱恻
缕缕笛声,无 限的思愁
伤离别的乐府古曲如泣如 诉,似征人的叹息,引起
万里相思之情。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曲笔:以 闺中之思 已衬出已 愁,更为
情深
写得虽是“边愁”, 但意境雄浑开阔,情 调激越悲凉,绝不只
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 芦管、角、鼓。
人物意象: 单于、吐谷浑、戍卒,将军、 征夫、闺中思征夫的少妇
边塞诗鉴赏二:主旨(思想感情)
1、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报效祖国的激情。
[杨炯·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 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边 塞 诗 鉴 赏 一: 边塞诗中的意象
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 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
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 烽火、长云、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 雁飞鹰扬 、箭飞马走 ;
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胡 羌 羯 夷指少 数民族) 碛西 轮台 龟兹 夜郎;天山、 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 凉州、楼兰。
可怜无定河②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乙诗:闺怨 唐·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注释:①貂锦:这里指战士。 ②无定河:黄河支流, 在陕西北部。
1.从内容看,两首诗都写到了_____之情 。(2 分)
2.乙诗中“悔教夫婿觅封侯”,女子“悔”的具体内 容是什么?(3分)
是儿女情愁。
通过曲笔来表达思亲之情:
作者表现征人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感情, 但作者不直接写出来,而是从深闺的妻子的万里 愁反映出来,而实际情形是妻子无法消除的思念, 正是征人思归又不得归的结果。作者用曲笔,把 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融在一起,就全篇而言, 这一句画龙点睛,使全诗神韵飞腾,而更具动人 的力量。
高适(702?—765),字达夫, 渤海修(今河北沧县)人。二十 岁曾到长安,求仕不遇。于是 北上蓟门,漫游燕赵,想在边 塞寻求报国立功的机会,在梁 宋一带过了十几年“混迹渔樵” 的贫困流浪生活。曾任封丘尉, 安禄山之乱发生,他被拜为左 拾遗,转监察御史,官至淮南、 剑南西川节度使,最后任散骑 常侍,死于长安。 代表作:《燕歌行》、《别董 大》
王昌龄《从军行》(其一)与(其四)在抒情上各 有什么特色?在环境与心理描写上又有什么不同?
从军行(其一)
• 从军行(其四)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 青海长云暗雪山, • 孤城遥望玉门关。 • 黄沙百战穿金甲, • 不破楼兰终不还。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 树万树梨花开。
【杜甫·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注意点:不同时代的边塞诗有不同的思
感情,同一时代的边塞诗也有不 同的思
想感情。边塞诗最能体现 国运兴衰,应 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
3.简析甲诗三四句的艺术效果。 (3分)
1.相思(2分)
2.后悔不该叫丈夫外出求取功名;看到陌头杨柳 返青,想到年华空逝,无奈懊恼。(或:功名和 美好生活、大好年华相比,后者更值得珍惜
3.要点:手法上,虚实相生或对比;内容上,一 边叙现实,一边写梦境,反差强烈,虚实相生; 情感上,情深词苦,感情凄楚,凝聚了诗人对牺 牲的战士及其家中的思妇的无限同情,读来令人 伤感叹息。(或: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对思妇 的同情。)(3分)
2、有抒写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愁别恨。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 望乡。
3、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
【柳中庸·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 山
4、有反映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和惊异于塞外绝 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展现了 一幅怎样的画面?


火 环境 昏


西上百 尺来自风物海 风楼秋


在一片广漠的边塞 时序 之上,一座边城的
西边,一座百尺高 士卒 的烽火楼上,一个
戍卒孤独地走上嘹 望台,从青海湖上 景物 吹来的秋风在黄昏 时分显得更加凛冽
寒冷。这是一幅
悲凉伤感的画面
悲凉而又伤感
但主旋律是:爱国主义。
王昌龄
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世称王江宁、 王龙标。后弃官隐居江夏,安史乱后为刺史闾丘 晓所杀。
王昌龄的边塞诗,大部分都是用乐府旧 题抒写战士爱国立功和思念家乡的心情。 诗体多用易于入乐的七绝。和高、岑多用 七言古诗不同。
他的《从军行》向来被推为边塞的名作,内 容丰富,主题多样,表达的情感不止一种。
功名只向马上取
边塞战争诗四首
边塞诗派
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 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界 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流派。代表作家有高适、岑 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
等。
鉴赏边塞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①抓住主要意象特征: 边塞风貌(景和人),
②整体感受,把握主旨 ③体会不同的艺术风格。 ④掌握不同的表现手法
盛唐: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中晚唐: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
宋代: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
直接写戍边将士为国尽忠、
慷慨悲壮的激情。
知识点:边塞诗主题之一:
战争连年不止的哀怨和思念故乡亲人的凄苦。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中人。 陈 陶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 高适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

甲诗: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①丧胡尘。
其一
其四
曲笔抒情,虚写征人 妻子的无奈而痛苦的 抒 情 思念之情
直接抒情,抒发戍边将士 为国杀敌、视死如归的豪 情壮志
都有悲凉意味
侧重写环境的凄凉孤
环境 和 心理
独,通过写羌笛之音, 从听觉方面抒发思乡 之情
侧重写边塞环 境条件的艰苦
描写 心理描写上采用虚写
心理描写上采用实写方式,
方式,以想象写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