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1

合集下载

农产品对外贸易优势分析

农产品对外贸易优势分析

农产品对外贸易优势分析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农产品对外贸易在国际经济舞台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而言,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不仅能够促进农业产业的升级和农民收入的增加,还对保障粮食安全、优化资源配置以及推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对农产品对外贸易的优势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农产品对外贸易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

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农业生产方面拥有各自的优势,这主要体现在气候、土壤、劳动力、技术等方面。

例如,一些地区拥有广阔肥沃的土地和适宜的气候条件,适合大规模种植粮食作物;而另一些地区则在特色水果、花卉等高附加值农产品的生产上具有优势。

通过农产品对外贸易,各国可以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专注于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然后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换。

这样一来,全球的农业资源能够得到更加合理和高效的利用,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总体效率。

其次,农产品对外贸易能够促进农业技术的交流与创新。

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各国为了提高自身农产品的竞争力,会不断加大在农业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

当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流通时,与之相伴的还有先进的种植、养殖、加工和保鲜技术。

这种技术的交流和传播有助于各国农业生产水平的提升。

例如,一些发达国家在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方面的技术领先,通过贸易合作,发展中国家可以引进这些技术并加以应用和改进,从而推动本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同时,贸易带来的竞争压力也会促使各国不断创新农业技术,以满足市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多样性的需求。

再者,农产品对外贸易有利于扩大农产品市场规模。

国内市场的需求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国际市场则为农产品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销售空间。

通过参与对外贸易,农产品生产者可以突破本国市场的容量限制,将产品销售到世界各地,从而实现规模经济,降低单位生产成本。

此外,国际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也为农产品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契机。

例如,某些传统的农产品在国内市场可能已经趋于饱和,但在其他国家却可能存在巨大的潜在需求。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分析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分析
额为 3 . 美元 , 国农 产 品对 东 品 的出 口总值 ; 为世界 所 有商 品 家总量波动和世界总量波动 的影 响 , 7 6亿 中 盟 的 出 口额 为 1. 美 元 。 易逆 的出 口总值 。 8 4亿 贸
差为 1 . 美元 , 92亿 占中国农 产 品 贸 易逆差 的 2 . 53 %。
20.( 5) 081总35 1
世棼 业 Wr clr 象 od uu lA te
中国与东盟 农产 品 贸易 比较优势 分析
唐 盛 尧
摘要 : 本文 利 用 19 --0 5年( A 贸 易统计年 鉴》 90 20 ( O F 中的农产 品 贸 易数 据 , 算 东盟各 计
国和 中国的农 产品 显示 比较 优势 。 计 算结果 可 以看 出 , 从 中国农 产品 已不具有 国际上 的 优 势 。 东盟 国家的 竞争优 势 比较 明显 。 而
在 农产 品贸 易 中 ,中国与东盟 R A= / ( C ( Xi ) / )
而提 出的 . 由于该指标 由贸易数据 但 市场上竞争结果 的体现 。 因此它 反映
农 产 品贸 易发 展迅 猛 .东盟是 中国
式 中, A RC 为 国第 种 商 品 计算得 出, 而贸易数据是产 品在 国际
势 . A在 1 ~. 间 : RC . 2 8 5之 马来 西 亚 R A居 中 , C 基本上 大于 1 中国则相 菲律 宾 被 称 为 “ 。 水果 之 乡 ”具 有 很 ,
的 RC 值相 对稳 定 , 本上 在 1 5 反 , A 基 . 2 油料 作 物 RC 相 对较 大 。 有 强 的比较优势 ,泰 国也具 有较 强 的 A 具
公 式表 示就是 :

图 1 19 - 20 94 0 5年 中 国与 东 盟 的农 产 品进 出 口情 况

中巴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分析

中巴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分析

中国对巴基斯坦农产品贸易结构分析: 1.按照农产品贸易集中度 主要贸易集中在食品和活畜、粗材料、不能食用、但 材料、矿物燃料、润滑剂和相关材料。 饮料和烟草类、动物和植物油、油脂和腊在中国对巴 基斯坦的贸易中占的份额较小。 2.按照时间顺序 看食品和活畜、动物和植物油、油脂和腊的贸易额在 逐年增加, 2011-2013的农产品交易主要集中在食品上面,减少 了非食品的交易量。
表 4 巴基斯坦 1-24 类农产品比较优势(RCA) 年份 类别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1 2.78 0.16 1.49 0.17 3.74 0.01 1.21 2.15 0.87 9.97 5.07 0.83 7.13 4.03 0.72 0.42 5.54 0.17 0.20 0.16 0.47 0.26 0.27 0.07 2003 1.11 0.18 1.66 0.18 1.96 0.01 1.79 1.35 0.85 10.20 5.16 0.32 5.90 3.14 0.90 0.47 2.98 0.06 0.15 0.15 0.28 0.32 0.16 0.24 2005 0.17 0.20 1.52 0.34 1.95 0.03 2.07 1.27 0.72 15.32 9.19 0.41 4.61 1.86 1.64 0.37 2.72 0.04 0.33 0.29 0.22 0.79 0.08 0.24 2007 0.01 0.48 1.64 0.44 2.24 0.02 1.23 1.42 0.79 12.46 7.22 0.72 6.41 3.86 1.46 0.54 1.56 0.02 0.30 0.41 0.21 1.48 0.14 0.26 2009 0.60 0.67 1.80 0.55 3.00 0.02 1.25 1.92 0.96 16.39 1.11 0.66 3.49 2.87 1.05 0.58 2.34 0.00 0.35 0.39 0.21 1.07 0.23 0.22 2011 0.79 1.09 1.86 0.67 728.80 0.04 3.02 2.36 0.80 16.82 15.20 0.49 7.66 4.00 1.27 0.94 0.87 0.00 0.62 0.73 0.24 1.90 0.38 0.53 2013 0.57 1.37 2.42 0.89 3.64 0.07 2.74 3.02 1.30 13.80 9.33 0.82 10.87 5.23 1.20 0.20 9.66 0.00 0.90 0.89 0.29 2.46 0.63 0.43 2015 0.11 1.82 2.50 0.82 2.47 0.07 2.63 2.72 1.23 14.60 14.78 0.71 4.67 3.95 0.57 0.18 7.11 0.00 0.65 0.70 0.33 2.22 0.40 0.21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很大的‎比重。

发展农产品‎贸易不仅有‎利于农民增‎产增收,而且有利于‎国家发展农‎村经济。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就大力‎发展农产品‎贸易,特别是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大形势下‎,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尤‎为重要。

但是我国农‎产品的发展‎在国际市场‎上遭遇到了冲击,主要是绿色‎壁垒的冲击‎。

在这种国际‎化的趋势下‎,我国农产品发‎展需要通过‎提高自身农‎产品质量、国家各方面‎政策的支持等策‎略来扫清绿‎色壁垒的阻‎碍,只有这样我‎国的农产品‎才能在国际‎贸易中不断‎向前发展,否则只能被‎淘汰。

1、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现状1.1 优势农产品‎的出口持续‎较快的增长‎。

在我国,水果、蔬菜和水产品‎是一些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的出口‎产品,近些年来这些产品的‎出口仍然保‎持着增长的‎趋势。

另外我国的‎大米小麦等主要的粮‎食产品也是‎保持着净出‎口的趋势。

1.2 农产品进出‎口逆差明显‎加剧。

虽然我国的‎一些传统农‎产品仍然保‎持着出口优‎势,但是就我国‎整个进出口‎市场而言,近年来我国的‎农产品进出‎口逆差在不‎断增长。

特别是大豆‎食用植物油等产品‎的进口量不‎断的加大,这使得我国‎的农产品国‎际贸易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2、绿色壁垒对‎于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国际市场所‎推行的绿色‎壁垒政策,它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包装等各个‎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

因而绿色壁‎垒政策对于‎我国的农产品出‎口的影响也‎主要表现在‎产品质量安‎全上。

具体来说,绿色壁垒通‎过严格的卫‎生检疫制度‎、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标准‎、农药及有毒物‎质残留量检‎测、销售产品包‎装要求等手‎段对他国农‎产品销售设‎置较高的进‎入门槛。

这些绿色贸‎易壁垒的出‎现对农产品贸易和‎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就对我国农‎产品而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进一步显现‎出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

我国大豆贸易现状及比较优势

我国大豆贸易现状及比较优势

我国大豆贸易现状及比较优势中文摘要:本文阐述了当今大豆生产、贸易的现状,揭示了我国大豆进口量快速增加的原因。

并通过对我国的大豆竞争力水平、影响我国大豆生产的因素以及我国大豆的比较优势的详尽的分析,提出了解决我国大豆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正文引言:大豆在我国的种植历史已经超过了5000年,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净出口国。

然而自我国于1996年全面开放大豆市场以来,大豆进口关税大幅降低,国外的大豆大量涌入我国,进口量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使得我国最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大豆尤其是转基因大豆的大量进口,不但损害了占农业人口4.66 %的大豆生产者的根本利益,还使得我国油脂行业的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在大豆交易过程中,少数跨国公司已经实质上控制了大豆的生产、流通,并通过基金买卖等方式,间接影响芝加哥大豆期货市场(CBOT)的价格,并使得我国大豆加工企业最终成为“大豆风波”(2004年3月份,国内大豆加工企业集中采购的美国大豆升贴水期货价格为1064美分/蒲式耳,但5-6月份,大豆价格竟突然直线下落,至7月已跌至590.4美分/蒲式耳1 )的直接受害者。

随后ADM等跨国公司对我国油脂压榨企业的地价收购,加强了其对我国大豆消费市场的控制。

在我国大豆产业处于内忧外患之际,只有认真审视我国大豆的竞争优势,才能更好地为我国的大豆振兴计划出谋划策,才能使我国大豆及大豆制品在激烈的国际市场中面对挑战。

一、我国大豆生产与贸易状况分析(一)、大豆生产与贸易概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富含优质蛋白的大豆日益成为人民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需求量迅速扩大。

然而在我国大豆呈现刚性增长之际,本土大豆的产量却始终维持在1500万吨左右的水平,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大豆需求的缺口主要靠进口来补充,到2003年,中国进口的大豆总量更是突破了2000万吨,超过了我国国产大豆的生产规模(见表1),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环境规制与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的关系探析与展望

环境规制与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的关系探析与展望

成 的 相 对 富 裕 的 要 素 禀赋 。从 而 对 国 际分 工 格 局 和 自身 参 与 国 际 贸 易 的 内 容 、规 模 产 生 影 响 。 基 于 HOV 模 型 , 以 20 0 9年 8 3个 国 家农 产品 为样 本 ,进 行 经 验 分 析 , 结 果表 明 ,以 C E I 计 算 的 环 境 绩 效 指 标 作 为 外 生 环境 指 标 及 以人 ISN
具 有 成 本 优 势 。在 开 放 条 件 下 ,密 集 使 用 本 国丰 裕
资 源 的企 业将 扩 大 贸 易规 模 ,相 反 则 减小 贸 易规 模 。 以上 就是 H— 要 素 禀 赋理 论 的本 质 。S e 认 为 环 o ir bt
在 自由 贸 易 条 件 下 , “ 南一 北 ” 环 境 规 制 水 平 及 环 境 规 制 成 本 的 差 异 将 越 发 明 显 。如 果 这 种 环 境 禀 赋差 异 足 以影 响 国 际 贸 易 流 向 .那 么 专 业 化 分 工
将 促使 资 源 和 污染 都 能 够 在 全 世 界 范 围 内进 行 重 新
配 置 。 此 时 .一个 国 家 的 环 境 规 制 程 度 很 可 能 对 另

个 国家 的环境 质量 造成 影 响 ,那 么 ,环 境规 制是 否
影 响 了农产 品 的 比较 优势 ? 以及 这种 比较 优势 能否 影
境 资 源 的稀 缺 性 使 其 成 为 影 响 一 国 比较 优 势 的 生 产
要素 ,将 环 境要 素 纳入 H— 模 型进 行 分析 发现 ,环 o 境 资 源 相 对 丰裕 的 国 家 通 常会 在 环 境 要 素 密 集 型 产 品 上 具 有 比较 优 势 ,倾 向 于更 多 地 出 口环 境 要 素 密 集 型 产 品 或 污染 品 .而 环境 资 源 相 对 缺 乏 的 国 家 则 主要 出 口非环 境 要素 密集 型产 品或 清 洁品问 。

农产品国际贸易

农产品国际贸易


2. 农产品出口竞争力较弱,抗风险能力差 我国农业内部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使我国水产品和园艺类产品的比较 优势增强,但是农产品整体的出口优势却在下降。受农业资源条件和 农业劳动力转移进程的制约,我国农业小规模生产基本特征难以在短 期内改变,与世界农产品出口国竞争力的差距将长久存在。另外,我 国农产品出口时深加工的层次不高、附加值低、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 平相对落后、技术含量低、自主品牌少。以茶叶为例,我国茶叶年出 口接近 29 万吨,创汇5. 5 亿美元,占到全国茶产量的 33. 3% , 解决了几千万茶农及相关劳动者的就业问题,但是我国出口的几乎都 是散装原料茶,自主品牌较少、附加值低,致使企业的效益不高。此 外,我国的食品安全也对农产品出口造成损害,2008 年的“饺子事 件”“三鹿奶粉事件”造成了中国食品的信用危机。据统计,日本自 中国食品安全出现问题后,客户订单转移到泰国的达 30%,导致我 国对日出口量下滑。
农产品国际贸易
农产品国际贸易是指农产品跨越独立的
行政管理界限的流动,它可以发生在主 权国之间,也可以发生在主权国和不受 其管辖的地区之间(如中国大陆和香港地 区),还可以发生在两个分属于不同主权 国的地区之间。
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地位和作用

农产品对外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 农产品对外贸易的状况直接影响到整个对外贸易活动乃至 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经营的好 坏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主要涉及就业、家庭收入 等,还关系到国家经济增长、社会和谐稳定等宏观方面. 随着入世以来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快速发展,农产品贸易对 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农产品供给、农民增收的作用和影响 日益扩大,已成为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领 域。与此同时,随着农产品贸易规模的快速扩张,我国自 2005年起已成为仅次于欧盟、美国的第三大农产品贸易国。 一方面,我国已成为推动世界农产品贸易的重要力量,另 一方面,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受全球性因素的影响也日益 加深。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中国农产品在对外贸易中的比较优势与劣势研究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中国农产品在对外贸易中的比较优势与劣势研究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中国农产品在对外贸易中的比较优势与劣势研究经济全球化的加深使得国际贸易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一个拥有广阔农业资源的国家,中国的农产品在对外贸易中既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同时也存在一些劣势。

本篇论文旨在研究中国农产品在对外贸易中的比较优势与劣势,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进一步促进中国农产品的国际贸易。

一、中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1. 丰富的农业资源中国拥有广阔的土地面积和丰富的农业资源,使得农产品的种类和产量都较为丰富。

不仅有大豆、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还有水果、蔬菜、茶叶等农产品,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并有能力出口到其他国家。

2. 培养的农业技术和专业人才中国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培养了大量的农业技术人才。

这些经验和技术的积累使得中国的农产品在质量、安全性和营养价值上都达到了国际水平,提高了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3. 成本相对较低相比于一些发达国家,中国农产品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

这主要得益于劳动力成本的低廉以及农业生产过程中大规模生产和技术创新的应用,使得中国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价格竞争力。

二、中国农产品的劣势1. 质量与标准问题中国的农产品质量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食品安全问题曾经频频见诸报端,例如农药残留、兽药使用不规范等。

这些问题使得国外消费者对中国农产品的信任度大幅下降,进而影响了对中国农产品的需求。

2. 品牌建设不足相比于一些发达国家的农产品,中国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较低。

在国际市场上,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知名的品牌产品,而对于中国农产品来说,品牌建设的不足成为了一个限制其销售的因素。

3. 市场准入壁垒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贸易壁垒和技术性贸易措施,这对中国农产品的出口造成了困扰。

一些国家对中国农产品实施了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限制了中国农产品的进入。

同时,一些技术性贸易措施也增加了中国农产品进口国的标准合规难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
中国的人均可耕地面积是全世界最少的国家之一。

根据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中国的农产品出口应该是处于劣势,农产品对外贸易方面应该主要以进口为主。

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中国的农产品出口每年都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2004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514.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4%,其中,出口233.9亿美元,进口280.3亿美元,均实现连续五年快速增长,创历史新高,在世界上的排名仅次于美国、欧盟和日本,中国成为全球第四大农产品贸易国。

那么中国出口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在哪里?
1.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不是从某一方面来考虑的,而应该把各种生产与要素综合起来全面考虑。

比如中国的农产品出口,如果从人均可耕地面积的角度考虑,中国处于劣势,但是,如果从劳动力的角度来考虑,中国处于绝对优势。

根据H—O模型,产品的价格是由要素的成本决定的,中国具有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

所以中国可以选择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出口,而进口一些土地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的产品。

我国当前的农产品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即以劳动力资源为基础的农产品,这类农产品主要由畜牧产品、水产品、园艺产品、加工食品等;二是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即以土地为基础的大宗农产品,主要是指粮食、棉花、油料、醣类等。

我国人口众多的资源禀赋决定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具有比较优势,而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如粮、棉等由于成本的上升,比较优势已经消失。

2.农产品出口比较优势依然存在
(1)禀赋优势。

一个国家的资源禀赋状况,直接影响其对外经贸活动的内容和地位。

从土地、资本和劳动力三大生产要素供给状况比较,中国劳动力资源具有明显优势。

据统计,中国劳动力资源分别是美国、欧洲、日本的5倍、4倍和13倍;而劳动力人均土地的拥有量美国、欧洲分别是中国的14倍和5倍,劳动力人均资本拥有量美国、欧洲和日本分别是中国的52倍、65倍128倍。

然而需要注意的一个情况是,发达国家的果树生产和畜牧生产已经广泛采用了资本密集型技术,这种资本替代劳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由于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过高造成的竞争劣势,而且便于质量监控,能够向消费者提供卫生、安全的食物产品。

相比之下,在不便于采用机械的蔬菜生产上,发达国家的产品则缺乏竞争力。

另一方面,园艺产品和畜牧产品属于高价值农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高,这使得目前国际市场上的主要进口者是发达国家。

由于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对产品的安全性非常关注,这些国家普遍实行严格的卫生检疫和技术标准,这一状况使发展中国家的园艺产品在进入发达国家市场时受到技术性壁垒的限制。

我国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就面临着这样的局面。

中国耕地资源相对匮乏,并且随着经济继续增长和城市化的发展,耕地面积将会进一步下降。

资源禀赋的这种变化将导致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呈现下降的趋势,在开放贸易的条件下,这将表现为国际竞争力的降低。

(2)出口商品类别优势。

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将农产品分为土地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

其中,土地密集型产品主要是指大宗农产品(如粮食、谷物、油籽、棉花、烟草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主要是指中间产品(如畜产品、水产品、蔬菜、水果等)和消费者导向产品(如肉类加工品、水产加工品、食糖、谷物加工品、蔬菜与水果加工品、饮料等)。

按出口商品类别比较,最具优势的出口产品为劳动密集型的中间产品。

2004年,随着中国调整农产品出口结构步伐的加快,水海产品、畜禽、水果、蔬菜、花卉等优势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迅速提高,占中国农产品出口的比重超过一半,成为拉动中国农产品出口持续增长的主力。

(3)出口商品品种优势。

按出口商品品种优势,具有明显出口竞争优势的主要是劳动力资源密集型的农产品,依次为畜产品、水产品、蔬菜、肉类和水产品加工制品等。

目前,我国
已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一渔业生产大国。

但土地资源密集的大宗产品如食糖、饮料、棉花和谷物等,仅占较低的出口比重,为主要进口品。

因此,我国的农业有着自己的特殊国情,在对待我国农产品出口问题上,必须扬长避短,分清我们的优势和劣势,有所为,有所不为。

资料来源:张峰,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变化分析,中国宏观经济信息(总第405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