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新闻转述动词对比研究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合集下载

中英大学生学术论文中转述动词及立场表达对比分析

中英大学生学术论文中转述动词及立场表达对比分析

r e p o r t i n g v e r b s i n C h i n e s e a n d B i r t i s h u n d e r g r a d u a t e s ’a c a d e mi c e s s a y s .I t i s f o u n d t h a t :( 1 )C h i n e s e a n d B i r t i s h
Abs t r a c t :Ba s e d o n t wo s ma l l — s c le a c o r p o r a,t h i s s t u d y e x a mi ne s t he f e a t u r e s o f f r e q u e nc y,s t r u c t u r e a n d s t a n c e o f
L0u Ba o . c a i
( F a c u l t y o f I n t e na r t i o n a l S t u d i e s ,H e n a n N o r m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X i n x i a n g 4 5 3 0 0 7 , C h i n a )
山 东 外语 教 学 S h a n d o n g F o r e i g n L a n g u a g e T e a c h i n g J o u r n a l
2 0 1 3年第 2期 ( 总第 1 5 3期 )
中英大学生学术论文中转述动词及立场表达对 比分析
[ 关键词] 转 述动 词 ; 立场 ; 学术论 文 [ 文献 标识 码 ] A [ 文献编 号 ] 1 0 0 2 — 2 6 4 3( 2 0 1 3) 0 2 - 0 0 5 0 4 3 6 [ 中 图 分 类 号 ]e r b s a n d St an c e Ex p r e s s i o n i n Br i t i s h a n d Chi ne s e Un de r g r a du a t e s’ Es s a y s

《中国日报》和《环球时报》中转述动词的使用分析

《中国日报》和《环球时报》中转述动词的使用分析

第12卷第3期Vol.12 No.3115《中国日报》和《环球时报》中转述动词的使用分析——以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为例罗园园(西安工程大学 人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600)摘要:本文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主题,分析《中国日报》和《环球时报》两类英文报刊中转述动词的使用情况,以及其在英语新闻报道中产生的影响。

经分析,中性转述动词在两类新闻语料中使用率最高,这有利于增强报道的客观性和准确性;积极、消极和试探性转述动词所隐含的报道者的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新闻的客观性。

关键词:《中国日报》;《环球时报》;英语新闻;转述动词中图分类号:H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3-0115-02一、引言当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报道新闻的方式有所不同,尤其是报道非目的语语境的话语[1],此种话语被称为“转述”。

与斯韦尔斯[2]的转述语分类类似,新闻转述分为直接和间接转述,有许多学者在新闻转述形式上进行了相关研究[3-5],发现转述语和语境有很大的关系,而转述动词则是“构成引语最直接的语境,具有预示和支配其理解的功能”[6]。

本文结合盖斯和海兰对转述动词的分类,对《中国日报》和《环球时报》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中的转述动词进行分析,探索不同类别转述动词所隐含的报道者的态度,同时也可帮助广大读者留意转述动词,对所读新闻有自己的客观评价。

二、转述动词的分类关于转述动词,有许多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早期较有代表性的是盖斯[7],他认为新闻报道的客观性是影响读者判断的重要因素,而影响这一因素的正是不同类型转述动词的使用,他将转述动词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类。

海兰[8]则从语用学的角度对转述动词进行分类,分为积极、消极、中立和试探性转述动词。

三、语料与方法本研究选择登录中国日报英文官网,输入英文关键词“新冠肺炎”并随机筛选72篇文本作为语料,手动删除标题、日期等部分,只留下正文,共计18459字;再登录环球时报官网以同样的方式筛选72篇文本,共计29790字。

万能英语新闻作文启示和感悟

万能英语新闻作文启示和感悟

万能英语新闻作文启示和感悟When reading various news articles in English, we can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around us. 通过阅读各种英文新闻文章,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

News articles provide us with valuable information about current events, social issues, politics, and more. 新闻文章为我们提供了有关当前事件、社会问题、政治等方面的宝贵信息。

They allow us to broaden our perspectives, learn about different cultures, and stay informed about global affairs. 它们让我们能够开阔视野,了解不同文化,并保持对全球事务的了解。

Reading English news articles also helps improve our language skills, as we encounter new vocabulary and grammatical structures. 读英文新闻文章还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言能力,因为我们会遇到新词汇和语法结构。

Moreover, news articles can inspire us to take action, whether it's raising awareness about important issues or getting involved incommunity initiatives. 此外,新闻文章可以激励我们采取行动,无论是提高对重要问题的认识还是参与社区倡议。

While English news articles offer a wealth of knowledge and insights, it's important to approach them critically and with an open mind. 尽管英文新闻文章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见解,但重要的是要以批判性和开放的心态来对待它们。

英语新闻语篇中的转述动词

英语新闻语篇中的转述动词

英语新闻语篇中的转述动词
周平宇;胡家英
【期刊名称】《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0(010)001
【摘要】新闻语篇中拥有大量篇幅的转述引语,其目的在于增强报道的公正性、客观性和准确性.转述引语的性质与功能随着语篇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对它们的研究应建立在具体的语篇和语境上,"转述动词构成了转述最直接的交际语境 ,具有预示和支配语篇意义的语用功能" .本文重点探讨转述动词在英语新闻语篇中的独特性及其作用.本文从感情色彩的角度对转述动词进行了分析, 发现报道者在新闻报道时遵循客观的原则,多用"说"、 "根据"、 "表示" 、"……指出" 这类具有中性色彩的转述动词,以增强新闻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客观性.转述动词同时也渗透着被转述者或作者的态度和观点,从这些转述动词的隐性意义上,可以推导出报道者或被转述者的态度和评价.
【总页数】4页(P93-96)
【作者】周平宇;胡家英
【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哈尔滨,1500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
【相关文献】
1.名词化隐喻在英语新闻语篇中的语篇功能分析 [J], 刘丽华
2.语篇体裁理论在英语新闻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以英语经济新闻阅读为例 [J], 杨美平
3.科技英语新闻语篇中转述动词语用功能研究——以《时代周刊》为例 [J], 许明武;白振洋
4.总统竞选新闻语篇中的转述动词分析 [J], 张杨静
5.新闻语篇中推断证素的语篇特征研究——以英语疫情新闻文本为例 [J], 汤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英语新闻语篇中的转述动词

英语新闻语篇中的转述动词
第 1 卷第 1 0 期
2 0年 3月 1 0
南 京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文 社 会 科 学 版) 人
J u n l fNa jn o e tyUnv riy( ma iisa dS ca ce c sEdt n o ra nig F r sr iest Hu nt n o il in e io ) o e S i
原 文相 似 ;间接转 述投 射 的 是意 义 ( a ig , menn ) 即
收 稿 日期 : 0 9—1 2 20 0— 6
作 者 简 介 : 平 宇 , , 龙 江 哈 尔 滨 人 , 北 农 业 大 学 人 文 学 院 硕 士 研 究 生 ; 家 英 。 . 龙 江 哈 尔 滨 人 , 北 农 业 大 学 人 文学 院 教 周 女 黑 东 胡 女 黑 东

和准 确 性 。Voo io ls v强 调 , 述 引 语 , n 转 只有 对 照
它们 的语 境才 能 确 定 其 意义 。1 何 话 语 都 不 能 _ l任
离开 它 的语境 来 理 解 , 述 动 词 是 转 述 引 语 时 用 转 来连 接说话 者 和 引 语 的动 词 , 述 动 词 构 成 了转 转 述最 直接 的交 际 语 境 , 有 预 示 和 支 配 语 篇 意 义 具 的语用 功 能 。 由此 可 见 , 述 动 词 成 为 转 述 引 语 转 的核 心 。报道 者 在 转 述被 转 述 人 所 说 的话 时 , 往 往通 过转 述 动 词 表 明报 道 者 对 所 报 道 事 件 的 态 度 , 而影 响读 者 对 新 闻报 道 中所 发 生 事 件 的 理 从
的独 特 性 及 其 作 用 。 本 文 从 感 情 色彩 的 角度 对 转 述 动 词进 行 了分 析 ,发 现 报 道 者 在 新 闻 报 道 时 遵 循 客 观 的 原

转述动词研究

转述动词研究

转述动词研究作者:刘玥来源:《科技资讯》 2015年第4期刘玥(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 100000)摘要:转述动词指的是在陈述事实、阐明观点时所使用的动词。

该文以《纽约时报》近期的30篇新闻报道作为语料,以语料中的转述动词为研究对象,寻找该报新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转述动词,将其按照消极转述动词、积极转述动词和中性转述动词的标准进行分类,进而研究分析转述动词在具体语篇环境中常用的语用功能--感召功能和命题表态功能,揭示转述动词这一新闻英语中常用的动词类型的语言学意义。

关键词:转述动词语用功能分析中图分类号:H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a)-0202-02转述动词指的是在陈述事实、阐明观点时所使用的动词(张军民2012:26)。

转述动词的分类有几种依据。

Hyland根据转述立场将转述动词可以分为消极的(claim, argue等)、积极的(identify, point out等)和中性的(say, according to等)(唐青叶2004:3-6)。

在对转述动词感情色彩的分析研究中,Bell(1991:131-152)将according to看作非限定性的转述动词,辛斌(2008:61-65)将claim,complain,attack,accuse,warn, argue,等视为消极动词,report,suggest和report归类为中性转述动词,将announce,agree等视为积极转述动词。

在纽约时报最新的30篇共计31368字的时事报道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转述动词的统计如表1所示。

以上统计结果清晰地表明:在这些报道中,中性转述动词的使用占绝大比重,达到75.7%,特别是“say”的使用频率很高,50.5%的转述情况都是由该词来引导的,它的使用增强了该媒体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可信性和清晰度。

1 语用功能途径1.1 感召功能在最新的语用功能研究中,许明武、白振洋(2013:31)提出了转述动词在具体语篇环境中常用的语用功能:感召功能。

浅谈英语新闻报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英语新闻报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212019年21期总第461期ENGLISH ON CAMPUS浅谈英语新闻报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文/郭 婧网站上刊登《今年楚雄市曝光第一条眼镜王蛇长2.7米!重3.1公斤》。

初中生可以将此故事改写成英语材料让初中生知道当地人关爱动物、排除危险的善举,鼓励初中生要在现实生活中要从我做起,学会如何在保护动物的同时保护自己,真正做到对动物关怀有加,维护生态平衡,构建美好家园。

3.导入新闻事件提升学生思想觉悟。

新闻报道具有非常强的实时性和直接性,能够在英语学习中帮助初中生了解社会发生的重大事件,为初中生输送大量的民生信息,帮助初中生了解社会、关心民生,有助于初中生养成爱国爱民的好习惯,也有助于培养初中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发挥英语课堂的思想教育价值。

以七年级英语(下)《Unit 1 People around us》为例,该部分内容为同学们列举出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形形色色的普通人,教师应借机教育初中生要理解他人、尊敬他人、关心他人的高尚道德情操。

因此,教师引导学生以2019.3.30发生的凉山火灾为素材,用英语写下31名凉山英雄那无私奉献、感人肺腑、名垂青史的青春赞歌,我们应该记住他们的名字,也应该记住他们的故事,更要认真学习他们的感人故事。

因此,新闻报道在英语教学中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思想教育价值,在学生思想中留下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三、新闻报道应用于英语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第一,实时性。

新闻报道要具有新奇性,事件的发生时间距离现在越近越好,旧的新闻报道的说服力和吸引力较差,不足以激发初中生的认知兴趣,影响使用效果。

因此,教师要多看新闻,能够为初中生提供有利用价值最新消息。

第二,针对性。

新闻报道往往与课文内容大相径庭,这种情况无疑增加了新闻报道应用于英语教学的难度。

因此,教师要在课下多为初中生搜寻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新闻报道,让初中生自由选择合适的素材,以节省初中生的搜索时间。

第三,多效性。

教师在将新闻报道纳入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多效性,不但要实现初中生英语认知的高效发展,也要注意能够帮助初中生掌握尽可能多的社会信息,能够促进初中生思想意识、道德觉悟和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

英语新闻转述动词对比研究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英语新闻转述动词对比研究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英语新闻转述动词对比研究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李 鸽摘 要:在美国2012年总统大选电视辩论中,对阵双方都将中国称之为挑战者,这其实是奥巴马和罗姆尼采用的一种拉取选票的策略。

对此,中外媒体都进行了大量的新闻报道。

本文选取较为简单的新闻语篇,启发初中学生对《纽约时报》、《今日美国》与《中国日报》中的转述动词进行了对比研究。

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辩论双方的动词选取存在较大差异。

由此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以建立自己的思考观点。

关键词:电视辩论报道;批评话语分析;转述动词;中学生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9-041-2  在美国总统大选期间,两位候选人均以“中国制造”为话题,以求得竞选的胜利。

在如此背景下,《纽约时报》和《中国日报》都对此进行了大量的报道。

但是,由于受到意识形态差异的影响,报道者的报道目的和报道角度不同,因而造成新闻报道叙述方法不同。

一、转述动词研究的文献回顾转述动词是转述引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转述引语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下才会有意义,转述动词构成引语最直接的语境,具有预示和支配其理解的功能(Volosinov,1973)。

国内对转述动词的研究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学术语篇中转述动词的研究,二是新闻语篇中转述动词的研究。

本文将重点关注语篇的语篇语用功能,通过对美国总统电视辩论报道的对比研究来发现中美记者在选取转述动词选取上的差异,并且从语篇语用的角度对转述动词进行研究,以期发现转述动词在新闻语篇中的应用。

二、转述动词对比研究1.语篇语用角度———转述动词现代语篇发展的多样性使得传统的对叙事性语篇分析方法无法满足非叙事性语篇的需要。

语境的变化要求语篇分析者要对随语境变化的不同语篇进行分析,对语篇的研究应该建立在具体的语境上(Baynham,1996:62)新闻语篇具有其独特的特点,是一种与记叙文完全不同的体裁。

新闻是对具有重要性的事件进行及时的报道(Mencher,1994),新闻报道被认是由不同体裁文本的重新编辑形成的,对消息进行大量转述,主要目的在于是为了显示报道的客观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新闻转述动词对比研究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作者:李鸽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2019年第19期
摘要:在美国2012年总统大选电视辩论中,对阵双方都将中国称之为挑战者,这其实是奥巴马和罗姆尼采用的一种拉取选票的策略。

对此,中外媒体都进行了大量的新闻报道。

本文选取较为简单的新闻语篇,启发初中学生对《纽约时报》、《今日美国》与《中国日报》中的转述动词进行了对比研究。

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辩论双方的动词选取存在较大差异。

由此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以建立自己的思考观点。

关键词:电视辩论报道;批评话语分析;转述动词;中学生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9-041-2
在美国总统大选期间,两位候选人均以“中国制造”为话题,以求得竞选的胜利。

在如此背景下,《纽约时报》和《中国日报》都对此进行了大量的报道。

但是,由于受到意识形态差异的影响,报道者的报道目的和报道角度不同,因而造成新聞报道叙述方法不同。

一、转述动词研究的文献回顾
转述动词是转述引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转述引语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下才会有意义,转述动词构成引语最直接的语境,具有预示和支配其理解的功能(Volosinov,1973)。

国内对转述动词的研究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学术语篇中转述动词的研究,二是新闻语篇中转述动词的研究。

本文将重点关注语篇的语篇语用功能,通过对美国总统电视辩论报道的对比研究来发现中美记者在选取转述动词选取上的差异,并且从语篇语用的角度对转述动词进行研究,以期发现转述动词在新闻语篇中的应用。

二、转述动词对比研究
1.语篇语用角度——转述动词
现代语篇发展的多样性使得传统的对叙事性语篇分析方法无法满足非叙事性语篇的需要。

语境的变化要求语篇分析者要对随语境变化的不同语篇进行分析,对语篇的研究应该建立在具体的语境上(Baynham,1996:62)新闻语篇具有其独特的特点,是一种与记叙文完全不同的体裁。

新闻是对具有重要性的事件进行及时的报道(Mencher,1994),新闻报道被认是由不同体裁文本的重新编辑形成的,对消息进行大量转述,主要目的在于是为了显示报道的客观性。

转述言语“对新闻语篇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辛斌,2007)转述言语包括:转述方式,新闻来源,转述动词及转述内容四个方面,积极动词帮助塑造消息来源的谨慎、镇定等具有成功品质的成功者的形象;消极动词给人一种不严谨、易冲动的失败者的形象(辛斌,2008)。

因此,通过对新闻语篇中转述动词的研究,可以由此看出新闻语篇作者所要阐明的观点和立场。

2.转述动词的分类——affective reporting verbs
Geis(1987:130)将转述动词按其可引起的感情色彩的分类分为消极转述动词、积极转述动词。

积极动词帮助塑造消息来源的谨慎、镇定、坚强、严谨或成功者的形象;消极动词则给人一种鲁莽、软弱、不严谨、易冲动或失败者的形象(辛斌,2008)。

3.新闻报道转述动词对比——以美国总统电视辩论新闻报道为例
本文拟就选取美国报纸报道,包括《今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及《华盛顿时报》(为方便讨论,以下将以字母b代称)共计六篇英文报道和《中国日报》(以a代指)关于美国总统大选电视辩论的六篇报道,选取对涉及中国话题的辩论的总计12篇报道。

本文通过对语料的分析,一方面探讨汉英新闻因语篇不同而导致转述动词选取的差异;另一方面则是想了解西方主流媒体对事件报道是否具有先入为主的倾向。

在所选取的六篇报道中,《中国日报》中的六篇分别是在三次电视辩论中涉及中国话题的报道;外媒报道六篇也是关于三次辩论中中国话题的报道,因此在语料选取中注意选取的对等性,以便达到较客观的分析。

下列即两种报道中所有的转述动词及所出现的次数。

按上文中讨论的方法将其做了归纳:
经统计,表一中《中国日报》转述动词的使用种类为30个,以《今日美国》为代表的美报道为29个,两者在转述动词的使用上的差异并不大,其中《中国日报》中say一词使用了48次,美报道中say使用了105次,say在新闻报道中是最普遍的转述动词且与tell和according to被公认为是中性转述动词(Bell, 1991:206)。

两类报道均选取say作为大部分的转述动词使用是为了保持新闻的客观性,是作者对所报道新闻内容保持距离,从数据中还可以看出,被使用两次以上的转述动词,《中国日报》有9个,美报报道中有10个,差别不大,但是词汇的使用密度却不尽相同。

《中国日报》中词汇使用较为平均,而美报词汇使用的选择较为集中。

Geis (1987:130—132)把英语中一些常用的转述动词按其可能引起的感情色彩分为两类:积极的和消极的。

在所选语料关于转述动词的分类中,按积极、消极和中性词将报道中转述动词进行归纳,其结果如下:
由图表可以看出,在《中国日报》中,除了为追求报道客观的中性动词除外,积极动词有22个,b中积极动词数量也不少,积极动词的使用给读者以积极、强壮、精确的感觉。

在涉及到中国问题电视报道中,a、b在数量上积极动词的使用都超出了消极动词的使用。

将a和b进行对比之后就会发现:a积极动词种类所占比重最大,达到62.07%,消极转述动词种类较低,为27.59%,这说明《中国日报》希望在报道中能够传达出中美双方的关系,不论在选举辩论中受到了什么样的说辞,其总的局势还是积极向上的。

而b中积极和消极的转述动词种类各占
到46.43%,悬殊比较大,而与a中积极转述动词相比比重下降了很多,消极转述动词所占比重较大。

三、结论
通过对《中国日报》和《今日美国》刊登的12篇报道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几点倾向:一是由于中外记者本着客观、公正的态度对事件进行报道,在转述动词的选取上,中性动词所占篇幅最大;二是由于如今国际局势的复杂性以及总统选举的特殊性,中外记者在积极还是消极动词的选取上呈现出趋同态势:积极动词数量占优势;三是动词种类的考察暴露了美媒体在报道的时候所选取的消极动词的种类比重比较大,说明报道者对这一事件的不确定和犹疑态度。

对于普通读者,在阅读新闻的时候是不会注意的词汇用法的区别,这一潜在的态度必须经过对比和分析才能显现出来。

因此,教师应跳出西方媒体对我们进行的意识形态的灌输,不断提升自身的批判性思维,继而将这种思维渗透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在英语语篇阅读中发现转述动词的区别,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参考文献]
[1]Geis, M. L. The Language of Politics [M].NewYork: SpringerVerlag, 1987.
[2]Thompson, G. Reporting [M]. Hongkong: the Commercial Press, 2000.
[3]辛斌.新闻语篇转述引语的批评性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02).
(作者单位:昆山市石浦中学,江苏昆山2153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