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航空航天技术发展

合集下载

航空航天技术新发展

航空航天技术新发展

航空航天技术新发展航空航天技术一直是世界各国关注和发展的领域之一。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进步,航空航天技术也不断涌现出新的发展。

本文将着重探讨当前航空航天技术的新发展。

一、超音速飞行技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技术的不断革新,人们需要更快的交通方式,而超音速飞行技术的发展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超音速飞行技术已经发展到了可商用的程度。

例如,美国的私人超音速飞机X-59 QueSST的研发已经接近完成,英国的Concorde的继任者正在开发中,中国也开始研制自己的超音速飞机。

二、空客无人机技术随着人工智能和导航技术的不断革新,无人机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空客公司已经成功研发了商业无人机,并将其应用于空中测绘、建筑监测等领域。

空客公司计划将无人机技术扩展到航空和遥感领域。

三、太阳能飞机技术太阳能飞机是一种使用太阳能为能源的飞机。

它向太阳上空飞行,从而获得需要的能量,并且不需要使用燃料。

太阳能飞机技术的研发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瑞士的Solar Impulse 2是太阳能飞机的杰作,已经完成了一次环球飞行。

四、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Hypersonics技术Hypersonics(超高速飞行)是指超过5倍音速的高速飞行,其飞行速度可以达到25000km/h。

随着技术的发展,Hypersonics技术将成为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其中,空间交通将成为Hypersonics 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未来的航空航天飞行器将达到更高的速度,更远的距离和更长的时间。

五、可重复使用航天飞行器的研发可重复使用的航天飞行器是一种可以多次飞行的航天飞行器。

随着私人航天公司的兴起和商业航天的发展,可重复使用的航天飞行器将成为未来空间探索和太空旅游的必需品。

SpaceX公司的Starship以及Blue Origin公司的New Shepard都是典型的重复使用航天飞行器。

综上所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航空航天技术不断涌现出新的发展和创新。

航空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航空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1、航空技术现状(1)先进战斗机喷气式战斗机已经发展了五代。

第五代战斗机的典型代表是美国的 F-22,俄罗斯也在进行类似战斗机的研制,如T-50。

其他的先进战斗机还有英国、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联合研制的 EF-2000欧洲战斗机、法国的“阵风”和瑞典的 JAS.39,这些飞机具有第五代战斗机的部分性能,有人将它们称为四代半战斗机。

第五代战斗机应具备隐身能力、超声速巡航能力、高机动性、短距起降和超视距多目标攻击能力等先进的战术技术性能,目前为止,只有美国的 F-22战斗机完全具备上述能力。

(2)第五代战斗机的先进技术特征隐身技术,又称低可探测技术或目标特征探测技术,主要有五个方面:第一,降低雷达波特征;第二,降低红外辐射特征;第三,降低可见光特征;第四,降低声学特征;第五,降低电子探测特征.具有超声速巡航能力:前提是飞机在正常起飞条件下具有超过 1.1的起飞推力重量比,即要求飞机安装推力大,重量轻的先进发动机.第五代战斗机具有比第四代战斗机更高的机动性。

短距起降是指飞机能以比较短的地面滑跑距离便可起飞或降落,通常认为飞机起飞或着陆滑跑距离在500m以内算作具有短距起降能力.先进战斗机的全环境作战能力除要求全天候和全空域 (全部适合空战的空域 )作战外,还要求飞机具有多目标跟踪/攻击和超视距作战能力(3)隐身飞机飞机的隐身能力是指飞机在飞行中具有不易被敌方探测器发现的能力,即飞机具有不易被雷达、红外、可见光和声波等探测到的能力;目前雷达探测手段对飞机的威胁约占各种探测手段的 60%左右,红外探测威胁约占 30%左右,所以飞机主要是雷达隐身和红外隐身。

雷达隐身的措施主要包括外形隐身和应用吸波材料,以减小雷达波回波散射,即降低RCS。

红外隐身的主要措施有:采用矩形二元喷管,使尾喷流火舌变平;飞机在飞行时尽量不要开加力燃烧室;把发动机布置在机身或机翼上面,利用机翼或尾翼等部件进行遮挡或隐蔽。

国外把隐身飞机的发展分为五代:第一代是洛克希德·马丁“臭鼬”工程队的 SR-7l战略侦察机;第二代为“海弗兰”原型机,即 F-117的原型机;第三代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 F-117战斗轰炸机;第四代是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 B-2战略轰炸机;而洛克希德·马丁/波音联合研制的 F-22战斗机为第五代隐身飞机。

航空航天的发展史世界

航空航天的发展史世界

1、达·芬奇的《论鸟的飞行》
我国在战国时代有了风筝、三国时代有了孔明灯、晋代有了竹蜻蜓、 宋代有了火箭的发明。它们是人类早期对重物升空的尝试。
在欧洲的文艺复兴时代,在达·芬奇的扎记中记载了他对滑翔升空的构 想。据说他曾经花了20多年观察与研究鸟、蝙蝠、昆虫的飞行,并且 计 划 将 他 的 发 现 写 成 一 本 著 作 。 1505 年 , 达 ·芬 奇 写 成 了 研 究 手 稿 《论鸟的飞行》。达·芬奇是大画家,在这篇论文中,图文并茂。他指 出“由于大气本身是具有可压缩的性质的物质,当有某种物体以比它 的流动更快的速度拍击大气时,它就要受到压缩。”还指出“除非翅 膀拍击空气的运动比空气压缩时自身的运动速度快,否则翅膀下的空 气不会变得很密,因此鸟就不会在空中支承自己的重量。”达·芬奇在 这里已经有了作用与反作用的思想,即鸟的翅膀拍击空气,空气给鸟 的翅膀以升力。达·芬奇还研究了鸟的羽毛的结构,他的结论是:羽毛 的排列特点是当它向下扇动时,结构是密的压缩空气的效果显著;而
行了两次不成功的载人的飞行试验。后来因为财
政拮据和新闻界的冷嘲热讽,以及兰利本人年事 已高(接近70岁)的诸多原因,放弃了试验,兰 利也于1906年逝世。后人总结他载人飞行的失败
主要是由于结构上的不合理,当时他的发射架如 果采用轮式起落架,试飞很可能是另一种结果。
兰利像
Samuel Pierpont
1887年兰利移居华盛顿,出任当时美国学术权威 机构斯密森学会的秘书。他建造了一座60英尺的 悬臂机,该机靠煤气发动机驱动,外周速度可达 每小时70海里。利用这座悬臂机,他进行了大量 的空气动力实验,研究平板与鸟翼在空气中运动
时的阻力与升力的规律,由此得到了许多定量的
结果,并且纠正了前人的不少错误。他得出了有 一攻角的平板升力为 F kAV 2 sin其中A为平板面

全球航天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全球航天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全球航天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导语:近年来,全球航天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不仅在科技领域引发了革命性的变革,也为人类探索新的边界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本文将对全球航天产业的现状进行探讨,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航天技术的引领者航天产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其中美国以其强大的科研实力成为全球航天技术的引领者。

NASA作为美国航空航天研究机构,推动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航天项目,如阿波罗计划和国际空间站。

此外,美国的商业航天公司也在航天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SpaceX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将航天器送入地球轨道并成功回收火箭的公司,为航天产业注入了巨大的商业活力。

二、全球合作与竞争虽然美国在航天产业方面占据主导地位,但其他国家也加大了在这一领域的投资力度。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和欧洲航天局等机构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突破。

中国首次月球探测任务和载人航天计划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关注。

欧洲航天局的火星探测任务和联合国国际空间站合作项目也得到了全球的认可。

全球航天产业的发展既存在合作又有竞争。

各国机构在资源共享、技术研发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展开合作,推动了航天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同时,各国也在商业领域展开竞争,希望能在航天产业中取得领先地位。

三、商业航天的崛起近年来,商业航天的崛起成为航天产业的一个重要趋势。

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私人企业进入航天领域的门槛逐渐降低。

由此,私人公司开始开展商业航天活动,包括卫星发射、载人航天和太空旅游等。

例如,SpaceX通过其独特的火箭再利用技术,降低了将物体送入轨道的成本,为商业航天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的Blue Origin公司也致力于推动商业航天发展。

这些私人公司的涌现不仅丰富了航天产业的参与主体,也为全球的科技创新注入了新活力。

四、面临的挑战和未来趋势全球航天产业虽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在技术上,航天任务的风险和复杂性较大,需要不断推动航天技术的创新和突破。

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与前沿成果

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与前沿成果

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与前沿成果一、航空技术的发展历程航空技术的历程可以追溯至公元前4世纪,阿基米德在抽水桶原理的基础上发明了风车。

近代航空技术的发展,源于18世纪晚期的热气球。

在19世纪,有人进行了人类腾空的尝试,比如威灵顿公爵在1824年在伦敦试图升空,但坠毁而死。

直到莱特兄弟于1903年成功飞行,航空技术才真正得到了推广。

随后,双翼飞机、单翼飞机和喷气式飞机等一系列技术不断地涌现出来,并在战争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20世纪初,俄罗斯科学家采用火药推进原理,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 。

这一事件被称为航天技术的开端,为人类进入太空提供了可能。

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完成了人类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成功登陆月球,成为人类史上第一次载人登月。

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航天科技不断创新,人类不断探索宇宙的奥秘。

三、航空技术的前沿成果1. 超音速飞机超音速飞行的速度比音速更快,是现代航空技术的重要领域之一。

1969年,美国的SR-71“黑鸟”飞机打破了32年来的陆地飞机速度记录,达到每小时2194英里,是目前仍在服役的唯一一架可称得上“黄蜂”的侦察机。

2. 大型客机大型客机的开发和使用已经成为了近年来的主流趋势,应用于民用航空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其中,空客A380飞机是世界上最大的客机之一,一次承载量可达555人,配备完备舒适的座位和必备的电子设备以及舒适的商务和经济舱,大大提升了人类的空中旅游生活质量。

3. 轻型飞机目前,轻型飞机已经成为时下比较流行的一种航空交通工具,主要应用于消费机、自由机、灭火机等方面。

轻型飞机最大的特点是载重轻,简单易懂,同时具有极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这类飞机已经逐渐纳入普通人的生活领域。

4. 无人机无人机(又称:无人飞行器)是一种由人类操控或自主飞行的飞行器,不需要载人和机组人员参与飞行。

无人机技术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军事侦察、农业喷雾、自然灾害预警和救援等方面,已不断推动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进步。

法国航空航天工业的技术突破与市场前景

法国航空航天工业的技术突破与市场前景

法国航空航天工业的技术突破与市场前景法国一直以来在航空航天领域拥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技术实力,其在航空制造、通讯卫星、航天飞行器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突破与创新。

本文将探讨法国航空航天工业的技术突破以及市场前景,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了解和展望。

一、航空制造领域的技术突破法国在航空制造领域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其拥有一系列世界著名的航空制造企业,如空中客车公司(Airbus)、达索系统公司(Dassault Systemes)等。

其中,空中客车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民用飞机制造商之一,其A320、A350等系列飞机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高的市场份额。

除此之外,法国还在无人机、直升机等领域取得了诸多突破,为航空制造技术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通讯卫星领域的技术突破法国在通讯卫星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突破,其航天公司雅达勒(Thales Alenia Space)在通讯卫星、地球观测卫星等项目中表现突出。

雅达勒公司多次成功发射通讯卫星,为全球通讯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法国通讯卫星技术在国际市场上备受认可,展现出较强的竞争力和市场潜力。

三、航天飞行器领域的技术突破法国在航天飞行器领域同样取得了重要的技术突破,其航天局(CNES)在火箭发射、空间站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实力。

法国的阿里安5号火箭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商业运载火箭之一,该火箭成功发射了多颗卫星,为国际空间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法国在空间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其航天飞行器技术受到了国际市场的高度肯定。

四、法国航空航天工业的市场前景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法国航空航天工业面临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机遇。

法国的航空航天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其产品和技术备受认可。

未来,随着航天旅游、深空探测等领域的兴起,法国航空航天工业有望在全球市场上进一步扩大份额,实现更大的发展。

综上所述,法国航空航天工业在技术突破和市场前景方面表现突出,其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优势。

2024年全球航天科技进展报告

2024年全球航天科技进展报告

地面设备与系统建设进展
地面站建设
01
全球范围内地面站的数量不断增加,覆盖范围也在扩大,为卫
星通信和数据传输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支持。
测控系统发展
02
随着技术的进步,卫星测控系统也在不断发展完善,提高了对
卫星的跟踪、测量和控制能力。
数据处理与应用
03
地面设备与系统建设的另一个重要进展是数据处理和应用能力
日本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是日本航天领域的主要组织,致力于推动日本在航 天技术、应用和产业方面的发展。近年来,日本加强了与商业航天的合作,同时也注重航 天技术的研发和创新。
国际合作与竞争格局变化
国际合作
随着各国对航天领域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国际合作在航天领域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各 国纷纷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共同推动国际空间站、深空探测等项目的建设和
06
总结与建议
加强自主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强化基础研究
加大对航天科技基础研究的投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为应用研 究和技术创新提供源头活水。
突破关键技术
针对航天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组织力量进行攻关,形成自主知 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
培育创新人才
重视航天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人 才队伍,为自主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中国航天战略规划解读
战略规划
中国政府在航天领域制定了长期的发展规划和目标,包括载人航天、深空探测 、卫星导航、遥感应用等多个方面。同时,中国还加强了航天技术的自主研发 和创新,积极推动航天产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影响分析
中国航天的快速发展和成就已经在国际航天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在载 人航天、月球探测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未来,中国将继续加强航天技术的 研发和应用,推动航天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美国的航天发展趋势

美国的航天发展趋势

美国的航天发展趋势美国的航天发展趋势主要包括商业化、私营化、探索深空和国际合作等方面。

首先,商业化是目前美国航天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过去几十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一直是美国航天领域的主导力量。

然而,随着私营航天公司的兴起,商业化航天逐渐成为主流。

诸如SpaceX、Blue Origin和Virgin Galactic 等私营公司,通过发展可再使用的火箭技术、低成本发射服务以及载人和货运航天任务,改变了传统的航天产业格局。

这些私营公司在商业合同和太空旅游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成为美国航天产业的重要推动力。

其次,航天产业的私营化也是一个重要趋势。

与传统模式不同,私营航天公司利用市场机制开展航天活动,更加灵活和高效。

例如,SpaceX的猎鹰火箭和龙飞船项目由私人资金支持,并与NASA签订了多项商业载人航天合同。

这种私营化模式不仅能够加快航天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进程,而且可以为政府节省巨额的经费。

随着私营航天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航天产业的私营化趋势将进一步加强。

第三,探索深空是美国航天发展的另一个重要趋势。

自上世纪60年代登月以来,人类对深空探索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过去几年里,美国提出了重返月球和登陆火星的宏伟计划。

尤其在2020年,NASA推出了“阿尔忒弥斯计划”,旨在建立持久的月球基地,为未来的深空探索做准备。

此外,私营航天公司SpaceX 也计划在2024年将首批宇航员送往月球。

深空探索的发展趋势表明,美国航天产业将对人类未来的太空探索作出重要贡献。

最后,国际合作是美国航天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美国航天局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航天机构进行合作,共同推动航天技术和应用的发展。

例如,NASA与欧洲、俄罗斯、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太空机构进行合作,共同执行国际空间站计划。

此外,美国航天局还与其他国家开展了卫星数据共享、科学研究合作等多方面的合作。

国际合作不仅能够有效整合各方资源,提高航天技术研发的效率和水平,还有助于促进国际航天领域的和平与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航天事业是从20世纪初开始的。

从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航天理论算起,他是1903年出了一本书,从那个时候算起,现在已经有105年了。

如果真正从苏联1957年开始航天发射,也有51年的历史了。

在开始,苏联和美国的基础相差不多。

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苏联进行火箭的探索,美国也进行火箭探索。

当时在苏联以科罗廖夫,即后来的航天总设计师,领头进行火箭研究。

美国1926年3月26号,就发射了世界第一枚液体火箭。

从这个时候开始,这两个国家已经开始起步了。

真正投入实践,是从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德国有一个火箭专家叫布劳恩,也是很有名的火箭专家,他为德国研制成功了V2导弹,国法西斯投降以后,苏联和美国,在他们技术的基础上,再加上这两个国家过去火箭技术的基础,在冷战中互相竞争,这样,促成了火箭技术有一个飞跃的发展。

如果从1945年到1957年航天事业。

二、在冷战中,两个超级大国进行竞争。

他们首先从军事上要取得优势。

军事上的优势,当时导弹是最先进的武器,必须要掌握这个武器。

导弹是在火箭技术上发展起来的。

苏联到1957年的时候,在科罗廖夫的领导下,1957年8月,发射了第一枚洲际导弹。

到10月4号,苏联用P-7洲际导弹改装成运载火箭,发射了第一颗卫星。

把P-7导弹改装成卫星号火箭,发射成功了第一颗卫星。

1957年国际地球物理年提出来要发射卫星,美国和苏联都在准备,但是互相都不知道。

苏联发射成功以后,美国不太相信。

后来苏联发射成功以后,美国有一点慌张了,赶快要追上苏联。

苏联是统一领导的,集中全国的力量来研究。

美国人是分散的。

美国海军在研究先锋号火箭,这在苏联第一颗卫星发射之前,每一次都试验失败了。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转向布劳恩领导的陆军研制红石导弹,在红石的基础上,研究出一种丘比特C运载火箭。

在1958年1月31号,在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之后三个月,美国发射了第一颗卫星。

卫星叫探险者一号。

这两种火箭的水平也差不了多少。

但是由于竞争的关系,当时谁都想争得第一,想以此称霸世界,来显示他的威力。

三、美国意识到技术和人力都很分散。

1958年10月1日,在苏联发射人造卫星,美国又发射人造卫星之后,美国发现自己应该把美国的航天事业整合起来、统一起来。

所以它成立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我们简称美国航宇局,但是社会上一般叫美国宇航局。

为什么有这个区别?大家知道,全文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这四个英文字母组成的。

美国的航天系统把它统称为美国航宇局,航宇代表航空和宇航。

美国宇航局,这是NASA在中国的简称。

四、过去苏联航天事业在当时都是统一领导。

在中央下面有一个宇航委员会,有一个工业部主管航天设施的建造,一些飞船的建造等等。

到苏联解体过后,有很多分出去了,乌克兰的航天设施也分出去了。

它自己成立了俄罗斯联邦航天局,我们简称是俄罗斯航天局。

五、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过后,两个国家都在准备载人航天,想把人送上太空去。

也是苏联走到了前面。

两它能够先发射,加加林上天以后,美国又慌张了。

美国接着又发射了,1961年5月5日发射了由航天员谢泼德乘坐的飞船,没有到轨道上,是直上直下的飞行。

第二次又发射了一次,格里索姆坐在水星5号飞船上面,也是直上直下的飞行。

大家都知道要上轨道,必须要有一定的速度。

但是他们达不到这个高6号飞船才把第一个航天员格伦发射到轨道上去了。

在载人航天的竞争中,苏联又走在了前面,美国又落后了几个月。

这种竞争,我们看来也不是非常重要的。

他的航天技术也差不了多少,只是在竞争中谁先一步,谁后一步。

六、美国也不能老是落后,国内的科学家也不会答应。

在1961年5月25日,美国肯尼迪总统提出来,在十年之内,要把人送上月球。

实际上苏联也想把人送上月球。

这些都是一步一步地发展起来的。

两个国家都有这个计划。

美国下了这个决心以后,集中力量很快攻克了载人登月技术。

所以它确实在十年之内就把人送上月球了。

到1969年7月16日发射了阿波罗11号登月飞船,把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送上了月球。

登月首先要有更大推力的火箭。

美国在布劳恩的领导下,研制出了土星五号运载火箭,能够把人送上月球。

苏联研究了H-1火箭,H在俄文里面就是运载器的意思。

在研制的过程中,发生了几件事情,一个是它研制的H-1火箭比土星五号还要复杂,难度大。

时间上可能没有来得及。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负责研制登月飞船的总设计师科罗廖夫在1966年1月的时候,就因病去世了。

有很多技术没有攻克下来。

到美国1969年发射了第一艘登月飞船的时候,苏联已经实验了两次的登月火箭都失败了。

美国登月成功之后,苏联还想赶上,后来又进行实验。

再实验了两次,又失败了。

到1972年,美国登月活动已经结束了,苏联还没有办法,所以就把这个项目下马了。

1974年的时候,就完全停止了这项工作。

本来两个国家在技术上差不了多少。

就看谁掌握得好,谁条件稍微好一点,就能够走在前面。

这一次苏联在登月的进程中是落后了。

七、美国也搞了一个空间站,但是不是很成功,他就另辟蹊径,就研究航天飞机了。

俄罗斯主要研制空间站。

两个国家走的路不一样。

国际空间站是在这个基础上,两个国家合作起来搞的。

航天飞机本来苏联也搞了,但是苏联在1988年11月15日进行了一次不载人飞行。

看见航天飞机比美国落后多了。

因为美国1981年4月12日第一次载人飞行就成功了。

苏联1988年11月15日才进行不载人飞行。

它就不再搞了。

苏联就搞空间站,长期在太空中运行的,用飞船载人、载货上去,在空间站上进行活动。

在这个阶段,两个国家发展的方向不一样。

航天飞机是我们国家的科技人员取的。

美国和苏联差不多同时在发展航天飞机。

苏联进行了一次不载人飞行之后就停止了。

美国在1981年4月12日,苏联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成功那一天,即20年以后的同一天,发射了第它在太空运行的,它的特点是集中了飞机的特点、火箭发射的特点和卫星运行的特点。

它是垂直发射,到了轨道上,不像飞机有航线,它是按照轨道运行。

在200多公里以外的太空飞行。

返回的时候它又像飞机一样的水平着陆,进了大气层以后,大家经常看电视的时候可以看到非常壮观的画面,美国的航天飞机返航的时候徐徐的降落在跑道上,和普通的飞机是一样的。

但是后面拖有降落伞,帮助它减速。

叫它航天飞机,是它具备了这三个方面的特点。

苏联的航天飞机最大的不同是,苏联的航天飞机是用一个很大的火箭来发射的。

美国的航天飞机是它的轨道器和航天飞机是作为一个整体连在一块飞上去的。

发射的时候,它一节一节地脱离了。

美国的航天飞机有三部分,一个是轨道器,一个是固体助推器,还有一个是外挂燃料箱。

到了一定的时候,它背的固体助推器任务完成以后,就甩掉了,落在太平洋里面可以回收过来,改造以后再用。

还有一个外挂燃料箱。

把航天飞机送上太空以后,它也脱离掉了,烧毁了。

回来的时候是航天飞机的本体,就像一架飞机了,发射的时候外航天服,就很危险。

它是载人航天的核心部分。

它主要的作用是对航天员到太空进行舱外活动的保障和支持。

一个是保障他的生命安全,保障他在舱外能够正常的活动。

支持是支持他在舱外能够进行一些工作。

要不你上去以后,光是飞行一下。

刚开始试验的时候,人体只是飞行一下。

这时是要进行工作。

航天服有两种,一个是舱内用的,一个是舱外用的。

舱外的航天服比舱内的航天服功能更多,技术更复杂。

它的主要作用是保障和支持舱外活动。

为什么要舱外航天服?在宇宙空间大家都知道,是高真空,没有氧气,没有压力,必须要用航天服来给他供氧。

在太空中太阳光的照射,温度有冷热的变化,服装必须要适应最高100多度,最低负100多度的温度。

航天服必须要能够耐受这样的高温。

还有电离辐射,如果电离辐射很强,对航天员的生命造成危险。

八、国际空间站是世界上总共16个国家共同发展的项目。

过去俄罗斯和美国研制空间站已经很有经验了。

美国曾经研制空间站叫自由号,但是因为它集中力量在搞航天飞机,所以空间站的进展很慢。

到了1988年的时候,两个国家觉得可以联合起来。

因为它们曾经在1975年的时候进行过载人飞船的联合飞行。

所以把两个国家的技术结合起来,取长补短,由于经费上的问题,做这样大的项目,耗费的经费也很多。

所以把大家组合起来,1988年决定研制国际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主要的是美国和俄罗斯。

俄罗斯已经有基础了,所以它1998年的时候,11月份发射了第一个舱,用它的火箭发射了国际空间站的基础舱,叫曙光号。

美国半个月后,发射了节点舱,叫团结号。

这两个舱太空组装起来,形成了国际空间站的雏形。

俄罗斯2000年发射了星辰号服务舱。

这三舱组合起来,基本上形成了国际空间站的雏形,可以载人活动了。

在这个基础上,靠双方的技术和合作,再联合其他一些国家。

在这之前,美国和俄罗斯进行了航天飞机和和平号空间站的九次对接飞行,先做一些实验,能不能适应。

因为两个国家研制的东西能不能够匹配,要进行一些整合。

所以到1988年开始研究,1998年就开始正式实施。

这三个舱组成了国际空间站的雏形之后,就能够载人了,能够发射航天员到上面活动了。

从1998年到现在,一共十年。

现在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已经有一半多的工程竣工了,完全可以载人活动。

现在已经有12批长住航天员。

这些航天员一上去就是半年。

当然也包括其他国家。

例如最近,日本制造的一个希望号实验舱上去了。

前一段时间欧洲的哥伦布号舱上去了。

还有意大利的莱奥纳尔多号后勤舱,最近美国有和谐舱。

国际空间站是由很多舱组成的。

用支架和横梁对接起来,形成一个大的空间建筑。

建成以后,可能要达到400多吨。

现在已超过200多吨了。

国际空间站的运行也有很多问题,特别是到一定时间就要发射飞船或航天飞机把人送上去,还有一定时间要载一些货物上去补充。

人在国际空间站的时候曾经闹过粮荒,没有东西吃了。

另外,还要送上一些燃料,使空间站能够提高它的轨道,不要掉下来。

很多事情需要做。

国际空间站的建设也经历了很多的困难。

但是现在终于坚持下来了。

原来预计要到2010年结束进程,现在我估计要推后一点。

美国的航天飞机是2003年,哥伦比亚号失事了,2003年2月1日在返回的时候解体了,7个航天员牺牲了。

之后,有两年多的时间,其他航天飞机不能再飞。

早在1986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就失事了。

这两架航天飞机失事以后,只剩下三架了。

到现在为止,这五架一共飞了123次了。

有很多零件已经老化了,需要维修。

另外再加上这两次失事之后,航天飞机上需要很好的检查,再上去出问题就不好了。

现在只能靠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送人上去,靠俄罗斯的进步M号货运飞船送货上去。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美国航天飞机失事以后,没有航天飞机再上去了。

全靠俄罗斯的飞船。

俄罗斯当时也没有这个准备。

它全都是按计划的,到一定时间才有飞船飞上去。

美国一出事以后,它的计划跟不上。

美国失事它也想不到。

后来还是俄罗斯的飞船送人上去,载一些货物、设备、饮水、氧气上去,才解决了粮荒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