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鲁迅先生省级优质课一等奖公开课获奖课件
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课件(共39张PPT)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字词积累
sòu
jì
pōu chóu chú
咳嗽 不济 解剖
踌躇
yānɡ
遭殃
jiào
校对
zhǎn
崭然
shuài
草率
深恶痛绝
一、导入
说到鲁迅,同学们应该很熟悉。如果请你用一个词 语或是一句话来形容一下鲁迅先生在你脑海中的印象, 会是什么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在鲁迅先生逝世 三周年之际,作家萧红写下的深情回忆先生的散文《回 忆鲁迅先生》,感受她笔下别样的鲁迅。
二、自主阅读课文,把握鲁迅形象
这节课,我们的自读任务是“在萧红笔下,读别样 的鲁迅”。请同学们重点思考以下问题,并将自己的阅 读收获批注在文旁空白处。
二、自主阅读课文,把握鲁迅形象
自读思考一:梳理文中关于鲁迅先生的主要事件, 说一说你从中读到的鲁迅与你先前印象中的有怎样的不 同。鲁迅在一般人心目中是“神”一样的存在,但作者 却选取生活小事来写,你喜欢这样的选材方式吗?
三、展示自读成果,感受鲁迅精神
自读交流二:在传神细节中读别样的鲁迅。
3.品读有悖常理的细节。
语句一: 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 “字不一定要写得好,但必须得使人一看了就认识,青年人现 在都太忙了……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 明白,这费了多少工夫,他不管。反正这费的工夫不是他的。这存 心是不太好的。” 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 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三、写得潦草分明是深恶痛 绝的, 但他仍然展读直至夜深,哪怕眼睛不济。这是先生 “俯首甘为孺 子牛”的真实写照,他对进步青年从来都是 那样热情严格,尽心竭力。也许,这正是许广平先生所说 ,鲁迅是为青年人“一点一点磨去的生命”。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下册《回忆鲁迅先生》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萧红眼中的鲁迅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
生活中的鲁迅 人之夫的鲁迅 人之友的鲁迅 人之主的鲁迅 生活中的鲁迅
萧红眼中的鲁迅
生活中的鲁迅 人之夫的鲁迅
人之友的鲁迅
萧红眼中的鲁迅
一个尊重妻子的理 的战士 一个鞠躬尽瘁的学者
生活中的鲁迅 人之主的鲁迅 生活之主的鲁迅
按照
,请给每一部分加
上一个小标题(可以用文中的语句,也
可自己概括),看看谁的小标题更恰当。
• 按自然空行,共有14部分。小标 题可以概括为:
1、明朗的笑 2、走路的姿态 3 、夜谈沉思和饮食习惯 4、开玩笑 5、分享天晴 6、读青年来信 7、 不在意校样 8、许先生的忙 9、 看电影 10、翻书休息 11、陪客人 和深夜工作 12、尝鱼丸 13、包 书 14病中工作
鲁迅遗容 上海鲁迅公园墓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1.笑声明朗
真诚,开朗
回忆鲁 迅先生
2.走路轻捷 3.陪伴客人
干练,敏捷 真人 热情,温和
鲁迅形象: 可亲、可敬 平凡、伟大
4.读、复来信
关心扶持青年
5.看电影、吃鱼丸
父子情深
6.翻书休息
惜时,勤奋
7.翻译《死》文
殚精竭虑
红
节 选
)
萧红 (1911—1942)
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 县一个地主家庭。
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 婚姻离家出走。
1932年认识萧军并与之结为 志同道合的伴侣。
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 军一起来到上海。
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 红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于 香港九龙。 主要作品:《生死场》、《马 伯乐》、《呼兰河传》、《小 城三月》。
语文七年级下第3回忆鲁迅先生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背景介绍
本文节选自萧红长篇回忆性叙事散文《回忆鲁迅 先生》,作于鲁迅逝世三年后。
作者将自己与鲁迅交往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进 行提炼,组织成文。节选部分共由八个生活片段叠加 而成,自然空行成段。全文布局自由随意,用女性独 有的敏锐目光细心观察,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灵动 传神的细节,以质朴、浅白、清新、隽永的语言,于 细微之处写出了一个真实的、充满人情味的活生生的 鲁迅,彰显了一代伟人鲁迅的思想和人格。
鲁迅先生很有意思的在地板上走几步,而后向我说:“他是贩卖私货的商人, 是贩卖精神上的……”
坚定乐观
幽默风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爱可亲
教材精析
本文前三段反映了鲁迅 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从 哪些地方体现出来的?
第二段:写鲁迅先生的走 路特点是轻捷快速。
第一段:开门见 山的写了鲁迅先 生的笑。这真诚、 明朗的笑确实是 鲁迅先生独一无 二的,反映了他 性格率直开朗
情景导入
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 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 倔强、勇毅、果敢……浓黑 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 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 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 象,
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 虑和敌意”,但那却不是他 的全部,他活着的时候,周 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 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 个。
作者介绍
萧红:原名张乃莹,“萧红”是她发表《生死场》 时使用的笔名,另有悄吟,玲玲,田娣等笔名。被誉为 “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 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 萧红小说的特点:
以抒情笔调写自我主观感受;散文化的小说结构; 重文化风俗和自然景物的描写,不重人物性格的刻画; 无完整的故事情节,然而韵味深长。
写了作者两次到鲁迅家中做客
《回忆鲁迅先生》优秀课件

《回忆鲁迅先生》优秀课件汇报人:日期:•鲁迅生平及作品背景•《回忆鲁迅先生》文本解读•艺术手法鉴赏与运用示范•社会价值与现代意义挖掘•互动环节与课堂延伸活动设计•总结回顾与拓展资源推荐01鲁迅生平及作品背景鲁迅被誉为“文化与思想的先驱者”,在文学创作、批评、翻译和思想文化领域有着卓越成就。
主要作品包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等。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之一。
鲁迅简介与成就概览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时代背景: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文学创作历程鲁迅的文学创作始于辛亥革命前夕,经历了多个阶段。
早期作品如《狂人日记》等,主要揭示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中期作品如《阿Q正传》等,关注社会底层民众的生存困境和精神状态;后期作品则更加关注民族文化和国民性问题。
风格特点鲁迅的作品以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
他善于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场景渲染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同时,他的作品语言简练明快,富有节奏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鲁迅文学创作历程及风格特点02《回忆鲁迅先生》文本解读总体结构部分划分逻辑关系030201文章结构分析与梳理其他人物形象文中还涉及其他与鲁迅先生相关的人物,如许广平、萧红等,通过他们与鲁迅先生的交往,侧面烘托出鲁迅先生的性格特点和人格魅力。
鲁迅先生形象通过描述鲁迅先生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工作环境等,展现其严谨认真、勤奋好学、关爱青年、忧国忧民等品质。
形象意义通过对鲁迅先生等人物形象的塑造,传达出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同时引导读者深入理解鲁迅精神。
关键人物形象塑造及其意义探讨情感表达主题思想情感表达与主题思想阐释03艺术手法鉴赏与运用示范讽刺幽默艺术手法在文中体现讽刺手法通过夸张、反语等手法,对人物或社会现象进行讽刺,揭示其荒谬和可笑之处。
如鲁迅在文中对某些人的虚伪、愚昧等行为进行讽刺,使读者深刻认识到这些行为的荒谬和可笑。
2024年度《回忆鲁迅先生》(公开课)课件

2024/3/23
通过这些故事,读者可以深入了解鲁迅先生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感受到他的人 格魅力和文化影响力。
8
重点段落解读与赏析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这一段通过描写鲁迅先生的笑声和走路姿态,展现了他乐观开朗、豁达潇洒的性格特点
。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深厚感情和敬仰之情。
人格魅力
展现了鲁迅先生高尚的人 格魅力和精神风貌,包括 他的坚韧不拔、敢于斗争 、追求真理等品质。
13
鲁迅文化价值及对后世影响
2024/3/23
文化传承
鲁迅作品是中国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弘扬 了民族精神。
思想启蒙
鲁迅的思想具有深刻的启蒙意义,对于推动中国社会进步 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的思想激发了民众的觉醒意 识,促进了思想解放和文化革新。
感情和无限追思。
2024/3/23
10
03 鲁迅思想及文化价值
2024/3/23
11
鲁迅思想体系概述
批判精神
鲁迅思想的核心是对社会现实的 深刻批判,他通过文学作品揭露 社会黑暗,抨击时弊,呼唤民众
的觉醒。
2024/3/23
启蒙主义
鲁迅致力于启蒙民众,提高他们的 思想觉悟和文化水平。他倡导科学 、民主和自由,反对封建专制和迷 信。
17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文化背景下鲁迅形象
2024/3/23
鲁迅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将鲁迅的作品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他们在揭示社会黑暗、追求人性解 放等方面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各自独特的文化背景和表达方式。
鲁迅与日本文学
2024版回忆鲁迅先生优质课一等奖公开课获奖课件

回忆鲁迅先生优质课一等奖公开课获奖课件目录•课程介绍与背景•鲁迅生平及时代背景•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过程与实录•教学评价与反思•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总结与展望PART01课程介绍与背景回忆鲁迅先生课程背景鲁迅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01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作品深刻揭示了社会的矛盾和人性的复杂,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鲁迅作品的教学价值02鲁迅作品语言简练、思想深邃,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通过鲁迅作品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培养批判性思维。
回忆鲁迅先生的意义03通过回忆鲁迅先生,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鲁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和思想内涵。
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与技能掌握鲁迅先生的生平、主要作品和思想内涵;了解鲁迅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创作风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讨论、阅读、写作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鲁迅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表达,培养批判性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鲁迅作品的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培养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教材分析与选用教材分析本课程选用《鲁迅全集》作为主要教材,该教材收录了鲁迅先生的主要小说、散文、诗歌等作品,内容全面、权威。
同时,结合其他相关教材和资料,如《鲁迅传》、《鲁迅研究》等,对鲁迅先生的生平和思想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选用理由选用《鲁迅全集》作为主要教材,可以确保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和权威性;同时,结合其他相关教材和资料,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更深入的思考空间。
此外,这些教材和资料也具有较高的可读性和适用性,适合不同年级和层次的学生使用。
PART02鲁迅生平及时代背景鲁迅生平简介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传统家庭,早年留学日本学医。
因对文学的热爱,弃医从文,开始文学创作。
以笔为武器,积极参与新文化运动,成为文化革命的旗手。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回忆鲁迅先生》PPT优秀教学课件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萧红
目录
第一节 新课导入 第五节 拓展延伸 第二节 整体感知 第六节 板书设计 第三节 深入探究 第七节 布置作业 第四节 课堂小结
第一节
新课பைடு நூலகம்入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 回忆鲁迅先生 谈到鲁迅,我想大家都不陌生。“有
寥寥几句,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真诚的鲁迅形象便 跃然纸上,跟一些人心目中“多疑善怒”、“冷酷无情”的鲁迅 形成了鲜明对照。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品味语言
2.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 仿佛不顾一切的走去。
“抓”“扣”“伸”,这几个动词,形神兼备地描绘 出鲁迅的习惯性动作,体现出鲁迅 敏捷果敢、一往直前的 性格特点。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写作背景
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 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会朽的腐草。” 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 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 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作起 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 《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又像春泥一样, 继续滋养着中国文坛的茂林佳卉。
整体感知—— 作家作品
萧红,1954原名张遒莹,1911年出生于
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0 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流浪各地。 1932年认识左翼作家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 伴侣。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军一起来到上 海。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 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主要作品:《生死场》 《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2024版回忆鲁迅先生优秀公开课课件

刻画人物,入木三分
1 2
生动的人物形象 鲁迅笔下的人物形象鲜明、生动,通过外貌、心 理、行动等多方面的描写,使人物跃然纸上。
深入骨髓的刻画
鲁迅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深入骨髓,揭示人性的复 杂性和多面性,让读者对人物有深刻的理解。
3
人物与社会环境的紧密联系 鲁迅在刻画人物时,注重将人物置于特定的社会 环境中,展现人物与社会环境的紧密联系。
鲁迅的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有助于培养青年人的独立 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鲁迅的坚韧不拔和奋斗精神,可以激励青年人在面对困 难时勇往直前,实现自我价值。
06
回忆鲁迅先生公开课总结与展望
课程回顾与知识点梳理
鲁迅先生的生平与时代背景 介绍了鲁迅先生的出生背景、成长经历以及所处的时代背 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鲁迅先生的作品和思想。
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品 详细解读了鲁迅先生的多篇代表作品,如《狂人日记》、 《阿Q正传》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 和思想内涵。
鲁迅先生的思想与精神 探讨了鲁迅先生的批判精神、民族意识以及对人性的深刻 洞察,帮助学生领略鲁迅先生的思想魅力。
学生心得分享与交流
对鲁迅先生的新认识
学生们纷纷表示,通过课程学习,对鲁迅先生有了更加全面、深入 的认识,对他的作品和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回忆鲁迅先生优秀公 开课课件
contents
目录
• 鲁迅先生简介与背景 • 鲁迅作品赏析与解读 • 鲁迅思想与精神内涵 • 鲁迅艺术特色与风格 • 鲁迅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与价值 • 回忆鲁迅先生公开课总结与展望
01
鲁迅先生简介与背景
鲁迅生平及主要成就
生平
鲁迅(1881年-1936年),原名周树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 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真默读,
本文这些事件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与往常不同的鲁迅,鲁迅先生有怎样 的特点?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回答下面问题
①.分析每一件事情表现了鲁迅先生怎样的性格特征?
1.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 一往无前、义无返顾的大无畏精神。
2.鲁迅先生和夫人热情留客,包车送客人。 热情、真诚。
3.鲁迅先生喜欢吃北方饭。
12.鲁迅先生在深夜工作,直到人家都起来了才睡下。
抓紧一切时间工作。
认真默读,
本文这些事件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与往常不同的鲁迅,鲁迅先生有怎样 的特点?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回答下面问题
①.分析每一件事情表现了鲁迅先生怎样的性格特征?
13.鲁迅先生检查海婴的丸子。 尊重孩子,做事认真,深入实际。
14.鲁迅先生包纸包很细致。
创作背景
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 “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会朽的腐草。”为了培育萧红这 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 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 萧红从悲痛中振作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许多名篇佳作。
在零零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 一枝独秀。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国现代 怀人散文的典范,是敬献于鲁迅墓前的一个永不凋谢的花环。 由于作者萧红是鲁迅先生的学生,跟回忆对象鲁迅有着直接 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缅怀崇敬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 亲闻,因此作品不仅富于史传性,而且也富于文学性。
《后花园、祖父和我》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 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鲁迅《社戏》 这个人也写下了类似的文字:
祖父把那小猪一撕开,立刻就冒了油,真香, 我从来没有吃过那么香的东西,从来没有吃过那 么好吃的东西。
看来这个人受鲁迅先生影响很深,她就是鲁 迅先生的学生萧红。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研读,感受鲁迅先生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 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 2、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中流露出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作者简介
原名张遒(qiú)莹, “萧红”是她发表《生死场》时 使用的笔名被誉为“30年代的文 学洛神”也曾被鲁迅誉为“当今 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主要作 品有:《生死场》、《呼兰河 传》。
做事严肃认真。
15.鲁迅先生生病了,但工作不止。工作的投入。
不顾身体健康忘我工作。
整体感知.
②.萧红眼中的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填写下表。
生活中的鲁迅
萧红眼中的鲁迅
人之子的鲁迅
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儿子
整体感知
正音.读文本
明朗(míng lǎng) 轻捷(qīng jié) 做客(zuò kè)
忧郁(yōuyù) 虔(qián)诚
崭然(zhǎn rán)
草率(cǎo shuài) 深恶痛绝(shēn wù tòng jué)
工夫(gōng fū) 展读(zhǎn dú) 解剖(jiě pōu)
变幻无常(biàn huàn wú cháng) 紊(wěn)乱
刚硬的性格。
4.我在鲁迅先生家包饺子、韭菜盒子、荷叶饼,得到先生的赞成。
5.鲁迅先生与作者开玩笑。
对妻子敬重与依赖,对小辈的体恤。 幽默。
6.鲁迅先生深恶痛绝写字草率,但仍认真展读每封青年的信。
对待青年的赤诚之心。
认真默读,
本文这些事件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与往常不同的鲁迅,鲁迅先生有怎样 的特点?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回答下面问题
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 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 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看到这段文字,同学们都很熟悉,这是鲁迅 先生描写百草园的片断。有一个人也写了我家的 后花园,有鲁迅作品的影子。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蜒、蚂蚱, 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 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 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 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踌躇(chóu chú)
遭殃(zāoyāng)
整体感知.
1.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 2.鲁迅先生和夫人热情留客,包车送客人。 3.鲁迅先生喜欢吃北方饭。 4.我在鲁迅先生家包饺子、韭菜盒子、荷叶饼,得到先生的赞成。 5.鲁迅先生与作者开玩笑。 6.鲁迅先生深恶痛绝写字草率,但仍认真展读每封青年的信。 7.鲁迅先生对原稿与校稿不珍惜。 8.鲁迅先生的夫人许先生很忙但是愉快。 9.鲁迅先生夜里去看电影坐车时的谦让。
创作背景
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 “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会朽的腐草。”为了培育萧红这 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 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 萧红从悲痛中振作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许多名篇佳作。
在零零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 一枝独秀。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国现代 怀人散文的典范,是敬献于鲁迅墓前的一个永不凋谢的花环。 由于作者萧红是鲁迅先生的学生,跟回忆对象鲁迅有着直接 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缅怀崇敬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 亲闻,因此作品不仅富于史传性,而且也富于文学性。
①.分析每一件事情表现了鲁迅先生怎样的性格特征?
7.鲁迅先生对原稿与校稿不珍惜。
淡泊名利。8.鲁迅先生的源自人许先生很忙但是愉快。 家庭和谐。
9.鲁迅先生夜里去看电影坐车时的谦让。礼让,表现对他人对亲人的爱。
10.鲁迅先生以翻一翻书的方式当作休息。 对时间的珍惜。
11.鲁迅先生陪客人到深夜。
待人热情、耐心。
整体感知.
10.鲁迅先生以翻一翻书的方式当作休息。 11.鲁迅先生陪客人到深夜。 12.鲁迅先生在深夜工作,直到人家都起来了才睡下。 13.鲁迅先生检查海婴的丸子。 14.鲁迅先生包纸包很细致。 15.鲁迅先生生病了,但工作不止。
整体感知.
:作者写了鲁迅这么多的事情,要表达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由衷的爱戴和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