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情景教学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实施方法6篇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实施方法6篇第1篇示例: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环节,而情境教学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下面就探讨一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实施方法。
一、情境教学的特点情境教学是通过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社会情境或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完成学习任务,体验学习的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情境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1. 生动性:情境教学能够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中,通过感官刺激和亲身参与,使学习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体验性:情境教学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学习,让学生亲身感受知识的乐趣和实用性,促进学生的学以致用。
3. 情感性:情境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实施方法1. 创设真实情境:教师可以通过音、光、影、色等环境因素,有效地模拟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真实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所描述的情境,使之更加生动、逼真。
在教学《小猪佩奇》时,可以在课堂上布置小猪佩奇的家、小猪佩奇的玩具等,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学习和体验,感受小猪佩奇的生活场景,增加学习趣味性和吸收效果。
2. 打造社会情境:借助社会情境,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感知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教学《《小兔子找家》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中寻找适合小兔子生活的住所,让学生感受寻找家的情境的过程,体验小兔子找家的辛苦和快乐,深刻理解课文内容。
3. 设计学习情境:通过设计多元化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教学《《小猪快跑》时,可以设计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参与到小猪快跑的故事情境中,表现出课文中小猪的奔跑场景,激发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联想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创设逼真、有情境化的学习环境,通过情境化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
故事情境:教师通过讲述故事,或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创设一个情境,使学生能够融入到故事中去,理解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和道德寓意。
观察情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场景或事件,让学生从中获取信息,刺激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进而引发对语文知识的学习需求。
交际情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演讲等活动,创设一个真实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语言的重要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实践情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践中去,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理解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
问题情境:教师可以提出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让学生主动思考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情境教学法,可以使语文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同时,情境教学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引言情境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创设特定情境,引导学生在特定环境中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小学语文教学,因为它能够生动地呈现语言和文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本文将分析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效果,并探讨其优缺点。
一、情境教学法的概述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或模拟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知识。
这种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操作,通过情境创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二、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创设生动的故事情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生动的故事情境。
例如,在学习《小猫钓鱼》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小猫、小狗等角色,通过表演来理解课文内容和中心思想。
利用多媒体技术现代技术的发展为情境教学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音频等手段,创设更加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
例如,在学习《荷花》时,教师可以播放荷花池的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荷花的美丽,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模拟生活情境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
教师可以通过模拟生活中的情境来进行教学。
例如,在学习《买东西》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模拟市场情境,让学生扮演买卖双方,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语言表达和交流技巧。
三、情境教学法的效果分析提高学习兴趣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创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参与互动和游戏。
情境教学法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乐于参与课堂活动。
增强理解和记忆通过情境教学,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情境创设使抽象的语文知识变得具体形象,学生在体验中掌握知识,加深了记忆效果。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在情境教学中,学生需要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对话等活动,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情境中的互动交流,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实施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实施方法一、构建情境构建情境是情境教学的核心环节,好的情境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情境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1.真实情境:真实情境是指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情境,可以是学生平时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也可以是教师创设的一个真实情境。
老师让学生以某种角色去进行角色扮演,仿佛置身于一个真实的场景当中,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容易进入角色,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虚拟情境:虚拟情境是指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创设的虚拟情境,可以是一个故事情节、一个游戏项目等。
老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置身于一个虚拟的情境中,进行情境体验,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情节和内涵,增强学习效果。
二、设计任务在构建好情境之后,教师需要设计一些任务,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具体的活动,以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1.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中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进而进行交流和互动。
在学习古诗词的情境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扮演古代诗人或者民间故事中的人物,亲身体验情境,感受语言的魅力。
2.合作探究:设计一些合作探究的任务,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一些任务。
在学习成语故事的情境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的任务,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合作,一起完成成语故事的编排和表演,从中学习成语的用法和意义。
三、引导学习在情境教学中,教师需要及时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1.激发好奇心:教师可以通过一些问题或者情境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兴趣。
在学习古诗词的情境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引人入胜的情境和问题,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和思考,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2.启发思维:在情境教学中,教师需要及时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通过情境的体验,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总结。
在学习作文的情境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思考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引导他们自主进行创作。
四、巩固运用情境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小学语文课堂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小学语文课堂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内容比较复杂,教学范围比较广泛,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还需要关注方法的科学性,确保教学中所构建的教学体系具有全面、丰富的特征,使学生在进行语文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真正依托具有较高完善性的学习模式。
情境创设教学模式的运用是有效推动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更是达成发展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教学目标的关键措施,将情境创设教学模式与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要注重通过多项策略进行完善,为发展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一、利用情境教学法完成多元化教育发展目标(一)情境教学法与认知教育目标相结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教案设计的基础,更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指向。
为了实现全面发展的根本教育目标,教师要结合语文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提升语文学习能力。
情境教学法的运用是促进完成学生多项学习目标的重要方法。
将情境教学法与语文教学的基础认知目标相结合,可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使学生在相关情境中对教学内容展开学习。
例如,在《树之歌》一课的认知教学目标设计中,以引导学生认识课文中的生字并学会书写部分生字作为主要目标。
对此,教师可以采取情境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在相关学习情境中对课程内容进行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相关生字认知内容进行展示。
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有效提升教学情境的真实性,真正推动学生个体感受和学习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及时有效掌握教学内容,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情境教学法与技能教育目标相结合技能教育目标的设计其根本意义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多项综合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基础语文知识的同时学会以正确的学习方法对知识进行探索,不断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实现情境教学方式与技能教学目标充分结合,使学生在相关语文学习情境中学习探索更加广泛的知识,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1]。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一、情境教学法的基本概念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通过模拟真实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情境教学法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创设出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进行学习和体验,达到知识的内化和应用的目的。
1. 创设具体的语境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唱歌、游戏等形式,创设出丰富多彩的语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在想象的情境中体会语言的表达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 提供实际的学习任务
情境教学法要求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真实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完成一些语文作业,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情境教学法强调学生在情境中的体验和参与,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语文学习。
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通过模拟情境来理解和表达课文中的内容,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所学的语文知识。
4. 注重情感体验
5.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情境教学法注重学生在情境中的体验和参与,这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启发式的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一、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基本原理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基于情境的语言教学方法,它将语言学习与现实生活情境相结合,通过创设具体、真实的情境来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知识,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点:1. 将语言教学与情境相结合:情境教学法强调语言的应用,注重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使用语言,而不是单纯地进行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训练。
2. 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情境教学法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精心设计生动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情境来感知、理解和运用语言。
3. 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情境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在情境中,学生不仅是语言的接受者,更是语言的使用者和实践者。
他们通过参与情境中的活动,体验语言的魅力,提高语言能力和素养。
1. 阅读情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可以运用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展示图片、观看视频等方式,创设具体生动的阅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和理解文字,增强阅读的乐趣和体验。
当教师讲解一篇寓言故事时,可以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扮演角色,亲身体验故事中的情节,通过情境理解并掌握故事的主题和含义。
2. 交际情境语言的交际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情境教学法可以在小学语文的交际教学中起到重要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语言交际,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购物情境,让学生扮演买卖双方,进行购物对话,使学生学会用语言进行简单的购物交流。
3. 写作情境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情境教学法在写作教学中也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提出问题、设置情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张美丽的风景图片,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风景的美丽,然后引导他们用文字描绘这幅图画,进行写景作文。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引言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
而情境教学法是一种以生活为基础,以情境为媒介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本文将从情境教学法的定义、原理和特点入手,分析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新的启发和思路。
一、情境教学法的基本概念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创设真实的或虚构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情境的体验、认识和思考,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形成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以情境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注重学生参与和体验的教学方法。
它的核心理念是情感、认知和实践的统一,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形成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二、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小狼和小羊》时,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小狼和小羊的情感和冲突,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认知理解。
2. 情境教学拓展语文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法来拓展语文知识。
在教学古诗《登鹳雀楼》时,可以组织学生前往登高的情境中,让学生亲身感受登高的情感和景色,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拓展学生的文学素养。
2. 注重参与情境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合作,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
4. 创设情境情境教学法注重创设情境,通过情境的创设和模拟,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语文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情感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情景教学法初探
【摘要】“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
情景教学让儿童身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烈的情绪氛围可以感受,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巧置情境身临其境直观性强
情境,是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等手段,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激发积极的情感,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心理因素做了生动具体的描述:“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潮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会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
由此而知,学生是在一种高潮的激动的情绪推动下开始感受,思考和体验的,因此语文课中作为主体教育的教师应目中有学生,课中有情感。
丢掉课堂教学那冷冰冰的知识惟我独尊,“正确”和“错误”的判断轮番登场,简单的演绎推进,换成充满了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和情感意志的活动。
学习材料、教师和学生的语言在和谐的
课堂氛围中交流融会,形成情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涌起情感的波澜,在入情入境中感受学习,加深体验,生动地学习。
一、恰当运用媒体,引导学生入境动情
电教媒体具有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等特点,恰当运用媒体,可以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生动地学习。
例如教学《一夜的工作》一课。
当学生了解到周总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境界时,教师演示配乐的cai课件:静静的夜里,星光在闪耀,敬爱的周总理在专注地伏案工作。
同步演示练习题:“我的脑海里浮现出,我情不自禁地想,我更想轻轻地对周总理说。
”有效地调动学生内在的感情积累,使学生入境生情,以情促练。
学生纷纷发言,表达自己此时此刻的真情实感。
生1 我的脑海里浮现出周总理认真工作的情景:夜深了,周围的灯一盏一盏地灭了,惟独周总理房子里的灯还亮着。
透过灯光,可以看见周总理在一句一句地审阅文件。
夜静极了,我甚至可以听见笔在纸上划过发出的声音。
我情不自禁地想:总理,您为新中国的建设付出的太多了。
我多想是您的卫士,能为您送上一杯杯热腾腾的绿茶。
我更想轻轻地对周总理说:“您辛苦了,一定要注意身体!”生2 我的脑海里浮现出周总理穿着朴素的中山装,坐在陈设极其简单的办公室里不辞劳苦地工作的情景。
我情不自禁地想:要是我的手里有一根魔术棒该多好啊!我要为周总理变一根神奇的笔,帮总理快点批完文件。
我又想变出一件大衣,披在总理的身上。
我还
想变出一张床,让总理躺下来好好睡一觉!我更想轻轻对总理说:“总理,您太辛苦了。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您!”
二、适时持续强化情境,升华学生体验
教师不仅要善于利用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展示,令学生不知不觉地融入教学活动中,还要密切注意把握各种教学时机,采用多种手段,持续强化情境,渲染情境的氛围,使设置的教学情境随着教学活动的步步推进,得到持续的强化,越来越鲜明、生动。
这样,学生感受就会越来月越清晰、深刻,情绪越来越饱满,体验也随之不断深化、升华。
持续强化情境,可从以下三方面着力:
(1)精选资料,适时补充。
精选与学习材料相关的资料,适时补充,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深刻的认识和情感体验中生动地学。
教学《一夜的工作》,在学生理解“一夜”和“每个晚上”的内在联系后,适时补充一段反映周总理病重期间忘我工作的资料:“周总理已是76岁的高龄的时候,身患癌症,在生命的最后岁月里,他做大手术6次,小手术8次,而他的工作时间在18~22小时的日子有44天,和中央有关负责同志谈话216次,接见外宾63次,在住院的医院里召开会议20次。
我们的周总理几十年如一日,都这样工作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目的是让每个学生的思维不仅仅停留在“一夜”和“每个晚上”的层面上,而是深化到对总理一生工作的认识——这一夜工作的情景是总理一生生活的缩影,升
华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更加崇敬、爱戴周总理。
这样,课堂内既有大量信息的交流,又有充分的情感交流,课堂内外沟通,使课堂充满生气和活力。
(2)巧借契机,充分操作。
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在他们身体迅速成长的时候,往往是通过自身的活动,去认识世界、体验生活、学习本领的。
这就像雏鹰的翅膀是在飞翔的活动中练硬的。
因此要善于发现,捕捉教学中利于学生动脑思考、动口表述、动手操作的内容和时机,让学生亲身操作实践,充分感受认识,变学生的“坐中学”为“做中学”学生会自然进入激情参与状态,生动地学。
学习习作训练《烧不坏的手帕》一课时,以往都是由教师来做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再由教师阐述其中的奥秘。
这样学生的体会并不是很深,也无法发现实验中还存在的其他问题。
其实这个实验只要在实验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提醒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亲手实践,在实验中获得体验。
老师分好组,各组领好实验器具,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思考。
实验结束后老师再道出手帕烧不坏的原因,并鼓励学生谈谈感受。
学生感悟到了许多。
他们用自己的这样表述:
生1 我现在终于明白我刚才那快手怕为什么一个角被烧焦的原
因了,我在做的时候没有把那个角在酒精里浸透。
生2 我也知道了我的那块手帕被烧焦的原因了,我那块手帕燃烧的时间太长了,手帕中起了保护作用的那30%的水也被烧掉了,我应该及时的把火熄灭就不会那么惨了。
生3 我发现在燃烧时用镊子将手帕不断的团起来,缩小它燃烧的面积,手帕坚持的时间会更久。
生4 在手帕燃烧过程中,我还特意沿着盘子的边缘滴入一些水,手帕也能坚持更久。
原来是我为手帕增加了保护它的那30%的水。
生5 老师照这么看来酒精浓度越高它就越容易被烧坏了。
生6 在手帕燃烧过程中能感受到一股热气在往上窜,我现在也知道了,因为酒精易挥发,同时也更容易带走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从而延长了手帕燃烧的时间。
……
学生在操作中的感悟远远超过了老师的想象,思维的独特、表达的活跃、情绪的高涨、互动的积极都使课堂呈现出生动的教学情景。
此次的习作也获得了成功。
(3)入境体验,角色扮演。
角色决定着人的思维、情感和语言的活动,因此利用角色效应,让孩子扮演、担当特定的,而又是与教材相关的角色,是很有意义的。
角色的出现使教学内容与学生更为贴近,让他们以特定的角色去学习教材内容,或朗读复述,或报告见闻,或演示操作,或描画表演,或主持裁决,都促使学生带着情感色彩去学习。
活动中孩子担当、扮演“他角色”的新鲜感与情感体验,使孩子们兴奋不已。
儿童在情感趋动下,主动投入的那种“力”,几乎是无法遏制的。
教材中原有的逻辑的、抽象的符号化了的内容,一下子变得那样生动、形象、真切。
这正是在特定情境下,角色转换所产生的积极结果。
学生的学习也会因罩上浓厚的情
感而焕发出生动的光彩。
教学《公鸡的脸红了》一课时,老师精心设计了一个风停了,雨止了,屋顶修好了。
公鸡望着他的好邻居,脸红了的情景。
老师作大松一口气的状态:现在风雨过去了,公鸡的屋顶经过邻居们齐心协力的帮助终于修好了。
即而转变语调,长叹一口气:可是此时的公鸡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望着可爱的邻居他的脸刷一下红了。
老师请了一位学生上前,为他戴上了红着脸的公鸡头饰,学生也心领神会羞愧地低下了头。
此时老师又引导学生:假如你是公鸡的好邻居兔子、鸭子和松鼠你想跟他说些什么呢?
你愿意扮演谁就请上来戴上头饰和公鸡说说心里话吧!学生很快找到了自己的角色,入境入情地扮演开了。
生1 (扮成了小兔)公鸡大哥你别难过了,那天借篮子的事你就别放心上了,我也不会放心上的。
(公鸡)谢谢你小兔,没想到你对我这么好,我以前那样对你真是太不应该了。
生2 (扮成了小鸭子)上前拍了拍公鸡的肩膀,我们以后还是好邻居,开心点以后一起玩。
(公鸡)好的,以后你要我做什么我一定会帮你的。
生3 (扮成了松鼠)嗨!我们是好邻居吗,别难过了,看你现在这样子我想你也一定认识到自己错了,能知错就改你真是个好孩子。
生4 (扮成了小鸭子)公鸡,我的蝴蝶结还没解开呢,一直都放在家里,你能帮我去解开吗?(两人相视笑了)
老师也满面自豪的说:我们的小邻居实在是太可爱了!我多想也有这样的好邻居啊!
此刻,师生共同沉浸在角色扮演的氛围中,焕发出高涨的学习热情。
他们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体会着作为邻里因该具有的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真诚宽容的品质。
品味着故事的童趣美,生活美,展现着自己最朴实的童真。
在老师巧妙设置的情境中,课堂内既有大量的信息交流,又有充分的情感交流,课堂内外沟通,使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课堂教学因之而愈显生动。
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巧置情境,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促进他们在生动的学习实践活动中能动自主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较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使教与学呈现出高度协调、和谐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