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DE 欧标 EN60252-1A1 电容器标准之破坏性试验

合集下载

ce en352-1标准

ce en352-1标准

ce en352-1标准CEen352-1标准是针对电动工具安全性能的欧洲标准,该标准对电动工具的电气安全性能、机械安全性能等方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和测试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标准的适用范围、标准要求、测试方法、认证流程及企业应对策略等方面。

一、适用范围CEen352-1标准适用于电动工具,包括电动钻头、电动锯、电动螺丝刀等。

该标准主要适用于在欧洲市场上销售的电动工具产品。

企业应根据该标准的要求,确保其产品符合安全性能标准,以避免因安全问题引起的责任事故和罚款。

二、标准要求电气安全性能:电动工具的电气安全性能是CEen352-1标准中最重要的要求之一。

产品必须通过电气安全测试,确保其电气性能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此外,电动工具的电源线应符合相关规格要求,不得存在破损、裸露线芯等问题。

机械安全性能:电动工具的机械安全性能包括操作安全性、工具部件的保护等方面。

产品必须具有合理的防护装置和操作界面,确保操作者的人身安全。

此外,工具部件应进行合理的固定和保护,以避免因工具部件脱落或飞出造成的伤害事故。

三、测试方法电气安全测试:电气安全测试主要包括绝缘性能测试、接地保护测试、电源线规格测试等。

测试机构将对电动工具进行通电测试,检查其电气性能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机械安全测试:机械安全测试主要包括操作稳定性测试、防护装置测试、工具部件固定测试等。

测试机构将对电动工具进行模拟操作测试,检查其机械性能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此外,还需对工具部件进行固定和保护装置的检查,确保其安全性。

四、认证流程企业应对CEen352-1标准进行评估,确保其产品符合相关要求。

在产品上市前,企业需向相关认证机构申请认证,并按照认证机构的指导进行产品整改和测试。

认证流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提交申请资料,包括企业营业执照、产品描述、生产说明等;2.认证机构审核申请资料,合格后进行样品测试;3.样品测试合格后,认证机构出具认证证书和CE标志;4.企业获取认证证书和CE标志后,方可上市销售。

IEC 60068-2-52 循环冲击试验

IEC 60068-2-52 循环冲击试验

IEC 60068-2-52 循环冲击试验介绍目的循环冲击试验的目的是模拟设备在运输、搬运、使用等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冲击环境,评估设备在这些环境下的可靠性和性能。

试验过程循环冲击试验中,设备被暴露在经过特定冲击方向和频率的冲击环境中。

试验可分为机械冲击试验和机械振动试验两个阶段。

机械冲击试验机械冲击试验主要是通过将设备放置在冲击试验台上,然后施加特定方向和幅度的冲击来模拟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物理冲击。

可以调整冲击方向和幅度来适应不同类型设备的特定要求。

机械振动试验机械振动试验是在机械冲击试验后进行的,目的是模拟设备在运输和使用中的振动环境。

设备被放置在振动试验台上,经过特定频率和幅度的振动。

试验要求IEC -2-52对设备的可靠性和耐久性提出了一些基本要求,包括:1. 设备应具备良好的耐冲击性能,能够抵抗在运输、搬运等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冲击;2. 设备应具备耐振性能,能够在振动环境下正常工作;3. 设备经过试验后不应出现重大故障或性能损失;4. 设备应满足其他相关标准的要求,如环境适应性等。

结论IEC -2-52循环冲击试验是评估电子设备可靠性和耐久性的重要测试标准。

通过模拟设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冲击和振动环境,该试验可以帮助制造商了解设备的可靠性情况,并对设备进行改进和优化。

在产品设计和质量控制的过程中,遵循该标准有助于确保电子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1] IEC -2-52:2009 Environmental testing - Part 2-52: Tests - Test Kb: Salt mist, cyclic (sodium chloride solution)[2] IEC -2-52:2009 Environmental testing - Part 2-52: Tests - Test Kb: Salt mist, cyclic (sodium chloride solution), Corrigendum 1(05/2010)[3] IEC -2-52:2009/ Redline version - Environmental testing - Part 2-52: Tests - Test Kb: Salt mist, cyclic (sodium chloride solution), Amendment 1 (02/2018)希望这份文档对您有所帮助!。

电解电容试验标准

电解电容试验标准
4.4.8绝缘外套的绝缘电阻(适用于全性能试验)
绝缘外套的绝缘电阻应符合其详细技术规范书的相关技术要求,通用电解电容绝缘外套的绝缘电阻不低于100MΩ。
4.4.9耐电压能力(适用于全性能试验)
耐电压能力应符合其详细技术规范书的相关技术要求。
4.4.10额定纹波电流和纹波电流频率系数(适用于全性能试验)
相对湿度:25%~75%;
气压:86kPa~106kPa。
5.2相关技术文档检查
(1)确认规格数量、名称是否与交检单一致;
(2)核对厂家是否是合供应商。
5.3包装检验
(1)检查包装箱是否于明显位置标示下列内容:制造厂名称、产品名称、产品型号、检验日期、出厂日期和包装数量,标示内容是否褪色、脱落。
(2)检查包装箱是否于明显位置印刷有“小心轻放”、“怕湿”、“向上”等运输标识,标示内容是否褪色、脱落。
(3)检查箱内产品内、外包装是否有变形、破损、受潮或挤压等不良现象。
(4)检查包装箱内的文件是否齐全,至少应有装箱清单、产品合格证、附件等相关随机文件。
5.4外观检查和尺寸检查
目检法检查产品状态、加工质量和表面质量,测量尺寸,符合4.3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标示(文字符号或图样标记)是否与规格书要求相符合;
3检验工具
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箱
盐雾试验箱
游标卡尺
LCR测试仪
漏电流测试仪
万用表
4技术要求
4.1包装要求
包装设计应符合产品的性质、特点和储运条件。包装箱应标示有制造厂名称、产品名称、产品型号、出厂日期、检验日期和包装数量。包装箱外应印刷有“小心轻放”、“怕湿”、“向上”等运输标识。包装箱外印刷或贴的标识不可因运输条件和自然条件而褪色、脱落。包装箱应符合防潮、防尘、防震的要求,包装向内应有装箱清单、产品合格证、附件等相关随机文件。

电容器检验作业指导

电容器检验作业指导

电容器检验作业指导标题:电容器检验作业指导引言概述:电容器是电子电路中常用的元器件,为了确保电容器的质量和性能,进行检验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电容器检验的作业指导,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正确进行电容器的检验工作。

一、外观检查1.1 确认电容器外壳是否完整,无裂纹或破损。

1.2 检查电容器引脚是否焊接牢固,无松动或断裂。

1.3 观察电容器表面是否有污垢或氧化现象,需清洁干净。

二、参数测量2.1 使用万用表或LCR表测量电容器的容量值,与规格书上的数值进行比对。

2.2 测量电容器的损耗角正切值,确保在合理范围内。

2.3 检查电容器的绝缘电阻,确保符合要求。

三、交流电容器测试3.1 对于交流电容器,需进行绝缘电阻测试,检查绝缘性能是否良好。

3.2 测量电容器的介质损耗因数,确认电容器的损耗是否符合标准。

3.3 检查电容器的额定电压是否符合要求,以确保电容器在正常工作条件下不会损坏。

四、直流电容器测试4.1 测量直流电容器的电压漏电流,确保漏电流在规定范围内。

4.2 检查电容器的极性是否正确,避免反接导致损坏。

4.3 对于大容量直流电容器,需进行放电测试,确保安全操作。

五、标识确认5.1 检查电容器上的标识是否清晰可见,包括容量值、额定电压等信息。

5.2 确认电容器的生产日期和批次,以便追溯质量问题。

5.3 对于已检验合格的电容器,需进行标记或记录,便于后续使用和管理。

结论:电容器的检验工作是确保电子电路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通过本文介绍的作业指导,读者可以正确、全面地进行电容器的检验工作,确保电容器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愿本文对读者有所帮助,提高电容器检验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电容器检验作业指导书

电容器检验作业指导书

电容器检验作业指导书一、引言电容器是一种用于储存和释放电能的重要电子元件。

为了确保电容器的质量和性能,进行检验是必要的。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提供对电容器检验的详细步骤和要求,以确保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检验目的本次电容器检验的目的是验证电容器的质量和性能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和要求。

通过检验,可以确保电容器在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三、检验范围本次电容器检验的范围包括以下方面:1. 外观检查:检查电容器外壳是否完整,有无明显损伤或者变形。

2. 尺寸测量:测量电容器的尺寸,包括长度、宽度、高度等。

3. 容量测量:使用适当的测试设备测量电容器的容量。

4. 电压耐受测试:检验电容器在规定的电压下是否能正常工作。

5. 绝缘电阻测试:测试电容器的绝缘电阻是否满足要求。

6. 损耗角正切测试:测试电容器的损耗角正切值是否在规定范围内。

7. 漏电流测试:测试电容器的漏电流是否在规定范围内。

8. 温度特性测试:测试电容器在不同温度下的性能变化情况。

四、检验步骤1. 外观检查a. 检查电容器外壳是否完整,并注意是否有明显的损伤或者变形。

b. 检查电容器的标识是否清晰可读,包括型号、规格等信息。

c. 检查电容器的引线是否有断裂或者松动现象。

2. 尺寸测量a. 使用合适的测量工具,测量电容器的长度、宽度、高度等尺寸。

b. 将测量结果记录在检验记录表中,并与规定的尺寸范围进行比较。

3. 容量测量a. 使用适当的测试设备,按照规定的测试方法测量电容器的容量。

b. 将测量结果记录在检验记录表中,并与规定的容量范围进行比较。

4. 电压耐受测试a. 将电容器连接到测试设备,并按照规定的电压进行加载。

b. 观察电容器在规定电压下是否能正常工作,是否有异常现象。

c. 将测试结果记录在检验记录表中,并与规定的电压耐受范围进行比较。

5. 绝缘电阻测试a. 使用绝缘电阻测试仪,按照规定的测试方法对电容器进行绝缘电阻测试。

b. 将测试结果记录在检验记录表中,并与规定的绝缘电阻范围进行比较。

vde-ar-e 2510-2标准

vde-ar-e 2510-2标准

VDE-AR-E 2510-2标准是德国电气工程协会(VDE)制定的关于电气设备安全的技术规范。

本标准旨在确保电气设备在设计、安装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有效防止事故和损害的发生。

1. 标准的背景VDE-AR-E 2510-2标准是在VDE颁布的一系列电气设备安全标准中的一部分,它继承了VDE在电气安全领域的丰富经验和权威地位。

本标准的颁布旨在适应电气设备不断发展的需求,提高电气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推动电气设备行业的健康发展。

2. 标准的作用VDE-AR-E 2510-2标准对于电气设备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它主要规定了电气设备在设计、生产、安装和使用过程中的各项要求,涉及电气设备的结构、材料、绝缘、接地、接线、标志、包装等方面。

借助于本标准,可以有效地规范电气设备行业,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事故和损害的发生概率,保障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3. 标准的内容VDE-AR-E 2510-2标准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① 设备结构设计要求:本标准要求电气设备在结构设计上必须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规范,保证设备在正常使用情况下不会造成危险。

② 材料选择要求:电气设备所使用的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具有耐高温、耐腐蚀、耐磨损等特性,保证设备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安全隐患。

③ 绝缘和接地要求:电气设备的绝缘和接地必须符合国家标准,保证设备在正常使用情况下不会出现漏电、触电等安全问题。

④ 标志和警示要求:电气设备必须在显著位置标注相关的安全警示标识,提醒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注意安全事项。

⑤ 包装要求:电气设备在包装过程中必须符合相关的安全规范,保证设备在运输途中不会受到损坏,以及对使用者不会造成伤害。

4. 标准的意义VDE-AR-E 2510-2标准的颁布对于电气设备行业有着积极的意义。

本标准的出台有利于规范电气设备市场秩序,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减少不合格产品的流通。

本标准的实施有利于推动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提高电气设备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电容器检验作业指导

电容器检验作业指导

电容器检验作业指导一、背景介绍电容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子元件,用于储存和释放电荷。

为了确保电容器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需要进行检验作业。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容器检验的标准格式文本,包括检验目的、检验范围、检验方法和检验要求等内容。

二、检验目的电容器检验的目的是确保电容器的质量和性能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以保证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三、检验范围电容器检验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外观检验:检查电容器外壳是否完整,无明显损伤或变形。

2. 尺寸检验:测量电容器的尺寸,包括长度、宽度和高度等。

3. 容量检验:使用电容器测试仪测量电容器的容量,确保其符合规定的容量范围。

4. 电压检验:使用适当的电压源对电容器进行电压测试,确保其能够承受规定的工作电压。

5. 绝缘电阻检验:使用绝缘电阻测试仪对电容器的绝缘电阻进行测量,确保其绝缘性能良好。

6. 损耗角正切检验:使用损耗角正切测试仪对电容器的损耗角正切进行测量,确保其损耗小于规定值。

7. 温度特性检验:在规定的温度条件下对电容器进行测试,评估其温度特性和稳定性。

四、检验方法1. 外观检验:目测电容器外壳是否完整,无明显损伤或变形。

2. 尺寸检验:使用合适的尺寸测量工具测量电容器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等尺寸。

3. 容量检验:使用电容器测试仪按照标准方法测量电容器的容量。

4. 电压检验:使用适当的电压源对电容器进行电压测试,记录测试结果。

5. 绝缘电阻检验:使用绝缘电阻测试仪按照标准方法测量电容器的绝缘电阻。

6. 损耗角正切检验:使用损耗角正切测试仪按照标准方法测量电容器的损耗角正切。

7. 温度特性检验:将电容器置于规定的温度条件下,使用电容器测试仪测量其容量和损耗角正切,记录测试结果。

五、检验要求1. 外观检验:电容器外壳应完整,无明显损伤或变形。

2. 尺寸检验:电容器的尺寸应符合规定的尺寸范围。

3. 容量检验:电容器的容量应符合规定的容量范围。

4. 电压检验:电容器应能够承受规定的工作电压。

交流电容器破坏性试验研究报告

交流电容器破坏性试验研究报告

交流电容器破坏性试验研究报告一、试验目的通过交流电容器破坏性试验,验证电容器压力释放阀的作用,观察和评估交流电容器损坏的故障情况和后果。

为交流电容器的安全应用提供依据。

二、试验方法本试验依据《TB/T 3075‐2003 铁路应用 机车车辆设备 电力电子电容器》2.16破坏性试验方法进行,对自愈式金属化膜交流电容器进行破坏性试验。

试验采用图1所示原理电路,通过具有高内部阻抗的直流电源来引发元件中的故障,然后施加交流电压以检查电容器的性能。

图1 交流电容器破坏性试验电路图受试验时间限制,我们对试验方法的具体操作进行了改进:(1)被试品(交流电容器)未经过耐久性试验;(2)采用高于标准要求的直流电源,以更快的引发交流电容器产生内部故障。

三、试验条件被试品:AGMJ 0.6kV 200uFx3交流滤波电容器 1# 油浸式电容器AGMJ 0.6kV 200uFx3交流滤波电容器 2# 油浸式电容器AGMJ3 0.55kV 190uFx3 交流滤波电容器 3# 干式电容器试验设备:安全防护不锈钢箱、试验电路设备、电压/电流谐波分析、摄像装置等试验人员:冯申荣、刘清试验地点/时间:无锡 2013‐6‐18~2013‐6‐19四、试验情况描述(1)、1#被试品试验情况描述a,试验开始时,对交流电容器的容值、损耗角正切值进行测量。

记录如下:项目 A‐B A‐C B‐C 备注端子间电容值 301.63 301 302.41 正常值损耗解正切值 0.07% 0.19% 0.07% A‐C端子间存在缺陷电容器元件b,各端子间加直流电压进行破坏,直流电压从2000Vdc逐步增加至5010Vdc,伴随“啪啪”的电容器自愈声响,15min钟电容器破坏。

电容器参数记录如下:项目 A‐B A‐C B‐C 备注端子间电容值 311.13 291.13 299.6 电容值在允许范围内损耗解正切值 13.77% 1.48% 3.88% 电容器被被坏,损耗解明显变大c,电容器端子A‐C加400Vrms交流电压,观察交流电容器的损坏过程和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标 EN60252-1/A1 2013年11月
ICS 31.060.30;31.060.70
英文版(翻译)
交流电动机电容器
第1部分:总则--性能、试验和定额--安全要求--安装和运行导则
(IEC 60252-1:2010/A1:2013)
3.22安全防护等级
安全防护等级应由四个代码的其中之一标志在电容器上。

3.22.1(SO )说明此电容器没有具体的失效防护。

备注:即以前的P0
3.22.2(S1)说明此电容器在断路或短路时会失效,并防火灾或防触电。

备注1:由5.16.3和5.16.5描述的测试来进行符合验证。

备注2:即以前的P1
3.22.3(S2)说明此电容器在断路时会失效,并防火灾或防触电。

备注1:由5.16.3和5.16.5描述的测试来进行符合验证。

备注2:即以前的P2
3.22.4(S3)说明此电容器由3.6定义的分段薄膜结构组成。

备注1:在低残余电容值(<额定电容1%)时会失效,并防火灾和防触电。

由5.16.4和
5.1
6.6描述的测试来进行符合验证。

5.16破坏性试验
5.1
6.1
总则
此实验是可选择的。

参考修订版3.22为每个防护等级做适当的试验。

标志为SO 的不要求做此试验。

配置超压断开设置的,设定为S1和S2的电容器应经历5.16.3和5.16.5描述的相继的直流(DC)和交流(AC)试验。

配置3.6定义的安全膜的,设定为S3的电容器应经历5.16.4和5.16.6描述的同时的直流和交流试验。

设定为S1,S2,和S3的电容器参考的流程图1
图1
5.1
6.2样本试验
此实验需要10个样本,10个相类似的样本以备重测。

5个样本应通过5.4.1的试验。

剩下的5个样本(即组2)应通过5.13描述的耐久性试验。

带金属外壳的电容器,金属外壳需和电源电压的一个端子连接。

如果电容器端子间有区别,此组应再分为2小组。

第一小组的端子A 和外壳连接,第二小组的端子B 和外壳连接。

5.1
6.3相继的直流和交流试验的测试仪表(电容器类型:S1和S2)
5.1
6.3.1直流试验的测试仪表
直流试验的测试仪表见图2。

直流电源应有能力输出:在断路时,10倍的额定电压。

在持续短路时>50mA 。

5.16 破坏试验
安全防护等级S1 & S2 5.16.2 样本试验安全防护等级S35.16.3 + 5.16.5 相继的
破坏试验
5.1
6.4 + 5.16.6 同时的破坏试验
5.1
6.7 评估
图2
当开关在位置1时,直流电源应提供等于10倍额定电压的断路电压。

当开关在位置2时,可变电阻R应提供50mA的电流。

当开关在位置3时,直流电源开始测试电容器。

5.1
6.3.2交流试验的测试仪表
a)交流电源的瞬间短路电流应是最小300A。

b)一个25A的缓动式熔断器和可调的电感应安装在交流电源和电容器之间。

见表3
图3
当开关在位置1时,电感应是可调的,有1.3倍的额定电压通过电压表V1,1.3倍的额定电
流通过电容。

当开关在位置2时,电容被赋能。

备注:图3中的电感可替换成图4中的T2(固定比率变压器)和Lf(固定电感)。

可变比率变压器T1可用来调节电感电流。

图4
5.1
6.4同时的直流和交流试验的测试仪表(电容器类型:S3)
见图5。

直流电源应有能力输出:在断路时,10倍的额定电压。

在持续短路时>50mA。

但是试验时限制到50mA。

图5
T r: 变压器(交流电源仪器)的瞬间短路电流应是最小300A
F1: 缓动式熔断器为25A
L1: 电感大约10mH用于网格解耦(所有开关模式时共振自由)
C: 直流解耦的电容器:
C x: 测试中的电容
D: 交流解耦的高压二极管
I1: 交流电流:当电容全部运行开始时,电流为电容在测试时额定电流的1.3倍
V2: 交流测试电压:电压为电容在测试时额定电压的1.3倍
V3: 直流测试电压:在200V/分钟时,电压从0增加到最大电容在测试时额定电压的10倍
R: 测试结束是,电阻为电容放电
5.1
6.5相继的直流和交流试验的测试仪表(电容器类型:S1和S2)
5.1
6.5.1总则
测试分为4个步骤:
·5.16.5.2 准备和预处理
·5.16.5.3 直流处理
·5.16.5.4 交流破坏试验
·5.16.7 评估失败原因
备注:直流处理的目的是产生电介质击穿条件。

不是用来产生断路的电容器。

5.1
6.5.2准备和预处理
所有准备使用的样本应按如下准备和预处理:
电容器应用卫生纸【卫生纸要符合ISO4046:2002的6.86条款】紧紧包裹,安装在带空气流通的试验室内,温度为Tc+10℃。

温度偏差不应超过±2℃。

在准备破坏试验时,样本应在2小时,温度Tc+10℃有额定电压。

不允许有断路或短路的电容器。

如果发生这种情况,该类型应被宣布失败。

5.1
6.5.3直流处理
已经通过耐久性试验的5个电容器(组2)应在直流处理前预加热到Tc+10℃。

已经通过
5.4.1试验的余下的5个电容器应在室温内测试。

直流电源的电压(见图2)在大约200V/分钟时,从0增加到最大10倍的额定电压,直到发
生短路或达到10倍的额定电压。

当电压表显示的电压为0时或达到10倍的额定电压时,并保持5分钟或者生产商明确的其它时期,电容器应从直流处理撤下来。

电容器在直流处理后变成了断路,应被其它样品替换下来并且不统计在内。

直流处理试验
可以在新样品上重复,直到5.16.1提及的所有保留的10个样本用完。

如果要求产生电介质
击穿条件的电容器数量没达标,该次测试被宣布失败。

5.1
6.5.4交流破坏试验
保留在直流处理温度下的电容器,应采用1.3倍的额定电压的交流电压(见表3)。

如果电
容器在运行了或变成了断路,电压应保持5分钟。

如果电容器在5分钟后还在运行,直流处理应重复进行。

如果电容器短路了,测试应保持8小时。

5.1
6.6同时的直流和交流试验的测试仪表(电容器类型:S3)
5.1
6.6.1准备和预处理
和5.16.5.2一样
5.1
6.6.2同时的直流和交流试验的测试
已经通过耐久性试验的5个电容器(组2)应在直流处理前预加热到Tc+10℃。

已经通过
5.4.1试验的余下的5个电容器应在室温内测试。

应用一持续的1.3倍的额定电压的交流电压在Uac1(V2),测试初始电流(I1)。

直流电源的电压Udc1(V3)在大约200V/分钟时,从0增加到最大10倍的额定电压,直到电容器发生了失效或达到10倍的额定电压。

当电容器在5分钟内,在10倍的额定电压下,没有发生失效(电容器<额定电容的1%),电容器应被视为失效了。

直流电流限制为50mA。

备注:失效是指当电流<初始电流的1%时,在与初始测量相同的交流电压、频率下测试.
5.1
6.7评估失败原因
在测试结束后,卫生纸在任何测试样本上不应燃烧。

然而可能被溢出物质着色。

每个电容器应符合以下:
a) 溢出的液体物质可以打湿电容器的外壳,但不能以点滴形式消失。

b) 内部带电部件不能被标准测试的指状物【见IEC60529:2001的表1】接触。

c) 被烧着或者烧焦的卫生纸应该不明显。

因为这暗示着火焰或火星已在空缺处散出了。

d) 电容器应能在电压减少到额定值0.8倍时承受了5.8测试。

当10个电容器已经变成了短路或断路(电容器类型S1),断路(电容器类型S2)或者测试的电容值<额定电容的1%时失效(电容器类型S3),测试就结束了。

如果测试样本中的任何一个不能符合以上a)或b)的标准,测试要在另外10个样品上重新进行1次。

所有的电容器应通过重新测试。

如果有多于1个的电容器不能符合以上a)或b)的标准,该次测试被宣布失败。

所有的电容器必须符合以上a)和b)的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