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文学作品阅读的答题方向
2023届职业学校对口升学语文总复习《文学作品阅读 》课件

二 、 小 说 阅 读
(一)人物的鉴赏
(一)人物的鉴赏
对小说人物的鉴赏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人物的性格总是通过描写手段表现出来的。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 行动和心理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与性格特征。俗话说,“言为心声”,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性格 的表白,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则是更直接的表白。另外,作品中人物的行动也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生 动表现。 ·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我们还要联系人物活动 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中的自然环境。既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共 性);既要善于从自然环境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心境等,又要善于从人物间的相互关系、人 物与环境的关系中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人物性格也常用抑扬、虚实、对比、衬托等塑造人物的传统手法揭示出来。 另外,确立小说的主人公,可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有的作品的标题就指明了主人公,最能传达主 题思想的人物是主人公,与情节联系密切的人物是主人公,作者极力刻画出的栩栩如生的人物是主 人公,作者用墨最多的人物往往是主人公。
(二)散文阅读应注重的几个方面及考点
3.品味语言
字词含义
考题形式:原文给一个词语的拼音,让考生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词语,并结合语境解释该 词语的含义。 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解释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词语前后语句 的内容、含义来推断。 填写词语要靠平时的积累,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 注意:如果知道某词语的原始意义,一定不要忽略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专家详解】本题是对修辞手法的考查。这是重庆市对口高职考试第一次对修辞手法进行考 查,而且是在现代文阅读题中出现。考生应对这一现象进行关注。A项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 法,B项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C项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故选D。
高考文学作品阅读基本设题思路及解题方法

高考文学作品阅读基本设题思路及解题方法教学园地05-18 1711:文学作品阅读是一个常考常新的考点,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它始终紧扣对学生理解、筛选、概括、整合、以及鉴赏评价能力的全方位考查的要求,其命题形式有以下六种类型:一、词语理解型【高考回放】(沈红《湿湿的想念》,2007年高考北京卷)①七十年前,爷爷①沿着一条沅水,走出大山,走进那所无法毕业的人生学校,读那本未必都能看懂的大书。
后来,因为肚子的困窘和头脑的困惑,他也写了许多本小书和大书,里面有许多很美的文字和用文字作的很美的画卷,这些文字与画托举的永远是一个沅水边形成的理想。
……⑩水激发他对人世怀抱虔诚的爱与希望。
正如爷爷说过的那样:‚水教给我黏合卑微人生的平凡哀乐,并作横海扬帆的美梦。
‛‚美梦‛中蕴含着他的人生热望。
他执著地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古代文明的美编织朴实单纯的理想。
虽然他不奢望以此取代社会理想,但是他热切地希望能为百病缠身的民族唤回一些健康的记忆、美好的梦想。
文章第一段指出‚这些文字与画托举的永远是一个沅水边形成的理想‛,说说这‚理想‛是什么?【答题方略】词语理解是历年高考常见的命题形式,主要考查词语在语境中被临时赋予的含义。
一般来说,此类题型会特别关注词语的语境义,而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义。
其常见的命题形式有:(1)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的深刻含义;(2)根据文意,写出某词的含义。
理解词语的含义,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义,体味其深刻的内涵: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就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即寻找它的本体;理解词语的象征义,就要寻找词语的象征对象;理解词语的反语义、就要将褒贬互换;理解词语的双关义就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理解代词的词义就在上句或下句寻找释义。
当然,理解词语的含义,还必须联系词语的具体语境,结合观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对应的阐释。
【例题演绎】正确解答例文中的问题,必须先把握文章的思路,这样才可以快速锁定答案的范围。
语文阅读答题方法

语文阅读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手法,是指作家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的内容的。
具体来说,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从高考试题来看,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不但要求学生判断某种表达技巧是什么,而且要求赏析其表达的作用。
一、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并更能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客观实在二、叙述方式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语文阅读答题技巧-课件-(43张PPT)

十六、前后照应。
公式: 1、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找出关键词。 2、……与……相互照应,表现了……
十七、巧设悬念。
• 公式: • 1、在文章开头找出作者所设的悬念(关键词)。 • 2、……,使文章情节曲折、跌宕起伏。
5.某段起什么作用:
(1)开头,作用: A、引起下文 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 C、照应文章标题 D、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E、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2)此段在文中,作用: 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3)结尾,作用: A、总结全文 B、揭示文章主旨 C、照应前文 D、照应题目 E、引人深思
①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②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 ③动作(细节)描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 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 ④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 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九、探究题。
公式: ①分析所给的语段从中得出的结论。 ②分析所给的图表数据变化情况,得出结论。 ③用一句话来概括你的结论,但最好分1、2、3来
表达。 ④提出你的看法
十、概括题。
公式: ①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要找出几则材料的共
性,然后用一句话表达。 ②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找出每则材料所
讲现象的重点,然后用一句话综合表达。 当然也可以写成“我的发现是1、2、3点”。 ③分析所给的名著阅读选段内容,然后从 中找出关键情节或人物语言,动作,再用 一句语言来概括人物的性格。
3、公式: 外貌:描写了……的样子,表现了…… 语言:……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 表现了…… 动作:用运……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刻画了…… 心理:……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
文学作品阅读作用类题答题技巧(1)解读

二、末段(句)的作用 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主 题,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 有时候,试题只针对最后一句发问,这一句偏偏又 很含蓄,一眼看不透,即学生说的“看不懂”。那么, “看不懂”正是写这一句的作用。当然,我们不能直 截了当的回答“作用是看不懂”,而要换一种委婉的 说法。例如,“作用(或好处)是委婉含蓄,意在言 外,发人深省”。此外,既然这一句放在末尾,又被 命题人相中,那么,根据“卒章显其志”的传统技法, 说明它可能与揭示主旨有关,只不过因其含蓄,所以 它的作用不再是点明题旨,而是暗示主题。除了上述 两点,最后一句往往还具有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
六、技法的作用 2、修辞的作用 比喻: 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 抽象为具体;4、化冗长为简洁。 拟人: 让物具有人的思想感情,有亲切感。可借以抒发 感情或便于激发感情,色彩鲜明,描绘形象,增强感 染力。 借代: 1、以简代繁;2、以实代虚;3、以奇代凡;4、以 事代情。
夸张: 1、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2、烘托气氛,增强感染 力。3、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对偶: 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 炼,抒情酣畅。 排比: 1、内容集中,增强气势;2、叙事透辟,条分缕析; 3、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设问: 可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想,便于文章的自然展开。 反问: 可以加强语气,强烈地表达思想感情。
规律探索: 综合近几年的高考题和平时的训练题,我们以为, “作用题”的设题角度及其范围一般包括以下十个方 面:首段的作用,末段的作用,中间段的作用,第二 人称的作用,写人叙事类散文写景的作用,修辞(主 要是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反复)的作用,插入 史实某一事件的作用,引用诗文或格言的作用,以某 一物象作标题的作用,写作上由实而虚的作用。
文学作品阅读复习课件

文学作品阅读
1.认真品读原文,抓住关键信息
• 读懂文章是答题的前提,要树立 不读懂原文不做题的思想,并养 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审清题目要求,关注答题信息
• (1)注意所提问题“是什么”、 “是几个”。 • (2)注意答题要求。范围、角度、 形式、字数。 • (3)注意分值。通常一点1分或 2分。
方法及其参考答案
• 化形象文字为概括性文字 • 作者认为若是香而不妙,宁可无香, 海棠虽然无香,但淡红浅白,色彩 宜人,绿叶掩映,秾纤适中,充满 生机。
要概括,先分析
• 要点全逐句分析,概括准舍偏取正 • 寻要点分层理解,析语意辨明主次 • 据提示分析要点,按要求取舍概括 • 理思路搜寻要点,抓关键简洁回答
•杜甫人生低谷与创作高峰的对比
•杜甫不计个人遭际与心忧天下的对比
方法
• • • • 理思路搜寻要点 抓关键简洁回答 忌视线狭小,不从全文找要点 忌不动脑筋地照搬照抄:草堂的文化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义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
《乡土情结》 从文中看,乡土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 印”?(不超过28个字) 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 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 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 一草一木,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 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离合的 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 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 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 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为自 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 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 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题的答题技巧PPT PPT课件 图文

评分标准:答案应当有三方面的内容: ①文章形式上带来的阅读体验(2分), ②点明该导读的形式特点(1分), ③该形式的好处(2分)。学生在实 际答题中往往把三者揉杂在一起,整 体上有成熟的阅读体验,并能够结合 形式说出原因,就得满分。不要求两 种导读形式及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之 间的比较,详说一种就可以了。两种 导读都有铺陈造势的艺术效果,较复 杂,学生可以无涉,不作评分依据。共5分。
所有的技巧正如武术里的招式,是初学者入门 的必备,当学生的理解能力真正提高之时,这 些技巧便是多余。
现在的阅读理解大部 分的题考查对内容的 理解,知识性的题目 越来越少,还要着力 于阅读理解水平的真 正提高。
谢谢! 学妹给我打电话,说她又换工作了,这次是销售。电话里,她絮絮叨叨说着一年多来工作上的不如意,她说工作一点都不开心,找不到半点成就感。 末了,她问我:学姐,为什么想找一份 自己热 爱的工 作这么 难呢? 我问她上一份工作干了多久,她说不到 三个月 ,做的 还是行 政助理 的工作 ,工作 内容枯 燥乏味 不说, 还特别 容易得 罪人, 实在不 是自己 的理想 型。 我又问了她前几份工作辞职的原因,结 果都是 大同小 异,不 是因为 工作乏 味,就 是同事 不好相 处,再 者就是 薪水太 低,发 展前景 堪忧。 粗略估计,这姑娘毕业不到一年,工作 却已经 换了四 五份, 还跨了 三个行 业。 但即使如此频繁的跳槽,她也仍然没有 找不到 自己满 意的工 作。 2 我问她,心目中理想型的工作是什么样 子的。 她说, 姐,你 知道苏 明玉吗 ?就是 《都挺 好》电 视剧里 的女老 大,我 就喜欢 她样子 的工作 ,有挑 战有成 就感, 有钱有 权,生 活自由 ,如果 给我那 样的工 作,我 会投入 我全部 的热情 。 听她说完,我尴尬的笑了笑。 其实每一个人都向往这样的成功,但这 姑娘却 本末倒 置了, 并不是 有了钱 有了权 有了成 就以后 才全力 以赴的 工作, 而是全 力以赴 工作, 投入了 自己的 全部以 后,才 有了地 位名望 钱财。 你要先投入,才会有收获,当你真正投 入做一 件事后 ,会明 白两件 事:首 先你会 明白, 把一件 事认认 真真做 好,所 获得的 收益远 大于同 时做很 多事; 你会明白,有人风风火火做各种事仍未 有回报 ,是因 为他们 从未投 入过。 从“做 了”到 “做” ,正如 “知道 ”到“ 懂得” 的距离 。 3 之前单位有一个姑娘,工作特别拼命, 只要说 起她的 名字, 大家都 会赞不 绝口: 这姑娘 工作拼 命的程 度,连 男人们 都比不 上。 后来有一次,在公司的期刊上我看到了 对这姑 娘的采 访,来 公司四 年多, 这期间 做过车 间的流 水工, 也在三 班倒的 岗位上 一做就 是两年 ,谁也 不知道 一个女 孩子究 竟是怎 么扛过 来的。 后来部门有了提拔晋升的名额,这位姑 娘被列 入了第 一人选 ,并且 全票通 过。 她在采访里说: 毕业第一年,许多同学都穿上了好看的 衣服, 走在了 宽敞明 亮的写 字楼里 ,对比 光鲜亮 丽的她 们,我 却穿着 劳保服 ,每日 穿梭在 各种不 同的机 械设备 里。 记得有人笑话我,说我一个姑娘,干一 份这么 不体面 又危险 的活, 丢脸死 了。 我当时有点生气,可后来当我沉浸在这 份工作 里,当 我一点 点沉淀 打磨自 己,当 我发现 自己对 工作的 热情, 其实来 源于对 工作的 投入, 而不是 周遭的 环境时 ,我就 对别人 那点看 我的眼 光毫不 在意了 。 我越来越明确自己想要什么,热爱着什 么,我 越来越 爱现在 从事的 这个行 业,热 爱这份 工作, 更热爱 一直坚 持努力 的自己 。 年轻时,我特别佩服那些不计较金钱、 权位、 报酬专 心工作 ,认真 学习的 人,因 为不计 较钱多 钱少肯 认真工 作的人 ,往往 觉得只 要是能 从事这 份工作 ,本身 就是对 他的最 大报酬 。 事实上,当一个人为了工作本身而不是 工作后 的工资 来做事 情的时 候,他 往往能 够把工 作做到 最好, 也一定 会收到 更多的 报酬。 4 读者给我留言,她说:二毛,我好羡慕 你写了 那么多 文字, 看了那 么多书 ,你是 怎样坚 持做到 的呢? 为什么 ,我总 是坚持 不下去 呢? 我说,那是因为你对读书写作这件事情 不够感 兴趣, 不够热 爱。 你会不会买一本书,其实你从来不看, 但是你 觉得好 像拥有 了其中 的知识 ?你会 不会制 定了一 个计划 ,其实 你从来 坚持不 下来, 只是享 受制订 计划那 几天的 快乐? 我们总是习惯了这样的开始,然后又寥 寥草草 的结束 。对事 如此, 对待生 活也是 如此, 当一个 人对自 己的生 命开始 用“潦 草”来 搪塞时 ,生命 也会开 始对他 潦草。 如果跳舞,要像没有人看着那样尽兴; 如果热 恋,像 从未受 伤一样 去爱; 如果唱 歌,像 无人听 着那样 投入; 如果活 着,就 把人间 当天堂 那般生 活。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都是当你开始认 真对待 以后, 才会发 现其中 包含的 乐趣, 你要带 着关爱 而不是 期待地 投入生 活,当 你对待 事物越 认真, 对待工 作越投 入,你 会发现 能力与 乐趣接 踵而来 。 学妹给我打电话,说她又换工作了, 这次是 销售。 电话里 ,她絮 絮叨叨 说着一 年多来 工作上 的不如 意,她 说工作 一点都 不开心 ,找不 到半点 成就感 。 末了,她问我:学姐,为什么想找一份 自己热 爱的工 作这么 难呢? 我问她上一份工作干了多久,她说不到 三个月 ,做的 还是行 政助理 的工作 ,工作 内容枯 燥乏味 不说, 还特别 容易得 罪人, 实在不 是自己 的理想 型。 我又问了她前几份工作辞职的原因,结 果都是 大同小 异,不 是因为 工作乏 味,就 是同事 不好相 处,再 者就是 薪水太 低,发 展前景 堪忧。 粗略估计,这姑娘毕业不到一年,工作 却已经 换了四 五份, 还跨了 三个行 业。 但即使如此频繁的跳槽,她也仍然没有 找不到 自己满 意的工 作。 2 我问她,心目中理想型的工作是什么样 子的。 她说, 姐,你 知道苏 明玉吗 ?就是 《都挺 好》电 视剧里 的女老 大,我 就喜欢 她样子 的工作 ,有挑 战有成 就感, 有钱有 权,生 活自由 ,如果 给我那 样的工 作,我 会投入 我全部 的热情 。 听她说完,我尴尬的笑了笑。 其实每一个人都向往这样的成功,但这 姑娘却 本末倒 置了, 并不是 有了钱 有了权 有了成 就以后 才全力 以赴的 工作, 而是全 力以赴 工作, 投入了 自己的 全部以 后,才 有了地 位名望 钱财。 你要先投入,才会有收获,当你真正投 入做一 件事后 ,会明 白两件 事:首 先你会 明白, 把一件 事认认 真真做 好,所 获得的 收益远 大于同 时做很 多事; 你会明白,有人风风火火做各种事仍未 有回报 ,是因 为他们 从未投 入过。 从“做 了”到 “做” ,正如 “知道 ”到“ 懂得” 的距离 。 3 之前单位有一个姑娘,工作特别拼命, 只要说 起她的 名字, 大家都 会赞不 绝口: 这姑娘 工作拼 命的程 度,连 男人们 都比不 上。 后来有一次,在公司的期刊上我看到了 对这姑 娘的采 访,来 公司四 年多, 这期间 做过车 间的流 水工, 也在三 班倒的 岗位上 一做就 是两年 ,谁也 不知道 一个女 孩子究 竟是怎 么扛过 来的。 后来部门有了提拔晋升的名额,这位姑 娘被列 入了第 一人选 ,并且 全票通 过。 她在采访里说: 毕业第一年,许多同学都穿上了好看的 衣服, 走在了 宽敞明 亮的写 字楼里 ,对比 光鲜亮 丽的她 们,我 却穿着 劳保服 ,每日 穿梭在 各种不 同的机 械设备 里。 记得有人笑话我,说我一个姑娘,干一 份这么 不体面 又危险 的活, 丢脸死 了。 我当时有点生气,可后来当我沉浸在这 份工作 里,当 我一点 点沉淀 打磨自 己,当 我发现 自己对 工作的 热情, 其实来 源于对 工作的 投入, 而不是 周遭的 环境时 ,我就 对别人 那点看 我的眼 光毫不 在意了 。 我越来越明确自己想要什么,热爱着什 么,我 越来越 爱现在 从事的 这个行 业,热 爱这份 工作, 更热爱 一直坚 持努力 的自己 。 年轻时,我特别佩服那些不计较金钱、 权位、 报酬专 心工作 ,认真 学习的 人,因 为不计 较钱多 钱少肯 认真工 作的人 ,往往 觉得只 要是能 从事这 份工作 ,本身 就是对 他的最 大报酬 。 事实上,当一个人为了工作本身而不是 工作后 的工资 来做事 情的时 候,他 往往能 够把工 作做到 最好, 也一定 会收到 更多的 报酬。 4 读者给我留言,她说:二毛,我好羡慕 你写了 那么多 文字, 看了那 么多书 ,你是 怎样坚 持做到 的呢? 为什么 ,我总 是坚持 不下去 呢? 我说,那是因为你对读书写作这件事情 不够感 兴趣, 不够热 爱。 你会不会买一本书,其实你从来不看, 但是你 觉得好 像拥有 了其中 的知识 ?你会 不会制 定了一 个计划 ,其实 你从来 坚持不 下来, 只是享 受制订 计划那 几天的 快乐? 我们总是习惯了这样的开始,然后又寥 寥草草 的结束 。对事 如此, 对待生 活也是 如此, 当一个 人对自 己的生 命开始 用“潦 草”来 ��
高分突破:文学作品阅读答题技巧

文学作品阅读题答题技巧考点分析一:把握内容把握文章内容,通常有以下三种考查方式:1、概括内容:写人记事类的记叙文或叙事散文,通读全篇后,能够概括全文内容或者根据情节发展或记叙顺序按次序概括部分内容。
2、心理、情感、态度变化:通读全文,感受作者或者文中人物情感、态度、心理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全文的主旨。
3、内容理解:此考点注重对全文内容或部分内容的理解,是在整体感知基础上的进一步要求,往往要在全文范围或部分范围围绕一个点进行分析和概括。
常见考题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根据小说的情节,完成下列表格。
3.通读全文,根据下面提示找出表现“她/他”情感变化过程的词语。
4.根据选文内容,按要求填写人物的心理变化。
5.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一下某事的原因。
突破方法一、概括方法: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并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2.按照情节发展划分区域,确定概括的范围;3.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概括各部分内容,概括的方法为:人+事+结果。
(注意:概括时题目已经明确以某人为陈述对象,直接填写主要事件时,可以省略“人物”,格式为“事情+结果”)二、概括心理、情感、态度变化方法:1.联系作品主旨,把握情感/态度/心理。
2.结合关键语句,确定情感/态度/心理。
作品中的关键性语句,有时直接表明作者或人物的情感/态度/心理;有时则在文首或文尾,或抒情,或议论,或含有深刻含义的语句中,表明或暗示作品的主旨,从而显示出作者或人物的情感/态度/心理。
3.根据人物描写,分析情感/态度/心理。
对文中人物进行的种种描写,其实往往是作者情感/态度/心理的寄托或流露。
4.抓住景物特征,体会情感/态度/心理。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描写,往往是为了表现与之相同、相似、相关或相对、相反的情感/态度/心理。
三、内容理解方法:1.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筛选有用信息。
2.对有用内容进行概括。
3.答案有时可直接从原文引用,有时则要自己概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解词句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理解词语答题方向: ⑴明确题目要求 ⑵分析语境义;不忘情感 义(修辞义/象征义)
理解句子答题方向: ⑴整体把握文意 ⑵揣摩出题意图 ⑶分析句子结构 ⑷理解重要词语 ⑸品味修辞手法 ⑹体会作者情感
修辞手法答题方向: ⑴修辞手法 ⑵修辞作用 ⑶结合语境
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 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 念,为下文作辅垫。 2. 文中: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呼应前 文;总领下文. 3. 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 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 言有尽而意无穷。
1.
表现手法题型答题方向 (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作 用)
人称类题型答题方向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 适于心理描写 第二人称:便于抒发感情;拟 人化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 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归纳内容要点题型的答题方向: 先划分层次, 再提取要点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