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教案
2词语二轮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二轮复习教案合肥六中毛汉竹一、《考试说明》内容及要求1.表达应用 E2.考纲要求‚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主要考查根据语境选择恰当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要求能准确理解词语(包括熟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等。
熟语的考查以成语为主。
二、近五年安徽高考命题趋势查看近五年年高考试卷,我们不难发现:词语题是每年高考必考的考点之一,且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以及个别熟语的运用,但2012年高考中却出现了一个连词的考查,这个现象务必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但是纵观历年考题,对成语的考查任是重点,它的重要性无须多说,从高考对它考查的稳定性上可窥一斑。
三、一轮复习中存在的问题从一轮复习期间的四次诊断性测试学生们的答题情况看,该考点的失分率很高,主要原因还是辨识成语的基本方法掌握不牢,加上训练题量不够,学生平时不注重积累。
四、教学重点与教学策略成语是高考的一大重点,几乎每年都有1道题,考的是判断成语运用的正误。
熟语总的来说,考得极少,而且这些熟语都应是常听说的,一般都知道意义,所以重点仍在成语。
从历年高考的情况来看,试题中出现的成语除个别(薪尽火传、等量齐观、胼手胝足、遇人不淑、白头如新、高山仰止、头角峥嵘等)较生僻外,绝大部分是在报纸杂志上经常出现而且容易用错的成语。
所以,我们在进行成语复习时,不能见难就钻,应当注意的恰恰是那些常见而易错的成语,这样才会取得比较好的复习效果。
如何才能做到在该考点上少丢分甚至不丢分呢?我们除了要在平时的学习实践中多接触语文材料,掌握运用成语的规律,还要加强积累,培养语感,掌握辨识成语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
下面介绍一些辨析识记成语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补益。
五、专题教学主要内容:(1)、区别感情色彩大家知道,词语从感情色彩角度可划为褒、中、贬三类。
成语是由词语形成的固定短语,在使用过程中当然也会附着上某种感情色彩。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教案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教案复习目标1、熟悉成语辨析题的命题特点;2、熟悉成语辨析的四个方面。
自主复习一、成语略解: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词组,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式,浓缩了十分丰富的文化内容,堪称汉语宝库中的精华。
包括:谚语,惯用语,歇后语,格言,成语二、考纲解读1.过去怎么考(命题特点)(1)成语题属容易题。
中华成语虽多,但考查立足于常见、常用、常错的成语,不考冷、偏、怪的成语。
(2)语料取自生活,鲜活生动。
(3)判断成语使用的正误(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大家辨析句中的成语是否使用恰当。
);(4)近义成语辨析(以选择题形式考查近义成语的使用)2.将会怎么考:极可能继续考查近义成语辨析(1)考查重点明确。
一是熟语中的成语是考查重点,二是考查的误用类型一般集中在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误用、不合逻辑等方面。
(2)所考熟语一般是常用且易误易混的。
尤其突出三不辨(不辨词义、不辨对象、不辨色彩)、三不合(不合语境、不合逻辑、不合习惯)。
三、同学们存在的问题1. 积累的量不够大,存在盲区2.积累时未形成体系,似是而非不扎实3.容易受报刊、电视等媒体成语误用的影响4、语境意识不够,对所记成语不能灵活应用。
四:如何复习备考:1、积累是前提,是根本。
坚持记常见、常用、常错的成语。
要多要素并重而有侧重。
即意义、色彩、对象、搭配等兼顾,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突出易导致误用的因素。
不可死记,要结合语境识记。
要在理解中,在运用中识记,并及时地把它们用到作文中。
近义成语。
1.联想记忆;2.不但要记清楚各自的意思,还要理解彼此的差别。
积累的四大途径:随时记忆,积少成多追本溯源,了解出处合理联想,举一反三课外训练,巩固落实2、把握语境是关键。
知道了成语的意义,只是成功的一半,另一半在于把握语境。
要能根据语义找照应,划分关系看搭配。
3、灵活使用做题技巧。
考场上要避难就易,灵活使用排除法。
高考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案

高考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常用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 提高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等。
2. 词语的搭配:动词与名词、形容词与名词、副词与动词等。
3. 词语的辨析:同义词、反义词、近义词等。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并讲解词语的正确使用方法。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词语使用的心得体会。
3. 练习法:设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正确使用词语。
2. 讲解与分析:讲解词语的含义、用法和搭配,分析案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正确使用词语的方法。
3. 课堂练习:设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巩固记忆。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词语使用的心得体会,互相学习,提高能力。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正确使用词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积极运用。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词语及其用法。
2. 积累并整理常见的近义词、反义词、同义词,提高词汇量。
3. 选做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观察日常生活中他人的语言表达,注意正确使用词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教学目标:1. 学会正确辨别和运用成语,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提高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七、教学内容:1. 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成语的结构、成语的来源和分类。
2. 成语的搭配:成语与成语的搭配、成语与词语的搭配。
3. 成语的辨析:成语的同义词、反义词、近义词等。
八、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并讲解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成语使用的心得体会。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专题一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Word版含解析

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一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挖命题【考情探究】分析解读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属于考纲中的表达应用层级。
对于近义实词,要了解词义的变化发展和多义词的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能根据语言环境准确理解词语的特定意义和临时意义。
虚词,主要考查对句子的内部结构以及句子之间关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以往是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2018年发生变化,改为以语段综合(本书专题四详解)的形式进行考查。
【真题典例】破考点【考点集训】1.(2016课标全国Ⅰ,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地展示了先民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①第二展厅的文物如同一部浓缩的史书,举重若轻....抗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
②这部翻译小说虽然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却多侧面、多视角地展现出那个时代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画卷。
③毕业后他的同学大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
④就对后世的影响来说,我们一致认为《封神演义》虽然比不上《西游记》,但和《聊斋志异》是可以并行不悖的。
....⑤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在我听来如同空谷足音....,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
⑥我国绘画史上有一个时期把王石谷等四人奉为圭臬....,凡是学画,都以他们为宗,有的甚至照摹照搬。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⑤⑥D.③④⑥答案C2.(2015课标全国Ⅰ,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正是经验丰富的主教练在战术安排上的之处:下半场比赛中想方设法消耗对方主力队员的体力,终于扭转劣势,赢得比赛。
②经过几天的,又和病人家属做了充分沟通,吴医生最终否定了治疗小组提出的保守治疗方案,决定尽快为病人进行肺部手术。
③早在上个世纪末,当地决策者就,提出了从单一的小农业向大农业转移的战略措施,于是一个个生态经济园区应运而生。
(新版本)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四 正确使用词语(熟语)精品教学案

【专题四】正确使用词语(熟语)【考纲解读】【真题共赏】1、(2012新课标全国卷,第13题,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这位姑娘天生就眼睛深凹,鼻梁挺直,头发卷曲,身材苗条,好似芝兰玉树....,在黄皮肤黑眼睛的国度里,很容易被人认出。
B.为化解部分旅客的不满情绪,他们设立了“旅客投诉中心”,此举说明他们不光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还有闻过则喜....的雅量。
C.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二人上下其手....地将他摁倒,结果人赃俱获。
D.旧的梦想总是被新的梦想代替,很少有人能从一而终....地记住自己做过的华丽缥缈的梦,因为现实需要人们不断调整梦想。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项,芝兰玉树:比喻有出息的子弟。
晋朝时期,太傅谢安问众子侄:“你们又何尝需要过问政事,为什么总想培养他们成为优秀子弟?”大家都不说话,只有车骑将军谢玄回答说:“这就好比芝兰玉树,总想使它们生长在自家的庭院中啊!形容对象错了。
B项,闻过则喜: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
指虚心接受意见。
C项,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
褒贬不当。
D项,从一而终:丈夫死了不再嫁人,这是旧时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
形容对象错了。
2、(2012全国大纲卷,第2题,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B.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C.中国古典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青睐,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却没有了踪影,而在全球崇古风气盛行的今天,它又渐入佳境....了。
D.这位专家的回答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实在没想到这个困扰我两年的问题他却理解得那么透彻,解释得那么轻松。
2024年高考语文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03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教学案含解析

专题03 正确运用词语【2024年高考考纲解读】“正确运用词语(包括熟语)”是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规定的一个必考点。
实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
“正确运用词语(包括熟语)”的实力主要是指在确定的语言环境里正确运用实词、虚词和熟语(主要是成语)的实力。
所谓“词语”,一是指常用词语,包括实词中的近义词、虚词和熟语;二是规范的词语,即现代汉语中的规范用词。
所谓“正确运用”,一是考查“运用”是否正确,二是在“运用”中考查。
本专题只涉及辨析近义实词,弄清易混虚词。
1.考查重点是近义实词的辨析和运用,多是在动态的语境中考查词语的运用。
常见的命题形式包括推断词语运用正误、选出访用恰当的一组词语的选择题,干脆依据语境填空的主观题。
2.既有对实词或虚词的单独考查,也有将二者合并(或与成语三者合并)考查的形式,后者更趋成为主流。
3.特殊留意考查考生在社会生活情境中运用词语的实力,设题时,常有意把词语的意义曲解得似是而非,试题的迷惑性很大。
4.考查形式稳定,主要是单项选择题,要求选出访用恰当或不恰当的一项。
5.考查重点明确:一是熟语中的成语是考查重点,二是考查的误用类型一般集中在望文生义、褒贬误用、用错对象、不合语境等方面。
6.语料均选自报刊中的时事热点材料,贴近现实生活,时代感强。
7.要留意熟语和实词、虚词的综合考查。
【重点、难点剖析】一、正确运用实词实词的考查以近义词辨析为主。
要驾驭和运用好近义词,关键在于能辨析近义词的意义和用法。
辨析近义词是为了使思想感情表达得更精确、更细腻,语言表达效果更加显明生动。
辨析近义词,辨异是重点,但要辨异首先要求同。
所谓求同就是要找到一组近义词共同的基本义。
然后在这个共同的基本义之内,辨析其差异。
辨析的角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从词语的意义方面辨析1.弄清词义的侧重点近义词有一个特点:基本上有相同的语素,同时也有不同的语素。
分析不同语素的意义,找出它们的微小差别,把握各自的词义侧重点,才不会用错。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专题一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一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挖命题【考情探究】分析解读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属于考纲中的表达应用层级。
对于近义实词,要了解词义的变化发展和多义词的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能根据语言环境准确理解词语的特定意义和临时意义。
虚词,主要考查对句子的内部结构以及句子之间关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以往是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2018年发生变化,改为以语段综合(本书专题四详解)的形式进行考查。
【真题典例】破考点【考点集训】1.(2016课标全国Ⅰ,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第二展厅的文物如同一部浓缩的史书,举重若轻....地展示了先民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抗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
②这部翻译小说虽然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却多侧面、多视角地展现出那个时代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画卷。
③毕业后他的同学大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
④就对后世的影响来说,我们一致认为《封神演义》虽然比不上《西游记》,但和《聊斋志异》是可以并行不悖....的。
⑤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在我听来如同空谷足音....,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
⑥我国绘画史上有一个时期把王石谷等四人奉为圭臬....,凡是学画,都以他们为宗,有的甚至照摹照搬。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⑤⑥D.③④⑥答案C2.(2015课标全国Ⅰ,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正是经验丰富的主教练在战术安排上的之处:下半场比赛中想方设法消耗对方主力队员的体力,终于扭转劣势,赢得比赛。
②经过几天的,又和病人家属做了充分沟通,吴医生最终否定了治疗小组提出的保守治疗方案,决定尽快为病人进行肺部手术。
③早在上个世纪末,当地决策者就,提出了从单一的小农业向大农业转移的战略措施,于是一个个生态经济园区应运而生。
高考语文全面复习精讲教案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高考语文全面复习精讲教案——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高考语文考试中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分析,使学生能够辨别并正确运用各种词语(包括熟语)。
3. 提高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方法和技巧。
2. 难点:在具体语境中正确运用词语(包括熟语),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得体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高考真题,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重要性。
2. 运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四、教学内容1.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基本原则。
2. 常见词语(包括熟语)的误用类型及原因分析。
3. 典型例题分析:辨别并正确运用词语(包括熟语)。
4. 如何在实际语境中正确运用词语(包括熟语)。
5. 课堂练习:根据语境,正确选用词语(包括熟语)。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高考语文考试中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解析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3. 分析:分析常见词语(包括熟语)的误用类型及原因。
4. 示例:展示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分析并解答。
5. 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理解程度。
2. 练习反馈:收集学生练习答案,分析其错误类型,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3. 课后访谈:了解学生在课堂外的语文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词语(包括熟语)积累活动,如制作词语卡片、进行词语接龙等。
2. 推荐相关阅读材料,让学生加深对词语(包括熟语)的理解和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能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正确选用实词、虚词、成语等。
2.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正确判断实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是否恰当,并掌握词语运用类题目的一般答题规律和技巧。
3.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能够将有关词语正确使用的答题技巧和方法运用于高考考场实际中。
教学重点:
1.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选用实词及判断实词、成语使用的正误。
2.掌握词语正确使用的答题技巧和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词语正确使用的答题技巧和方法。
教学方式:
1.从高考真题的分析中总结高考命题方法及趋向;
2。
通过精讲、精练典型试题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先看下面一封家书:我最亲密无间的爸爸:
您好!
见字如面,您老身体是否茁壮成长?工作是否蒸蒸日上?我现在正奋不顾身地学习。
日前,老师表扬了我的丰功伟绩,我听了以后沾沾自喜。
您批评我爱滥用成语,我以后一定前功尽弃,卷土重来。
祝爸爸
万寿无疆!
您青梅竹马的儿子:
王强
年月日同学们一定会笑话这封所谓的家书,为什么呢?因为王强同学不懂成语的含意,就滥用
成语,导致了笑话。
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成语、实词、虚词等的正确使用对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有多么重要。
那么如何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呢。
请与老师一起走进词语的世界。
二、正确使用词语的解读。
“正确使用词语”主要是就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而言的。
这就要求考生必须首先能准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在此前提下,能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意义作用。
为此,我们要了解把握词义的方法,熟练掌握比较词义的技巧。
研究历年的高考试题,涉及到使用实词虚词的常是以下几种题型:单纯的词义解释辨析;结合语境同义词辨析(包括实词虚词),而又以后者为多见。
学习任何一种语言,词语是建筑材料,没有一定量的词语积累,语法修辞都无从谈起。
要过使用词语这一关,必须体会积累词语选用词语的方法,掌握解释词语的技巧,了解辨析同义词的角度。
“正确使用词语”这个考点属表达运用类,能力层级为E组,几乎年年考,题量为1-2题,分值为3-6分。
就实词、成语而言,一是要掌握理解词义的方法,能分析词义的细微差别,二是要学会能根据语境来辨析词义,正确选择所需的词语;就虚词而言,主要是能正确运用虚词,掌握填充关联词语的方法。
从解题的技巧上来说,希望学生明了高考考查涉及到的题型及其特点,并通过本专题的复习和针对性的训练指导,提高辨析词语的能力。
三、真题揣摩。
走进高考,以高考真题来例析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
四、词语运用的方法指津。
展示PPT。
(略)
五、查漏补缺。
学生提出老师没有讲到的内容,老师予以完善。
六、考点小结。
见PPT。
(略)
七、巩固练习,加深印象。
见“跟踪训练”中的题目及有关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