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 正确使用词语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正确使用词语(虚词)

高考语文复习--正确使用词语(虚词)

【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讲】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03.3正确使用词语(虚词)教学目标明确考点要求,掌握正确使用词语(虚词)的方法技巧教学重点正确使用词语(虚词)的几种辨析方法。

教学难点探究做题规律教学过程一考点概要虚词在语言中起着“经络”的作用,虽然数量比实词少得多,但使用频率很高。

虚词往往没有实在意义,使用十分灵活。

在高考命题中一般与实词合并命题,更多体现在语病辨析题中,要想准确辨析或使用虚词,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二题点讲解(一)正确使用现代汉语中的虚词“五看”辨析虚词使用正误1.看词性词性不同,虚词的语法功能就不同,只有把握词性,才能准确使用。

例如:“固然”和“诚然”都可充当连词,但“诚然”还可充当副词意思是“实在”。

[例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B)过分推崇文笔,其实折射出的是一种孱弱的文学观。

文笔差劲不行,但仅仅文笔好,也实在不配自傲。

若沉迷其中,对自己抚词弄句的能耐沾沾自喜,可能耽误自己更上层楼。

退一步说,在随笔里,对文采的推崇应有所节制。

文采若不能与主题、风格水乳交融,只是一种美感噱头,类似汤面上的几根青葱、奶油蛋糕上的几朵花。

A.虽然就算还绝对B.固然即使也充其量C.诚然尽管却或许D.当然如果仍实际上2.看搭配关联词语在使用中有着固定的搭配关系,一般不能混用。

在辨析虚词时,要结合句中出现的词语,看关联词是否搭配出现,是否构成了固定的搭配关系。

一些虚词如有多种搭配关系,就要结合语境来选择。

如:“不但”和“而且”“反而”都能搭配,如果前后分句意思相反,“不但”则只能与“反而”搭配。

常用关联词语如下: (详见课件)[例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B)众所周知,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体系稳定延续的基本前提。

人类社会的活动受到价值定位的影响,总会对某些生物物种过分偏爱,对另一些生物物种漠然视之,对某些物种厌恶有加,在地球生命体系中并存的生物物种,在人类社会中总会受到各不相同的待遇。

高中 高考专项复习 语言文字运用 正确使用词语

高中 高考专项复习 语言文字运用 正确使用词语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徘徊”指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疑不决; 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踟蹰”指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据此,第一空只能用 “徘徊”。“积聚”指积累。“积淀”指积累沉淀,多指文化、知识、经验等方面。第二空形容“智慧”, 应用“积淀”。“废寝忘食”形容非常专心努力。“宵衣旰食”,宵:夜间;衣:穿衣;旰:天已晚。天 不亮就穿起衣来, 时间晚了才吃饭, 形容勤于政务。 多用于称颂帝王勤于政事。 根据句意, 第三空应用“废 寝忘食”。
[解析] 此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滋养:供给养分,补养;养分,养料。滋润:含水 分多,不干燥;增添水分,使不干燥。句中说的是荆楚文化对湖北国画的影响,故选 “滋养”。绚丽多彩: 形容色彩华丽。多姿多彩:丰富多彩,形容颜色形态多样,有很多种形状,很多种颜色。句中形容“风格 多”,应选“多姿多彩”。稳固:使安稳牢固;安稳而巩固。顽固:思想保守,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指在 思想观点或政治立场上坚持错误,不愿意改变。句中强调主观不愿意改变,故用“顽固”,为贬义褒用。 锁定:使固定不动;最终确定;紧紧跟定。框定: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从使用对象看,应用“锁定”。
解题法 1
近义实词辨析的方法
高考主要考查近义实词的选用与辨析,侧重考查实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而不是静态的词典中 的固有含义。解答这类题目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从意义方面辨析 ①看词义的轻重 近义词虽然表达的意思是相近的,但是在表现事物的某些特征或程度上,往往有轻重之别。我们辨析 时就要注意区分。 例如:“损坏”“毁坏”“破坏”都表示因某一动作行为而造成伤害,但程度不一样。 “损坏”的语意要轻, 程度要小, 而“毁坏”“破坏”则层层升级, 程度加重。 “他损坏了公物”“他 毁坏了公物”“他破坏了公物”在程度上有明显的区别。 ②看词义的范围 有很多近义词适用范围的大小是不同的,有的大一些,有的小一些;有的概括的是事物总的方面,有 的概括的是其中的某一部分。只有准确把握词语的适用范围,才能正确地辨别。

正确使用词语

正确使用词语
8
六、方法
(一)实词(主要是近义词)
1、重视积累,强化练习
2、认读近义词,学会辨析。
◆辨析方法
①注意词义的轻重不同。
一组词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适用于重 要的、较大的事物,有的适用于一般的事物,
有的表示的程度深、性质重,有的程度浅、 性质轻。
如: 请求——恳求 批评——批判
研究——探讨 蔑视——轻视
10
④注意上下文照应关系。
⑤注意词语的使用场合(搭配习惯)不同。 在语言实践中,词和词组的搭配有一定的限 度,不能任意组合。如:发扬——优点、作 风、传统、精神、民主
发挥——作用、威力、积极性、创造性
改进——工作、方法、技术
改善——生活、关系、条件
侵犯——主权、利益、领海、人权Biblioteka 侵占——土地、财产、领土、公款
如:“得以”,是个助动词,一般不能单独回答问题,不 能用于否定式。
2、是否有细微的语义差别 如:“再”字,是个副词,多属于没有实现的动作,如
是已实现的动作,应该用“又”字。
3、词义是否合乎语境 如: “至少”,是个副词,表示最小的限度,而句中如
果用“至少多少以上”,就不合适。
4、用词是否合乎语义 如:“尽管”,是个连词,表示让步,后面要和“但是”
成语可能是重点,虚词的考查不排除但有可 能在语病题中出现(如介词多余或缺失、关 联词语误用或位置、副词误用如已然与将然 弄错等)。还有一种可能在语言表达与应用 中考查熟语与虚词。
5
五、典型试题
1、 纯成语:2008年全国卷Ⅰ《核按钮》 P15第8题)
2、纯实词(近义词)题《核按钮》P15 第2、3题)
搭配,才用得正确的。同时,还要看整个句子是否是这组 词所表示的关系。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语言文字运用(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语言文字运用(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含解析)

语言文字运用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正确使用实词、虚词准确辨析近义实词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实词的考查以近义词辨析为主。

要掌握和运用好实词,关键在于能辨析近义词的意义和用法。

辨析近义词是为了使思想感情表达得更精确,更细腻,语言表达效果更加鲜明生动。

辨析近义词,辨异是重点。

辨异首先要求同。

所谓求同,就是找到一组近义词共同的基本义,然后在这个共同的基本义之内,辨析其差异。

意义辨析【辨析方法】“语素区分法”。

所谓“语素”,就是词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大多数情况下就是指单个字。

两个近义词往往含有相同的语素,而它们意义的差别,往往落在两词相异的语素上。

所以,只要提取出相异的语素来加以研究,就可以相对容易地找到两词的区别。

例如“疏离”与“疏远”,两词的相异语素是“离”和“远”,这两个语素在原词中均表示“疏”的结果,只是结果不同:“离”只表“疏”的状态,并不强调“疏”的程度;而“远”则表“疏”的程度,且程度较重。

【辨析角度】:(1)词义侧重点。

例如“冷僻”与“冷落”,“冷僻”侧重指“偏僻,不熟悉”,“冷落”侧重指“不热闹,不热情”。

(2)词义轻重。

例如“嘲笑”与“讥笑”都含有“看不起人、取笑人”的意思,只是词义轻重程度不同:“嘲笑”指一般的取笑,词义较轻;“讥笑”指带有讽刺、挖苦意味的取笑,词义较重。

(3)词义范围大小。

例如“年龄”与“年纪”:“年龄”指人或动植物已生存的年数,词义范围大;“年纪”专指人的年龄,词义范围小。

色彩辨析【辨析角度】:(1)感情色彩分褒、中、贬三种,如“成果(褒)—结果(中)—后果(贬)”;(2)语体色彩分口语与书面语,如“爸爸(口语)—父亲(书面语)”等。

用法辨析【辨析角度】:(1)适用对象是用于自己还是他人,是谦称还是敬称,是用于一般对象还是特定对象,是主动性还是被动性。

例如“爱护(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爱戴(与‘爱护’相反)”,“启用(用于物)—起用(用于人)”,“接受(被动性)—接收(主动性)”。

高考语文:冲刺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高考语文:冲刺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应用 · 第二章
(二)正确使用虚词 1.看词性或词的用法。如“固然”和“诚然”,前者只能作 转折连词,后者除了有同样的性质、功能外,还可以作副词, 如:他诚然是一名优秀的小品演员。 2.从词语的适用对象、场合、范围等。如:介词“对”和 “对于”,前者适用范围比后者广,一般而言,用“对于” 的地方都能换用“对”,但用“对”的句子,有些不能换用 “对于”。如:小黄对我笑了笑。强调动作行为的方向、目 标,或含有“对待”意味的,只能用“对”。如,他对工作 很负责。“对”可用在主语前(有停顿),意思相同。如, 我们会对这件事作出安排的。“对于”则不能用在助动词、 副词之后。
【解题指津】近义词的辨析采用“存同析异”的方法,关健抓住构 成两个词语的不相同的语素进行辨析。如第一组的“查”(检查衡 量)与“察”(观察调查),第二组的“性”(性格)与“行” (行为)。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应用 · 第二章
(2002年全国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 当的一组是( ) ①中美关系__动荡,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 ②你比他只是__差一点,其实两人不相上下。 ③这几人我__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子邮件。 A.一再 多少 往往 D.再三 多少 常常 C.一再 稍微 常常 D.再三 稍微 往往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应用 · 第二章
学习、业务、工作、活动、行动、言论等,故应用“考查”。 “宁可”相当于“宁愿”,有“宁愿”的意味,常和“不”相呼 应,表示取此舍彼。“宁愿”不常和“不”相呼应,而且语气比 “宁可”弱。故用“宁可”。“品性”指品质性格,“品德”指 有关道德的行为,如“品行端正”。句中小伙子“诚实温和”, 属于性格因素,故用“品性”。 【答案】A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应用 · 第二章

高考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实词

高考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实词
第6页,共41页。
示例一: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
组是[05全国卷3]
B
① 海外华侨华人纷纷发表声明或谈话,坚决拥
护 《反分裂国家法》。
② 在灿烂的灯光中,由24名聋哑演员表演的“千手
观音”精妙绝伦, 人心。
③ 控制人口和实行计划生育,使我国13亿人口日
的到来 了4年。
A. 制定 振奋 推迟 B. 制定 震撼 推迟
陷于不良境地而不能自拔。
2.推敲
推求
“推敲”指写作的斟酌字句,也指反复琢磨,
“推求”指根据已知条件或因素来探求。
3.凌乱
紊乱
“凌乱”往往指具体的内容:“紊乱”往往指较为
抽象的内容。
第35页,共41页。
4.依次填入下列各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对于这种行为,我们每个领导都应该大胆

不能袖手旁观。
C
A.任何阻碍都不能割断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
B.古丝绸之路上的楼兰古城已经淹没在历史的尘沙中。
C.这本书是启蒙老师惠赠的,多年来我一直珍藏着它。
D.经反复研究,校方决定启用本校精通业务的退休教师。
【2006高考辽宁卷】
第10页,共41页。
五. 正确使用实词的方法
(一)去同存异,辨细微差别 1.从词义上辨析 2.从语法上辨析 3.从色彩上辨析
第20页,共41页。
2.他 不住内心的激动。 (a、克服b、克制)
b(“克服”的对象多是客观上的困难、错
误等 “克制”的对象多是主观上的情感、 愿望等)
3.这些科学论据令人
(a、信服b、佩
服)
a(“信服”的对象一般是道理、事实、言论
等; “佩服”的对象一般是精神、品德、能

高考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案

高考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案

高考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常用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 提高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等。

2. 词语的搭配:动词与名词、形容词与名词、副词与动词等。

3. 词语的辨析:同义词、反义词、近义词等。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并讲解词语的正确使用方法。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词语使用的心得体会。

3. 练习法:设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正确使用词语。

2. 讲解与分析:讲解词语的含义、用法和搭配,分析案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正确使用词语的方法。

3. 课堂练习:设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巩固记忆。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词语使用的心得体会,互相学习,提高能力。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正确使用词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积极运用。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词语及其用法。

2. 积累并整理常见的近义词、反义词、同义词,提高词汇量。

3. 选做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观察日常生活中他人的语言表达,注意正确使用词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教学目标:1. 学会正确辨别和运用成语,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提高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七、教学内容:1. 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成语的结构、成语的来源和分类。

2. 成语的搭配:成语与成语的搭配、成语与词语的搭配。

3. 成语的辨析:成语的同义词、反义词、近义词等。

八、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并讲解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成语使用的心得体会。

新高考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含解析)

新高考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正确使用词语一、对点练1.(河北唐县第一中学高二期末,节选)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分)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①。

技能人才往往聚焦于复杂生产体系中的某一个环节,他们的工作也许并不在聚光灯下,但是对于提升制造业水平、提高实体经济质量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坚守、②,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技术工人就能成为一个领域③的人才,打造自己在职场上的稀缺性,让人生出彩、梦想成真,并提升一个领域的技术水准。

2.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眼科医生证实,长期玩手机游戏,会对视网膜造成,如果不及时就医,可能会导致永久性视力减退失明,此时医术再高明的医生也无能为力。

但一些手机依赖症患者依然,认为医生的说辞是。

A.损害或者不以为意骇人听闻B.损害甚至不以为然耸人听闻C.危害或者不以为然骇人听闻D.危害甚至不以为意耸人听闻3.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有位作家说,要想使自己生活的扁舟轻驶,务必要让它的仅限于必不可少之物,不然轻则无以进,重则可能压沉自己的生活之舟。

道理很明白,什么都舍不得撒手,往往什么都不得不。

A.装载徜徉致使割爱B.承载徘徊导致舍弃C.装载徘徊致使舍弃D.承载徜徉导致割爱4.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砚文化肇始于中华文化的源头,着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两汉时期,砚的使用已十分普遍,汉砚以石、陶制品为多。

汉代石砚的装饰十分讲究,砚盒通体,古色古香。

隋唐以来,文学、书法、绘画等方面的辉煌成就促进了文房用具的发展,开启了中国砚台发展史上的新篇章。

两宋之际,砚台在形制、材质等方面发生了重要变化;砚台收藏、品鉴之风盛行,论砚名篇、砚史专著迭出。

清时期是砚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砚形,砚上铭文增多,砚台材质。

A.凝聚流光溢彩丰富多样不胜枚举B.凝结流光溢彩丰富多彩不胜枚举C.凝结光彩夺目丰富多彩数不胜数D.凝聚光彩夺目丰富多样数不胜数5.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敦煌文学作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传世文人诗文的抄本,属传统的文人士大夫的正统文学作品;一类是以讲经文、变文、词文、话本、缘起故事、俗赋、曲子词、白话诗等为代表的俗文学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新田一中高三语文备课组【考纲内容】正确使用词语,能力层级:D级(表达运用)高考语文试题词语部分,往往实词、虚词、成语各设一道题,足见词语这个知识点在能力型试卷中的重要性。

考查形式多是在动态的语境中考查词语(包括成语)的使用。

从考试能力层级上讲,正确使用词语属于“表达运用”,要求较高。

实词的考查重点是辨析和使用近义词。

高考考查的近义实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同音近义词。

如“熟悉”和“熟习”,“审定”和“审订”等。

另一种是双音近义词,如“妨碍”和“妨害”,“干涉”和“干预”等。

从近五年高考命题趋向看,近义词的辨析和使用是一个着重点。

有些近义词之间的差别相当细微,这就需要具备相应的辨析能力。

考查的近义词大多以动词为主,也有名词性近义词,如“发源地”与“发祥地”的区别。

【课时安排】 6课时(包括《优化方案》和《课时作业本》上相关内容的讲解)一、考点分布(1)近义实词辨析。

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六类。

(2)近义虚词辨析。

主要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几类。

二、考点分析1.正确使用实词一般来说,考生在词语使用题上出现的失误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①不能全面准确地理解词语的内涵。

高考侧重考查的词语一般是那些似曾相识,但又常常用错的词语,如果只凭对该词语的感性认识,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仔细揣摩与辨析其意义和用法,就难免牵强附会,失之偏颇。

②不能正确理解词语的外延。

汉语的词语多义性强,色彩丰富,同一个词语,使用的场合或对象不同,其表达效果就会迥异。

如果不能仔细审查词语的使用对象、色彩、程度以及语法功能等,就容易把词语用错。

③词汇贫乏,只凭语感答题。

有些考生平时重理轻文,懒于读书,或者即使读书,也是心不在焉,不注重丰富词汇,充实词语仓库,其结果,在解答主观题时,心里想到了,就是没有恰当的词语来表达;在做词语使用题时,无章可循,只能“跟着感觉走”。

④临场习惯不好,心态不佳。

有些考生平日小考时词语使用题做得较好,但是一到正规考试就丢分太多。

其主要原因在于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缺乏主见,顾虑重重。

正确使用实词主要考查近义词的辨析,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⑴意义①词义范围不同。

如“财富”和“财产”;“边疆”和“边境”。

②词义轻重不同。

如“毁坏”和“损坏”;“竭力”和“努力”。

③词义重点不同。

如“精巧”和“精美”;“诡辩”和“狡辩”。

⑵色彩①感情色彩不同。

如“结果”和“后果”;“鼓动”和“煽动”。

②语体色彩不同。

如“小气”和“吝啬”;“寿辰”和“生日”。

⑶用法①适用对象不同。

如“年龄”和“年纪”;“伺候”和“侍候”。

②搭配关系不同。

如“保持”和“维持”;“必须”和“必需”。

③语法作用不同。

如“诞辰”和“诞生”;“品位”和“品味”。

2.正确使用虚词虚词使用的错误主要包括关联词语使用的错误和单个虚词使用的错误两个方面。

⑴关联词语使用的错误①错用关联词语。

即没能很好地理解上下句的关系,把用于彼关系的关联词,用于此关系的句子之间。

②滥用关联词语。

一个句子如已有表示某一关系的词语,就不能再用表示这一关系的关联词语。

如“……的原因,是因为……”的句子就是经常出现的这类错误。

③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我们要记住一些经常搭配使用的关联词语,以免误用。

④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一个复句,如果各分句主语相同,则关联词语放在主语之后;如果各分句的主语不同,则关联词语放在主语之前,否则就错。

⑵单个虚词使用的错误①介词使用错误。

介词的主要作用是与后面的名词、名词性短语、代词等构成介宾短语,充当状语或补语。

但要注意有时多用了介词会导致缺少主语,少用误用会导致语意不清。

②副词使用错误。

副词的作用是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不能修饰名词。

可作状语,表示时间、范围、程度、肯定、否定、语气等,不作定语。

这些都要注意。

③助词使用错误。

助词是附着在别的词、短语或句子后面,起辅助作用,表示一些附加意义的词。

包括结构助词“的、地、得、所”、时态助词“着、了、过”和语气助词“啊、呢、吗、啦”等。

其语法特点,一是不作句子成分,二是最没有实在意义,三是除“所”外都读轻声。

不能误用、混用。

从历年高考试题来看,虚词考查出现的频率非常高。

其实掌握虚词的使用错误及修改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1)贪多滥用所谓滥用,就是不该用的地方用了,造成语意不明。

一般有关联词滥用、介词短语滥用、重复矛盾等几种错误。

对于这一毛病,修改方法是把滥用的虚词删除。

本品是用银花、连翘等中药配制而成,并且具有祛寒退热的功能。

此句前讲配制,后讲功能,两者之间并无语意上的并列关系,故"并且"这个关联词就滥用了。

(2)苟简漏用漏用就是少用,少用了虚词,会造成语意不完整或语病。

这一类错误主要有单个虚词漏用、关联词语少用。

对于这类毛病,修改的方法是把漏用的虚词补上。

这种习性是动物长期求食活动中发展起来的。

这个句子缺少了一个虚词"在",没有词语与后面的"中"呼应,使得介词短语不完整。

(3)搭配乱用这一类错误主要有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和一些习惯性短语搭配错误。

像这类习惯性短语搭配有:从……出发,以……为出发点(为主、为核心),从……起,把……看作,把……作为,由……组成,从……中,在……上等等。

对于这类毛病,修改的方法是选用配对正确的词来换掉配对不恰当的词。

只要你能在一小时内完成这篇两千字的文章,虽然够不上发表水平,也可以录用你。

句中"虽然……也"是不能搭配的,结合语境,在这里当选用"即使……也"。

(4)位置倒用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往往会造成语病。

对于这类错误,我们的方法是:各分句的主语相同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后面;各分句的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前面。

尽管他行车超过三十万公里,却从没有发生过重大事故。

此句中关联词"尽管"放在句首导致这个句子缺少了主语,"他"应放在"尽管"之前。

(5)易混误用虚词中很多是属于易混虚词,对于易混虚词误用,我们的方法是辨。

平时要对这些近义虚词特别当心,尽量分清它们细微的差别。

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想了一会儿,接着在地图上飞快地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望远镜仔细地再看了一阵。

这个句子因没有分清"再"与"又"的区别而误用了"再"。

"再"与"又"尽管都表示一次又一次,但"再"表示的是动作还没有发生,是将来时态;"又"表示动作已完成,是完成时态。

上述五种错误是虚词使用中的主要错误,如果我们对此能熟练掌握,那么对虚词的使用就不必再恐惧了。

应考方法盘点一、复习指津①在复习中,应多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等有关工具书,了解词语的确切含义。

这是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

平时要注意积累。

②理解、把握和运用词语,要体会词语的语境义,有时甚至需要考虑文章的主旨。

当然,还应该注意句子的逻辑关系和词的意义、色彩的谐调搭配。

加强积累,扩大知识面。

注意按词义、用法、例句的方式进行积累。

③不死记硬背词性、词的结构等词汇知识,强调理解和体会;加强诵读,注重积累,结合语境理解记忆词汇。

二、答题指要1.实词辨析题对实词的辨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意侧重点、词语的词意的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

②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

③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辨析近义词常用以下四种方法:(1)结构分析比较法通过对构成近义词的语素及其结构方式的分析,找出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

例如:①你这种想象是非常奇特的。

②在这样的时代,人们对许许多多的自然景物都产生了新的联想、新的感情。

③他对着大海,上天下地地遐想个没完没了。

上例中的“想象、联想、遐想”是一组近义词,含有共同的语素“想”,都有“对不在眼前的事物用脑筋思索出它的形象”的意思,都既可作动词,又可作名词.但由于它们的另一个语素不同,语素间的结构关系也不同,所以也就有了细微的差别。

“想象”是联合式合成词,着重于想出事物的具体形象;“联想”是偏正式合成词,侧重于由别的人或事物而想起其它类似的人或事物;“遐想”则着重指比较悠远地去思索或想象。

(2)句中对照替换法把词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经过对比、分析和替换,找到它们各自不同的适用范围、搭配关系以及词性、句法功能方面的差别。

这种方法需要找一些或自造一些例句。

例如:①他们两个人正估计情况,交换意见.②为了交流经验,互相提高,纺线也开展了竞赛.为了找到“交换”与“交流”的差别,我们可以仿照这三句,试着给这两个词替换一些“交换”或“交流”的对象,则可以发现,“交换”一词主要与“实物、礼物、纪念品、资料、产品、眼光、俘虏”等具体名词相搭配,有时也与抽象名词“意见”等搭配;而“交流”则一般都与“思想、经验、文化、物资”等抽象名词相搭配。

这样,我们也就找到了它们之间的差别:“交换”着重于“互换”,即双方互相给予某种东西;而“交流”则着重于“对流”,即双方经常地互相流通或给予.由此可知,上例中的二词不能互换。

(3)运用反义词推究法通过近义词的各自相应的反义词的不同来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别。

例如:①敌人的退却是虚假的,要引我们上钩才是它们真正的企图。

②你以为她拒绝我,是故意地虚伪么?要辨析上例中的“虚假”与“虚伪”的细微差别,可通过它们的反义词来判断.“虚假”与“真实”构成反义词,着重于“假”,指情况与实际不相符合,多用于形容事物的内容、证据、情况、情节、因素、成分、成绩等较抽象的事物,有时也用于人的言行;而“虚伪”与“诚实”构成反义词,着重于“伪”,用于形容故意作假,不诚实,多指言语、行为、作风、态度、道德、品质等有关人的言行表现。

应试思路:①词语本身所蕴含的意义是否符合具体语境。

②使用对象是否超出了词语的使用范围。

③感情色彩是否与具体语言环境相吻合。

④该词语的语法功能是否有所越位。

⑤词语的使用程度是否恰如其分。

此外,要多侧面多角度地仔细辨别,全面考虑,不可先入为主,主观臆断,信马由缰,凭想当然办事。

要善于通过上述五点来选择突破口,灵活运用平时解题时积累的各种方法,准确、快速解题。

2.虚词辨析题虚词的使用正确与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虚词搭配要正确。

③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自问世以后近三百年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

④他的话方音很重,何况又说得快,我几乎没有听懂。

虚词大多数是单独使用,也有配套使用的,出题人往往在这个配套上做文章。

句③的连词“由于”后面分句缺少表结果的照应连词,应在“至今”前加上“所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