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题正确使用词语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正确使用词语(虚词)

高考语文复习--正确使用词语(虚词)

【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讲】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03.3正确使用词语(虚词)教学目标明确考点要求,掌握正确使用词语(虚词)的方法技巧教学重点正确使用词语(虚词)的几种辨析方法。

教学难点探究做题规律教学过程一考点概要虚词在语言中起着“经络”的作用,虽然数量比实词少得多,但使用频率很高。

虚词往往没有实在意义,使用十分灵活。

在高考命题中一般与实词合并命题,更多体现在语病辨析题中,要想准确辨析或使用虚词,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二题点讲解(一)正确使用现代汉语中的虚词“五看”辨析虚词使用正误1.看词性词性不同,虚词的语法功能就不同,只有把握词性,才能准确使用。

例如:“固然”和“诚然”都可充当连词,但“诚然”还可充当副词意思是“实在”。

[例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B)过分推崇文笔,其实折射出的是一种孱弱的文学观。

文笔差劲不行,但仅仅文笔好,也实在不配自傲。

若沉迷其中,对自己抚词弄句的能耐沾沾自喜,可能耽误自己更上层楼。

退一步说,在随笔里,对文采的推崇应有所节制。

文采若不能与主题、风格水乳交融,只是一种美感噱头,类似汤面上的几根青葱、奶油蛋糕上的几朵花。

A.虽然就算还绝对B.固然即使也充其量C.诚然尽管却或许D.当然如果仍实际上2.看搭配关联词语在使用中有着固定的搭配关系,一般不能混用。

在辨析虚词时,要结合句中出现的词语,看关联词是否搭配出现,是否构成了固定的搭配关系。

一些虚词如有多种搭配关系,就要结合语境来选择。

如:“不但”和“而且”“反而”都能搭配,如果前后分句意思相反,“不但”则只能与“反而”搭配。

常用关联词语如下: (详见课件)[例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B)众所周知,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体系稳定延续的基本前提。

人类社会的活动受到价值定位的影响,总会对某些生物物种过分偏爱,对另一些生物物种漠然视之,对某些物种厌恶有加,在地球生命体系中并存的生物物种,在人类社会中总会受到各不相同的待遇。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词语”讲与练(附答案及解析)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词语”讲与练(附答案及解析)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词语”讲与练(附答案及解析)解构真题引领规范类型一熟语(成语)[2017·全国卷Ⅰ]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比赛过后,教练希望大家重整旗鼓....,继续以高昂的士气、振奋的精神、最佳的竞技状态,在下一届赛事中再创佳绩。

②今年,公司加大公益广告创新力度,制作出一批画面清新、意味深长....的精品,有效发挥了公益广告引领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

③世界各国正大力研制实用的智能机器人,技术不断升级,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未来有望在多领域、多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④赵老师学的是冷门专业,当年毕业时,不少同学离开了该领域,而他守.正不阿...,坚持致力于该专业的教研工作,最后硕果累累。

⑤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⑥目前,快递业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行业,快递服务虽不能说万无一...失.,但的确为百姓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⑥思路梳理1.明确考点 辨别要求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今年延用了去年六选三的考查形式,要求选出全都不正确的一项。

2.研读试题 细致分析①重整旗鼓:比喻失败或受挫后,重新整顿组织力量,准备再干。

例句中比赛没有失败,所以不合语境。

②意味深长:意思含蓄深远,耐人寻味。

正确。

③层出不穷:意指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正确。

④守正不阿:形容处理事情公平正直,不讲情面。

使用时仅从字面上牵强附会,来表达赵老师的坚守,所以此处错解词义,属于望文生义。

⑤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而语境是说“对未来”,所以对象误用。

⑥万无一失:指非常有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

使用正确。

3.细致辨别 做出答案B失分剖析设问方式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答题思路1.首先要明确成语的含义。

高考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实词

高考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实词
第6页,共41页。
示例一: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
组是[05全国卷3]
B
① 海外华侨华人纷纷发表声明或谈话,坚决拥
护 《反分裂国家法》。
② 在灿烂的灯光中,由24名聋哑演员表演的“千手
观音”精妙绝伦, 人心。
③ 控制人口和实行计划生育,使我国13亿人口日
的到来 了4年。
A. 制定 振奋 推迟 B. 制定 震撼 推迟
陷于不良境地而不能自拔。
2.推敲
推求
“推敲”指写作的斟酌字句,也指反复琢磨,
“推求”指根据已知条件或因素来探求。
3.凌乱
紊乱
“凌乱”往往指具体的内容:“紊乱”往往指较为
抽象的内容。
第35页,共41页。
4.依次填入下列各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对于这种行为,我们每个领导都应该大胆

不能袖手旁观。
C
A.任何阻碍都不能割断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
B.古丝绸之路上的楼兰古城已经淹没在历史的尘沙中。
C.这本书是启蒙老师惠赠的,多年来我一直珍藏着它。
D.经反复研究,校方决定启用本校精通业务的退休教师。
【2006高考辽宁卷】
第10页,共41页。
五. 正确使用实词的方法
(一)去同存异,辨细微差别 1.从词义上辨析 2.从语法上辨析 3.从色彩上辨析
第20页,共41页。
2.他 不住内心的激动。 (a、克服b、克制)
b(“克服”的对象多是客观上的困难、错
误等 “克制”的对象多是主观上的情感、 愿望等)
3.这些科学论据令人
(a、信服b、佩
服)
a(“信服”的对象一般是道理、事实、言论
等; “佩服”的对象一般是精神、品德、能

新高考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含解析)

新高考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正确使用词语一、对点练1.(河北唐县第一中学高二期末,节选)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分)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①。

技能人才往往聚焦于复杂生产体系中的某一个环节,他们的工作也许并不在聚光灯下,但是对于提升制造业水平、提高实体经济质量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坚守、②,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技术工人就能成为一个领域③的人才,打造自己在职场上的稀缺性,让人生出彩、梦想成真,并提升一个领域的技术水准。

2.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眼科医生证实,长期玩手机游戏,会对视网膜造成,如果不及时就医,可能会导致永久性视力减退失明,此时医术再高明的医生也无能为力。

但一些手机依赖症患者依然,认为医生的说辞是。

A.损害或者不以为意骇人听闻B.损害甚至不以为然耸人听闻C.危害或者不以为然骇人听闻D.危害甚至不以为意耸人听闻3.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有位作家说,要想使自己生活的扁舟轻驶,务必要让它的仅限于必不可少之物,不然轻则无以进,重则可能压沉自己的生活之舟。

道理很明白,什么都舍不得撒手,往往什么都不得不。

A.装载徜徉致使割爱B.承载徘徊导致舍弃C.装载徘徊致使舍弃D.承载徜徉导致割爱4.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砚文化肇始于中华文化的源头,着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两汉时期,砚的使用已十分普遍,汉砚以石、陶制品为多。

汉代石砚的装饰十分讲究,砚盒通体,古色古香。

隋唐以来,文学、书法、绘画等方面的辉煌成就促进了文房用具的发展,开启了中国砚台发展史上的新篇章。

两宋之际,砚台在形制、材质等方面发生了重要变化;砚台收藏、品鉴之风盛行,论砚名篇、砚史专著迭出。

清时期是砚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砚形,砚上铭文增多,砚台材质。

A.凝聚流光溢彩丰富多样不胜枚举B.凝结流光溢彩丰富多彩不胜枚举C.凝结光彩夺目丰富多彩数不胜数D.凝聚光彩夺目丰富多样数不胜数5.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敦煌文学作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传世文人诗文的抄本,属传统的文人士大夫的正统文学作品;一类是以讲经文、变文、词文、话本、缘起故事、俗赋、曲子词、白话诗等为代表的俗文学作品。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正确使用词语训练(二) 实词、虚词李仕才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研究伊始,该团队选取了华北、西北地区生产的几十种马铃薯进行分析________,从营养成分、________、硬度等方面多次试验,________确定了适合加工马铃薯面条的两个品种。

随后,又从诸多面粉种类中试验选取了________的小麦粉加以调试。

A.鉴别色泽终于适量B.鉴别色彩终于适当C.甄别色泽最终适当D.甄别色彩最终适量解析:C [鉴别:辨别(真假好坏)。

甄别:审查辨别(优劣真伪);考查鉴定(能力、品质)。

文中是对华北、西北地区生产的几十种马铃薯品质进行考核鉴定,故应选“甄别”。

色泽:颜色和光泽;色彩:颜色。

文中是说马铃薯的颜色和光泽,故应选“色泽”。

终于:表示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情况(多用于希望达到的结果);最终:最后,末了。

文中研究人员并没有事先希望确定哪种马铃薯适合加工马铃薯面条,故应选“最终”。

适量:数量适宜;适当:合适,妥当。

文中没有数量适宜的意思,故应选“适当”。

]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湖北的国画创作受浪漫瑰丽的荆楚文化的________,源远流长,底蕴丰厚。

当今的湖北画家既尊崇传统,又勇于创新,风格________,为中国美术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②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又______。

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______了千里之外的异地,另一头则永远牵系着记忆深处的故乡。

A.滋润绚丽多彩顽固框定B.滋养绚丽多彩稳固锁定C.滋润多姿多彩稳固框定D.滋养多姿多彩顽固锁定解析:D [历年高考试题表明,在“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考点中,近义词的运用是常考点。

辨析近义词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

滋养:①养育;培养,如滋养身体;②养分;养料。

如丰富的滋养。

滋润:①湿润,不干燥,如:滋润的土地;②浸润;使湿润,如:雨露滋润禾苗壮。

高考语文经典试题:正确使用词语(附答案)

高考语文经典试题:正确使用词语(附答案)

高考语文经典试题:正确使用词语(附答案)1.宁静触发何尝,寂静触动何曾,这些词语都可以用来描述某种情感或景象所引发的感受。

例如第一句中的“宁静触发何尝”,表达的是当人们面对宁静的环境时,内心所感受到的情感。

第二句中的“寂静触动何曾”,则是在描述一种寂静的氛围所带来的感受。

2.选项C中的“海量浏览”和“深度阅读”是两种不同的阅读方式。

当前信息碎片化的趋势很危险,如果只是通过浏览大量的信息来获取知识,那么就有可能失去深度阅读的机会。

因此,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保持深度阅读的惯,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选项A中的“激发”和选项D中的“择要”都是描述某种因素所引发的效应。

例如第一句中的“全新的载体优秀传统文化的因子,使之释放出夺目的光辉”,表达的是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潜力和价值,而这种潜力和价值可以通过某种途径被激发出来,从而展现出夺目的光辉。

4.选项A中的“暂住证”和选项B中的“居住证”都是描述某种证件或政策的名称。

例如第一句中的“暂住证”正在历史舞台,颇多政策含金量的“居住证”正在为人们所熟悉,表达的是某种政策或制度正在发生变化,而新的政策或制度正在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和了解。

5.在这个句子中,___想要通过发展养猪业来提高村民的收入。

这种想法可以被描述为一种创新精神,即通过创新的方式来解决现实问题。

这种创新精神在大学生村官中尤为重要,因为他们需要在农村环境中寻找新的发展机遇,并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13.长期以来,人们把图书馆当成“知识宝库”,当成“知识殿堂”,似乎对图书馆有所敬畏。

然而,“宝库”和“殿堂”虽好,但它们离普通百姓很远,甚至很遥远。

普通百姓往往敬而远之,不应该是这样。

图书馆应该是一个知识公园,让人们可以轻松愉悦地获取知识。

14.文学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

作家塑造的人物形象,往往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为原型而成的。

一辆运载盐酸的货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了侧翻事故,交通、消防等部门的人员迅速赶赴出事现场,并做出了紧急处置。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成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成语)

B “化装”和“化妆”,前者强调身 份或者形象的改变,其结果是“隐藏”自 己;后者则仅仅是为了美化自身,主要是 容貌的打扮,结果反而是为了更好地展现 自身。 ①迟疑和迟钝, ②演练和演示, ③懊悔和懊恼, ④浮躁和急躁
4、区分个体和集体 (或具体与概括)
这一角度主要针对名词近义词,看起来 没有区别的一些近义词,意义差异并不大, 但有的表示个体或具体概念,有的表示集体 或抽象概念,表示个体或具体的概念一般可 数,表示集体或者抽象的概念往往不可数。 A “人”和“人口”,“人”可以数, 是个体概念,而“人口”是集体概念,不 可数。 ①书和书本,②车和车辆, ③纸和纸张,④书和书籍
B “鸟儿在天上飞”,文学语言往往 写成“鸟儿在天空飞翔”;再如“这个 人小气”,文学语言往往写成“这个人 吝啬”。在选用近义词时,从是否有文 学色彩来考虑问题进行辨析,也是一条 思路。 ①吓唬和恐吓,②开刀和手术,③兄弟和 昆仲(伯仲),④想念、思念和眷念
“退化”和“蜕化”
退化:功能减退,由优变劣。如,“这种动物的耳朵已经退化了。” 蜕化:(1)指由动物蜕皮引申为事物脱胎演化。 如“由奴隶社会蜕化为封建社会。” (2)指人的品行变质、腐化堕落。如“蜕化变质”。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 一组是 D ①岗位培训改变了只在学校接受教育的状况,一 个人离开学校并不意味着学习的______。 ②由于环境污染和一些人为的原因,著名的阿尔 巴斯白山羊的品质正在逐步地________。 ③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再次走上熟悉的 大街小巷,_______想起许多往事。 A.终止 蜕化 难免 B.中止 退化 难免 C.中止 蜕化 不免 D.终止 退化 不免
二、从色彩方面辨析 汉语的词语除了本身的意义外,还有 附加的意味,这种意味是在使用过程中逐 渐形成的,它使词语的使用具有一定的 “挑剔性”,使用时带有了某种色彩。这 种色彩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般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它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 词、数词、量词、代词六大类。(名词、动词、形容词为 考查重点) 实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同音实词和异音实词的规范
应用上。
类型
特点 同音近义词
示例
祛除、驱除,侦
查、侦察 品位、品味,沟 通、勾通 捐赠、馈赠,风
同音 实词
同音异义词
充当语素的字音全不相同
异音 或部分不同的词,而词语
(多用于否定)。
恐怖 5.她脸上就显出[恐怖/恐惧]________的神色来,这是在 山村里所未曾知道的。(《祝福》)
[二者语意轻重不同] 辨析:“恐怖”多指因生命受到威胁而惧怕,语意较重。 “恐惧”泛指害怕,语意比“恐怖”轻。二者的轻重不 同。这里根据语境,祥林嫂的内心应是恐怖的。
实词是指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
9.看表达重复与否
对词语意义理解不准确经常会导致重复表达。辨析实词 也可从表达重复与否的角度辨析。如: 参加舟曲救灾的“铁军”________(凯旋 胜利)归来。
“凯旋”是“胜利归来”,本身就有“归来”之义,所
以只能说“胜利归来”,而不能说“凯旋归来”。
与之相类似的词语还有:“悬殊”是“差别很大”之义, 因此不能说“很悬殊”或“悬殊很大”;“忍俊不禁”不能 说“忍俊不禁地笑”;“贻笑大方”不能说“被人贻笑大方” 等。
幽僻 2.这是一条[幽僻/偏僻]________的路;白天也少人走,
夜晚更加寂寞。(《荷塘月色》)
[二者侧重点不同] 辨析:“幽僻”指昏暗而僻静。“偏僻”指远离城市或 中心区,交通不便。前者侧重于“幽”,“幽”有昏暗 之义,并且“幽”本身还含有“僻静”之义,与语境 “寂寞”相应,符合朱自清寻静的想法。后者侧重于 “偏”,指偏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从词的用法上辨析
1.从词的搭配上辨析。
在语言使用实践中,一组同义词往往有不同有不同的固定 搭配对象。
交流:多与比较“虚”一些的事物的名词搭配,如交流思 想、交流体会、交流感情、交流信息
交换:多与一些比较“实‘的名词搭配,如交换礼品(场 地、资料、纪念品)
又如:发扬,多与“传统、精神、风格、作风”等词语搭 配,多指在原状况下的前进、发展
2.从一般用词与文学作品用词方面辨析。 两者既有共同处,又有区别。文学作品的用词往 往注重体现感情,更注重形象。 如:一般日常说话或一般性文章“鸟儿在天上 飞”, 文学语言上往往写成“鸟儿在天空飞翔。”
方法指津
语素分析法:将词拆开为语素, 然后根据相同的语素了解词义相 同的地方,再分析其不同的语素, 辨析其差别。
常用的辨析同义词 的方法:
1.从词义上辨析 2.从用法上辨析 3.从风格上辨析
(1)从词义上辨析 1.词义适用的范围。 如:灾难,灾荒。局面,场面
2.词义程度的轻重。 如:爱好,嗜好。准确,精确 3.词义的感情色彩。 如:保护,庇护。请求、要求、乞求。 注意:有些词褒贬义不是固定的, 必须看具体语境。 如:我们为你的成就感到骄傲。 他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但比较骄傲。
★ 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 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 是很难写出高(品位 品味)的作品 来的。
★“品位”与“品味”的不同语素是“位”,有“地 位、档次”之意,所以“品位”是一个名词,指 “物品或人品的高低”;而“味”是“味道”之意, “品”是动词,品尝的意思,可用于吃东西的滋味, 也可用于阅读文学作品、观看演出等思考、体会等。
★曹操四言诗的雄浑,陶渊明田园诗 的恬淡,自然受人称誉;而张旭草书 的奇伟飞动,颜真卿楷书的厚重雄伟, 也同样令人(赞扬 赞叹)。
★“赞扬”与“赞叹”都有相同的语素“赞”,都 有“称赞”的意思,但“扬”是“表扬”,“赞扬” 就是“称赞、表扬”的意思。“叹”是“感叹”, 所以“赞叹”不仅有
“称赞”的意思,还有“令人感叹”的意思。
这些记者都在等待接受“缉查犬” 的检查,以探明是否携带武器。
(2)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
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
的作品来的。
(3)曹操四言诗的雄浑,陶渊明田园诗的恬淡,自然受人称誉;
而张旭草书的奇伟飞动,颜真卿楷书的厚重雄伟,也同样令


A、聚集 品位 赞扬
B、云集 品位 赞叹
发挥,多与“作用、特长、优势”等词语搭配,多指原特 点性能的充分表现。
2.从词性和造句功能上辨析
如:阻碍,是动词,主要用作谓语, 如阻碍交通,阻碍他人
障碍,是名词,主要作主语、宾语, 如障碍排除了、设置障碍等。
(3)从词的风格、适用场合上辨析。
1.从词的风格上辨析。 一、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如:爷爷,祖父 二、气氛的随和与庄重。如:爱人,夫人
C、云集 品味 赞叹
D、聚集 品味 赞扬
★在总统选举投票场外,(聚集 云集) 着各大新闻媒体的上百名记者。这些记者 都在等待接受“缉查犬” 的检查,以探明 是否携带武器。
★“聚集”和“云集”都有一个共同的语素“集”, 所以它们都有“集合”的意思;但由于另一个语素 不同也就决定了它们的不同:“聚”与“集”构成 并列式,是“集合、凑在一起”的意思,而“云” 和“集”构成偏正式,“像云一样 聚集 ”,是 “比喻许多人从各处来,聚集在一起”。
正确使用词语
考试说明 :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能力层级:D级
考点释要:
“正确使用词语”是一项重要 的考查内容,占分相当重,一 般占6分。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1)实词的使用与辨析 (2)虚词的使用与辨析 (3)成语的使用与辨析
实词的使用与辨析
高考试题
出处
窜改 篡改
驱除 祛除
融解 溶解
1999年
聚集 云集
品位 品味
赞扬 赞叹
2000年
庄重 郑重
演练 演示引导 导致Fra bibliotek2001年
词语解释
2002年
莅临 亲临
计划 规划
不仅是/而且是 不是/而是
2003年
考查内容:
同音词 近义词
典例解析(2000年高考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B
(1)在总统选举投票场外,
着各大新闻媒体的上百名记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