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田径训练中力量素质训练的基本原则
谈短跑中的力量素质训练

谈短跑中的力量素质训练摘要:力量素质是指人体或身体某部位肌肉在工作时克服阻力其阻力包括内部阻力和外部阻力两个方面,当肌肉工作时,的能力,内部阻力有各肌肉群之间的对抗力,肌肉的粘滞性,外部阻力有物体的重力和磨擦力及空气阻力。
根据短跑的肌肉用力特点,可分为最大力量,爆发力、相对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
训练力量关键词:短跑短跑运动是田径运动项目中历史上最悠久,影响最大的项目之一。
短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田径运动水平,短跑训练方法的艺术和技巧不仅可以推动这项运动的发展,而且可以造就许多世界闻名的短跑巨星。
作为亚洲田径强国,我国男、女子短跑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有着较大差距,这些差异原因何在,人们评说不一,这一点已经成为国内广大体育工作者所亟待解决而未解决的难题。
一、力量素质概念的分析短跑运动的力量素质训练主要以速度为主,速度力量在不同的项目或动作中,所表现的形式是不同的。
因此速度力量又可分为
起动力、爆发力和反应力,少次数的负重练习和爆发力。
起动力是指运秒内)最快发挥出的肌肉力量,起动力0.15动员在最短的时间内(量是提高短跑运动员起跑的重要身体素质。
爆发力是每个运动员在以最大的加速度克服一定阻力的能力,,秒内)0.15(最短的时间内爆发力在短跑中起着重要作用,而爆发力是速度力量的一种主要表。
田径训练项目

田径训练项目田径训练是一种综合性、全面性、多能力开发的训练项目,包括短跑、长跑、中长跑、起跳、跳远、跳高、投掷、径赛、马拉松等多个项目。
以下是关于田径训练项目的相关参考内容。
1. 田径训练的基本原则:- 全面性原则:田径训练应充分发展运动员各项身体素质和技术技能。
- 渐进性原则:训练强度和量要逐步增加,使身体适应训练的负荷。
- 个体化原则:训练计划应根据运动员的特点和需要进行调整和个性化。
- 系统性原则:训练项目应有系统地组织,并配以综合性的评估和监控。
- 循环性原则:训练应按周期性进行,包括基础训练期、竞赛期和恢复期。
2. 短跑训练:- 速度训练:通过间歇训练和爆发力训练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和短跑速度。
- 起跑技术训练:从起跑姿势、起跑反应和起跑动作等方面进行训练。
- 转身技术训练:培养运动员在短跑中转身的技术和弹性。
3. 长跑训练:- 基础耐力训练:通过慢跑、中长跑等有氧运动提高运动员的持久力和耐力。
- 间歇训练:通过高强度的短跑和恢复的慢跑交替进行,提高运动员的速度和耐力。
- 技术训练:包括呼吸节奏、跑步节奏和姿势等的训练。
4. 起跳训练:- 肌肉力量训练:通过重量训练提高运动员的肌肉力量和爆发力。
- 动作训练:包括起跳姿势、运动员的跑步、转身、腾空和腾空过程的动作训练。
- 技术练习:包括助跑、起跳、飞跃和着陆等技术练习。
5. 跳远训练:- 助跑训练:通过助跑训练提高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和助跑能力。
- 腾空训练:通过肌肉力量训练和爆发力训练提高运动员的腾空能力。
- 跳远技术训练:包括起跳、飞行姿势和着陆等技术训练。
6. 跳高训练:- 助跑训练:通过助跑训练提高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和助跑能力。
- 过杆技术训练:包括起跳、飞跃和过杆等技术训练。
- 着陆训练:通过技术练习和肌肉调节训练提高运动员的着陆能力。
7. 投掷训练:- 力量训练:通过肌肉力量训练提高运动员的投掷力量和爆发力。
- 技术训练:包括技术动作、技术节奏和技术配合等训练。
田径专项力量训练方案

一、概述田径专项力量训练是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的重要手段,旨在增强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提高运动表现。
本方案针对田径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需求,从训练原则、训练内容、训练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划。
二、训练原则1. 专项性原则:针对不同田径项目,制定相应的力量训练计划,确保训练与专项运动需求相匹配。
2. 个体化原则:根据运动员的年龄、性别、体重、身体素质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力量训练方案。
3. 递增负荷原则: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逐步增加训练负荷,提高运动员的力量素质。
4. 系统性原则:力量训练应与其他训练相结合,如速度、耐力、柔韧性等,形成完整的训练体系。
5. 可持续性原则:力量训练应贯穿运动员的整个运动生涯,确保运动员始终具备良好的力量素质。
三、训练内容1. 上肢力量训练:主要包括卧推、引体向上、俯卧撑等,提高运动员的上肢爆发力和耐力。
2. 躯干力量训练:主要包括平板支撑、仰卧起坐、俯身划船等,增强运动员的核心力量和稳定性。
3. 下肢力量训练:主要包括深蹲、半蹲、弓箭步、跳箱等,提高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和耐力。
4. 肩部力量训练:主要包括肩部推举、哑铃侧平举、拉力器前平举等,增强运动员的肩部力量和稳定性。
5. 背部力量训练:主要包括俯身划船、引体向上、拉力器背阔肌拉伸等,提高运动员的背部力量和柔韧性。
四、训练方法1. 循环训练法:将不同类型的动作组合成一组循环,运动员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训练,提高训练效率。
2. 分组训练法:将运动员按照力量素质、技术水平等进行分组,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3. 间歇训练法:在训练过程中设置间歇时间,使运动员在短时间内恢复体力,提高训练强度。
4. 渐进性训练法:逐步增加训练负荷,使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得到持续提高。
5. 模拟训练法:在训练中模拟比赛场景,使运动员在实战中提高力量素质。
五、训练安排1. 训练频率:每周进行3-4次力量训练,每次训练时间为60-90分钟。
2. 训练强度:根据运动员的体能状况,调整训练强度,确保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既能达到训练效果,又能保证安全。
《田径项目的训练要点》

摘要:田径作为一项综合性运动项目,涵盖了短跑、中长跑、跳远、跳高、投掷等多个小项。
要想在田径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运动员必须进行科学的训练。
本文将从训练原则、具体项目训练要点、营养补充和心理调节等方面,详细阐述田径项目的训练要点。
一、引言田径运动历史悠久,是一项考验速度、力量、耐力和技巧的运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训练方法的改进,田径运动员的成绩不断提高。
要想在田径比赛中脱颖而出,运动员必须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
本文旨在探讨田径项目的训练要点,为运动员和教练员提供参考。
二、田径项目的训练原则1. 系统性原则:田径训练应遵循系统性原则,根据运动员的身体条件和比赛项目特点,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确保训练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2. 个体化原则:针对不同运动员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充分考虑运动员的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
3. 全面性原则:田径训练应注重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包括速度、力量、耐力、柔韧性、协调性等方面。
4. 适量性原则:田径训练要适度,避免过度训练和损伤,保证运动员的身心健康。
5. 科学性原则:田径训练要遵循科学原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训练效果。
三、具体项目训练要点1. 短跑项目(1)技术训练:提高起跑技术、途中跑技术和冲刺技术,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出最佳水平。
(2)力量训练:加强下肢力量训练,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和支撑力。
(3)速度训练:通过间歇跑、冲刺跑等方法,提高运动员的速度素质。
(4)耐力训练:通过长跑、变速跑等方法,提高运动员的耐力素质。
2. 中长跑项目(1)技术训练:提高运动员的跑姿、呼吸节奏和节奏感。
(2)力量训练:加强核心力量和下肢力量训练,提高运动员的支撑力和耐力。
(3)速度训练:通过变速跑、间歇跑等方法,提高运动员的速度素质。
(4)耐力训练:通过长跑、变速跑等方法,提高运动员的耐力素质。
3. 跳远项目(1)技术训练:提高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技术,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出最佳水平。
体育田径项目训练

体育田径项目训练体育田径项目的训练是提高身体素质、培养运动员技能和竞技能力的关键步骤。
通过科学的训练计划和系统的训练方法,运动员可以达到更高的竞技水平。
本文将介绍体育田径项目训练的一般原则以及一些常见的训练方法。
一、训练原则1.全面发展:体育田径项目训练要注重全面发展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和灵敏度等方面。
2.个性化训练:针对不同项目和不同运动员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以满足他们的特定需求。
3.循序渐进:训练要按照一定的阶段和顺序进行,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和难度,以避免运动损伤和过度疲劳。
4.科学性和实践性相结合:训练应基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同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二、跑步训练跑步是体育田径项目的基本技能,也是其他项目训练的基础。
跑步训练可以分为速度训练和耐力训练。
1.速度训练:速度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常见的速度训练方法包括短跑、间歇训练和爆发力训练等。
2.耐力训练:耐力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持续运动能力和抗疲劳能力。
长跑、障碍跑和阻力训练是常见的耐力训练方法。
三、技术训练技术训练是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的重要环节,不同项目需要不同的技术要求和训练方法。
1.抛掷项目:抛掷项目包括铅球、铁饼和标枪等。
训练应注重提高身体的力量和协调性,同时强化抛掷技术的练习。
2.跳跃项目:跳跃项目包括高跳、跳远和三级跳等。
训练应注重提高下肢的爆发力和协调性,同时加强跳跃技术的训练。
3.田赛项目:田赛项目包括短跑、中跑和长跑等。
训练应注重提高速度和耐力,同时强化起跑、转弯和终点冲刺等技术的训练。
四、力量训练力量训练是体育田径项目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和稳定性。
1.核心力量训练:核心力量训练可以加强腹肌、背肌和臀肌等核心肌群的力量,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和平衡能力。
2.下肢力量训练:下肢力量训练可以增强大腿、小腿和臀部等肌群的力量,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和加速能力。
浅谈短跑中的力量素质练习

浅谈短跑中的力量素质练习广州市二十一中学体育科郑少梅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运动学分析法、罗辑推里法等方法;探讨短跑中体髋、支撑腿膝及身体各部分肌肉的工作原理、特征、及专项力量特点得出:它们大多为抗阻力的运动方式;分析负重跑、快速上坡跑、拖重跑、单足跳、跨跳等经常运用的训练方法的利弊,提出我们进行力量训练时应选择与短跑技术结构相同的力量练习,即选择抗阻力快速跑练习,其动作方向、动作幅度、速度跟专项技术相同,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使训练向提高技术方面转移,才能达到训练的效果,才能使运动成绩提高。
关键词:力量素质短跑技术动作结构负重跑跨步跑前言短跑是速度—力量的结合体项目,其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力量素质的训练,速度训练离不开力量训练。
然而我们在训练中获得的力量能否在转项中发挥出来,又取决于所获得的力量成分能否满足专项动作的需要和专项技术动作的合理性。
换个角度来说就是,传统的训练方法很多已经满足不了现代的短跑训练,它们在方法和技术已经脱节;因此我们进行短跑的力量练习应根据短跑的动作结构来进行设计。
1、力量、力量素质、速度力量及爆发力概念与关系对于人体来说,力是骨骼肌收缩、伸张时产生的一种外在表现。
力量素质是指肌肉在人体运动中克服内部或外部阻力的能力。
其中,外部阻力是力量训练的施加因素和手段,人体在克服这些施加阻力的过程中发展了力量素质。
速度力量是力量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速度力量是力量与速度综合在一起的特殊力量素质的表现。
它具有速度和力量的综合特征。
运动员在完成动作时发挥的力量越大,所用的时间越短,表现出来的速度力量就越大。
速度力量是由动力量、爆发力、制动力量组成,其核心是爆发力。
速度力量是速度与力量相结合的一种综合力量素质,它要求发挥肌肉的最大收缩速度和最大力量。
爆发力肌肉在最短时间里收缩产生最大加速度用最大力量克服阻力的能力。
爆发力是速度力量最经典型的表现形式,是速度力量的核心。
2、对短跑的动作结构的研究结果与分析短跑的速度包括三个部分:反应速度、加速度能力以及高频率完成动作的能力。
田径运动中力量训练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田径运动中力量训练的科学性与实效性田径运动作为一项古老而又具有广泛参与群体的体育项目,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关注。
在田径比赛中,力量训练是提升运动员竞技能力和成绩的重要环节之一。
力量训练在田径运动中的科学性与实效性既关乎个体运动员的发展,也影响整个国家和地区的体育竞技水平。
本文将深入探讨田径运动中力量训练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力量训练的科学性1.1力量训练的基本原理力量训练是指通过系统、科学的训练方法,提高肌肉的最大收缩能力和爆发力,从而提升体育项目的竞技水平。
在田径运动中,力量训练的基本原理包括训练的系统性、针对性和逐渐增加训练负荷的原则。
通过系统性的力量训练计划,可以有效地改善运动员的肌肉力量水平,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和耐力,从而在比赛中表现出更好的竞技能力。
1.2力量训练的生理基础力量训练的科学性建立在对肌肉生理学的深入理解上。
肌肉是动物体内一种重要的组织,其功能是通过肌肉收缩产生力量和动作。
在进行力量训练时,通过合理的训练负荷和训练方法,可以刺激肌肉蛋白质的合成和肌肉肥大,从而提高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此外,力量训练还可以改善神经系统的协调性和反应速度,提高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
1.3力量训练的训练方法在田径运动中,力量训练的训练方法包括自重训练、器械训练和爆发力训练等。
自重训练是指通过身体自身的重量进行训练,如俯卧撑、仰卧起坐等。
器械训练则是利用各种器械来进行力量训练,如哑铃、杠铃等。
而爆发力训练则是通过短时间内迅速发力,提高肌肉的爆发力和反应速度。
不同的训练方法可以针对不同的训练目标进行选择,以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1.4力量训练的训练计划力量训练的训练计划应该根据运动员的个体特点和训练目标来制定。
一般来说,力量训练的训练计划应该包括力量训练的内容、训练强度、训练频率和训练周期等。
训练计划应该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逐步增加训练负荷和训练强度,避免过度训练和受伤。
通过科学的训练计划,可以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体育竞技水平,实现更好的训练效果。
少年中长跑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方法与原则

胶带提 拉大腿等 。 1 . 2快速力 量的训练 。中长跑 项 目对速 度 的要 求较 高 ,中跑项 目对 速度 的要求 更 高 ,而快速 力 量 对 速度 起 着 非 常重 要 的 作 用 。 因 此 ,要高 度重 视快 速力 量 的训 练 。可采用 一些 如 负轻重 快速 挺 收缩 时所 产生 的力 量 ,即肢体 产 生 明显 的位移 ,使人 体或 器械 产 生加速度 运动 。如起 跑蹬离地面 、 抓举 、 挺举等 练习。等张练 习主要 是增 强肌 肉收缩 速 度 及 弹 性 。 提 高 神 经 系 统 兴 奋 强 度 并 使 之 集 中, 动员 更多 的肌纤 维参 与工 作 ,
2 力 量 训 练 的原 则 、
1 力 量 训 练 的 方 法 、
32等长练习 。是肌 肉作等 长 . 收缩 时产 生 的一种力 量 ,即肢体 维持 或 固定 于一 定 位 置 和 姿势 , 不产生 明显 的位 移运 动 。如体操 中的支 撑倒立 、 悬垂 等 。练 习时 , 身体保 持某 一 特定位 置 ,肢 体 和 器 械不 发生 位移 ,所 负的重 量越
健康 发展 ,又有 利于 力量 的不 断
增长 。
力 量 素 质 主 要 分 为 最 大 力 量 、 速力量 和力量耐力三种 。在 快 发展 这三种 力量 时 ,所采 用 的手 段、 方法及要求是 各不相 同的。 11 大力量 的训 练 。最大 力 .最 量与 肌 肉的横 断面有 关 ,从生 理 学角 度来讲 ,肌 肉的体积 越大 力 量 也越 大 。促 使 肌 肉体 积增 大 的 目的是 增大 每一 运动 单位 的肌 肉 力量 ,在使 肌 肉体积 增大 的 同时 也 使力 量增 大 ,但 少 年运 动员 正
从 而 发 展 肌 肉力 量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 术 论 坛
詹勇 ( 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广东广州 5 1 0 5 2 0 )
摘 要:力量素质是各项身体素质的基础,也是专项技术进一步提高的前提条件,田径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发展力 量素质有利于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力量素质的增强有助于速度、灵敏、耐力等素质的提高。如何根据青少年的生长发育规律, 采用 科学的训练方法, 促进专项力量的提高, 从而达到提高田径运动员成绩的目的, 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内容。 关 键 词: 力量素质 超量负荷 R M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3791(2009)07(c)-0251-02
学 术 论 坛
及 测 试 波 形 分 别 如 图3(a)和图3(b)所 示。
3 锁相环仿真电路的设计
锁相环是利用相位负反馈实现频率跟 踪 的 一 种 技 术 。其 基 本 环 路 由 鉴 相 器 、环 路 滤 波 器 、压 控 振 荡 器 等 几 部 分 电 路 构 成 。仿 真 电 路 及 测 试 波 形 如 图 4(a)和 图 4(b)所 示 。
如 果 练 习 的 量 太 大 ,也 起 不 到 好 的 效 果 。如 一 组 练 习 中 不 能 完 成 3次 重 复 ,则 此 重 量 太 大,应 适 当 减 轻 。但 对 青 少 年 或 训 练 不 久 的 运 动 员 不 宜 采 用 太 重 的 负 荷 。一 般 在4RM~ 6RM或 8RM以 下 为 宜 ,以 便 为 今 后的训练打下基础。
③发展肌肉耐力时所选择的负荷应使 其 在 一 组 练 习 中 重 复 12次 或 多 于 12次 ,即 12RM或 以 上 。随 着 训 练 水 平 的 提 高 ,每 组 练 习 的 重 复 次 数 也 越 多 ,肌 肉 耐 力 也 提 高 得 越 快 。但 这 种 负 荷 的 训 练 对 肌 肉 力 量 的 增长效果却远不及耐力的增长效果。
Abstract:The power quality is the basis of the physical as well as special technique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precondition for the skill level of athlete development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development of strength and skill levels will help to further improve. Contribute to the enhanced strength speed, agility, endurance, such as quality. How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young people in the law, the use of scientific training methods, and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pecial forces, so as to enhance athlete performance is designed to explore in this paper the contents of. Keywords:Strength ; overload; RM
(3)专 门 性 原 则 。 力量训练应针对运动员所练专项进行 针对性训练。确定并发展与专项有关的肌肉 部位和特定肌群进行练习。这将有利于技术 的 提 高 ,使 训 练 收 到 事 半 功 倍 的 效 果 。同 时 , 也要十分重视对小肌肉群和远端肌肉群的 力 量 训 练 。当 成 绩 提 高 到 一 定 水 平 时,欲 想 再 提 高 ,就 需 要 小 肌 肉 群 发 挥 作 用 了 。 (4)规 律 性 原 则 。 只 有 经 常 地 、有 规 律 地 进 行 训 练 ,才 能 产 生 良 好 的 力 量 训 练 效 果 。一 般 来 说 ,,每 周 坚 持 进 行 二 次 合 理 的 力 量 训 练 ,将 会 使 力 量 保 持 中 等 水 平 ,而 每 周 进 行 三 次 力 量 训 练 ,则 其 力 量 就 可 以 保 持 最 佳 水 平 。 (5)恢 复 性 原 则 。 同一肌群每次训练后都要有一定的恢 复 期 。有 人 实 验 ,隔 日 进 行 力 量 训 练 ,力 量 增长77.6%;而 每 日 进 行 训 练 ,力量增长只 有47%。因 此 ,在 实 践 中 ,教 练 员 应 采 用 机 体 不 同 部 位 的 交 替 力 量 训 练 ,这 有 利 于 肌 肉 疲 劳 的 消 除 。如 一 、三 、五 安 排 下 肢 力 量 训 练,二、四 、六 安 排 上 肢 力 量 训 练 。对 于 同 一 组 的 力 量 练 习 中 ,应 注 意 组 与 组 之 间 的 恢 复 时 间 。如 果 目 标 是 无 氧 供 能 系 统,那 么 应 采 用 1 R M × 8 5 % 的 重 量 、数 量 在 ( 3 R M ~ 7RM重 复 练 习 )进 行 练 习 ,未 完 全 恢 复 时 进 行下一组练习(间歇时间30~90秒);如果目 标是发展有氧供能系统,应采用1RM×40% 轻 重 量 、多 数 量 (12RM以上)进 行 练 习 ,未 完 全恢复时进行下一组练习。 (6)平 衡 性 原 则 。 在 制 定 力 量 素 质 训 练 计 划 时 ,选 用 能 够 分 别 训 练 上 、下 肢 所 有 肌 群 的 练 习 十 分 重 要 。如 果 认 为 只 对 专 项 有 关 的 部 位 进 行 训 练 就 可 以,这 是 绝 对 错 误 的 。由 于 人 是 一
1 田径力量素质训练的基本原则
(1)超 量 负 荷 原 则 。 在田径运动中超量负荷是所有力量训 练 的 基 础 。要 增 强 肌 肉 的 力 量,必 须 对 肌 肉 施 加 超 量 负 荷 ,使 肌 肉 产 生 适 应 而 变 得 强 壮 有 力,耐 力 水 平 得 以 提 高 。怎 样 根 据 运 动 员 个 人 的 身 体 素 质 ,运 用 超 量 负 荷 原 则 ,理 解和做到以下几方面是非常必要的。 为 获 得 最 佳 的 训 练 效 果 ,超 量 负 荷 必 须 施 加 于 肢 体 活 动 的 全 方 位 过 程 ,对 田 径 运 动 员 专 项 力 量 的 发 展 尤 为 如 此 。训 练 中 实 施 全 方 位 运 动,对 发 展 肌 肉 力 量 至 关 重 要 。 ①取得力量训练效果的最小负荷是1RM 的50%(肌肉力量与耐力训练强度通常由1RM 的 百 分 比 表 示 。1RM:即 一 次 最 大 重 复 量,即 一次重复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但为获得足 够的超负荷所制定的力量训练计划需要多 组 的 超 量 负 荷 ,每 组 的 超 量 负 荷 一 般 相 当 于 1RM的70%~ 85%(如某运动员的1RM为 200 斤 ,则 70% 的 负 荷 量 为 200 × 70%=140 公 斤 )。 ②发展肌肉力量选择的重量一般较
(2)循 序 渐 进 原 则 。 肌 肉 力 量 训 练 要 保 持 经 常 ,做 到 循 序 渐 进 。一 般 来 说 ,针 对 个 人 情 况 进 行 3~ 4周 的 合 理 训 练 后,肌 肉 力 量 都 会 获 得 明 显 增 长 。 如果在训练过程中不是循序渐进地增加肌 肉 负 荷 ,负 荷 没 有 与 肌 力 的 增 长 保 持 一 致 ,
On the track and field training in the basic
strength training principles
Zhan Yong (Guangdong Justice Police Vocational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20)
大,且要求最大重复不能千篇一律,应在一 定 范 围 内 变 化 ,一 般 运 动 员 采 用 能 正 确 完 成3RM~7RM的 重 量 较 好 ,虽然发展肌肉 力 量 的 最 佳 值 为 6RM,但 其 有 效 范 围 为 3RM~ 7RM, 即 负 荷 量 应 为 训 练 者 完 成 3 ~ 7次 练 习 后 因 肌 肉 疲 劳 而 无 力 完 成 第 8次 重 复 为 准 ;而 发 展 肌 肉 耐 力 的 最 佳 值 为 12RM,每 组 的 超 量 负 荷 一 般 相 当 于 1RM 的 40% ~ 65% 。(见 表 1 ) 。
表 1 发展肌肉力量与耐力要素表
肌 力 就 不 会 最 大 限 度 地 获 得 增 进 。如 果 在 一组练习中能够按正确动作完成所要求的 重 复 上 限 而 肌 肉 并 未 疲 劳 ,则 说 明 应 增 加 负 荷 。一 般 每 次 增 加 的 负 荷 约 为 原 负 荷 的 5%,最 多 不 超 过 10%。以 此 类 推 ,循 序 渐 进 。
参考文献
[1] 沈大林.黑白电视机原理与检修[M].电 子 工 业 出 版 社,2002.
[2] 陈松.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M].东南大 学 出 版 社 ,2003.
[3] 陈冰.理 实 一 体 化 教 学 在 数 控 专 业 中 的 实 践 与 应 用 [J].职 教 论 坛 ,2007.
图 4(b)
在 当 今 的 田 径 运 动 竞 赛 中 ,运 动 员 除 了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专项素质之 外,还 需 要 高 水 平 的 力 量 素 质 。力 量 素 质 的 高 低 制 约 着 运 动 员 技 术 、战 术 的 进 一 步 发 展 ,直 接 影 响 着 其 比 赛 成 绩 。研 究 表 明 :田 径运动项目的竞赛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运 动 员 的 肌 肉 力 量 与 耐 力 ,二 者 具 有 极 为 密 切 的 关 系 。为 此,本 文 在 对 照 国 内 力 量 训 练 的 资 料 的 同 时 ,结 合 运 动 训 练 学 的 基 本 要 求 ,将 力 量 训 练 的 有 关 问 题 综 述 如 下 ,以 期为制定合理的力量训练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