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简本图纸)0310

合集下载

《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简介

《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简介

《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简介前言建设珠三角绿道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具体行动,是执行广东省提出的《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战略任务,是建设东莞市低碳、宜居城市的有效途径,是满足城乡居民休闲需求的实际举措。

东莞市区域绿道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初步搭建了绿道网整体的骨架。

但区域绿道尚未串联市域内众多优质的资源要素,从规模和密度上还不能满足市民便利使用的要求。

因此,在区域绿道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充实,建设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构建功能完善、结构合理、便民利民的绿道网络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开展《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的编制工作,正是为绿道网建设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绿道网规划建设的背景1. 响应省市号召,深化绿道网体系省委、省政府部署珠三角绿道网建设,东莞市积极响应,成立了市绿道建设领导小组,基本完成区域绿道建设任务,取得了较好成果,获得上级和市民普遍认同。

为继续深化充实、加长加密绿道网,进一步向市民生活空间、活动空间延伸,加大覆盖面与提高服务水平,省建设厅正在出台相关文件,部署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开展城市绿道网建设工作,要求各市在2011年上半年完成绿道网规划。

东莞市积极主动,加紧编制绿道网总体规划,落实城市绿道的规划布局,打造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惠及民生的东莞市绿道网体系,走在全省前列。

2. 步入休闲时代,推动绿道网建设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推进,生态资源越来越成为宝贵的稀缺资源;到大自然去,休闲游憩成为人们工作之余追求的生活方式。

绿道作为重要的户外休闲游憩场所,正受到高度重视。

近年来,东莞市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整体生活水平提高,闲暇时间增多,居民对健康和运动更加关注,日常和周末、节假日游憩需求大大增加。

东莞已经进入休闲时代,并已具备进一步构建休闲社会的基础条件。

因此,从东莞市经济实力以及市民的休闲需求来看,绿道网的建设是东莞自身提升发展的必然趋势,构建休闲社会的重要途径。

东莞市开始筹划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建设

东莞市开始筹划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建设

东莞市开始筹划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建设

【期刊名称】《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年(卷),期】2010(000)0Z1
【摘要】截至11月底,东莞市已建成225公里省立绿道,提前实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年基本建成"的阶段性目标,完成绿化里程219公里,驿站15个,标识牌1500个,完成投资超4亿元。

【总页数】2页(P96-97)
【作者】无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5
【相关文献】
1.山水城市绿道网建设的探索——福州市城市绿道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J], 王文奎
2.城市绿道建设的新探索及思考——以郑州市两环十七放射绿道建设为例 [J], 薛永卿;刘志芳;薛枫
3.基于地理国情普查的城市绿道建设对居住小区的空间影响分析研究——以武汉市绿道建设为例 [J], 尹言军;郝中豫;余咏胜;刘晖
4.社区绿道:紧凑城市绿道建设新趋势 [J], 赖寿华;朱江
5.新加坡绿道建设对潮州城市绿道系统规划的启示 [J], 周燕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东莞市干线路网规划

东莞市干线路网规划

东莞市市域干线道路网规划东莞市城建规划局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中心二○○四年三月目录一、规划目标、原则与方法 (1)(一)规划目标 (1)(二)规划原则 (1)(三)规划方法 (2)二、规划方案 (3)(一)规划路网体系 (3)(二)高速公路网络 (3)(三)快速路网络 (5)(四)干线性主干道网络 (7)(五)规划路网规模 (8)(六)规划路网总体评价 (8)三、分期建设计划 (9)(一)分期建设年限 (9)(二)各建设阶段的建设目标 (9)(三)分期建设计划 (9)一、规划目标、原则与方法(一)规划目标在东莞市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目标的指导下,拟定干线道路网规划的目标。

东莞市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目标为构筑与土地利用相结合、各种交通方式协调运作的一体化交通系统,以优质、高效、安全的交通服务适应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东莞市干线道路网规划目标为:1、建立适应东莞市社会经济和交通发展的城市道路网络体系,促进全市最终形成具有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道(包括干线性主干道和普通主干道)、城市次干道以及城市支路(包括集散性支路和出入性支路)的完善的道路网络。

2、明确各类道路的功能,整合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关系,使过境交通、对外交通以及市域内部交通各行其道,减少相互干扰。

同时,适当分离城市客运和货运交通,改善城市交通环境。

3、合理配置全市干线路网的等级结构,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完善、级配合理、规模适当的市域干线网络。

4、完善路网布局,提高全市各区域的通达性。

(二)规划原则1、注重与国家及区域(珠三角)道路网总体规划相协调,加强与区域中心城市的联系,发挥东莞在区域干线路网中的重要功能。

2、与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协调,充分考虑东莞作为一个制造业中心城市,以过境和对外交通为主的交通流分布特征,以及铁路、港口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发展需求。

3、合理引导未来城市的发展,促进东莞市城市化进程。

强化城市内部各组团间的联系,突出组团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

东莞市长安镇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东莞市长安镇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项目名称:东莞市长安镇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3-2020)项目委托:东莞市长安镇人民政府长安镇总体规划领导小组成员:组长:袁德和、梁荣业副组长:孙景森、陈卫江、刘仁根、李迅办公室主任:陈卫江(兼)办公室成员:范钟铭、黄林、周俊、麦锦彪、温兆鸣、蔡振强、蔡超华、张岳潮、莫东鸿等。

各村成立规划修编小组,成员由各村主要领导担任。

主编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院长:刘仁根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副院长:朱荣远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副院长:王明昌高级工程师总规划师:范钟铭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项目主管总工)项目负责人:黄林高级城市规划师分院副总规划师周俊城市规划师项目组成员:邱晓燕高级城市规划师葛永军城市规划师王泽坚高级城市规划师覃原高级工程师罗红波城市规划师田长远城市规划师王飞虎城市规划师梁峥高级工程师陆巍高级工程师陈郊工程师陈晚莲工程师协编单位:广东省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建设部城市交通工程技术中心、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所长安镇规划所:麦锦彪、温兆鸣、蔡振强、蔡超华、张岳潮、莫东鸿目录第一章总则 (3)第二章城镇发展目标与策略 (5)第三章城镇性质与规模 (6)第四章镇域土地利用区划 (6)第一节城镇空间分区 (6)第二节不准建设区 (7)第五章城镇总体布局规划 (8)第六章综合交通规划 (9)第一节对外交通规划 (9)第二节道路交通规划 (10)第三节公共交通规划 (11)第七章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13)第八章居住用地规划 (14)第九章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 (15)第一节工业用地规划 (15)第二节仓储用地规划 (16)第十章绿地系统与景观规划 (16)第一节绿地系统规划 (16)第二节景观规划 (18)第十一章城镇更新改造规划 (19)第一节城镇建设空间政策分区 (19)第二节城镇更新改造规划 (21)第十二章市政设施规划 (22)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22)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22)第三节电力工程规划 (23)第四节电信工程规划 (24)第五节燃气工程规划 (25)第六节环境保护规划 (25)第七节环境卫生规划 (26)第十三章城镇防灾规划 (27)第一节城镇抗震与消防设施布局 (27)第二节城镇人防设施布局 (28)第三节城镇防洪工程规划 (28)第十四章近期建设规划 (28)第一节近期建设目标与规模 (28)第二节近期重点建设地区规划 (29)第三节近期土地供应计划 (30)第四节近期建设用地供应指引 (30)第五节重大设施项目与实施时序 (31)第十五章规划实施措施 (33)第十六章附则 (34)附录东莞市长安镇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 (34)附表1 长安镇现状与规划(2010、2020年)用地汇总表 (42)附表2 长安镇现状与规划(2010、2020年)用地平衡表 (42)附表3 规划高速公路及城镇主次干路一览表 (43)附表4 配建停车场指标 (44)图纸目录01 区位图02 建设用地现状图(2003年)03 城镇土地利用区划图04 空间结构示意图05 城镇建设空间政策分区图06 近期建设规划图(近期2003年-2005年)07 用地布局规划图(中期2010年)08 用地布局规划图(远期2020年)09 城镇中心区控制范围示意图10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图11 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图12 公共设施及市政设施规划图13 居住用地规划图14 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图15 生态及景观结构图16 绿地系统规划图17 环境保护及环境卫生规划图18 给水工程规划图(方案一)19 给水工程规划图(方案二)20 雨水工程规划图21 污水工程规划图22 电力工程规划图23 通信工程规划图24 燃气工程规划图25 城镇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图26 远景用地布局示意图27 远景长安、虎门规划协调示意图第一章总则第1条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5),以及东莞市长安镇实际情况制定。

东莞市绿道升级行动计划项目建议书

东莞市绿道升级行动计划项目建议书

“五环”:中部、水乡、沿海、埔田、山林5个片区绿道环
6
1.2 项目认知
绿道网建设对营造良好人居环境、提升城乡发展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绿道具有投入少、周期短、见效快等优势,是建设
宜居城乡的希望之路
绿道由“绿廓”+“慢行道”组成,兼具生态保护、 休闲游憩、科研教育等功能 良好的绿道网络系统更能汇集人气,促进周边相关 产业发展
14
3.1 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项目组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排
现状调研及前期研究阶段:2015.9~2015.10 慢行交通出行调查,慢行交通现状及分析,慢行交通基础理论与案例总结 初步成果阶段:2015.10~2015.11 完成初步成果,并向主管部门汇报 中间成果阶段:2015.11 按主管部门意见完善成果,召开专家评审会,并征求相关单位意见 最终成果阶段:2015.12 根据专家评审及相关部门意见,修改完善形成最终成果,并上报审批
交通的衔接
• 强化慢行交通系统与公共交通站点衔接,确定东莞市区换乘枢 纽的规模与等级 公共自行车系统专题 • 从自然环境条件、人文社会条件、配套设施条件等多个方面, 分析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实施条件 • 兼顾绿道配套功能,以解决居民短途出行需求、改善市区交通 出行结构、减轻市区道路交通压力为目标,提出东莞市区公共自 行车系统建设方案
10
改善措施
行动计划
(三)工作内容
3.1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3.2绿道升级近期实施建议
11
3.1 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主要研究内容
结合绿道网规划,完善东莞市区自行车和步行交通 系统,加强慢行系统与公共交通的衔接,培育以绿道为依 托的城市慢行交通网络
慢行交通系统网络 • 以绿道规划建设为基础,全面提升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通行 环境,构建安全、连续、舒适、便捷的慢行交通网络系统 • 总结东莞市区绿道建设与慢行交通建设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分 析现状建设条件 • 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市区居民慢行交通出行需求及行为特征, 预测非机动车交通需求,为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撑

东莞市绿道网南城段道路景观及绿化工程监理规划

东莞市绿道网南城段道路景观及绿化工程监理规划

东莞市绿道网南城段道路景观及绿化工程监理规划一标(A段)、二标(BC)监理规划一、工程项目概况建设单位:东莞市南城区公共事业服务中心设计单位:东莞市岭南景观及市政规划设计施工单位:福建省东日工程中国第四冶金建设公司本工程位于东莞市南城区管辖境内,工程规模建设总长度约12.14千米;工程内容包括路基、路面、园建小品、道路景观绿化等,整个改造为单侧改造工程,均在原有人行道单侧,工程总概算价大约3200万元,工程建设总工期102个日历天。

由南城区公共事业服务中心投资兴建。

本工程分为三个标段,通过公布投标,选择施工单位。

五环路为第一标(A段),由中国第四冶金建设公司中标,承担施工任务。

该标段的工程内容要紧包括:5600米长的原有单侧人行道改造工程、沿线绿化改造工程及其附属设施;新增设自行车道。

绿色路、水濂山中心路、学府路为第二标(BC)段,改造线路总长约6500米,由福建东日工程中标,承担施工任务。

该标段工作内容要紧包括:绿色路总线路长4000米以及水濂山中心路、学府路2500米长的原有单侧人行道改造工程、沿线绿化改造工程及其附属园建设施;新增设自行车道。

第三标为自行车到彩色沥青砼施工,还没有招标定标。

本工程为单边人行道升级改建工程,新增设自行车道功能,并全面进行道路景观绿化改造,集合休闲、闲逛、旅行观光、生态环保于一体,使之成为东莞市又一道亮丽的都市风景线,打造成一条极具特色的绿色生态长廊。

本工程的重点和难点是4公里的绿色路(B段)单边人行道升级改建;本工程的特点是工作量大,任务繁重,工期紧。

二、监理工作范畴东莞市绿道网南城段道路景观及绿化工程A段、BC段工程的施工预备期、施工期、质量保修期的监理及竣工验收的有关工作。

三、监理工作内容1、三操纵:工程质量、造价和工期;2、三治理:合同的履行、安全生产和信息处理;3、一和谐:和谐建设单位与工程建设有关各方的工作关系。

施工时期园建、绿化工程质量操纵、进度操纵、投资操纵、安全操纵、合同治理、信息治理以及建设工程项目各方组织、和谐和沟通。

广东东莞

广东东莞

广东省东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广东省东莞市人民政府二○一二年六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总则 (4)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与形势分析 (7)一、土地利用现状 (8)二、上轮规划实施评价结论 (12)三、土地利用形势 (13)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 (15)一、市域发展战略 (16)二、土地利用指导思想与原则 (17)三、土地利用目标 (18)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空间布局优化 (20)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20)二、土地利用空间格局 (22)三、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24)第五章统筹区域土地利用 (30)一、土地利用综合分区 (30)二、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32)三、重点镇(街)土地利用指引 (38)第六章重点区域土地利用空间管制 (41)一、自然保护区空间管制 (41)二、水体空间管制 (41)三、生态绿地空间管制 (43)四、工业用地空间管制 (46)五、廊线空间管制 (51)第七章严格保护耕地与基本农田 (52)一、落实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责任 (52)二、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和落实占补平衡制度 (53)三、提高耕地与基本农田质量 (53)四、优化耕地与基本农田布局 (54)五、储备耕地后备资源 (55)六、完善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的制度体系 (55)第八章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57)一、严控建设用地规模,加强用地布局引导 (57)二、推进“三旧”改造,积极盘活存量土地 (58)三、优化整合工业用地 (59)四、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60)五、强化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60)第九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67)一、中心城区建设规模控制 (67)二、中心城区发展布局 (69)三、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空间管制 (71)四、中心城区生态绿地建设 (74)第十章土地整合与集聚 (76)一、“四整四聚”方针 (76)二、“四整四聚”措施 (77)第十一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与重点建设项目 (81)一、土地整理复垦开发 (81)二、现代标准农田建设工程 (82)三、重点建设项目 (82)第十二章土地生态环境建设 (85)一、生态主轴 (85)二、生态廊道 (86)三、生态绿核 (86)四、重点生态保护区 (87)五、生态节点 (87)六、网络状绿化带 (88)第十三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90)一、建立和完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体系,提高规划法律效力 (90)二、加大规划宣传,营造依法用地、规划用地的社会氛围 (91)三、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约束和指导机制 (91)四、运用经济调控机制,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91)五、加大规划管理力度,保障规划有效实施 (92)六、加强规划监察执法力度,构建和谐用地秩序 (94)七、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规划管理水平 (94)附表 (95)附图:1、东莞市地理区位图2、东莞市土地利用现状图(2005年)3、东莞市土地利用规划图(2006—2020年)4、东莞市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2006—2020年)5、东莞市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2006—2020年)6、东莞市土地整治规划图(2006—2020年)7、东莞市重大建设项目布局图(2006—2020年)8、东莞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2005年)9、东莞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2006—2020年)前言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地处东经113º31´-114º15´、北纬22º39´-23º09´。

东莞市绿道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东莞市绿道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东莞市绿道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规划建设东莞城市及社区绿道的工作意见尹景辉同志:为贯彻落实规划建设珠三角绿道网工作,建设宜居城市、生态城市,根据《关于印发广东省绿道网建设2011年工作要点的通知》(粤府函[2011] 52号),我市已制定了《东莞市城市及社区绿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东委办发[2011]6号),现将近3年建设任务发给您,请结合方案要求,认真组织贯彻落实。

一、建设意义(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东莞城市绿道及社区绿道的建设,将构建完整的东莞绿道网络体系,有利于改善城市投资环境,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有利于改善城市形象,推进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最终推动东莞经济、社会双转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实施珠三角改革发展纲要、建设宜居城乡的重大举措。

(二)是建设宜居生态城市的重要手段汪洋书记明确提出“要以建设宜居城市、宜居农村、宜居乡镇为龙头来改善民生”;刘志庚书记在谈东莞“十二五”发展思路中提到,要着力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城市生活舒适感,把打造宜居城市作为首要工作。

建设东莞城市绿道及社区绿道有利于保护东莞自然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护和发掘东莞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有利于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宜居水平,提升城市的品位。

(三)是引导健康绿色生活的重要途径随着人民群众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生活和运动休闲日益关注,游憩、休闲、度假等需求日渐加大。

构建东莞绿道网络体系、建设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是满足广大市民运动休闲需求、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是对东莞禁摩之后交通出行方式的有效补充,有利于提高自行车出行率、降低私家车出行率,改善交通出行结构,是倡导绿色低碳生活的重要手段。

珠三角区域绿道网建设为构建我市绿道网络体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有利的机遇;东莞市生态控制线规划的实施为东莞绿道网建设提供了充分的空间保障;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森林公园建设、系列环境改善提升工程为东莞绿道网络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绿色生态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