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地区的居民消费水平趋势分析

合集下载

武汉光谷消费者消费特征及行为偏向调查——武汉光谷步行街实地调查分析

武汉光谷消费者消费特征及行为偏向调查——武汉光谷步行街实地调查分析


调查基本情况简介
1调 查 时 间 和调 查地 点 、
社会调 查小分队从 2 0 年 7月 1 08 3日—2 0 08年 7月 1 7日,
在武汉光谷学生步行街 的星巴克 门 口至喷泉 、 旋转木马及休息
区、 一楼另半休息区 、 二楼整 层 、 楼整层 、 楼整层等 6个固 三 四
定地点进行实地问卷调查 。


区 域 经 济
【 摘要】 自 上世纪 8 年代后期, 0 武汉三镇格局基本落定:
汉 口重 商 , 阳重 工 , 昌重 教 。随 着 中部 崛 起 的 展 开 和城 市 圈 汉 武 的 建 立 .武 汉 商 业 圈 由 汉 口江 汉 路 逐 渐 向 洪 山 广 场和 光 谷 转 移 。 由于地 理 位 置 、 史 习惯 以及 人 群 的 结 构 特 征 等 因素 不尽 历 相 同 , 谷 地 区的 商 业 圈有 其 独 特 的 消 费 特 征 和 发 展 趋 势 。在 光
的占 1 . %,1 4 46 3— 0岁的占 1 . %,0岁以上的占 O0 %。 5 28 4 0 . 8 青少年消 费者是光 谷步行街的消费主体 , 但随着人们 生活 水平的提高 , 、 性别 年龄在消 费行为 中体现的差异不尽相同 。
大学 。学生群体产生了庞大 的消 费力 , 有力地促进了光谷步行 街 的发展 , 别是催生了针 对性强 、 特 管理先进 、 设计一 流的学生 步行街的萌芽和发展 。虽然学生群 体的收入主要依靠父母或外 界, 但是他们总体状况是“ 双高”学历高 , : 品味高。 () 2 白领消费群体。光谷附近各大写字楼林 立 , 代化科技 现 区毗邻而居。在调查 中发现 , 白领一族所 占比例仅次 于大学生。 他们 的特点是 工作较稳定 , 收入较 高 , 对生 活的 目标 和追求 与

武汉市居民医疗消费影响因素及趋势分析

武汉市居民医疗消费影响因素及趋势分析


不确定性使居民不能仅仅根据预算收入 和消费偏好 来进 行选 择 , 因 此这种 购买 行 为显得 更 为复杂 。国内
外 众多 学 者 都 曾对 影 响居 民医疗 费 用 的 因素 进行 过
附表
近年 来 , 在 我 国加快 经 济结 构 转 变步 伐 、 扩 大 内 需 的背 景 下 闼 , 武 汉 市 经 济 呈 现 出稳 定 增 长 的局 面 , 城 镇居 民人 均 可支配 收入 大幅提 高 ( 见 附表 ) 。
着 医疗 资源 的浪 费 【 ” 。不 同于 其 它商 品 , 医疗 服务 的
归结为人均收入 、 医疗资源可及性 、 医保覆盖率 、 年 龄、 受教育程度等 。本文借助这些研究成果 , 对武汉 市居 民近年来 的医疗消费行为数据进行分析 ,借 以 论证这些影响因素, 同时做出一定的趋势分析 。 消 费结构 及收 入 的影响 大
5 6
人为获取服务 ,除了治疗费用外 ,还会付 出时间成
基金项 目: 2 0 1 3 年度武汉市软科学项 目 “ 武汉市加 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的对策研 究” ( 2 0 1 3 O 4 0 9 O 6 0 1 0 4 4 4 ) 。
武汉市居 民医疗消费影响因素及趋势分析 \ 段 伟力
武 汉市 居 民收入 及消 费结构
注: 文 中 图表 所 有 数 据 除 特 别 说 明外 , 均来源于 2 0 0 4 — 2 0 1 2年 武 汉 统计 年鉴 。
从 附表可 以看 出 ,除 了 2 0 0 7年 、 2 0 0 8年 恩格 尔
于1 , 表 明武汉 市 居 民医疗 消 费 是 富有 弹性 的 , 随着
卫 生经济研 究 2 0 1 3年 1 O 期总第 3 1 8 期

湖北居民消费不足的原因

湖北居民消费不足的原因

湖北省居民消费不足的原因及对策一.当前湖北消费情况自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经济进入一个稳定、极速、平衡发展时期,整体实力不断得到提高,社会消费需求不断得到扩展,消费市场体系逐渐得到周全。

2013年是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第一年,在2013年的前三季度,全省主要经济指标回升趋势日益明显,并且全省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在1-9月份期间,全省完成地区生产总值约1708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加10.0%,比上半年加速提升0.3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

其间,第二产业贡献最大,涨幅值约8287亿元,增长11.3%;其次是第三产业涨幅值约为6651亿元,增长率为9.9%;第一产业增加值约2161亿元,相对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增长率不大只有5.0%;。

三大产业对GDP的增长率依次是56.0%和38.5%、5.5%。

同时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96.01亿元在前三季度,相比于去年的前三季度增长13.4%,0.4个百分点增长速度的提高相对于一季度, 0.3个百分点的提高相对于上半年,超过全国水平0.5个百分点的平均。

其中9月总量及增速均创今年以来单月新高,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36亿元,提高14.8%,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

按照支出法核算的GDP包括最终消费(C)、资本形成总额(I+G)和净出口(NX)(C+NX+I+G=Y),由于我省经济外向度不高,相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净出口影响较小,而消费率和投资率却呈现此起彼伏的关系。

因三公消费被限制的情况下,消费者因预期物价将上涨、同时面对住房成本高等因素造成对消费持有怀疑态度导致消费信念贫乏,消费的欲望下降得不到释放。

2004年这一年内消费率减少了1.4个百分点,创4年以来最低值。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明显减弱,发展不平衡问题更加突出,低消费率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因素在湖北省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里与此同时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不断下降而带来的高储蓄为投资提供了足够的资金来源,加上各级政府拓展经济的投资冲动,不断扩大的投资需求,在外在因素上形成了投资率不断上升的压力,促使消费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

中部和东部地区城镇居民消费的差距分析

中部和东部地区城镇居民消费的差距分析
势与政 策的实施有很 大的关 系。通过对 中部和 东部地 区城镇居 民消 费结构进 行灰 色关联动 态分 析 ,得 出现 阶段 中部地 区和 东部地 区的消费结构 大体上一致 的结论 ,说 明 中部和 东部 的消 费行
为趋于一致 ,但是从动 态的分 析 中发现 两地 区的消费结构存在 一定 的区别 ,特别 是两个地 区的 消费水平有很 大的差距 ,并且 差距 随着时间的变化还在逐 渐扩大。为 了促 进我 国经济整体的稳 步快速发展 ,发展 中部 经济 已刻不 容缓。应合理 调整 经济结 构加 强收 入 分配 管理制 定发展 战
大量 的数据 ,才能够进行分析 ,数据少则难以找到统计规 律 。 ( ) 要求各 因素与系统 特征数 据之 间呈 现某种 线性 2
关系 ,并且各因素之间彼此 无关 。 ( ) 有可 能因为误 差 3
因素导致量化结果和定性分析结果不符合 的现象。 尤其在实际工作 中,统计数据往往有限 ,而且数据间
( )维特征序列 ( 1 参考序列)为 :
x( ) X( ,o2…. () o ={I1 X() , " ; k .) .
个相关因素序列( 比较序列) : 为

( ) ( ,l2,. () ={l1 ( ) . ” } ) ., l () () ()., () ={ 21 :2,. ” } , . : ( ) () 卅 2 ,. 卅 ” } 七 ={ 卅 1 () . ( ) .,

等 ,其构成现实问题 的实现因素是多样的 ,因素闻的关 系
也是错综复杂的 ,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决定了系统的发展 态势 ,实现对这些发展态势 准确无 误 的掌 握是不 可能 的。
我们可 以分析因素之间的相互 关系 ,分清主次 ,找到问题 的关键点。系统 分析 常用数理统计 方法来进行因素定 量分 析 ,如 回归分析 、方差分析 、主成分分析等 ,但是这些方

湖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趋势分析

湖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趋势分析
r sd n o s mp in a er v ae n o sr ci es g e to o r s o dn t r ciei u o wa d e ie tc n u t r e e lda d c n t u t u g sin c r e p n i gwih p a t p t r r o v c s f
湖 北 省城 镇居 民消 费 结构 变 动趋 势分 析
张 强, 祁春 节
( 华中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07) 300 摘要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市场经济条件下, 研究居民的消费情况 、 消费结构, 以更深入的研究 可 消费需求的变化趋势。文章侧重从定量分析的角度, 对湖北省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结构进行初步
分析 , 揭示城镇居 民消费 的总体状况和地 区状况 , 提出符合实际 的发展建议 。
关键词
消费 函数 ; 消费率 } 消费结构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0 83 5 ( 0 60 -0 40 1 0 —4 62 0 ) 10 5 —4
中图分类号 : 1 6 1 F 2 .
An lsso e d o n u to a y i n Tr n fCo s mp in S r c u eo b n Re i e t n Hu e r vn e tu t r fUr a sd n s i b iP o i c
l n rl y me n fq a tttv n l sse h tc l , n h n t el c la d g o a t t so r a i a i b a so u n iai ea ay i mp aial a d t e h o a n lb lsau fu b n mi y y

武汉市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结构分析

武汉市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结构分析
[ 键 词 ] 汉 市农 村 居 民 ; 品 消 费 ; 关 武 食 比较
居 民 的食 品 消 费 水 平 是 确 保 整 个 民 族 食 物 消 费 结 构 合 理 和身 体 安 康 的 重 要 基础 。武 汉 市 农 村 人 口数 与 城 市 人 口数 之 比
约 为 47 改 革 开 放 以来 , 于农 业 生产 力 的 解 放 和 食 物 生 产 能 :, 由
() 村 恩 格 尔 系 数 稳 步 下 降 , 镇 恩 格 尔 系 数 趋 于 稳 定 , 2农 城 并 且 农 村 恩 格 尔 系 数 在 2 0 ~ 0 7年 间 下 降 7个 百 分 点 , 镇 0 0 20 城 恩 格 尔 系数 基 本 稳 定 。城 乡居 民 的 消费 差 距 从 消 费 额上 也 可 以 看 出 ,0 7年 ,城 镇 居 民 的 人 均 消 费 性 支 出 为 160元 , 20 O0 比 20 0 0年 增 长 了 7 .%,而 2 0 45 0 7年 武 汉 市 农 村 居 民 人 均 消 费 额
( 1 )武 汉 农 村 居 民 家 庭 人 均 纯 收 人 在 20 ~ 0 7年 间 , 0 0 20 由 25 9 3元 增 加 到 5 7 3 1元 , 累计 增 长 8 .%, 平 均 增 长 8 % : 1 9 年 . 农 9 村 居 民人 均生 活 消 费 支 出 由 18 , 增 加 到 4 1. 。 累计 81 6元 28 6元
民 食 品 消 费 的需 求 也 逐 年 提 高 。
律性 , 而 为 企 业 和 政 府 在 市 场 经 济 中的 决 策 提 出相 应 的对 策 进 建议 , 促进 农 村 居 民 消 费 水 平 和消 费结 构 提 升 。
1 武 汉农村 居 民食 品消 费的变 动趋势 分析

武汉城市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

武汉城市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
表 2 各项 消 费 线性 回归 方 程
线 性 回归 方 程 食 品 衣 着 相 关 系 F统 的 t 统
其 中 , 表 示 消 费 者 对 第 i 商 品 ( 劳 务 )的 消 费 支 类 或 出 ; 第 i 商 品 ( 劳 务 )的价 格 ; i 消 费 者 对 第 i P 为 类 或 R 为 类 商 品 ( 劳 务 )的 基 本 需 求 量 ; 为 模 型 参 数 , 表示 边 际 消 或 摩
利 用 最 小 二 乘 法 对 模 型 进 行 运 算 , 到 如 表 2所 示 各 得 项 消 费 的 线 性 回 归 方 程 。从 相 关 系 数 及 F 统 计 量 看 , 了 除
出 系统 ( L S 计 量 模 型 。该 模 型 是 英 国 计 量 学 家 R. tn E E) So e
总 消 费 支 出
( 1一 )
v 9 . 9 O5 3 0 9 4 14 2 . 4 一1 3 9 + . 6 y . 9 0 . 5 00
从 而 得 到 对 第 类 商 品 ( 劳务 ) 基 本 需 求 为 或 的
2 武 汉 城 市 居 民 消 费 需 求 结 构 分 析
2 1 基本 消 费 需 求 分 析 .
1 2 模 型 估计 .
1 消 费结构 模型 的建 立与估 计
1 1 模 型 简 介 . 目前 对 消 费结 构 进 行 定 量 分 析 与 预 测 常 用 扩 展 线 性 支
根据 《 汉 统 计 年 鉴 2 0 》武 汉 市 2 0 武 05 , 0 4年 不 同 生 活 费
收人 水 平 的 城 市 居 民家 庭 消 费 情 况 如 表 I 示 。 所
费倾 向 ; y为 消 费 者 人 均 可 支 配 收 人 ; - Y- P Rf 收人 扣 为

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改变分析——以湖北省为例

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改变分析——以湖北省为例

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改变分析———以湖北省为例黄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消费结构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随着我国城乡、居民家庭的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支出也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逐年增长,推动着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和优化。

只有了解当前城乡居民的消费情况,认识到城乡居民消费的差异,为我国的供给侧改革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乡消费结构;收入与支出;城镇化;经济持续发展一、消费结构升级的原因(一)收入对支出的影响人们由一开始单一的工薪为主要的收入来源的单一化逐渐变得多样化。

原先城镇居民大多都是以自己工资为主要收入,现在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完善,人们的收入来源可以是股息,分红以及其他副业收入。

虽然工薪收入在居民的收入中还是占有很大一部分,但是比例下降很快,人们收入的来源也更加广泛,收入提高更快。

(二)城镇化的影响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表现,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

城镇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条件;城镇化为生产提供更优良的条件。

(三)价格弹性影响食品作为每日必需的消费品,其价格本身具有较强的刚性。

城市居民食品消费支出近年来持续增加,而食品消费价格指数虽然在今年增加较快,但在往年都在下跌。

其中城市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受餐饮业价格的影响较大,说明外出就餐是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对于农村居民食品消费而言,基本食品作为基本消费品,其价格变动弹性不大。

就衣着服饰消费而言,城市居民衣着消费支出近年持续上升,衣着消费价格指数基本也在上升,因此对于城市居民的衣着消费而言,服饰已逐渐成为社交和工作的必备品。

衣着对于农村居民作为基本消费品,具有小于的价格弹性。

就居住消费而言,农村居民住房消费支出近三年持续上升,而住房消费价格指数在今年持续下降后,年增长较快,城市居民住房消费具有相似特点。

就医疗保健消费的而言,城市和农村居民的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受价格影响较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地区的居民消费水平趋势分析
武汉是湖北省省会。

华中地区最大都市及中心城市,中国长江中下游特大城市。

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江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诗人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

微观角度,消费水平指某一消费者及其家庭在某一时期所获得的消费对象的数量与质量,或某一消费者及其家庭某个时期的生活消费需要获得满足的程度。

消费水平影响因素
消费水平是一个综合指标,最终表现为人们的健康水平、科学文化水平和生活享受水平,反映人们物质文化需要的满足程度。

按实际消费支出的不同划分为八大类,包括食品、衣着、家庭设备及用品、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工具、文教娱乐用品、居住以及杂项商品和服务项目等具体形式。

消费水平经济因素具体有:
1.经济增长速度,是提高消费水平的长久基础;
2.居民收入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

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反之,则下降。

3.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预期收入越乐观,消费水平越高。

4.人口总量及其增长速度,人口越多,消费水平越低;
5.消费品价格水平,物价上涨,只会限制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一般说来,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量;物价下降,会增加对商品的消费量。

6.产品质量也是一个重要的促进消费的诱惑因素。

武汉商贸概况
武汉拥有商业网点12万余个,有3家商业零售企业跻身全国连锁经营企业30强行列,2009年商品零售总额达2164.09亿人民币。

在汉本地商业
零售企业有武商集团、中商集团、汉商集团、中百集团(武汉现有中百仓储37家、中百超市350家)还有大洋百货、新世界百货、华联、王府井等国内知名企业及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世界五百强企业及国际独立零售商联盟(IGA)中国总部。

2009年宜家在汉建设亚洲最大购物中心,定于2015年投入使用。

武汉的传统商圈主要有:中山大道、航空路、江汉路、汉正街、司门口、中南路、钟家村,近年新兴的商圈有:街道口、王家湾、徐东、光谷、广埠屯(华中最大的IT市场)。

知名购物中心有在汉口的武汉广场、世贸广场、新佳丽广场、江汉路步行街、汉正街商品市场等,在武昌的徐东平价、亚贸广场、中南商场、销品茂、光谷商业中心等,在汉阳的汉阳商场、武汉摩尔城等。

武汉人口状况
2009年武汉共有常住人口910万,户籍人口838万人,是中部六省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

其中农业人口296万人,城镇人口537万人,外来常住人口过百万;人口密度为882人/平方公里。

各区中,黄陂区人口最多, 达到111万,汉南区人口最少,仅10.7万人;江汉区人口密度最大,有1.78万人/平方公里,江夏区则最少,仅301人/平方公里。

其中,接受大学教育(大专以上)达98.91万人,占12.3%;文盲人口为40.69万人,文盲率为5.05%,男女比例为51.6%和48.4%,汉族比例99.36%,人口出生率7.16‰,人口死亡率5.01‰;净迁移率15.99‰。

计划生育率98.80%。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79.9岁,65岁以上老年人近300万人比例25%。

改革开放30年武汉城市居民生活新变化
改革开放30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城市居民生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变化。

这30年,是城市居民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也是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的时期。

一、30年来居民收入增长39倍
2007年武汉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357.64元,与1978年相比增长39.0倍,年均增幅达到13.6%。

30年来,武汉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经历了“快速增长、高速增长、平稳增长”的过程。

二、收入构成发生明显变化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外资、私营、合资等各种经济类型单位从无到有,就业渠道逐年增多,自谋职业已被越来越多的居民所接受,经营净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从零到有,居民收入形成了多来源、多渠道的格局。

1、工资性收入稳步增加。

2、经营净收入从无到有。

3、财产性收入实现突破。

4、离退休金等转移性收入快速增长。

三、居民生活质量大提升
改革开放30年来,武汉市城市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生活质量也不断提高,消费需求逐步向多元化发展,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城市居民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均发生了显著变化。

调查资料显示,2007年武汉市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600.00元,比1980年的467.04元增长了21.7倍,年均增长11.4%。

(一)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居民生活水平正向富裕型迈进。

恩格尔系数(食品占消费比重)是衡量国家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联合国粮农组织按恩格尔系数划分,60%以上为贫困,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即高度富裕。

1980年武汉市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4.8%;1993年首次下降到50%以下,为49.1%;2000年开始下降到40%以下,2007年受食品价格影响恩格尔系数上升为41.2%。

(二)饮食结构更加合理,向营养、科学、多样化方向发展。

(三)衣着消费趋向高档、时尚、个性化。

(四)交通通讯消费进入快车道。

交通工具由自行车到摩托车、再到私人轿车,2007年武汉市城市居民人均交通支出397.79元,比1980年增长99.5倍;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达到3.4辆,比2002年增加3辆。

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全球化浪潮推动了居民通信消费,截至2007年底,武汉市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164.87部,比2000年增长9.1倍;每百户家用电脑68.46台,增长3.1倍。

(五)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大部分居民家庭对住房进行了装修,有线电视普及率达100%,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中有47.7户已接入宽带。

(六)居民家庭用品逐渐现代化。

改革开放初期,居民家庭设备用品主要是“三转一响”(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为代表的低层次消费品。

进入21世纪后,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的需求基本达到饱和并开始升级换代,家用电脑、空调器、微波炉、淋浴热水器、数码照相机、消毒碗柜、饮水机、洗碗机、健身器材、摄像机、助力车等新型产品成为居民家庭的新宠,截至2007年底,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147.4台、电冰箱101.4台、洗衣机101.0台、空调器150.6台、照相机49.8架、淋浴热水器86.4台。

(七)教育投入不断增加,文化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2007年,武汉市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支出为663.57元,30年来,人均教育消费支出以24.8%的速度递增。

2007年,武汉市城市居民人均团体旅游支出241.01元,比2002年分别增长2.6倍;人均旅游花费总额为352.87元,增长4.2倍
武汉消费水平现状及趋势分析
武汉的消费水平比起全国其他一线城市便宜的简直就是贱卖。

总的来说消费水平不算高的,比小地方高,但与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相比是小巫见大巫了。

近七成受访者表示物价上涨对2011年家庭消费计划影响大,55.6%的人2011年不准备增加家庭消费支出,52.1%的人打算节约开支过春节。

2011年中国城市居民的五大消费热点是:饮食、住房、子女教育、电子产品和旅游。

相对于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的居民更倾向于在子女教育上多花钱。

武汉就是一个典型的二线城市。

据最新调查显示2010年,在消费支出方面家庭花钱几个方面比例如下:
1.饮食77.9%
2.住房(买房、租房等)39.1%
3.服装38.3%
4.电子产品(电脑、照摄像机、手机等)32.7%
5.家用电器(电视机、空调、洗衣机等)28.5%
6.通讯28.3%
7.子女教育26.0%
8.医疗22.9%
9.汽车(买车、汽车维护等)22.6%
10.文化娱乐20.8%
11.旅游18.8%
12.保险14.9%
13.培训13.7%
14.健身保健8.1%
15.奢侈品3.3%
在对居民2011年的消费计划中,结果如下:
1.饮食58.0%
2.住房(买房、租房等)41.4%
3.子女教育30.6%
4.电子产品(电脑、照摄像机、手机等)27.9%
5.旅游25.6%
6.服装25.3%
7.汽车(买车、汽车维护等)25.2%
8.家用电器(电视机、空调、洗衣机等)24.2%
9.培训20.7%
10.医疗20.4%
11.保险17.3%
12.文化娱乐15.1%
13.健身保健14.2%
14.通讯13.8%
15.奢侈品2.6%
比较这两年来的消费趋势可以看出,随着物价上涨,经济飞速发展,居民对饮食的消费比例会逐渐降低,对住房和子女的教育越来越重视,愿意花更多的钱来旅游、健身、保险,对奢侈品的购买会越来越低,说明武汉居民消费会更加理性。

总的趋势是消费逐渐由物质上转向精神上。

居民趋向理性理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