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习题及答案.doc
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习题

(完整word版)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习题亲爱的读者:本文内容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收集整理后编辑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详细的校对,但难免会有错误的地方,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请您评论区留言,我们予以纠正,如果本文档对您有帮助,请您下载收藏以便随时调用。
下面是本文详细内容。
最后最您生活愉快 ~O(∩_∩)O ~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习题一、概念固定投入可变投入生产函数技术系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等产量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等成本线等斜线扩展线二、选择题:1.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值的时候,边际产量曲线与()A.平均产量曲线相交。
B.纵轴相交。
C.横轴相交。
2.当生产函数Q=f(L,K0)的AP L为正且递减时,MP L可以是:()A.递减且为正;B.递减且为负C.为零D.上述任何一种情况3.在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变化过程中()A.边际产量的下降首先发生。
B.平均产量的下降首先发生。
C.总产量的下降首先发生。
4.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是()A.连续地投入某种生产要素而保持其他生产要素不变。
B.按比例同时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C.不按比例同时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5.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下,边际产量会发生递减。
此情况下,如果要产出同样数量的产品,应该() A.停止增加变动的生产要素。
B.减少变动的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C.增加变动的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6.规模收益递减是在下述情况下发生的()A. 连续地投入某种生产要素而保持其他生产要素不变B. 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C. 不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D.上述都正确7.如果规模收益不变,单位时间里增加了10%的劳动的使用,但保持资本量的不变,则产出将()A.增加10%B.减少10%C.增加大于10%D.增加小于10%8.等成本曲线向外平行移动表明()A. 产量提高了。
B.成本增加了。
C.生产要素的价格按相同比例上升了。
西财《西方经济学》(王哲)教学资料包 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章

第四章 生产理论一、名词解释边际产量: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量所带来的产出量的变化。
等产量曲线: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生产等量产品的两种投入要素各种可能组合的轨迹。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为维持同等的产量水平,放弃一定数量的某种投入要素而必须增加的另一种投入要素的数量,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以MRTS 表示。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技术不变、其他生产要素投入固定不变的条件下,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数量的不断增加,在达到某一点后,总产量的增量即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规模报酬:分析的是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生产函数:在一定时期内,在既定的技术水平条件下,各种可行的生产要素组合和所能达到的最大产量之间的技术联系。
二、计算题1.解:32313131)(61,)(313221K L MP L K K L MP K L ==⨯=- 由生产者均衡的条件得,25/)(6150/)(31,3231KL L K P MP P MP K K L L ==; 化简得,L=K ①;又因50L+25K=8000 ②;由①和②得,L=107, K=107。
2.解:32313131)(31,)(3232K L MP L K K L MP K L ===- 由生产者均衡的条件得,1/)(312/)(32,3231KL L K P MP P MP K K L L ==,化简得,L=K ①; 又因Q=L 2/3 K 1/3=L=100,K=100。
3.解:32313131)(31,)(3232K L MP L K K L MP K L ===- 由生产者均衡的条件得,1/)(312/)(32,3231KL L K P MP P MP K K L L ==,化简得,L=K ①; 又因2L+K=3000 ②;由①和②得,L=1000, K=1000,Q=L 2/3 K 1/3= 10002/3 10001/3=1000。
第四章.生产论(答案)

第四章生产论一、选择题1、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水平的关系称为( A )。
A 生产函数;B生产可能性曲线; C 总成本曲线;D平均成本曲线。
2、劳动(L)的总产量下降时( AD )。
A AP是递减的;B AP为零;C MP为零;D MP为负。
3、如果是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时,边际产量曲线(D)。
A 与纵轴相交; B经过原点; C 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 D与横轴相交。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 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规律造成的;B 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造成的;C 规模报酬递减是边际报酬规律造成的;D 边际报酬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
5、在边际产量发生递减时,如果要增加同样数量的产品,应该( A )。
A 增加变动生产要素的投入量;B 减少变动生产要素的投入量;C 停止增加变动生产要素;D 同比例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6、如果等成本曲线在坐标平面上与等产量曲线相交,那么要素生产等产量曲线表示的产量水平( C )。
A 应增加成本支出; B不能增加成本支出;C 应减少成本支出; D不能减少成本支出。
7、等成本曲线平行向外移动表明( B )。
A 产量提高了;B 成本增加了;C 生产要素的价格按同比例提高了; D生产要素的价格按不同比例提高了。
8、等成本曲线围绕着它与纵轴的交点逆时针移动表明( C )。
A 生产要素Y的价格上升了;B 生产要素X的价格上升了;C 生产要素X的价格下降了;D 生产要素Y的价格下降了。
9、规模报酬递减是在下述情况下发生的( A )。
A 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B 不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C 连续地投入某种生产要素而保持其他要素不变;D 上述都正确。
10、如果规模报酬不变,单位时间里增加了10%的劳动使用量;但保持资本量不变,则产出将( A )。
A 增加10% ;B 减少10%;C 增加大于10%;D 增加小于10%。
(完整版)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可变要素的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可将生产划分为三个阶段,任何理性的生产者都会将生产选择在( )。
A.第Ⅰ阶段;B.第Ⅱ阶段;C.第Ⅲ阶段。
2.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如果企业增加二个单位的劳动投入量就可以减少四个单位的资本投入量,则有( )。
A.RTS LK =2,且2=LK MP MP ; B.RTS LK =21,且2=L K MP MP ; C.RTS LK =2,且21=L K MP MP ; D .RTS LK =21,且21=L K MP MP 。
3.在以横坐标表示劳动数量,纵坐标表示资本数量的平面坐标中所绘出的等成本线的斜率为( )。
A.γω;B.- γω;C.ωγ;D.- ωγ。
4.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 )。
A.平均产量递减;B.平均产量递增;C.平均产量不变;D.总产量递减。
5.如图所示,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 ) A .0<L <7;B.4.5<L <7;C .3<L <4.5;D.0<L <4.5。
6.已知某企业的生产函数Q=10K L (Q 为产量,L 和K 分别为劳动和资本),则( )。
A .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不变;B .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递增;C .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递减;D .无法判断7.等成本曲线绕着它与纵轴Y的交点向外移动表明( )。
A.生产要素Y的价格下降了;B.生产要素x的价格上升了;C. 生产要素x的价格下降了;D. 生产要素Y的价格上升了。
8.总成本曲线与可变成本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A.随产量减少而减少;B.等于平均固定成本;C.等于固定成本;D.等于边际成本。
9.随着产量的增加,短期固定成本()。
A.增加;B.减少;C.不变;D.先增后减。
10.已知产量为8个单位时,总成本为80元,当产量增加到9个单位时,平均成本为11元,那么,此时的边际成本为()。
A.1元;B.19元;C.88元;D.20元。
西方经济学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

B~C
C>B
矛盾
3、等产量曲线自左向右下方倾斜,即斜率为负;且凸向原点。
O
L
K
Q
二、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
1、含义。在保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的投入量而必须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
B
L2
K2
A
L1
K1
△K
△L
O
L
Q
在保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 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的投入 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加量必 须等于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 投入量所导致的总产量 的减少量。即:
MRTSLK =1/3
MRTSLK = 2/3
MRTSLK = 1
因为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等产量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所以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导致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
等产量曲线的几种情况
(1)直角型等产量线。 技术不变,两种要素只能采用一种固定比例进行生产; 不能互相替代。
L
K
L1
K1
q3
q2
q1
B
C
二、厂商(企业)的本质
二、厂商(企业)的本质
市场上的交易成本较高,企业可使市场交易内部化。 有的交易在企业内部进行成本更小,即企业有着降低交易成本的作用。 某些交易必须在市场上完成,因为交易成本更小。
不完全信息
不确定性
信息不对称
导致
交易成本
市场与企业的并存
规模经济和降低成本。 提供中间产品的单个供应商面临着众多的厂商需求者,因而销售额比较稳定。 中间产品供应商之间的竞争,迫使供应商努力降低成本。
产出量的增长比例大于投入量的增长比例。
规模报酬递增
产出量的增长比例等于投入量的增长比例。
西方经济学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

解:
首先求解熟练工和非熟练工的边际产量函数:
MPS= Q/ S=300-0.4S MPU= Q/U=200-0.6U A: S=400,U=100时:
MPS=140,MPU=140,PS=10,PU=5 MPS/PS =14 < MPU/PU =28 故非正确决策
B:
MPS/PS=MPU/PU
PS·S+PUபைடு நூலகம்U=5000
Q = f ( L, K)
两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
一、等产量曲线
•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能相互替代的 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
•
Q = f (L,K)
• 等产量曲线表明,技术水平一定,要素价格一定,则两种要素 的任一组合对产量无差异
两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
等产量线的特点
B2
• 即:K = M / PK-PL×L / PK
• 移动:货币成本M增加,等成本
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货币成本 M减少,等成本线向左下方平行 移动。
O A2 A A1
L
• 斜率:-PL / PK
三、生产要素最佳组合
• 如果把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等成 本线必定与无数条等产量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这个
MRTSLK = PL/PK = MPL/MPK
第三节 成本概述
一、生产函数与总成本曲线
• 从实物形态到价值形态。
• 总成本曲线 (例见书P82)
• 总成本曲线:一定时期内厂商在各
种产量水平上通过改变生产规模所 总
能达到的总成本点的轨迹。
成
• 总成本曲线是一条从左下方向右上 本
方倾斜的曲线,随着产量的增加,
生产者行为理论

生产、成本理论习题一、选择题1.经济学家通常假定企业的生产目的是()A.成本的最小化B.收益的最大化C.利润的最大化D.产量的最大化2.如果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为正,但它随着投入单位数的增加而递减,那么()A.平均产量正在下降B.总产量达到了最大,正要开始下降C.总产量正在增加,但增加的速度越来越慢D.企业一定是在长期中运作3.如图所示,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A.3<L<7B.4.5<L<7C.3<L<4.5D.0<L<4.54.生产函数表示()A.一定数量的投入,至少能生产多少产品B.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最多要投入多少生产要素C.投入与产出的关系D.以上都对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B.边际收益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C.规模报酬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D.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
6.如果以横轴表示劳动,纵轴表示资本,则等成本曲线的斜率是()A.PL /PKB.-PL/PKC.PK/PLD.-PK/PL7.在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变化过程中,下列()首先发生A.边际产量下降B.平均产量下降C.总产量下降D.B和C8.生产理论中的膨胀线类似于消费者理论中的()A.恩格尔曲线B.收入—消费曲线C.价格—消费曲线D.预算约束线9.等产量曲线是指在这条曲线上的各点代表()A.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是不能变化的;B.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价格是不变的;C.不管投入各种要素量如何,产量总是相等的;D.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所能生产的产量都是相等的。
10.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是()A.连续地投入某种生产要素而保持其他生产要素不变B.生产技术既定不变C.按比例同时增加各种生产要素D.A和B11.如果仅劳动是变动投入,以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作为划分生产三阶段的标志,则()不是第二阶段的特点A.边际实物报酬递减B.平均产量不断下降C.总产量不断提高D.投入比例从比较合理到比较不合理12.凡属齐次生产函数,都可以分辨其规模收益类型。
生产者行为理论

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本章要点:●生产函数●短期生产函数●长期生产函数●等成本线及最优的生产要素的组合(生产者均衡)●规模报酬●短期成本曲线●长期成本曲线为什么企业(平均)产量在减少,而厂商仍在扩大生产规模?为什么企业规模扩大后,有的企业产销量在减少?有的企业产销量在增加?而有的企业产销量虽然在增加,但利润却在下降?什么是规模经济,什么又是规模不经济?经济学中的成本与会计中的成本有何不同?●生产函数生产要素:是指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源。
具体划分为四类: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
劳动L:是劳动者所提供的服务,它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资本K:资本品或投资品,如厂房、机器设备、动力燃料、原材料等。
土地N:指土地以及地上和地下的一切自然资源,如森林、江河湖泊、海洋和矿藏等。
企业家才能E:指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才能。
生产函数: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厂商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要素的数量与它们所能生产出来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生产函数即可表示为:Q = f(L,K,N,E),一般简化为:Q = f(L,K)。
短期生产函数短期生产函数:在此期间内,至少有一种投入的数量不变而其他投入的数量可以变动,即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短期生产函数的形式:假定资本投入量固定,劳动投入量可变,则劳动的总产量:与一定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相对应的最大产量,劳动的平均产量:平均每单位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所生产的产量,劳动的边际产量: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特征:1、TP、AP、MP曲线都经历了先增后减的过程,并且分别有极大值2、MP与TP之间的关系:MP>0,TP↑;MP=0,TP最大;MP<0,TP↓(MP曲线上最高点和0值点对应TP曲线的拐点和极值点)3、AP与TP曲线:AP曲线是TP曲线上的点与原点连线斜率的值的轨迹;在AP曲线的最高点,是TP曲线上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的最大值4、AP与MP曲线:MP与AP之间关系:当MP>AP时,AP↑;当MP<AP时,AP↓;当MP=AP时,AP最高,MP曲线与AP曲线相交例:生产函数普遍使用的S形曲线方程为TP = aL3 + bL2 + cL (a<0, b>0)边际报酬(产出、产量)递减规律: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若其他投入要素不变,连续不断增加某一变动投入要素,随着该投入要素的增加,开始时边际产量递增的,但是当投入要素增加到某一特定值之后,再增加投入这种要素,边际产量就会出现递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可变要素的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可将生
产划分为三个阶段,任何理性的生产者都会将生产选择在( )。
A.第Ⅰ阶段;
B.第Ⅱ阶段;
C.第Ⅲ阶段。
2.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如果企业增加二个单位的劳动投入量就可以减少
四个单位的资本投入量,则有( )。
A.RTS LK =2,且2=L
K MP MP ; B.RTS LK =2
1,且2=L K MP MP ; C.RTS LK =2,且
21=L K MP MP ; D .RTS LK =2
1,且21=L K MP MP 。
3.在以横坐标表示劳动数量,纵坐标表示资本数量的平面坐标中所绘出的等成本线
的斜率为( )。
A.γω;B.- γω;C.ωγ;D.- ω
γ。
4.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 )。
A.平均产量递减;
B.平均产量递增;
C.平均产量不变;
D.总产量递减。
5.如图所示,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 ) A .0<L <7;B.4.5<L <7;
C .3<L <4.5;D.0<L <4.5。
6.已知某企业的生产函数Q=10K L (Q 为产量,L 和K 分别为劳动和资本),
则( )。
A .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不变;
B .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递增;
C .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递减;
D .无法判断
7.等成本曲线绕着它与纵轴Y的交点向外移动表明( )。
A.生产要素Y的价格下降了;
B.生产要素x的价格上升了;
C. 生产要素x的价格下降了;
D. 生产要素Y的价格上升了。
8.总成本曲线与可变成本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A.随产量减少而减少;
B.等于平均固定成本;
C.等于固定成本;
D.等于边际成本。
9.随着产量的增加,短期固定成本()。
A.增加;B.减少;C.不变;D.先增后减。
10.已知产量为8个单位时,总成本为80元,当产量增加到9个单位时,平均成
本为11元,那么,此时的边际成本为()。
A.1元;B.19元;C.88元;D.20元。
二、多项选择题
1.当生产函数Q=ƒ(L.K)的AP L为正且递减时,MP L可以是()。
A.递减且为正;
B.递增且为正;
C.递减且为负;
D.为零。
2.关于生产函数Q=ƒ(L.K)的生产的第二阶段应该是()。
A.开始于AP L 开始递减处,终止于MP L 为零处;
B.开始于MP L 开始递减处,终止于AP L 为零处;
C.开始于AP L曲线和MP L曲线相交处,终止于MP L曲线和水平轴的相交处;
D.开始于AP L的最高点,终止于TP L的最高点。
3.对于生产函数Q=ƒ(L.K)和成本方程C=ω·L+r•K,在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点上应该有()。
A.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相切;
B.RTS LK=ω/r;
C.RTS LK= r/ω;
D.MP L/ω=MP K/r。
4.生产要素指生产过程中能帮助生产的各种手段,它包括()。
A.资本;
B.土地;
C.劳动;
D.企业家才能。
5.等产量曲线具有如下特征()。
A.斜率为负;
B.凸向原点;
C.等产量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等于该点的RTS;
D.任何两条等产量曲线不能相交。
6.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是()
A.存在技术进步;
B.生产技术水平不变;
C.具有两种以上可变要素的生产;
D.只有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
7.在短期内,各种成本的变化规律是( )。
A.平均固定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保持不变;
B.平均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达到最低点后开始上升
C.平均可变成本先于平均成本达到最低点;
D.平均可变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达到最低点后开始上升。
五、判断题(红色为正确的,黑色为错误的)
1.只要边际产量为正,总产量总是增加的。
2.只要边际产量为负,总产量总是减少的。
3.只要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就把平均产量拉上。
4.只要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就把平均产量拉下。
5.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
6.等成本线的斜率即为两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之比。
之比的负值
7.边际技术替代率是负的,并且呈递减趋势。
8.任何生产函数都以一定时期内的生产技术水平作为前提条件,一旦生产技术水平
发生变化,原有的生产函数就会发生变化,从而形成新的生产函数。
三、计算题
1.某企业在短期生产中的生产函数为Q=-L 3+24L 2+240L ,计算企业在下列情
况下的L 的取值范围。
①在第Ⅰ阶段;②在第Ⅱ阶段;③在第Ⅲ阶段。
①在第Ⅰ阶段:【0,12】;
②在第Ⅱ阶段;【12,20】
③在第Ⅲ阶段。
【20,+∞】
2.已知某企业的生产函数为Q=5L+12K -2L 2-K 2,其中,P L =3,P K =6,总成
本TC=160,试求:该企业的最优要素组合。
解:企业的最优要素组合:
54122L K
L K P P --= 36,K P P ==
得41K L =- (1)
利用成本函数L K P L P K TC +=
得36160L K += (2)
解方程组得,L=154/27,K=643/27。
3.假定某企业的短期成本函数是TC (Q )=Q 3-10Q 2+17Q+66。
①指出该短期成本函数中的可变成本部分和不变成本部分。
②写出下列相应的函数:TVC (Q )、AC (Q )、AVC (Q )、AFC (Q )和MC (Q )。
解:①短期成本函数中的可变成本部分:Q 3-10Q 2
+17Q
不变成本部分:66
②TVC(Q)= Q3-10Q2+17Q;AC(Q)= Q2-10Q+17+66/ Q;AVC(Q)= Q2-10Q+17;AFC(Q)=66/ Q;MC(Q)=3Q2-20Q+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