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
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习题

(完整word版)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习题亲爱的读者:本文内容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收集整理后编辑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详细的校对,但难免会有错误的地方,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请您评论区留言,我们予以纠正,如果本文档对您有帮助,请您下载收藏以便随时调用。
下面是本文详细内容。
最后最您生活愉快 ~O(∩_∩)O ~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习题一、概念固定投入可变投入生产函数技术系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等产量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等成本线等斜线扩展线二、选择题:1.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值的时候,边际产量曲线与()A.平均产量曲线相交。
B.纵轴相交。
C.横轴相交。
2.当生产函数Q=f(L,K0)的AP L为正且递减时,MP L可以是:()A.递减且为正;B.递减且为负C.为零D.上述任何一种情况3.在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变化过程中()A.边际产量的下降首先发生。
B.平均产量的下降首先发生。
C.总产量的下降首先发生。
4.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是()A.连续地投入某种生产要素而保持其他生产要素不变。
B.按比例同时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C.不按比例同时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5.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下,边际产量会发生递减。
此情况下,如果要产出同样数量的产品,应该() A.停止增加变动的生产要素。
B.减少变动的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C.增加变动的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6.规模收益递减是在下述情况下发生的()A. 连续地投入某种生产要素而保持其他生产要素不变B. 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C. 不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D.上述都正确7.如果规模收益不变,单位时间里增加了10%的劳动的使用,但保持资本量的不变,则产出将()A.增加10%B.减少10%C.增加大于10%D.增加小于10%8.等成本曲线向外平行移动表明()A. 产量提高了。
B.成本增加了。
C.生产要素的价格按相同比例上升了。
西财《西方经济学》(王哲)教学资料包 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章

第四章 生产理论一、名词解释边际产量: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量所带来的产出量的变化。
等产量曲线: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生产等量产品的两种投入要素各种可能组合的轨迹。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为维持同等的产量水平,放弃一定数量的某种投入要素而必须增加的另一种投入要素的数量,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以MRTS 表示。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技术不变、其他生产要素投入固定不变的条件下,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数量的不断增加,在达到某一点后,总产量的增量即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规模报酬:分析的是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生产函数:在一定时期内,在既定的技术水平条件下,各种可行的生产要素组合和所能达到的最大产量之间的技术联系。
二、计算题1.解:32313131)(61,)(313221K L MP L K K L MP K L ==⨯=- 由生产者均衡的条件得,25/)(6150/)(31,3231KL L K P MP P MP K K L L ==; 化简得,L=K ①;又因50L+25K=8000 ②;由①和②得,L=107, K=107。
2.解:32313131)(31,)(3232K L MP L K K L MP K L ===- 由生产者均衡的条件得,1/)(312/)(32,3231KL L K P MP P MP K K L L ==,化简得,L=K ①; 又因Q=L 2/3 K 1/3=L=100,K=100。
3.解:32313131)(31,)(3232K L MP L K K L MP K L ===- 由生产者均衡的条件得,1/)(312/)(32,3231KL L K P MP P MP K K L L ==,化简得,L=K ①; 又因2L+K=3000 ②;由①和②得,L=1000, K=1000,Q=L 2/3 K 1/3= 10002/3 10001/3=1000。
第四章 生产理论

微观经济学M I C R O E C O N O M I C S生产者行为研究的三个层次投入的生产要素与产量的关系——生产理论即如何在生产要素既定时实现产量最大,或者在产量既定时使投入的生产要素最少。
成本与收益的关系——成本理论要使利润最大化,就是要使扣除成本后的收益达到最大化。
这就要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并确定一个利润最大化的原则。
不同市场结构下产品产量与价格的确定——市场结构理论市场有各种结构,即竞争与垄断的程度不同,当厂商处于不同的市场上时,应该如何确定自己产品的产量与价格。
第四章生产理论目录/Contents01 02 03生产与生产函数短期生产理论长期生产理论01生产与生产函数1.厂商定义:市场上商品或劳务的供给者,是购买或雇佣生产要素并将之组织起来生产和销售商品或劳务的经济组织。
目标:利润最大化分类:厂商分为个人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
2.生产生产是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以制成产品的行为。
所以,生产也就是把投入变为产出的过程。
3.生产要素: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源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企业家四种4.生产函数Q=f(X1,X2,……X n),Q表示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X1,X2,……X n表示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一般简化为:Q=f(L,K),L表示劳动投入数量,K表示资本投入数量。
短期是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固定不变的生产周期。
长期是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投入数量的生产周期。
5.生产期间的分类一些具体的生产函数0102指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任何一对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生产函数。
其中,常数u 和v 分别为固定的劳动和资本的生产技术系数,他们分别表示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固定的劳动投入量和资本投入量。
产量Q 取决于和这两个比值中较小的那一个,即使其中的一个比例数值较大,那也不会提高产量Q 。
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里昂惕夫生产函数Leontief Production Function(0<α,β <1)其中,A 为技术系数,即给定的技术水平对总产出的效应;L ,K 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投入量;α,β分别为固定的劳动和资本的生产技术系数,它们分别表示生产以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投入量和固定的资本投入量。
(完整版)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可变要素的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可将生产划分为三个阶段,任何理性的生产者都会将生产选择在( )。
A.第Ⅰ阶段;B.第Ⅱ阶段;C.第Ⅲ阶段。
2.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如果企业增加二个单位的劳动投入量就可以减少四个单位的资本投入量,则有( )。
A.RTS LK =2,且2=LK MP MP ; B.RTS LK =21,且2=L K MP MP ; C.RTS LK =2,且21=L K MP MP ; D .RTS LK =21,且21=L K MP MP 。
3.在以横坐标表示劳动数量,纵坐标表示资本数量的平面坐标中所绘出的等成本线的斜率为( )。
A.γω;B.- γω;C.ωγ;D.- ωγ。
4.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 )。
A.平均产量递减;B.平均产量递增;C.平均产量不变;D.总产量递减。
5.如图所示,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 ) A .0<L <7;B.4.5<L <7;C .3<L <4.5;D.0<L <4.5。
6.已知某企业的生产函数Q=10K L (Q 为产量,L 和K 分别为劳动和资本),则( )。
A .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不变;B .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递增;C .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递减;D .无法判断7.等成本曲线绕着它与纵轴Y的交点向外移动表明( )。
A.生产要素Y的价格下降了;B.生产要素x的价格上升了;C. 生产要素x的价格下降了;D. 生产要素Y的价格上升了。
8.总成本曲线与可变成本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A.随产量减少而减少;B.等于平均固定成本;C.等于固定成本;D.等于边际成本。
9.随着产量的增加,短期固定成本()。
A.增加;B.减少;C.不变;D.先增后减。
10.已知产量为8个单位时,总成本为80元,当产量增加到9个单位时,平均成本为11元,那么,此时的边际成本为()。
A.1元;B.19元;C.88元;D.20元。
生产者行为理论

生产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Producer Behavior Theory)是指生产者在市场经济中的行为模式和决策过程的理论框架。
生产者是指生产和销售产品或服务的企业或个体。
生产者行为理论是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生产者在市场经济中的供给行为和市场交互中的决策过程。
生产者行为理论的基本假设生产者行为理论的基本假设包括以下几点:1.生产者的目标是最大化利润。
这意味着生产者在决策过程中总是试图找到一种最佳的生产组合和销售策略,以达到最大化的利润水平。
2.生产者是理性的。
生产者根据市场条件、成本、收益和需求等因素做出决策,以最大化自身利益。
3.生产者之间存在竞争。
市场经济中的生产者之间通常存在竞争关系,他们在市场中争夺有限的资源和消费者。
4.生产者可以通过调整产量和价格来影响市场供给。
生产者可以通过增减产量和调整价格来适应市场需求和实现利润最大化。
生产者行为理论的模型生产者行为理论的模型主要包括供给函数和成本函数。
供给函数描述了生产者根据不同价格水平提供的产品数量,成本函数描述了生产者生产产品所需的成本随产量变化的关系。
生产者根据供给函数和成本函数做出决策,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生产者通常会在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情况下选择产量和价格水平。
通过这种方式,生产者可以平衡成本和利润,最大化经济效益。
影响生产者行为的因素生产者的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市场需求、生产成本、技术进步、政府政策、竞争状况等。
1.市场需求:市场需求决定了产品的销售情况,生产者会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量和价格水平。
2.生产成本:成本是生产者的重要考量因素,包括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资本成本等。
3.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生产者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
4.政府政策:政府的政策干预会对生产者的行为产生影响,比如补贴政策、税收政策等。
5.竞争状况:市场的竞争状况也会对生产者的决策产生影响,激励生产者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价格等。
微观经济学 第四章 生产函数——厂商(生产者)行为理论之一

二、短期生产与长期生产
经济学中的短期与长期
短期: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 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固定不变的时间周 期。 长期: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的 时间周期。
划分的标准是,生产者能否变动全部要素投入 量的数量。
第三节
短期生产函数
举例:连续投入劳动L
劳动量L 总产量TP 边际产量MP 平均产量AP
是固定的。
Q=aL+bK
2.2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里昂惕夫生产函数)
指在每一产量水平上任何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
生产函数。
假定只用L和K,则固定比例生产函数的通常形式为: Q=Minimum(L/u,K/v) u为固定的劳动生产系数(单位产量配备的劳动数) v为固定的资本生产系数(单位产量配备的资本数)
厂商的目标:利润最大化。
条件要求:完全信息 。
长期的目标:销售收入最大化或市场销售份额最大化。 原因:信息是不完全的,厂商面临的需求可能是不确
定的。
今后讨论中始终坚持的一个基本假设:实现利润最大
化是一个企业竞争生存的基本准则 。
第二节
生产
一、生产函数
1、生产函数 产量Q与生产要素L、K、N、E等投入存在着一定依存关
在固定比例生产函数下,产量取决于较小比值的那一
要素。 产量的增加,必须有L、K按规定比例同时增加,若其 中之一数量不变,单独增加另一要素量,则产量不变。
2.3、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C-D生产函数),由美国数学家柯布和经济学家道格
拉斯于1982年根据历史统计资料提出的。
Q AL K
西方经济学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

解:
首先求解熟练工和非熟练工的边际产量函数:
MPS= Q/ S=300-0.4S MPU= Q/U=200-0.6U A: S=400,U=100时:
MPS=140,MPU=140,PS=10,PU=5 MPS/PS =14 < MPU/PU =28 故非正确决策
B:
MPS/PS=MPU/PU
PS·S+PUபைடு நூலகம்U=5000
Q = f ( L, K)
两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
一、等产量曲线
•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能相互替代的 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
•
Q = f (L,K)
• 等产量曲线表明,技术水平一定,要素价格一定,则两种要素 的任一组合对产量无差异
两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
等产量线的特点
B2
• 即:K = M / PK-PL×L / PK
• 移动:货币成本M增加,等成本
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货币成本 M减少,等成本线向左下方平行 移动。
O A2 A A1
L
• 斜率:-PL / PK
三、生产要素最佳组合
• 如果把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等成 本线必定与无数条等产量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这个
MRTSLK = PL/PK = MPL/MPK
第三节 成本概述
一、生产函数与总成本曲线
• 从实物形态到价值形态。
• 总成本曲线 (例见书P82)
• 总成本曲线:一定时期内厂商在各
种产量水平上通过改变生产规模所 总
能达到的总成本点的轨迹。
成
• 总成本曲线是一条从左下方向右上 本
方倾斜的曲线,随着产量的增加,
西方经济学第四章

K
MP1/P1=MP2/P2=... =MP1/P1
E
Q3
Q2 Q1
o
L
既定产量下的成本最小化
K
E
o
C1
C2
C3
L
扩展线(production expansion curve)
1、含义:是指每条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
(1)经济利润即利润 ∏=TR-TC 利润最大化条件:MR=MC (2)正常利润指包含在成本中的部分
短期与长期
微观经济学根据厂商对所有生产要素投入是否能 全部调整,将生产理论分为短期与长期生产理论。 短期是指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投入量不能调整的 期限。 长期是指所有生产要素投入量都能调整的期限。 根据短期与长期的划分,可以把投入生产要素分 为可变投入与不变投入。 不变投入是指在所考察的时期内其数量不能改变 的投入要素,如厂房、设备等。 可变投入是指在所考察的时期内其数量可以改变 的投入要素,如原材料、燃料、生产工人等。
生产的经济区域
A曲线与B曲线被称为“脊线”,其所包含
的区域为生产的经济区域。 原因:
k
A B
Q3 Q2 Q1 o L
等成本曲线
1、定义:是指在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
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厂商可以购买的两种 生产要素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2、特征 3、等成本曲线的变动
等成本曲线特征
1、公式表示:C=PL*L+PK*K
2、斜率:
K
C=PL*L+PK*K
o
L
等成本曲线的变动
1、当两种要素价格同比变动,等成本曲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mpany name
4. 4
长期生产函数:生产要素最适组合
等产量线是表示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 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一条曲线,或者说是表示某 一固定数量的产品,可以用所需要的两种生产要 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生产出来的一条曲线。
Company name
4.2.2 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是表明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生产要素 的数量与某种组合同它所能生产出来的最大产量 之间依存关系的函数。 以Q表示总产量,L、K、N、E分别代表劳动、资 本、土地、企业家才能这四种生产要素,则生产 函数的一般表达式是:Q=f(L,K,N,E) 在分析生产要素与产量的关系时,一般把土地作 为固定的生产要素,企业家才能又难以具体估计。 因此,生产函数可以简写为:Q=f(L、k) 。
Company name
4.1.2企业存在的理由 (三)团队生产的优势 由于生产过程中存在不同性质的工作,绝大多数 产品不是一个人而是由许多人合作完成的。例如, 一部电影的完成需要有编剧、摄影、制片、导演 和演员等共同配合。专业化分工能够提高生产效 率,分工也必然要求合作。当生产活动以团队形 式进行时,可以利用各个方面专家的特长,从而 使效率大大提高。
4.3 短期产量分析 4.3.1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 总产量是指一定量的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全 部产量。 平均产量是指平均每单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 量。 边际产量是指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
Company name
Company name
4.1 生产者行为目标 4.1.1 什么是企业 经济学中企业就是商品市场的供给者或生产者, 它是指能够独立作出生产决策的经济单位。 现代社会中,厂商可分为业主独资、合伙经营和 股份公司三种组织形式。 业主独资厂商是最简单的形式,指单个人单独所 有和经营一个企业; 合伙经营厂商指两个或更多的人共同拥有一个企 业; 股份公司通常也为许多人所有,但公司内部的所 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
Company name
案例:边际实物报酬是怎样递减的 某电工机械厂厂长王钧:以转盘生产为例,转盘是我厂大 型连续卷管机400多种零件中的关键件之一,用4台机床 进行加工。 开始时,我们用4名工人加工,一人一台机床。由于每个 人既要操作机床,又要做些必要的辅助工作(如卡零件, 借用工具,相互传递,打扫卫生等),使机床的生产效率 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结果日总产量为32件,人均产量只有 8件。当增加一个人后,就可以有一个人做辅助工作,其 他4个人能够把大部分时间用在机床上,日总产量增加到 41件,人均产量为8.2件,边际产量为9件。再增加一个 人后,就能将绝大部分辅助工作担当起来,有4人盯住机 床上,充分发挥了设备的效率,日总产量又增加到54件, 人均产量为9件,边际产量为13件。这就是边际实际报酬 的递增阶段,总产量以递增的速度增加。
Company name
4.1.2企业存在的理由
(一)规模经济的存在 在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 斯(R.H.Coase)以前,经济学家基 本上是从规模经济的角度分析企业存 在的必然性。
Company name
这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 数”。在这个生产函数中,A与α为常数,其中: 1>α>0。α的经济涵义是:α和1-α分别表示劳动 和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α表示劳动在 总产量中的贡献份额,1-α表示资本在总产量中的 贡献份额。 柯布与道格拉斯计算出在该时期美国的工业生产中, A为1.01,α为0.75,所以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 数可以具体写成:
Company name
4.3.2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相互关系
Company name
4.3.2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相互关系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有如下特点: 第一,总产量与平均产量的关系。 第二,总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 第三,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
4.3.4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在理解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这一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是技术水平不变。 第二,这一规律所指的是生产中使用的生产要素分 为可变的与不变的两类。 第三,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一种生产要素增加 所引起的产量或收益的变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案例:边际实物报酬是怎样递减的 当增加到7个人时,由于新投入的第三个人只能担负一部 分辅助工作,有一部分时间没活干,因此总产量虽然增加 到63件,平均产量保持不变,边际产量反而下降。此后, 随着投入的劳动力进一步增加,不但剩余时间越来越多, 而且互相干扰,废品率也相应上升,结果平均产量不断下 降,边际产量下降更快。直到总劳动力为10人时,总产量 达到最大,平均产量从递增到递减,边际产量从最大到0 。这就是边际实物报酬递减阶段,总产量以递减的速度增 加。 在这里,我们看到当劳动力增加到10人以上时,便人浮于 事,人多手杂,职责不清,互相扯皮,废品率进一步增加 ,导致边际产量为负,平均产量继续下降,总产量也开始 下降。这就出现了负报酬阶段。中国有句古话:一个和尚 挑水唱,两个和尚抬水唱,三个和尚没水唱。”看来人多 未必是好事。
拓展阅读 城市规模经济研究. 地方保护主义及产业地区集中度的决定因素和变 动趋势 规模经济的制度分析. 我国工业企业规模经济研究 新贸易理论_比较利益理论及其经验研究的新成果 _文献综述
Company name
4.1.2企业存在的理由 (二)交易费用的节约 科斯在其发表于30年代的《企业的性质》一文 中明确指出,市场交易存在着交易费用,企业的 存在可以降低交易成本。 交易费用就是为了完成交易而发生的费用。按 照具体的交易活动所涉及的程序,可将交易费用 分为:寻找和发现交易对象的成本、了解交易价 格的成本、讨价还价的成本、订立交易合约的成 本、履行合约的成本、监督合约的履行和制裁违 约行为的成本等等。
Company name
4.1.3 企业行为目标 利润对所有企业来说是一种最强有力的刺激,如 何实现利润最大化是生产者行为理论的核心问题
Company name
4.1.3 企业行为目标 2)利润最大化企业目标的局限性 1.只有厂商所有者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2.由于现实经济生活充满着不确定性 3.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往往会使企业关注 最终的结果,而对生产经营的过程重视不够。 4.以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也很容易导致唯利是图 和拜金主义倾向。
Company name
4.2.2 生产函数 在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数学家柯布与经济学 家道格拉斯根据美国1899-1922年的工业生产 统计资料,得出了这一时期美国的生产函数为:
Company name
4.2.2 生产函数
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
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
卢登琴
生产者行为目标 生产函数 短期产量分析 长期生产函数:生产要素最适组合 厂商规模
Company name
学习要点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掌握生产函数的概念,区 别短期生产函数与长期生产函数,短期产量曲线 的关系,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生产的三阶段和规 模经济等。
4.3.1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
如果以Q代表生产要素投入的数量,ΔQ代表某种生产要 素的增加量,以TP代表总产量,以AP代表平均产量,以 MP代表边际产量,则这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Company name
4.3.2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相互关系
4. 4
长期生产函数:生产要素最适组合
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是分析生产者如何把既定 的成本分配在两种生产要素的购买与生产上,以 达到利润最大化。 4.4.1 等产量线 在长期内,所有的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都是可变的, 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长期生产函数为: Q=f(L、K)
4.3.4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是从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得 出来的,在农业中的作用最明显。这一规律同样 存在于其他部门。工业部门中劳动力增加过多, 会使生产率下降。行政部门中机构过多,人员过 多也会降低行政办事效率,造成官僚主义。 我国俗话所说的“一个和尚担水吃,两个和尚抬 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正是对边际产量递减 规律的形象表述。
Company name
4.2 生产函数
生产要素
劳动
资本
土地
企业家才能
Company name
4.2.1 生产要素 劳动是指劳动者所提供的服务,可以分为脑力劳 动和体力劳动。劳动力是劳动者劳动的能力。 资本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资金。资本有两种形式, 其一是指物质资本,如厂房、设备、原材料、流 动资金等;其二是指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体现在 劳动者身上的体力、文化、技术状态等 土地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以土地为主要代表的 各种自然资源,它是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 企业家才能是指企业家对整个生产y name
4.3.3 生产三阶段
第一个阶段(Ⅰ),是劳动投入量从零增加到B点的阶段。 第二个阶段(Ⅱ),是劳动投入量从B点到A点的阶段。 第三个阶段(Ⅲ),是劳动投入量超过A点以后的阶段。
Company name
重点掌握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 量的关系;等成本曲线;等产量曲线与两种生产 要素的最佳组合。
Company name
赠报的免费午餐 启示: 企业的行为取决于其目标。在现实中,企业可能有各种目 标,但是,如同消费者行为理论中假定一个理性消费者是 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一样,在分析企业行为时,从企业在 社会经济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和承担的经济责任出发,微观 经济学假定厂商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 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追求目标,有利于企业实现资源的有效 配置。所谓资源的有效配置,也就是在产量既定的条件下 实现成本尽可能的小,或在成本既定的条件下达到产量尽 可能的大。 本案例分析了报社作为生产厂商的赠报行为,通过生动形 象的例子阐述了报社是如何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的,看 似非理性,实则理性,可以引发我们对生活中很多类似的 现象进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