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生态公路的发展现状与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2国内外生态公路的发展现状与研究

廖晨彦

王辉

陈武林

(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湖南长沙410075)

[摘要]公路建设与生态发展结合是当前公路发展的趋势,本文论述了生态公路的基本内涵,对国内外生态公路的发展现状作了对比分析,

并对我国生态公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关键词]生态公路;内涵

近年来我国公路发展迅速。但传统的公路建设更多关注的是公路的技术指标,其主要以满足交通功能要求、降低建设造价和维护费用、节省交通时间和运行费用、减少交通事故等为目标,这种建设方式易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使建设地域的地形改变、沟谷大量消失、植被和生物栖息地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地表侵蚀和水土流失严重等。当前,我国公路建设已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随着公路里程的不断加长,等级不断提高,通达深度不断向山区延伸,这种影响将会日益加剧。如何最低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实现公路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和谐发展,建设生态公路成为当前公路建设首选举措。本文就生态公路的内涵、国内外生态公路研究和建设现状做简要的综述,并提出若干建议。

1生态公路的内涵

生态公路工程实质上就是通过对公路建设和生态环境有关的环节进行系统地研究、规划、管理,使之在与环境相协调的过程中得到可持续发展。

目前对于这一概念并无一个确切的定义,但它们描述的内容都有着一些共同的特征:1

)承认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性,包括注重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生态系统保护,明确关键生物环境同其他生物环境的关系以及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2)维护和促进生物系统多样性的发展,包括在可能条件下有利于地方或原生物种以及与原始林有相似结构的老龄林的维护。3)更宽的空间尺度,包括注重景观水平的发展趋势,避免破碎化以及保护管理好周边的水系等。4)强调可持续性,包括更长的时间尺度,问题解决的整体性协调,考虑到后代的需要,协调政治、法规、文化等。5

)人类范畴的合法性,包括接受生产物质和非物质产品同样重要的概念,利益和花费分担的公平性,保护和促进自然资源的精神与美学范畴,同时接受与自然资源有关的责任和权利,承认一些人类社区所依赖的资源,承认生态系统生产的全部物质产品。

2国外生态公路研究现状

最近20年来,部分欧美国家和澳大利亚,已经开始补偿大范围铺设道路带来的生态影响,并在道路设计过程中考虑生态学原则,力求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物种丧失。美国和加拿大在边坡防护方面,已基本废除了浆砌片石和喷射水泥砂浆护面等破坏自然环境的工艺在边坡防护中的应用,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柔性支护和绿化措施。被誉为“蔚蓝色道路”的宾夕法尼亚州476号高速公路还设计了专门照明设备,以防破坏夜间的自然生机。德国公路建设充分考虑了长期保证自然经济效益,天然资源利用和保护,保护动、植物及各种自然特性、名胜古迹和风景等多方面保护措施。瑞士根据动物出没路线,给动物修建专门的跨线桥,桥上覆土种植与周围环境相似的灌丛和草类,以利于动物通过。荷兰在山区公路建设中创立了“回避→减轻→补偿”模式,以其对自然生态网络和自然过程的保持和恢复以及生物多样性的良好保护,成为较经典的生态道路典范。新加坡,公路建筑师们设计出了一种生态公路,在水泥混凝土路面留出小洞穴让杂草生长,当车辆行驶时不易产生尘土造成污染,同时,还可降低路面的热辐射,这样的公路已经具备一定的自身调节功能。但日本有关专家认为,在生态公路建设技术上,应尽量模拟自然界的内在规律进行植物配置和辅助工程设计避免违背植物生理学生态学的规律进行强制绿化。

3国内生态公路研究现状

我国生态公路建设起步较晚,但随着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民众环保意识的增强,各省也在积极打造“生态公路”工程。其中我国第一条位于四川省西北部舒适、美观的高原生态公路———

——川主寺至九寨沟公路于2003年9月完工。该项目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通过制定完善的生态保护原则采用常规绿化技术和创新的生态恢复技术,使川九公路路域内植被恢复率达到90%以上,有效地保护了沿线的生态环境。我国第一条沙漠生态高速公路—————陕西省榆林市至靖边县高速公路全长116km ,总投资18.17亿元,于2003年8月正式建成通车。建设者们早在固沙筑路的时候,便千方百计在公路沿线栽种了近4万亩沙生灌木,并在公路两侧营造起两条500m 宽的高标准防风固沙林带。目前,这条高速公路的两侧已基本建成全线绿化防护林带,俨然已成为一条沙漠中的“绿色长廊”。我国第一条经过热带雨林的生态高速公路—————云南思茅至小勐养高速公路,于2006年4月6日建成通车。建设者提出了“保护自然、融入自然、回归自然、享受自然”的定位和人文关怀建设新理念。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全方位、全过程环境管理制度及“政府监督、业主管理、企业控制、全员实施”的环保保证体系,有效实现了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4生态公路的发展与建议

目前,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生态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生态公路是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提出的,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生态公路的提出唤起了公路建设中新的生态意识,即把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视为同发展经济、增加财富同等重要,但是生态公路在我国还属于新生事物,生态公路的研究和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也无明确的评价指标和体系。因此笔者建议在今后生态公路的发展过程中要注重把握好三大环节:一是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建立模式;二是把握内涵,合理设计评价指标;三是要强化创新,不断引入高新技术,进而建立适用的模式,突出特色,务求实效。

[参考文献]

[1]曹申存等.国内外公路环保技术发展概况[J].交通环保,1995.

[2]梁立杰.生态公路理念及其评价体系研究[D].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3]刘东旭,孙淑勤.澳大利亚的公路工程环境保护[J].国外公路,2001.

[4]支玲,任恒祺.试论西部生态环境建设机制的构成体系[J].云南林业科技,2001.

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