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机械零件的疲劳与寿命预测研究

机械零件的疲劳与寿命预测研究引言机械零件的疲劳寿命预测是现代工程学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高速、高负荷、长期运行的工况下,机械零件容易发生疲劳破坏,从而影响机械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因此,准确预测机械零件的疲劳寿命对于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疲劳与机械零件寿命疲劳是材料在交变载荷下发生的渐进性断裂现象,是机械零件在工作过程中最常见的失效形式之一。
在机械设备运行中,由于外界作用力的不断作用,机械零件会产生应力的集中和周期性变化,进而引发疲劳失效。
因此,了解机械零件的疲劳行为以及寿命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二、疲劳损伤累积理论疲劳损伤累积理论是预测机械零件疲劳寿命的基础。
根据这一理论,机械零件在每一个疲劳循环中都会产生一定的损伤,这些损伤会逐渐累积,最终导致零件失效。
通过对零件在不同载荷下的应力-循环次数曲线进行分析,可以预测零件的疲劳寿命。
此外,还可以通过应力集中系数、材料的疲劳强度等参数来预测疲劳寿命。
三、常用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1. 经验公式法经验公式法是疲劳寿命预测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该方法基于历史数据和经验公式,通过分析零件的应力、载荷等参数,得到疲劳强度系数和载荷振幅系数,从而得出零件的疲劳寿命。
然而,由于该方法基于经验公式,其精度有限,容易受到应力分布和加载历史的影响。
2. 基于材料力学的方法基于材料力学的方法是一种物理模拟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材料的断裂力学性能和疲劳性能来预测零件的疲劳寿命。
该方法准确性较高,但需要大量的试验数据和复杂的分析方法来确定材料的力学性能参数。
3. 有限元法有限元法是一种基于数值模拟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建立机械零件的有限元模型,分析其受力状态和应力分布,进而预测零件的疲劳寿命。
该方法能够更准确地模拟零件在复杂载荷下的应力分布,但需要耗费大量的计算资源。
四、疲劳寿命预测的挑战与发展方向疲劳寿命预测仍然存在一些挑战,例如模型的精度和复杂性,以及材料参数的准确性等。
材料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

材料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材料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是工程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可以帮助工程师评估材料在长期循环加载下的性能稳定性和耐久性,从而指导设计和制造工作。
本文将讨论一些常见的材料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并探讨它们的应用和局限性。
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疲劳是指材料在周期性加载下经历应力集中、微裂纹形成和扩展,最终导致疲劳断裂的现象。
疲劳断裂在许多领域中都是一个重要的失效模式,比如飞机、桥梁、汽车和重型机械等。
因此,通过预测材料的疲劳寿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优化材料的性能。
常见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主要分为基于经验和基于物理原理的两种。
基于经验的模型是利用试验数据来建立统计模型,根据材料的历史表现来预测其未来行为。
常见的经验模型包括S-N曲线法、D-N曲线法和Smith-Watson-Topper模型等。
基于物理原理的模型则是基于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物理行为建立的模型,常见的有裂纹扩展理论和应力集中因子法等。
S-N曲线法是最常见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将不同应力幅下的循环寿命与应力振幅作图,得到一条曲线,即S-N曲线。
通过该曲线,可以根据给定的应力幅来预测材料的疲劳寿命。
然而,S-N曲线法的局限性在于,它只能适用于特定应力水平和加载方式下的情况。
此外,S-N曲线法也忽略了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物理行为,不能提供对寿命预测的深入理解。
裂纹扩展理论是基于材料的微观结构和裂纹行为建立的模型。
该模型利用应力强度因子和裂纹形态参数来预测裂纹扩展速率和寿命。
该方法适用于目标裂纹长度相对较长的情况,可以提供更准确的寿命预测。
然而,裂纹扩展理论需要大量的试验数据和复杂的数学计算,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限制。
在实际应用中,疲劳寿命预测模型的选择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不同材料的疲劳寿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应力水平、加载方式、温度和环境等。
因此,针对不同材料和应用场景,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的模型优缺点,选择合适的寿命预测方法。
机械设计中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机械设计中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在机械设计领域,确保零部件和结构在长期使用中的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
疲劳寿命预测作为评估机械部件耐久性的关键手段,对于预防故障、优化设计和降低维护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疲劳是指材料在循环载荷作用下,经过一定次数的循环后产生的局部永久性结构变化,进而导致裂纹萌生和扩展,最终可能引发部件失效。
疲劳寿命则是指材料或结构在疲劳作用下,从开始加载到发生失效所经历的循环次数。
准确预测疲劳寿命可以帮助设计师在产品开发阶段就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目前,常见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实验方法是疲劳寿命预测的基础。
通过对实际材料或部件进行疲劳试验,可以直接获得其在特定载荷条件下的疲劳寿命数据。
然而,这种方法往往成本高昂,且试验周期长。
此外,由于实际工作条件的复杂性,很难完全模拟所有的工况,因此实验结果可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应力寿命法(SN 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传统方法。
它基于材料的应力水平与疲劳寿命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大量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建立应力幅与疲劳寿命的 SN 曲线。
在实际应用中,只需知道部件所承受的应力幅,就可以根据 SN 曲线估算其疲劳寿命。
但 SN 法通常假设材料是均质的,且不考虑裂纹的萌生和扩展过程,对于一些存在应力集中或复杂载荷的情况,预测结果可能不够准确。
应变寿命法(εN 法)则考虑了材料的塑性变形。
它基于材料的应变幅与疲劳寿命之间的关系。
该方法适用于低周疲劳情况,即在较高应变幅下,材料的塑性变形起主导作用。
应变寿命法对于分析具有局部塑性变形的部件疲劳寿命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同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对于多轴应力状态的处理较为复杂。
损伤力学方法从微观角度研究材料的损伤演化过程。
通过建立损伤变量与载荷循环次数的关系,来预测疲劳寿命。
这种方法能够考虑材料内部的微观缺陷和损伤积累,但模型参数的确定较为困难,且计算量较大。
裂纹扩展法主要关注裂纹萌生后的扩展阶段。
机械系统疲劳寿命分析与预测方法研究

机械系统疲劳寿命分析与预测方法研究在现代工程领域中,机械系统的疲劳寿命分析与预测是一项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疲劳寿命预测能够帮助工程师评估机械系统的可靠性,并提供制定合理维护和替换策略的依据。
本文将探讨机械系统疲劳寿命分析与预测的方法,为工程领域的从业人员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和思路。
1. 疲劳寿命分析方法疲劳寿命分析是通过对机械系统在实际工作条件下的疲劳损伤进行评估,确定其合适的使用寿命。
在进行疲劳寿命分析时,常用的方法包括“应力-寿命”和“应变-寿命”两种。
首先,应力-寿命法通过测定材料或结构在不同应力水平下的寿命,构建应力与寿命之间的关系曲线。
然后,根据实际应力加载情况,通过曲线插值或外推的方法,预测机械系统在给定应力下的寿命。
其优点是简单易行,适用于较为理想的应力加载情况。
其次,应变-寿命法通过测定材料或结构在不同应变水平下的寿命,建立应变与寿命之间的关系曲线。
然后,根据应变场的测量数据,通过曲线插值或外推的方法,预测机械系统在给定应变下的寿命。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考虑应变集中和变形非均匀性等实际情况。
2. 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疲劳寿命预测是通过对机械系统的工作条件、材料性能和结构特点进行分析,利用数学模型对其寿命进行估计。
常用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包括基于统计学的方法、基于损伤累积理论的方法和基于有限元分析的方法。
首先,基于统计学的方法使用大量的实验数据,通过对寿命分布的统计分析,建立概率模型,预测机械系统在给定工况下的寿命概率。
其次,基于损伤累积理论的方法将机械系统的疲劳损伤过程视为一个损伤累积的过程,通过对损伤的量化和累积规律的分析,建立损伤累积模型,预测机械系统的寿命。
最后,基于有限元分析的方法是一种数值仿真方法,通过对机械系统的结构和工况进行建模,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其进行疲劳寿命预测。
这种方法要求对机械系统的结构和材料特性有较为准确的描述,但预测结果更为精确。
3. 疲劳寿命分析与预测的挑战机械系统疲劳寿命分析与预测面临一些挑战。
如何在工程力学中进行疲劳寿命预测?

如何在工程力学中进行疲劳寿命预测?在工程领域,疲劳破坏是许多结构和机械零部件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确保工程结构和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准确地预测疲劳寿命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在工程力学中进行疲劳寿命预测呢?这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并运用一系列的理论和方法。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疲劳。
简单来说,疲劳就是材料或结构在反复加载和卸载的作用下,经过一定的循环次数后,产生裂纹并逐渐扩展,最终导致破坏的现象。
而疲劳寿命则是指材料或结构从开始受载到发生疲劳破坏所经历的循环次数。
在进行疲劳寿命预测时,材料的性能是一个关键因素。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疲劳特性,这需要通过实验来测定。
例如,通过拉伸试验可以获取材料的强度、塑性等基本力学性能;通过疲劳试验则可以得到材料的疲劳极限、疲劳曲线等重要参数。
这些参数是进行疲劳寿命预测的基础。
载荷的特征也是不可忽视的。
载荷的类型(如拉伸、压缩、弯曲、扭转等)、大小、频率、波形等都会对疲劳寿命产生影响。
在实际工程中,往往需要对复杂的载荷进行分析和简化,以确定其等效的疲劳载荷。
应力分析是疲劳寿命预测的重要环节。
通过有限元分析等方法,可以计算出结构在不同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分布情况。
应力集中是导致疲劳裂纹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准确地确定应力集中区域以及其应力水平是非常关键的。
在众多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中,基于应力寿命(SN)曲线的方法是较为常用的一种。
这种方法通过对大量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建立起应力幅与疲劳寿命之间的关系曲线。
在已知应力幅的情况下,可以根据 SN 曲线估算出疲劳寿命。
然而,这种方法也有其局限性,它通常适用于高周疲劳(循环次数大于 10^4 次)的情况,对于低周疲劳(循环次数小于 10^4 次)的预测精度相对较低。
另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基于局部应变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低周疲劳的情况,它考虑了材料在塑性变形阶段的应变变化对疲劳寿命的影响。
通过测量或计算局部应变,可以利用相应的模型来预测疲劳寿命。
材料疲劳寿命研究与预测

材料疲劳寿命研究与预测引言材料疲劳是指在交变应力下,材料会由于应力集中、组织形变或微观裂纹的扩展而导致失效的现象。
疲劳失效是许多工程结构中经常发生的一种失效形式,因此研究和预测材料的疲劳寿命对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材料疲劳寿命的研究方法和预测技术进行探讨。
1. 疲劳寿命研究方法1.1 疲劳寿命试验疲劳寿命试验是研究材料疲劳行为的重要手段。
该试验通过不同的应力水平和应力幅值来加载样品,测量样品的应变和循环次数,从而确定材料的疲劳寿命。
为了提高试验的准确性,需要控制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并使用先进的测量设备和数据分析方法。
1.2 微观组织观察疲劳行为与材料的微观组织有密切关系。
通过显微镜观察和金相分析等技术,可以观察到材料在疲劳过程中的组织变化与裂纹扩展情况,从而深入了解疲劳机制。
现代材料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发展使得更先进的显微观察技术,如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等能够提供更详细的观察结果,有助于疲劳寿命的研究。
2. 疲劳寿命预测技术2.1 基于经验公式的预测方法经验公式是常用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之一。
这些公式基于大量试验数据和统计分析建立,可以通过输入材料的强度、硬度、应力水平等参数来估计材料的疲劳寿命。
尽管该方法简单易行,但由于忽略了材料的微观变化和复杂的应力状态,其预测结果具有一定的误差。
2.2 基于损伤机理的预测方法损伤机理是疲劳寿命预测的重要理论基础。
基于损伤机理的预测方法试图将疲劳过程分解为损伤积累和裂纹扩展两个阶段,并分析损伤积累速率和裂纹扩展速率的关系,最终预测材料的疲劳寿命。
这种方法通常基于断裂力学原理和材料损伤机理的理论模型,需要大量的试验数据进行参数校准,但具有更高的预测准确性。
2.3 基于数值模拟的预测方法数值模拟技术在疲劳寿命预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该方法通过建立材料的有限元模型,模拟实际工程结构的应力状态和变形过程,进而预测材料的疲劳寿命。
数值模拟方法可以考虑材料的复杂性和非线性行为,提供更准确的寿命预测。
混凝土桥梁结构疲劳寿命预测技术规程

混凝土桥梁结构疲劳寿命预测技术规程一、前言混凝土桥梁作为道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承重能力受到疲劳损伤的影响。
因此,疲劳寿命预测技术是混凝土桥梁结构设计和维护的重要内容。
本文主要介绍混凝土桥梁结构疲劳寿命预测技术规程。
二、疲劳寿命预测基本原理疲劳寿命预测是根据桥梁结构的荷载历程和材料性能,通过计算得到桥梁结构的疲劳损伤程度和疲劳寿命。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对桥梁结构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分析,得出应力历程和疲劳损伤程度,进而计算出桥梁结构的疲劳寿命。
三、桥梁结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1.应力范围法应力范围法是最常用的桥梁结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将荷载历程转化为应力历程,并根据应力范围计算出桥梁结构的疲劳损伤程度和疲劳寿命。
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荷载历程。
(2)根据荷载历程计算出应力历程。
(3)计算应力范围,并确定应力范围对应的疲劳损伤程度。
(4)根据疲劳损伤程度和材料疲劳寿命曲线,计算出桥梁结构的疲劳寿命。
2.应力时间法应力时间法是一种考虑荷载历程时间性质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将荷载历程分解为若干个时间段,并根据时间段内应力的大小和持续时间来计算桥梁结构的疲劳损伤程度和疲劳寿命。
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荷载历程。
(2)将荷载历程分解为若干个时间段。
(3)计算每个时间段内应力的大小和持续时间,并根据应力时间来计算出桥梁结构的疲劳损伤程度。
(4)根据疲劳损伤程度和材料疲劳寿命曲线,计算出桥梁结构的疲劳寿命。
3.应变范围法应变范围法是一种考虑材料应变特性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将荷载历程转化为应变历程,并根据应变范围计算出桥梁结构的疲劳损伤程度和疲劳寿命。
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荷载历程。
(2)根据荷载历程计算出应变历程。
(3)计算应变范围,并确定应变范围对应的疲劳损伤程度。
(4)根据疲劳损伤程度和材料疲劳寿命曲线,计算出桥梁结构的疲劳寿命。
四、疲劳寿命预测计算1.疲劳损伤程度计算疲劳损伤程度可以用疲劳损伤积分来表示,其计算公式如下:D = ∑(Ni/Nf)^a其中,Ni表示第i个应力范围的循环次数,Nf表示该应力范围下的疲劳寿命,a为材料的疲劳指数。
航空器结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航空器结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在航空领域,确保航空器的安全运行是至关重要的。
而航空器结构的疲劳寿命预测则是评估其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关键环节。
航空器在飞行过程中,会不断承受各种复杂的载荷,长期累积下来,结构可能会出现疲劳损伤,甚至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因此,准确预测航空器结构的疲劳寿命对于保障飞行安全、降低维护成本以及优化设计都具有重要意义。
要理解航空器结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疲劳。
简单来说,疲劳是指材料或结构在循环载荷作用下,经过一定次数的循环后,发生破坏的现象。
这种破坏往往不是由于单次载荷过大造成的,而是在多次较小载荷的反复作用下逐渐积累的。
对于航空器结构,常见的疲劳载荷包括飞行中的振动、气压变化、起降过程中的冲击等。
目前,常用的航空器结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基于试验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对实际的航空器结构部件进行疲劳试验,获取其在不同载荷条件下的疲劳寿命数据。
试验可以在模拟真实飞行环境的实验室中进行,也可以在实际飞行中进行监测。
通过对大量试验数据的分析和统计,可以建立起疲劳寿命与载荷、材料、结构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对新设计的航空器结构进行疲劳寿命预测。
然而,试验方法存在成本高、周期长的缺点,而且对于一些复杂的结构和工况,试验条件难以完全模拟真实情况。
二是基于理论分析的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是应力寿命(SN)法和应变寿命(εN)法。
SN 法是通过对材料或结构在不同应力水平下的疲劳寿命进行测试,建立应力与寿命之间的关系曲线。
在进行疲劳寿命预测时,根据结构所承受的应力水平,结合 SN 曲线,即可估算出其疲劳寿命。
εN 法则是基于材料的应变与疲劳寿命之间的关系进行预测。
这两种方法都需要对结构的应力或应变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计算,通常需要借助有限元分析等数值方法。
三是基于损伤力学的方法。
损伤力学认为,材料或结构在疲劳过程中会逐渐产生损伤,损伤的积累最终导致结构的破坏。
通过建立损伤演化模型,可以描述损伤随循环次数的发展规律,从而预测疲劳寿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疲劳形成寿命预测方法
10船 王茹娇 080412010035
疲劳裂纹形成寿命的概念
发生疲劳破坏时的载荷循环次数,或从开始受载到发生断裂所经过的时间称
为该材料或构件的疲劳寿命。
疲劳寿命的种类很多。
从疲劳损伤的发展看,疲劳寿命可分为裂纹形成和裂
纹扩展两个阶段:结构或材料从受载开始到裂纹达到某一给定的裂纹长度a0为
止的循环次数称为裂纹形成寿命。
此后扩展到临界裂纹长度acr 为止的循环次数
称为裂纹扩展寿命,从疲劳寿命预测的角度看,这一给定的裂纹长度与预测所采
用的寿命性能曲线有关。
此外还有三阶段和多阶段,疲劳寿命模型等。
疲劳损伤累积理论
疲劳破坏是一个累积损伤的过程。
对于等幅交变应力,可用材料的S —N 曲
线来表示在不同应力水平下达到破坏所需要的循环次数。
于是,对于给定的应力
水平σ,就可以利用材或零部件的S —N 曲线,确定该零件至破坏时的循环数N ,
亦即可以估算出零件的寿命,但是,在仅受一个应力循环加载的情况下,才可以
直接利用S —N 曲线估算零件的寿命。
如果在多个不同应力水平下循环加载就不
能直接利用S —N 曲线来估计寿命了。
对于实际零部件,所承受的是一系列循环
载荷,因此还必须借助疲劳累积损伤理论。
损伤的概念是,在疲劳载荷谱作用下材料的改变(包括疲劳裂纹大小的变化,
循环应变硬化或软化以及残余应力的变化等)或材料的损坏程度。
疲劳累积损伤
理论的基本假设是:在任何循环应力幅下工作都将产生疲劳损伤,疲劳损伤的严
重程度和该应力幅下工作的循环数有关,与无循环损伤的试样在该应力幅下产生
失效的总循环数有关。
而且每个应力幅下产生的损伤是永存的,并且在不同应力
幅下循环工作所产生的累积总损伤等于每一应力水平下损伤之和。
当累积总损伤
达到临界值就会产生疲劳失效。
目前提出多种疲劳累积损伤理论,应用比较广泛
的主要有以下3种:线性损伤累积理论,修正的线性损伤累积理论和经验损伤累
积理论。
线性损伤累积理论在循环载荷作用下,疲劳损伤是可以线性地累加的,各个
应力之间相互独立和互不相干,当累加的损伤达到某一数值时,试件或构件就发
生疲劳破坏,线性损伤累积理论中典型的是Miner 理论。
根据该理论,假设在应力i σ下材料达到破坏的循环次数为i N ,设D 为最终
断裂时的临界值。
根据线性损伤理论,应力i σ每作用一次对材料的损伤为i N D /,
则经过i n 次后,对材料造成的总损伤为i i N D n /。
当各级应力对材料的损伤综合达到临界值D 时,材料即发生破坏,因此可
推出:
11=∑=n
i i i N n , 上式称为线性累积损伤方程式,或帕姆格伦—迈因纳方程式(Palmgren-Miner )。
线性损伤累积理论比较简单方便,但是线性损伤累积理论没有考虑应力之间
的相互作用,而使预测结果与试验值相差较大,有时甚至相差很远,从而提出了
修正线性损伤累积理论,其中典型的是Carten-Dolan 理论。
科学的疲劳形成寿命预测法
科学的疲劳形成寿命预测方法很多,但是按疲劳裂纹形成寿命预测的基本假
定和控制参数,可将它们大致分为以下几类:名义应力法,局部应力应变法,能
量法和场强法等。
一、名义应力法
基本假设:对任一构件(或结构细节或元件),只要应力集中系数T K 相同,
载荷谱相同,它们的寿命就相同。
此法中名义应力为控制参数。
名义应力法的主要不足之处为:(1)没有考虑缺口根部的局部塑性;(2)标
准试件和结构之间的等效关系的确定非常困难,这是由于这种关系和多种因素相
关,如结构的几何形状、加载方式和结构的大小、材料等。
正因为上述缺陷,名义应力法预测疲劳裂纹的形成寿命的能力较低,而且名
义应力法需要在不同应力比R 和不同的应力集中因子T K 下的S —N 曲线。
这些
数据的获得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在名义应力的发展中,出现了应力严重
系数法(SSF )、有效应力法和额定系数法(DRF )等
名义应立法的基本假设 局部应力法的基本假设
二、局部应力应变法
基本假定:若一个构件的危险部位(点)的应力—应变历程与一个光滑试件的应力—应变历程相同,则寿命相同。
此法中的局部应力—应变是控制参数。
局部应力应变法克服了名义应力法的两个主要缺点,但它本身也有一定的缺点,即“点应力准则”,因此局部应力应变法无法考虑缺口根部附近应力梯度和多轴应力的影响。
局部应力应变法预测疲劳裂纹形成寿命需要材料的循环应力—应变εσ-曲线和f N -ε曲线。
材料的循环εσ-曲线有很多,基本上分为两类:稳态的循环曲线εσ-和瞬态的循环εσ-曲线。
f N -ε曲线是描述材料应变与寿命之间关系的。
f N -ε曲线可依据描述寿命特性的控制参数不同分为两种:f N -∆ε曲线和等效应变曲线公式f eq N -ε。
不同的循环εσ-曲线和f N -ε曲线可组合成不同的局部应力应变法,其中稳态的循环εσ-曲线与Manson-Coffin 公式和瞬态的εσ-曲线及Jaske 的f eq N -ε曲线相加是最常用的两种方法。
三、能量法
基本假定:由相同的材料制成的构件(元件或结构细节)如果在疲劳危险区承受相同的局部应变能历程,则它们具有相同的疲劳裂纹形成寿命。
能量法的材料性能数据主要是材料的循环应力-应变曲线和循环能耗-寿命曲线。
虽然在现有的能量法中均假设各循环的能耗是线性可加的,而事实上由于循环加载过程中材料内部的损伤界面的不断扩大,因此能耗总量与循环数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
这一关键问题导致了能量法难于运用于工程实际。
因此能量法可能不是一种十分合理和有前途的方法。
能量法的基本假设 应力场强模型
四、场强法
应力场强法假设:缺口根部存在一破坏区,它只与材料性能有关,对于相同材料制成的构件,若在疲劳失效区域承受相同的应力场强历程,则它们具有相同的疲劳寿命。
应力场强法从研究构件缺口部位应力分布出发,提出一个辨证地处理缺口的局部和整体状况的参数(局部应力应变场强)来反映缺口件受载的严重程度,并认为局部应力应变场强是疲劳裂纹形成的控制参数。
采用局部应力应变场强参数来预测随机疲劳寿命其主要步骤与传统的局部应力应变法基本一致,所不同之处是将缺口局部应力应变的峰谷值由局部应力应变场强参数来代替,步骤为:(1)根据缺口几何参数、缺口件和光滑件的疲劳极限值,利用有限元法确定缺口损伤场半径;(2)输入名义载荷时间历程、材料的循环应力应变曲线进行随机交变加载下的有限元分析,根据所确定的局部损伤场径,同时确定出对应局部应力应变峰谷值点的应力应变场参数,计算出局部应力应变场强谱;(3)对局部应力应变场强谱进行循环记数:(5)输入疲劳性能参数和缺口几何参数,根据选定的损伤公式进行损伤计算:(6)选用疲劳损伤累积理论对所计算出的损伤进行累积,确定疲劳寿命。
应力场强法克服了名义应力法用材料力学进行应力分析的简单、粗糙与保守,又克服了局部应力应变法无法考虑尺寸效应等因素的缺陷。
场强参数的计算比直接用应力应变要麻烦。
结论与展望
构件的疲劳是个复杂的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要精确地预估构件的疲劳寿命,需要选择合适的模型,这就需要宏观力学方面的研究,包括疲劳裂纹发生、发展直至破坏的机理,还需要微观力学方面的研究包括位错理论等,此外,还涉及到金属材料科学、材料力学、振动力学、疲劳理论、断裂力学和计算方法等多门学科。
只有更深刻地认识了疲劳破坏的机理,将宏观和微观研究结合起来,才能更精确地预测寿命。
总结疲劳寿命预测的各种理论与方法,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如下:
(1)预测疲劳裂纹形成寿命的方法很多,但仍有很多问题需要不断深入探讨,比如选择何种损伤理论更符合实际情况,如何深入了解疲劳裂纹形成阶段的损伤机理等。
目前在疲劳裂纹形成寿命预测方法之中,局部应力应变法最有效且应用最广泛;场强法发展迅速,具有发展潜力,其分析计算方法较为复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该方法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2)很多构件处于高温及腐蚀性环境下工作,腐蚀、蠕变及疲劳损伤不是各自独立发展,在一定条件下存在交互作用,使部件寿命大大减少。
对疲劳与蠕变、疲劳与腐蚀的交互作用下的寿命预测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