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d_有关诗人、书法家殷浩的个人简介

合集下载

王羲之《伏想清和帖》所见“殷生”及相关问题

王羲之《伏想清和帖》所见“殷生”及相关问题
关河 , 会稽 王与殷 浩 联手 , 以殷 浩为 中军将 军 、 假节 、 都督 扬豫徐 兖
青五 州军 事 , 桓温 那 里夺 得 北伐 的领 导权 。永 和九 年 (5 )殷 从 33 , 浩北伐 失利 , 年废 为庶 人 。殷 浩 在扬 州 刺 史任 上 曾经 说 服 好 友 次 王羲 之入都 出任 护军 将 军 。后 羲之 “ 求 ” 放 宣城 郡 , 会 稽 内 苦 外 值 史王述 离 职守丧 , 由王 羲之 接任 , 这一 安排 大概也 与殷 浩有关 。 殷 浩是 东晋历 史上 一位 重要 人物 ,晋 书 ・ 浩传 》 载他“ 《 殷 记 永 和 十二年 (5 ) ” 未详 月 份 。正史 里明确记 录某人逝 世 时间 , 36卒 , 一
十月末致函王羲之的“ 桓公 ” 当指桓温 , 中说 到的“ 信 所在荒 甚” 应是桓温永和十二年(5 ) 36 七八月问北伐之役入洛所见 。桓温 在 北还 有一 番调 度 :表镇 西将 军谢 尚都督 司州诸军 事 , 洛 阳 , “ 镇 以
尚未至 , 留颍 川太 守 毛穆 之 、 护 陈武 、 南 太守 施 戴 以 二 千人 戍 督 河 洛 阳”《 (资治 通鉴 》 卷一 百 )布置停 当后还镇 。“ 月末书 ” , 十 当是桓 温 自洛还 镇荆 州之 后所写 。《 伏想 清 和帖 》 的收信 人 当是谢 尚。具 体 考释详 《 王羲 之 十帖写 作时 间考 略 》见《 羲之 书法 与 琅琊王 氏 ( 王
文为 :
伏 想清 和 , 士人 皆佳 。适 / 桓公 十 月末 书 , 为慰 。云/
所在荒甚, 可忧。殷 生/ 问, 数 北事势复云何?想/ 安西以
至 , 数 面 不? 或/ 顿 历 阳 , 能 云 尔耶 ? 无/ 同 为叹 。迟 缘

世说新语殷浩的故事

世说新语殷浩的故事

世说新语殷浩的故事标题:世说新语:殷浩的故事简介:本文将讲述历史人物殷浩的故事,展现他在古代社会中的智慧与勇气,体现了他的人格魅力与价值观。

正文:在古代中国历史上,殷浩是一位备受推崇的人物。

他以其聪明才智和高尚品德而闻名于世。

殷浩出生于一个世家之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家庭的栽培。

殷浩自幼聪明过人,善于思考和观察。

他对于世事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独到的见解,常常能够从细微之处发现问题的核心。

在他眼中,每一个问题都蕴含着解决的线索,他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开难题。

一个有名的故事是关于殷浩在官场上的表现。

当时,他受命处理一起疑难案件,案情复杂,需要审查大量的证据和口供。

其他人都认为这是一起棘手的案件,很难找到真相。

而殷浩却深信,只要找到一条线索,就能够解开谜团。

他细致入微地审查了所有的证据,将每个犯罪嫌疑人的口供和证词进行了对比。

最终,在一位证人的口供中,他发现了关键的矛盾之处。

他通过推理和分析,找到了真相,并找到了真正的罪犯。

这一事件令他声名大噪,成为了当时官场上备受赞誉的人物。

殷浩的智慧不仅仅体现在处理案件上,他还在政治上表现出色。

他深知,治理国家需要的不仅是临时的政策,更需要一个长远的规划。

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建议,旨在提高社会的公平性和人民的幸福感。

他主张减轻贫困人口的负担,提倡教育普及,以及加强社会福利体系的建设。

尽管他的改革建议遭到了一些保守势力的反对,但他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勇气。

他用事实和理性来反驳批评和质疑,最终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和认可。

他的改革成果为后世所称道,奠定了他历史地位的基石。

总之,殷浩是一个具有卓越才智和高尚品德的历史人物。

他在古代社会中展现出了智慧和勇气,他的人格魅力和价值观令人敬佩。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聪明才智与高尚品德的结合是成功和成就的关键。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样的精神和追求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传承。

殷浩书空的典故

殷浩书空的典故

殷浩书空的典故
殷浩书空,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典故,源于南北朝时期殷浩的故事。

据传,殷浩年少时就喜欢读书,刚刚出生时,他的父亲就为他立下了一个“书房”。

殷浩饱读诗书,终于成为一个才华横溢的文学家。

随着年龄的增长,殷浩越来越受到朝廷官员的重视,甚至成为了当时南北朝南齐的司空(类似现代的国务卿)。

一天,殷浩正在读书,官员们前来拜访,殷浩看穿了官员们的虚伪,于是说:“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我的书房吧。

”殷浩带着官员们走到书房,打开门却发现书房里啥也没有。

殷浩便对官员们说:“在我心中,书真的就在这里这个地方,而不是实实在在的东西。


殷浩书空的典故,传颂至今,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经典之一,也为后人留下了一份难以割舍的文化记忆。

它告诉我们,读书并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过程,更是一种态度与思想的沉淀,我们需要的是心中的书,而不仅仅是那些实打实的文字。

《笔法记》荆浩

《笔法记》荆浩

《笔法记》荆浩《笔法记》【荆浩】简介《笔法记》是一部山水画论著,又名《山水受笔法》、《画山水录》,五代后梁荆浩撰写。

《笔法记》诞生于山水画渐趋成熟的时代,总结了前人和作者,自己的经验,继往开来,构建出山水画论的体系。

宋郭熙《林泉高致》、韩拙《山水纯全集》均深受其影响,在中国画论史和绘画史上,此书都有难以低估的价值和作用。

【923——936】作者介绍荆浩(约850-?),五代后梁画家。

字浩然,号洪谷子。

山西沁水(一说河南济源)人,[1] 因避战乱,常年隐居太行山。

擅画山水,师从张璪,吸取北方山水雄峻气格,作画“有笔有墨,水晕墨章”,勾皴之笔坚凝挺峭,表现出一种高深回环、大山堂堂的气势,为北方山水画派之祖。

所著《笔法记》为古代山水画理论的经典之作,提出气、韵、景、思、笔、墨的绘景“六要”。

现存作品有《匡庐图》《雪景山水图》等。

内容太行山有洪谷,其间数亩之田,吾常耕而食之。

有日,登神钲山,四望迥迹,入大岩扉,苔径露水,怪石祥烟,疾进其处,皆古松也。

中独为大者,皮老苍藓翔鳞乘空,蟠虬之势,欲附云汉。

成林者,爽气重荣;不能者,抱节自屈。

或迥根出土,或偃截巨流,挂岸盘溪.披苔裂石。

因惊其异,遍而赏之。

明日,携笔复就写之,凡树万本,方如其真。

明年春,来于石鼓岩间遇一叟,因问,具以其来所由而答之。

叟曰,子知笔法乎?曰,仪形野人也,岂之笔法耶?叟曰,子岂知我所怀邪?闻而渐骇。

叟曰,少年好学,终可成也。

夫画有六要: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曰墨。

曰,画者,华也,但贵似得真,岂此窍矣。

叟曰,不然,画者,画也。

度物象而取其真。

物之华,取其华。

物之实,取其实,不可执华为实。

若不知术,苟似可也,图真不可及也。

曰,何以为似?何以为真?叟曰,似者,得其形遗其气,真者,气质俱盛。

凡气传于华,遗于象,象之死也。

谢曰,故知书画者,名贤之所学也。

耕生知其非本,玩笔取与,终无所成,惭惠受要,定画不能。

叟曰,嗜欲者,生之贼也。

史浩人物简介介绍与典故

史浩人物简介介绍与典故

史浩史浩(1106年—1194年),字直翁,号真隐。

明州鄞县人,南宋政治家、词人。

高宗绍兴十五年 1144年)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

他向宋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参知政事。

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

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国公。

宋光宗御极,进太师。

绍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

宋宁宗登基,赐谥文惠。

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弥远贵,追封越王,改谥忠定,配享孝宗庙庭。

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个人著作著有(尚书讲义》、 鄮峰真隐漫录》50卷,有清印本。

鄮峰真隐大曲》2卷、 词曲》2卷,有 疆村丛书》本。

(史浩文集中保存了许多不易见到的宋代大曲的歌词。

关于唐宋的歌舞戏,如今大都已经失传。

今能见到的宋人词曲集,大都是个别作者写的独立词调的结集,没有组成整套的演奏用脚本,一般士大夫家中歌女所唱的,也多数是单独的歌,前后不相连续。

在史浩的(鄮峰真隐漫录》中,记录下了他创作的好几套大曲的歌辞。

每一套又各有段落,他记下了段落的名称与细节。

现存所能见到的有(7套:①(采莲》 寿乡词),内分"延遍、摇捱遍、入破、衮遍、实催、衮、歇拍、煞衮",共8个部分。

② 采莲舞》,也是8个部分,但并无每一部分的专名,只在每一段唱词之前,详细写明了每一演员的动作和念词( 骈文)。

在念词之后,也附录了唱词,这些唱词是常见的词调。

③ 太清舞》,也是8个部分,内容为游仙求道之歌。

④( 柘枝舞》,共4个部分,其第一部分详细的问答,也是指导演员唱什么歌的节目单。

⑤(花舞》,共14部分。

前面的11部分每首唱词之前、念词之后又有七言四句,以花配客,点明所唱花名及其"客"名。

如牡丹为贵客、瑞香为嘉客、丁香为素客、春兰为幽客、蔷薇为野客、酴□为雅客、芙蕖为净客、秋香为仙客、菊英为寿客、寒梅为清客、芍药为近客,每花舞唱了,后行吹 三台》。

念了,舞、唱〔蝶恋花〕。

崔颢是什么人介绍

崔颢是什么人介绍

崔颢是什么人介绍崔颢(公元704年—754年),唐朝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氏,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

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崔颢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唐代诗人崔颢崔颢是什么人?崔颢是唐代的诗人,关于他的记载其实并不是很多。

他是河南开封人,据记载在20岁左右的时候,便为了仕途去长安,中了进士。

崔颢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他所写的《黄鹤楼》,李白见了也为他放下笔了,可见他的思维敏捷,连诗仙李白都佩服。

在《旧唐书》中,与王昌龄,孟浩然,高适相提并论,著有诗集《崔颢集》。

崔颢考试中了进士,按理说他这样的才华不会在仕途上不如意,但是崔颢也仅仅在开元年间当过太仆寺丞,一个从六品或者从五品的官品,在天宝元年,曾担任过司勋员外郎,也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官。

其原因在于崔颢年轻时,年少轻狂,爱喝酒,赌博,小看女子,甚至曾经扬言娶妻必娶貌美的,如果厌倦了,抛弃了再娶。

这样的品行,在现在看来,都为人不耻,更何况在古代。

就因为这样,没有人在官场举荐他,以至于在仕途上郁郁不得志,空有满腔才华却无处施展。

崔颢早期的作品,多是描写夫人闺房之时,诗风浮艳,有轻薄之意。

在官场上不如意的他,索性辞官,游历名山大川,更是去了塞北大漠,开阔了视野。

也就在这个时候,崔颢的诗风骤变,变得慷慨豪迈,雄浑大气。

崔颢离家后在外游历了近20年,但是在后面,其仍旧没有回家。

功名心重的他回到了长安,为谋仕途,最终死在了异乡。

据记载,崔颢的品行很差,但是才华确实值得我们肯定。

崔颢的诗崔灏是唐代一名才情卓著的大诗人,崔颢的诗也是后人追逐的对象,其中他的《黄鹤楼>已经成为了传世名篇,在很多唐诗选集中都会出现。

崔颢的诗大体可以分为3个阶段,他早年时游历四海,经常传出一些绯闻来,当时的人都为他所不齿,但是后来去了边塞,他精神视野大开,风格开始变得雄浑自然起来,在诗中也开始描述一些祖国边疆河山的风景,不再局限于小情小爱。

诗词大会申浩简介

诗词大会申浩简介

诗词大会申浩简介嘿,你知道申浩吗?在诗词大会这个充满诗意的舞台上,他就像一颗闪亮的星呢。

申浩,他可不是一个普通的诗词爱好者。

他对诗词的热爱,就像是蜜蜂对花朵的痴迷。

你看啊,蜜蜂只要闻到花香,就会不顾一切地扑过去,申浩只要一看到诗词,那眼睛里就放光,整个人就像被吸进了诗词的奇妙世界里。

我曾经听他说过:“诗词对我来说,就像呼吸一样自然,一天不读诗,就感觉这一天缺了点啥。

”他在诗词大会的舞台上,那表现可真是精彩极了。

每次答题的时候,他就像一个久经沙场的将军,镇定自若。

周围的选手们也都暗暗佩服他呢。

有一次,一个很有挑战性的诗词接龙环节,前面的选手都有点犯难,轮到申浩的时候,他眼睛都没眨一下,脱口而出一句非常应景的诗句,就像一把精准的钥匙,一下子就打开了那扇通往胜利的门。

旁边的一位选手忍不住对他竖起大拇指说:“申浩,你可真厉害啊,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申浩只是谦虚地笑了笑说:“我也就是读的诗词多了,瞎蒙的。

”其实我们都知道,这哪是瞎蒙啊,这都是他平日里积累的成果。

申浩对诗词的理解也特别深刻。

他看待一首诗词,就像是一位探险家在探索神秘的宝藏。

他能从那些简单的文字里挖掘出作者的情感、时代的背景,还有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微妙意境。

有一回,大家在讨论一首古诗,很多人只是表面理解了诗的意思,申浩却能把诗里诗人的那种壮志未酬的悲愤和对未来的憧憬分析得头头是道。

他说得绘声绘色,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仿佛穿越到了那个古代的世界,看到了诗人站在高山之巅,对着天空抒发自己的情怀。

申浩不仅仅是自己痴迷于诗词,他还特别乐意把诗词的美分享给身边的人。

他就像一个热情的导游,带着大家在诗词的海洋里遨游。

他经常跟朋友说:“你们不知道啊,诗词里的世界可美了,就像一个神秘的花园,每一首诗都是一朵独特的花。

”他会给朋友们讲诗词背后的故事,那些诗人的趣事、诗中的历史典故。

朋友们开始的时候可能不太感兴趣,但是在他的感染下,慢慢地也都爱上了诗词。

在我看来,申浩就是诗词大会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殷浩书空的典故

殷浩书空的典故

殷浩书空的典故
殷浩书空,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典故。

相传殷浩是晋朝的一位才子,才华出众,博览群书,尤其擅长书法。

他的书法被誉为一绝,能够达到“墨自如冰”的境地。

有一天,殷浩被邀请参加宴会。

当晚,宴席上众人都在自夸自己的特长,唯独殷浩沉默寡言。

宴会结束后,众人纷纷找到殷浩,诚恳地询问他为何不言自豪。

殷浩微笑着说:“吾等之中,有诗人善于吟咏,有音律精通,有画家擅长绘画,而我只是喜欢书法。

”他继续说道:“书法作品虽然看不见、听不见、可用的东西,但它却可以让人领略到意境的美妙,可以让人感受到一种心境的迷醉。

书法之美在于无形无质,浸润在墨中的灵气才是最重要的。


殷浩的话让众人陷入了沉思。

他们意识到,殷浩对书法的坚守和执着,并不需要任何外在的夸耀和宣传。

殷浩所追求的殷都是一种内心的宁静和独特的审美体验。

于是,众人对殷浩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开始更加尊重他的选择和追求。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真正的价值不需要依靠外在的炫耀来证明,内心的追求和执着才是最珍贵的财富。

殷浩书空这一形容也成为了对于有真才实学但低调谦逊的人的称赞和赞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殷浩
现任:塔里木大学特聘西域文化研究员
新疆作家书画院副院长
新疆楹联协会副主席
新疆楹联书画艺术委员会主任
新疆旅游商会副会长
新疆ENBA企业家协会副会长
新疆大地森杰旅游规划院院长
帕米尔太阳部落书画院院长
新疆报告文学学会理事
殷浩,又名殷纪平,汉族,出生于新疆阿克苏,自诩“新疆土特”。

引一句诗人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满泪水,因为我爱这片土地爱的深沉。

”七岁开始习书,以汉隶行草为书界认可,19岁起在全国各报刊杂志发表诗歌散文。

并从多浪河边来到这“美丽的牧场”乌鲁木齐,放牧着我的青春和梦想,曾在新闻单位就职,蓦然回首,头发斑白,人以沧桑,现自由谋生,乐得逍遥。

作品多以民间流传,二零一三年在乌鲁木齐拍卖价四尺对开四字幅拍价三千元。

作品被巴基斯坦福记等多家大学收藏。

从事新闻记者编辑数十年。

作品在全国多有获奖。

出版诗集《开满荷香》,古诗词集《素写天山》。

在书中曾这样自序:我从来就不是诗人!也不想当诗人。

人生起伏,大波打折,也更不像一个商人,只想做一个真实的人罢了。

这便是最真诚,最执着的气质,从他的人,你读懂了他的诗,从他的诗你又读懂了他的人,一个钟情于文学的男人一颗巨大的苍松,他有关爱和责任,有一种真挚的情怀,诗以言志,歌以咏情,诗歌者,志情相合,刚柔相济,由此激荡着我们追求幸福的心志。

赠友人
寒流把我瞭望的窗口
涂抹得有些缭乱了
你还不来
坐在寒冬的一角
是一幅岁寒三友图吧
看松举雪笑傲劲撑苍穹品竹清枝蕴秀高节虚心赏梅寒香溢彩赤心报春
如果我是图中的一偶
那便是一块朴拙的丑石吧
和你并肩而立
友谊一生
举松之伟映竹之雅壮梅之魂
很遥远吗
曾以为自己是松可以栋天一方
自己是竹可使心节如虹
自己是梅可笑冰雪严冬
如今秋水已至
鬓发染霜
才知道一个人要有
松之气概竹之高节梅之赤城
才知道要骨中植松心中种竹血中育梅
让我们的平凡
有一种境界依托
有一种品德升华
有一种人格净化
我老了吗
走在路上我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