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股票市场的自律监管【开题报告】
中国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体制的问题及其改进-2019年精选文档

中国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体制的问题及其改进在各国的证券监管体制中,证券交易所始终都是以一个重要的自律机构的形式在整个证券监管体制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证券交易所从一开始就是在政府指导和扶持下建立起来的,这使得我国的证券交易所与国家监管机构存在着某种天然的联系。
1995年,国务院明确提出了证券市场的“八字方针”:“法制、监管、自律、规范”,把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都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证券监管体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这种进步仍然主要体现在政府监管方面,自律监管制度的发展则明显滞后。
为了适应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完善证券交易所的自律组织功能,发挥其在行业自律、诚信建设和业务创新方面的职能已经成为市场发展的客观需求。
一、中国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制度的现状为了强化我国证券交易所的自律监管职能,我国的立法部门多次修订了《证券法》,最后一次修订是在2005年并于2006年1月1日正式开始施行。
新的《证券法》在法律上明确了证券交易所作为自律组织的地位,强化了其自律监管职能,这是我国立法上的一个重大发展。
根据《证券法》的规定,证券交易所是为证券集中交易提供场所和设施,组织和监督证券交易,实行自律管理的法人。
这一定义,第一次在《证券法》中明确了交易所自律管理的职能和交易所自律组织的性质。
新的《证券法》还将原证监会享有的本该属于证券交易所的权力转移到证券交易所。
例如,依照新《证券法》,证券上市交易申请由证券交易所审核同意,不再由证监会核准。
暂停或者终止股票上市交易,由证券交易所直接决定,不再由证监会决定或者由证监会授权交易所决定。
甚至交易所对证券上市条件也享有一定的自主权,即交易所可以规定高于《证券法》规定的上市条件。
另外,新《证券法》还进一步明确了交易所制定规则的权力,规定“证券交易所依照证券法律、行政法规制定上市规则、交易规则、会员管理规则和其他有关规则,并报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
论我国证券市场自律监管存在的问题司瑞

论我国证券市场自律监管存在的问题司瑞发布时间:2021-08-24T05:54:38.835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3期作者:司瑞[导读] 从新《证券法》的规定来看,我国当前的证券监管模式为综合型的监管模式,这种模式符合我国的国情,但从实践来看还有诸多实施与实现相矛盾的地方,这其中,正确处理政府监管与自律监管的关系,充分发挥自律监管的潜能,无疑是重中之重。
中国政法大学北京 100088摘要:从新《证券法》的规定来看,我国当前的证券监管模式为综合型的监管模式,这种模式符合我国的国情,但从实践来看还有诸多实施与实现相矛盾的地方,这其中,正确处理政府监管与自律监管的关系,充分发挥自律监管的潜能,无疑是重中之重。
正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前主席道格拉斯指出:“将大量的事实管理行为委托于自律组织进行,不仅必须,而且可行。
这样,政府将在管理活动中取得自由权,从而扮演监管者的角色。
政府始终握有管理的武器,处于为管理手段的实施扫清各种障碍的地位。
政府随时准备出击,但他希望自己永远按兵不动。
”关键词:证券市场;自律监管;证监会;证券交易所;证券业协会正文:根据新《证券法》第96条、第166条的相关规定,证券交易所、证券业协会制定和实施自律规则,依法实行自律性管理。
自律监管机构在整个证券市场监管的体系中都应当发挥重要的作用,而这恰恰是我国证券市场监管中的纰漏所在。
证券自律监管机构的作用没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这正是我们的问题所在。
一、证监会的权力覆盖面仍较为宽泛我国新《证券法》第99条第二款规定:“设立证券交易所必须制定章程。
证券交易所章程的制定和修改,必须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
”证券交易所有自己的理事会、全体会员组成的会员大会,但是法律却没有赋予其独立的章程制定和修改权,这是令人费解的。
事实上,章程并不比相关证券发行、交易细则,里面涉及实质性权利义务内容的规定十分少见,并且最后章程的实施者是证券交易所自己,证监会认为良好的章程并不一定适合证券交易所的需要。
法治监管自律规法等方面谈谈发展中的证券市场经典论文 不容错过

指导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八字方针”是法制、监管、自律、规范.证券市场法治包含自律规范和自律监管,法治化包含着借助自律实现的法治状态。
证券市场自律分为有组织的自律和社会约束两种形态。
有组织的自律,是自律组织在法律规定范围内,通过签署和执行组织章程或者协议等方式,凭借自律组织成员赋予的适当权力,对自律组织成员及相关当事人参与证券发行、交易及相关活动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和处理的管理行为。
社会约束则是抽象自律。
社会约束不依赖于既存的法定自律组织,但却发挥着约束证券市场参与者的功能。
我国证券市场的市场化程度远低于我国经济的整体市场化水平。
尤其是在基础性法律制度建设相对落后的背景下,政府监管成为最主要的证券市场监管手段,行政权力成为证券市场秩序的主宰。
随着市场化和法治化进程发展,政府监管理念及手段都有必要适当调整。
我国上世纪90年代初期创建的证券市场,带有明显的嵌入式和探索式特征,其最初创设目的是为了缓解企业面临的资金短缺,故而缺乏对保护投资者利益和建立健康市场秩序的充分关注。
证券市场功能定位存在偏差,无法合理地平衡发行人与投资者之间的关系;经济及社会正处于转型期,诚信尚未成为市场参与者的基本价值观;证券立法过于简约,法治建设未被当作发展证券市场的基础性工作,上述情形成为诱发证券欺诈案件的重要原因。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历史和实践证明,诚信是现代人类社会的最基本行为准则,背弃诚信不仅会摧毁证券市场和经济秩序,更会将中华民族带入泥潭。
证券市场诚信的制度价值诚信试图以抽象语言来表达人类依存关系的共性,即信任、善意、利他。
在传统民商法领域,诚信曾表现出浓厚的道德化、内在化和主观化色彩。
但自康德时代以后,法律与道德开始分离,在观念上逐渐造成了法治与诚信、法律与道德的某种对立。
在现代商业社会,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商业活动的原动力,商业因素对诚信传统内涵产生重大影响,诚信法则被注入多元化价值观念。
证券市场出现后,诚信法则的内涵发生了更大变化。
股票市场市场治理和自律管理制度

股票市场市场治理和自律管理制度股票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企业融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市场操纵等问题,股票市场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为了保障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各国普遍设立了市场治理和自律管理制度。
本文将就股票市场市场治理和自律管理制度进行探讨。
一、市场治理的必要性市场治理是指通过建立一系列规范和制度,保障市场的公平公正,维护投资者的利益,实现市场的有效运行和健康发展。
市场治理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投资者权益:股票市场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投资者往往处于弱势地位。
建立有效的市场治理制度,能够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提升市场的透明度,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2. 提高市场效率:市场治理能够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交易环境,减少市场操纵和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保护市场的秩序,提高市场的运行效率。
3. 防止系统性风险:市场治理制度可以对市场的风险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控制,避免系统性风险的发生,维护市场的稳定。
二、股票市场的自律管理制度自律管理制度是指股票市场内部组织或者行业协会制定的一系列规则和制度,对市场参与者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维护市场的秩序和稳定。
股票市场的自律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信息披露要求:股票市场要求上市公司及其他市场参与者按照一定的规范和要求进行信息披露,确保市场的信息公开和透明。
2. 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的监管:股票市场严禁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等违法行为,自律管理制度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制约,加强了监管和处罚力度。
3. 监管机构的设立:股票市场设立了专门的监管机构,如证券监管委员会等,对市场参与者和市场行为进行监管和管理。
4. 交易规则和市场秩序:股票市场制定了一系列的交易规则和市场秩序,对交易行为进行规范和指导,保障市场的公正和透明。
三、股票市场市场治理的挑战和改进措施股票市场的市场治理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主要包括:1. 监管力度不足:部分股票市场在市场监管和自律管理方面的力度不够,导致市场秩序混乱,投资者利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
中国证券市场监管体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证券市场监管体制研究的开题报告摘要:中国证券市场监管体制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程。
其中包括中央政府层面的证券市场监管机构,以及地方政府层面的监管机构。
当前,我国证券市场监管存在诸多问题,如监管资源分散、混乱、力度不足等。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现有监管体制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研究方法: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从监管体制的角度出发,对我国当前证券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梳理监管机构之间的职责、权力范围、协调配合等方面的规定,探讨地方政府参与证券市场监管的重要性,并且以部分案例进行分析,梳理其监管机构以及运作模式,从而为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监管体制提出可行的建议。
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深度探讨我国当前证券市场监管体制的问题所在,以及如何构建一套科学合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证券市场监管体制,旨在提升证券市场监管的水平和质量,根本性地解决当前证券市场监管问题,保障市场稳定、有序和健康发展。
关键词:证券市场、监管、体制、问题、解决方案Abstract: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upervision system for China's securities market is a long-term and systemic project. This includes the securities market regulatory institutions at the central government level, as well as the regulatory institutions at the local government level. Currently,there are various problems with securities market regulation in China, such as the dispersion of regulatory resources, disorder, and insufficient intensity. Therefore,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problems of the existing regulatory system and its causes, and to propos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Research methods: Literature review and case analysis.Research content: This study will star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gulatory system, conduct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in China's current securities market regulation, clarify the provisions ofresponsibilities, power scope, coordination and cooperation amongregulatory agencies, explore the importance of local governmentparticipation in securities market regulation, and analyze some cases to clarify their regulatory agencies and operational modes, thus putting forward feasibl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China's securities market regulatory system.Research significance: This study aims to deeply explore the problems of China's current securities market regulatory system and how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reasonable, and adaptable securities market regulatory system that meets the need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t aims to improve the level and quality of securities market regulation, fundamentally solve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securities market regulation, and ensure the stability, orderliness,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Keywords: securities market, regulation, system, problems,solutions.。
我国新股风险监管制度探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新股风险监管制度探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目前我国股票市场行情颇为活跃,尤其是A股的开放程度提高,投资者的对新股的关注度日益加强。
但是,由于投资新股存在较大风险,特别是一些大牌新股持续走低,给投资者带来了不小的投资损失。
面对这种情况,我国股市监管机构采取了一系列监管措施,其中探索建立新股风险监管制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
本文拟对我国新股风险监管制度进行探究,以期为未来完善新股市场监管制度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计划目前,我国新股风险监管制度尚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为此,本文拟分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1.新股上市标准的制定我国已经制定出了针对新股上市的一定标准,如市盈率不超过23倍等。
但是,在具体实施上是否到位,是否能够符合市场实际需要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究,以期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新股上市标准。
2.新股发行的配售方式新股发行的配售方式直接涉及到投资者的利益,因此新股配售方式的合理性对整个新股市场的发展及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影响很大。
本文将对目前新股发行的配售方式进行探讨,考虑合理的新股分配方法。
3.新股的信息披露信息披露是股市监管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对于新股而言,这一点显得更加重要。
本文将分析目前我国新股信息披露的不足之处,并探究如何加强新股信息披露,以保证市场透明和投资者的知情权。
4.新股暂停上市的规定新股在上市后如遭遇重大负面信息或显著下跌,股票交易所有权决定暂停其上市。
本文将介绍新股停牌的规定与程序,并探讨其中问题的存在与解决之道。
基于以上研究方向,我们计划在三个月时间内完成论文。
三、论文预期成果本文将系统介绍我国新股风险监管制度,梳理其内部结构。
并对新股上市标准、新股发行的配售方式、新股的信息披露、新股暂停上市的规定进行探讨,提出改进意见。
同时,本文将针对新股风险监管的实践困难进行深入分析,吸取国外优秀的风控管理经验,提出适合我国新股市场的解决方案,以期为新股监管提供借鉴。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一直是一个热点话题,近年来,证券市场发生了一系列严重的失信和违法行为,严重损害了国家和投资者的利益。
因此,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监管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为深化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提出建设性意见。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1)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现状分析(2)我国证券市场监管中存在的问题(3)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改进措施2. 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文献和数据,深入了解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历史、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2)调查研究法: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并分析对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看法和建议。
(3)比较分析法:分析国内外证券市场监管的差异,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改进措施。
三、研究意义本研究将从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三个方面来展开研究,为深化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提出建设性意见。
同时,本研究将为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可靠的参考和依据。
四、预期成果(1)系统深入的了解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2)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案。
(3)对于深化我国证券市场监管、完善证券市场制度提供可行性建议。
(4)为相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重要参考。
五、研究进度初步调研及文献阅读 2周问卷设计与发放 1周数据收集及分析 3周方案设计及撰写 3周答辩准备 1周六、参考文献1. 冯军,证券市场监管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石家庄:河北经济出版社,2018年。
2. 刘丽,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问题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
3. 张志华,证券市场监管模式的选择与探索,重庆:重庆出版社,2019年。
股票市场市场治理和自律管理制度

股票市场市场治理和自律管理制度股票市场作为经济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资本市场的运作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保障市场的稳定、公平和透明,股票市场引入了市场治理和自律管理制度。
本文将深入探讨股票市场的市场治理和自律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内容以及现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市场治理的重要性市场治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一系列规则和制度,确保市场在一个良好的秩序中运行。
在股票市场中,市场治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投资者权益:市场治理可以规范市场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防止操纵市场和欺诈行为的发生,提高市场的信任度和透明度。
2. 维护市场秩序:市场治理能够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防止信息不对称和内幕交易等不正当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3. 稳定市场风险:市场治理可以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防范系统性风险和市场波动,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二、市场治理的内容股票市场的市场治理制度包含了一系列规则和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法律法规:股票市场需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包括公司法、证券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确保市场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2. 自律规则:股票市场自身还制定了一系列的自律规则,由交易所和行业协会等组织制定、执行和监管,规范市场行为和交易活动。
3. 投资者保护:市场治理还包括一系列投资者保护措施,如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投资者教育和投诉处理机制等,保护投资者利益。
4. 风险控制:市场治理还需要建立健全的风险控制机制,包括风险评估、风险预警和风险管理等,防范市场风险和系统性风险。
三、市场治理的现状目前,我国股票市场的市场治理制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1. 规则制定不完善:部分股票市场规则仍有不完善之处,涉及市场准入、信息披露和交易制度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2. 监管不到位:一些市场参与者存在违规行为,监管力度不到位,导致市场秩序不稳定,需要加强监管力度,提高风险防范和处罚力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金融学
论中国股票市场的自律监管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从上海股票交易所和深圳股票交易所成立以来的20年中,中国的股票交易经历了巨大的发展。
但我国的股票市场相较于国外成熟的金融市场而言,还只是一个新兴的市场,虽经多年治理整顿,股票市场逐渐走向规范,但在资本市场全球化的今天,证券市场上的不诚信行为,光靠中国现有的法律上无法规避,只能依靠行业监督和舆论压力来恢复诚信制度。
在现有的我国他律占绝对地位的监管体制中,容易导致的政府失灵问题会引发寻租等负面现象的产生,这也使我国的证券业曾付出了很多代价。
在这样的背景下,确保我国股票市场的安全稳定和健康发展必须通过自律组织来监管,否则交易成本太高了。
目前,我国证券业的自律职能主要由证券业协会和交易所承担。
但是这些自律组织事实上仅是政府意向和利益的体现者,而并不是市场参与者(证券商)维护竞争秩序和共同利益的自然产物。
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交易所虽于90年代初就已成立,但因我国的股票市场是在计划经济大背景下诞生的,政府是市场规则的设计者,市场运行从一开始就置于政府部门的严格监管之下,长期以来其职责定位不够明确,并未担负实质性的自律职能,行业自律、行业自我约束功能的发育明显滞后。
因而对我国股票市场自律监管的研究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首先,研究中国的股票市场自律监管问题,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我国股票市场的监管理论;其次,自律管理可以弥补他律管理在监管者与市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发挥自律组织源于市场、感觉敏锐、与市场主体有着密切联系的优势;再次,有效的自律监管也可以有效降低政府监管的成本,还可以管理到许多法律无法涉及的道德领域,以切实维护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更好地保证中国金融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文将从我国证券交易所及证券业协会的职能出发,重新审视股票市场中自律监管的作用,通过梳理我国股票市场自律监管体系的演进历程,分析当前股票市场自律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探究构建有效股票市场监管体制的途径,并结合发达国家股票市场自律监管体系的相关经验进行比较研究,试图解答几个问题,即证券交易所、证券业协会作为自律监管的主体,是否充分发挥其职能?自律监管功能发挥不足的瓶颈到底是什么,如何突破其窘境实现其真正意义上的监管职能?最后,本文就当前如何建立我国理想的股票市场监管体系、有效实现自律监管进行探索,并提出完善和推动我国自律监管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1 自律监管概述
1.1自律监管的界定
1.1.1 自律组织产生的必然性
1.1.2 自律监管的内涵
1.1.3自律监管与政府监管的关系分析
1.2证券市场监管模式综述
1.2.1国际三种监管模式
1.2.2中国股票市场监管模式发展
2 中国股票自律监管模式
2.1证券交易所的监管
2.1.1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的必要性和优势
2.1.2证券交易所的自律监管职能
2.2证券业协会的监管
3 中国股票自律监管现状
3.1股票市场监管模式存在的问题
3.1.1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存在的问题
3.1.2 券业协会在自律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3.2股票市场监管失灵的原因分
4 完善中国股票市场自律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1..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本文将通过分析中国股票市场的现状,搜集中国证监会、上海交易所、深圳交易所及政府监管的各种措施资料,查阅国内外有关股票市场监管及监管体制等方面的文献,对不同主体对股票市场监管采取的不同方法进行分析,对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中自律监管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力图实现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
2.归纳法,通过国外成熟股票市场监管体制的相关经验比较,同时借鉴相关学科的理论,对我国股票市场监管模式进行归纳总结,提出完善的对策和建议。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一)启动阶段(2010年11月12日前):确定指导教师、申报毕业论文题目,师生双向选题,指导教师下达任务书,指导学生查阅文献,做好开题前期工作。
(二)开题阶段(2010年12月10日前):在广泛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完成外文翻译、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等工作,组织开题论证和初期检查工作。
(三)实施阶段(2011年5月5日前):进行课题的实验、设计、调研及结果的处理与分析等,完成论文写作或毕业设计说明书,进行毕业论文的审阅和修改完善。
(四)答辩阶段(2011年5月22日前):毕业论文的第一次答辩资格审查、答辩、成绩评定及成绩输入。
(五)答辩阶段(2011年6月5日前):毕业论文的第二次答辩资格审查、答辩、成绩评定及成绩输入。
(六)评价阶段(2011年6月17日前):毕业论文教学质量的总结、评估和评优、材料归档。
五、主要参考文献:
[1]齐萌.中国证券业自律机制研究[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8(05):39-45.
[2]余晖.管制的经济理论与过程分析[J]. 经济研究,1994,(5):50-54.
[3]邱国龙.试谈我国证券市场的规范与发展[J].金融研究,1997,(6):17-19.
[4]王庆华.上海股票市场的运作与发展[J]. 经济研究,1993,(6):38—39.
[5]侯及.如何加强证交所的自律监管作用[J]. 商业时代 ,2006(31):55-56.
[6]孙昌兴,秦洁.我国证券自律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对策[J],法治研究,2009(10):23-30.
[7]刘志华. 中国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体制的问题及其改进[J], 理论前沿,2008(11)
[8]张岚,张龙.强化证券市场的自律监管[J]. 经济论坛,2003(6).:57-58.
[9]大卫T·卢艾林.金融监管体制的组织结构[J].金融参考,2000,(6):19-25.
[10]张忠军.金融监管法论[M].法律出版,1998,138.
[11]Black,BERNARD S.The Legal and Institutional Preconditions for Strong Securities Markets[J].As published in UCLA Law Review,2001(48):781-855.
[12]International Capital Market Group White Paper,Standards of Self-Regulation of the Securities Market,1992.
[13]张亦春,许文彬. 中国证券市场自律性监管:理论阐释与措施探讨[J].东南学术,2003 (6):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