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外用治疗疮痈疔毒的膏药方剂

合集下载

三味中药外敷治疗疮痈肿毒

三味中药外敷治疗疮痈肿毒

三味中药外敷治疗疮痈肿毒组成:大黄30G,芙蓉叶50G,赤小豆20G。

三味打成粉与凡士林100G 调成膏。

主治,疮痈肿毒。

来源,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陈红宾老中医家传方。

效果,外敷一般1-3次消肿。

我用了20年,效果很佳。

发表于2006-4-18 11:42 | 只看该作者2012-09-18散毒膏外敷治疗疮痈肿毒唐书生2012-09-18【摘要】:正笔者自制散毒膏,用于急性期疮痈肿毒患者,疗效颇佳。

现介绍如下: 药物组成:三七2份、嫩松香5份(乳香代用也可)、雄黄1份、鱼石脂软膏5份、50~70%酒精适量。

【作者单位】:【关键词】:鱼石脂软膏痈肿急性期三七松香雄黄外敷治疗酒精乳香代用【正文快照】:笔者自制散毒膏,用于急性期疮痈肿毒患者,疗效颇么现介绍如下: 药物组成:三七2份、嫩松香5份(乳香代用也可)、雄黄1份、鱼石脂软膏5份、50一70写酒精适量.制法:先将三七、松香、雄黄分别研为细末, 然后与鱼石脂软膏调和,再根据其膏剂浓度,加入适量的酒精,调匀成粘性膏剂。

臀痈的诊断、臀痈的分析、臀痈的治疗臀痈是发生于臀部肌肉丰厚处的急性化脓性疾患。

由于臀部肌肉注射引起的,俗名针毒结块,也称为臀痈。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臀部急性化脓性蜂窝组织炎。

--------------------------------------------------------------------------------臀痈的诊断要点发病前常有臀部糜烂损伤史,或臀部肌肉注射史。

痈发于一侧臀部,肿硬疼痛,形大如盘,肿逾盈尺,范围较广,边缘不清,步履艰难。

及至酿脓,J掀肿疼痛,肿势渐聚。

身伴寒热,四肢酸楚,尿赤便秘。

脓成外溃,色黄稠厚,或疮口内有腐烂坏死组织,泄脓不畅。

疮口收敛迟缓,约需1月左右。

本病需与有头疽及臀部流注相鉴别。

有头疽初起即有粟粒状脓头,痒痛并作,肿胀扩大,腐烂时形如蜂窝。

流注漫肿疼痛,皮色如常,不局限于臀部一处,有此处不愈,他处又起的现象。

中医医院外科经常使用中药外治方剂目录

中医医院外科经常使用中药外治方剂目录

中医医院外科经常使用中药外治方剂目录1.太乙膏(《外科正宗》)组成:玄参白芷归身肉桂赤芍大黄生地土木鳖阿魏轻粉柳槐枝血余炭铅丹乳香没药麻油,。

功用:消肿清火,解毒生肌。

适用于一切疮疡已溃或未溃者。

用法:隔火炖烊,摊于纸上,随疮口大小敷贴患处。

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散癣,杀虫止痒,消肿止痛,助肉新生。

主治湿热郁结而致气血壅滞不通未溃或已溃的痈肿疮疡,疔毒流注,疥疮,湿疹等局部红肿热痛或搔痒不止,或肿势高凸,中有脓头,或有波动感,伴有恶寒发烧,口渴,舌白或黄,脉弦数等病症。

同时,兼治溃脓后,疮面肉色灰白,流溢秽臭脓水,新肉不生,经久不愈之慢性病证。

2.回阳玉龙膏(《外科正宗》)组成:草乌干姜各90g 赤芍白芷南星各30g 肉桂15g 用法:上药研末,用热酒调敷。

亦可掺于膏药内贴之。

功用:温经回阳,活血止痛主治:一切阴证疮疡,阴疽发背,痰湿流注,鼓椎风,伤损久痛,风湿冷痹。

3.冲和膏(《外科正宗》)【药物组成】紫荆皮5钱,赤芍2两,独活3两(炒),生半夏1两5钱,白芷3两,川贝1两5钱,菖蒲根1两5钱,土朱2两,松香1两5钱(必需浸尿坑内3年可用)。

【方剂主治】颈项痰毒,皮色不易,硬肿疼痛。

4.红油膏(体会方)药物组成:红信250克,棉子油2500毫升,黄蜡250-500克。

制法:先将红信捣成细粒,与棉子油放入大铜锅内,置煤球炉或炭火上,熬至红信呈枯黄色,离火待冷。

除去药渣,再加温放入黄蜡(冬用250克,夏用500克)熔化,离火,调至冷成膏。

注意事项:制药时在广场露天操作,因红信有毒,熬时有毒气,应远离。

并小奖章油温度太高时,易燃,严防着火。

功用:润肤止痒。

主治:银屑病静止期。

用法:薄薄涂上一层,利历时先试涂一小片,观看有无过敏反映,如有反映即停用,大面积银屑病勿用。

5.生肌白玉膏(体会方)【组成】密陀僧黄蜡各60克乳香(去油) 没药(去油) 象皮白蜡各15克轻粉12克【用法】上药除黄蜡、白蜡外,余俱另研细末。

疮疡外治方

疮疡外治方

疮疡外治方疮疡外治方金黄散…1055功能清热散结、消肿止痛。

主治痈疽发背,疔疮肿痛,妇女乳痈,漆疮火丹,大头时肿,流注肿疡,小儿丹毒,肌肤赤肿,干湿脚气,跌扑损伤等。

金黄油膏…1058功能清热散结、消肿止痛。

主治痈疽发背,疔疮肿痛,妇女乳痈,漆疮火丹,大头时肿,流注肿疡,小儿丹毒,肌肤赤肿,干湿脚气,跌扑损伤等。

玉露散…1059功能清热,消肿。

主治痈疽疖疔,丹毒,脓肿,局部红肿热痛等病症。

芙蓉膏…1060主治痈疽发背.肿痛如锥刺。

铁箍散…1060功能消肿箍脓。

主治痈疡肿痛。

金箍散…1061功效、主治与铁箍散同。

奇效金箍散…1061功效、主治与奇效金箍散同。

千捶膏…1061功能消肿止痛,提脓祛腐。

主治痈疽疖疔初起,瘰疬,小儿鳝拱头,臁疮久不收口,溃后脓腐不净等。

太乙膏…1063功能活血消肿,拔毒生肌。

主治发背、痈疽、恶疮,跌打损伤,湿痰流毒,筋骨走注作痛,烫火伤等。

黄连膏…1064功能清热润燥,解毒止痛。

主治疮毒掀痛,痈疽疔疮,湿疹,烫伤染毒等。

阳和解凝膏…1065功能温经和阳,驱风散寒,调气活血,化痰通络。

主治阴疽、骨痨、流痰、骨瘤、瘰疬、乳痰、乳癖、肉瘿等证,局部漫肿、酸疼,隐痛.皮色不变或暗红。

不热或微热,病灶深着。

冲和膏…1066功能疏风消肿,活血祛寒。

主治痈疽发背,流注骨疽,以及折伤损痛。

淮安狗皮膏…1067功能散寒除湿,活血消肿,排脓生肌。

主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手足拘急,跌打损伤,筋骨疼痛,痈疽发背,诸疮肿痛等。

狗皮膏…1068功能祛风散寒,活血舒筋止痛;主治风湿寒痹,腰腿疼痛,闪腰岔气,跌扑损伤。

追风膏…1063功能祛风散寒,活血舒筋;主治寒湿痹痛,四肢麻木,腰背疼痛,步履艰难。

宝珍膏…1068功能温经通络,消肿止痛,主治风寒湿痹,关节酸痛,跌打损伤肿痛。

回阳玉龙膏…1068功能温经活血,散寒化痰。

主治背疽阴证,不肿高,不掀痛,不发热,不作脓,寒湿流注,鼓风久损,冷痛痹风,诸湿脚气,手足顽麻,筋骨疼痛,以及一切皮色不变,漫肿无头,鹤膝风等。

疔毒疖肿方|-9方

疔毒疖肿方|-9方

疔毒疖肿方|-9方
第一方
主治:脓肿初起。

处方:鲜蒲公英四两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二次服。

第二方
主治:脓肿初起。

处方:鲜蒲公英三两,白矾一两。

用法:共捣烂敷患处,每曰二次。

第三方
主治:疮疖,外伤感染。

处方:马齿苋二两,白糖适量。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二次分服。

第四方
主治:对口疮。

处方:胡椒十五粒,血余炭一钱。

用法:共研为细末,香油调搽。

第五方
主治:膁疮。

处方:猪脂一两,黄丹三钱,炉甘石粉四钱。

用法:共捣成膏状,敷患处,隔日-次。

第六方
主治:对口疮。

处方:银珠二钱,轻粉<研细末>三钱,
冰片<研细末>-钱,蜂蜡二两,香油+两。

用法:香油熬开后,加蜂蜡和轻粉,然后倒入瓷碗中,
待冷却后再加入银珠和冰片,搅匀调搽患处,每日一次。

第七方
主治:手指庁疽。

处方:蜈蚣二条,猪苦胆一个。

用法:将蜈蚣焙黄研末,放入猪苦胆中,然厉将手指放入猪苦
胆内包扎好。

第八方
主治:手指疔疽。

处方:雄黄三钱,枯矾二钱。

用法:共研细末,放入鸡蛋清中将手指浸入十五分钟,-天两次。

第九方
主治:无名肿毒。

处方:红皮大蒜-头,红糖少许
用法:将蒜烧熟同红糖一起捣烂敷患处。

各种中西药特效外敷方药

各种中西药特效外敷方药

各种中西药特效外敷方药尊敬的读者:本文将为您介绍各种中西药特效外敷方药。

外敷方药是指直接涂抹在皮肤表面或伤口处,以发挥药物治疗作用。

中西药特效外敷方药的使用广泛,可用于缓解疼痛、消炎、杀菌、促进伤口愈合等。

以下将为您介绍几种常见的中西药特效外敷方药及其药效。

一、复方痔疮膏复方痔疮膏是一种中药外用制剂,由多种草药经特殊工艺制成。

其主要成分包括熟地黄、黄柏、黄连、莪术、白鲜皮等。

此药能凉血消肿、收敛止血、祛湿止痒。

适用于痔疮、肛裂等肛肠疾病的治疗。

使用时,将药膏直接涂抹于患处,每日2-3次,持续使用1-2周。

二、红霉素软膏红霉素软膏是一种常见的西药外用制剂,主要成分为红霉素。

该药物具有抗菌、消炎、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适用于疮疖、湿疹、烧烫伤等外伤感染的治疗。

使用时,在清洁皮肤后,将软膏涂抹于患处,每日2-3次,持续使用1-2周。

三、鱼肝油软膏鱼肝油软膏是一种中西药复方制剂,主要成分为鱼肝油和维生素A、D等。

该药物具有促进伤口愈合、抗菌、保湿的作用,适用于皮肤干燥、皲裂、烧伤、烫伤等外伤的治疗。

使用时,将软膏均匀涂抹于患处,每日2-3次,持续使用1-2周。

四、氯霉素喷雾剂氯霉素喷雾剂是一种西药外用制剂,主要成分为氯霉素。

该药具有广谱抗菌、消炎作用,适用于皮肤创伤感染、烧伤感染等的治疗。

使用时,先清洁患处,然后将喷雾剂喷洒于患处,每日2-3次,持续使用1-2周。

五、马应龙麝香痔疮膏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是一种中药外用制剂,主要成分为马应龙、麝香等草药。

该药物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肿的作用,适用于痔疮等肛肠疾病的治疗。

使用时,先将局部清洁,然后取适量药膏涂抹于患处,每日2-3次,持续使用1-2周。

六、新鲜芦荟新鲜芦荟是一种天然草药,具有抗菌、消炎、滋润的作用。

适用于烧伤、创伤、溃疡等外伤的治疗。

使用时,将新鲜芦荟叶切开,将其内部的凝胶状物质涂抹于患处,每日2-3次,持续使用1-2周。

总结起来,各种中西药特效外敷方药的应用广泛,能够快速缓解症状,加速伤口愈合,具有较好的疗效。

养生药材膏药配方大全

养生药材膏药配方大全

养生药材膏药配方大全
在传统中医中,膏药是一种常见的外用药物,具有通经活络、消肿止痛等功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养生药材膏药配方,供参考使用。

1. 活血化瘀膏:适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症状。

配方包括红花、川芎、桃仁、没药、乳香等药材,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用麻油熬煮,冷却后加入蜂蜡制成膏状。

2. 风湿止痛膏: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肌肉酸痛等。

配方中常见的药材有独活、秦艽、桂枝、细辛、白芷等,同样需要用麻油熬煮,最后加入蜂蜡凝固。

3. 温经散寒膏:适用于寒湿引起的关节疼痛、肌肉僵硬等。

配方中常用的药材有附子、干姜、肉桂、艾叶等,熬煮方法与前述相似。

4. 清热解毒膏:适用于皮肤炎症、疮疡肿毒等。

配方中常见的药材有金银花、连翘、黄芩、黄连等,熬煮后加入蜂蜡制成。

5. 滋阴补肾膏:适用于肾阴虚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症状。

配方中常用的药材有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枸杞子等,熬煮后加入蜂蜡。

6. 益气健脾膏: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等症状。

配方中常见的药材有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等,熬煮后加入蜂蜡。

7. 安神助眠膏:适用于失眠多梦、心悸不安等症状。

配方中常用的药材有酸枣仁、远志、龙骨、牡蛎等,熬煮后加入蜂蜡。

8. 养颜美容膏:适用于皮肤干燥、面色无华等症状。

配方中常见的药材有白芍、当归、阿胶、白芷等,熬煮后加入蜂蜡。

每种膏药的制作都需要遵循严格的比例和熬煮时间,以确保药效。

在使用前,应先进行皮肤测试,以避免过敏反应。

此外,膏药的使用应遵循医嘱,不宜自行随意使用。

〖膏药佳方〗《全鸡拔毒膏》疗毒恶疮,无名肿痛

〖膏药佳方〗《全鸡拔毒膏》疗毒恶疮,无名肿痛

【膏药佳方】
《全鸡拔毒膏》疗毒恶疮,无名肿痛
【配方】:鸡骨75Og,蓖麻子1000g,冰片25Og,铜绿15g,黄柏250g,紫花地丁100g,蒲公英100g,乳香100g,没药200g,血余100g,柳枝1000g,轻粉25g。

【制法】:以上十二味,冰片、轻粉、铜绿研成细粉,混匀。

其余鸡骨等九味,酌予碎断,与食用植物油10000g 同置锅内炸枯,去渣,滤过,炼至滴水成珠;另取红丹6000g,加入油内搅匀,收膏,将膏浸泡于水中。

取膏,用文火熔化,待温,加入冰片等细粉,搅匀,放冷,切成条块,即得。

【用法】:酌按患处大小将膏药加温软化摊布上,贴于患处。

过一昼夜如见膏药不粘,再换新药。

【功效】:消肿止痛,祛腐生肌。

主治痈疽,疗毒恶疮,无名肿痛等症。

【来源】: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标准1998年(标准号 WS3-B-3821-98 )剂型性状本品为条块状黑膏药。

皮肤病外用药制剂1、九一丹配方;熟石膏,...

皮肤病外用药制剂1、九一丹配方;熟石膏,...

皮肤病外用药制剂1、九一丹配方;熟石膏,...皮肤病外用药制剂1、九一丹配方;熟石膏,升丹制法:共研细未,混匀备用。

主治:提脓祛腐,多用于溃疡、瘘管等。

用法:撒于疮面,或制成药线插入疮口或瘘管。

(《医宗金鉴》)2、二白散配方:铅粉,轻粉制治:以上先研成细粉备用。

再用麻油炸槐枝梢枯,去渣取油,调入已备药粉备用。

主治:脓疱疮等。

用法:外用疮面,每天1—2次。

(《外科大成》)3、二味拔毒散配方:明雄白矾各制法:共研细未、混匀备用。

主治:拔毒消肿,清热止痛,多用于痈疡等。

用法:浓茶水或熟葱泥调和,围敷患处。

(《医宗金鉴》)4、丁桂散配方:公丁香肉桂制法:研成细未,混匀备用。

主治:活血化瘀,消散肿疡,常用于疖肿等。

用法:掺于膏药上,贴患处,1—2天一换。

(《临诊一得录》)5、九华粉洗剂配方:朱砂,川贝母龙骨,月石,滑石,冰片制法:将各药研成细未,研和备用。

或分装成30克一包,加麻油30ML,蒸馏水1000ML,摇匀即得。

主治:收湿止痒,多用于脂溢性皮炎,过敏性皮炎等。

用法:用毛笔刷涂于患处,每天多次。

《朱仁康临床经验集》6、大黄汤配方:大黄,桂枝,桃仁制法:共研细未,纱布包煎。

主治:润燥养肤,常用于鱼鳞病。

用法:加水1000ML,煎成500ML,温洗患处,每天1—2次。

(《圣济总录》)7、三妙散配方:槟榔,苍术,黄柏制法:共研细粉,混匀备用。

主治:渗湿止痒,主用湿疹皮炎。

用法:少量渗出时外掺,脱屑结痂时麻油调敷。

(《医宗金鉴》)8、三品一条枪配方:明矾,明雄,乳香制法:将砒矾二药研面细粉,入小罐内,煅至青烟尽白烟起,片刻后,约上下通红,住火,放置一宿,取出研粉,约可得净粉30克左右。

再加雄黄、乳香二药,共研细末。

厚糊调稠,搓条如线,阴干备用。

主治:有腐蚀疮面作用,多用于瘰疬,疖肿,瘘管等。

用法:将药条插入患处,每天1—2次。

(《外科正宗》)9、万宝代针膏配方:硼砂,血竭,轻粉,全头蜈蚣蟾酥,雄黄,麝香槟榔制法:共研细粉,蜜调为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种外用治疗疮痈疔毒的膏药方剂*导读:自古以来,药膏都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其使用方便、药力可直达病所,不良反应小,特别适用于局部病变。

正如《普济方》所言:诸疮之证,或肿或溃,或硬或软不差者,皆藉以膏剂去臭腐、排恶汁、化死肌、生良肉者,正以此也。

笔者根据临床经验,搜查并整理了几种外用治疗疮痈疔毒的膏药方剂,供参考。

寒水石膏(源自《普济方》)
配方寒水石60克,羊蹄根、滑石、大黄、汉防已各30克,白蔹12克,木香、附子、丁香、榆白皮、莽草、半夏、玄参各15克,黄连10克,赤小豆90克,甘草20克,蜂蜜适量,生地黄汁150克。

功效治疗一切疮毒、肿痛不可忍者。

用法将以上药物研成细末,用时以蜂蜜、生地黄汁各半调成膏,摊于干净布上,湿贴于患处,干即换药。

每日换药3-4次。

注意事项疮痈未化脓,不论寒热者均可用。

生肌膏(源自《圣惠方》)
配方大黄、川芎、白蔹各30克,细辛、防风、黄芩、白芷、白芍、莽草、黄柏、黄莲、当归各15克,麻油250克,猪油250克,白蜡120克,松脂(松香)500克。

功效治疗一切痈疽、溃后脓血、疮口不合等。

用法将上述药物研成细末,先将白蜡、猪油放入铁锅中加
热,待其溶化后加入其他药物,小火煎熬,待药物欲焦时,以干净纱布滤去渣,自然冷却成膏,备用。

用时取适量涂于干净布上,贴于患处,每日换药2次。

注意事项对脓肿溃后久不收口尤为有效,同时也适用于局部感染未化脓者。

神异膏(源自《袖珍方》)
配方桂花、苏合油各15克,木鳖子、乳香、没药、白芨、白蔹、当归、杏仁、官桂各30克,朱砂750克,香油2500克,槐柳条250克。

功效治疗一切无名疽肿脓疮、蚁虫蜈蚣咬伤、黄蜂蛰伤、跌打刀伤、骨伤未折。

用法除苏合油、乳香、没药外,其余药物均研碎,于香油内浸泡3-5日后,用小火慢熬,待槐柳呈黑色,滤渣降至微温时,加入乳香、没药、苏合油再熬,稍沸即可。

用时取适量涂干净布上,贴患处。

每日换药2-3次。

注意事项如无苏合油,可用苏合香丸代之。

芥子膏(源自《圣济总录》)
配方白芥子、蓖麻子、木鳖子、白蜡、胡桃仁各30克。

功效专治脚癣。

用法将上述药物放入坚固器皿中,捣成膏状,备用。

用时取少许,涂于干净布上,贴于患处,每日4次;如患处浮肿明显,可以膏抹于患处,再轻轻按摩15-30分钟。

注意事项局部皮肤已经糜烂者不宜使用本法。

广东省连州市北湖医院陈金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