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论中医语录
钱学森对中医的论述

钱学森对中医的论述钱学森对中医的论述一个观点涉及到什么叫科学.什么叫现代科学。
对于什么叫科学,有各种各样的说法。
有人认为:只要是根据实际存在的事物所总结出来购东西都可以叫科学。
比如,中医理论究竟叫不叫科学?中医理论是经过几千年的实践而概括上升到理论的,这样总结出来的理论对于中医的实践是能起指导作用的。
但这样的中医理论能不能叫科学7能不能叫现代科学?我的一个基本看法是:现代科学所指的,已经不再是能够独立存在的个别知识,而是整个形成为一门现代科学的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各个部门能够互相沟通,而它的最高概括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现代科学的一切成果,必然反馈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来,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得到发展。
那么是不是所有从实际存在的事物中所总结出来的东西都能纳入到这个科学体系中去呢?看来并不是。
目前除了这个庞大的现代科学体系的结构之外,还存在存很多很多实践经验的总结。
例如在火箭发射场;总工程师根据他的经验,在现场就可以拍板,他的一些决定,他的助手可能不理解。
如果发射成功,实践表明他的决定是对的。
但为什么对?连和他亲密合作的工程师都不见得理解。
又如在战场上,指挥员临阵下决心,有时连参谋也都不一定能理解,这就是凭经验。
这种说不清道理的学问是非常之多的。
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这种经验多得不可胜数。
比如在工厂中一个老师傅干活,会干得很好,他的徒弟就不行。
徒弟问师傅:“你能干好,究竟是怎么千好的?”老师傅常常会说,“你就跟着干,到时候就会了。
”这种没法子用语言说明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中医当中类似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的,中医实践中所蕴含的道理也是很珍贵的,但是这些东西还不能纳入现代科学体系中去。
可以说,这些宝贵的实际经验的总结,构成了现代科学体系这个辉煌结构的外围,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前科学。
前科学是科学发展所必要的营养、素材。
这样提,并没有小看它,无非是要说阴它和科学体系之间的关系而巳。
这些还没能纳入现代科学体系而又自成体系的学问,只能叫前科学。
中医振兴的第一要务,推动新一轮的科学革命!

中医振兴的第一要务,推动新一轮的科学革命!中医振兴难,难于上青天,难就难在中医来源于几千年前,它的理论得不到现代人的认可。
试想,如果学中医者理解不了它,就学不好中医,临床就没有疗效;国民理解不了它,就不会选择中医,中医就没有市场。
中医既没有疗效,又没有市场,它的前途何在?钱学森早在几十年前就明确指出,中医的前途在于理论的现代化,要让国民了解阴阳到底是什么,五行到底是什么?这是中医振兴的关键。
为此,钱学森建立了人体科学,力求通过对中医、气功和特异功能现象中系统理论的研究,实现对系统科学的突破,推动新一轮的科学革命。
一旦中医得到了主流科学界的认可,中医的振兴也就指日可待了!或许中国科学落后的时间太长了,科学家们想到的只是如何追赶,从来没有想到过超越!不过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中国过去科学领先了几千年,它不是没有道理的,一定有什么先进的科学理论支撑,否则那么多辉煌灿烂的科技成就怎么可能凭空产生呢?就拿中医来说,它经过了人类历史上时间最长,人数最多的实践检验,是当之无愧的科学,最起码应该是潜科学,现代人不了解罢了。
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否定它的理论,而是要还原它理论的全貌,来重新认识它。
现代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学西方科学只学了表皮,却不了解真正的西方科学。
真正了解科学的人都知道,科学都是建立在假设之上的,有什么样的前提假设,就有什么样的科学。
西方科学不是真理,它不过是建立在假设之上的一种理论体系。
至于这个科学体系离真理有多远,取决于这个前提假设与自然的事实差距有多大,如果前提假设就错了,那么整个西方科学体系就需要变革。
为什么科学一定有要前提假设呢?原来,我们对物质基础的认识、对空间的认识,都是任何精密仪器的观察无法直接证实的。
理由很简单,如果万物归一,那么组成精密仪器的物质和所有被观察的物质本质上就是一样的,用它只能观测由统一物质组织起来并出现个性的东西,而对共性的统一物质的混沌状态是永远不可观察的。
我们可以认为空间空无一物,也可以认为连续着物质,既可以认为空间是对称的,也可以认为它是不对称的。
七损八益

一什么叫“七损八益”《素问·五》讲:“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身热”,“阴胜则身寒”。
“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
”古人在这里强调告诉我们,“七损八益”是调节阴阳的根本方法,如果不知用此法,那就进入了早衰的鬼门关,早早就要发白齿落,眼花耳背,心悸气短,健忘失眠,口臭便秘,节痛背驼,痰涎咳喘,这是一种多么危险的情景吆,怎么敢不用呢!可是什么叫“七损八益”?古人对阴阳的认识是很彻底的,就连抽象的数字也要分清阴阳,偶数为阴奇数为阳,所以,《周易·系辞传上》就有“天七地八”之言。
“七损八益”就是“损阳益阴”,但不是永远“损阳益阴”,只是因为“阳胜则阴病”。
反之,“阴胜则阳病”时,就要“损阴益阳”了。
所以,“七损八益”就是当损则损,当益则益,这是古人的基本思想。
《周易·彖传下》就讲,“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这就是说或损或益是动态的,“胜”了“盈”了才要损,“病”了“虚”了就要益,要视身体状态而定。
至于为什么以七喻阳,以八喻阴,那是由于紧接上篇《素问·四》而论,此篇中以八喻东方,以七喻南方,这又依据《河图》。
所以“七损八益”也有损南方益东方之意,因为南方阳有余东方阳不足,本意在此。
这样看来,只“滋阴”、只“补阳”之论,可能多有偏颇。
特别应当强调的是,“七损八益”还有一层更深刻的含义,那就是我们在认识人体的时候,总是只注意到阳的方面而忽视阴的反面,只知其华末而不知其根本。
例如,人总是只看到心脑血管、肝胆和肠胃方面的问题而忽视了脾(含胰)、肾,然而脾、肾才是后天之本和先天之本。
朱丹溪正是注意到这一点才有了“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论断(《格致余论》)。
《道德经》讲得更明白:“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损有余以奉不足?于天下唯有道者。
”这里不但讲了损是因为“有余”,补是由于“不足”,而且讲到这是最基本的规律(“天道”),更重要的是告诉了我们,人往往不行“天道”行“人道”,则和“天道”相悖,所以才造成了人体的早衰和病态。
漫谈:鲁迅、钱学森的中医观及高新彦的中医情怀

漫谈:鲁迅、钱学森的中医观及高新彦的中医情怀“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这句话出自鲁迅的《呐喊》自序里,好多人都知道。
在人们的印象里,鲁讯没说过中医的好话。
再看看一代大科学家、“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对中医的看法,这些看法多见于钱学森的往来书信及相关著作中,如:1、从人体科学的观点,中医有许多比西方医学高明的地方,但将来的医学一定是集中医、西医各民族医学于一炉的新医学。
(1990年12月11日致徐振林——《钱学森书信选(上卷)》0553页)2、医学的前途是中医现代化,而不在什么其他途径。
人体科学的方向是中医,不是西医,西医也要走到中医的道路上来。
(《钱学森等论人体科学》277页)3、我认为传统医学是个珍宝,因为它是几千年实践经验的总结,分量很重。
更重要的是:中医理论包含了许多系统论的思想,而这是西医的严重缺点。
所以中医现代化是医学发展的正道,而且最终会引起科学技术体系的改造——科学革命。
(1985年9月23日祝世讷——《钱学森书信选(上卷)》0191页)展开剩余89%其实鲁迅和钱学森两位大家都不是从事医学的专家,鲁迅虽说是“弃医从文”,去治人的“心病”,但他所弃之医为西医。
他们对中医的看法给世人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在文化与科学界那令人高山仰止的地位。
鲁迅可归为“打压”中医的一方,钱学森则可归为对中医扬弃后的“力挺”中医一方。
鲁迅对中医的看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家道中落,外加因病致贫。
他父亲的病使鲁迅“经常往来于当铺和药铺之间”。
其实给鲁迅父亲看病的也并非“庸医”,也算是江浙一带的名医,但鲁迅父亲的病现在来看应是肝硬化腹水,俗称“鼓胀”,肝癌,就是现在21世纪的医疗水平也是难以治愈的。
但当时那中医开的三样药引子倒很有趣:经霜三年的甘蔗、原配蟋蟀一对、破鼓皮。
多年前,西北大学周健教授给我们讲《中国现代文学史》,提到药引子“破鼓皮”――鲁迅父亲的病是“鼓胀”,肝腹水,肚子已经很大了,就用蒙鼓的鼓皮,而且还得是破了的鼓皮,引得我们一片笑声。
钱学森谈中医(摘要)

钱学森谈中医(摘要)▲中医的理论完全是宏观的、整体的理论,它没有分析,没有深入到人体的结构、各部位、细胞和细胞以下,所以它的优点是整体观,但是它的缺点也是因为它仅仅有整体,就整体论整体。
▲用人体科学这个观点,来吸取所有西医的这些成果,不是从前的所谓中西医结合,用西医来化中医,我认为那是错误的,而是反过来,用中医来化西医,把西医的结果全部拿过来,吸取到人体科学里来。
▲整理并用现代语言阐述中医理论是一件工作量极大的研究工作。
▲人体是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中医理论不是现代意义的科学,却是经典意义的自然哲学。
医学的前途在于中医现代化,而不在什么其他途径。
▲中医理论是思辨式的论述,或说是恩格斯所说的“自然哲学”,不是自然科学。
▲不能死抱着几本中医经典不放,闭关自守。
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把中外医学的好东西结合起来,用系统科学来促使中医现代化,即医学现代化。
▲中医理论是前科学,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科学。
中医还不能用物理学、化学等现代科学体系中的东西来阐明,中医自成体系,是前科学,不是现代科学体系中的现代科学。
▲回顾建国(新中国成立)初年,国家当时就已明确了中医的重要性,而且又提出了中医要现代化的要求。
但是怎么现代化的问题,后来好像变成了所谓的中西医结合,那就是说,把中医看作是不科学的,要用西医科学使中医现代化。
但是,这样一种方法能否取得成功,现在看来是值得考虑的。
在几年前的一次会议上,我见到邝安坤教授,他是中西医结合的著名专家,那天晚上我们谈得很融洽,我当时就向他讲,中西医结合,用西医把中医科学化恐怕是做不到的,因为中医的指导思想与西医差别太大,中医的特点在于从整体、从系统来看问题。
邝教授听我谈完后说,他搞中西医结合已30年,也感到有点走不下去了,所以他听到我提出另外一个方向,感到很高兴,这大概是四五年前的事。
也就是说,他搞了30年的中西医结合式的中医现代化,到头来感到很苦恼,这就说明问题不那么简单。
▲大家都说中医后继乏人,大有要消亡的危险,这又说明问题很不简单。
钱学森同志论中医

钱学森论中医一、中医包含着科学真理1“我们知道中医包含着科学真理,非常宝贵的科学真理,但人们‘以貌取人’,怀疑中医有没有真理,或进而认为中医是封建糟粕。
”(1984年5月16日致李印生——《钱学森书信选(上卷)》0088页,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6)2“中医理论托附于阴阳五行干支的思维框架,已经是辩证的了,比经典西医学强;但我想中医理论还是有点简单化,所以中医名医还要靠临床经验。
”(1988年11月21日致刘静和——《钱学森书信选(上卷)》0409页)3“我的体会是,中医理论就是把几千年的临床经验用阴阳五行干支的框架来整理成唯象学理论。
这个框架一方面有用,因为它把复杂的关系明朗化了;另一方面又有局限性,因为框架太僵硬了。
你们搞中医唯象学就是一方面要发扬传统中医的优点,一方面补其不足。
”(1988年11月4日致邹伟俊——《钱学森书信选(上卷)》0402页)4“老中医也知道,只阴阳五行也不够用,他们都根据自己临床经验和思维联想加以补充。
我想主要是相生相剋。
但这也就是辩证法!”(1994年10月7日致于景元——《钱学森书信选(下卷)》0979页)5“中医理论就是典型法,从病人各种典型概括出阴阳五行的理论。
但就是对人体这一千百年事例中得出的中医理论也不能作为死教条,按病人实际情况还应做适当调整。
中国有名的中医都是根据自己行医经验对医方做些适当变动,这才是名医,不是庸医。
”(1995年1月25日致李世辉——《钱学森书信选(下卷)》1010页)6“医学不已有几千年的经验了吗?人的一生是有变化的,生老病死,但模式基本一样,在几千年中重复了亿亿万万次,所以医学,特别是中医,是有经验基础的。
”(1994年12月2日致王寿云等六同志——《钱学森书信选(下卷)》0992页)7“中医的理论是系统观的,这是科学的。
”(《钱学森人体科学与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纵横观》107页——此为1983年至1987年钱学森在507所学术讨论会上的历次讲话汇编)8“中医的特点在于从整体、从系统来看问题。
钱学森院士谈中医若干问题

哲学是一切理论产生的源泉,中医产生于有着深厚哲学基础的古中国,自然在医学理论方面有着得天独厚之处。事实上正是这样,中医理论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是相通的,“医易同源”就是对这种相通性的一种客观认识。我们只要从宏观深入微观,从医易有关系入手于中医理论循序渐进地研究,就可以发现中医理论中的各个学说,均是以易为病因病机等方向。中医理论中的阴阳五行学说、气化学说、经络学说、脏象学说、药物归经、药的升降沉浮、四气五味,五运六气学说、子午流注学说等等,都与《易经》有着渊源。特别是阴阳五行学说,它直接来源于《易经》,并在中医理论中得到了祥尽的发挥,如天人相应原理,五行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的平衡原理等等均得到中医理论的补充和完善。这一学说直接指导了中医学理论的创立,这是不容否定的一个重大原则。
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随着近数十年来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的同时,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却正面临着日趋严重的报复:一方面,和人类息息相关的森林、土壤、水域、空气等不断受到污染和破坏,使人类赖以生存的外环境产生了超出人体生存适应允许值的变化;另一方面现代生活中高度紧张的工作节奏、广泛而频繁的人际交往,以及饮食结构的不合理改变,导致人们生理和心理的严重失调,于是,还未来得及喘口气,一道道新的难题又摆在医学工作者面前:首先是疾病谱不断翻新,一批批为西方医学所棘手的难治性疾病纷至沓来,正在成为笼罩在人类头上的巨大阴影,其中有些已排在死因前列,如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有些则在迅速蔓延,如爱滋病等,引起全球性恐慌。其次是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人类对生命质量的要求和对健康长寿的向往变得更为强烈,保健养生日益成为医学科学主题之一。
中医的现代化可能引起医学的革命,而医学的革命可能要引起整个科学的革命!
现代的各自然学科几乎都只有一个国际通行的学术体系,唯有医学最为独特,至今仍分裂为两大独立的体系,这就是现代医学(西医)和民族医学(主要代表是中医)。在人类历史上,中医、西医是各自独立地朝同一方向前进,中医曾有着几千年的辉煌,而西医主要在近代一二百年借助于现代科技的发展迅速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时至今日,西医临床疗效日益困惑,而中医尚与现代科技结合不力,其潜力远未发掘。如何使山重水复的当今医学走出一条柳暗花明之路,重现中医应有的光彩,从而实现中西医汇通合一,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统一的世界医学体系,显然是中国医学界面临的最大挑战,同时也是人体科学最大的挑战。
钱学森:“保证人体特异功能是真的”

钱学森:“保证人体特异功能是真的”钱学森力挺“特异功能”,坚信必将带来“科学革命”钱学森支持“人体特异功能”,认为“耳朵认字”是客观存在,“因而是否定不了的”本来上层定调之后,这股特异功能热潮应会日渐退却的,但意想不到的是,局势开始逆转。
1980年2月4日至10日,“第一次人体特异功能科学讨论会”在上海召开(下简称“上海会议”),它是由一本科学期刊《自然杂志》经“应有关方面的要求召开”的,会议的结论是:“耳朵认字这种人体特异功能的真实性现已为公众所证认。
”尽管现今看来,这次会议名头很山寨,但其实这是一次标准的科学会议,与会者都是来自各地科研所,其与官方中特异功能支持者有着千丝万缕关系。
作为这次会议的举办者《自然杂志》来头不少,背后有时任国防科委科技委副主任的钱学森和主任张震寰支持,该杂志早在1979年9 月就发表“考察报告”声援“耳朵认字”。
“上海会议”后的1980年6月,钱学森赴上海访问了《自然杂志》,表示了自己对特异功能研究的支持,他认为:“从古以来,人没有能动地去发掘人体的潜在能力,今后应该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研究,自觉地发掘人的潜力。
所以对中医理论、对气功、对特异功能,都要进行研究,最后都可归结到开发人的潜力上来。
”因此,钱学森勉励《自然杂志》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对于中西医结合、气功和特异功能,是有不少反对意见的。
这也没有关系,大家一起研究嘛!对于人体,对于自然界,科学不能解释的地方还多着哩!一项新的科学发现,在刚提出的时候,总是有人反对的,科学史上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总要有人带个头,首先提倡;带头的人也总是要受到反对,因此要有勇气,要挺住腰板。
”关于“耳朵认字”这种特异功能,钱学森说,“它是客观存在,因而是否定不了的。
”…[详细]钱学森改“特异功能”为“人体科学”,寄望其进入科学殿堂,引发“科学革命”“人体特异功能”刚开始被作为研究对象的时候,很多人反对,而目对于“人体特异功能”现象也存在非常大的争议,所以,钱学森就提出了“人体科学”这样一个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学森论中医语录(钱学森教授是当代伟大的科学家和思想家、哲人,他的智慧是取之不尽的宝库;他的品德亦是我们杰出的榜样。
他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在钱老诞辰100周年来临之际,摘此语录谨表纪念。
)姬竞竣一、中医包含着科学真理1、“我们知道中医包含着科学真理,非常宝贵的科学真理,但人们‘以貌取人’,怀疑中医有没有真理,或进而认为中医是封建糟粕。
”(1984年5月16日致李印生——《钱学森书信选(上卷)》0088页,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6)2、“中医理论托附于阴阳五行干支的思维框架,已经是辩证的了,比经典西医学强;但我想中医理论还是有点简单化,所以中医名医还要靠临床经验。
”(1988年11月21日致刘静和——《钱学森书信选(上卷)》0409页)3、“我的体会是,中医理论就是把几千年的临床经验用阴阳五行干支的框架来整理成唯象学理论。
这个框架一方面有用,因为它把复杂的关系明朗化了;另一方面又有局限性,因为框架太僵硬了。
你们搞中医唯象学就是一方面要发扬传统中医的优点,一方面补其不足。
”(1988年11月4日致邹伟俊——《钱学森书信选(上卷)》0402页)4、“老中医也知道,只阴阳五行也不够用,他们都根据自己临床经验和思维联想加以补充。
我想主要是相生相剋。
但这也就是辩证法!”(1994年10月7日致于景元——《钱学森书信选(下卷)》0979页)5、“中医理论就是典型法,从病人各种典型概括出阴阳五行的理论。
但就是对人体这一千百年事例中得出的中医理论也不能作为死教条,按病人实际情况还应做适当调整。
中国有名的中医都是根据自己行医经验对医方做些适当变动,这才是名医,不是庸医。
”(1995年1月25日致李世辉——《钱学森书信选(下卷)》1010页)6、“医学不已有几千年的经验了吗?人的一生是有变化的,生、老、病、死,但模式基本一样,在几千年中重复了亿亿万万次,所以医学,特别是中医,是有经验基础的。
”(1994年12月2日致王寿云等六同志——《钱学森书信选(下卷)》0992页)7、“中医的理论是系统观的,这是科学的。
”(《钱学森人体科学与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纵横观》107页——此为1983年至1987年钱学森在507所学术讨论会上的历次讲话汇编)8、“中医的特点在于从整体、从系统来看问题。
”(《钱学森等论人体科学》297页,人民军医出版社1988,12)9、“中医理论中的阴阳说和五行说,中医理论的脏腑论和经络学说,中医理论的六淫、七情,中医讲究辨证论治,这些都强调了人体的整体观以及人和环境、人和工作的整体观。
应该说,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的。
中医理论的缺点是它和现代技术挂不上钩,语言、概念是两套。
”(《钱学森等论人体科学》7页)10、“信中所述中医‘证’的观点我同意,‘证’是高层次整体性的。
但系统论也不是元气论,只强调整体,不考虑微观原子论、还原论,系统论是整体论与还原论的辩证统一。
”(1988年8月26日致黄建平——《钱学森书信选(上卷)》0389页)11、“经络是我们中医理论中基础性的东西,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钱学森人体科学与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纵横观》149页)12、“十二经络不能代表两个系统,是一个功能系统。
”(《钱学森人体科学与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纵横观》241页)13、“系统的理论是现代科学理论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是现代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医理论又恰恰与系统科学完全融合在一起,所以还有个旁征,人的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已经指出中医的这个方向是对的。
不仅因为有中医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的几千年和这么多人民的实践证明,而且另一方面,中医的看法又跟现代科学中最先进、最尖端的系统科学的看法是一致的。
也就是我们在这个所里讲的人体科学的看法。
我讲过,越来越证明我们这个观点错不了,我们的方向是正确的。
”(《钱学森人体科学与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纵横观》301页)14、“从人体科学的观点,中医有许多比西方医学高明的地方,但将来的医学一定是集中医、西医各民族医学于一炉的新医学。
”(1990年12月11日致徐振林——《钱学森书信选(上卷)》0553页)15、“医学的前途是中医现代化,而不在什么其他途径。
”“人体科学的方向是中医,不是西医,西医也要走到中医的道路上来。
”(《钱学森等论人体科学》277页)16、“我认为传统医学是个珍宝,因为它是几千年实践经验的总结,分量很重。
更重要的是:中医理论包含了许多系统论的思想,而这是西医的严重缺点。
所以中医现代化是医学发展的正道,而且最终会引起科学技术体系的改造——科学革命。
”(1985年9月23日祝世讷——《钱学森书信选(上卷)》0191页)二、中医是自然哲学1、“中医理论是经典意义的自然哲学,不是现代意义的自然科学。
”“其实这里并没有贬低中医理论的意思,没有自然哲学也就没有自然科学;今天的中医理论正是将来中医现代化(或医学科学革命)的老祖宗。
”(1983年3月17日致黄建平——《钱学森书信选(上卷)》0044页)2)“人类认识自然界之初,必然有一个自然哲学的阶段。
在经过了科学的巨大发展的今天,已经不再需要自然哲学了,而应该接受自然科学。
“我认为中医理论很像自然哲学。
其中包含着人类智慧的珍宝。
人体科学很需要这部分珍宝,要加以整理、提高,而绝不能丢掉。
”(《钱学森人体科学与当代科学技术纵横观》108页)3、“什么叫自然哲学?什么叫自然科学?我以为凡不是自然科学的、从经验概括起来的理论,都可称之为自然哲学,因为它必然包括一些猜测、臆想的东西。
那么,什么叫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的学问是:一方面研究一种对象的学问,但一方面又和全部自然科学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如现代科学的物理、化学、生物学、地学、天文学、电子学、机械学、水力学、海洋学、气象学等,都是互相关联的一个整体。
所以中医理论是自然哲学,它独立于现代科学之外。
”(1984年6月2日致黄建平——《钱学森书信选(上卷)》0092页)4)“中医是东方古代的自然哲学;而恩格斯早就说过,当马克思主义哲学出现后,再去恢复古代的自然哲学不但没有必要,而且是倒退!所以我们要实现中医现代化,也要把中医的哲学理论现代化;这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用现代系统科学的语言改写中医的理论。
而现代系统科学语言中最接近于这个东方古代的自然哲学的是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吴学谋同志的‘泛系元理论’。
”(1987年8月19日致肖汉明——《钱学森书信选(上卷)》0335页)三、中医现代化的战略(一)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及系统论为指导1、“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及系统科学来攻中医现代化这个关是可以肯定的了,这就是中医现代化的战略。
”(1985年12月30日致黄建平——《钱学森书信选(上卷)》0218页)2、“要注意现在已有苗头的一些很重要的哲学观点,这就是系统论,人天观。
系统论,人天观实际是人与宇宙形成一个超巨系统的观点。
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有的一些最核心的观点,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等的一个新的补充。
”(《钱学森等论人体科学》302页)3、“我们在北京的同道近年来已明确地认为:1)有一类特殊复杂的系统,开放的复杂巨系统;2)人体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3)研究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不能用Prigogine的方法,也不能用Haken的方法,那些都不行,只能用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
”“因此中医系统论也必须用这一概念,老的一套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我以为中医理论其实已蕴育着我上述现代化的观点。
”(1991年3月30日致祝世讷——《钱学森书信选(上卷)》0578页)4、“什么是人天观?”“请注意在复杂巨系统前面的‘开放的’这三个字。
开放是说人体这一复杂巨系统是与其周围环境有不断交往的:小的是呼吸、饮食、排便,还有声光信息的受与发;大一点如人生活的环境既对人有影响,而环境又不断受人的影响与改造;再大一点的就是阳光,空间磁场,宇宙线对人体的作用。
所以人体是对小到生活周围,大到宇宙,都有交往,都是开放的。
这一观点,我称之为人天观。
把人放在主动地位,不是我国古代的‘天人观’。
”(1995年1月26日致邹伟俊——《钱学森书信选(下卷)》1011页)5、“18世纪开始的所谓‘中西汇通’,大概脱不了当时的‘西为中用’;也有点成绩,如中药引用了西洋参。
五六十年代的‘中西医结合’实际上是用西医的理论来改造中医,有成绩;但最后也走不通,中西医结合的老专家邝安堃就亲口对我表示困境。
我想指导思想只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再就是近年来在我国出现的开放复杂巨系统理论。
医药是对人的,而人体就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是复杂巨系统,不仅仅是系统,更不是简单系统。
这些都是带根本性的,是新一代中医药学研究的出发点。
”“一要注意不搞机械唯物论,盲目相信仪器;二要注意不搞简单化,把人体当作简单系统。
仪器读数是表象,深层实质是复杂的,决不能‘一对一’。
”“中医药研究要走人体科学的道路,也就是综合中医和西医等的成就,上升到更高层次的医学、21世纪的医学。
而综合要靠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理论。
”(1990年6月15日致宋健——《钱学森书信选(上卷)》0520页)6、“开放复杂巨系统概念的形成和从定性到定量总合集成法的创立是中国人的功劳,从此人认识世界的能力登上了一个新台阶。
“既然人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我们研究人体科学,就要应用‘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这是一个根本的观点和方法论。
”“现在我要说,我们的理论又上升了,上升到人体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这个观点,我们要以这个观点,来改造一切旧的、关于人体的学问。
”(钱学森《对人体科学研究的几点认识》——《中国人体科学》1991,1卷2期53页)7、“西医中的人知识面不广,尤其对今天人体科学的新发现不慎了了,而新的发现却说明经典西医理论局限性太大,好多现象讲不清。
所以国外医学家倒反而对中医理论很感兴趣。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启发诱导这些西医论者认识今天人体科学的实际;”“中医讲究意识、情绪的重要性,这又是西医论者的大忌!他们以为讲科学就不能讲意识,不能讲精神,这也是个误解。
现在科学早已证明意识和精神不过是物质的大脑活动的表现而已,没有什么可以大惊小怪的;也因此意识和精神可以反作用与人体。
”“以上两个方面的事做得好,还可以打开一些中医的眼界,看到现代科学毕竟是进步的,不能死抱着几本中医经典不放,闭关自守。
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把中外医学的好东西结合起来,用系统科学来促使中医现代化,即医学现代化。
这是由低到高的扬弃!”“综合而扬弃是最难的。
历史上的飞跃、科学革命都是如此得来的;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创立剩余价值论是综合而扬弃;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是综合而扬弃!”(1983年11月29日致邹伟俊——《钱学森书信选(上卷)》0052页)8、“把中医(包括气功,人体特异功能等)都纳入到科学技术的体系里,创立新的关于人的科学,我称其为人体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