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申报指南-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
2020年度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

2020年度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引导性项目支持重点和申报条件一、重点支持方向重点支持地方特色农林作物和养殖动物遗传种质资源的挖掘、资源监测、保护和利用,高效栽培、健康养殖、植物工厂、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关键共性应用技术研发,农业设施装备、海洋农业、农业生态保护、绿色宜居村镇等技术。
二、重点支持领域1.种质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利用我省特色农业资源保护利用技术,抗逆、高产、优质新品种及适合设施栽培的优质专用品种选育,地方特色优势水产品和畜禽优良新品种选育的育种方法与规模化育苗技术。
2.高效栽培、健康养殖主要农林作物高效栽培技术,水产和畜禽生态适应性与健康养殖关键技术,农作物专用和有机肥及控释肥料技术,可降解农用地膜、新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
3.重大病虫害防治技术农林作物、水产和畜禽重大病虫害防控监测技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和先进施药机械,动物重要病原微生物变异情况监测与预警技术,新型疫苗和新兽药。
4.农业生物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生物改性、生物转化、高端生物保健食品、生物基础材料等。
5.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农林产品精深加工及副产物与废弃物综合利用、质量控制技术研发。
6.农业智能化设施智能化设施农业装备和小型轻便作业装备技术,现代海洋农业设施与装备技术,智能化、节能农产品加工设备,植物工厂的光配方研发。
7.海洋农业高技术产业海水高效环保养殖技术、水生生物资源增殖和人工鱼礁建设技术,海洋生物资源精深加工与质量控制、副产物高效利用、海洋生物制品与海洋功能食品技术,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提取技术与临床前的药效毒理研究,重要海洋生物功能产品国家标准样品的研制。
8.农业生态技术农业生态保护、畜禽粪污综合治理、高效节水、水土保持技术,农林资源监测与集约利用、耕地重金属污染及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和综合修复技术,退化土地资源修复技术、绿色农业核算与碳足迹、重要养殖海区污染源调查与生态修复综合治理技术。
9.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技术村镇饮用水水质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装备开发、村镇污水处理与循环利用装备开发、村镇生活垃圾移动式小型化处理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乡村生态景观营造关键技术研究、社区环境监测及修复关键技术研发、村镇生物质资源制备清洁能源及高值利用关键技术研究。
2020年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2020年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一、高新技术领域(一)先进装备制造。
1.仪器仪表(1)苛刻复杂工况条件下的高性能控制阀新产品研制;(2)能源化工领域的精密计量与信息采集仪器的新产品研制;(3)非侵入式新型电能表的研制;(4)基于嵌入式的新型电能、热能计量仪表及其远程监控系统的研制。
2.铸件(1)高端装备关键基础零部件的研制;(2)无模铸造与绿色铸造的设计、材料、工艺和技术的研发及应用。
3.轴承轨道交通、重载汽车用高性能轴承的研制。
4.模具高精度、大尺寸、复杂、高寿命模具的研制。
5.工业机器人- 6 -(1)工业机器人视觉感知关键技术的研发及应用;(2)工业机器人专用减速器研制;(3)机器人柔性关节技术的研发与应用;(4)多场景下智能型工业机器人应用解决方案。
6.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1)基于现场物联化、信息实时采集与分析,以加工工序智能化、物流运转智能化、数据流通可视化为特点的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2)高性能智能焊接设备的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3)柔性自动化制造关键技术研发与设备研制;(4)增材制造关键技术研发与设备研制;(5)再制造关键技术研发与设备研制。
7.电工电气(1)高铁用特种变压器的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2)基于1、2次融合的智能配电设备的研制;(3)变压器运行状态监测与工厂化运维技术的研发及应用。
8.矿用先进装备(1)采煤、运输等综采工作面先进开采技术研发与装备研制;(2)煤巷大断面掘锚技术研发与装备研制;(3)难选煤高效分选关键技术研发与装备研制;(4)用于特殊地层矿井建设的关键技术研发与装备研制;- 7 -(5)煤矿开采无人化工作面关键技术研发与装备研制;(6)新型矿用电机的研制;(7)矿井防灭火监测预警及防控技术研发及应用;(8)矿区巷道弱软顶板管理技术研发及应用。
9.节能环保设备(1)大容量低温空气源变频热泵、高温工业热泵及多能互补耦合热泵供热技术的研发及应用;(2)融合应用信息化与可视化技术、余热利用、新型材料、新型设备等的节能环保技术的研发及应用。
2020年农业农村领域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5农业农村领域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申报指南一、总体目标2020年农业农村领域重点研发计划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按照做优做强特色农业、稳定支持战略农业、巩固加强民生农业的总体思路,突出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公益技术的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结合产业和企业技术需求,在现代育种技术、精细化种植养殖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农业生物制品研发等方面部署26个具体任务。
二、申报要求1.符合《湖北省科技厅关于组织申报2020年度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第一批)的通知》中的申报要求。
2.单项资助额度为200万元。
三、具体方向和任务(一)现代育种技术1.优质高产两系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种质创制与新品种培育研究研究内容:以选育优质、高产、多抗的两系籼粳杂交稻为目标,生物育种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创制广亲和粳型两用不育系、恢复系新种质,选育籼粳杂交稻新组合。
重点选育好繁、易制的广亲和粳型两用不育系,优质抗病虫的籼粳中间类型的恢复系,优质高产两系籼粳亚种间杂交稻新品种。
考核指标:选育优质高产两系籼粳亚种间杂交稻品种1个并通过审定,主要品质理化指标达国标Ⅱ级及以上,稻瘟病抗性比达到3-5个等级;选育好繁、易制优质两系不育系1个通过审定,繁种产量≥300公斤/亩,制种产量≥150公斤/亩;创制优质、抗病虫籼粳亚种间材料20个;建立核心示范区20000亩,辐射带动面积100万亩。
其他限制条件:高校院所牵头申报,必须与企业协同联合;企业牵头申报,配套经费与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并须出具有效的经费来源证明。
2.多倍体水稻核心种质资源的创建及应用研究内容:利用二倍体加倍及多倍体杂交技术创制优质、抗病及专用功能多倍体水稻新种质材料;创制优质、抗病及专用功能多倍体水稻新品系;研究多倍体水稻育性细胞遗传学机理;建立多倍体水稻核心种质品种示范区。
考核指标:创制优质、抗病及专用功能多倍体水稻新材料50份;选育优质、抗病及专用功能多倍体水稻新品系1-2个,千粒重比二倍体提高60%以上,蛋白质含量比二倍体提高30%以上,结实率达到75%以上;申请或授权植物新品种3项以上,申请或授权专利2项以上,制定多倍体水稻栽培技术规程地方标准1项;阐明多倍体水稻高结实率性状形成及其遗传学机理;建立核心种质品种示范区100亩以上。
2020年科技部重大科技项目申报指南

2020年科技部重大科技项目申报指南【最新版】目录1.2020 年科技部重大科技项目申报指南发布背景2.申报项目的类别和范围3.申报项目的具体要求4.申报项目的时间和流程5.对申报项目的期待和意义正文2020 年科技部重大科技项目申报指南发布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了推动科技创新,科技部于 2020 年发布了重大科技项目申报指南,旨在鼓励各有关部门积极组织科研队伍申报,推动我国科技创新的发展。
申报项目的类别和范围本次申报项目分为多个类别,包括新一代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生物技术、新能源等。
每个类别下又包含多个具体项目,申报单位可根据自身研究领域和兴趣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行申报。
申报项目的具体要求申报项目需符合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实用性。
项目申报书应包括项目背景、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实施方案、预期成果、经费预算等内容,并确保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申报项目的时间和流程项目申报时间为 2020 年某月某日至某月某日,申报单位需在此期间完成网上填报和纸质材料提交。
具体的申报流程为:首先,申报单位需在网上填报系统中填写相关信息,然后,将填报好的信息打印出来,并加盖单位公章后,与相关证明材料一同提交至科技部。
对申报项目的期待和意义科技部对本次申报项目寄予厚望,希望通过项目的实施,推动我国科技创新的发展,提升我国在国际科技竞争中的地位。
同时,也希望申报单位能够认真组织科研队伍,切实做好项目研究工作,为我国科技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2020 年科技部重大科技项目申报指南的发布,为各个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研究成果和能力的平台,也为我国的科技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农业农村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2622号(农业水利类226号)提案答复的函

农业农村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2622号(农业水利类226号)提案答复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20.09.16•【文号】农办案〔2020〕110号•【施行日期】2020.09.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村环境保护正文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2622号(农业水利类226号)提案答复的函农办案〔2020〕110号秦博勇委员:您提出的关于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十四五”规划的提案收悉。
经商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多规合一,强化规划引领作用2018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三年行动方案》)提出,要加强村庄规划管理,鼓励推行多规合一;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实施,做到房屋建设有规划管理、行政村有村庄整治安排、生产生活空间合理分离。
2019年5月,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部署各地开展“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要求力争到2020年底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应编尽编。
2019年9月,中央农办、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村庄规划工作推进会。
2019年9月以来,自然资源部赴地方调研,召集座谈会,指导各地做好村庄规划编制。
此外,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组织编制“十四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方案,把规划引领作为原则,协同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乡风文明建设等。
您提出的将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和厕所革命等纳入“十四五”规划的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结合工作予以重点考虑。
下一步,自然资源部将指导各地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编制“十四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方案,指导各地科学有序推进工作。
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3“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专项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的重要举措,是依靠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助推扶贫攻坚的重要步骤,是解决我国当前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紧迫任务,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为了推动我国村镇领域技术创新,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中办发〔2018〕5号)、《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中办发〔2019〕13号)、《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实施“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专项。
专项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主线,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生产生活生态融合。
针对不同规模不同特点的村镇,以建设绿色宜居村镇为导向,重点突破乡村清洁、村镇规划、宜居住宅、绿色建材、清洁能源等方面关键技术,构建基础研究平台、智慧乡村平台、生态建设平台等,促进绿色宜居村镇建设与发展。
专项按照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一体化组织实施的思路,围绕总体目标,根据专项的统一部署,结合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链条的特点与规律,2020年度拟发布12个项目,其中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项目4个,应用示范类项目8个。
拟安排国拨经费4.40亿元。
项目实施周期为2020年—2022年。
每个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5个,参与单位总数不超过10家。
一、重大共性关键技术1.村镇土地智能调查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内容:研究村镇土地智能调查技术模式与智能控制耦合机理,研发村镇土地权籍信息自主采集处理、地类自动识别等关键技术;研究高分遥感变化发现与无人机调查技术深度融合的快速精准高效技术,有效解决地类判别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影像获取难题;研究基于移动视觉的高维用地信息智能解译技术,实现土地利用实地调查的智能化;研发全域土地权属高精度监测的自动化、可追溯化和实时化技术,解决村镇土地权属调查指界困难、界址点测绘复杂等难题;根据不同业务和区域特征,开展技术集成与示范,研制村镇土地智能调查规范与导则。
2020年农业农村领域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申报指南

2020年农业农村领域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申报指南附件5农业农村领域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申报指南一、总体目标2020年农业农村领域重点研发计划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按照做优做强特色农业、稳定支持战略农业、巩固加强民生农业的总体思路,突出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公益技术的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结合产业和企业技术需求,在现代育种技术、精细化种植养殖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农业生物制品研发等方面部署26个具体任务。
二、申报要求1.符合《湖北省科技厅关于组织申报2020年度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第一批)的通知》中的申报要求。
2.单项资助额度为200万元。
三、具体方向和任务(一)现代育种技术1.优质高产两系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种质创制与新品种培育研究研究内容:以选育优质、高产、多抗的两系籼粳杂交稻为目标,生物育种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创制广亲和粳型两用不育系、恢复系新种质,选育籼粳杂交稻新组合。
重点选育好繁、易制的广亲和粳型两用不育系,优质抗病虫的籼粳中间类型的恢复系,优质高产两系籼粳亚种间杂交稻新品种。
考核指标:选育优质高产两系籼粳亚种间杂交稻品种1个并通过审定,主要品质理化指标达国标Ⅱ级及以上,稻瘟病抗性比达到3-5个等级;选育好繁、易制优质两系不育系1个通过审定,繁种产量≥300公斤/亩,制种产量≥150公斤/亩;创制优质、抗病虫籼粳亚种间材料20个;建立核心示范区20000亩,辐射带动面积100万亩。
其他限制条件:高校院所牵头申报,必须与企业协同联合;企业牵头申报,配套经费与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并须出具有效的经费来源证明。
2.多倍体水稻核心种质资源的创建及应用研究内容:利用二倍体加倍及多倍体杂交技术创制优质、抗病及专用功能多倍体水稻新种质材料;创制优质、抗病及专用功能多倍体水稻新品系;研究多倍体水稻育性细胞遗传学机理;建立多倍体水稻核心种质品种示范区。
考核指标:创制优质、抗病及专用功能多倍体水稻新材料50份;选育优质、抗病及专用功能多倍体水稻新品系1-2个,千粒重比二倍体提高60%以上,蛋白质含量比二倍体提高30%以上,结实率达到75%以上;申请或授权植物新品种3项以上,申请或授权专利2项以上,制定多倍体水稻栽培技术规程地方标准1项;阐明多倍体水稻高结实率性状形成及其遗传学机理;建立核心种质品种示范区100亩以上。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20年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推荐名单

山西六建集团有限公司
34
首开花溪龙苑住宅小区西28#楼
科技示范工程——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
太原首开龙泰置业有限责任公司
35 吕梁市新区湖面生态治理工程-7号公园建设项目
科技示范工程——城镇人居环境改善
山西三建集团有限公司
36
基于空间绩效的城市体检评估技术研究-以山西省 科研开发——支撑城市品质和人居环境质量
申报单位 太原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山西大地华基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长治市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事务中心 山西省宏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大同市经济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17 超高层建筑转换桁架复杂结构施工技术研究
科研开发——支撑建筑产业转型升级
山西八建集团有限公司
18 基于生态适应性的榆社县传统村落宜居策略研究 科研开发——支撑绿色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
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19
山岭区公路蓄能自发光交通安全标识的开发与应 用研究
科研开发——支撑城乡基础设施体系化建设
山西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20
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管理技术研究
科研开发——支撑绿色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
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21
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制备透水混凝土路面砖关键技 重大科技攻关与能力建设——城市废弃物协
24 运城市解放路道路空间建设全要素规划设计技术 科研开发——支撑城乡基础设施体系化建设
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25
发泡陶瓷保温板在装配式外墙外挂板中的技术研 究及应用
科研开发——支撑建筑产业转型升级
山西六建集团有限公司
第4页
序号 26
项目名称 晋城市人民医院易址扩建项目
申报类别 科技示范工程——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专项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的重要举措,是依靠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助推扶贫攻坚的重要步骤,是解决我国当前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紧迫任务,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为了推动我国村镇领域技术创新,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实施“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专项。
专项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主线,以促进村镇生产、生活、生态融合为目标。
根据专项的统一部署,按照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一体化组织实施的思路,重点攻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土地智能调查等共性关键技术,聚焦华北、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等典型地区,重点围绕资源清洁利用、居住热环境提升、节能与新能源利用、非传统水源利用、民居性能提升、数字化信息服务等技—1—术进行综合应用示范,解决节能保暖、产业减排、能源供给、饮水安全、居住品质等问题,为加快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2020年度拟发布7个任务方向,拟安排国拨经费3亿元。
项目实施周期为2020年—2022年。
每个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5个,参与单位总数不超过10家。
一、重大共性关键技术1.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技术研究与集成创新研究内容:针对农村区域分布广、地形气候差异大、改厕技术模式单一且适应性差、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率低、分散式污水收集处理难、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粗放等问题,研发高寒缺水等典型地区资源循环型厕所改造升级关键技术与产品;研究低成本、易维护的分散式农户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开发农村污水分质收集、微生物—物化循环处理关键技术与标准化、模块化装备;研究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和就地资源化技术,研发以提高资源属性为目标的农村垃圾源头深度分类、打包转运、有机垃圾资源化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农村厕所粪污与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散养畜禽粪污等统筹协同处理技术,研究农村污染治理与资源综合利用集成技术,研究不同地区人居环境整治与改厕的适宜技术模式、设施运营维护技术和排放标准等,开展不同类型村(中心村、边远山区等)人居环境整治技术集成示范,为改厕、污水、垃圾因地制宜处理处置提供科技支撑,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
考核指标:研究提出适宜不同区域的改厕技术模式清单及限—2—制条件,编制不同类型村镇人居环境整治技术导则、指南3套;研发高寒缺水等典型地区农村厕所改造和提升技术5项,开发装备5套;研发分散式农户生活污水优化收集、强化微生物—物化循环处理及就地回用技术3项,开发装备3套,出水达到相应规模的地方排放标准;研发农村生活垃圾源头深度分类关键技术1项,垃圾分类不少于8类,资源化率大于70%,分类物资无水洁净技术及装备1项,垃圾分类过程消毒技术和设备2项、有机垃圾和散养家禽粪便厌氧和微氧堆肥关键技术及装备1项;在不同类型村镇开展农村污染治理与资源综合利用集成技术模式示范3处以上,申请专利10项以上。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2.村镇土地智能调查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内容:针对村镇土地地类与产权信息获取自动化程度低、地类变化快速监测可靠性差、土地资源调查技术和手段相对落后等现实问题,研发RFID等新型电子界址点进行村镇土地权籍信息自主采集与处理技术;研究“5G+北斗+地面卫星系统”与移动视觉深度融合的土地资源多维度多要素调查技术;研发高分遥感地面基准网建设、土地利用变化主动发现、无人机自主在线监测等技术;突破村镇土地三维地理实体模型高效表达、土地大数据时空信息深度挖掘与知识化服务技术;面向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开展“资源—权益—生态”空地一体化的村镇土地智能调查技术集成与示范,实现村镇土地高精度、可追溯调查,为土地资源高—3—效利用提供科技支撑。
考核指标:形成我国村镇土地统一智能调查新技术、新模式;突破高精度、大范围权属调查、村镇多维度用地信息智能解译、国产高分遥感卫星主动监测、“5G+北斗+地面卫星系统”与移动视觉融合的全域调查、三维地理实体模型高效表达、村镇土地大数据治理等关键技术10项以上;研制权籍/现状调查机器人、无人机调查监测机器人、土地调查智能移动终端等设备5套(种)以上;开发电子界址点智能感知、村镇土地变化智能监测、村镇土地大数据智能决策支持等平台3套;选择东中西部3个区域开展技术集成应用,其中,农村不动产权籍调查不少于6个自然村,土地资源基础调查不少于3个县(市);申请专利15项以上。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二、应用示范3.华北东北村镇资源清洁利用技术综合示范研究内容:针对华北东北地区村镇有机废弃物利用率低、清洁能源高效供暖技术缺乏、建筑能耗大等问题,研究多元有机废弃物覆膜共发酵等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基于散煤替代的生物质混合物料多级配风及低氮燃烧等清洁化供暖技术及装备;集成村镇厕所供排水、粪污收集处理等设施保温抗冻、阻塞辨识定位、运行监测等技术;研究村镇建筑结构冷桥精准识别与断桥改造技术,开发低传热建筑材料与构造、结构保温一体化外墙等节能技术与产品;开发村镇社区清洁供暖排放与健康人居信息监测技术—4—与运营服务平台。
开展华北东北村镇资源清洁高效利用与建筑节能保暖综合示范,减少农村有机资源浪费,提升能源清洁利用水平,降低建筑热负荷与综合能耗,提高华北东北村镇建筑热舒适度和社区健康水平。
考核指标:编制华北地区村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能源清洁化利用与健康节能型住宅技术导则、指南或图集4套;开发多元有机废弃物高分子覆膜共发酵等技术及装备2套;研发被动式低能耗农宅设计、结构保温一体化围护结构构造、低成本清洁能源利用、设施管道防冻与运行监测、社区环境清洁与人居健康提升等关键技术及相关设备6套以上;构建村镇清洁供暖排放与健康人居信息监测运营平台2套;完成村镇资源能源清洁利用和高效保温节能住宅等技术应用示范6类以上,在华北东北地区选择20处村镇开展综合示范,总面积不少于10万平方米;申请专利5项以上。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项目示范基地须涵盖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等省市,每个省市至少包含1个创新型县(市)。
4.东南产村产镇减排增效技术综合示范研究内容:针对东南经济发达产业密集地区产村产镇污染排放高、传统民居保护技术缺乏等问题,研发村镇生活和产业污水高效协同处理关键技术;研究特色农产品加工副产物循环利用和价值链提升技术,研发农产品废弃物制备高热值成型燃料及高性—5—能生物质纤维材料关键技术,形成产业园区废弃物梯次利用模式;研发徽派、苏式、岭南等传统民居除湿防霉、低干预加固等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装配式新型民居设计与运维技术;开发村镇绿地生态景观、公共服务设施、传统民居等运维信息动态监测与管理服务平台。
开展适合东南地区产村产镇发展下的废污水治理、农产品副产物价值链提升、传统民居特色融合保护技术综合示范,推动村镇产业可持续发展,构建村镇生态宜居和产业兴旺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考核指标:编制东南地区村镇生产生活污水处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价值链提升、传统民居保护利用、装配式建造技术导则5套以上;研发废污水循环利用、农产品加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特色农产品加工、传统民居低干预加固、装配式建筑运维信息动态监测等关键技术6项;研发产业集聚村镇生活污水循环利用、废弃物资源化、装配式建筑建造等装备6套以上;开发村镇生态景观、公共设施、民居运维等管理与服务平台系统3套以上;在东南地区选择20处村镇开展综合示范,总面积不少于10万平方米;申获软件著作权2项,申请专利10项以上。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项目示范基地须涵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东、海南等省市,每个省市至少包含1个创新型县(市)。
5.西北村镇综合节水降耗技术示范研究内容:针对西北地区村镇用水用能困难、水资源和能源—6—供给手段单一落后、非传统水源利用和综合能源应用效率低等问题,开发分散村落雨雪水收集净化和高碱度高氟水过滤分离等非常规水源净化制备饮用水技术及装备;研发村镇污废水单户、联户型收集和微动力生物物理耦合多级处理回用技术及装备;研究基于终端需求侧的风能、太阳能等分布式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应用技术;开发基于空气动力的新型发电装备和分布式压缩空气储能及微网安全供能技术;研发基于生物质能、地热能的村镇炊事取暖生活热水耦合高效联供技术及装备。
开展适合西北地区的综合节水、非传统水源利用和分布式多能互补产能、储能、高效供能技术示范,进一步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转变,提高能源供给多元性及综合能源利用效率,助力推动西北地区实现精准扶贫。
考核指标:编制西北地区综合节水、分布式能源应用技术导则、指南4套;研发非常规水源净化制备饮用水、污废水收集处理回用、分布式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分布式复合压缩空气储能、炊事取暖生活热水耦合高效分布式联供等关键技术10项;开发雨雪水收集净化、高碱度高氟水过滤分离、微动力生物物理耦合多级处理回用、基于空气动力的新型发电装备、生物质多能供应燃器具、模块化跨压区储能与高效释能等成套装备产品10套;在西北地区选择20处村镇开展技术示范,其中农区、牧区、山区、高海拔聚居区、沿黄流域等典型示范区域不少于5类,综合节水与非传统水源应用形式不少于3种,清洁能源应用类型不少于5类,—7—多能互补应用形式不少于4种,总面积不少于8万平方米;申请专利10项以上。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项目示范基地须涵盖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每个省区至少包含1个创新型县(市)。
6.村镇数字化科技信息服务综合示范研究内容:针对农业农村基层科技人员缺乏、科技供给与生产需求对接不畅、科技信息服务针对性不强等问题,通过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集成应用,研究农业科技成果群体智能知识发现与关联匹配、农业生产全过程智能化托管与线上线下协同服务等关键技术,开发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社会化服务平台;研究村镇5G高带宽低延时信息收发与知识服务等关键技术,开发农业专家在线服务与培训平台;研究农资、农产品、农机装备电商大数据分析应用和区块链可信品控等关键技术,开发农资和农产品在线交易服务平台;研究乡村建筑及生产设施数字孪生设计与交互体验等关键技术,开发乡村住宅及生产设施服务平台;研究村镇创业创新主体与科技资源知识图谱动态生成与自主演进、农业科技成果智能筛选配给等关键技术,建立全国农业农村科技信息与成果转化云服务平台,推动农业农村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与技术交易,实现技术专家在线为农民解决生产难题,培育农业农村信息服务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