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污水的物理处理 (2)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二章污水的物理处理

Q 沉淀池的表面水力负荷(或沉淀池的溢流率), A 用q表示。
理 想 沉 淀 池 示 意 图
由上式可看出,理想沉淀池中: ①表面水力负荷q与颗粒沉降速度u0数值上相同; ②它们的物理概念不同:u的单位m/h,q单位m3/ m2·h,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表面积的沉淀池的 流量。
思考题:(P79书)第1、3题。 补充: 1、什么是沉淀池的表面水力负荷或沉淀池的溢流率? 2、列举沉淀池的主要应用? 3、格栅、筛网的作用是什么?
1.8 设每一分格2个贮砂斗, V1 0.3m 3 每个砂斗容积为 3 2
(5)贮砂斗各部分尺寸计算
设贮砂斗底宽b1=0.5m;上口宽b2=1.25m,斗壁与水 平面倾角为60°;则贮砂斗高度 ` 2h3 1.25 0.5 b2 b1 h 3 tg60 0.65m tg60 2 贮砂斗容积V1:
b ――相邻贮砂斗斗顶宽度,取200mm。
(7)池总高度h h=h1+h2+h3 式中:h1--超高,m; h3--贮砂室高度,m。 (8)核算最小流速 vmin Qmin vmin n1 Amin 式中: Qmin--设计最小流量,m3/s n1--最小流量时工作的沉砂池数目; Amin--最小流量时沉砂池中的过水断面面积,m2。
4.格栅长度L: L=L1+L2+1.0+0.5+H1/tga(m) 式中:L1--进水渠道渐宽部位的长度,m; L1=(b-b1)/2tga1 其中:b1--进水渠道宽度,m;H1--格栅前渠道深度,m 。 a1--进水渠道渐宽部位的展开角度,a1=20; L2--格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位长度,一般 L5、每日栅渣量W: 2=0.5L1;
1、格栅间隙数量n:
污水物理处理概念及工艺

污水物理处理概念及工艺引言概述:污水物理处理是指通过物理方法对污水进行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悬浮物、颗粒物、沉积物等固体污染物,提高水质的处理过程。
本文将介绍污水物理处理的概念及其常用的工艺。
一、污水物理处理的概念1.1 污水物理处理的定义污水物理处理是指通过物理手段对污水进行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悬浮物、颗粒物、沉积物等固体污染物,提高水质的处理过程。
它是污水处理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处理过程之一。
1.2 污水物理处理的目的污水物理处理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污水中的固体污染物,减少对后续处理工艺的负荷,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通过物理处理,可以将污水中的悬浮物、颗粒物等固体污染物去除,提高水质,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
1.3 污水物理处理的原理污水物理处理主要依靠物理方法,如重力沉降、筛分、过滤等,利用物理力学的原理对污水中的固体污染物进行分离和去除。
通过不同的物理处理工艺,可以实现对不同粒径的固体污染物的去除。
二、污水物理处理的工艺2.1 沉砂池沉砂池是一种常用的污水物理处理设备,通过重力沉降的原理,将污水中的沉积物和悬浮物分离出来。
沉砂池通常由沉淀池和沉砂池两部份组成,污水在沉淀池中停留一段时间,使固体颗粒沉降,然后经过沉砂池进一步去除沉积物。
2.2 筛分设备筛分设备是一种常用的污水物理处理设备,通过筛分的原理,将污水中的固体污染物进行分离。
筛分设备通常由筛板、筛框、筛网等部件组成,污水通过筛板时,固体颗粒被阻挡在筛板上,而液体则通过筛网流出,从而实现固液分离。
2.3 过滤设备过滤设备是一种常用的污水物理处理设备,通过过滤的原理,将污水中的固体污染物进行分离。
过滤设备通常由过滤介质和过滤器组成,污水通过过滤器时,固体颗粒被过滤介质拦截,而液体则通过过滤器流出,从而实现固液分离。
三、污水物理处理的优势3.1 降低处理成本污水物理处理相对于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来说,设备和运行成本较低。
物理处理过程中不需要添加化学药剂,也不需要复杂的生物反应器,因此可以降低处理成本。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二章污水的物理处理(2)讲解

T=2d 。
VW
S N T 1000
0.5 250000 2 1000
250m3
每池污泥部分容积 (8)总高H
V V 250 25m3 n 10
设污泥斗底0.5m×0.5m, 上口4.5m×4.5m,斗壁 倾角60°,
h4
(4.5
2
0.5)
tg60
3.46m
设i=0.01 h4 (20 4.5) 0.01 0.16m
2、平流式沉淀池设计(P48)
(1)沉淀区的表面积A (m2): A Qmax
q
式中:Qmax--最大设计流量,m3/h; q--表面水力负荷, m3/m2·h,表10-5(P45)。
(2)有效水深h2 (m): h2=q×t 式中:t—沉淀时间,h,表10-5选取。
(3)沉淀区有效容积V(m3):
三、平流式沉淀池 1.构造及工作特点
平流式沉淀池1.avi
(1)进水区有消能、整流措施(P46 )
图10-28 平流式沉淀池的进水整流措施 ①进水槽;②溢流堰;③穿孔整流板;④底孔;⑤档流板;⑥潜孔;
(2)出水区有出水装置
(3)出水堰前设置浮渣收集和排除装置。 (4)排泥方法:单斗排泥或多斗排泥。 链板式刮泥机.swf
u0
流
H
区
沉淀区
B
污泥区
D
L
v
u0
L
H 即u0
v(
H L
)
L、ν不变,H越浅,uo越小,沉淀效率越高。
2、构造
清水出水区
配 水区 缓 冲区
图10-36 升流式斜板沉淀池 1.配水槽;2.穿孔墙;3.斜板或斜管;4.淹没孔口;5. 出水槽;6.排泥管;7.支架。
污水的物理处理方法(ppt 46页)

图2-6 曲面格栅
格栅的效率:取决于栅条的间距, 细格栅(间距1.5-10mm) 中格栅(间距10-40mm) 粗格栅(间距50-100mm)。
栅条的结构形式: (图)
污染物的清除:人工清除和机械清除。
污水处理厂多采用机械自动清除式格栅。
格栅的设计计算: 书P15-17
二、筛网 (孔径小于10mm)
第二章
污水的物理处理
废水预处理:
属纯物理性质或机械性质的,其目的 在于去除那些在性质上或大小上不利于后 续处理工程的物质。
使处 去 主用理 除 要要方对设求法象备:: 格栅和筛网。 不筛去论除滤何废截种水留废中水粗,大在的送悬入浮水物泵和和杂主物体,
构以筑保物护重之后力前续分,处离均理(自需设然设施沉置。降、格自栅然以上浮拦和截气较浮等大) 杂物,离设心置分筛离网以截留较细悬浮物.
第二节 调节池
一、调节池的作用
为了使管渠和构筑物正常工作,不受废水 高峰流量或浓度变化的影响,需在废水处理设施 之前设置调节池。
主要作用(2个) : ①调节水量; ②均和水质;
第三节 调节池
调节池其它作用: ①调整pH值; ②降低水温; ③临时贮存事故排水。 ④生物预处理(如预曝气)
第三节 调节池
图2-8 振动筛网示意图
(三) 水力筛网 (靠水力作用旋转)
导水叶片
图2-9 水力筛网构造示意图
三、微滤机
微滤机是截留细小悬浮物的筛网装置。 微滤机是 一个鼓状的金属框架,上面覆盖有不锈钢丝编织成的支 撑网和工作网。
1—旋转鼓筒 2—水池 3—水槽 5—冲洗滤网的设备 6—集渣斗 7—排渣管
四、栅渣的处理
废水进行混合,使流出水质比较均匀。 (一)水质调节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 污水的物理处理 2

(2)压力溶气浮上法的设计计算主要设计计算内容有:气浮所需空气量、溶气罐尺寸、所需的工作压力、和气浮池的尺寸等。
1、气浮所需空气量A 、通过试验确定式中:q v —气浮池设计水量,m 3/h ;R ’—试验条件下的回流比,%a c —试验条件下的释气量,L/m 3;ψ—水温校正系数,取1.1-1.3;B 、由Eckenfelder 教授经验公式式中:1.3—空气密度(20,1atm ),kg/m3;C a —大气压力下,某一温度下空气在水中的溶解度,(mL/L ); f —溶气罐中空气的饱和百分比,一般为0.5-0.8;p —溶气罐工作时的绝对压力,atm ;p a —溶气罐工作时的表压,kPa 。
2、溶气罐尺寸A 、无回流时溶气罐的总容积V=QT ;式中:Q —废水流入量;T —水和空气在加压溶气罐中的接触时间;若采用填料式溶气罐的个数为n ,则每个溶气罐的容积V ’=V/n ; 若溶气罐的高度为H ,则单罐的直径为DB 、有回流时溶气罐的总容积V=Q r T ;式中:Q r —废水流入量;T —水和空气在加压溶气罐中的接触时间;若采用填料式溶气罐的个数为n ,则每个溶气罐的容积V ’=V/n ; 若溶气罐的高度为H ,则单罐的直径为D3、气浮池的设计气浮池是完成气浮过程的主要设施。
它由气泡与悬浮物的接触室、浮渣分离式、低压释放器、刮渣机、排渣机和出水管等组成。
池型以平流式较为常用。
ϕϕc V Vg c V Vg a R q q a q q '==有回流时时无回流i a r i a c fp c Q Q S Ac fp c SA)1(3.1)1(3.1-=-=有回流时无回流时HV D π'4=HV D π'4=(一)、在气浮池的设计中应考虑如下问题:(1)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对原水进行小样试验,以确定气固比及溶气压力,并依此计算所需的加压溶气水量。
(2)通过小试确定混凝剂最佳投量。
工业废水处理技术手册

工业废水处理技术手册第一章工业废水处理概述 (2)1.1 工业废水的来源与分类 (2)1.1.1 工业废水的来源 (3)1.1.2 工业废水的分类 (3)1.2 工业废水处理的目的与意义 (3)1.2.1 工业废水处理的目的 (3)1.2.2 工业废水处理的意义 (3)第二章物理处理技术 (4)2.1 废水预处理 (4)2.2 沉淀与澄清 (4)2.3 过滤与膜分离 (4)第三章化学处理技术 (5)3.1 中和 (5)3.2 氧化还原 (5)3.3 凝聚与絮凝 (5)第四章生物处理技术 (6)4.1 好氧生物处理 (6)4.2 厌氧生物处理 (6)4.3 生物膜法 (7)第五章物理化学处理技术 (7)5.1 吸附 (7)5.2 蒸发与结晶 (7)5.3 离子交换 (8)第六章深度处理技术 (8)6.1 消毒与杀菌 (8)6.1.1 消毒与杀菌概述 (8)6.1.2 化学消毒 (8)6.1.3 物理消毒 (9)6.1.4 生物消毒 (9)6.2 脱氮除磷 (9)6.2.1 脱氮除磷概述 (9)6.2.2 生物脱氮除磷 (9)6.2.3 化学脱氮除磷 (9)6.2.4 物理脱氮除磷 (9)6.3 膜生物反应器 (9)6.3.1 膜生物反应器概述 (9)6.3.2 膜生物反应器工作原理 (10)6.3.3 膜生物反应器特点 (10)6.3.4 膜生物反应器应用领域 (10)第七章工业废水处理设备 (10)7.1 常用预处理设备 (10)7.2 生物处理设备 (10)7.3 物理化学处理设备 (11)第八章工业废水处理工程设计与施工 (11)8.1 设计原则与流程 (11)8.1.1 设计原则 (12)8.1.2 设计流程 (12)8.2 工程施工与管理 (12)8.2.1 施工准备 (12)8.2.2 施工过程 (13)8.2.3 施工验收 (13)8.2.4 运行维护 (13)第九章工业废水处理设施运行与管理 (13)9.1 设施运行维护 (13)9.2 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 (14)9.3 自动化控制系统 (14)第十章工业废水处理监测与评价 (15)10.1 废水监测方法 (15)10.1.1 物理监测方法 (15)10.1.2 化学监测方法 (15)10.1.3 生物监测方法 (15)10.2 废水处理效果评价 (16)10.2.1 处理效率评价 (16)10.2.2 处理效果稳定性和可靠性评价 (16)10.2.3 经济效益评价 (16)10.3 环境影响评价 (16)10.3.1 环境质量评价 (16)10.3.2 生态影响评价 (16)10.3.3 社会影响评价 (16)第十一章工业废水处理案例分析 (16)11.1 国内典型案例 (16)11.1.1 泰达水业净水厂节水案例分析 (16)11.2 国外典型案例 (17)11.2.1 美国某炼油厂废水处理案例分析 (17)第十二章工业废水处理发展趋势与展望 (17)12.1 技术发展趋势 (17)12.2 政策法规与市场前景 (18)12.3 创新技术与发展方向 (18)第一章工业废水处理概述1.1 工业废水的来源与分类工业废水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液,它包含了生产用料、中间产物、副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污染物。
污水处理第二章 污水物理处理

35
4.压缩沉淀
发生在高浓度悬浮颗粒的沉降过程中,由于 悬浮颗粒SS浓度很高,颗粒相互之间已挤集成 团块结构,互相支撑,下层颗粒间的水在上层 颗粒的重力作用下被挤出,使污泥得到浓缩。
二沉池污泥斗中的浓缩过程以及浓缩池中污 泥的浓缩过程存在压缩沉淀。有关压缩沉淀的 颗粒沉速与相应沉淀参数之间的关系报道很少。
u0 H vL
u0
v
H L
(4-10)
可计算出沉淀池的最小长度
h utt
H u 0t
h H
ut
u0
ut dP h dP
P0 ut dP 1
0 u0
u0
P0 0
utd
P
理想沉淀池总去除量为:
(1P0)u10
P0 0
utdP
颗粒在理想沉淀池中的停留时间:
t0
L v
H u0
109
110
111
112
还有降低BOD、氧化、脱色 和杀菌作用,对废水负荷变 化适应性强,生成污泥量少, 占地少和不产生噪声。
113
气浮池\ 竖流式 电解气 浮 池.swf
114
简单易行,但微孔 易于堵塞、气泡较 大,气浮效果不高。
适用:处理水量 不大,而污染物 浓度高的废水。
115
116
138139对角线出水调节池折流式调节池出水槽沿对角线方向设置废水由左右两侧进入池后经过不同的时间才流到出水槽使出水槽中的混合废水是在不同时间内流进来的以达到自动调节均和的目的结构见图41配水槽设在调节池的纵向中心线上通过溢流孔口投配到调节池的前后各个位置上从而使先后过来的不同浓度的废水混合使废水在池内得到混合和均化结构见图42140剖面图42折流式调节池图41对角线出水调节池141142调节池的搅拌水泵强制循环搅拌机械搅拌优点
水污染处理——物理处理

曝气沉砂池的设计参数
• 水平流速一般取0.08~0.12m/s。 • 污水在池内的停留时间为4~6min;雨天最大流量时为1-3
min。如作为预曝气,停留时间为10~30min。 • 池的有效水深为2~3m,池宽与池深比为1~1.5,池的长宽
筛网
形式 振动筛网 水力筛网
作用 用于废水处理或 短小纤维的回收
2.3.1 沉淀基础理论
沉淀法是利用水中悬浮颗粒的可沉降性能,在重力 作用下产生下沉作用,以达到固液分离的一种过程。
沉淀处理工艺的四种用法
沉砂池:用以去除污水中的无机易沉物。
初次沉淀池:较经济地去除,减轻后续生物处理构 筑物的有机负荷。 二次沉淀池:用来分离生物处理工艺中产生的生物 膜、活性污泥等,使处理后的水得以澄清。 污泥浓缩池:将来自初沉池及二沉池的污泥进一步浓缩, 以减小体积,降低后续构筑物的尺寸及处理费用等。
悬浮颗粒浓度较高(5000mg/L以上); 颗粒的沉降受到周围其他颗粒的影响,颗粒间 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形成一个整体共同下沉, 与澄清水之间有清晰的泥水界面。二次沉淀池 与污泥浓缩池中发生。
根据水中悬浮颗粒的凝聚性能和浓度, 沉淀可分成四种类型
自由沉淀 絮凝沉淀 拥挤沉淀 压缩沉淀
悬浮颗粒浓度很高;颗粒相互之间已挤压成 团状结构,互相接触,互相支撑,下层颗粒 间的水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下被挤出,使 污泥得到浓缩。二沉池污泥斗中及浓缩池中 污泥的浓缩过程存在压缩沉淀。
选用栅条间距的原 则:不堵塞水泵和水处 理厂、站的处理设备。
格栅的 工作原理
格栅清渣方法
人工清除
与水平面倾角: 450~600
设计面积应采用较大 的安全系数,一般不小于 进水渠道面积的2倍,以 免清渣过于频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级 消化池
二级 消化池
污泥脱水 机房
泥饼外运
第二章 污水的物理处理
四川师范大学 范璐
城市污水处理厂典型流程
第二章 污水的物理处理
去除对象是漂浮物、悬浮物质。 处理方法与设备:
筛滤截留法:筛网、格栅、滤池与微滤机等; 重力分离法:沉砂池、隔油池与气浮池等; 离心分离法:离心机与旋流分离器等。
第一节 格栅与筛网 1.格[gé ]栅[zhà ]
第一节 格栅与筛网
平面格栅
曲面格栅
第一节 格栅与筛网
格栅的分类 粗格栅:50~100 mm
按格栅栅条 的净间隙 中格栅:10~40 mm 细格栅:3~10 mm
格栅的设置
一道中格栅 一道粗格栅和一道中格栅 一道中格栅和一道细格栅
一道粗格栅和一道细格栅
第一节 格栅与筛网 人工清渣格栅 按清渣方式
城 市 污 水 回 用 的 几 个 方 面
城市生活用水 和市政用水
供
水
城市绿地灌溉 市政与建筑用水 城市景观
农业、林业、 渔业和畜牧业
工 业
工艺生产用水
地下水回灌
冷却用水 锅炉补充水
其他方面
其他杂用水
九、污水处理基本方法与系统
1. 污水处理方法及分类
按作用原理分: 物理处理法:通过物理作用分离、回收不溶解呈 悬浮状态的污染物; 化学处理法:通过化学反应去除呈溶解、胶体状 态的污染物; 生物处理法: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去除呈溶 液、胶体及微细悬浮状态的有机物。
(1)污水处理系统前,采用机械清除时为16~100mm,采
用人工清除时为25~100mm; (2)水泵前,应根据水泵要求确定; 3. 污水过栅流速宜采用0.6~1.0m/s。除转鼓式格栅外, 机械清除格栅倾角宜采用60°~90°;人工清除宜采 用30°~60°。
第一节 格栅与筛网
格栅的设计参数
4. 格栅上部必须设置工作平台,其高度应高出格栅前最高设 计水位0.5m,工作平台上应有安全和冲洗设施。 5. 格栅工作平台两侧边道宽度宜采用0.7~1.0m。工作平台正 面过道宽度,采用机械清除时不应小于1.5m,采用人工清除
悬浮物 重力分离法、离心分离法、磁力分离法、 筛滤法、气浮法
表5-2 转化法分类一览表
方法原理 化学转化
转化方法 中和法、氧化还原法、化学沉淀法、 电化学法
生物转化
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生物 处理法等
1.2 污水处理的分级(按废水处理的程度)
一级处理(预处理):去除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
染物,对废水进行调节以便其排入受纳水体或二
第一节 格栅与筛网 格栅的设计——例题学习
重要参数的取值依据:
安装倾角(α)一般取60º ~70º 栅前水深(h)一般取0.3~0.5 m 栅条间距宽(e):粗:50~100 mm; 中:10~40 mm; 细:3~ 10 mm 水流过栅流速(v)一般取0.6~1.0m/s 格栅受污染物阻塞时水头增大的倍数(k)一般采用3 栅前渠道超高(h2)一般采用0.3m 进水渠道渐宽部分的展开角度(α1)一般为20º 阻力系数计算公式中,当为矩形断面时,=2.42,栅条厚 度(S)=10 mm 栅渣量(W1):0.1-0.01 m3/103m3污水
ì ï K 2 é D0 ( K 2 - K1 ) ùü ï ln í ê1 úý K1 × L0 ûï ï î K1 ë þ tk = K 2 - K1
菲尔普斯方程的工程意义
1 、用于分析受有机物污染的河水中溶解氧的变化 动态,推求河流的自净过程及其环境容量,进而确
定可排入河流的有机物最大限量;
2 、推算确定氧垂点的位置及到达时间,并依此制
定河流水体防护措施;
3、可用于确定污水处理厂的处理程度。
菲尔普斯方程——例题学习 P40例【2-4】:
注意:1. DO=4 mg/L为河流允许最低DO值; 2. k1、k2值可通过查表获得; 3. 用试算法解方程,L0取值15 mg/L; 4. Q混 = Q总 * 混合系数(α); 5. 环境容量 = 差值容量+ 同化容量
时不应小于1.2m。
6. 栅渣通过机械破碎输送,压榨脱水后外运。栅渣输送宜采 用螺旋输送机,输送距离大于8.0m 宜采用带式输送机。
第一节 格栅与筛网
格栅的设计参数
7. 格栅除污机、输送机与压榨脱水机的进出料口宜采用密 封形式,根据周围环境情况,可设置除臭处理装置。
8. 格栅间应设置通风设施及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与报警装
水质基本模型简介
水质模型的分类方法(按水体运动的空间):
零维模型 一维模型 二维模型
三维模型
氧垂曲线:水体受到污染后,水体中溶解氧逐渐被消
耗,到临界点后又逐步回升的变化过程,称氧垂曲线。
菲尔普斯方程
河流的耗氧速率:
dL K1 L dt
Lt L0 e K1t
河流的复氧速率:
H = h + h1 + h2
式中:h-栅前水深,m; h2-格栅的水头损失,m; h1-格栅前渠道超高。
第一节 格栅与筛网
4.格栅的总建筑长度L由下 式决定 L = l1 + l2 + 1.0 + 0.5 + H1 / tga (m) 式中:l1-进水渠道渐宽部位 的长度,m;
l1 = B - B1 2 tga1
污 水 排 入 河 程 流 的 混 合 过
竖向混合阶段:污染物排入河流后因分子扩散、湍流 扩散、弥散作用逐步向河水中分散,由于一般河流的 深度与宽度相比较小,所以首先在深度方向上达到浓 度分布均匀,从排放口到深度上达到浓度分布均匀的 阶段称为竖向混合阶段,同时也存在横向混合作用 横向混合阶段:当深度上达到浓度分布均匀后,在横 向上还存在混合过程。经过一定距离后污染物在整个 横断面上达到浓度分布均匀,这一过程称为横向混合 阶段。 断面充分混合后阶段:在横向混合阶段后,污染物浓 度在横断面上处处相等。河水向下游流动的过程中, 持久性污染物的浓度将不再变化,非持久性污染物浓 度将不断减少。
持久污染物的稀释扩散
当持久性污染物随污水稳态排入河流后,经过混合
过程达到充分混合阶段时,污染物浓度可由质量守恒原
理得出河流完全混合模式:
Cw Qw Ch Qh C Qw Qh
式中:C——排放口下游河水的污染物浓度; Cw,Qw——污水的污染物浓度和流量; Ch,Qh——上游河水的污染物浓度和流量。
5.每日栅渣量W由下式 决定
Qvmax × W1 ´ 86400 3 W= (m / d ) K Z ´ 1000
式中: W1-栅渣量,m3/103m3污 水; KZ-生活污水流量总变化 系数。
其中:B-进水渠道宽度m; α1-进水渠道渐宽部位的展开 角度; l2-格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 处的渐窄部位的长度; H1-格栅前的渠道深度,m。
进入初沉池
第一节 格栅与筛网 3. 调节池
第一节 格栅与筛网 调节池的作用
提供对有机物负荷的缓冲能力,防止生物处理系统负 荷的急剧变化;
控制pH值,以减小中和作用的化学品的用量;
减小对物理化学处理系统的流量波动,使化学品添加 速率适合加料设备的定额; 当工厂停产时,仍能对生物处理系统继续输入废水; 防止高浓度有毒物质进入生物处理系统。
由一组平行的金属栅条和筛网制成,安装在
污水渠道/泵房集水井的进口处或污水处理厂的
端部,用以截留较大的悬浮物或漂浮物。
第一节 格栅与筛网
格栅的分类
平面格栅 按形状 曲面格栅
固定曲面格栅 旋转鼓筒式格栅
1. 阅读教材54-55页,思考平面格栅的组成、基本形式、 基本参数与尺寸、安装方式和尺寸有哪些? 2. 阅读教材55-56页,思考曲面格栅的分类、构造、和工 作原理分别是什么?
第一节 格栅与筛网
1.格栅的间隙数量n可由下 式决定:
2.格栅的建筑宽度B由下式决定
B = s(n - 1) + d × n(m)
式中:B-格栅的建筑宽度,m s-栅条宽度,m 3.栅后槽的总高度H由下式决定
n qvmax sin / d h v(个)
式中:qvmax-最大设计流 量,m3/s; d-栅条间距,m; h-栅前水深,m; v-污水流经格栅的速 度,m/s
1. 污水处理方法及分类
按对污染物实施的作用分: 分离法:通过各种外力作用,把有害物从废水中 分离出来; 转化法:通过化学或生化的作用,使其转化为无 害的物质或可分离的物质,后者再经过分离予以除 去;
表5-1 分离法分类一览表
污染物 存在形 式 离子态 分子态 胶体
分离法
离子交换法、电解法、电渗析法、离子 吸附法、离子浮选法 萃取法、结晶法、精馏法、吸附法、浮 选法、反渗透法、蒸发法 混凝法、气浮法、吸附法、过滤法
dD K2 D dt
某点处的氧不足量变化速率是该处耗氧速率和复氧速率 之和:
dD K1 L K 2 D dt
菲尔普斯方程
求解得某点的亏氧量:
Dt = D0 × e- K2 ×t + K1 × L0 (10- K1×t - 10- K2 ×t ) K1 - K 2
到达氧垂点时间dCD /dt=0:
级处理装置。
二级处理:去除呈溶解、胶体状态的大量有机物
或其它污染物。
三级处理:去除二级处理未能去除的污染物。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典型流程
三级处理 二级处理 一级处理 空气
Cl2或其它 消毒剂
原废水
粗细格栅
进水泵房
沉砂池
初沉池
曝气池
污泥回流
二沉池
接触池
出水
污泥回流 泵房
集泥井 絮凝剂
污泥 浓缩池 上清液回流
调节池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