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原湿地退化与恢复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湿地保护与恢复研究

湿地保护与恢复研究

湿地保护与恢复研究湿地是地球上最为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自然界中最为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之一。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可避免与不合理开发利用,湿地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湿地保护与恢复研究日益成为环境科学领域的热门话题。

1. 湿地的重要性湿地是地球上的自然过滤器,它们能够净化环境中的废水、重金属和其他污染物,保护水质和水源。

同时,湿地也是众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它们为鸟类、鱼类、两栖动物和昆虫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和繁殖环境。

此外,湿地还能够吸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起到了调节气候的重要作用。

2. 湿地的威胁然而,湿地保护面临着一系列的威胁。

首先,过度开发和城市化导致了湿地的消失和破坏。

大规模填海造地、湿地开垦和水土流失都对湿地造成了严重损害。

其次,工业排放和农业污染对湿地水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得湿地生态系统失衡,物种灭绝。

此外,气候变化引起了海平面上升和降水模式改变,对沿海湿地造成了更大的压力。

3. 湿地保护措施为了保护和恢复湿地,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建立湿地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地,限制湿地开发和破坏。

其次,加强监测和管理,保护湿地的水质和生物多样性。

此外,推动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湿地保护的挑战。

4. 湿地恢复研究湿地恢复研究是实现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

湿地恢复研究包括湿地水文学、湿地生态学和湿地土壤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旨在理解湿地的运作机制和恢复过程。

通过研究,可以探索湿地退化的原因,找到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途径,提高湿地自然恢复的效率。

5. 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湿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可以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同时,湿地保护也可以促进生态旅游等产业的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

因此,在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必须将湿地保护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

综上所述,湿地保护与恢复研究是环境科学领域的重要议题。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保护与恢复技术体系构建及应用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保护与恢复技术体系构建及应用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保护与恢复技术体系构建及应用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气候最恶劣的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对于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面临着严峻的生态保护与恢复挑战。

构建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保护与恢复技术体系,并进行有效应用,是十分迫切且必要的。

一、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保护与恢复技术现状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土地草原退化、植被减少、水土流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目前,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保护与恢复技术主要包括植被恢复、土壤保护、水资源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方面的技术措施,但在整体技术体系上尚存在不足和薄弱之处。

二、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保护与恢复技术体系构建1.植被恢复技术针对草原退化问题,结合当地植被特点,引入草原植被改良和恢复技术,包括选择适宜的牧草种类、采取合理的放牧方式、进行人工种植和植被保护等措施,以促进植被的恢复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土壤保护技术采取措施减少土地草原退化所导致的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包括进行草原覆盖增加、土地固定化、水土保持等技术手段,保护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土壤质量。

3.水资源管理技术针对高寒地区水资源稀缺的状况,需要构建一套针对当地特点的水资源管理技术,包括开展高效灌溉、水资源循环利用、湿地恢复等措施,以确保当地生态系统的水资源供给。

4.野生动植物保护技术因人为因素引起的野生动植物种群减少,需要实施野生动植物保护技术,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监测与管理等措施,保护当地野生动植物的多样性与数量稳定性。

三、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保护与恢复技术体系应用1.技术体系的整合应用各项生态保护与恢复技术应形成技术整合体系,建立起互为依托、相辅相成的技术系统,以提高整体效益。

2.科学决策与政策支撑政府部门应加强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保护与恢复技术的支持和引导,明确政策方向,提供政策激励,推动技术体系的落地与应用。

青藏高原草地退化及生态修复研究

青藏高原草地退化及生态修复研究

青藏高原草地退化及生态修复研究青藏高原是中国西部地区的一片重要草地区域,也是全球高寒草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青藏高原的草地退化问题日趋严重,严重影响着该地区的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青藏高原草地退化的原因和影响以及草地生态修复的研究进展和前景。

一、草地退化问题的成因根据研究,青藏高原草地退化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过度放牧:由于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处于高寒和半干旱地区,造成草原缺乏水源,导致牧民为获得更多收益而过度放牧和过度牧畜,导致草原土壤严重受损,草原植被趋向单一化。

2、气候变化: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青藏高原的草原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高温等气候变化使得草原植被生长条件不佳,从而促进草原退化的加速。

3、自然因素:青藏高原的地质构造复杂,地貌起伏较大,在风力和水力的作用下,导致草原土壤流失严重,从而形成了淤积、荒漠化、石漠化等现象。

4、农业活动:青藏高原地区农业发展的加速,使得大量耕地和牧场的开垦和生产活动的推广,严重影响了草原植被生态系统的平衡,引起了大量草原退化现象。

二、草地退化的影响青藏高原草地退化的影响范围广泛,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为:1、农牧业收益下降:草原植被严重退化,导致牧草生长缓慢,牛羊成长缓慢,对农牧民收益产生很大的影响。

2、生态环境恶化:草原退化后,对于土壤、水资源的保护和保持有所削弱,还会导致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现象,危害到各种生态系统的平衡。

3、气候影响:草原植被面积的锐减对于青藏高原的环境质量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对于高山过程形成和冰雪融化也有很大的影响。

4、物种灭绝:草地退化极大地影响了物种的生存和繁衍乃至滞留,使得许多动植物数量下降或灭绝等一系列问题。

三、草地生态修复的研究进展为了解决青藏高原草地退化问题,科学家们展开了多项草地生态修复的研究。

目前,草地生态修复的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保持和改善草地土壤:通过土壤改良和保护技术,提高草地土壤的肥力和水保持能力,从而促进草原植被的生长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高山湿地的研究及其自然恢复

高山湿地的研究及其自然恢复

高山湿地的研究及其自然恢复摘要:高山湿地是全球湿地保护的重点,在防止全球水危机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受到科研人员和相关机构的高度重视。

针对高山湿地退化问题,在联合科学考察基础上,分析生态退化的原因,,提出湿地保护、利用和生态自然恢复相关建议。

关键词:高山湿地生态保护自然恢复前言:高山湿地的作为一类较为独特的景观,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湿地一些功能较为突出,相对于山体的其他景观也比较特殊,该类湿地周边一般都会有茂密的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的交错带,所以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重大。

一、我国高山湿地的基本概况高山湿地的作是构成山体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湿地一些功能较为突出,如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同时也是微生物的重要资源库。

但又是最为脆弱的一类生态系统,一旦破坏,很难恢复。

许多河流都起源于该类型湿地,常被视作“世界水塔”,是全球湿地保护的重点之一。

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事业在稳步推进,许多高山湿地被发现并得到了重视,如吉林省长白山区抚松县泉阳林区高山湿地;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美林镇查汗陀罗海山高山湿地群;广西桂林猫儿山高山湿地,并有许多湿地已经建立了省级或是国家级湿地保护区或公园,目前全部湿地的资料尚不完整,破坏趋势没有得到逆转,特别是许多高山或亚高山湿地,地处偏远穷困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性使得保护的重要性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二、我国常见高山湿地的类型及植物种类2.1沼泽湿地沼泽湿地是最主要高山湿地的类型。

沼泽湿地的特点是地表经常或长期处于湿润状态,具有特殊的植被和成土过程,有的沼泽有泥炭积累,有的没有泥炭。

沼泽湿地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藓类沼泽:以藓类植物为主,盖度100%,有的形成藓丘,伴生有少量灌木和草本。

一般有薄层泥炭发育。

草本沼泽:以草本植物为主,包括莎草沼泽、禾草沼泽和杂类草沼泽,植物盖度≥30%。

有泥炭或潜育层发育。

灌丛沼泽:以灌木为主,常见有桦、柳、绣线菊、箭竹、岗松、杜香、杜鹃等,植物盖度≥30%。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退化与修复研究进展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退化与修复研究进展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退化与修复研究进展作者:张东佳龚成文米永伟邵武平来源:《甘肃农业科技》2022年第01期摘要: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響,发生了严重的退化。

从土壤、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群落3个方面对近年来青藏高原退化高寒草甸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对近年来退化草地修复的研究进展从草地补播、划破草皮、无纺布覆盖、围栏封育、施肥及政策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退化;修复中图分类号:S81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1463(2022)01-0007-05doi:10.3969/j.issn.1001-1463.2022.01.002Research Progress on Degrad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Alpine Meadows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ZHANG Dongjia 1, 2 , GONG Chengwen 1, 2 , MI Yongwei 1, 2 , SHAO Wuping 1, 2(1. Institute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Gan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Lanzhou Gansu 730070, China; 2.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Crops and Beer Raw Materials, Gan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Lanzhou Gansu 730070, China)Abstract:The alpine meadow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has been seriously degraded due to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degraded alpine meadow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in recent yearsfrom three aspects: soil, soil microorganisms, and plant communiti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restorationof degraded grassland restoration in recent years has been reviewed in terms of grassland reseeding, cutting turf, non-woven mulching, enclosure, fertilization, and policy impact, providing a prospective design and overall plan for restoring the degraded grassland.Key words:Qinghai-Tibet Plateau;Alpine meadow;Degradation;Restoration草地作为全球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自然生态环境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大兴安岭林区退化森林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研究进展

大兴安岭林区退化森林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研究进展
【 4 】Wi l l i a m, E . R.R e v i s i i t n g C a r r y i n g C a p a c i t y :A r e a B a s e d I n d i c a t o r s o f
关键词 : 退 化 森林 湿地 ; 生 态 系统 恢 复 ; 大兴 安岭 ; 文 献 综 述
参 考文 献 :
【 1 】 李 品芳 , 李 国宝 . 毛 乌素沙 地水 分蒸 发和草 地蒸 散特 征 的比较研 究 上 。 针 对 大 兴 安 岭 林 区 退 化 森 林 湿 地 生 态 系统 的 现 状 , 提 出深 [ J 】 . 水利 学报 , 2 0 0 0 , ( 3 ) : 2 4 - 2 8 . 入 开展 大兴安岭林 区退化 寐林 湿地研 究 。 不 仅 对 东北 林 区 湿 地 【 2 】 刘登 伟 , 张月鸿 . 全球 变化下 毛乌 素沙漠 气候变 化特 征【 J 】 _ 干旱 区资 资源 管理及 实践也 具有重要 的指 导意 义 , 而且对 丰 富与完善 我 源 与环境 , 2 0 0 3 。 1 7 ( 6 ) : 7 8 — 8 1 . 国退 化 森 林 湿 地 恢 复 理 论 提 供 例 证 。 【 3 】 靖 边县 统计局 . 靖边 县统计 年鉴 【 M 】 . 2 0 0 1 ~ 2 0 0 8 .
摘要 : 退化 湿地 恢复 与重建 已成 为国 际湿地 学前 沿领域 的 热点
问题之一 。森林 湿地是一 个从 沼泽到森 林的 演替阶段 , 是 非常 敏 感 的生态 区域 , 是 一种复 杂的群 落交错 带 , 具有脆 弱性 、 过 渡 性和 结构 、 功能独特 性 等特 点 , 极 易受 到干扰 破 坏 而导 致 生 态
系统退化 。 开展 交错 区研 究 , 探 究其 内在发 生发展 的规律 , 防治 森林 沼泽化 和恢 复利 用沼 泽地 , 合 理利 用 自然资 源 , 维 护 生态 系统 功能 具有 重要 意义 。文 章通 过整 理 总结 大量 文献 的基 础

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及效果研究

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及效果研究

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及效果研究摘要: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全球的湿地生态系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危害,退化现象愈发严重,尤其在人口众多的我国,表现的尤为明显,湿地的退化和破坏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显得越来越严重。

因此,恢复退化湿地生态系统对于我国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旨在研究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问题,以恢复生态学理论为基础,提出一些湿地恢复的具体措施和方法,以及评价恢复的效果。

关键词:退化湿地;恢复策略;恢复效果评价1我国湿地退化概况目前我国湿地的主要问题有很多,比如湿地生物多样性衰退趋势明显,许多湿地部分或全部丧失作为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功能,给生物安全带来威胁;由于湿地面积减少和功能下降,一些内陆湿地丧失了淡水存蓄等功能,加剧了水资源危机并增加了洪水灾害风险;湿地存在的开垦与改造和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几大主要威胁因素,依然严重等。

从全球环境来看,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对海岸区威胁极大,将引起海水倒灌等自然灾害发生,影响到海岸湿地的变化和海岸资源的承载能力,这对于我们国家的沿海地区是非常不利的。

如滥建游乐设施,北戴河的旅游海滩面积进一步缩小,质量下降;滦河口湿地缺乏保护,生物种群骤减,表现为滨海湿地的环境恶化[1 ]。

2湿地恢复的策略2.1 自然保护区建设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是目前国际通行的做法,也是加强对湿地保护与恢复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我国在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重点将主要在以下四方面: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加强对浮游生物、无脊椎动物等生物的保护力度;对于生境脆弱又功能特别重大的湿地进行抢救性保护;保护濒危物种;重点保护湿地中的关键种,也就是保护建群种。

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有效防止人们对湿地进行破坏,同时引入一些原来湿地中所有的物种,则可以加速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

2.2 污染源控制造成湿地退化的污染源包括露天采矿的灰尘和垃圾的积累、大肠杆菌等菌类数量的增加、水生生物的残余物和腐败物等。

通过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加强源头的无害化处理,可以有效控制点源和非点源的污染。

川西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现状及恢复措施

川西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现状及恢复措施

川西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现状及恢复措施作者:刘旭来源:《绿色科技》2016年第10期摘要:阐述了川西高原地区的湿地萎缩情况,从自然和人为角度分析了其原因,同时结合石渠县已实施的各类微型档水坝的效果,对比分析了各类微型挡水坝的优劣,并对微型挡水坝的坝型、尺寸和材质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最终提出了适用于川西高原地区的微型挡水坝的优化设计,以达到提高微型水坝稳定性以及恢复湿地的目的。

关键词:开沟排水;湿地生态;填沟还湿;微型挡水坝中图分类号:X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0-0140-031.引言湿地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其如同森林、耕地、海洋一样具有多种功能。

湿地包括邻接湿地的河湖沿岸、沿海区域以及湿地范围的岛屿或低潮时水深超过6 m的水域。

所有季节性或常年积水地段,包括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滩涂、珊瑚礁、红树林、水库、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6 m的海岸带等,均属湿地范畴。

2.研究区概况川西高原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属我国长江、黄河源头,是《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是长江、黄河流域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区内森林、草原和湿地等生态系统,在水源涵养、水资源补给、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气候调节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川西高原地区也是四川省湿地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自然湿地资源约占全省总量的2/3,主要以河流、湖泊和沼泽为主。

根据2011年卫星遥感数据,川西高原地区共有湿地面积87.28万hm2,其中沼泽73.70万hm2、河流10.89万hm2、湖泊2.47万hm2、水库0.22万hm2。

但长期以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森林过度开发、草原超载放牧、湿地开沟排水等人类活动的严重干扰,林草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湿地不断退化萎缩,水土流失加剧。

川西高原地区处于中纬度地区,受东南季风、西南季风及西风环流交替影响,季风气候明显,雨热同季,气候垂直变化大,类型多样,总体以寒温带气候为主,冬寒夏凉,热量不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Degrad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the Plateau Wetlands in China LI Ke et al ( Key Laboratory of Yangtse River Water Environment,Ministry of Education,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ollution Control and Resources Reuse,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 Abstract Plateau wetland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wetland types in China,and it has unique eco-environmental functions and research values. The paper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degrad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the plateau wetlands in China,and proposed the prior research field and countermeasures to the degradation of plateau wetlands. Key words Plateau wetland; Wetland science; Wetland degradation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 2011,39( 11) : 6714 - 6716,6719
责任编辑 乔利利 责任校对 马君叶
中国高原湿地退化与恢复研究进展
李 珂1 ,杨永兴1* ,杨 杨2 ,韩大勇1 ,杨宇明3 ,田 昆3 ,张昌兵4
( 1.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92; 2. 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 学院,上海 200092; 3. 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云南昆明 650224; 4. 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 611731)
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 收稿日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0771013,40971285) ; 2004 年上海 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大攻关项目( 04DZ19302) ; 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资助地区重点项目( U0933601) 。 李珂( 1987 - ) ,女,山东济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高 原湿地生态、湿地环境和湿地生 态 过 程,E-mail: likelike226 @ 163. com。* 通讯作者,教授,博士后,博士生导师,从事 湿地退化和湿地生态研究,E-mail: wetlands@ tongji. edu. cn。 2010-12-28
高原湿地退化机制研究趋向于向多学科交叉方向发展, 综合气象学、水文学的研究方法及技术,探究高原湿地退化 的自然因素,建立人为干扰因子作用下高原湿地退化的背景 值体系[17 -18]; 结合社会学和调查统计学原理,剖析高原湿地 退化的人为胁迫因素。但是,我国对高原湿地退化机理的研 究不够深入,缺乏对引发湿地退化及引起不同程度湿地退化 强度阈值的定量研究,忽略了从生物学、生物地球化学、生态 学层面定性定量地探究高原湿地退化的深层机制,未触及高 原湿地退化的本质原因。另外,高原湿地退化指标与指标体 系研究相当薄弱,缺乏湿地退化评价体系,湿地退化程度分 级不明。迄今为止,虽然开展了一些退化湿地恢复研究,但 是由于在没有探明湿地退化过程与机理的基础上就盲目地 开展湿地恢复,恢复效果不尽人意。 1. 2 退化湿地评价 退化湿地可从湿地功能、湿地价值和 湿地环境影响 3 个方面进行评价,也可以对退化湿地的生态 系统健康和外源驱动力胁迫下湿地退化生态风险进行综合 评价。目前,我国湿地评价工作主要集中在湖滨湿地、河口 湿地、红树林湿地以及平原湿地的研究上[19 -22],而对高原湿 地及高原退化湿地的评价研究不仅数量较少,起步较晚,而 且涉及范围有限,不够深入。
摘要 高原湿地是我国重要湿地类型之一,生态环境功能独特,极具研究价值。总结了中国高原湿地退化与退化湿地恢复研究进展,并 提出了高原湿地退化研究主要优先领域及退化湿地恢复与保护对策。 关键词 高原湿地; 湿地科学; 湿地退化 中图分类号 X 171.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 - 6611( 2011) 11 - 06714 - 03

湿地是地球上最具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功能最强大 的生态系统,被誉为“物种基因库”、“自然之肾”。湿地在调 节气候、均化洪水、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区域生 态平衡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原湿地占我国湿地 总面积的 1 /4,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蒙新高原等 高原区。我国高原湿地发育典型、类型多样、功能强大,具有 无可替代的环境、生态及社会功能,是高原区域维护可持续 发展的重要生态系统,是维持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是影 响及响应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之一。但是,近年来由于受 到自然因素及人为活动的干扰,高原湿地退化严重,高原生 态环境日益恶化。为此,笔者系统总结了高原湿地退化与退 化湿地恢复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高原湿地学科深入发 展、维护区域及全球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 高原湿地退化研究 1. 1 湿地退化过程与机制 湿地退化过程和机制、湿地退 化的指标及指标体系建立是当前国际湿地科学研究前沿领 域的热点问题[1 -4]。我国高原湿地退化研究起步较早,研究 中融合了多学科技术与方法,揭示高原湿地退化的过程、机 制等。但是,由于在研究区域上有明显的研究思路、研究技 术及研究方法的区别,研究成果不完善,不同类型高原湿地 之间难以进行对比分析。
程[8 -9]。微观上,通过取样分析高原湿地某些要素的理化性 质,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其退化特征以及湿地功能退化的表 征[10 -14]。高原湿地水文退化过程是湿地退化的直观体现, 但是国内还未见其报道,利用水文数学、物理模型描述湿地 退化 动 态 将 是 我 国 高 原 湿 地 退 化 过 程 研 究 的 重 要 方 向 。 [15 - 16]
高原湿地退化研究区域发展不平衡,多集中在若尔盖高 原,其次为云 贵 高 原,研 究 进 展 较 为 缓 慢,而 且 程 度 不 够 深 入。宏观上,研究多采用遥感技术进行高原湿地资源动态监 测和高原湿地景观多样性时空动态调查[5 -7],从资源学角 度,初步探明高原湿地资源退化区域与发展趋势; 通过野外 实地调查研究,探明某些类型高原湿地生物多样性的退化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