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
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

一、我の母親老舍教學目標1、瞭解作者生平及其重要作品。
2、體會作者對母親の熱愛、讚頌、感激和懷念之情。
3、瞭解課文以時間為順序の敘述方式。
4、品味作者自然樸素又充滿感情の語言。
教學課時 2課時教學步驟一、導入由名人對母愛の描繪:世界上の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
——高爾基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の聲音,那便是母親の呼喚。
——但丁慈母の胳膊是慈愛構成の,孩子睡在裏面怎能不甜?——雨果成功の時候,誰都是朋友。
但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の伴侶。
——鄭振鐸我の生命是從睜開眼睛,愛上我母親の面孔開始の。
——喬治•艾略特活動一:悠悠母愛,絲絲縷縷牽扯不斷,讓我們拾取其中一段,為愛下一個注解,描繪我們の母親。
二、課文探究1、作者簡介:2、思考一:老舍筆下の母親是怎麼樣の一個形象?美國作家惠特曼曾經說過:“全世界の母親是多麼の相像!她們の心始終一樣,每一個母親都有一顆極為純真の赤子之心。
”那麼老捨身為一位偉大の作家,他の母親又是怎麼樣の一個人呢?他の母親對他是否跟惠特曼說の一樣?作者筆下是一個非常感人の母親形象:她勤勞誠實而且做事認真仔細,她熱情好客而且樂於助人不怕吃虧,她處事有度軟中有硬,她善良堅強對子女の感情內斂而深厚……思考二:(探討)你の母親與作者筆下の母親有哪些相似和不同の地方。
(在我們出生之前,我們の父母並非像他們現在這樣乏味。
他們變成今天這個樣子,是因為這些年來一直在為我們張羅,為我們の生活、學習承受著在我們眼中看來理所當然の一切,並在不斷接受我們因不滿生活所發出の嘮叨、牢騷。
但,血濃於水,正是著濃得化不開の親情,成就了今天の我們。
)三、深入探究1、探討母親對老舍の性格影響面對這一切,大作家老舍先生心存感激。
下麵,你們能告訴我,母親給了老舍哪些方面の生命教育嗎?明確:四個方面——(1)第9節,“從這裏,我學得了愛花,愛清潔,守秩序。
” (2)第10節,“到如今如我の好客の習性,還未全改,儘管生活是這麼清苦,因為自幼兒看慣了の事情是不易改掉の。
中职语文高教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

中职语文高教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第一章:语文基础知识第一节:汉字与汉语教学目标:1. 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
3. 熟悉汉语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教学内容:1.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2. 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
3. 汉语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汉语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2. 实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学生对汉字、汉语知识的理解。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2. 讲解:讲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汉语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3.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学生对汉字、汉语知识的理解。
4. 练习: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节:阅读与理解1.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教学内容:1. 阅读兴趣的培养。
2. 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的提高。
3. 阅读方法和技巧的培养。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2. 实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阅读案例,指导学生运用阅读方法和技巧。
3. 练习法:布置阅读练习题,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阅读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3.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阅读案例,指导学生运用阅读方法和技巧。
4. 练习:布置阅读练习题,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三节:写作与表达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2.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1. 写作兴趣的培养。
2. 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3. 写作方法和技巧的培养。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2. 实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写作案例,指导学生运用写作方法和技巧。
3. 练习法:布置写作练习题,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写作的重要性。
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 )上册教案全集

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冯玉祥 人际关系最重要的,莫过于真诚,而且要出自内心的真诚真诚在 社会上是无往不利的一把剑,走到哪里都应该带着它 ——三毛 失掉信用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死了——【英】哈伯特
解析:表现了极度贫困中的人们对每一分钱的重视和谨慎 (三)阅读结尾部分并思考 1.母亲为什么流泪?从这里可以折射出母亲什么样的品质?
解析:母亲是因为儿子多要了买主的钱,非常羞愧,所以流下了眼 泪这里可以折射出母亲诚信的高贵品质 2.母亲“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里包含了哪些复杂的情感?
解析:责备、失望、伤心、痛心、期待 3.我为什么终生难忘母亲的眼泪?
开端(第1—9自然段):年关已近,为贫困所迫的母亲下决心卖掉原 本要留着过年包饺子的那三棵白菜
发展(第10—26自然段):母子俩去集市卖白菜的过程 结局(第27—31自然段):母亲为我的过错流下了眼泪 3.故事发生在什么样的环境里? 解析:70年代极度贫穷的农村,将近年关的时候 4.小说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解析:母亲是一个善良、坚强、诚信的人 三、研读文章,把握人物形象 (一)阅读小说开端部分并思考: 1.请第一组同学来读第1段 ①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 解析:神态、动作、心理描写 ②这段描写刻画了母亲什么样的心理变化? 解析:苦着脸、心事重重、时而揭开、掀动、时而拉开、扒拉——犹 豫不决
解析:坚强的母亲因为我不诚信的行为而第一次流了泪,这对我的 触动非常大,也让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促使我在今后的人生路上始终 坚持奉行诚信 4.开头的第6自然段,那时的母亲面对困境,一筹莫展,却为什么不流 泪?
解析:这体现了母亲是一个坚强的女性,无论如何贫困,她都能挺 过去 四、拓展思考
中职语文高教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

中职语文高教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第一章:教学目标与要求1.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提高阅读、写作、听说能力。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包括词汇、语法、修辞等。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1.2 教学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进行日常交流和表达。
学生能够阅读和理解一般性的文学作品,分析作品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学生能够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和创作。
第二章:教学内容与安排2.1 教学内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包括词汇、语法、修辞等。
文学作品的学习,包括古代诗词、现代小说、戏剧等。
写作训练,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2.2 教学安排第一学期:重点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和古代诗词,进行写作训练。
第二学期:学习现代小说和戏剧,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语文基础知识,分析文学作品。
实践法:进行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2 教学手段教材:选用合适的教材,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多媒体: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演示和播放教学影片。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信息。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考核4.1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思维能力。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的质量和完成情况。
考试成绩: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掌握程度。
4.2 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和期中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
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参考书目5.1 教学资源教材:选用合适的中职语文教材,如《中职语文教程》等。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网络资源:利用校园网和互联网,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信息。
5.2 参考书目《中职语文教程》《语文基础知识》《文学作品欣赏》《写作技巧与训练》《中职语文教学法》第六章:教学实践与案例分析6.1 教学实践案例一:通过讲解古代诗词,使学生理解诗词的韵律和意境。
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

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第一章:教学目标与要求1.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提高阅读、写作、听说能力。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审美情趣。
1.2 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识记并运用语文基础知识。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所学的阅读、写作、听说技巧。
学生能够欣赏并分析文学作品,提升审美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与安排2.1 教学内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与运用。
阅读理解的训练,包括文学作品、说明文、议论文等。
写作技巧的培养,包括记叙文、议论文、应用文等。
听说能力的培养,包括口语表达、听力训练等。
2.2 教学安排每节课安排40分钟,其中包括讲解、练习、讨论等环节。
每个单元安排2-3节课,进行深入学习。
定期进行听写、作文、口语表达等测试,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教学手段使用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
利用网络平台、教学管理系统等手段,进行资源共享和互动交流。
运用听写机、投影仪等设备,提高教学效果。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定期进行考试、测验,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4.2 教学反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指导学生进行改进。
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教学相长。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进度5.1 教学计划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内容和安排。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进行调整和补充。
5.2 教学进度按照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每个单元的教学进度。
确保教学进度的连贯性和稳定性,避免进度过快或过慢。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集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集第一章:语文基础知识第一节:语文的概念与功能【教学目标】1. 了解语文的定义和概念,理解语文的基本功能。
2. 掌握语文的分类和组成,了解语文的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1. 语文的定义和概念: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等。
2. 语文的基本功能:表达、沟通、思维、审美等。
3. 语文的分类和组成:口语、书面语、文学、文化等。
4. 语文的学习方法:阅读、写作、听说、观察等。
【教学活动】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语文的概念和功能。
2. 讲解:讲解语文的定义、分类和功能。
3. 实践:让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方法的实践。
4. 总结:总文的概念和功能。
【作业与检测】1.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语文学习方法的文章。
2. 检测:进行语文知识的测试。
第二节:汉语语言文字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汉语语言文字的起源和发展,掌握汉语语言文字的特点。
2. 掌握汉字的笔画、部首、字义、字音等基本知识。
3. 学会正确使用汉语语言文字,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汉语语言文字的起源和发展:汉字的产生、演变和发展。
2. 汉字的基本知识:笔画、部首、字义、字音等。
3. 汉语语言文字的特点:语音、语法、词汇等。
4. 正确使用汉语语言文字的方法:拼写、语法、用词等。
【教学活动】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汉语语言文字的起源和发展。
2. 讲解:讲解汉字的产生、演变和发展。
3. 实践:让学生进行汉字书写和拼音练习。
4. 总结:总结汉语语言文字的特点和正确使用方法。
【作业与检测】1.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汉字书写和拼音的文章。
2. 检测:进行汉语语言文字知识的测试。
第三节:文学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文学的定义和分类,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构成要素。
2. 掌握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
3. 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内容】1. 文学的定义和分类: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
2. 文学作品的基本构成要素: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
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

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第一章:语文基础知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汉字的拼音、笔画、部首等基本知识。
2. 使学生了解词语的分类、用法和搭配。
3. 培养学生正确的标点符号使用习惯。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汉字的基本知识:拼音、笔画、部首等。
2. 词语的分类、用法和搭配。
3. 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
4. 阅读理解练习。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汉字的基本知识、词语的分类用法和搭配、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理解方法。
四、教学步骤1. 讲解汉字的基本知识,如拼音、笔画、部首等。
2. 讲解词语的分类、用法和搭配。
3. 讲解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
4. 进行阅读理解练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五、作业布置1. 复习所学的汉字基本知识、词语用法和搭配、标点符号使用规则。
2. 完成课后阅读理解练习。
第二章:现代文阅读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 加深学生对文学常识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1. 阅读理解技巧的讲解和练习。
2. 文学常识的学习。
3. 现代文阅读练习。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阅读理解技巧和文学常识。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四、教学步骤1. 讲解阅读理解技巧,如如何快速抓住文章主旨、如何分析作者观点等。
2. 讲解文学常识,如文学作品的基本概念、文学史的发展等。
3. 进行现代文阅读练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五、作业布置1. 复习所学的阅读理解技巧和文学常识。
2. 完成课后现代文阅读练习。
第三章:古诗文阅读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阅读能力。
2. 加深学生对古代文学的了解。
3. 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诗文阅读技巧的讲解和练习。
2. 古代文学常识的学习。
3. 古诗文阅读练习。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古诗文阅读技巧和古代文学常识。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集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集第一章:语文基础知识第一节:汉字与汉语教学目标:1. 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规则。
3. 熟悉汉语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教学内容:1.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2. 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规则。
3. 汉语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分析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规则。
2. 实例法:通过例句和练习,让学生熟悉汉语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2. 讲解:讲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分析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规则。
3. 练习:让学生练习书写汉字,巩固所学的笔画和结构规则。
4. 讲解:讲解汉语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5. 练习:让学生练习使用汉语进行简单的句子构造。
第二节:阅读理解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和准确理解文章的能力。
教学内容:1. 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
2. 快速阅读和准确理解文章的方法。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和快速阅读的方法。
2. 实例法:通过阅读文章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准确理解文章的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阅读理解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如扫读、略读、精读等。
3. 练习:让学生练习使用阅读技巧,阅读文章并回答问题。
4. 讲解:讲解快速阅读的方法,如扩大视幅、提高阅读速度等。
5. 练习:让学生练习快速阅读并准确理解文章。
第三节:写作技巧教学目标:2. 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写作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2. 提高写作表达能力的的方法。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写作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2. 实例法:通过例文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写作的重要性和意义。
2. 讲解:讲解写作的基本步骤,如选题、构思、写作等。
3. 练习:让学生练习写作步骤,选题并构思一篇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三、读书人是幸福人【教学要求】1、联系各自的阅读经历和读书体会,理解“读书人是幸福人”的内涵。
2、能边读边归纳文意,感知文章的主要写作特点。
能唤起对本单元其他的相关联系。
3、能对文中某些内容作注释,逐步养成翻检工具书的习惯。
【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可能都听过这样一句名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什么意思呢?学习不能偷懒!读书学习是非常苦的一件事情。
我想做个调查,大家都认为读书是一件“苦差事”么?(多数同学说“是”) 那么,北京大学的王冕教授却说“读书人是幸福人”又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P13页,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读书人是幸福人》,来改变你们的这种陈旧的观点。
二、教学过程:这是谢冕教授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最初发表在1995年7月19日的北京《中华读书报》上。
后来收入《永远的校园》一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在这本书里抒发了对北京大学的热爱之情。
这种热爱源于北大所给予每一个“北大人”的文明滋养,也包括对北大图书馆的爱和对所有读书人的交流、交往的幸福回忆。
可以说,作者对读者的幸福主要是在北京大学这样的文明圣地感觉到的,所以在理解本文的抒情和议论主题时,就要先从“北大”说起了。
(一)快速阅读: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准确把握课文基本信息给大家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
来体会作者的读书的幸福,找出每一段的中心句。
2、集体合作、探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情节和结构。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自然段:(1)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那一句?作者为什么认为“读书人是幸福人”呢?(2)那么,阅读究竟会给人带来什么呢?(3)那么,阅读除了能给我们带来“丰富知识”外,还由什么作用呢?来看第3段,第3段得中心句是那一句?“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比“知识”更进一层的是“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作者用整个第3段来说明这一核心思想。
作者说:人们正是从读古今圣贤、才俊的书才学得人格和学会做人的。
这是总说,后面用了8个小句子来作具体说明,名人、伟人,古人、今人,政治家,革命家,文学家,中国人、外国人,众多实例,一一援引,又表述得言简意赅。
最后作总结,“一个读书人,是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4)第4段进一步论证:与书结缘,就注定能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
这里,作者对书得品味、质地、价值和档次作了优劣、高下之分。
作者这种谨慎得区分,也提醒我们“开卷有益”的“卷”要做品味、质地、价值和档次的区别对待。
作者不仅告诉我们读书要读品质优良的一类,并且直言自己“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厌恶暴力,同情弱小,心灵纯净,富于正义感,情趣变得高雅,从幼年到成年,一步步向人间美好境界前进。
”读到这里,回忆一下刘心武的《十首足矣》。
香港一家文化机构举办了一项“最受欢迎唐诗选举”,结果投票者从上万首唐诗中选出10首来,评选出了10首“最受欢迎唐诗”。
作者写作的真正目的仅仅是因为这个活动么?不是!真正促使作者写作的动因正是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剖析,和对美好人性和良知的呼唤,以及优秀文艺作品对人的心灵的陶冶。
作者接下来又引用了笛卡儿和雨果的名言,一说“向善”,一说“避恶”,也都证明了优秀的书籍多人的教育、感化功能。
这一段的中心句:“读书使人向善……读书使人避恶。
”(5)至此,文章完成了论述。
最后一段“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独句成段,点名主题。
中心句:“读书人是幸福人。
”(6)文章结构:总——分——总(二)、写作特点:(板书)1、论述性散文——夹叙夹议——以议带叙2、文章层层推进,逐章显志,把读书能从时空角度扩大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拥有这一核心问题阐述得清清楚楚。
三、总结与引申:我不知道,学习了这一课后,大家还有谁认为读书是苦差事的?我们都知道“希望工程”、“红凤工程”。
很多贫困地区的孩子没有学上,没有书读。
大家有没有看过的导演张艺谋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中扮演小老师的魏敏芝,就是实实在在的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
(图)以及中国摄影家解海龙于1991年4月在安徽大别山区拍摄的照片《我要读书》,这张照片成为了希望工程的标志。
图中主人公“大眼睛”苏明娟,都是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
我们今天能够坐在这里上学、读书,学习知识,陶冶情操,难道不应该是幸福的人么?四、作业:课后练习一、二十四、拿来主义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课文,学习文章主要采用的两种论证方法:因果论证、比喻论证。
2、赏析鲁迅先生幽默讽刺的文风。
教学方式:教师讲授分析与引导提问相结合,层层深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通读全文,划分段落,概括段意,使学生对课文结构内容比较熟悉,并初步思考文章思想内容。
初步分析因果论证的方法。
全文结构课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
2段是揭露国民党政府在学艺(文艺)上奉行“送去主义”的媚外求辱和欺世惑众的可耻行为,主张必须针锋相对,实行“拿来主义”3、4段是尖锐地指出“送去主义”的自欺欺人的实质,它必然导致亡国灭种的惨重后果。
第二部分(5):阐明“拿来主义”的内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第5段,承上启下,提出“拿来主义”。
第6段,揭示“送去主义”的危害性,揭示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性。
第7段,揭示“拿来主义”的含义就是“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第8段是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第9段是阐明实行“拿来主义”应怎样区别对待文化遗产种的精华和糟粕。
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
二、分析课文1、问题:什么是“送去主义”?其具体表现是什么?2、问题:“送来主义”和“拿来主义”的含义。
3、总结分析三种主义,讲解先破后立的因果论证方法。
(重点)三、小结,提出课后思考题。
1)完成课后练习第四题,思考第三题。
2)预习后面的课文,思考比喻论证的运用。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1、总结上一课时内容。
2、听第8自然段课文朗读录音并看动画。
(演示课件1)3、提问并分析比喻的用法。
(演示课件2)4、分析比喻论证。
5、分析第9自然段,进一步深入分析比喻论证。
6、分析第10自然段,总结全文。
7、解决课后习题。
8、结束课文学习。
十五、短文两篇咬文嚼字教学目的: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2、通过对文中几个实例的品味,体会斟酌文字与精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
教学重点: 体会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学会在阅读和写作中“咬文嚼字”。
教学过程:一、导入:“咬文嚼字”《汉语大词典》中列有三个义项: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学问;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幻灯片显示)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咬文嚼字》,则提倡我们要咬文嚼字,那么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样新的意义呢?作者为什么要提倡咬文嚼字呢?二、作者简介:三、分析课文观点:1、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新的含义?(读第3段)2、作者为什么提倡咬文嚼字?明确:看课文例子分析道理:(1)“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不同句式,不同意味文字和思想情感关系密切(2)《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增减文字,意味不同(3)“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不同字眼,不同意味(4)《惠山烹小龙团》三、四句的剖析用联想义,意蕴丰富(5)“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滥词旧语,毫无新意四、引申:在上述讨论基础上列举课外寻找的实例并加以评说。
教师先引一些学生熟悉的实例先行进行解说,如:(1)原文:眼看朋辈成新鬼改文:忍看朋辈成新鬼(2)原文:春风又到江南岸改文:春风又绿江南岸(3)原文:红杏枝头春意浓改文:红杏枝头春意闹(4)填词:女飞人乔伊娜那令人_____的速度在人类追求极根的理想中书写了辉煌的一笔。
提示:这句话中包含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大家填写的词是什么?知道作者是怎么写的吗?明确:为什么大家想到的是叹为观止之类的词呢?说明“套板反应”在起作用。
小结:在总结课内外诸多实例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确: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语言跟思想情感走,更换了文字就同时更换了思想情感。
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五、运用:课堂口头作文练习:任选一词口头说一段话,要表达出主观感受。
1、太阳云天空校园人们小路2、我树林飞鸟风六、作业布置:大家回去拿出自己以前的文章的某一段,咬一咬,嚼一嚼,让这一段精练,让它能与你的丰富的情感相吻合,避免因词害意。
好不好?不求甚解教学目标:1、掌握运用递进式安排论述层次的方法。
2、读书要虚心领会作者的意思,树立正确的读书态度。
3、学习作者运用喻证、引证阐述观点以及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运用递进式安排论述层次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运用喻证、引证阐述观点以及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作者简介:马南邨,即邓拓,1912年出生于一旧知识分子家庭。
历任《晋察冀日报》社长,晋察冀新华分社社长等,解放后先后任《人民日报》社长,总编辑等职。
邓拓毕生挥笔,热情讴歌党的事业所取得的每一个光辉胜利,对“左”“右”倾机会主义,特别是“左”倾机会主义思潮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与斗争。
1961年,邓拓应《北京晚报》的要求,遵照毛泽东同志倡导的双百方针,以提倡读书,丰富知识,开阔眼界等为宗旨,开设了《燕山夜话》专栏。
在此之后,他又与吴晗、廖沫沙合作,在《前线》杂志上开设了《三家村札记》的专栏。
这些杂文旗帜鲜明,爱憎分明,切中时弊,妙趣横生,富有寓意,博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和支持。
当时全国许多报刊效仿这一做法,开设类似杂文专栏,为当时的文苑增添了生气。
三、教学新课:1、理解原文出处:“不求甚解”一语出自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
”原意是指读书只领会要旨,不过于在字句上花工夫,属褒义。
今多谓学习或工作态度的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浅尝辄止,含贬义。
2、《不求甚解》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不求甚解》一文通过对“不求甚解”一词的辩正,提倡读书要多次反复、虚心领会。
(读书要把握住精神实质,不要死抠字句,求其表面。
)文章反弹琵琶,令人耳目一新,在轻松愉快中使读者受到教育,就其根本的思路来说,是对“不求甚解”的否定之否定;就其立意来说,是“不求甚解”的新解。
3、学生阅读课文,理解结构安排:第一部分(第1段),开宗明义,从“不求甚解”否定之否定入题。
先提出现在人们对于“不求甚解”古义的否定。
用“对任何问题”指出这种否定属于看问题绝对化,不作具体分析;用“一般”“常常有人”指出持这种观点的人为数不少,并非偶然。
“其实也不尽然”表明对今人否定之否定,然而语气委婉。